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新文化运动》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3)仔细观察下列图表,填写出其中画横线的部分。
提示:代表人物:①康有为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思想主张:①自强、求富②三民③民主和科学 事件名称:①百日维新(戊戌变法)②辛亥
【新文化引渡春风】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
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
内容 民主与 提倡_______ 科学 _____ 提倡新文学
代 表 陈独秀 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 由_______ 两大口号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胡适的《_____________ 文学革命论 》 的《___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
【解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 对愚昧。腐朽的封建专制和人民的愚昧是阻碍中国发 展的根源,所以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的 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提出和倡 导影响巨大,既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图解历史】 时间: 地点: A B 年
人物:陈独秀 意义:标志着 1915 A:_____ C 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C:___________ 上海 B:_____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政治混乱 的局面之中。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_________ (2)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 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_________ 新运动。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 青年杂志 》 2.兴起:_____ (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 年》一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打倒孔家店”。
——吴虞
对东西方文化全盘 肯定或否定。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前期新文化运 动局限在知识分子
的圈子内,新思想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 没有普及到工农群
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 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动摇了、使——接受了、为——起了、为——创造了
整体把握
特 点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
(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

启示:

1、资本主戊义戌的变法道(路资在产阶中级国维行新派不)通递进。
2政、治只制度有共产党(变才法图能强,挽君主救立宪中制国)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众中去。 ——李时岳
——陈独秀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结合。
——鲁迅
6、小 结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新 代表人物 文

运 动 内容
前期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 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 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 今。
③为随后 爆发的五 四运动起 了思想宣 传和铺垫 的作用。
感悟、追问新文化运动

庶 民
传 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1920年春,北大 招收了9名女生入 文科旁听,暑假 又正式招收女生 ,开中国国立大 学男女同校之先 河。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⒈进步性: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西方的学和 科学精神。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19主12年制南度京+临民时政 府废 倡主止自思读由想经、拜平孔等提
《文学改良刍议》应该视作白话文向文 言文挑战的发难之作。在那个时代掀起了 巨浪狂风,成为白话文运动的第一炮。
(3) 建设新文学推到旧文学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标点符号很重要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亲们:要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 哦!不然后果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回顾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的: 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接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 术,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也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上升到思想领域,想从思想文化 层面上进一步学习西方,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白话文的推广
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进行写作,使文学更加贴近民众。
妇女解放和平等权益
新文化运动呼吁妇女解放,倡导妇女平等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文化观念 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启发了对 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和更新。
对传统价值的冲击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价值 观念提出了质疑和冲击,促进 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融合。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 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 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股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 现代化和革命化。
时代背景
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困境,迫切需要进行社会和文化改革。
2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之间的碰撞,加剧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胡适发起的新文学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2胡适主张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推翻传
统文学的束缚。
3
方志敏等人的思想影响
方志敏等人的先进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 了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文言继续规范
新文化运动倡导对文言文的规范使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3 文化创新
新文化运动鼓励文化创新, 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推动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开拓了中国文化的新方向
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文化的 新方向,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1 思维方式
新文化运动启示我们要用 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看 待世界,不断拓展自己的 知识面。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0张PPT)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前几天行政院……邀我 去做行政院秘书……为这件 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 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 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 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 字。 (白话文)干不了,
谢谢。
文言: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2.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 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 运动号角。
陈独秀
《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第 二期改名为《新 青年》,1917年 《新青年》编辑 部迁往北京。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地点:上海(后迁往北京)
标志:《青年杂志》(《新青年》)
陈独秀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现 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儒家传统道德。历代封建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臣民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谢谢大家的聆听!
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
P58
课后活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 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族共和、民主 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答: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 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的。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 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 把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上历史•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
西方近代科学
民主 民主制度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除旧布新——内容
新文化运动“新”的思想
3.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 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 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 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材料:“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
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
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
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对历史史实有准确的识记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新文化运动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多,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的历史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2.呈现(10分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关系。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新文化运动的问题,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公开课教案_1

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时间课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序号09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和方法: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⑵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⑵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刊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2.出示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标志、内容及发展、历史作用。

2)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北洋军阀推行的反动政策,帝国主义乘机兴风作浪,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从年起,、、、等,高举“”和“”两面大旗,以《》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前期: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大力宣传,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2、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

3、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29张PPT)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 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 言的现代舞台。可是,我们真的 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二、
:“新世纪的曙光”
1、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如春雷一般……
[万象更新]
惊醒了无数青年……
影响了一代人……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1. 政治背景: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出路。 2. 经济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 主政治。 3. 思想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 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 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掀起了一股反动的“尊孔复古”文化逆流。
《刀大杀人多》
表示政府虽有“共 和”之名实为猿( 袁)家之天下。
(二)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 青年》)。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三)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 主要阵地 •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 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方针,邀请了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等到北大任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 物齐集北大,而他们的新思想又主要通过《新青 年》杂志进行发表,所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那么,新文化运动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内容来 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启迪国民的呢?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三纲五常)
• 三纲
新道德: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课件《新文化运动》(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课件《新文化运动》(共44张PPT)

NEWS
1915年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出了多 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 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个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终身以“新青年”自 居
陈独秀
——陈独秀《敬告青年》 这里的“德先生”和“赛 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NEWS
1915年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 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 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 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 这里的“仁义道德”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 智、信)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
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呢?
NEWS
1915年 中国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终身以“新青年”自 居
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 同,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新 文化运动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 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以后几年陆续在 《新青年》上发表《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等 著名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 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 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的倡导者。
什么是旧道德?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 新人教版答辩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 新人教版答辩

•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
惨状触目惊心。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 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 • “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 的死讯,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 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 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 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 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 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 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 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 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 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
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
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0张PPT)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足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 “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
C 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评价
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 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 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
指( C )
A.平等、自由 C.民主、科学
B.自由、民主 D.科学、平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B 2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陈独秀(《青年杂志》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 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 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内内容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 (口号)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中国的科学欲进步,必
须将人从自然中抽象出来, 确立了人的自主地位,主 动地改造环境,以自主精 神求索真理。”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孔子者,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 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 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 乱。” ——陈独秀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DEMOCRACY--民主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SCIENCE--科学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而绝无奴隶 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 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2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知识拓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 与书写成了少数人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 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 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 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 很普及。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
面性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陈独秀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 —新—文鲁化迅运《动狂的人倡日导记者》们还有哪些主张?
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各种社会现象,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科学、民族主义等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的思想和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史料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进行初步了解。

3.史料分析:教师提供一系列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