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运动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四、裘布依公式的讨论
(2)抽水井流量与井径的关系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井径 对流量的影响比Dupuit公 式反映的关系要大得多。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四、裘布依公式的讨论
(3)水跃对裘布依公式计算结果的影响
在潜水的出口处一般都存 在渗出面。当潜水流入井 中时也存在渗出面,也称水 跃,即井壁水位hs高于井 中水位hw(图4一10),而潜 水井的Dupuit公式并没有 考虑渗出面的存在。
H Z p
图4-5 流网示意图
在渗流场中,把水头值相等的点连成线或面就构成了等水 头线或等水头面。
流网是由等水头线和流线所组成的正交网格。流网直观地 描述了渗流场(或流速场)的特征。它可以是正方形、长 方形或曲边方形。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规律
水流类型
一维流任意点的水力坡度均相等(
图4-6a);
s1=1.00 m s2=1.75 m s3=2.50 m 求K?
Q1=4500 m3/d; Q2=7850 m3/d; Q3=11250 m3/d;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五、地下水流向非完整井和直线边界附近的完整井
1、承压水非完整井 当α=1时,A=0,就变成 完整井公式,当α很小, A值很大,则公式变为: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五、地下水流向非完整井和直线边界附近的完整井
2、潜水非完整井 潜水非完整井可以看做上段 是潜水完整井,下段是承压 水非完整井。这样可以近似 的看做总流量Q等于两段Q1 和Q2的和。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裘布衣假设:
天然水力坡度为0,井附近水力坡度<1/4; 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含水层的底板
水文地质第四章1
3、当抽水井是建在无充分就地补给(无定 水头)广阔分布的含水层之中。若观测孔中 的s值在s-lgr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则可根据 观测井的数据用裘布依型公式来计算含水层 的渗透系数
4、在取水量远小于补给量的地区,可以先 用上述方法求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然后 再用裘布依公式大致推测在不同取水量的 情况下境内及附近的地下水位降值
只有当雷诺数小于1~10时地下水运动才服 从达西公式。 大多情况下地下水的雷诺数一般不超过1; 例如,地下水以u=10m/d的流速在粒径为 20mm的卵石层中运动,卵石间的孔隙直径 为3mm(0.003m),当地下水温为15℃时, 运动粘滞系数γ=0.1m2/d,则雷诺数为?
(二)非线性渗透定律
当地下水在岩石的大孔隙,大裂隙,大溶洞中及取 水构筑物附近流动时,Re>10,紊流。 紊流运动的规律称为谢才公式(哲才公式)
D、地下水径流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动
达西定律要满足条件为( ) A、地下水流的雷诺数Re<1~10 B、地下水流的雷诺数1~10<Re<20~60 C、地下水流的雷诺数Re>20~60 D、地下水流的雷诺数可以为任何值
一潜水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渗透系数 为15m/d,其中某过水断面A的面积为 100m2,水位为38m,距离A断面100米的 断面B的水位为36m,则断面A的日过流量 是( )m3
裘布依公式推导的假设条件
1、水力坡度:天然水力坡度等于零,抽水时为了 用流线倾角的正切代替正弦,则井附近的水力坡 度不大于1/4。 2、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含水层的底板是隔 水的。 3、边界条件:抽水时影响半径的范围内无入渗, 无蒸发,每个过水断面上流量不变;在影响半径 范围以外的地方流量为零;在影响半径的圆周上 为定水头边界。 4、抽水井内及附近都是二维流(即抽水井内不同 深度处的水头降低是相同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渗透与渗流
渗透: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渗流是一种假想水流。
假想水流应满足下列条件: (1)性质(如密度、粘滞
性等)和真实地下水相同; (2)充满含水层的整个空
间; (3)运动时,在任意岩石
体积内所受的阻力与真实水流 相同;
(4)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 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和实 际水流相同。 渗流区或渗流场:假想水流所 占据的空间。
• 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 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 迹线:则是对水质点运动所拍的电影。在稳定流 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一、均质各向同,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 正交网格。 • 分析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稳定流网。 • 徒手绘制定性流网
地下水的运动绝大多数服从Darcy定律。
二、非线性渗透定律—哲才(Chezy)定律
地下水在较大的空隙中运动且流速较大时,呈紊 流运动,此时的渗流服从哲才定律。有:
1
Q KI 2
1
V KI 2
即此时渗透流速V与水力梯度I的1/2次方成正比.
4.2 流 网
• 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 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2.层流和紊流
层流运动:水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紊流运动:水质点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速度一般较慢,大多为层流 运动。只有在大裂隙、溶洞中地下水流速大,才可能出现紊 流运动。此外,在抽水井附近小范围内,当降深很大时,流 速增大,也可出现紊流现象。
3. 稳定流和非稳定流
实际流速,ω有:
Q Kw h KwI Vw L
Q= ω/·u= ω·ne·u=
完整word版《专门水文地质学》习题集.docx
《水文地质勘查》试题库绪言1.水文地质勘查?2.水文地质勘查的任务?3.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内容?4.水文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哪些方面还需加强研究?第一篇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况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类:、、。
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4.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6.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7.划分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具体要求?8.最基本的水文地质调查所使用的手段(或称工作种类)有六种:、、、、和。
9.水文地质勘探包括、和,其中最主要的是,其次是。
10.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包括、、、、等。
11.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等。
12.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普查)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为主,配合少量的和工作。
13.水文地质初步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为:、、、。
14.水文地质详细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和为主,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室内分析、实验。
1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16.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3.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进行。
4.水文地质测绘通常在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倍。
5.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和调查内容?6.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水文地质剖面图、各种地下水点和地表水体的调查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
7.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8.水文地质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9.水文地质测绘中调查研究地质构造的目的?10.地貌调查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的意义?11.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核心工作。
《供水水文地质》第四章讲义
P-Ⅲ型频率曲线表,绘制出年径流的频率曲线,确定设计
频率的年径流值。
(2) 水文比拟法
该法是将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致的参证站流 域的实测资料移植到缺实测资料的设计流域,以此
来估算设计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一种方法。该
法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参证流域。
参证站流域选择的条件:
参证流域应具有较长的实测径流资料系列; 主要的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及下垫面条件等)
A
B
径流深等值线图
0.5( R1 R2 ) f1 0.5( R2 R3 ) f 2 ... 0.5( Rn 1 Rn ) f n1 R设计 F
式中, R设计 :设计站流域的多年平均年 径流深(mm) R1, R2, „ Rn :等值线所代表的 多年平均径流深 (mm) f1, f2, „ fn :两相邻等值线 间的部分流域面积(km2) F :流域总面积(km2)
径流总量W、年平均流量Q、年径流深R及年径流模数M等表示。
◇日历年 ◇水文年
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叫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有时被称为正常年
径流量。
影响年径流的因素
1、气候因素对年径流的影响:在气候因素中,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 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随流域所在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2、流域下墊面因素对年径流的影响:流域下墊面因素包括地形、土
年径流分析计算的目的:年径流分析计算是水资源利用工
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设计年径流是衡量工程规模和确
定水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推求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 量及其分配过程,就是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的主要目的。
二、设计年径流量
年径流变化特点及分析方法
设计年径流量
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勘察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2 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 §3 水文地质钻孔设计与技术要求 §4 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的观测与编录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2 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2、钻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2、钻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2) 类型多样 水文地质钻孔类型: (1)勘探孔—主要了解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试验孔—完成前者任务外,尚需进行水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从上述水文地质钻探任务来看,水文地质钻 探不仅要获取岩心、探明地层剖面,还要进行各 种水文地质试验,查明含水层的水理性质和富水 性,有时还要将井(孔)保留下来作为开采井或长 期观测孔。因此水文地质钻探比地质钻探获取的 资料要多,它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2、钻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1)结构复杂 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是要查明各个含
水层的水位、水质、水量及水文地质参数 的资料,因此需要进行分层止水来隔离各 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要进行止水就必须变径下管(图2.7)。 因此水文地质钻孔结构比较复杂。
第§四4 章水水文文地地质质钻钻探探过勘程中探的观线测与编一录 般应沿着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
向布置,对勘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手册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共计6篇21章及附录,约130万字,涵盖了地质—水文地质基础、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与测试、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等内容,展现了我国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在理论上的提升。
据悉,《水文地质手册》(第一版)由原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前身)主持编写,并于1978年出版发行,初发行便广受欢迎,先后重印4次,成为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水环地调中心主持编纂,历时3年,先后共有全国26家单位、八十余位水文地质工作者投入到编写工作中。
该书从水文地质学科体系发展过程、未来趋势以及方法论的角度,在继承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水文地质科学发展,系统总结了我国水文地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方法实践应用、历史民间传统经验和成果,将成为新时期水文地质工作人员和有关专业或行业科技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第一章:地质基础
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
第三章:水文地质调查
第四章:水文地质钻探
第五章:水文地质物探
第六章:野外水文地质试验
第七章:第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八章:水文地质计算
第九章:地下水资源与矿坑涌水量评价第十章:地下水开发与保护。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可编辑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_渗流基本定律
13
在研究地下水运动时,由于地下水的流速非常缓慢,
速度水头相对于测压水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忽略速
度水头,而用测压水头代替总水头,即
H Z p
伯诺里能量方程适用条件
➢ 水是不可压缩的理想液体;
➢ 水流是稳定流;
➢ 作用在流体上的质量力只考虑重力;
➢ 水流为均匀流或缓变流,其中流线几乎是平行的,并 且流线曲率很小,流线几乎是直线,流量沿程不变。
流线反映的是某时刻流体的流速向量,迹线是反 映流体中某一质点不同时间走过的轨迹;因此流线 可看作水质点运动的摄影,迹线则可看作对水质点 运动所拍摄的电影。
水文地质学基础
5
过水断面与流量 垂直于所有流线的横截面,称为过水断面(渗流断
面)。
3
1
2
过水断面
单位时间内通过渗流断面的地下水体积称为渗透
流量。
水文地质学基础
16
4.3 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方法
特点: 流线不能相交;流线不 能是一条折流线示意图
水文地质学基础
3
基本概念
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时段内某一质点的运动轨迹。
迹线的特点: 对于每一个水质点都有一
个运动轨迹,所以迹线是一簇 曲线,而迹线只随质点不同而 异,与时间无关。
地下水迹线示意图
水文地质学基础
4
流线和迹线都是流场中的一簇曲线,都与流体的 运动有关,但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概念:
Re
d
v
从层流转化为紊流时的临界 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
Re:雷诺数,是一个无因次量; υ:断面上水的平均流速,L/T ;
从紊流转化为层流时的临界雷 诺数,称为下临界雷诺数。
ν:运动粘滞系数,L2/T,表征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
《水文地质手册》修编提纲(第三稿)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二○○七年九月三日目录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 (1)第一章地质基础 (1)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 (2)第二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 (6)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 (6)第二章城市水文地质调查 (7)第三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8)第四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 (9)第五章医学水文地质调查 (10)第六章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 (11)第七章地热资源调查 (12)第三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15)第一章遥感水文地质调查 (15)第二章水文地质物探 (17)第三章水文地质钻探 (18)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 (24)第五章地下水模型技术 (26)第六章同位素技术 (27)第七章现场采样与测试 (28)第八章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 (29)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 (31)第一章水文地质计算 (31)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32)第三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 (35)第五篇图件编制、成果及信息系统建设 (38)第一章水文地质图件编制 (38)第二章成果整理 (39)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 (40)附录 (42)参考文献 (42)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第一章地质基础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一、地质年代表二、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一)1﹕100万(二)1﹕50万,1﹕20万,1﹕10万(三)1﹕5万,1﹕2.5万,1﹕1万第二节地貌一、地貌类型的划分二、河谷地貌形态类型(一)河谷类型的划分(二)河漫滩的主要类型(三)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三、黄土地区地貌形态类型四、干旱地区荒漠类型与地貌形态类形(一)荒漠的类型(二)地貌形态类型五、冰川地貌形态类型六、岩溶地貌形态类型七、海岸带地貌形态类型第三节第四纪地质一、第四纪堆积物成因类型二、第四纪的划分三、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分类及野外鉴别(一)松散岩石分类(二)砾石类土和砂类土的肉眼鉴别方法(三)粘性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方法第四节岩石的分类及其特征一、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二、沉积岩的分类及其特征(一)沉积岩分类(二)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三、岩浆岩的分类及其特征(一)各种类型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二)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四、变质岩的分类及其特征(一)变质岩的分类(二)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第五节地质构造一、褶曲(一)褶曲要素(二)褶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二、断层(一)断层要素(二)断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三)构造岩的类型及其特征三、裂隙、劈理(一)裂隙的类型及其特征(二)裂隙的统计与制图(三)劈理的类型及其特征(四)劈理的类理及其特征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三、水在岩石中存在形式及其特征四、水的物理性质(一)水的主要理化常数(二)水的导热系数(λ)(三)水的动力粘滞系数(μ)(四)水的运动粘滞系数(γ)第二节控制地下水形成的气象、水文因素一、气象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一)空气的湿度(二)大气降水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表示(三)蒸发的形式与影响因素(四)气象基本要素的综合表示方法二、水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一)径流的表示方法(二)流量过程线中地下水补给的分割第三节岩石的主要物理和水理性质一、岩石的空隙性(一)岩石空隙的成因类型(二)岩石空隙的形式(三)岩石空隙的参考数值二、松散岩类水理性质的参考数值(一)持水度和毛细上升高度(二)在常压下平均渗透系数值(三)某些松散岩类给水度平均值三、一些岩石的热性质第四节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一)地下水主要类型(二)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三)我国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四)裂隙水的水文地质类型(五)岩溶水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六)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型四、泉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第五节地下水水质一、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一)按温度的分类(二)按矿化度的分类(三)按酸碱度的分类(四)按硬度的分类(五)按放射性分级(六)按耗氧量的分类(七)按卫生条件的分类二、地下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一)水中存在物质与水的颜色的关系(二)地下水透明度的野外分级(三)气味的强度等级(四)水中存在物质与口味的关系(五)引起味觉的盐类近似浓度三、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四、水化学分析成果的审查五、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一)舒卡列夫分类(二)布罗茨基分类(三)阿廖金分类(四)皮帕尔图解法六、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一)常用化合物的分子量、当量、比重(二)地下水硬度换算(三)几种难溶物质的溶度和溶解度(四)不同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五)不同pH值的水中各种弱酸存在的形式第六节地下水的循环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二、三水转换及其关系第七节地下水的运动一、地下水运动的形态(一)渗流运动(二)紊流运动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三、地下水流态的判定方法第八节地下水系统理论一、地下水系统理论二、地下水系统分析与概念模型三、地下水系统组成与结构分析第二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二)冲积平原区(三)冲积、湖积平原区(四)山间河谷平原区(五)山间冲积、湖积盆地二、戈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山前戈壁平原区(二)山前细土平原区(三)沙漠、盐漠、盐湖区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黄土高原(黄土丘陵区与黄土塬区)(二)河谷平原区中的黄土台塬四、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沉积岩分布地区(二)火成岩分布地区(三)变质岩分布地区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裸露型地区(二)覆盖型地区(三)埋藏型地区六、红层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七、滨海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滨海平原和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二)岛屿、半岛和狭窄的滨海平原区八、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一)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三)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四)对地貌的观察与描述(五)对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一)水井、钻孔的调查(二)泉的调查(三)岩溶水点的调查(四)地表水体的调查第三节基岩山区的找水途径一、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二、基岩区找水途径(一)变质岩地区(二)火成岩地区(三)沉积岩地区三、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一)水文地质指示植物调查方法(二)地植物分布参考资料四、民谚与地下水第二章城市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调查内容一、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调查(一)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二)城市垃圾场调查(三)海、咸水入侵调查(四)其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二)应急和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三)热、矿水资源调查第二节调查方法一、一般常规调查方法二、城市水文地质问题调查方法第三节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评价一、地下水环境评价(一)地下水背景值与开发利用分析评价(二)地下水质量评价(三)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与预测二、地质环境评价(一)土壤污染评价(二)固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三)固废场址适宜性评价三、地下水资源前景分析(一)水资源保证程度分析(二)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水源地论证(三)地热、矿泉水资源论证四、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一)评价原则(二)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三)城市地质环境区划第三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一、调查内容(一)现有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二)老窑水文地质调查(三)关闭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二、调查方法第二节矿床充水条件分析第三节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第四节矿坑涌水量计算一、相关分析法二、水文地质比拟法三、水均衡法四、分析计算法(一)竖井涌水量计算(二)狭长水平坑通涌水量计算(三)坑通系统涌水量计算(四)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五、模型法六、矿床疏干计算第五节矿山疏干、突水与矿井水利用一、矿坑排水疏干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二、矿坑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一)排水对供水的影响(二)排水对水环境的污染三、矿坑排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四、矿井水排供综合利用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一、现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二、老窑地质环境评价三、关闭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四、矿井水排供综合利用评价第四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农业供水与利用现状调查二、疏干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一)沼泽地类型及地下水的作用(二)疏干土壤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三、灌溉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一)农作物对土壤水的要求(二)灌溉对潜水动态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第二节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一、农田灌溉用水来源(一)天然地表水(二)地下水(三)工矿废水与生活污水二、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一)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二)盐碱害类型双项灌溉水质评价指标(三)评价模式与方法(四)灌溉用水危害类型的划分(五)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水质标准(六)肥水水质评价(七)评价结果第三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地下水的开发模式的优化二、微咸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三、土壤水的开发利用四、肥水的农业利用五、节水技术的推广第五章医学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饮水型地方病分布调查一、地方病病情调查主要包括病种、病况(轻重)、性别、年龄分布。
水文地质试验
观测线的具体布置
A 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小 的含水层,其抽水降落漏斗的平面 形状为圆形,即在通过抽水孔的各个
方向上,水力坡度基本相等,但一般上 游侧水力坡度较下游侧为小,故在与地 下水流向垂直方向上布置一条观测线即 可。若受场地条件限制难于布孔时,也 可与地下水流向成45度角的方向布置一 排观测孔。
断层
井
F4
F1
F3
泉
F2
山东莱芜某岩溶地下水源地抽水条件下地下水流场图
K2
K1 K3 K1
K1〉K2〉K3
吉林省长岭县城北郊新第三系太康组含水层抽水钻孔水位降深等值线示意图
砂 砾 岩
导水断层
泥岩 粉砂岩 (阻水)
地质条件解释示意图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
井孔数量 单孔抽水试验 多孔抽水试验 干扰井群抽水试验 井流理论 稳定流抽水试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分层抽水试验 分段抽水试验 混合抽水试验 井的类型
第一节 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类型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论为 基础,通过在实际井孔中抽水时,水量和水位 变化的观测来获取水文地质参数,评价水文地 质条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允许 开采量等提供依据。
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确定抽水井的实际涌水量及其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 研究降落漏斗的形状、大小及扩展过程;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确定含水层的边界位置及性质; 进行含水层疏干或地下水开采的模拟,以确定井间距、 开采降探、合理井径等群井设计参数。
为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抽水孔,一般应远离含水层的透水、隔水边 界,应布置在含水层的导水及贮水性质、补给条件、厚度和岩性条 件等有代表性的地方。 对于探采结合的抽水井(包括供水详勘阶段的抽水井),要求布置在 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或计划布置生产水井的位置上,以便为将来 生产孔的设计提供可靠信息。 欲查明含水层边界性质、边界补给量的抽水孔,应布置在靠近边界 的地方,以便观测到边界两侧明显的水位差异或查明两侧的水力联 系程度。
环境水文地质作用第四章
C I Dz , z
3 z
(4-4)
式中: I x3 , I y3 , I z3 , x, y, z 方向上由弥散作用所导致的污染物质量通量
Dx , D y , Dz , x, y, z方向上的弥散系数;
式中: f x , f y , f z —x、y和z方向上的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
u x , u y , u z —环境介质在x、y、z方向上的流速分量;
C——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2、分散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散 作用包含三个内容:
1)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 湍流扩散 弥散
是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扩散过程服从斐 克(Fkk)第一定律,即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 度成正比, C C C 即 I x ' Em x , I y ' Em y , I z ' Em z , (4-2) 式中
•
(1) 线性等温吸附方程
•
• • •
它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式为:
S= kd.c ——平衡时液相溶质浓度(mg/L); (9—1) 式中:--平衡时固相上被吸附溶质的浓度(mg/kg);
•
•
——分配系数(或称线性吸附系数)(L/kg)。
与液相溶质浓度无关,实际上它是描述平衡时固液相溶质浓 度的分配比.对特定的固相物质和污染物来说,为常数。值 越大,越易吸附,越不易迁移,反之则相反。实际上实验 中所求得的Kd值,通常还包含沉淀等其他作用截留在固相 里的污染物,它是某种岩土对某一污染物亲和性的量度。 线性等温吸附线的另外一种表达式为: S=a+ kd.c 式中:a——截距。 (9—2)
C , x C , y C , z
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__华东地质学院)4水文地质试验
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
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a
11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2 抽水试验的分类和方法
一、抽水试验分类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 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同时进行的抽
a
17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3 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一、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具体要求: 1、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则抽水孔应布置在有控 制意义的典型地段,采用单孔抽水试验孔; 2、为解决某项供水任务,则抽水孔应布置在有供水意 义的地段或在未来开采井位置,采用用群孔干扰抽水试验 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
§2 抽水试验的分类和方法
§3 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4 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5 抽水试验设备与现场工作
§6 其它试验方法简介
16
a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3 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一、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 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来布置。
总体要求: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布置抽水试 验孔;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 构筑物的地段布置抽水试验孔。
很大的群孔抽水的排水问题;
a
20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3 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二、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a
19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3 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一、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5、在布置带观测孔的抽水孔时,要考虑尽量利用已有 水井作为抽水时的水位观测孔;当无现存水位观测井时, 应考虑附近有无布置水位观测井的条件;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四章
(一)基本概念
• 同一点各方向上渗透性相同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 (isotropy); • 同一点各方向上渗透性不同的介质称为各向异性介质 (anisotropy); • 均质(homogencity)、非均质(inhomogencity):指渗 透系数K与空间坐标的关系,即不同点的渗透系数K是否 相同; • 各向同性、各向异性:指同一点不同方向的渗透系数K是 否相同; • 均质与非均质及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是两组互相独立的 概念。在实际问题中,它们之间的任何一种组合都可能 存在,即均质各向同性、均质各向异性及非均质各向同 性、非均质各向异性多孔介质都可能存在。
4.1 渗流基本概念及地下水的运动形态
• 水头:水流中空间上某点所具有的总势能。根据水力学原理
,水流运动中任意点总水头可表示为:
在渗流场中: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达西定律
• 达西(1856年):法国水力学家 ,通过大量实验得到线性渗透 定律。 • 实验:装有砂的圆筒(图)。
水由筒的上端加入,流经砂柱,由
V = KI
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 的一次方成正比——达西定律(线性渗透定律)。
(二)渗透流速(V)
• 过水断面ω:指砂柱的横断面积
在该面积中,包括砂颗粒所占据的面积及空隙
所占据的面积,而水流实际流过的面积是扣除结
合水所占据的范围以外的空隙面积 ,即:
ne
式中: n — 有效空隙度。 e
转化定律在地下水流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注意:
既然机械能消耗于渗透途径上,因此,求算水力
梯度I时,水头差必须与相应的渗透途径相对应。
(四)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的概念: • 渗透系数—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 • 渗透系数的单位:一般采用m/d、cm/s • 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 由达西公式(V = KI)可知:
Gb-gboz《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二、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三、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四、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水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五、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六、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第3条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及其工作要求第4条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发杂四个类型(见表1)。
第5条极复杂型矿井,除必须按照水文地质特点和开采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勘探和专门试验,建立井上下水动态观测网,坚持长期观测,以及健全观测资料台帐和历时曲线等候外,还应做到:一、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岩溶矿区,要注重岩溶调查、暗河探测和封闭汇水洼地的水均衡工作,研究分析探放、堵截暗河水的方案与措施。
二、厂灰岩露头颁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的矿区,要注重地表水体、岩溶泉同井下出水点关系的调查分析,做好探放溶洞泥砂水工作,防止大突水的威胁。
三、经常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石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出威胁的矿区(井),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并采用大口径抽水、井下大型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勘查岩溶水集中强径流带或岩溶管道带的颁。
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勘察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3、对冲洗液有特殊要求 在地质钻孔施工过程中都使用泥浆作为冲洗
液,起到冷却钻头、冲出岩粉和防止孔壁坍塌的 作用,但泥浆也会堵塞含水层孔隙,影响井(孔) 出水量。
因此在水文地质钻孔施工时一般不允许使用 泥浆作为冲洗液,而使用清水作为冲洗液。
但有时孔壁不太完整情况下必须使用泥浆时, 一定要控制泥浆的粘度和密度。在钻进结束后进 行彻底地洗井工作。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正确给出预报时段的边界水位或流量值, 勘探孔布置一般呈网状形式并能控制住边界上的水位或流量 变化。
3、以供水为勘查目的的勘探孔 钻孔应主要在地下水可能开采地段内,并尽可能考虑勘
探与开采相结合,发挥“一孔多用”。 4、以排水为目的的勘探孔 钻孔应主要围绕基坑,或采矿地段布置,并尽可能与排
水层的水位、水质、水量及水文地质参数 的资料,因此需要进行分层止水来隔离各 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要进行止水就必须变径下管(图2.7)。 因此水文地质钻孔结构比较复杂。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2、钻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1、钻孔的孔径大 一般地质钻孔主要是获取岩芯,确定地层剖
面,故口径较小(一般小于130mm)。 水文地质钻孔还要满足抽水试验或出水量的
要求,因此钻孔口径必须要满足安装抽水设备的 要求。当钻孔孔壁不稳定时,还要能满足安装护 壁管或过滤器的要求。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水文地质第三、四章
最大涌水 量 /m3.min-1 24.4 225 320 60.5 75.25 17.4
安阳矿区 鹤壁矿区 焦作矿区 荥巩矿区 新密矿区 朝川矿区
(2)地质条件 a.含水层厚度:厚度变大,径流 减慢;反之,径流加快。 b.含水层渗透性:渗透性变好, 径流减慢;反之,径流加快。 (3)边界条件 a.开放性边界 : 地下水补给河流-由补给区至排 泄区径流加快,潜水面呈上凸 抛物线。 河流补给地下水-由补给区至排 泄区径流减慢,潜水面呈上凹 抛物线。 b.闭合性边界 潜水湖-径流条件差 潜水流-径流条件好
特征: 空隙分布极不均匀 地下水水头高,运移复杂 排泄集中,排泄量大。 水质简单,为重碳酸型水(HCO3-)
溶隙与溶孔
溶沟
落水洞与溶洞(石笋石钟乳)
石柱
石峰与石林
石笋
石牙与地下河
3.3地下水的循环
水文地质单元-由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构成的完整空间区域。 一、地下水补给条件 1.补给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2.控制条件 (1).地形条件-地形切割强烈,则补给条件差。 (2).植被条件-植被茂密,则补给条件好。 (3).气象条件-暴风骤雨,补给条件差。 (4).水文条件-地表水发育地带补给条件好 (5).地质条件-含水层渗透性好,厚度大, 倾角缓,则开启度大,补给条件好。 二、地下水径流条件 1.潜水 特征:水头小但分布不均匀,径流简单,流线大致平行,方向单一 控制条件 (1)地形条件 山区地形-地形起伏大,水头梯度亦大。因而埋藏深、径流快 平原地形-地形起伏小,水头梯度亦小。因而埋藏浅、径流慢
河南省岩溶矿区补给条件与地质条件关系表
(据李栋臣,1996)
矿区名称
裸露区 /km2 289 545 1073 264.8 168.5 15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精品文档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比如,在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及专门性水文 地质调查的初始阶段,抽水试验的目的主要 是获得含水层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富 水性指标(如钻孔的单位涌水量或某一降深 条件下的涌水量),故一般选用单孔抽水试 验即可。当只需要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涌 水量时,一般多选用稳定流抽水试验;
当需获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及 越流系数等更多的水文地质参数时,则须选 用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进行抽水试验 时,一般不必开凿专门的水位观测孔,但为 提高所求参数的精度和了解抽水流场特征, 应尽量用已有更多的水井作为试验的水位观 测孔。
(2)利用观测孔的水位,可用多种作图方法求解 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水文地质参数。
(3)利用观测孔水位,可绘制出抽水的人工流场 图(等水位线或下降漏斗),从而可帮助我们判明 含水层的边界位置与性质、补给方向、补给来源及 强径流带位置等水文地质条件。
(4)一般大型孔群抽水试验,可根据观测孔控制 渗流场的时、空特征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 的出水能力;
(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K、 T、μ、μ*、a)的主要方法;
(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水文地 质数据,如R、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 扰系数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 号;
(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 可(允许)开采量;
(3)抽水孔附近不应有其它正在使用的生产水井 或地下排水工程。
(4)抽水井附近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即抽出的 水能无渗漏地排到抽水孔影响半径区以外,特别应 注意抽水量很大的群孔抽水的排水问题。
二、水位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1 布置抽水试验水位观测孔的意义 (1)利用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数据,可以提高井流
公式所计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
水文地质 第四章 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一般特征
透水性很大;无粘性;无毛细作用
透水性大;无粘性;毛细水上升高度不超过粒径 大小 易透水;无粘性,无塑性,干燥时松散;毛细水 上升高度不大 透水性较弱;湿时稍有粘性(毛细力连接),干燥时 松散,饱和时易流动;无塑性和遇水膨胀性;毛 细水上升高度大;湿土振动之有水析现象(液化) 几乎不透水;湿时有粘性、可塑性,遇水膨胀大, 干时收缩显著;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但速度缓慢
d60与d10之比值反映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称为不均匀系数Cu :
Cu= d60/d10
工程上把Cu<5的上看作是均匀的;Cu>10的土则是不均匀 的,即级配良好的。
曲率系数(Cc):
用于来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况,从而分析评述土粒度成分的组合 特征:
Cc = d302/d10 · d60
式中d10,d60的意义同上,d30为相应累积含量为30%的粒径值。
2. 土的粒组划分标准:
划分方法不完全一致,一般采用的粒组划 分及各粒组土粒的性质特征见表。 表中根据界限粒径200、20、2、0.075和 0.005mm把土粒分为六大粒组:
粒组名称 漂石或块石颗粒 卵石或碎石颗粒 圆砾或 角砾颗 粒 砂粒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极细 粗 细
粒径范围 (mm) ﹥200 200~20 20~10 10~5 5~2 2~0.5 0.5~0.25 0.25~0.1 0.1~0.075 0.075~ 0.01 0.01~ 0.005 ﹤0.005
5. 粒度分析及其成果表示
☆ 土的粒度成分的测定方法:是通过土的粒度分析 (亦称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 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可用筛分法测定。 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粒和粘粒难以筛分,一般 可以根据土粒在水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粒径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水位观测孔的布置原则
(1)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观测孔, 一般应和抽水主孔组成观测线,所求水文地 质参数应具有代表性。因此,要求通过水位 观测孔观测所得到的地下水位降落曲线,对 于整个抽水流场来说,应具有代表性。一般 应根据抽水时可能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的特 点,来确定观测线的位置。
①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小的含水层, 其抽水降落漏斗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即在通 过抽水孔的各个方向上,水力坡度基本相等, 但一般上游侧水力坡度较下游侧为小,故在 与地下水流垂直方向上布置一条观测线即 可。
在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详勘阶段,当希望 获得开采孔群(组)设计所需水文地质参数 (如影响半径、井间干扰系数等)和水源地 允许开采量(或矿区排水量)时,则须选用 多孔干扰抽水试验。当设计开采量(或排水 量)远较地下水补给量小时,可选用稳定流 的抽水试验方法;反之,则选用非稳定流的 抽水试验方法。
②对于探采结合的抽水井(包括供水详勘阶 段的抽水井),要求布置在含水层(带)富 水性较好或计划布置生产水井的位置上,以 便为将来生产孔的设计提供可靠信息。
一、抽水孔(主孔)的布置要求
③欲查明含水层边界性质、边界补给量 的抽水孔,应布置在靠近边界的地方, 以便观测到边界两侧明显的水位差异或 查明两侧的水力联系程度。
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抽水试验类型及主要用途 抽水试验场地的布置 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 其他试验方法简介
§1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来定 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 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 验工作。
§4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1 对水位降深的要求
为提高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精度和预测更大 水位降深时的井出水量,正式的稳定流抽水 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落 程)的抽水,要求各次降深的抽水连续进行; 对于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 可只做一次最大降深的抽水试验。对松散孔 隙含水层,为有助于在抽水孔周围形成天然 的反滤层,抽水水位降深的次序可由小到大 地安排;
欲作为生产水井使用的抽水试验钻 孔,其抽水试验的流量最好能 和需水量一致。
3对抽水试验孔水位降深和流量稳定后延续时间的 要求 按稳定流抽水试验所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 主要决定于抽水试验时抽水井的水位和流量是否真 正达到了稳定状态。生产规范(或规程)一般是通 过规定的抽水井水位和流量稳定后的延续时间来作 保证。如果抽水试验的目的仅为获得含水层的水文 地质参数,水位和流量的稳定延续时间达到24h 即可;如抽水试验的目的,除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外, 还必须确定出水井的出水能力,则水位和流量的稳 定延续时间至少应达到48-72h或者更长。
(2)当抽水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明含水层的 边界性质和位置时,观测线应通过主孔、垂 直于欲查明的边界布置,并应在边界两侧附 近都要布置观测孔。
(3)对欲建立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 大型抽水试验,应将观测孔比较均匀地布置 在计算区域内,以便能控制整个流场的变化 和边界上的水位和流量。 (4)当抽水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明垂向含水 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则应在同一观测线上 布置分层的水位观测孔。 (5)观测孔深度:要求揭穿含水层,至少 深入含水层10-15m。
(2)在布置带观测孔的抽水井时,要考虑尽量利 用已有水井作为抽水时的水位观测孔;当无现存水 位观测井时,则应考虑附近有无布置水位观测井的 条件。 (3)抽水孔附近不应有其它正在使用的生产水井 或地下排水工程。 (4)抽水井附近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即抽出的 水能无渗漏地排到抽水孔影响半径区以外,特别应 注意抽水量很大的群孔抽水的排水问题。
②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大的含水层, 其抽水降落漏斗形状为椭圆形,下游一侧的 水力坡度远较上游一侧大,故除垂直地下水 流向布置一条观测线外,尚应在上、下游方 向上各布置一条水位观测线 。
③均质各向异性的含水层,抽水水位降落漏 斗常沿着含水层贮、导水性好的方向发展 (延伸),该方向水力坡度较小;贮、导水 性差的方向为漏斗短轴,水力坡度较大。因 此,抽水时的水位观测线应沿着不同贮、导 水性质的方向布置,以分别取得不同方向的 水文地质参数。
比如,在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及专门性水文 地质调查的初始阶段,抽水试验的目的主要 是获得含水层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富 水性指标(如钻孔的单位涌水量或某一降深 条件下的涌水量),故一般选用单孔抽水试 验即可。当只需要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涌 水量时,一般多选用稳定流抽水试验;
当需获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及 越流系数等更多的水文地质参数时,则须选 用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进行抽水试验 时,一般不必开凿专门的水位观测孔,但为 提高所求参数的精度和了解抽水流场特征, 应尽量用已有更多的水井作为试验的水位观 测孔。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按泰斯井流公式原理,可设计 成定流量抽水(水位降深随时间变化)或定降深抽 水(流量随时间变化)两种试验方法。由于在抽水 过程中流量比水位容易固定(因水泵出水量一定),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多采用定流量的非稳定流抽水试 验方法。只有在利用自流钻孔进行涌水试验(即水 位降低值固定为自流水头高度,而自流量逐渐减少、 稳定),或当模拟定降深的疏干或开采地下水时, 才进行定降深的抽水试验。
对于裂隙含水层,为了使裂隙中充填的细粒 物质(天然泥沙或钻水降深次序可由 大到小地安排。为便于含水层富水性的横向 对比,某些水文地质生产规范对抽水试验的 最大水位降深值和相邻二次水位降深的间隔 已作出规定。
一般抽水试验所选择的最大水位降 深值(Smax):潜水含水层, Smax=(1/3~1/2)H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承压含 水层,Smax≤承压含水层顶板 以上的水头高度。当进行三次不同 水位降深抽水试验时,其余两次试 验的水位降深,应分别等于最大水 位降深值的1/3和1/2。
(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 可(允许)开采量; (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 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地下 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 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等。
§2抽水试验的分类和各种抽水试验方法 的主要用途
按抽水试验所依据的井流公式原理和主要的 目的任务,可将抽水试验划分为表4-1的 各种类型。由表4-1所示的各单一抽水试 验类型,又可组合成多种综合性的抽水试验 类型。如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和稳定流多孔 干扰抽水试验,非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和非 稳定流多孔干扰抽水试验等。至于在具体的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选用何种抽水试验,主 要取决于调查工作进行的阶段和调查工作的 主要目的任务。
§3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一、抽水孔(主孔)的布置要求
(1)布置抽水孔的主要根据是抽水试验的 任务和目的;目的任务不同其布置原则也各 异。 ①为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抽水孔,一般应远 离含水层的透水、隔水边界,应布置在含水 层的导水及贮水性质、补给条件、厚度和岩 性条件等有代表性的地方。
一、抽水孔(主孔)的布置要求
二、水位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1 布置抽水试验水位观测孔的意义 (1)利用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数据,可以提高井流 公式所计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 这是因为:i观测孔中的水位,不存在抽水孔水跃 值和抽水附近三维流的影响,能更真实地代表含水 层中的水位。ii观测孔中的水位,由于不存在抽 水主孔“抽水冲击”的影响,水位波动小,水位观 测数据精度较高。iii利用观测孔水位数据参与 井流公式的计算,可避开因R、a值选值不当给参 数计算精度造成的影响。
④对观测线上观测孔的布置要求:观测孔数目:只 为求参数,一个即可;为提高参数的精度则需2个 以上。如欲绘制漏斗剖面,则需2-3个。 观测孔距主孔距离: i按抽水漏斗水面坡度变化规律,愈近主孔距离应 愈小,愈远离主孔距离应愈大。 ii为避开抽水孔三维流的影响,第一个观测孔距 主孔的距离一般应约等于含水层的厚度(至少应大 于10m); iii最远的观测孔,要求观测到的水位降深应大 于20cm; iv相邻观测孔距离,亦应保证两孔的水位差必须 大于20cm。
4 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的总要求 抽水主孔的水位和流量与观测孔的水位,都 应同时进行观测,不同步的观测资料,可能 给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带来较大误差。水位 和流量的观测时间间隔,应由密到疏,停抽 后还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直到水位的日 变幅接近天然状态为止。
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当抽水试验带有专门的水位观测孔时,距主 孔最远的水位观测孔的水位稳定延续时间应 不少于2-4h。此外,在确定抽水试验是 否真正达到稳定状态时,还必须注意: i稳定延续时间必须从抽水孔的水位和流量 均达到稳定后计算起; ii要注意抽水孔和观测孔水位或流量微小 而有趋势性的变化。
比如,有时间隔2次观测到的水位或流量差 值,可能已小于生产规程规定的稳定标准。 但是,这种微小的水位下降现象,却是连续 地出现在以后各次的水位观测中。此种水位 或流量微小而有趋势性的变化,说明抽水试 验尚未真正进入稳定状态。如果抽水试验地 段水位虽出现均速的缓慢下降,其下降的速 度又与不受抽水影响地段的含水层水位的天 然下降速度基本相同,则可认为抽水试验已 达到稳定状态。
(2)利用观测孔的水位,可用多种作图方法求解 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水文地质参数。 (3)利用观测孔水位,可绘制出抽水的人工流场 图(等水位线或下降漏斗),从而可帮助我们判明 含水层的边界位置与性质、补给方向、补给来源及 强径流带位置等水文地质条件。 (4)一般大型孔群抽水试验,可根据观测孔控制 渗流场的时、空特征,作为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模型的基础。
§1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随着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由浅入深,抽水试验 在各个勘察阶段中都占有重要的比重。其成 果质量直接影响着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 认识和水文地质计算成果的精确程度。在整 个勘查费用中,抽水试验的费用仅次于钻探 工作,有时,整个钻探工程主要是为了抽水 试验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