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整理考试题

合集下载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总结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总结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总结引言: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性分析,其内容复杂且繁密。

为了帮助同学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主要内容,特总结了一些期末考试题,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相应知识。

一、自由市场和商品交换1. 请简述马克思对自由市场的理解以及自由市场的特点。

2. 什么是商品?马克思如何界定和分析商品的价值?3.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用图表说明。

二、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1. 描述一下商品生产的一般流程以及参与其中的各方。

2. 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和实现的?3. 请解释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实现1. 请解释“资本家”的概念以及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描述一下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以及它们对剩余价值实现的作用。

3. 什么是利润率?马克思如何分析和解释利润率的形成和变化?四、资本主义的扩张和资本积累1. 解释资本积累的概念以及资本积累的动力和过程。

2. 描述一下资本扩大和生产力发展对劳动过程和劳动者的影响。

3. 为什么资本积累会导致危机?请说明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和不可避免性。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1. 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结构。

2. 请阐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形式和特点,以及阶级斗争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以及社会改革的前景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结语:以上是对资本论期末考试的总结题目,希望同学们通过答题复习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资本论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深刻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的努力。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2.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

答: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3. 什么是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以换取生活资料的过程。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4. 马克思如何定义资本?答: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即资本是自我增殖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是通过对劳动力的剥削,实现价值的增殖。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是什么?答:不变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不变的资本,如机器、设备等;可变资本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可以变化的资本,主要指劳动力。

资本家通过可变资本的剥削,实现剩余价值的产生。

6.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7. 马克思如何描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答: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为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本,而工人则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8.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的过程。

9.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资的形式掩盖了工人被剥削的事实。

10.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资本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资本论》习题及参考答案(⼀)《资本论》习题及答案(⼀)⽬录⼀、恩格斯说过“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有何不同? (1)⼆、如何理解"本书的最终⽬的就是揭⽰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2三、如何理解.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种⾃然史的过程及其现实意义? (3)四、马克思说,货币所有者变为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试问,货币转化为资本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3)五、《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及主要内容? (4)六、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决定劳动⽣产⼒的因素的?意义何在? (5)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6)有⼈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学说是⼀种主观想象,如何运⽤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解析? (6)九、为什么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这章揭⽰了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运⾏机制与规律。

(7)⼗、马克思是如何论述商品⽣产存在的条件的?有何实践意义? (8)⼗⼀、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现实意义何在? (8)⼀、恩格斯说过“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有何不同?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它恰恰是私有制下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这是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竟争和⽣产⽆政府状态规律起作⽤,每个商品⽣产者盲⽬进⾏⽣产,他并不确切知道社会上和⾃⼰⽣产同类商品的究竟有多少⼈,能⽣产出多少商品,也不知道市场对这种商品需求有多少。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

1、“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其意思是说A.评价资本家和地主不带有主观色彩B.地主和资本家是天生的剥削者C.地主和资本家的经济行为只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然人参考答案:A C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决定C.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量的单个商品是该种商品社会价值量大小的样品。

D.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实际上也是该种商品的平均价值量参考答案:A C D引文解释:“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第1卷第17章)①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剥削制度下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都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但其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

②在奴隶社会中,劳动者作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因而其劳动在现象上全部表现为无偿劳动,但实际上,奴隶的全部劳动中也包括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必要劳动。

因此,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的必要劳动。

③在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因支付方式、实际运动、习惯思维等原因,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但实际上,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雇佣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因此,表面的等价交换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说明下列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第1卷第3章)①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流通;资本流通是以商品为媒介、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的流通。

②共同点:第一、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的阶段;第二、都有商品和货币两个对立物;第三、都有买者和卖者两个人对立;第四、都有三个当事人。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资本论》考试题

《资本论》考试题

一、辨析题1.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量的规定。

答案1:错误。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而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商品价值的量是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答案2:错误。

价值实体是指在现实中存在的直接形成商品价值的物质因素。

人类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实体具有一元性,就是说,只有人类劳动才能充当商品价值实体。

2.商品的两个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错误。

商品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错误。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的承担者。

价值是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4.生产商品的必须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正确。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只能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错误。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价值的承担者。

价值是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对商品生产者来说,该商品对生产者是使用价值。

错误。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才可获得商品的价值。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什么?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交换价值和价值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剩余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A. 通过延长工作日B.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C.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D. 通过减少工资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基础,即等量劳动时间的交换。

2.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答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利用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相当于工人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其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即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特征,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会不断增加。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论述是什么?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答案:B2. 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商品的交换价值B. 商品的使用价值C. 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商品的稀缺性答案:C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资本分为()。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 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答案:A4.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的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工人的超额劳动答案:B5. 《资本论》中提到的“绝对剩余价值”是指()。

A. 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B.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C. 通过减少工人工资来增加剩余价值D.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来增加剩余价值答案:A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 生产过剩B. 资本积累C. 资本的集中与垄断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答案:D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劳动的价值B. 工人劳动的价格C. 工人劳动的交换价值D. 工人劳动的使用价值答案:B8.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资本的积累过程称为()。

A. 资本的扩张B. 资本的循环C. 资本的再生产D. 资本的积累答案:C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追求的是()。

A. 利润最大化B. 工资最大化C. 劳动生产率最大化D. 资本积累最大化答案:A10.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被称为()。

A. 商业周期B. 经济周期C. 工业周期D. 资本周期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描述。

资本论试题库

资本论试题库

资本论选读各章作业题1 •商品是价值和_______________ 的统一。

2•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劳动。

3•商品的价值量由_______________ 时间决定。

4•由价值形式:X量商品A=Y量商品B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即W A —G—W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第一形态变化。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的总公式是。

7. 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劳动力一无所有。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不管在怎样的社会里,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即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流通时间等于生产时间与之和。

14. _______________ 的周期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资本论》的作者是:A. 亚当·斯密B. 卡尔·马克思C. 大卫·李嘉图D.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答案:B2.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哪种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A. 黄金B. 劳动力C. 石油D. 土地答案:B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产生于:A. 商品流通领域B. 生产领域C. 资本流通领域D. 消费领域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A. 创造使用价值B. 实现价值增殖C. 创造交换价值D. 创造剩余价值答案:A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劳动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工人的劳动B. 劳动对象C. 劳动资料D. 资本家的管理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特定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物质内容,与商品的物质形态不可分割。

价值则是商品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定义“剩余价值”的?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定义剩余价值为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

3. 描述《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积累”的过程。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再投资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分析。

(完整word版)《资本论》历届考试题及答案4

(完整word版)《资本论》历届考试题及答案4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多云文档名称:《(完整word版)《资本论》历届考试题及答案4》文档作者:凯帆创作时间:2021.07.30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试题(闭卷— A卷)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1、掌握商品二因素有何实践意义?2、解析“贮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含义。

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1、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2、生产价格是由商品价值转化来的。

3、土地价格决定于土地价值,土地价格的变动没有规律可循。

三、论述题(每题27分,2题,共54分)1、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实践意义。

2、论股份公司理论的实践意义。

A卷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1、答:掌握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加强商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一方面在使用价值上做到物美;另一方面在价值上做到价廉,从而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得以销售,实现效益。

(5分)第二,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评价企业,总结商品生产经营的经验教训。

(3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7-10;参考书P28-29)2、答: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从货币的性质来说,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2分)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性。

货币的数量少则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2分)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4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43;参考书P61-62)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1、答:对。

(1分)第一,商品价值决定的商品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上升;(5分)第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下降。

(4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273-274;参考书P76)2、答:对。

(1分)第一,在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在平均利润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答案:D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资本家的技术革新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A3.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A. 资本家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B. 工人工资不断提高的过程C. 资本家不断获取剩余价值的过程D. 资本家不断减少工人数量的过程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方式包括:A. 土地的掠夺B. 奴隶贸易C. 殖民掠夺D. 封建地租的积累答案:A、B、C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两种形式,它们是:A. 简单再生产B. 扩大再生产C. 资本积累D. 资本消耗答案:A、B三、判断题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上最进步的生产方式。

答案:正确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定义。

答案:资本是用于生产过程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是一种生产关系,体现在货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将其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

2. 描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它通过提高生产力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课程试题

资本论课程试题

《资本论》课程试题一、简答题(共10题,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经济生活中的资本家的?(第1版序言,第2章,第22章第3节)2、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3章第1节)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格标准:为了计量商品的价值量,使之可以互相比较和换算,于是,要求把某一固定的金量作为计量单位,并对各种不同的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技术规定,这就是价格标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执行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这句话。

这句话里后面的“货币”实际上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与商品对立的一般意义上的货币,另一个则特指成为货币本身的基本计量单位的那个货币。

不能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货币都具有价格标准的职能。

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

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

其次,作为价值尺度,它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商品的数量。

再次,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

最后,作为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适应变换的需要自发地产生的;而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3、为什么说流通领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第4章第2节)第一篇的理论表明,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一种等价交换,无论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还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都是如此。

而资本总公式G—W—G′表明,经过一买一卖,货币增加了,即资本发生了价值增殖。

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当然,这种矛盾只是从形式上看才存在。

马克思这里说存在着矛盾,那么,显然,这个矛盾完全只是从资本运动形式方面来说才是存在的,因此,它只是一个表面的矛盾,而不是内在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中所发生的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流通本身又分为等价交换与非等价交换两种情况。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交换价值和价格D. 价格和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的积累与消费的不足答案:C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资本的积累D. 市场的扩大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的过度积累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生产过剩答案:D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B.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C. 资本的总价值与总产量的比例D. 资本的总产量与总价值的比例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解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答案:劳动力商品是指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

其特点包括:(1)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新价值的源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可以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

8. 马克思如何论述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发展的动力。

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资本积累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1. 资本论的作者是谁?答案:卡尔·马克思。

2. 资本论的全称是什么?答案:《资本论》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3. 资本论首次出版于哪一年?答案:1867年。

4. 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形态?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理论?答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等。

6. 资本论中“商品”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 马克思如何定义“劳动力”?答案:劳动力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

8. 在资本论中,什么是“剩余价值”?答案: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什么?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0. 资本论中提到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11.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什么?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解释“资本积累”?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

13.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周转”是什么意思?答案: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和周转。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分析“经济危机”?答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周期性地爆发。

15. 资本论中提到的“无产阶级”是指什么?答案: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答案: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

17. 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拜物教”是什么?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商品神秘化,赋予其超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

资本论整理考试题

资本论整理考试题

资本论整理考试题一、选择题1、在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项最能准确地描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劳动决定价值,土地决定利润B.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决定利润C.劳动创造价值,土地决定利润D.劳动决定价值,资本决定利润2、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描述是:A.扩大再生产B.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C.剩余价值的生产D.自然经济的瓦解3、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观点?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B.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C.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二、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如何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3、请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应用。

4、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三、论述题1、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理解。

2、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中的重要性。

3、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论述如何理解和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资本论题库

资本论题库

资本论》题库一、简述题1. 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2.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3. 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4.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基本内容。

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意义。

6. 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流通及人民币流通规律理论的基本内容。

7. 货币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资本的本质。

8. 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条件。

9.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0. 马克思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工资的实质。

1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12. 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13. 剩余价值率的概念和意义。

14.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15. 生产劳动概念。

16.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

17. 简单再生产的实质。

18.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19. 资本积聚和集中。

20.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1. 马克思积累理论的现实意义。

22. 资本循环三个阶段的内容,各阶段资本形式及其职能23. 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其三个阶段的统一,而且是其三种形式的统24. 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25. 资本循环经历了哪些时间,如何缩短这些时间来加速资本主义周转26.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现实意义。

27.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两者的关系是什么?28.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29.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0. 试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1. 资本周转概念,怎样计算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32.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及其流通特点。

33. 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4. 固定资本更新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35. 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现实意义。

36. 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

37. 社会资本概念及其运动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是怎样阐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的?(简答)1.“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就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三,《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其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为特征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就是建立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基础上的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与交换过程中的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2.《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第二,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值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第三,资本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历史阶段过渡。

二、怎样理解《资本论》中“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简答)含义在于:一是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二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意义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

三、试述商品的二因素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论述)1.原理:使用价值史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直接由商品体自身显示出来的,反映各种商品的个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看不见莫不着的,由交换价值来表现。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实践意义:第一,作为商品经营者,必须强化市场观念,把开拓市场作为第一任务,必须把商品的二因素统一起来。

一方面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提高质量,力求花色品种齐全,做到物美,另一方面在商品二因素原理评价企业,总结商品生产经营的经验教训。

四、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简答)1.原理:劳动的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是由特定的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和结果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意义:从宏观看,由于具体劳动回答的是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因而它表现出来的是社会分工体系和社会的产业结构状况;由于抽象劳动回答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因而它反映出来的是社会分工的劳动比例和社会劳动的总规模。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劳动二重性的要求,在质上不断扩大合理的社会分工,在量上保持产业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关系。

从微观上讲,劳动二重性原理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在具体劳动上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在抽象劳动上缩短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耗费,从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占领市场,实现效益。

五、解析“储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的含义,其实践意义何在?1.含义:储藏货币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或商品价值的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性。

即货币的数量少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2.实践意义:运用货币二重性矛盾地原理,能深刻分析人们储蓄存款的心理。

货币矛盾性的主要方面是货币量的有限性。

人们的收入少,不能如愿地购买所需的东西,就不得不贮藏货币;或者预期收入达不到预期支出,也会迫使人们贮藏货币。

因此,增加人们的收入,是缓和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关键。

六、怎样自觉运用价值规律?1.含义:所谓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就是一方面要理解价值规律的客观性,确认其必然性,尊重其制约性。

不能忽视和违背它。

另一方面要认识和掌握价值规律,不盲目被动地受他支配,而要主动地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2.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唯意志论式的对待价值规律。

二是防止宿命论式的对待价值规律。

3.要使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有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机制第一,社会效用机制。

价值规律的作用首先要求价值得以实现。

而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符合社会需要。

第二,自主交易机制。

它要求商品所有者对自己的商品具有自由让渡的意志和权利。

第三,平等竞争机制。

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没有平等竞争的环境,商品的价值规律就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第四,市场供求机制。

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化的相互作用,会不断实现供求的相对平衡,使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规律得以实现。

第五,货币流通机制。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一个部门,价值规律通过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运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使部门内部的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倾斜,实现企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部门之间,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部门结构的优化。

要有效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需要创造一系列社会条件。

首先是搞好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题。

其次是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最后是健全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七、为什么说“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简答)马克思是在阐述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区别时说明这一问题的。

在商品流通中,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满足一定的需要。

因此,需要的满足就是运动的结果。

资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都是交换价值,没有过程以外的消费作为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界限。

资本的运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增殖。

价值增殖只有在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流通本身就是目的,资本的运动当然不会有止境了。

八、研究剩余价值的生长方法有何实践意义?1.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原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长就是把工作时间延长,使之超过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取剩余价值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工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降低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本的价值,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2.实践意义:第一,启发我们认识剩余价值规律。

投资作为资本来经营,必然追求增殖;资本增殖必然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来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必然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第二,启发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为其阶级利益追求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过“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三,启发我们认识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不论在任何社会制度下,只要投资作为资本来经营,那么就存在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性。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剩余价值的归属主体和最终用途不同,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特殊性。

九、怎样理解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材料分析)1.基本概念: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加入原投资而增大资本总额,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集中是现有的分散的资本进行兼并与联合,形成更大的资本量。

2.一方面,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不断增进,个别资本不断扩大,而大资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击败中小资本,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过程。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必然加速资本积累。

由于资本集中的加快,使集中起来的资本越多,就越有条件建立大企业,而大企业能够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3.信用和银行是加强资本集中、促进股份资本形成和股份公司成立的有力杠杆。

参考材料:TCL两起兼并引起轰动,TCL模式,结合材料回答:1.扩大资本途径是什么?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2.竞争在TCL模式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答:一方面,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不断增进,个别资本不断扩大,而大资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击败中小资本,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过程。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必然加速资本积累。

由于资本集中的加快,使集中起来的资本越多,就越有条件建立大企业,而大企业能够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十、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简答或材料分析:根据海尔业务流程再造,集团统一采购、配送,回答企业资本循环经历那些阶段?)所谓资本的循环,是指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并存性。

即企业投资同时并存于三种形式上。

要求一个企业的投资,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并存。

从而购、产、销都不停顿。

第二,继起性。

即每种形式的资本都依次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

要求货币资本形式通过购、产、销实现循环;生产资本形式通过产、销、购实现循环;商品资本形式通过销、购、产实现循环。

只有投资的任何一种形式,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停顿,才能保持资本循环正常进行。

十一、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接上述材料第二问: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周转快慢的程度。

1.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在生产资本的构成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慢,流动资本周转的快。

因此,企业投资周转的快慢取决于二者的比例及其各自周转的速度。

一般地说,固定资本占的比例越大,资本周转的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占的比例越大,资本周转的速度就越快。

同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本段也回答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如何影响资本周转速度)2.在流通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时间的长短;二是售卖时间的长短。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十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怎样划分的?1.固定资本是指用于厂房、机器、设备、仓库、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的投资。

它具有独特的周转方式,它的价值随着实物损耗的程度,一部分一部分的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若干年才能收回。

2.流动资本是指用于原料、辅助材料以及劳动力上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