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政图书读后感征文

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大学》再读后随想

酷夏的夜晚,很热。饭后,在家对面的江心岛上走了一圈,回到家中已是汗流浃背,衣衫全湿透了。出出汗,可是治治病、健健身的极品良药。妻子值班,儿子在校,关上家门,衣物褪去,无以束缚,无所局促,独享坦荡之畅快。户外尽管繁嚣,我心静自然凉,闭上眼睛,以求心灵之清净。

晚间素有阅读的习惯,随手翻开大学自学考试时的教材,儒家经典之作《大学》映入眼帘。《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尽管对古文阅读不太感兴趣,但当年我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大学》作为本科课程《中国文化概论》的一个章节,读后令我倍感获益良多。在航道局人事教育科工作期间,也曾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题,作为职工政研教育内容,自勉修身立志,与人励志交流。

时下正值盛世,中华民族崛起。然而,贪腐之风漫延,势头不容小觑,正因为如此,我也更加敬重当今“打虎拍蝇”之威。整肃吏治的今日,重读《大学》,却又多了另一番感受。

《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做治国安邦这

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从性善论的思想出发,认为“明德”是人生俱来的善性,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第二个目标就是“亲民”,就是要求人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而且还要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民众,要用自己的德性去感化人,推己及人。第三个目标就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如果人们都能够“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当是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实际上是八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反映了儒家所设计的从加强个人修养开始,然后推己及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大学》阐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是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格物、致知”,就是通过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通过接触事物而

从根本上研究它的规律。“诚意、正心”,是指个人的内心修养,也就是所谓的修心养性。其中诚意是正心的先决条件,“诚意”就是要做到不自欺,“君子慎其独,非特明显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即使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严守各种道德规范,这才叫“诚其意”。意诚之后,可以排除一切干扰,使内心合乎儒家中正思想,对待任何事物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才为“正心”。

“修身”是整个教育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具体方法,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目的。所谓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涵养。修德养行,是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老子认为修身是一件巩固根基的大事,它是建立在自我与处人治世的关键所在。孔子注重修身,《论语》记载:“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大学》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个人只有自身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以身率范,使全家达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的和睦家庭伦理标准。儒家思想中,家齐是国治的基础,只要家家都能遵守礼义,国家自然走向大治,最终实现全天下的太平。

古代教育注重“修身为本”,要求人们修养自己的品德,谨慎自己的行为,诚实正直,清正廉洁,这是改变社会风气的根本。

社会是五光十色的,时常充满诱惑,要洁身自爱就要有一定的自控力,而人的非凡自控力则来源于始终一贯的自身修养,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受得住权力、美色、金钱的引诱。一个人,特别是为官从政之人,只有“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才能弘扬社会正气。修养是本,人不可一日不修身,否则,任由野性放纵自己,就会使思维丧失理智,道德失去准则,语言失去规范,行为失去约束,腐化堕落就成为必然。

当年学习《大学》至今,已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大学》作为古代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工具,充满了儒家的臣民教化思想,但每每翻开满是圈圈点点地记载着我的阅读经历的书卷,再细细咀嚼起来,也总能品出一点点新的味道来。或许,当年把“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励志警句,确实是激发了不少工作激情,如今读来,励志固然重要,“修身”更感觉是人生修行的重要必修课。

人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安定下来,并为之努力。那么,人应该要有一个怎样的目标呢?是要做多大的官?还是要挣多少的钱?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回答。但无论是当官还是挣钱,越出正当的途径而为之、而得之,当属贪。出界的越多,贪性之越大,钻入死胡同而不知道回头,就更是绝路一条了。

我时常想,人何以为贪?私心杂欲之错也,贪欲一起,则欲罢不能,所谓欲壑难填。然而,人何以起贪?失衡教育之错也,

如今社会,功利盛行,当官讲政绩,做人求功利,可谓物欲横流。何为道德修养?为何修身为本?何以止于至善?恐怕知之之人甚少。世上充斥着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笑贫不笑娼,我等凡人之辈,又如何能耐得住清心寡欲呢。

欲放眼见绿茵,空气必须清新,孕育当有甘露。人也不外乎如此,没有仁爱的安宁社会,没有向善的人文环境,焦躁的功利思维所至,人们忙于追名逐利,当然难得静下心来反思,一旦身陷高墙铁窗之内,才一声叹息:“只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好好地学习,悔不当初。”然而,一切都悔之晚矣。

人,都应当要“明明德”,要以树立弘扬光明正大的良好品德为目标,要通过“修身”践行自己“止于至善”的修行。古往今来,具有光明磊落、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品德的楷模屡见不鲜,也正是这些正能量,撑起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人必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说,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才能安定下来,安定之后心就能静,心静才能思考问题,最后才能有所收获。

夜,慢慢地从喧闹中静下来,路灯尽管依然喷着热气,但街道上簇拥着的人群已渐渐地稀疏了许多,江面上飘来一丝儿的风,也缓解了些许炎热。出了一身热汗,洗去汗污,身体精神爽朗了,常常出出汗,修身洗练,当是照镜正容的宝药良方。

倚身窗前,我的思绪,也从“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意境中收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