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分类及内容
中原民俗文化主要都包括哪些习俗
中原民俗文化主要都包括哪些习俗民俗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
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征,对中国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
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
中原民俗文化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习俗,日常社会交往方面的通礼习俗,生育、婚丧等的人生礼俗,春节、元宵等岁时节庆习俗,而且包括作息起居、生产劳动、工商贸易、民间节会、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习俗风尚。
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民俗。
中原是夏商两代和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
早在这个时期就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礼仪制度,后来它们逐步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
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
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
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特有的传统文化,它包括了民间习俗、传统节日、传统饮食、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和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习俗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哈里贝节,这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庆祝着胜利与光明。
在哈里贝节期间,人们会互相送礼、燃放烟花、舞蹈和唱歌,庆祝着胜利与希望。
这一节日代表了印度人民对光明和胜利的追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例如,日本的樱花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花、野餐、唱歌和跳舞。
这一节日代表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美和短暂的生命的赞美。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财富,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失去。
一些人们更加注重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便利性,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让它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让它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财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民俗文化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让它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民俗文化包括:生产、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节庆、礼仪、祭祀习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等,其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庞杂,渗透于民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
人们常常通过民间歌舞、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抒发情感,表达喜、怒、哀、乐。
在我国广大农村,不计其数的奇山异石、险峰秀水等自然景观都有着各自美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
民众通过传说和故事、赋予自然景观神奇的力量、神秘的色彩,有的甚至被世代视为保佑一方的神灵。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相信有很多人想要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具体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科数学:《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传统文化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黄帝内经》。
农学:《齐民要术》贾思勰著,《水经注》郦道元著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庙宇,宫殿,故宫,阿房宫,塔,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绘画:油画,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当代抽象国画)。
书法: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豫剧。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双簧。
中国的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民俗学 第一讲 民俗概论
第一讲民俗概述教学目的:认识民俗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民俗特征与功能、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学习民俗的基本知识,掌握民俗的一般理论。
一、民俗的定义及分类什么是民俗?它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外民俗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民俗的定义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将萨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于官方,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在学术界,对于“民俗”的概念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概念认为,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活。
狭义民俗学对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正因为存在着众多和重大的分歧,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民俗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
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版的《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一书,即载有民俗一词概念的简明定义达21条之多。
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学术界对民俗一词概念的界定存在着纷纭复杂的认识和见解,而且对于带有共性的东西也能有所帮助。
综合此书各种概念,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
此观点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古老而文明的民俗活动
一、民俗有哪些种类?①中国民俗类型分类:1、物质生活民俗(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2、社会生活民俗(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2)岁时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3、精神生活民俗(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②中国民俗是中国五千年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风俗特点,以及民俗风貌。
为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俗,发展中国民俗,传承中国民俗现将中国民俗分为十类,为: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生仪礼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游艺民俗。
③第一种:物质类(1)经济之物质(如食料、衣饰、居屋、运输方法),(2)生存之方法(如乡村生活、城市生活等),(3)盈利与财富(如劳力之生产、器具、不动产);第二种:精神类(1)方言,(2)民间学识与运用,(3)民间智慧,(4)艺术,(5 )神秘(如民间法术、民间宗教);第三种:社会类(1)家族,(2)社团,(3)特别组合(如经济组合、政治组合、运动组合、宗教组合等)。
二、传统的民俗文化有哪些?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
具体介绍以下几种:1、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一、民俗的概念民俗是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文共同体,也就是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民俗本身,又是一种观念。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共同性特性2、历史性特征具有时代特点;具有传承性;可变性和创造性;有消亡的可能性3、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从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上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山村狩猎民俗、渔村捕捞民俗、牧村畜牧民俗和农村农耕民俗。
1、种植与养殖民俗稻作风俗,山林风俗,养蚕风俗2、狩猎与采集民俗捕猎方法,捕鱼民俗,采集民俗——东北采参五、生活民俗1、中国的饮食民俗1)特点:食品种类之丰富属世间少有构成区域性食谱程式——菜系色、香、味俱全(烹调艺术化)构建了民间各种饮食风俗的惯制独特的茶艺与酒俗2)中国各地的饮食习俗1.北方人的饮食习俗:过年吃饺子(远为“交子”),主食吃馒头(馍馍),花卷(丧事),大碗喝茶、大口吃饭2.南方人的饮食习俗:过年吃馄饨、年糕(年年高),饮酒喝茶3.壮族人的饮食习俗: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逢年过节要吃糯米饭;壮族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4.满族人的饮食习俗:早晚吃干饭或稀饭,中午吃面食;萨其马是传统食物;过年吃饺子,除夕吃手抓肉5.回族人的饮食习俗:宰杀牲畜时要念经文;饮食要求“清、净、香”;羊羔肉、肉夹馍、馓子等;盖碗茶3)中国饮食业发展现状餐饮业迅速发展菜肴自成特色,并有新的发展(1500种菜点)烹饪教育和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国外饮食进入中国市场。
4)中国饮食业发展趋势特色餐馆、酒楼会继续增加。
中式快餐会突现异军。
餐饮更重视营养配食。
中外饮食大融合。
2、中国的服饰民俗(1)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特点:历史性特征,阶级性特征,职业性特征,民族性特征(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春秋战国服饰——出现胡服;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隋唐服饰(转变时期);宋朝服饰——趋于保守(3)近现代服饰:旗袍3、中国的居住民俗4、中国的器用民俗文房四宝,算盘,筷子,扇子,泥人,陶瓷,窗花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1、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面作用增加民俗文化的吸引力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腾飞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的复兴,轿子、黄包车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保护自然环境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不真实的反映本土文化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机会有限文化侵犯。
钟敬文的民俗分类
钟敬文的民俗分类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代表着一定文化意义的各种习俗和风俗。
钟敬文对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下面将按照他的分类方式,对各个类别进行介绍。
一、祭祀类民俗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俗的核心内容之一。
祭祀类民俗包括祭祀神明、祖先、英雄等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通过祭祀来表达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祀仪式、祭品献供、舞蹈表演等,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婚嫁类民俗婚嫁是人们一生中重要的仪式之一,也是民俗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婚嫁类民俗包括婚礼仪式、婚庆习俗、婚俗风情等内容。
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婚礼仪式、婚宴等环节,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婚礼习俗各具特色。
婚庆习俗则包括闹洞房、拜堂、送新娘等环节,这些习俗既具有庆祝和喜庆的意义,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节日类民俗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情感和交流社会的重要方式。
节日类民俗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祭祀、游玩、赛龙舟、吃团圆饭等环节,是人们放松心情、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节日类民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生活类民俗生活类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俗和风俗。
这些习俗和风俗通常与人们的生活、劳作、食品、服饰等方面密切相关。
生活类民俗包括农耕习俗、渔猎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等。
这些习俗和风俗既具有实用的功能,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五、娱乐类民俗娱乐类民俗是人们在闲暇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民间舞蹈、音乐表演、杂技表演、戏曲表演等。
娱乐类民俗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娱乐类民俗的丰富多样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宗教类民俗宗教类民俗是人们在信仰宗教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和风俗。
中国民俗资料
(一)中国民俗按表现内容来分:口头民俗1、叙事民俗(神话、故事、传说等) 2、俗语民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3、音韵民俗(民歌、民谣、口头史诗)风俗民俗民间节日、民间信仰、民间礼仪。
物质民俗饮食民俗、民间服饰、民间建筑这些分类只是大致而言,其实许多民俗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如春节里,既是风俗民俗,其中也有物质民俗、口头民俗(三)民俗文化的功能娱乐性教育功能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心理调节功能NO1.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地域性 1、自然环境决定着民俗的地域特征。
2、社会环境也决定着民俗的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NO2.试论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一)岁时节日的由来来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将岁时视为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四时的代谢有如生命机体的生长衰亡,在旧死和新生的季节循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时间更新的意识。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不仅具有伦理属性,同时它亦具有如生命再生的更新特征。
(二)随时节日的发展1 神话传说的嵌入2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4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NO3.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内涵1、精辟凝练的饮食理论2、无所不包的饮食的内容3、多姿多彩的烹饪艺术4、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心理NO4.列举并分析鲁菜、苏菜、川菜、粤菜的基本特点,并写出代表菜名。
1、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讲究刀功、火候,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调味以咸为主,酸甜为辅。
山东自古就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名菜:油爆大虾、红烧海螺、糖醋鲤鱼,奶汤鲫鱼等。
2、苏菜: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它依附着民众的生活、情感与信仰而存在,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重要体现。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
旅游业是一门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兴经济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成为一些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地方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旅游者来说,他们进行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参观重要的历史古迹,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购买有特殊含义的纪念品、工艺品和礼物,品尝精美的佳食,进行度假或有益于自身事业和学习的探访等,这些大都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是一种文化旅游。
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意义直接相关,可以说,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主要是一种能够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义上的存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以往单纯的追求风景,开始变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俗文化。
这表明,旅游业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就需要用高品位的民俗文化活动来注入鲜活的血液,打造出高规格的旅游名和高品位的文化活动。
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经济。
为旅游输送新鲜的血液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作为旅游吸引物和承载物的民俗文化,能激发旅游者的游览兴趣,使游览者感到亲切自然,新奇有趣,回味无穷。
旅游者亲身投入到浓浓的异域情调中,成为特定民俗环境的一员,从而达到旅游主客体双向交流,满足旅游者休闲、探奇、求知、审美等需求,并且在与当地人民进行平等、相互尊重的情感交流中,加强互相的了解和友谊在中国旅游业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大都成为旅游热点。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一、生产贸易民俗1.农业民俗农具制造民俗农事生产管理民俗农耕礼仪农耕节气民俗农作技法民俗2.狩猎民俗狩猎组织民俗狩猎技术、器械民俗狩猎规约猎物处置民俗3.畜牧民俗游牧民俗放牧民俗动物养殖民俗4.渔业民俗捕捞民俗渔业作业民俗5.矿业民俗五金采矿民俗采石挖煤民俗6.林业民俗采伐民俗搬运民俗护林民俗7.采集民俗采山野菜野果民俗采中草药民俗8.工匠民俗工匠业民俗技艺传承民俗9.贸易民俗集市民俗行商贩卖民俗坐商店铺民俗水陆商旅民俗叫卖吆喝幌子招牌老字号及其影响民间消费习俗10.信贷民俗钱庄行业民俗典当行业民俗民间借贷习俗二、衣食住行民俗1.服饰民俗:衣着类别民俗修饰装束民俗服饰礼仪民俗2.饮食民俗:日常食制民俗节日祭日食俗调制烹饪食俗特色风味食俗3. 居住民俗房屋建造民俗宅院格局与居住民俗室内陈设民俗4. 交通民俗道路桥梁民俗运载工具民俗驿站码头民俗旅店货栈民俗三、社会家庭民俗1.家庭民俗长幼尊卑民俗家庭起居民俗2.家族民俗家族亲族民俗宗族群体民俗亲属称谓亲邻关系民俗3. 两性民俗性别民俗孤寡民俗两性交往民俗性教育民俗4.社团民俗同业行会民俗结义结社民俗5.乡规民约民俗社交礼俗寨组织俗制村民协力俗制习惯法规四、人生仪礼民俗1.生育民俗诞生礼俗养育民俗教育民俗成年礼仪人生礼俗2.婚嫁民俗.恋爱民俗定婚民俗媒妁民俗婚姻俗制结婚礼仪3.敬老民俗祝寿民俗尊老民俗养老民俗4.丧葬民俗报丧民俗祭奠民俗出殡民俗服丧民俗五、生态、科技民俗1.生态民俗气象生态民俗山川生态民俗动物生态民俗植物生态民俗2.民间科技天文历法气象谚语生产经验技艺技术发明民间算术民间测试民间制造3.民间医药民间医疗习俗民间用药习俗民间清洁习俗民间验方六、信仰民俗1.图腾禁忌图腾民俗占卜民俗巫俗禁忌民俗2.民间宗教巫术巫师巫教民间神俗民间宗教民间鬼狐民间迷信3.神灵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民间庙会其他宗教七、岁时节令民俗1.岁时民俗生产时令民俗生活时令民俗2.节庆民俗春节过年民俗四季节日村落庆典家族典礼家庭与个人喜庆八、语言文学民俗1.语言民俗民间俗语谚语语言崇拜民俗语言民俗语言禁忌2.口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笑话歌谣史诗长诗谜语九、民间游乐民俗1.民间游戏民间玩具民间游戏2.民间竞技民间角力摔跤民间棋艺斗牛赛马叨羊十、民间艺术1.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民间美术2.民间音乐民歌民调民间器乐3.民间舞蹈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间高跷、旱船、龙灯、舞狮、舞龙4.民间说唱民间说书民间弹唱民间曲艺5.民间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创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及具体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及具体内容一、民间文学(一)口头神话:天地开辟神话、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自然变化神话、图腾神话、族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二)民间传说1、人物传说:英雄传说、帝王传说、名人传说、文人传说、艺人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宗教人物传说、仙道传说、英烈传说、革命先烈传说2、风物传说:史事传说、山川传说、名物传说、风俗传说、特产传说、工艺传说3、动植物传说:动物传说、植物传说(三)民间故事l、幻想故事:天女下凡故事、神奇故事、宝物魔法故事、变形故事2、动物故事:野兽故事、家畜故事、飞禽故事、水生动物故事、人与动物故事3、鬼狐精怪故事:鬼故事、狐故事、精怪故事4、生活故事:长工地主故事、工匠斗智故事、爱情婚姻故事、巧女故事、笨人故事、学艺故事、持家故事、处世故事、公益义行故事、民与官的故事5、机智人物故事:民间智者故事、机智文人故事、游侠智者故事、聪慧少年故事6、民间笑话7、民间寓言(四)民间歌谣1、劳动歌:田歌、牧歌、渔歌、猎歌、采茶歌、伐木歌、船工号子、矿工歌、夯歌、搬运歌、工匠歌2、时政歌:颂歌、讽刺歌、革命斗争歌3、仪式歌:婚嫁歌、生育歌、祝寿歌、丧葬歌、建房歌、造船歌、祭典歌、盛宴歌、诀术歌4、情歌:诂问歌、相思歌、相爱歌、热恋歌、情物歌、送别歌、思别歌、情变歌、抗婚歌5、生活歌:世态歌、家庭歌、劝世歌、常识歌、叹世歌6、风物歌:节令歌、风俗歌、风情歌、物产歌7、传说故事歌:传说歌、故事歌8、儿歌童谣:摇篮歌、事物歌、情趣歌、游戏歌、绕口令歌、谜语歌、盘歌(五)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六)长诗抒情长诗、叙事长诗(七)谚语事理谚、修养谚、社交谚、时政谚、生活谚、风土谚、自然谚、农林谚、工商谚、文教谚(八)谜语二、民间美术(一)民间绘画l、年画:木版年画、手绘年画、半印半绘年画2、民间木版年画:版印窗花、彩印窗画、灯画、风马旗、版印挂笺、佛尘纸、木版神像、纸马、纸钱、牛印、纸牌、叶子、版印玩具、版印绣稿、版印扇面、酒牌、历画3、民间工艺画:堆绢画、布贴画、铁画、烙画、布画、软木画、羽毛画、通草画、闺绣画、油漆画、角骨雕画、印花画、竹帘画、蛋画、花鸟字、织画、唐卡、堆绣(二)民间剪纸镂刻1、民间剪纸:剪纸、刻纸、镞花、铰花、剪字、纸幡、单色剪纸、分色剪纸、拼色剪纸、衬色剪纸、点色剪纸、勾绘剪纸、窗花、墙花、团花、角花、顶棚花、门笺、挂笺、喜笺、烛台花、帽蜡、衣袖花、花幡、鞋花2、皮影:灯影戏、驴皮戏、羊皮戏、纸影戏、牛窑戏3、民间镂刻:剪革、镂金、贴绫、雕花饯、剪极花(三)民间印染织绣民间丝织:染织、丝织、锦、缎、绸、绢、绫、罗、纱(四)民间棉毛葛麻织1、棉纺:飞花布、花布、斑布、云布、提花布、色织布2、织锦:诸葛锦、武侯锦、绒锦、洞锦、瑶锦、苗锦、傣锦、土家锦3、毡毯:氆氇、地毯、花毡、葛布、麻布(五)民间印染1、染缬:蜡染、夹缬、绞缬、蜀缬、印花漏版、扎染、瑶斑布2、印花布:蓝印花布、浇花布、药斑布、彩印花布、木模印花布、木版擦印、蓝白印染花布(六)民间刺绣挑花1、民间刺绣:针绣、扎花、闺绣、龙绣、画绣、乱针绣、彩锦绣、双面绣、锁绣2、民间挑花:挑花、挑织、花边、抽纱、抽丝、涤子、络子、织花带(七)民间雕塑l、石雕:石人、石马,石狮、拴马桩、石羊虎、镇庄兽、石猴、石敢当、石碑、石砚雕、石印纽、石旗杆、石麒麟、石辟邪2、砖雕:屋脊鸟兽、土陶、地砖、画像砖雕、骑马武士砖雕、戏曲人物砖雕、装饰砖雕、门楼砖雕3、玉雕:玉观音、玉器、夜光杯4、术雕:木雕、椰雕、桦皮工艺、葫芦器、核雕、食模、果盒5、牙雕6、骨雕7、角雕8、微雕9、捏塑:泥塑、彩塑、面塑、灰塑、堆塑、油塑、糖人、糖画、纸塑、绸塑10、模印:月饼模、果模、墨模、陶模、泥模、孩模、扑满(八)民间陶瓷1、陶器:彩陶、墨陶、彩绘陶、白陶、釉陶、砂器、印纹陶、红陶、灰陶、土陶2、瓷器:青瓷、青白瓷、白瓷、琉璃、料器、鼻烟壶、料扣(九)民居四台院、干阑、船屋、碉房各地各民族民居(十)民间建筑鼓楼、寺观庙堂、亭台楼树、牌楼石坊、桥梁碑塔、戏台园林三、民间音乐民歌、民调、民间器乐等四、民间舞蹈民间歌舞、民间乐舞、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民间高跷、旱船、龙灯、舞狮、舞龙、棍会等五、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汉族民间小戏、少数民族戏曲、傩戏、皮影戏、木偶戏、傀儡戏等六、曲艺民间说书、民间弹唱、民间曲艺、鼓曲、弹词、遭情、莲花落、评书、评话、相声、宝卷、子弟书、少数民族曲艺等七、民间杂技杂技、魔术、马戏、乔妆戏、滑稽等八、民间手工技艺(一)民间髹漆工艺漆艺、漆饰、油饰、金漆、脱胎漆艺、油泥塑、雕漆、金漆镶嵌、骨嵌、推光漆器、漆沙砚、彩绘漆器布胎漆器、纸胎漆器、皮胎漆器、嵌银丝漆器(二)民间扎彩1、风筝:伞翼风筝、串类风筝、软拍子风筝、软片风筝、硬拍子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立体风筝2、灯彩:龙灯、影灯、灯轮、灯树、藕丝灯、盒子灯、伞灯、剔墨纱灯、走马灯、阴灯、萝卜灯、谷壳灯、花灯3、纸扎:冥器、纸轿、纸龙、华盖、搭彩、彩结4、广告幌子:酒帘、惊闺、酒旗、铁鞋幌、欢门(三)民间生产生活器具l、生产工具:采集工具、容器及加工器具、狩猎工具及加工器具、渔业工具及加工器具、农业工具及加工器具2、交通工具:背负工具、舟桥担运具、车辆及鞍饰3、生活器具:锅碗瓢盆、筷勺筐篓、袋桶柜架、烟袋、小刀、汤婆子、接水盆(四)民间金属工艺铜镜、铜器具、景泰蓝、长命锁、搪瓷、接水笳、烟袋小刀、珐琅器、锡壶、汤婆子(五)民间家具1、家具:红木家具、硬木家具、朱漆家具、腊杆家具、骨嵌家具、百宝嵌家具、红木小件、藤制家具、桦木家具、竹制家具、漆艺家具2、器具:竹编,竹刻、皮雕,竹器、藤编、草编、葵制品(六)民间服饰l、服装:各民族男女老幼四季服饰、各民族男女老幼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服饰、盛装、节日装、特殊职业人员服装、游艺表演服饰2、冠履佩饰:男女老幼冠帽、男女老幼四季鞋袜、头饰首饰发饰、颈饰、臂饰、腰饰、脚饰、荷包、布袋、挎包(七)民间面具脸谱、面具(八)民间木偶提线木偶、线戏、大杖头木偶、中杖头木偶、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杖木偶、掌中戏(九)民间玩具陶瓷玩具、蔬果玩具、草编动物、木玩具、空竹、响轮、虎枕、不倒翁、泥玩具、鬃人、纸玩具、陀螺、竹玩具、泥哨、万花筒、七巧板、土偶、鼓玩具(十)民间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九、生产商贸习俗l、农业民俗:农具制造民俗、农事生产管理民俗、农耕礼仪、农耕节气民俗、农作技法民俗2、狩猎民俗:狩猎组织民俗、狩猎技术、器械民俗、狩猎规约、猎物处置民俗3、畜牧民俗:游牧民俗4、渔业民俗:捕捞民俗、渔业作业民俗5、矿业民俗:五金采矿民俗、采石挖煤民俗6、林业民俗:采伐民俗、搬运民俗、护林民俗7、采集民俗:采山野菜野果民俗、采中草药民俗8、工匠民俗:工匠业民俗、技艺传承民俗9、贸易民俗:集市民俗、行商贩卖民俗、坐商店铺民俗、水陆商旅民俗、叫卖吆喝、幌子招牌、老字号及其影响、民间消费习俗10、信贷民俗:钱庄行业民俗、典当行业民俗、民间借贷习俗十、消费习俗l、服饰民俗:衣着类别民俗、修饰装束民俗、服饰礼仪民俗2、饮食民俗:日常食制民俗、节日祭日食俗、调制烹饪食俗、特色风味食俗3、居住民俗:房屋建造民俗、宅院格局与居住民俗、室内陈设民俗4、交通民俗:道路桥梁民俗、运载工具民俗、驿站码头民俗、旅店货栈民俗十一、人生礼俗1、生育民俗:诞生礼俗、养育民俗、教育民俗、成年礼仪、人生礼俗2、婚嫁民俗:恋爱民俗、定婚民俗、媒妁民俗、婚姻俗制、结婚礼仪3、敬老民俗:祝寿民俗、尊老民俗、养老民俗4、丧葬民俗:报丧民俗、祭奠民俗、出殡民俗、服丧民俗5、家庭民俗:长幼尊卑民俗、家庭起居民俗6、家族民俗:家族亲族民俗、宗族群体民俗、亲属称谓、亲邻关系民俗7、两性民俗:性别民俗、孤寡民俗、两性交往民俗、性教育民俗8、社团民俗:同业行会民俗、结义结社民俗9、乡规民约民俗:社交礼俗、村寨组织俗制、村民协力俗制、习惯法规十二、岁时节令1、岁时民俗:生产时令民俗、生活时令民俗2、节庆民俗:春节过年民俗、四季节日、村落庆典、家族典礼、家庭与个人喜庆十三、民间信仰l、图腾禁忌:图腾民俗、占卜民俗、巫俗、禁忌民俗2、民间宗教:巫术巫师巫教、民间神俗、民间宗教、民间鬼狐、民间迷信3、神灵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民间庙会、其他宗教十四、民间知识1、生态民俗:气象生态民俗、山川生态民俗、动物生态民俗、植物生态民俗2、民间科技:天文历法、气象谚语、生产经验、技艺技术发明、民间算术、民间测试、民间制造3、民间医药:民间医疗习俗、民间用药习俗、民间清洁习俗、民间验方十五、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游戏、民间角力摔跤、民间棋艺、斗牛、赛马、叨羊等。
民俗文化
沈阳师范大学
木楼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 下层围棚立圈,堆放杂物和关牲畜。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5.碉房式
特点:土石结构,一般都是石头墙,
平屋顶,二到三层的小楼房。 用途:一楼为牲畜房;二层为卧室和厨房; 顶层为经堂,在此诵经拜佛。
阜 新 瑞 应 寺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3.传承性和变异性
传承性:时间上的传承,是历时的纵
向延续性。如岁时节日习俗 变异性:传承中的变异和变异中的传 承。三种类型: 扩充增多,如春节 化旧立新,如端午节 完全消亡,如妇女缠足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4.规范性和服务性
规范性:具有不成文法的强制或约束力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知识点4:民俗节日的文化意蕴
1.节日的概念和类型 2.节日的社会功能 3.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1.节日的概念和类型
节日主要是指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 事件或活动,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 节日的类型:
全民性节日
区域性节日
模式性(类型性)→ 共同遵守—轨范作用。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2.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族性:自然-社会条件作用结果 地域性:生态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
各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文化圈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民族性:烟筒砌在山墙外
窗户纸糊在外
姑娘叼着大烟袋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民俗知识大全
民俗知识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领域,涵盖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传统习惯、信仰、仪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俗知识:
1. 年俗: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也称为过年。
春节期间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包饺子、送红包等。
这些习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寓意着吉祥、团圆、和谐等美好愿望。
2. 婚俗: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各地都有独特的婚俗习惯。
如中国的传统婚礼包括订婚、结婚、回门等程序,其中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独特的婚礼习俗,如泼水节婚礼、火把节婚礼等。
3. 丧葬习俗:人们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信仰,因此各地都有独特的丧葬习俗。
如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包括停尸、报丧、入殓、守灵、出殡等程序,其中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如天葬、水葬等。
4. 节日习俗:除了春节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食品,如清明节的扫墓、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
5. 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信仰现象,包括各种神祇、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以上只是民俗知识的一部分,实际上民俗知识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如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等。
中国民俗文化的分类及它的当代价值
中国民俗文化的分类及它的当代价值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追求。
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成为民族认同的载体、社会团结的纽带,其和谐价值观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核心价值。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矛盾和纷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安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实要求人们必须认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可以为当代多元文化的共存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
民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
数千年的农耕时代,在民间,深藏着博大雄沉的优秀文化因子,构成了绵延不断的历史信息链,无所不包地传递着中华民族心理的密码,它们是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为民族精神提供着无尽的营养、彰明的昭示和有益的启迪。
其中,文化信息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道德教化作用最为深刻、记忆传承最为有力的,当属中华民俗文化。
其次,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恢复传统民俗,因为传统民俗是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综合载体。
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美术、交际礼节、人生仪式、娱乐游戏、艺术技能、信仰心理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一不在传统民俗中得到存活和赓续。
我们弘扬了民俗文化,也就使它们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得到了延续。
再者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
作为惯例的民俗是法律的基础和补充,社会治理需要有效地运用民俗的力量。
第一讲 民俗概述
中外民俗的不同特点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
中国
鲜明的地域性 源远流长的延续性 宗教性:宗教色彩浓厚,有很强的仪 式性。
外国
娱乐性:政教分离,宗教主宰人们的世俗 生活,少伦理道德的负载,娱乐色彩强 烈。 8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 俗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具体说来: • 汉族民俗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特征,节气、节俗大 都与农业生产、天象、物象的变化有对应关系; • 凸显教化功能、注重功利的实用性也是汉民族民俗的 一大特点,每一种民俗活动都是为争取生存、谋求发 达兴旺和祈盼吉祥如意而进行的努力。如衣冠之治的 传统、民间信仰实用至上、节日背负浓重的伦理内涵, 少世俗的欢乐等。 少数民族的民俗具有娱乐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特 点,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文献学方法
田野作业,就是实地调查,分参与 式和调查式两种。整个田野作业的过 程,一般包括选择调查题目 — 制定调 查 计 划 — 收 集 资 料 —— 确 定 调 查 对 象—整理资料——解释资料等阶段。
25
五、“中外民俗文化”一课的意义
民族自豪感 文化修养 审美趣味 其他实用价值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 系统。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5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集体创 造、集体传承 。 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 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不 少于三代);扩布性指民俗在空间伸展上的 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高位向低位扩布)。
• 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在法律、纪律、道德和 民俗四大社会规范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 最广的深层行为规范。
民俗文化名词解释
民俗文化名词解释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的习俗、传统、信仰、节日、音乐、舞蹈、服饰、美食、手工艺、民间医药等方面的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部分民俗文化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
一、龙舟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水上运动会。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龙舟竞渡比赛,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龙舟是一种长约10米、宽约1米的船,船头和船尾高低不平,象征着龙头和龙尾。
船上有18-22名划手,他们配合鼓声、号声等信号,划动双桨,使龙舟飞速前进。
龙舟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之一。
二、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全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刻。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以除旧迎新、祈求吉祥。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饺子等,还有拜年、赏花、看戏等各种民俗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之一。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和抗击外敌的历史。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之一。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以祭祀月神、感谢丰收、祈求团圆。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之一。
五、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指在春节前夕贴在门上或墙上的对联。
春联的内容通常是吉祥、祝福、美好的话语,以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和祝福。
春联的形式通常是对仗、押韵,字数相等,内容贴切、生动。
中国传统文化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分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包罗万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形态,其中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儒释道三教合流文化、民俗文化等。
这些不同的文化形态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一、儒家文化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仁爱”、“忠孝”、“礼仪”等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主张孝道、忠诚、礼仪,立人为本,以人伦为中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
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道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自我完善。
道家文化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独特的文化流派。
三、佛家文化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家文化主张“慈悲”、“般若”、“涅槃”,强调人生苦难的解脱和超越,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四、儒释道三教合流文化儒释道三教合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征,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思想相互融合、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三教合流文化强调“仁爱”、“慈悲”、“道法自然”,既注重人伦关系,又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五、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民间传统文化。
包括节日习俗、民间传说、习俗礼仪等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采。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儒释道三教合流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长河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统民俗知识
传统民俗知识
1. 节日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祈愿。
如春节的年Beast习俗、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赏月祭月等等。
这些习俗往往与农时相关,寄托着人们对丰收、平安的美好祈愿。
2.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包括对山川、日月星辰、动植物等的膜拜。
如拜祖先、拜神树、拜太阳等,这些信仰凝聚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品等。
如皮影戏、木偶戏、剪纸、刺绣等,都是人们在劳作生活中创造的精神文化瑰宝。
4. 民间技艺
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如中医药、风水堪舆、造纸术、酿酒技艺等,凝聚了祖先的智慧结晶,对现代生活也有重要意义。
5. 民俗语言
民俗语言包括谚语、歇后语、地名、人名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
传统民俗知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民俗知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
风俗文化
第一课民俗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传承的文化模式。
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民居、服饰、饮食、生产交通(2)社会民俗:村落、民间组织、(3)岁时节日民俗、(4)人生仪礼:诞生、成年、婚姻、丧葬(5)精神民俗及其他:口承语言民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行为传承民俗:民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美术)精神信仰民俗:巫术、宗教信仰、民间禁忌其他民俗:民间工艺,民间科学技术等民俗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神秘性。
婚俗——人生仪礼之一“礼”的含义:尊重,“礼者敬人也”。
“仪”的含义:表达尊重的形式。
一、合两姓之好:古代汉族婚俗(一)古代六礼中国传统(约先秦时代已形成)的结婚礼必经六道手续,即:纳采(提亲);问名(讨八字);纳吉(过文定);纳征(过大礼);请期(择日);亲迎。
(1)纳采,即“说媒”。
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礼物是雁。
用雁的含义:为候鸟,守时讲信用,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讨八字)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3)纳吉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4)纳征相当现代定亲阶段。
这时男家要派人到女家致送聘礼,这项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玄色和纁色的丝帛共五匹,鹿皮两张。
(5)请期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
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现代多用红请柬,写迎娶日期,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6)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同牢而食合卺而饮周代结婚礼服:玄色和纁色(二)拜见公婆第二天,新娘梳洗沐浴打扮好之后上堂。
新娘拎着一个盛有红枣和板栗的篮子上前献给公公。
另一个盛有干肉的篮子献给婆婆。
公公婆婆请新娘喝酒,表示接纳她为家庭正式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分类内容
民俗活动分类
生产劳动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建筑生产 服务贸易
日常生活
服饰 餐饮 居住 出行 工艺
社会组织
氏族 家庭 政府 军队 社团 企业
岁时节日
传统节日 本地节日
人生礼仪
出生礼 成年礼
婚礼 寿礼 丧礼
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民间小戏 说唱文学 民间曲艺
宗教巫术
文化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最具普遍性、传承性及变异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 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范、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 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 承性和变异性。
儒教文化 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 基督文化 巫文化
人文教育
教育文化 历史名人
泰国农耕节
大连国际服装节
圣诞节
春节庙会
日本成人节
香港国际文学节
江南佛心大典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