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气体制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气体制备方法,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讨论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如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熟悉各种气体的制备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气体的收集和检验方法。此外,我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4.教学策略: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案例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气体制备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待实验操作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
3.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爱环境的情怀,关注气体制备实验对环境的影响。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针对气体制备实验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气体制备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3.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
4. 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
5.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气体收集装置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条件的控制。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制备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2)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4)讲解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5)讲解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和甲烷。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和气体的收集。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6.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个性化辅导,关注他们的成长。通过课后辅导、学习小组等形式,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疑惑。
2.问题引导: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制备这些气体?
-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备出来的?
-气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详细讲解气体制备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制备原理: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为例,讲解它们的制备原理,如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包括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进行气体收集、净化和性质检验。
3.掌握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氧化性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实验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制备过程。
-视频展示:播放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技巧。
-动画演示: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反应过程。
5.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化学实验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备

化学实验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备一、引言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具有无定形、可压缩和可扩散等特点。
在化学实验中,制备常见气体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实验操作步骤,以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技巧。
二、一氧化碳气体的制备1. 实验目的制备一氧化碳气体,了解其制备过程及实验操作。
2. 实验原理通过加热甲醇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气体。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H3OH + H2SO4 → CO + 2H2O甲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3.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甲醇加入反应瓶中;(2)缓慢地向反应瓶中加入浓硫酸,并同时加热反应瓶;(3)观察反应瓶中生成的气体,并收集于集气瓶中。
4.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需要进行在通风条件下进行,避免一氧化碳气体的毒性对人体的危害;(2)实验中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护目镜等。
三、氯气的制备1. 实验目的制备氯气,了解其制备过程及实验操作。
2. 实验原理通过次氯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氯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NaClO + 2HCl → 2Cl2 + 2NaCl + H2O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钠和水。
3.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次氯酸钠溶液倒入反应烧杯中;(2)逐滴加入盐酸,并同时观察和收集氯气;(3)将收集到的氯气用盖板或玻璃棒等盖好保存。
4.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通风良好,切勿直接吸入氯气,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2)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实验操作时需要避免与其直接接触。
四、氢气的制备1. 实验目的制备氢气,了解其制备过程及实验操作。
2. 实验原理通过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Zn + H2SO4 → ZnSO4 + H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3. 实验步骤(1)将锌粉加入反应烧杯中;(2)缓慢地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3)观察气体生成,并及时收集氢气。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选用。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气压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盐酸、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吗?二、教学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氧气:a.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2. 二氧化碳:a. 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3. 氢气:a. 讲解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三、教学气体的收集方法(15分钟)1. 排水法:a. 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2. 向上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3. 向下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主题:常见气体制备
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一、引入(5分钟)
让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命名和性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气体的制备。
二、氧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
备氧气。
2. 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里进行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制备氧气。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通过酵母植物或动物呼吸产生等制备
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酢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氢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和酸反应、通过水电解等制备氢气的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完成相关练习题或写一
份实验报告。
六、拓展学习(10分钟)
介绍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例如氯气、氨气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或研究。
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制备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安全地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现象。
4.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安全操作。
2. 气体制备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锌、稀盐酸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实验室中如何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气体?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讲解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讲解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气体进行制备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结果。
3. 总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学会使用不同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3. 能够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 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2. 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分液漏斗、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锌、硫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气体知识,如气体的性质、制备和收集方法等。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备和收集装置?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气体制备方法的学习:a. 讲解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的使用方法,如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等。
b. 讲解固体加热制气装置的使用方法,如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分解制氧气等。
c. 讲解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如查装定点收离熄等。
2. 气体收集方法的学习:a. 讲解排水集气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观察导管口气泡的连续性和均匀性等。
b. 讲解向上排空气集气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木条复燃的判断等。
c. 讲解气体的验满方法,如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集气法的验满步骤等。
3. 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的选择:a. 讲解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装置的方法。
b. 讲解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的方法,如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和收集装置,进行气体制备和收集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气体制备和收集方法,以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气体制备和应用的相关知识。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中,系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展示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制备过程,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理解不同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气体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纯化、干燥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氧气的制备: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并展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强调反应条件及注意事项。
3.二氧化碳的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
4.实验操作技能:讲解气体收集、纯化、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的一般规律,如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够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2KCl +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了解各种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气体的性质,进行气体鉴别。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气制备: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方法。
2. 氢气制备: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盐酸等反应。
3. 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4. 氮气制备:固体氮化物与水反应、氨气与稀盐酸反应等。
5. 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3. 气体鉴别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体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止水夹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碳酸钙、稀盐酸、氮化钠等。
3. 教案、课件、实验报告表格等教学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目的和方法。
2. 新课内容: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制备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演示:进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制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气体收集方法:讲解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5. 气体鉴别:介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讲解气体鉴别的方法。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面对实验失败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气体制取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为后续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2.思考题:
a.列举三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
b.为什么在气体制取过程中需要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实验安全?
3.家庭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利用简单的器材和药品,进行一次气体制取实验。实验过程要确保安全,实验后请将实验现象、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9.课后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10.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应用实例,如氧气用于潜水、氢气作为燃料电池能源、二氧化碳在饮料中的用途等,引发学生对气体的兴趣。
6.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和分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7.通过对本节课实验的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实验素养。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b.填空题:补充完整下列气体制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c.简答题:简述如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高三常见气体制备教学设计

高三常见气体制备教学设计引言:在高三化学教学中,气体制备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气体制备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体制备的方法和技巧。
一、实验一:氧气的制备1.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制备氧气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氧气的性质。
2. 实验原理:基于氢氧化钠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氧气的原理。
3. 实验步骤:(1)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2) 将活塞法吸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迅速倒入烧杯中。
(3) 立即将氢氧化钠溶液滴管针尖处迅速向上移动,并用滴管收集生成的氧气。
(4) 分析氧气的性质,用火柴点燃氧气看是否能引燃。
4.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要迅速,以免氧气散失。
(2) 实验不要用大量过氧化氢进行,在添加过氧化氢时要小心。
二、实验二:氢气的制备1.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氢气的性质。
2. 实验原理:通过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原理。
3. 实验步骤:(1) 在锌粉中滴加稀硫酸,将产生的氢气通过排气管收集。
(2) 用气液分离器分离收集到的氢气。
(3) 检验氢气的性质,用火柴点燃氢气看是否能引燃。
4.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氢气泄漏,避免火源接近收集装置。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排空收集装置中的氢气。
三、实验三:二氧化碳的制备1.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实验原理:通过酸和碳酸盐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3. 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白醋酸倒入烧杯中。
(2) 将小苏打粉末加入烧杯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 用排气管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在干燥瓶中。
(4) 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石灰水实验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4.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控制酸和碱的用量,避免溅出。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回顾和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氨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能够理解各种气体制备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能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2. 二氧化碳的制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等。
3. 氢气的制备:金属与酸反应(如锌与稀硫酸)、金属与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4. 一氧化碳的制备:碳与氧气的反应、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5. 氨气的制备: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备实验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4)讲解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5)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对气体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实验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制备试剂。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
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常见气体的不同制备方法;
2. 运用化学实验技术进行气体的制备。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瓶、试管、漏斗等;
2. 实验药品:氢气、氧气、氮气等;
3. 实验室安全设施:护目镜、实验服等。
六、教学步骤
1. 介绍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分别介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氢气、氧气、氮气等;
4. 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5. 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课后作业
1. 总结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设计一个气体制备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思考不同气体之间的反应及应用。
八、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及笔记;
2.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评价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以上为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到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素材准备1.实验室设备:氧气生成装置、氢气生成装置、二氧化碳生成装置、瓶子、酸、金属、火焰等。
2.实验材料: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气体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气体制取方法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的知识,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
Step 2:氧气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通过加热过氧化钾的方式制取氧气:-具体操作步骤:将过氧化钾与锥形瓶中的酸配置好,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b.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取氧气:-具体操作步骤:将水置于电解池中,加两根导线与电池相连接。
观察氧气在阳极的分泌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3:氢气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氢气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酸碱反应制取氢气:-具体操作步骤:将锥形瓶中的锌片与酸反应,观察氢气的生成。
b.电解水制取氢气:-具体操作步骤:将水置于电解池中,加两根导线与电池相连接。
观察氢气在阴极的分泌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氢气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氢气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4:二氧化碳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酸碱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步骤:将锥形瓶中的饱和碳酸钠与稀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生成。
b.通过燃烧烛芯制取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步骤:点燃蜡烛,用逆嘴将燃烧的火焰控制在装有水的瓶子中,观察瓶中二氧化碳的积聚。
2.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5:实验总结与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所学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学会使用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仪器。
3. 能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
2. 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步骤。
3. 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常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2. 使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
3. 运用讨论法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设备: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药品:固体药品(如KMnO4、CaCO3等)、液体药品(如HCl、H2SO4等)。
3.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源。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气体?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步骤(15分钟)1. 氧气:a. 原理:2KMnO4 →K2MnO4 + MnO2 + O2↑b. 实验步骤:装药品、加热、收集气体、验满。
c.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用外焰,防止药品溅出。
2. 二氧化碳:a. 原理: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b. 实验步骤:装药品、收集气体、验满。
c. 注意事项: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三、实验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10分钟)1. 装药品: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横放,慢慢竖立使药品滑落至试管底部。
2. 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注意要用外焰,防止药品溅出。
3. 收集气体: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4.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四、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常识(5分钟)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药品溅出伤人。
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

6.设想六: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设想七:注重课后辅导和拓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气体相关的趣味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气体性质和实验室安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详细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实验操作步骤,如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3.结合实验操作,强调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他们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实验室安全常识。然而,对于气体的制取方法和原理,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如分液漏斗、气体收集瓶、酒精灯等,进行安全、准确的气体制取操作。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气体制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气体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案

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回顾一]: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通常选用的药品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知识小结1]: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一、实验室制法 [基础练习一]:1、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 2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反应前 不变,改变的只是。
2、在2H 2O 2 = 2H 2O+O 2↑中,氧元素在四种物质中出现,则氧元素的化合价有 种。
(H 的化合价为+1价) A 、4 B 、3 C 、2 D 、13、以下制取CO 2的反应物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的最佳方案是 。
A 、碳酸钠 和稀盐酸 B 、大理石和稀硫酸 C 、石灰石和稀盐酸 D 、石灰石和浓盐酸[知识回顾二]:下列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 B C D[规律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1.根据反应物质的状态2.反应条件固体物质加热制气体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知识小结2]: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一、实验室制法[基础练习二]: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取一些气体,请从右图中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填空A B①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甲烷,应选用____装置制取;②块状的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____装置制取;③用固体Na2O2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应选用___装置制取。
[知识回顾三]:下列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收集O2的是,可用于实验室收集CO2的是。
A B C D E[规律总结]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1.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2.根据气体的密度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或不溶于水)[知识小结3]: 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一、实验室制法[基础练习三]:1、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见下表,根据气体的性质回答:(1)收集甲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2)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3)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名称及操作要点探究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特点,了解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与总结,知道制取常见气体的理想药品,树立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对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学生对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
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以及多功能瓶的收集方法英语。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同学们对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等知识点加以梳理,在归纳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对上述反应的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可以体现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纳的结果会有差异,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进步。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组药品的图片导入---常见气体的制备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延伸的检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比一比: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组内的图片选择一组制备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创设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每个人默写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组内交流改错。
并根据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分组讨论选择一套制取实验的图片,探究仪器的选择,回顾、熟悉气体的制取过程。
小组内交流:根据所选择的制备气体的装置,思考选择此套装置的理由,进行现
场答辩,交流不同意见,每组选出代表表述理由。
学生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小组间交流:不同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选择的仪器的异同,分析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实验仪器?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选择实验仪器时要考虑的因素。
【师生总结】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从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全面考虑,分析并加以总结。
【小组合作】从八组图片选择出一组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在组内交流总结选择此套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优点。
每组选出代表并进行小组间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于实验方案评价的意识,并能够对所选实验装置用简练的语言进行科学评价。
【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实验装置的正确性进行把握并能够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不让学生因为复习旧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考错误】:让学生看到往届学生在中考中所犯的错误,引以为戒,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基本装置的选择。
不会再犯此类错误。
【设计意图】:对于别人的错误自己引以为戒,现有知识自身已经掌握,对学生加以鼓励。
增强学生的信心。
体验成功的乐趣。
【典例分析】我们用习题检测一下,学习效果。
利用图片中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自主思考】请同学加以回答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小组交流】:多功能瓶收集气体如何使用?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理解较强,效果好,并能够充分突破难点。
【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多功能瓶如何使用。
小组总结:多功能瓶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如何使用
由小组内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小组补充说明,然后师生一起总结。
最后:老师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实验验证结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
)
【中考连接】:通过实际做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述的能力。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掌握有关的制取的解题思路。
【设计目的】: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训练。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
热身中考,提升高度!
(三)、课堂小结:
我采用集体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气体的制备除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外,还要考虑气体的净化与干燥和尾气处理等方面。
为后期气体的净化和除杂作铺垫。
【设计意图】:整体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的参与,学生通过自己动
手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作业设置:分为课后动手操作延伸和习题训练两部分。
课后提升
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馈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利用历年来的中考题进行了一些复习联系,让学生明白了中考的底细,树立了信心,强化了兴趣,从而更好地巩固这一部分内容。
(五)、板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备
一、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二、收集装置
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和气体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