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北京的春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整个流程,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谁来通过朗读展示给我们。
生:读相关的场面。
师:那么这样一个大型的节日,除了热闹,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品读课文1、学生边读边品味。
生:我还感受到节日的活动丰富。
(泡蒜、预备年饭、大扫除、帖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看花灯、逛庙会等。
)生:我还感受到了人们的幸福安详。
(孩子们欢喜、万象更新、全城都在休息、整条大街都象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生:我还感受到了喜庆欢乐。
(酒肉的香味穿起新衣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师:用红纸书写出“场面热闹活动丰富幸福安祥喜庆欢乐”这些词语,增加了年的氛围。
师:对于2022年的春节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吧!在你的亲身体验里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天,提起笔写一写当时的感受吧!生:当堂作文。
三、对比文本,体会写法。
师:我们班写作水平最高的同学是谁呢?生:陈华影。
师:你敢不敢把你写的作文与别人比?生:与谁比呢?师:简介作家老舍。
老舍: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春华秋实》,是一代语言大师。
师:同学们听完陈华影的习作,再与文中具体的语言比较,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跟作家的作品比,单从描写放鞭炮的`内容看,作家语言精炼,主题鲜明。
生:听完陈华影同学描写除夕的作文,我感觉她们写得都很精彩,都非常吸引人。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作家老舍的写作特点是雅俗共赏,画面生动,与生活融合的非常紧密。
师:大家谈得很好,下面再把自己写的内容对应得与课本比较一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生:课文中的语言看简单,却是句句都经过了提练,看得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谨,写作水平非常高超。
四、教师小结。
课文讲到这里,我为同学们精到的鉴赏能力而折服,你们对作品的了解,正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所在。
赶快拿起书本,读读课文,享受一下大师那优美的文字吧!五、作业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10篇)-最新

《北京的春节》教案(10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北京的春节》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北京的春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
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
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精选7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精选7篇)《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篇1教学目标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
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北京的春节》课文阅读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介绍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互动式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2.2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阐述文化背景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和文化意义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文章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北京的春节》相关文化背景资料: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写作材料:纸张、笔、字典等3.2 教学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课文和相关资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写作材料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表现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文章内容、语言表达和创造力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教学扩展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庙会、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等,以加深对北京春节文化的理解。
安排学生观看北京春节的传统表演,如京剧、舞狮、舞龙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6.2 教学扩展活动实施在实地参观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看到的文化现象。
在观看传统表演时,向学生解释表演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传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北京春节的文化内涵。
第七章:学生作业与评价7.1 学生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日记,记录他们在实地参观和观看表演时的感受和观察。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精选13篇)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精选13篇)《北京的春节》篇1【教学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朗读,激发兴趣1、导入: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老北京春节特有的场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老北京人们过春节的快乐心情。
首先还是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去瞧瞧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好吗?2、(课件展示:情境朗读)师:请仔细听,认真看。
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呢。
师:看了这段录象,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热闹。
生:喜气洋洋。
师:板书“热闹”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的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结束?春节的高潮又在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看谁划的又准又快。
开始。
生:找相应的句子。
师:谁能主动读一读这些句子。
边读边板书:开始:腊月初;高潮: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九。
师:你们知道吗?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这期间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呢。
每个日子都有不同的活动。
老师特定制了一个表格,下面请组长把老师发的表格拿出来。
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上面的内容。
看哪一组写的语言最简洁,概括最全面。
开始吧。
师:选两组点评。
告诉学生今后要学会找关键词语。
三、教师引导,读中感悟师:通过刚才填表,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每一段都描写了人们不同的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认真地品读品读。
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开始。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师: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热闹呢?谁来补充一下。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精选14篇)《北京的春节》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56)师:洋洋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第四组课文,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请同学们默读本单元的导语,看看我们该如何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
师:对,这就是要我们学习课文的写法。
(板书:“写法”)生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师:开展主体调查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老北京,感受北京的春节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本文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1899 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享年67岁。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京派代表,,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师:老舍先生还有“语言大师”之称。
他的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俗白”。
写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北京的春节》教案优秀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优秀5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北京的春节》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欣赏一下。
请看大屏幕。
(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3、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3、交流汇报,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以及课文的详、略)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三、交流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欢那部分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部分。
腊八(1)学生齐读本段。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春节习俗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文本和译文。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北京春节习俗。
(3】导入课文《北京的春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探究学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
(2】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北京的春节》。
2. 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习俗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春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剪窗花、贴对联等传统技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生能够尊重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课以北京的春节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的春节习俗。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的历史、传统习俗、美食等。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北京地区的春节习俗了解不多。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春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生能够掌握剪窗花、贴对联等传统技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采用观察、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剪窗花、贴对联等传统技艺。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和视频。
提供相关的实物道具,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5.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春节的历史、传统习俗、美食等。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5.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剪窗花、贴对联等。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技艺。
5.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北京春节习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第一章: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 提高学生对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春节食物和饮品。
3. 北京的春节装饰和氛围。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春节的了解和经验。
2. 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活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北京春节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第二章: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贴春联和窗花:介绍贴春联和窗花的意义和习俗。
2. 放鞭炮和烟花:讲述放鞭炮和烟花的传统和注意事项。
3. 拜年和收红包:解释拜年和收红包的习俗和礼仪。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贴春联和窗花、放鞭炮和烟花、拜年和收红包的了解和经验。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贴春联和窗花、放鞭炮和烟花、拜年和收红包的场景模拟。
第三章:春节食物和饮品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食物和饮品。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饺子:介绍饺子的制作过程和习俗。
2. 年糕:讲述年糕的意义和制作方法。
3. 汤圆:解释汤圆的象征意义和口感特点。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饺子、年糕、汤圆的了解和经验。
2. 品尝活动:组织学生品尝不同种类的春节食物和饮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表达喜好。
第四章:北京的春节装饰和氛围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装饰和氛围。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挂灯笼和彩灯:介绍挂灯笼和彩灯的意义和习俗。
2. 贴对联和福字:讲述贴对联和福字的传统和注意事项。
3. 布置家庭和街道:解释家庭和街道布置的装饰和氛围。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挂灯笼和彩灯、贴对联和福字、布置家庭和街道的了解和经验。
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教案实录

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教案实录【教学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朗读激发兴趣1、导入: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老北京春节特有的场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老北京人们过春节的快乐心情首先还是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去瞧瞧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好2、(课件展示:情境朗读)师:请仔细听认真看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呢师:看了这段录象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热闹生:喜气洋洋师:板书“热闹”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的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结束春节的高潮又在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看谁划的又准又快开始生:找相应的句子师:谁能主动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板书:开始:腊月初;高潮: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九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这期间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呢每个日子都有不同的活动老师特定制了一个表格下面请组长把老师发的表格拿出来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上面的内容看一组写的语言最简洁概括最全面开始吧师:选两组点评告诉学生今后要学会找关键词语三、教师引导读中感悟师:通过刚才填表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每一段都描写了人们不同的活动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认真地品读品读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开始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师:还从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热闹呢谁来补充一下师:这一段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先概括描写后具体描写你能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师:课件展示并回答相应问题师:是啊除夕可真热闹啊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如果把这种欢乐体现在我们的朗读中那将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有谁能大胆地读读这一段呢谁生朗读后学生互相评价师:你会读了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生:齐读课文(除夕一段)师:我们过春节最热闹的就在除夕这天而老北京的春节高潮却不在除夕而在什么时间呢(元宵节)哎除夕就够热闹了可老舍爷爷说春节的高潮还在元宵节呢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各小组的在一起研究研究究竟是回事生:讨论(教师巡视)师:好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生:自由回答师:(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头顶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太美了师:这么美的景象你们想看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播放课件)师:太美了!老师仿佛随着画中的人群去游览了一圈真是恋恋不舍啊!那各式各样的灯五光十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怪不得老舍爷爷说高潮在元宵节呢同学们你们觉得美能说说你的感受生:谈感受师:灯美文中的语言也很美让我们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吧师:我们来个师生接读怎样师:元宵节的灯真多啊这里用了一组排比句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作用并仿照说一句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生:结束了师: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与春”只有在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才会有所收获师:同学们可别遗憾老北京的春节虽然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那种热闹的气氛好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道课外题四、课外延伸根据你搜集的资料仿照第四段写一写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10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10篇《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虽说是六年级的学生,但由于该班基础极差,只有少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本文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
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德育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播放童谣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去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多媒体展示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图片)师:看着这些图片,大家能说一说你们对春节的印象吗?生 1:春节很热闹,有很多好吃的。
生 2:可以穿新衣服,还能收到红包。
生 3:到处张灯结彩,放鞭炮。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北京的春节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生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到正月十九结束。
师:回答得很准确。
那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北京的春节的?生 5: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没错,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北京春节的一幅幅精彩画面。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一起来走进北京的春节。
三、精读课文,感受习俗1、腊八师:首先,我们来到了腊八。
谁来读一读描写腊八的段落?(生 6 朗读)师:在腊八这一天,北京人都做些什么?生 7: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腊八粥都有哪些食材?生 8:有小米、红豆、枣、栗子、花生、杏仁等。
师:这么多食材煮在一起,一定非常香甜。
那腊八蒜又是怎么做的呢?生 9: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师:到了过年的时候,蒜就变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吃饺子的时候就着腊八蒜,别有一番风味。
2、腊月二十三师:过了腊八,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又被称为什么?生 10:小年。
师:这一天有什么特别的习俗?生 11:要祭灶王,吃糖瓜。
师:为什么要祭灶王、吃糖瓜呢?生 12:传说灶王爷要上天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情况,人们希望他能多说好话,所以给他吃糖瓜,让他嘴甜一点。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3、除夕师:腊月二十三过后,很快就到了除夕。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7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7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理清顺序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齐去学习老舍笔下的春节。
明白老舍哪人吗?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依次描述了哪些时间人们的活动及北京春节的风俗?生答:看着老师的板书,你明白哪是人们准备过年?哪是人们过年?结束呢?二、学习课文1—7段,体会文本,感受节日喜庆1、请同学们默读1至7段,请你边读边思考,读了人们准备过年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生说师提炼词语相机板书忙碌快乐喜悦A、学习腊八节师:腊八这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人们在腊八这天会做什么?生说:师: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自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
生自读,指名读师:请你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
(指名读)你读出腊八粥的什么滋味?为什么它香甜?我们来看看老舍爷爷告诉我们了腊八粥是由什么做的?所以这哪是粥啊,就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你瞧,老舍爷爷的语言多么诙谐,搞笑啊。
马老师个性喜欢吃腊八蒜,让我来读读腊八蒜的滋味。
听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生说:你看作者抓住了蒜的什么特点来写?色味只用了2个词就把腊八蒜如此生动的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不禁佩服语言大师的用词精妙简练。
你也像老师这样有滋味的读一读腊八蒜吧。
B、铺户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铺户比平日还要忙碌?加紧了加多了赶年的摊子……(谈感受)想象铺户中,大街上都是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就带你们到街上去转转。
(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卖货人,你的情绪怎样样?(引导学生感受喜悦的情绪)C、小孩1、孩子们为了迎接新年,都忙些什么呢?指名说2、你为迎接新年都会做哪些准备。
师生交流D、大人1、准备过年大人是最忙碌的,大人们都要做什么?能透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出大人们的忙碌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读出务必……务必……务必……务必…)2、为什么务必要做好这些活动?是呀,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节日———年,能够说家家团圆,举国欢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师:好,看老师写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起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生四:我,我认为那个北京的春节它非常热闹,还有哪个非常得(没听清)
师:请坐,其实老师第一课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老北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热闹、还有喜庆师: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遍读啊,熊老师还是让你们默读,但是,明显地和第一遍不一样了,这遍默读请你们注意,快速地浏览,看看繁吵美丽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把他的时间找出来,这里面的时间段啊,写得特点详细,你可以在旁边做上一个记号开始师:古人说:一目十行看看咱们北师附小的孩子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二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生:腊八
师:对,腊八腊八是忙忙碌碌的,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生:腊八蒜
师:接下去就到了什么日子?
生:腊月二十三
师:对,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小年呐,其实就是春节前的彩排小年一过,人们就更忙了,转眼间人们就来到了
生齐:除夕
师:对,除夕可是我们过春节,最隆重的一个日子了,非常热闹和喜庆,大家都围在一起乐呵乐呵一节以后,就来到了农历的新年,我们把他叫
生齐:正月初一
师:正月初一啊,人们可以访客,拜年,还在家里待客,逛庙会等等这些,尽情地去享乐最后一般是在什么时候XX的?生齐:正月初六
师:正月初六这个日子一过啊,一转眼,元宵上市了,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这就到了
生齐:正月十五
师:正月十五,这个年过得可真够长的一直到了正月十九,等寒冬XX的时候,春节可就算是结束了
师:你们都画下来了吗?如果说有谁没画下来的话,你可以在下面偷偷地把它画上去
师:这时间啦,XXX,你发现了什么目的?
生:这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你发现得很好还有谁想说吗?这个男孩,好
生:我发现用时间顺序写,写得十分辛苦
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北京到春节有七天的风俗,这七天风俗,老舍先生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呢?你找得到吗?师:好,请那个男孩,拿着话筒说
生:我觉得第一个他就是写的腊八因为,腊八他是分了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腊八的时候大家要熬腊八粥,吃腊八菜师:除了腊八呢?你只要说出是哪个时间段就行了还想说吗?还想说就请说好,你说说看
生:我,我想的不同,我觉得他还写了除夕
师:很好,还有谁发现了有话筒的同学拿起话筒来说,哦,还是你,你来吧,没关系,就你说吧
生:他还写了正月初一
师:嗯还有没有?你们俩既然都站起来了,继续说
生:他还写了正月十五
师:好的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地给找出来下面呐,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四个部分我们就按顺序好吗?你们这两个组呢,你们负责研究腊八,这两个组负责研究除夕,你们这里中间虽然隔了一条河,没关系,你们也可以合作研究,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初一,这两个组,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十五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师: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详细写的什么?说得如何?哪里写得好,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师:好,你们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觉得合作成功的话,大家就围在一块儿,分好工,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