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初三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一、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氢原子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2⑴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单位是“1” 二、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②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如只含氧元素的O 2、O 3的混合物) 2、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 、Si 、Al 、Fe Ca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5、 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前大写后小写 (1) 表示某种元素、 意义;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注: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锰(Mn) 铁(Fe) 铜(Cu) 锌(Zn) 钡(Ba) 银(Ag) 汞(Hg)三、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门捷列夫 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 (1) 16个族:7个主族(A 表示),7个副族(B 表示),一个0族(稀有气体),一个第Ⅷ族(8,9,相对原子质量=10纵行) 各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2)7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
认识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
认识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是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了解元素原子的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原子的基本构成以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主要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proton):质子是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为1.67262192×10^-27千克,符号为p或p+。
每个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至少一个质子。
2. 中子(neutron):中子是原子核中没有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与质子相近,为1.674927471×10^-27千克,符号为n。
中子的数量可以不同,不同的元素可能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3. 电子(electron):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非常轻,为9.10938356×10^-31千克(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36),符号为e或e-。
电子存在于原子核外的轨道上,以负电荷平衡原子核的正电荷。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在描述原子结构时,有两种主要的模型:Rutherford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
1. Rutherford模型:Rutherford模型是由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的,在此模型中,原子由一个非常小且带有正电荷的核心(含有质子和中子)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构成。
然而,这个模型无法解释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分布和轨道运动。
2. 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用以描述原子的行为和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不存在于确定的轨道上,而是在电子云中运动。
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多个可能轨道上存在的概率分布。
三、元素和原子序数每个化学元素都由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原子所组成。
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称为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
原子序数为1的是氢元素,具有一个质子;原子序数为2的是氦元素,具有两个质子,以此类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化学是我们常考的科目之一,化学中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元素结构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质子数(1)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素名称及元素分类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
素名称及元素分类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素名称及元素分类”,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组成”考点:常用元素名称和元素分类
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的分类:
(1)在国际上,该元素拉丁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现在被用来表示该元素。
如果几个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将添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分它们。
例如,Cu代表铜,O代表氧,Ca代表钙。
(2)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因此,我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拎正电的原子核和拎负电的电子形成,原子核由拎正电的质子和不磁铁的中子形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要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备相同核电荷数(即为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意元素种类的就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型的符号去则表示,这种符号叫作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存有7个民不聊生,18个齿带,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就是磁铁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就是形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以化合价则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单质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新一轮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仅供参考!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要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形成物质。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称为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称为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 元素符号的含义:它代表一个元素和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也可以表示物质。
)(5)元素周期表①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科学有序地排列元素,得到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列。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它们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在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通常有4个以上的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它们带正电荷形成阴离子;惰性气体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8(他是2个电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成分的公式。
化学式的含义:① 代表一种物质;② 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 代表物质的一个分子;④ 表示物质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利用化合价推断物质化学式的依据是:① 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 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在化学的世界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电子云则是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原子 = 质子 + 中子 + 电子。
1.1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 × 10^-27千克,电荷为+1。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
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
1.2 电子云电子云是环绕原子核的带电粒子的区域。
电子的质量非常轻,约为9.11 × 10^-31千克,电荷为-1。
电子云并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个模糊的区域,表示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电子云的分布与能级有关,能级越低,电子云越接近原子核。
二、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
这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特性。
2.1 质子数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来确定不同元素的质子数。
2.2 中子数中子数是指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的数量。
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例如,氧的同位素有氧-16和氧-17,分别具有8个和9个中子。
2.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即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氧的原子序数为8,铁的原子序数为26。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包括原子的尺寸、原子的质量以及原子的化学活性等。
3.1 原子的尺寸原子的尺寸极小,约为0.1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
《原子的构成》 知识清单
《原子的构成》知识清单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质子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10⁻²⁷千克。
2、中子中子不带电,其质量与质子相近,约为 16749×10⁻²⁷千克。
3、电子电子带负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 91094×10⁻³¹千克,仅为质子质量的 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数量关系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这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四、原子核的特点1、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2、原子核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有吸引作用。
五、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
2、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第四层最多容纳 32 个电子;第五层最多容纳 50 个电子;第六层最多容纳 72 个电子;第七层最多容纳 98 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一般来说,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六、相对原子质量1、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原子化学是九年级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形成。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使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在原子结构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的能层(壳层)中运动。
原子的壳层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壳层内层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其能量越低。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同时元素的化学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方格中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三、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用来稳定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负离子和正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它们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负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它们会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离子键是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例如氯化钠。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共价键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单共价键是一个电子对的共享,双共价键是两个电子对的共享,三共价键是三个电子对的共享。
共价键是在两个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例如水分子中的氧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内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金属原子中的外层电子松散地分布在整个金属结构中,形成了共享电子海。
金属键是金属之间形成的,例如金属铁的晶格结构。
综上所述,九年级的原子化学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形成。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下面是查字典化学网整理的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
4.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二、相对原子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Ar)。
A.质子数c>d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5.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A-x+m)mol B.(A-x-m)mol C.WA(A-x+m)molD.WA(A-x-m)mol6.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7,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X和Y可能处于同一周期B.X和Y可能处于相邻周期C.X和Y可能处于同一主族D.X和Y可能处于相邻主族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二周期C.第ⅡA族的右边是第ⅢB族,第ⅢA族的左边是第ⅡB族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nR或RH2m-n 8. (2009?嘉兴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CH4>NH3>H2O ②还原性:I->Br->Cl-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原子半径:Na>Mg>O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原子的结构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了解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对于深入理解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原子的组成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是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记作p+,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2.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中子是没有电荷的,记作n^0,中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3. 电子:位于原子外层,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记作e-,电子的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
由于质子和电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一个原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也就是说一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完全集中在原子核中,原子核的质量约占整个原子的99.95%。
二、原子的结构根据原子的结构模型,目前有两种常用的模型,分别为托姆逊模型和卢瑟福模型。
1. 托姆逊模型托姆逊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内部有均匀分布的电子,电子的负电荷和球体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得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2. 卢瑟福模型卢瑟福模型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他认为原子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称为原子核,电子则围绕原子核以轨道形式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转动一样。
卢瑟福模型的提出对于后来的原子核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原子的整体电荷和质量数原子的整体电荷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电荷数减去原子外层电子的电荷数。
原子的整体质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不同,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中质子数的大小。
四、同位素和同位素标记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存在不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只是在核反应中有所不同。
为了区分不同的同位素,可以使用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是利用同位素所特有的性质,对分析和研究中所使用的物质进行标记。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除外,氢原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呈电中性,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2. 相对原子质量。
-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 -12原子质量×frac{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二、元素。
1. 元素的概念。
-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 元素符号。
- 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H、He、Cu等。
- 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例如H表示氢元素。
-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 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例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 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等。
三、离子。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 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2. 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 质子带正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 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也是8,所以氧原子呈电中性。
3. 原子的质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电子来说很大,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例如,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1 + 12 = 23。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为最外层。
-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以氧原子为例,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
3. 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这种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构造以及性质等方面。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子结构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质子和中子分别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和质量。
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成不同的能级轨道运动,负电子和原子核的正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第二,原子核的性质。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包含质子和中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也称为原子序数。
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它的数量可以不同,同一个元素的不同中子数形成同位素,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原子质量可以有不同值。
第三,电子的性质。
电子是负电荷的粒子,它以不同的能级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确保了原子的电中性。
电子的能级轨道分为K、L、M、N等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在填充轨道时,要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电子。
第四,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发展趋势。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和族两个方向。
在周期方向上,原子序数递增,同时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族方向上,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第五,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是同一个元素中质子数量相同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原子质量不同。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
医学上利用同位素进行放射性示踪和治疗,工业上利用同位素进行放射性示踪和核能的利用等。
第六,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电子云的作用力相对较弱,因此原子会通过化学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根据电子的转移或共享情况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结构,以及原子中的基本粒子。
1. 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由云层状的电子围绕着中心核构成。
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67 x 10^-27千克;中子不带电,质量也约为1.67 x 10^-27千克。
电子负责围绕核心的运动,带有负电荷,质量相对较小,约为9.11 x 10^-31千克。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可以用类似于太阳系的模型来形象地描绘。
核心类似于太阳,电子类似于行星绕着核心的轨道运动。
核心的大小相对很小,而电子所处的轨道则较为广阔。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并不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轨道模型运动,而是存在概率云的形式,即电子云,用于描述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的可能性。
3. 基本粒子在标准模型中,原子的构成粒子还包括了更基本的粒子。
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之外,原子核中还包含了一些更小的粒子,例如:夸克。
夸克是质子和中子的组成部分,它们被束缚在核中,质子由2个上夸克和1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下夸克和1个上夸克组成。
4. 原子的元素特性原子的元素特性由其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称为原子序数。
元素的周期表排列是根据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排列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数量的质子,因此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原子量。
电子的数量等于原子中质子的数量,因此不同元素的电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5. 原子的稳定性和同位素原子的稳定性取决于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比例。
一些原子具有不稳定的核,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它们会经历放射性衰变以变得更加稳定。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可以用来进行放射性定年和医学应用。
总结:原子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电子围绕核心的概率云中运动,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元素特性由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稳定性取决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比例,一些原子会经历放射性衰变以变得更加稳定。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差不多上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确实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是以,核电荷数=质子数,因为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什么缘故全部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间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全部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比拟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现本质量/(碳原子现本质量×1/12)留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现本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运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三、元素:1、定义:具有雷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次序:o si al fe3、元素、原子的差别和接洽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
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金属元素6、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液态固态气态罕见气体元素7、元素周期表四、离子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表示2、明白得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a、罕见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固构造,性质稳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
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