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合集下载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9.9万人,增长0.7%;户籍总人口613.2万人,年人口增长率6.6‰。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53‰,上升 0.8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1.35‰,下降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82‰,下降1.26个千分点。

人口机械增长率2.65‰,提高0.66 个千分点。

城市化率达到66%,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230.2 亿元,比上年增长9.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4:39.3:55.3。

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93.0亿元,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2.1元,增长13.9%。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 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67元,增长8.2%。

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8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9元,增长12.5%。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3] 30.6%,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9%,下降1.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2.3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比上年末降低0.6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2013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7.0万亩,粮食总产量266.6万吨。

曾庆红出席全市工业工作暨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并讲话

曾庆红出席全市工业工作暨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并讲话

曾庆红出席全市工业工作暨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并讲话4月28日下午,全市工业工作暨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

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庆红在会上强调,九江各地各部门要紧盯目标,紧抓项目,紧凑调度,破解难题,全力以赴把九江的工业搞上去。

会上通报了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各县(市、区)就一季度本地区工业经济运行、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及需要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分别作了发言。

市委副书记张学军向各县(市、区)颁发了2011年工业发展目标任务书。

市领导祝先进、熊永强、魏改生参加会议。

曾庆红指出,全市经济社会2009年首战告捷,2010年再战再捷,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

这与工业经济的发力是密不可分的。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五年看头年,头年看头季。

今年以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作出“决战工业6000亿”的决策部署以来,强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上下形成了决战工业的火热氛围,一季度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的总量不断提升,增速不断加快,指标不断前移,项目不断增多,产业不断聚集……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3.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9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2.79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决战工业6000亿的决策部署在各地各部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充分说明了工业战线有一支能打大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就如何顺利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曾庆红强调,一是必须盯紧目标,再求前列。

要坚定“五年6000亿、今年2000亿、实现全省前列”这三大目标不动摇,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核中之核,全力以赴把九江的工业搞上去,把九江的实力做强来。

二是必须正视压力,奋力前行。

在复杂的宏观环境、激烈的区域竞争下,一方面,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的重大压力,另一方面,工业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以破解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调度,加强帮扶,加强保障,加快推进工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尽快引爆工业经济的裂变增长,切实打牢九江经济的工业基础,真正挺起支撑九江应有地位的“工业脊梁”。

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4-26 12:29:40来源:成都日报我要评论(0)字号:T|T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网易微博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4年4月26日2013 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加大的宏观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坚持“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推进“五大兴市战略”,积极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汛期暴雨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08.9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81.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74.2亿元,增长8.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977元,增长9.3%。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9∶45.9∶50.2。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665.7亿元,增长16.5%。

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162.6亿元,增长20.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8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10.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0.6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2.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0%。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上年持平。

廊坊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廊坊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廊坊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廊坊市统计局(2014年3月17日)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环渤海加速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强势推进,狠抓落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943.1亿元,增长9.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亿元,下降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22.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718.2亿元,增长12.8%。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0:54.0:35.0调整为10.4:52.6:37.0。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8.0%,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下岗失业再就业人数7358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2.0%以下。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0.1万亩,下降4.2%;总产量176.0万吨,下降4.8%。

其中,夏粮产量43.4万吨,下降14.9%;秋粮产量132.6万吨,增长2.5%。

棉花播种面积54.3万亩,下降13.7%;总产量4.0万吨,下降12.7%。

油料播种面积23.6万亩,增长10.4%;总产量4.2万吨,增长14.9%。

蔬菜播种面积166.1万亩,增长1.6%;总产量691.5万吨,增长2.5%。

肉类总产量32.3万吨,下降8.1%,其中,猪肉产量17.5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6.3万吨,下降19.1%;羊肉产量3.1万吨,下降2.8%;牛奶总产量22.2万吨,增长4.4%。

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分享版)

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分享版)
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要点
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要点
• 目的:通过分析和预测,保障工业经济平 稳、高质量发展。指导未来工业经济发展 的导向、结构的调整等等 • 涉及的监测指标:主要指标、关联性指标, 其他指标。(GDP支撑性指标、增比进位 指标) • 按照时间分布的要点:每月,每年的工作 重点
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指标
• “现行价格”、“不变价格”与“可比价格”
/tjzs/tjcd/200205/t20020528_25325.html
• 国家统计标准
/tjsj/tjbz/ 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8年修订)、高技术 制造业分类(2013年)
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指标
• GDP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延伸阅读
• 国家统计局对工业统计的解读
/tjzs/cjwtjd/201311/t20131105_455942.html “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 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示翻番数lg是常用对数符号
工业项目建设
• 新开工项目 • 投产项目 • 数量、新增的工业增加值
企业上规
• 上规条件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本年或上年底新建新投产企业,在连续正常生 产三个月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 上规申报类型和时间:
新建上规:本年新建新投产企业(每个月申报、审核通过后,第二个月 纳入本年度工业统计的企业名录库,对本年度经济增长产生贡献,对 工业增速评估、提升有较大拉动作用) 老企业上规:在本年内由规模以下成长为规模以上的企业(10月份一次 ,12月一次,年底一次性审核批准后,进入下一年度工业统计的企业 名录库)

2013年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二年,面对复杂严峻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着力稳增长、强产业、固基础、扩城镇、惠民生、促和谐,保持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初步核算(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4.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亿元,增长7.9%。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6:66:22.4。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74亿元,同比增长16.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3.59亿元,增长24.3%;营业税6.88亿元,增长15.7%;企业所得税3.26亿元,增长20.4%;个人所得税0.84亿元,增长27.4%。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95亿元,增长10.5%。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3亿元,增长13%;公共安全支出7.45亿元,增长1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3亿元,增长1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4亿元,增长7.8%;医疗卫生支出16.3亿元,增长10.5%;住房保障支出7亿元,下降12.1%,交通运输支出5.6亿元,增长63.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2.3%,涨幅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1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及服务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居首,上涨4.2%;居住类价格次之,涨幅为2.3%;其他各类价格涨幅分别为:烟酒类1.3%;衣着类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1%;交通和通信类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2万人。

宜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增效工作年”主题,以实施“五大战略”、构建“三大中心”、打造“六大基地”为工作重点,着力发展产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6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14.46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329.82亿元,增长1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62.8%和31.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62.3:23.1优化为14.8:60.6:24.6。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GDP比重56.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9%。

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6%,涨幅较上年扩大 0.2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全年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

其中,食品类上涨3.7%;衣着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3.7%;只有烟酒类下降2.4%。

(见表1)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食品103.7# 粮食104.3油脂102.2肉禽及其制品104.7水产品105.4鲜菜102.5烟酒及用品97.6衣着10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1交通和通信10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9居住103.7二、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4-2-26来源:楚雄市统计局点击:3117评论:0]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市呈现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4364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67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245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836814万元,增长15.1%(详见附表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0:58:32 调整为2013年的9.8:55.9:34.3,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3%、47.3%和46.4%。

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826681万元,增长7.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详见附表2)。

就业人员小幅下降。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56万人,下降3.3%,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9.75万人,下降13.6%;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81万人,增长0.2%;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92万人,增长15.3%;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08万人,增长28.9%。

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38人,比上年末减少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915万元(现价),增长7.1%(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66504万元,增长3.2%;林业产值36263万元,增长6.6%;畜牧业产值122022万元,增长9%;渔业产值6476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650万元,增长17.9%。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4.04.08•【字号】•【施行日期】2014.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4月8日)2013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深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亿元,下降19.8%;第二产业增加值6296.8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8198.14亿元,增长11.7%。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4%和56.6%。

人均生产总值136947元/人,增长9.6%,按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12美元。

图1 2008-2013年本地生产总值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49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162.87亿元,增长12.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370.67亿元,增长12.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4.09亿元,增长9.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65.43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9.77亿元,增长2.5%;房地产业增加值1334.42亿元,增长10.8%。

民营经济增加值5620.82亿元,增长11.2%。

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200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物流业增加值1445.62亿元,增长11.4%;文化产业增加值1085.94亿元,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652.00亿元,增长12.4%。

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加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扎实推进“五大任务”,突出做好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15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5亿元,增长 4.7%;第二产业增加值3709.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3113.8亿元,增长7.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6850 元,增长8.2%。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其中,种植业产值253.9亿元,林业产值10.9亿元,畜牧业产值329.3亿元,渔业产值2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410.6万吨,实现了连续十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102.9万吨,玉米产量291.5万吨。

水果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6%;蔬菜产量576.1万吨,增长14.8%;肉类总产量 105.9万吨,增长6.0%,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7.2%、6.8%和4.8%;禽蛋产量79.3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50.8万吨,增长5.6%。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石佛寺中型灌区改造等工程完工。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3.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5.5%。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6万公顷。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 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4378个,带动农户27万户。

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2万公顷,累计达到12.87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5万公顷。

2013年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以县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科学谋划,突出重点重抓,着力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4.1:47:38.9,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8150元(按2013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7775美元),比上年增长12.2%。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2013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7%。

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

食品类上涨3.2%,衣着类上涨6.0%,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3.1%,烟酒类下降2.4%。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跌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跌1.3%。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1.7亿元,增长7.2%。

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实现增收。

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86.5万吨,比上年增长2.1%。

棉花和油料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2013年,我市棉花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上年下降17.3%;油料面积157.3万亩,比上年下降4.2%。

棉花产量减少,油料产量有所增加。

棉花总产9.75万吨,比上年下降10.7%;油料总产31.52万吨,比上年增长1.9%。

2013年包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包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2013年包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2013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全市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3.02亿元,较上年增长9.3%。

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99.85亿元、1808.75亿元和1594.4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2%、10.8%和7.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1.37亿元,较上年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7.36亿元,较上年增长11.5%;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45亿元,较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76元,较上年增长9.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1元,较上年增长12.1%。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同比增长12%。

一是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

预计装备制造业增长16%左右,增速居五大支柱产业之首,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8%。

二是新兴支柱产业正在形成。

神华煤制烯烃一期工程实现产值58亿元,增长3%左右,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煤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正逐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三是工业结构逐步优化。

预计六大高耗能行业【见说明3】增加值同比增长5%,低于全市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

此外,全市所有工业园区进入百亿元园区行列,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企业新增1户达7户【见说明4】。

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0亿元,同比增长11%。

一是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基地六园区【见说明5】建设全面推进,华蒙钢铁、北方国际原料城、满都拉园区等重点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公路、铁路货运量完成3.2亿吨和1.1亿吨,同比增长18.5%和7%。

二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预计全年销售新建商品房3.7万套、销售额240亿元,分别下降17%和7%;二手房成交2.46万套、成交额66亿元,分别增长90%和87%。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发布日期】2014.01.30【实施日期】2014.01.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4年1月30日)2013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深入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提效益、强创新、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基本稳定,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创新驱动动力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6.4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41.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10.8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之比为3.9︰52.5︰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31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046美元)。

财政收支。

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92.8亿元,增长9.3%。

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0.8%、3.0%、9.4%和10.5%。

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9.9亿元,增长13.5%。

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1.0亿元,增长40.0%;节能环保支出14.8亿元,增长2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6亿元,增长23.5%;科学技术支出37.6亿元,增长15.9%;农林水事务支出80.4亿元,增长11.3%。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马以同志和金长征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马以同志和金长征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马以同志和金长征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州市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1.11•【字号】•【施行日期】2011.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其他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关于印发马以同志和金长征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各县(区)委,市直属各单位党委(党组):现将马以同志和金长征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

请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2013年1月11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9日)马以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今年工作。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和动员会,也是一次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会议。

会前,市委常委会对今年工作作了认真研究。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今年全市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总基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着力在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四个翻一番”、打造“四个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7%;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下面,根据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做好今年工作强调四个方面。

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6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450.58亿元,增长11.1%,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997.6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6.56亿元,增长11.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801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5827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3:43.3:54.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19.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8%。

工业结构调轻调优,全年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9.8%,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第二产业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6.2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32.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7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0.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2.8%。

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呈“六升二降”格局。

表1 2013年城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5%,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4%;轻工业类价格下降1.4%,重工业类价格下降3.3%。

工业经济工作计划

工业经济工作计划

工业经济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在具体时间段内增长X%。

提高工业增加值率,达到具体数值%。

2、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和发展具体新兴产业,使其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X%。

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3、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新增具体数量家高新技术企业。

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X%。

4、优化工业布局打造具体数量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工作重点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精准的招商策略,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展招商活动。

优化招商环境,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对投资的吸引力。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招商考核激励机制。

2、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协调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项目的信贷投放。

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建立动态的项目储备库,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5、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2013年山西省阳泉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2013年山西省阳泉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2013年山西省阳泉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阳泉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全市经济基本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4.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352.9亿元,增长8.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7%;第三产业增加值248.4亿元,增长5.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51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7147美元。

图1 2009-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11.3亿元,下降21.1%。

公共财政收入47.9亿元,下降15.7%。

税收收入35.8亿元,下降17.9%,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29.6亿元,下降20.8%。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6.4亿元,下降2.5%。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下降3.4%,教育支出下降1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3.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01.7%。

图2 2009-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

图3 2009-2013年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其中新增残疾人就业533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二、农业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5. 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2万公顷。

山西省太原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建设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率先转型跨越、一流省会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08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06亿元,增长6.1%。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0.12亿元,增长8.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65.18亿元,增长6.2%;金融业增加值253.11亿元,增长8.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47元,比上年增长7.6%,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9130美元。

图1 2009-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为1.6%、43.6%、5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8和3.2个百分点。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7.33亿元,增长14.7%。

其中:税收收入207.33亿元,增长20.3%,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153.84亿元,增长10.7%。

图2 2009-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264.55亿元,增长16.2%,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9%。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平均上涨3.1%。

2013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壮腰工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9.0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2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9.64亿元,增长10.2%。

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二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8.9%、53.0%和28.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价格水平上涨3.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1%,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涨10.1%、粮食上涨2.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1.7%,衣着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3%。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53.10亿元、6.48亿元、138.58亿元和173.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 %、4.4 %、4.8%和8.1%。

种植业喜获丰收。

粮食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5.99万亩,比上年增加13.87万亩,增加1.6%;粮食总产量386.06万吨,比上年增加15.00万吨,增长4.0%。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3年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3年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3年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行业经济体制改革【发文字号】洛政[2013]61号【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4.27【实施日期】2013.04.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3年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方案的通知(洛政〔2013〕61号)洛阳新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2013年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2013年4月27日洛阳市2013年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方案2013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外部需求持续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明显,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的困难仍在累积加深。

为扭转工业经济下行趋势,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特制订本方案。

一、年度目标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300亿元、增长18%;利润260亿元、增长18%;亏损企业亏损额35亿元,亏损面3.5%。

二、重点工作(一)助力企业开拓市场1.组织好各类专项产销对接会。

组织召开重点项目与企业对接会,推进重点项目与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供应企业对接;组织召开企企对接会,推动煤电铝及铝深加工、钢铁-装备、汽车和农机-零部件等产业链企业合作;组织召开工商企业对接会,推动大型商贸企业与食品、纺织、服装等企业签订购货合同。

组织企业参加省以上产销对接会,扩大我市各类工业品及消费品的市场占有率。

2.借力第三方推动产销对接。

组建涵盖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联盟,开展技术对接、产品对接和信息交流活动。

鼓励营销联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搭建产品展销展示、对接交流平台。

发挥网络平台的全天候对接优势,依托河南企业服务网,搭建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构建我市企业产品展销网络平台,谋划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千方百计稳定客户,扩大辐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开展“项目大建设年”活动。

以“壮腰工程”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壮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两手抓”(一手抓现有企业、一手抓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大力推进思想大转变、结构大调整、项目大建设、实力大提升,努力打造百亿园区(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十亿乡镇(新厂、东升、桃花山、高陵、高基庙),奋力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规划
(一)主要经济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2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规划见附表)
(二)骨干企业发展目标。

入库税收过100万元以上企业达3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楚源)、3000万元至5000万元企
业3家(吉象、荆江源、劲牌酒业)、1000万元至3000万元企业3家(德永盛、顺发钢铁、精密件)、1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23家(零部件、金利丰、扬子江、金驰机器、祥锦汽配、西普机械、华新水泥、致源电子、金象矿山、格瑞特玻璃、红森化工、佳亿实业、兴源纺织、霖坤红源地毯、万顺木业、华美阳光、鑫隆塑业、得力新材料、辉源电力、长江矿山、保尔新汽配、新兴汽配、世纪铸造)。

(三)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目标。

2013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

(四)招商引资目标。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亿元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将着力推进五大战略,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一)着力推进五大战略
一是推进“大园区”战略。

把建设大园区作为聚集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主要载体。

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功能。

重点抓好园区配套和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工为主,以商辅工,以园养园,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早谋划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工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园区房地产、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实现园区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

加快入园企业的审批、落地、投产步伐,明确企业投资强度,注重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坚决
避免“占地大、产出小”的项目入园,努力实现园区的满园春色。

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东升、新厂、高陵、高基庙等乡镇园区建设,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配套的能力,努力打造产业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乡镇园区。

二是推进“大产业”战略。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招商引资情况,对产业进行大调整,把产业发展作为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打造大产业。

重点培育以楚源集团、荆江源制药、中海药业、长江星医药为主体的百亿化工医药产业,以钱潮精密件、钱潮零部件、钢骨轮胎、中汽科技、扬子江泵业为主体的百亿汽配机械产业,以湖北吉象、劲牌酒业(石首)、德永盛纺织为主体的百亿农产品加工产业,以顺发钢铁、源瞻科技、压铸铝合金锭为主体的百亿冶金建材产业,以永大新材料、螺旋焊管、风力发电、宏创科技为主体的百亿新兴产业。

三是推进“大企业”战略。

进一步加大对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

坚持一企一策,盘大盘强现有规模企业,积极支持楚源发展,重振工业老大雄风;支持吉象扩大产能,向“再造一个吉象”的目标迈进。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用好用活规模企业周转金、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壮腰工程产业发展基金等财政性资金。

加强企业家和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研究出台住房保障、子女就学、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方面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打好支持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组合拳”,力争实现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楚源、益阳轮霸轮胎);过30亿元企业
2家(压铸铝合金锭、顺发钢铁);过20亿元企业3家(湖北吉象、大直径铝螺旋管、永大新材料);过10亿元企业5家(钱潮精密件、劲牌酒业、荆江源制药、德永盛纺织、源瞻科技)。

四是推进“大招商”战略。

用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决的措施抓好招商引资,不断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亿元以上。

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继续开展产业招商、驻点招商、全员招商,组织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切实提高招商实效。

进一步提高招商质量,立足我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科学招商、理性招商,全力引进一批“高附加值、高效益、商科技含量”的大项目、好项目。

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攀龙附凤,做大做强。

进一步加强招商考核,调整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招商职责、目标任务,实行一月一督办、一季一排名、全年结总账,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招商有功、无为有过的工作氛围。

五是推进“大品牌”战略。

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年内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2个以上。

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依托楚源、万向等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楚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研发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步到位。

以宏创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增
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动帮助企业申报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鼓励企业应用节能、节水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发展持续力。

(二)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一是在抓转型上求突破。

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引导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由资源依托型发展向依靠科技、人才发展转变。

加快重点行业节能技改步伐,推动企业由高耗能、高污染发展向清洁、绿色发展转变。

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企业由初级产品为主向终端产品和新产品为主转变。

加快引进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由产业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二是在抓项目上求突破。

2013年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专班一名市领导负责,对项目一抓到底,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一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年内建成投产。

重点加快劲牌酒业原酒储存扩能、天楚风力发电、永大新材料三元合金锌和取向硅钢、粤能生物质发电、好味源冷冻水产品、保尔新汽车零部件、祥锦汽配扩能、荆江源生物医药、中海药业医药、长江星医药胶囊、宏创科技企业孵化器、清浩塑业人造草丝、众联中高档家俱、旭耀米业食品、盛发汽车配件、中汽科技汽配等现有16个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进度,确保早日开工建设。

重点做好压铸铝合金锭、螺旋焊管、钢骨轮胎、
浮法玻璃、CPS生产线、顺发钢铁异地改造、二甲酚、石首物流中心等8个重点项目。

三是在抓运行上求突破。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认真了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产销情况,全面掌握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状况,准确查找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参展参会,大力推介名优产品,促进企业产品销售。

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密切沟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运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满负荷运行。

四是在抓管理上求突破。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随意进入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围绕重点产业、规模企业和园区建设,加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用工紧、管理弱等问题;组织召开企业管理现场会,典型引路,比学赶超,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进行定岗、定人、定责任、定目标,促进内部管理精细化,切实把消耗降到最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