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的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的必备

摘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为目标的。而在2002年,我国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在教育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尤其是对音乐学科性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体现了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等。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新,审美教育,基础教育

音乐课,是在众多学科中学生最期待、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因为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在听觉上得到充分的放松,也不需要像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科目一样,学习起来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在音乐的节奏中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歌喉、记忆力等。这对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只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一,音乐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不管任何课,教师都应该有自身的魅力。音乐课更是如此,教师的音乐表现不仅应该是自然、朴实和富于感染力的还应该是生动、鲜明和富于儿童的天真性、稚拙性、自由性和创新性。教师示范时的歌声、律动时的肢体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无不影响着音乐课中美的感受。在听一位男老师讲课时感受颇深,他是教中学的并且这节课在全国获二等奖。他讲的是中学一年级的一节课,刚开始时他和孩子们的问候就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他的这种问候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了,并且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刚开始上课时他让学生听了几种声音,有打雷声、下雨声、刮风声,并且模仿出这些声音,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争先恐后的来模仿这些声音,孩子们表现出了他们天真的一面。紧接着他让孩子们听歌曲他跟着伴奏唱歌曲,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老师是声乐主项,它利用了他的特长把这首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喜欢上了这首歌曲,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学起来也就非常的快,所以说音乐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是很重要的

二、音乐教师本身实牢固的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作为音乐教师,学生最注重的是老师唱好不好,其次便是老师弹得好不好,老师有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优秀?这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一但老师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他们对你的课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说,扎实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音乐课成败的关键。在课上只要是我自己能唱的歌曲,我都会给学生做示范。例如在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保卫黄河》、《看天下劳苦人们都解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等,我都会在欣赏的过程给学生来演唱。在学到有关少数民族的歌曲时,我都会给学生们做一些本族具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在课上我会尽量多使用一些乐器,例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手鼓、小鼓等,同时也让学生尝试着使用一些打击乐器,像手鼓、小鼓、木鱼、木琴、铝片琴等等,让他们感觉到音乐课是丰富多彩的,是漫无边际的。

三、音乐教师本身要会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快乐的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是鸭子,不是单纯的把知识填给了学生,学生就学会了、就掌握了。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这些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

1、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教师巧妙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如学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时,柔美而悠扬的音响舒缓而悠长,充盈着整个教室,学生竖起耳朵,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此时教师调低音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

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穹里,发出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雨,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学生沉浸在音乐里,陶醉了,痴迷了,体验了,感动了,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方中,乃辨千寻之峻”的艺术效果。

2、光线创设情境

不仅美术讲究光线,音乐同样存在着光线与明暗。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仅是增加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打铃了,同学们排队等侯在音乐教室门口准备上课。与往常不同的是,教室里光线很暗非常安静,教师点燃蜡烛,安详地弹起了《平安夜》。同学们伴随着音乐静静地走进教室,静静地围坐在一起,静静地倾听音乐,静静地感受体验此时、此地、此曲以此种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情感。不需语言、不需行动、不需要任何要求,只有音乐和教师为音乐创设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然心态安祥,表情端庄,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不仅学会歌曲,还能准确地理解,把握音乐的风格,并且会永远难忘这节烛光的音乐课。

3、美术创造情境

美术与音乐是一种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的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了,教师微笑着走向讲台,选了一支彩色粉笔,一转身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连绵起伏的山峦,天空和山间飘浮着的朵朵白云,火红的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高悬在山尖上。教师转过身来,对着那一双双瞪木的眼睛,问:“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孩子们热烈讨论:中午,在一座大山里。教师又问:“烈日炎炎的中午,山谷里是安静的还是喧闹的?”讨论继续:“小鸟歌唱了一上午,现在要休息了。”小动物就累了,现在也要睡觉了,“大地也要睡觉了,四处都是静悄悄的。”教师在山谷的深处添了几笔表示声音的符号,又画了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问:“你们猜一猜,这时候少先队员到山里干什么去呢?山谷里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教室里又开始沸腾起来,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独特的意见。这时教师干什么呢?他仔细听着大家发言,收集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再巧妙地将其组织到一起,合着音乐的伴奏朗诵起来:“山谷里,静悄悄,白云朵朵在飘飘??”原来如此,黑板上的画恰好是歌词的艺术再现,教师极巧妙地用绘画手段为歌曲《山谷静悄悄》的教学创设了情境,既诠释了歌词,又诠释了音乐的情境与意境。

四,音乐教师本身要会选择一些乐曲进行欣赏。

音乐能通过心理作用影响人的情绪,陶冶性情,从而达到化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指导学生适宜地选择了一些乐曲进行欣赏。如,催眠时,选用了“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梦幻曲”等;稳定情绪时,选用了“塞上曲”、“春江花月夜”等;排遣不良情绪时,选用了“高山流水”、“碧涧留泉”等,且均以古筝演奏曲和琴阮合奏曲为主。许多学生回去按我的说法尝试后,都说效果很好。长期的试验,同学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往出现的毛病慢慢消失,他们也不再嫌弃课本的歌曲。事实证明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从身边发现问题入手,从一个学生、一首歌曲、一堂课、一种教法的研究开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参考文献

[1]陈霞.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刘珊.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谢花.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