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呈现方式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呈现方式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的影响
专业:06应用心理姓名:罗斯娜、邓茹今、欧静、樊雪荣学号:200610400130
1、实验目的:
概念是外部世界中客体集合在人脑中的表征。概念形成是概念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个体在没有先行概念可利用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在这项实验研究中,侧重点并不在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而是从概念的一个方面即呈现方式(图示呈现方式、形文配合呈现方式、定义呈现方式)来探讨它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的影响,看看在这个年级里哪种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其概念形成,从而让他们更有效的掌握、理解概念并进行概念学习,同时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参考资料,让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方案。
2、实验原理:
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根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生处于7~12岁时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他们既能使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图式,又能从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概念的本质,也能正确掌握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也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而且根据前人的研究数据可知,小学中年级(9~10岁)儿童的整数、小数概念系统正处于巩固和形成的过程中;在形体(空间)概念研究的发展中,发现该阶段的儿童对“实物+表象”和“实物演示”这两种呈现方式更敏感。
3、实验假设:
[1]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中,概念的图示呈现方式比形文呈现方式、定义呈现方式都更有效。
[2]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中,概念的形文呈现方式比定义呈现方式更有效。
[3]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概念形成中,学生更趋向于选择图示呈现方式来进行概念学习。
4、实验过程:
4.1 被试:
随机选取桂林市某一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学生作为被试,要求人数是3的倍数。把被试分为三组,一组采用图示呈现教学概念,一组采用形文配合呈现教学概念,一组采用定义呈现教学概念。他们都是
在同一个班随机分组的,保证其差异性不显著。
4.2 实验材料:
[1] 从新课改人教版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第七册、第八册)中选择1个新概念,它具有如下特点:高频使用的,可以同时用自变量的三个水平演绎的,理解难度适中的;然后分别以不同的呈现方式演绎概念,编成三套供教学使用的样例。(注:选定的新概念为小数)
[2] 自编一套数学测试题,共5道。该测试题可以用所学的新概念——小数来解决的,5道题分别对应小数概念的教学要求,也就是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道),小数的组成(2道),小数的实际含义(1道)这三方面,由浅到深进行编排,每道2分。题中涉及的其他概念必须都是被试以前已经学过的。采用十分评分法。(在编写后要检验这套题的难度系数和信度,难度系数应在0.8—0.85之间,信度系数应在0.85—0.95之间,使其测试结果有一定的说服力)
[3] 授课环节所使用的材料,即要呈现的图示(画)。
[4] 电子表(2个)。
4.3 实验程序:
[1] 变量操作:
⑴自变量: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三个水平:图示呈现方式、形文配合呈现方式、定义呈现方式。
①图示呈现方式的操作性定义是:只给出数学概念的名称和图示;(注:图示即含有该概念信息的图片,
用它替代文字来指示该概念的属性及其蕴含的思想内容)
②形文呈现方式的操作性定义是:以图示、例题的形式出现,再附上一句描述性的语句;(注:“形”是
一般负责该概念的问题情景、基本属性、思想方法的展示,“文”负责作补充或作概括性说明)
③定义呈现方式的操作性定义是:以实例、图例出现,再附上一句运用已有的概念术语解释该概念的语
句。(注:“形”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文”能独立承担呈现概念的任务)
⑵因变量:每类题每一实验组答对的人数(从小数概念教学的三个方面来测查是否真的掌握了小数),每一实验组总体上做题的正确率。
⑶无关变量的控制:性别(每组男女比例相当),学校的教学进度(按教学进程选取到的新概念是被试在下个学期将要学到的),教学方式(主试教授),学习时间段(下午同一时间段内),学生复习(当堂学完当堂测试)。
[2] 准备过程:
①主试把工作人员分成三组,一组是教学组(3人),一组是测试组(2人),一组是游戏组(2人);教学组负责授课环节,测试组负责进行测验,游戏组负责在其他组进行实验时集中被试,让他们休息之类
的。
②在第一组准备开始授课时,游戏组就带另外两组出去做之前定好的方案,测试组就要到办公室做好准备(纸、笔)。环环相扣,紧密进行。
[3] 实验过程:
①让被试报数“1、2、3”,报数“1”的被试就组成第一组,即图示呈现组;报数“2”的被试是第二组,即形文配合呈现组;报数“3”的被试是第三组,即定义呈现组。他们都是随机分配的,每组人数相当,男女比例也相当。
②对第一组(图示呈现组)进行实验,另外两组由游戏组带出去。实验开始:首先是授课环节。主试发出指导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1个新概念,它的名字叫做‘小数’,接着呈现的是四幅图画,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四幅想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在学习完之后,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进行一次小测验,所以请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这个内容。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上课。”接着就开始授课环节。同时也开始计时。在授课环节进行当中,控制时间为十分钟左右。(由一人负责控制时间,并告知给主试)
③授课环节结束后,带这一组被试到办公室里由测试组对他们进行测验,也就是做题。做题时间规定为十分钟。发出指导语:“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进行测试,大家注意了,用你们刚刚学的内容在十分钟内做完这套测试题。大家明白了吗?”待学生们说明白了之后,测试开始。计时也开始。
④时间一到就收卷,接着就由游戏组带他们出去玩。
⑤在测试组对第一组进行测验时,第二组(形文配合呈现组)开始授课环节。基本类似,但主试发出的指导语为:“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1个新概念,一开始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一道例题,在讲完例题后,同学们就要注意我后面说的那一句话,在说这句话之前,我会说“注意”来提示你们的。在学习完之后,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进行一次小测验,所以请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这个内容。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上课。”开始授课,开始计时。
⑥步骤同③、④。
⑦在测试组对第二组进行测试时,第三组(定义呈现组)开始进行授课环节。步骤同⑤。接下来的步骤同⑥。
⑧实验结束。
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结果统计分析:
[1] 整理测试成绩。着重统计好每一类题每一实验组答对的人数统计,算出比例;每个组的做题正确率。
[2] 对测试成绩进行卡方检验,及3*2的差异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