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思想史课后题集锦

合集下载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第一章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

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

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

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

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7、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

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1、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

经济思想史习题大全

经济思想史习题大全

经济思想史习题大全(总2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经济学说史》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学者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的是( )A.色诺芬B.柏拉图C.孟克列饮D.斯密2.集中反映阿奎那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是( )A.《经济论》B.《农业论》C.《神学大全》D.《萨利克法典》3.古典派国家经济职能和财政理论的奠基人是( )A.配第B.斯密C.杜尔哥D.李嘉图4.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西方学者是( )A.范德林特B.洛克C.休谟D.李嘉图5.马克思认为“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价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詹姆斯·斯图亚特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6.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最先按经济标志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是( )A.坎梯隆B.魁奈C.杜尔哥D.李嘉图7.《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是( )A.休谟B.斯密C.李嘉图D.马尔萨斯8.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区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经济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配第C.魁奈D.斯密9.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包括( )A.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Ⅰ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ⅡD.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10.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是研究财富的( )A.生产、交换和分配B.生产、分配和消费C.生产和分配D.生产和交换11.西斯蒙第的经济机理论是一种( )A.由供给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理论B.由消费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理论C.由信用破坏引发的经济危机理论D.由农业衰败引发的经济危机理论世纪50年代以前主张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 )A.斯密、李嘉图、萨伊、西斯蒙第B.配第、斯密、巴师夏、西尼尔C.配第、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D.魁奈、斯密、李嘉图、巴师夏13.提出“经济和谐论”的是( )世纪50年代的斯密世纪30年代的西尼尔世纪50年代的斯图亚特·穆勒世纪50年代的巴师夏14.德国历史学家派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 )A.抽象演绎法B.历史归纳法C.经济实证法D.历史起源法15.“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 )A.本杰明·富兰克林B.亚历山大·汉密尔顿C.亨利·凯里D.亨利·乔治16.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是英国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A.施莫勒B.克拉克C.汉密尔顿D.凡勃仑17.奥地利学派认为,价值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A.有用性和可转移性B.稀缺性和可转移性C.有用性和稀缺性D.稀缺性和可交换性18.数理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以下哪三位经济学家( )A.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B.罗雪尔、克尼斯、希尔德布兰德C.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D.维克塞尔、威克斯蒂德、克拉克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 )A.富兰克林B.凯里C.凡勃仑D.克拉克20.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是赞成( )A.国家社会主义B.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21.提出“经济”和“货殖”区别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色诺芬D.亚里斯多德22.在财富问题上,托马斯·阿奎纳的主张是( )A.反对财产私有B.私有制比公有制优越C.财产私有是自然的D.公有制比私有制优越23.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的是( )A.范德林特B.洛克C.配第D.马西24.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 )A.坎梯隆B.布阿吉尔贝尔C.杜尔哥D. 魁奈25.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李嘉图提出( )A.绝对优势原理B.比较优势原理C.后发优势原理D.绝对差额原理26.斯密思想来源的三个主要部分是( )A.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B.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C.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D.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27.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A.重商主义B.古典经济学C.新古典经济学D.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8.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马尔萨斯B.萨伊C.魁奈D.西斯蒙第29.最早提出建立“纯粹经济学”主张的是( )A.斯密B.西尼尔C.萨伊D.李嘉图30.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C.生产的物质过程D.资源配置31.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B.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C.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32.西斯蒙第在经济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A.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立问题B.第一次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问题C.第一次解决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D.第一次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经济危机的必然性33.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 )A.效用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服务价值论D.生产三要素论34.最早明确用边际效用解释商品价值的经济学家是( )A.加利阿尼B.亚里斯多德C.威廉·福斯特·劳埃德D.庞巴维克35.李斯特主张的经济政策的核心是( ) A.实行保护关税,反对自由贸易 B.实行自由贸易,反对闭关锁国 C.对内实行贸易垄断 D.实行以斯密绝对优势原理为基础的开放的国际贸易政策36.以阶级利益调和论为资本主义辨护的美国早期经济学家是( )A.富兰克林B.汉密尔顿C.凡勃仑D.凯里37.亨利·乔治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 )A.土地垄断和投机B.消费不足C.生产过剩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8.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美国制度经济学家是( )A.凡勃仑B.康蒙斯C.加尔布雷斯D.科斯39.主张用“归算论”解释生产资料价值决定的奥地利学派代表者是( )A.庞巴维克B.门格尔C.杰文斯D.维塞尔40.杰文斯提出的作为主观价值衡量标准的“最后效用程度”指的是( )A.总效用B.平均效用C.边际效用D.序数效用41.克拉克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A.生产理论B.分配理论C.交换理论D.消费理论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是( )A.斯密的《国富论》B.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3.萨伊的销售论认为( )A.供给为本身创造需求B.需求为本身创造供给C.供求决定价格D.价格决定供求44.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工资论认为,短期内工资的决定因素是( )A.工人人数B.工人人数与资本对它的需求的比例C.劳动力价值D.投资45.斯密认为,以下税收来源中最适于征税的是( )A.工资B.利息C.利润D.地租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约·斯·穆勒47.约·斯·穆勒的改革主张认为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 A.生产问题 B.人口问题 C.分配问题 D.对外贸易问题48.亚当·斯密认为第一性的地租是指( ) A.级差地租 B.建筑地租 C.农业地租 D.林业地租世纪50年代在德国出现并在70年代成为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基础的理论是( ) A.萨伊定律 B.凯恩斯定律 C.戈森定律 D.斯密教条50.萨伊提出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 A.二分法 B.三分法 C.四分法 D.一元整体方法51.“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 A.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来的 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C.李嘉图在《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 D.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来的52.李嘉图的稳定通货方案主张建立(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复本位制 D.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的纸币制度53.美国经济学家凯里把其经济理论的重点放在了( ) A.劳动价值论方面 B.生产费用论方面 C.收入分配论方面 D.批判古典理论方面54.《经济表》的作者是( )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魁奈55.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对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 A.序数效用论 B.时差利息论 C.一般均衡论 D.边际生产力论 56.斯密把资本概念普遍化并第一次将资本划分为(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原预付资本和年预付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57.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者之一,“数理经济学之父”是( ) A.法国工程师朱·杜普伊 B.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安·奥·古尔诺 C.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D.瑞士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58.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 ) A.工业中 B.农业中 C.商业中 D.工商业中59.李斯特政策主张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由贸易政策问题 B.保护关税政策问题 C.发展生产力的政策问题 D.收入分配政策问题60.主张通过建立“技术人员委员会”来调整社会矛盾的美国制度学派代表人物是( ) A.康蒙斯 B.凡勃仑 C.加尔布雷思 D.米契尔61.斯密的“自然价格”包含按自然率支付的( ) A.工资和地租 B.工资和利润 C.地租和利润 D.工资、地租和利润62.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问题也就是( ) A.生产问题 B.消费问题 C.交换问题 D.分配问题63.西斯蒙第关于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立场是( ) A.工业资产阶级立场 B.地主阶级改良派立场 C.小生产者立场 D.个人主义的立场64.和德国旧历史学派相比,德国新历史学派之“新”主要表现在( ) A.反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 B.反对马克思主义 C.强调在经济研究中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D.强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65.魁奈认为,纯产品是( ) A.商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B.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D.工业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重商主义代表人物的有( )A.布阿吉尔贝尔B.孟克列C.魁奈D.托马斯·曼E.柯尔培尔2.威廉·配第的重要经济学著作有( )A.《赋税论》B.《政治算术》C.《论政府的两篇文章》D.《爱尔兰的政治解剖》E.《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3.坎梯隆对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有( )A.区分了“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分析了市场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波动的机制B.最先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C.考察了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并将计件工资理解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D.最早分析了货币量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E.初次提出比较优势原理4.亚当·斯密的分工和交换思想有( )A.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B.分工可以节约交易费用C.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D.分工产生于人的交换本性.E.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的限制5.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体现在( )A.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作出了初步区分B.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C.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区分了剩余价值和利润E.解决了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6.休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 )A.货币是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B.一国中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C.一国中流通的货币代表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D.流通中的货币与市场上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物价的贵贱E.货币价值同一般商品价值一样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下列选项中,对西斯蒙第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既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又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B.是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代表C.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D.是第一个与经济自由主义决裂的经济学家E.是李嘉图经济学在法国的解释者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特点有( )A.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B.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抽象法,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方法C.主张实现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融合D.在经济研究中硬强调伦理、道理因素的作用E.在政策主张上更强调国家和法律的作用9.戈森定律包括(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B.利润最大化规律C.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D.商品效用递减规律E.边际效用相等规律10.瓦尔拉斯将经济学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A.纯粹经济学B.政治经济学C.产业和实用经济学D.财产与社会经济学E.国民经济学三、概念题1.货币差额论2.年预付3.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分部4.准地租5.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境界6.市场失效(定义及导致失效的原因)7.货币的收入速度(是否为常数及如何变动)8.挤出效应(产品市外部市场及与总供给有关的三种挤出效应)9.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0.边际收益产品11.庇古效应12.菲利普斯曲线13.国际收支平衡14.边际学派四、简答题(一)1、简述色诺芬的主要经济思想2、试析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3、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柏拉图在社会分工、货币和利息方面提出了那些观点5、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这些区分有何意义6、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货币资本方面的分析取得了哪些进展7、重商主义有哪些经济思想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8、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的经济思想9、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何不同10、简述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11、大卫、休谟是怎样批判重商主义的12、康替龙《商业性质概论》的主旨是什么13、布阿吉尔贝尔的理论特点和主要思想是什么14、重农学派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15、魁奈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观点16、斯密为何相信市场机制能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17、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18、斯密分工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外国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

外国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

1、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2、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早期和晚期有何不同?3、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试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

5、重农学派思想体系有哪些特点?试析重农学派的纯产品学说。

6、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7、如何看待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8、简述斯密的价值理论。

9、简述斯密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0、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11、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

12、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13、简评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14、萨伊定律评述。

15、马尔萨斯和西斯蒙弟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和对策有何不同?16、谈谈李嘉图学派解体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17、简评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价值论。

1、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3、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2)一般经济理论价值理论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经济思想史课后题

经济思想史课后题

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

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

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外国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打印版

外国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打印版

外经史(吴宇晖)课后答案1.简述《圣经》中对农业、土地、公平价格和劳动的论述。

(1)2.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1)3.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财产问题上的态度差异,并简述其论述内容。

(1)4.简述古代经济思想对商品货币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1)5.简述阿奎那对公平价格、货币和利息的论述。

(1)6.简述奥雷斯姆对货币问题的研究。

(2)7.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8.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什么区别? .. 29.简述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观点。

(2)10.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讨?其历史意义何在? (2)11.重农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2)12. 简述布阿吉尔贝尔的价值和价格理论。

(2)13.魁奈在《经济表》中如何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 (2)14.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经济学说有哪些发展? (2)15.古典学派的理论特点有哪些? (2)16.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

(2)17.洛克的财产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18.简述休谟的经济思想。

(2)19.简述《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2)20.简述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

221.概括斯密的价值理论。

(2)22.简述斯密对资本增减问题的论述。

(3)23.《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24.简述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他对该理论作出了怎样的“修正”?原因何在? (3)25.简述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该理论是如何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的? (3)26.简述李嘉图对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预测。

(3)27.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28.简述西斯蒙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色。

(3)29.西斯蒙第是如何在消费先于生产这一观点基础上,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 (3)30.西斯蒙第的社会改革计划有哪些? (3)31.简述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修正版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修正版

名词解释1、重农学派重农学派,又称重农主义学派,它指的是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前夕以魁奈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所组成的学派。

2、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成长到确立阶段形成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开始于17世纪中叶(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9世纪初。

大约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

3、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4、“萨伊定律”萨伊销售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5、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

李斯特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6、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

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

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

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7、“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提出主观评价加时间差说明分配的“时差利息论”。

他把物品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就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即现在物品;一类是现在无法消费而能满足将来需要的物品即未来物品。

人们对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不同,从而产生价值的差异。

因此,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与价值差价相等的“贴水”即利息。

8、数理学派数理学派也称为数理经济学派,被看做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经济思想史课后题

经济思想史课后题

1、色诺芬就是如何瞧待财富及其增长得?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与交换两种功能,同时,她也有了对于财富得最初瞧法,认为财富就就是具有使用价值得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得必要,并且瞧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得作用。

她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得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得发展,认为农业得兴衰影响着其她技艺;而手工业就是一种“粗俗得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得身体与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得价格对农业生产得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得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得问题。

她建议给侨居雅典得外国人得利益以照顾。

她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她还主张大力开发与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与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她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得收入,必须保有与平得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得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得积累手段,她描绘人们对白银就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就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得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与交换关系得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得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她指出,一种商品得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她商品(不论就是物品还就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得前提就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她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得。

她分析了物品得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与交换。

前者就是物品本身固有得属性,后者则不就是物品所固有得,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得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得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得得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得目得就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就是为获取货币目得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就是反自然得。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得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与货币性质得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就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得历史发展过程。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下册)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下册)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第5题
a. 实际收益率=25%-10%=15% b. 实际收益率=20%-10%=10% c. 实际收益率=2%-10%=-8%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课后练习题第6题
一国实际货币需求的永久性变化在长期将影响名
义汇率,但不影响实际汇率。在任何利率水平下, 随着实际货币需求的永久性增加,长期名义汇率 会同比例升值,相反,实际货币需求永久性减少, 长期名义汇率将同比例贬值。 长期实际汇率是取决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相对劳 动生产率变动,不会受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apter 15 第2题

分析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如果实际汇率的升值是由 于非贸易品相对于贸易品需求增加,对非贸易品需求 的增加会使非贸易品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全国总价格 水平上涨,实际汇率升值,这种情况对于出口商是不 利的,因为实际汇率升值使该国的产品相对于贸易国 而言昂贵了,不利于该国的出口部门。 如果实际汇率的升值是由于对本国贸易品相对需求的 增加所导致的,对该国贸易品需求的增加会使该国贸 易品价格上涨,导致实际价格总水平上升,实际汇率 升值。另外,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实 际汇率升值,而这个实际汇率的升值对出口部门是有 利的。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apter 14 第4题
名义利率不变的前提下,GNP增加导致货币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思想史添加的复习题1.霍布斯与洛克关于“自然秩序”的观点,“纯产品”的重农主义概念自然秩序:(一)霍布斯真正系统地设想自然秩序,在进行假说中,他认为自然秩序是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其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狼与狼”的关系。

霍布斯理论假设的框架,是以一种自然秩序的思想实验作为探讨国家合法性的切入口,然后设立了自然秩序中的几个要素,即“人性恶”、“冲突不可避免”等等,而走出自然秩序之条件,则为自然法,由自然法订立社会契约,才构成民族国家。

(二)洛克假设的自然秩序乃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也是一个平等的状态,一切权力都是相互的,即无强制的状态,但却非放任的状态,更非‘战争’状态”。

因为他认为自然秩序中人与人之间仍然是有约束的——自然法。

由此,洛克以“无强制、非放任”描述了他所假设的自然秩序,从而以这两个特征推导出了自然法的内容,即“人均有保护自己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若谁的权利受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和反抗他人的权利。

”其中“无强制”体现为各项自然权利的具体拥有,“非放任”则是不侵犯他人的要求。

2. 简要说明贸易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观点。

为什么大卫·休谟认为这个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亚当斯密提出了另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和贸易政策的观点?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休谟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计算或估价劳动和商品量的工具,商品价格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除以流通中的商品量,所以商品价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来决定,并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正比。

也因此,一国货币的增加不会使该国变富,只会使物价上升。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与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并在很长时期中在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取消限制经济。

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斯密认为,经济自由主义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他积极主张实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限制。

3.亚当斯密为什么如此重视劳动的分工?斯密认为劳动和专业化的分工会对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组织产生什么影响(后果)?如何协调这种专业化生产系统?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则是一国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分工的效率优势: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劳动过程中非劳动时间的节省;机械的改良和发明5. 详细说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各种措施。

(参考资料A第九章)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6. 为什么古典经济学家拒绝将使用价值作为交换价值的基础?说明斯密,李嘉图和穆勒在对待交换价值理论上的的异同点。

7.简要说明李嘉图的“内含/内节和外延的边际收益递减”的观点;说明在李嘉图的增长过程分析中农业的“效益递减”的重要性。

根据李嘉图的分析,政府应采取什么政策?8.穆勒如何区别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什么区别)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是互相独立的,前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自然规律,后者却是与人类天性相联系的社会规律。

穆勒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分配规律是人类制度问题,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

这为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提供了依据。

9.什么是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两个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10.什么是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定律的假设条件:(1)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

(2)货币仅作交换媒介,在流通过程中一般不涉及对货币无了期的储藏。

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11.(对下列进行简短说明)(a)戈森的“需求第一定律”及其影响。

(参考资料A第13章)(b)博姆·庞巴维克关于利率三个原因。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之间存在差别,这种价值上的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

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同种和同量物品的价值上的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l)不同时期的需要与供应之间存在差别。

现在物品的价值是按照现在的需要与现在物品供应的互相关系来评价的,未来物品的价值则是按照将来的需要与未来物品供应的互相关系来评价的。

通常人们都对现在的货物评价高而对未来的货物评价。

(2)人们存在偏重现在,低估未来的倾向。

我们经验中最重大的一个事实是,我们不太重视未来的欢乐和痛苦,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事情,人们对未来的事情的感觉是十分模糊的,我们习惯于低估未来的欢乐和痛苦,低估未来的需求与供给。

(3)现在物品较将来物品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

现在物品在技术上一般是能优先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因此它比未来物品具有更大的边际效用(c)蒙格尔的“经济物品/商品”概念(d)马歇尔的“代表公司”。

“代表企业”——同一个产业部门中,由于各个企业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各异。

用在生产规模、获利能力或发展状态上都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作为代表企业,以考察企业的经济程度。

12.解释什么是经济学“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是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的革命。

这场革命被经济史上称为边际革命,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使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消费领域,因为物的效用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评价。

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边际分析方法论”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和奥国学派的门格尔。

13.解释和评价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MR ,因此,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取决于两个因素:⑴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MP)的变化;⑵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MR)的变化。

特别地,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带来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边际收益产量;最后追加的那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称为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边际收益产量。

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MP):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生产力理论,奠定了美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种方法。

通常情况,当其他要素数量不变,而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离开(或加入)生产过程时所引起的商品产值的减少(或增加)量,就等于该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服务报酬或其他报酬。

因此,决定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条件。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

(1)它仅适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便的情况,不适用于非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的情况;(2)作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之基础的“边际生产力”本身在“对生产”的情况下是不能测度的;(3)在存在外部影响的场合,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也是不能成立的。

边际生产力论的出现,完成了将边际效用原理推广到包括产品分配领域在内的整个经济生活领域的过程。

它也是边际效用学派的最具代表性的分配论。

14. 解释马歇尔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概念。

什么引起了内部规模经济,什么限制了企业规模?马歇尔认为什么产生/导致了外部经济;为什么他认为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应给予补助(及说明外部经济条件下政府补助的合理性/理由?内部经济——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变化所增加的利益,包括规模扩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销售费用,第四类要素的变化导致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等。

外部经济——企业外部各种因素变化(包括运输条件改善、通讯技术的革新、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等)所增加的利益。

15. 简要概述马歇尔和瓦尔拉斯在均衡观点上的差异/分歧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局部均衡只是暂时的均衡。

从本质上讲,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是一致的。

⑴曲线的斜率。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这是一般均衡模型的关键,只有这样,均衡过程才是“收敛”的,因此均衡的实现才是可能的和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