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合集下载

[医学]药物分析 维生素C含量测定

[医学]药物分析 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退——记录 数据
【注意事项】
注意滴定管的基本洗涤和使用方法。 终点判断:溶液显蓝色时,摇匀,30秒后
不退才可结束实验,若30秒钟内蓝色消失 则继续滴定直至30秒后不退方可。 读数应看最低点,应保留4位有效数字。 注意滴定液的实际浓度。
实验过程——计算
操作总结与交流

为了给以后更好的操作铺垫,我们需要
总结并记录我们不足的的地方,给以后的操
作提供经验。以及这次我们组有进步的地方,
可以更好的保持下去。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
技能提高。
任务分配——供试液的配制
移取Vc 加水15ml 取丙酮2ml 稀醋酸4ml 移取淀粉指示液1ml
评分 总负责
药物分析 维生素C含量测定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品名 目次(维11画 671页)——正文——附录— —凡例
方法及原理——方法(碘量法)
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 C0.2g),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 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 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 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退。每1ml 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 的C6H8O6 。 ———《中国药典》
方法及原理——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
I2 定量氧化成二酮基。
HOH2C C
H
HO
OH
O
O+ I2
OH
HOH2C C
H
O
OH
O
+ 2HI
O
O
实验前准备:

维生素c测定——实验方案

维生素c测定——实验方案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如2,6-二氯酚靛酚氧化脱氢而成为氧化型抗坏血酸,这一性质可用于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抗坏血酸的定量测定方法有很多,有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碘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Folin试剂比色法、紫外吸收法等。

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它具有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的优点,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缺点是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

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本实验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以新鲜水果为分析材料,进行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粉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为无色。

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为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转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1.配制试剂•2%草酸溶液:称取2g草酸固体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成2%草酸溶液。

•1%草酸溶液:称取1g草酸固体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成1%草酸溶液。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10mg纯抗坏血酸(应为纯白色)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储于棕色瓶中。

•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250mg2,6-二氯酚靛酚溶于150ml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滤去不溶物,储于棕色瓶中。

2.样品提取水洗干净整个新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称取5g水果放入研钵中,加入等体积的2%草酸,一起充分研磨至浆状,放置片刻,完全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用2%草酸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10min,离心5min(5000r/min),取上清液备用。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篇一: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510275摘要本实验利用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法)结合永停法指示终点的方法,对一定质量的某品牌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过程运用了法拉第电解定律。

结果测得: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为858.8mg/g。

关键词库仑滴定法维生素c双铂极永停法抗坏血酸0引言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Vitaminc)是无色晶体,熔点为192℃,易溶于水及乙醇。

在水溶液里该物质极易被氧化,特别是有氧化酶及铜、铁离子存在时,可促进氧化破坏过程。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对于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碘量法以及光度法等方法。

除此之外,原子吸收光谱法[3]和毛细管电泳法[4]等均有应用。

相比于以上方法,库仑滴定是由电解产生的滴定剂来滴定待测物质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

由于它不需要配制及标定标准溶液,以电解液直接进行滴定,分析结果通过精确测定电量或电位而获得,因而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和准确性高的特点[5]。

本实验是以电解产生的br2来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抗坏血酸与溴单质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下式(1)所示:[2]+br2+2hbr(1)该反应能快速而又定量地进行,因此可通过电解即时生成br2来“滴定”抗坏血酸,故该方法亦称为库仑滴定。

本实验用Kbr作电解质来电解出br2,电极反应为阳极:2br?=2e?+br2阴极:2h++2e?=h2(g)滴定终点用双铂极电流指示法来确定。

即在双铂电极间加一小的电压(50-200mV),在终点前,电生出的br2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为br?离子,因此溶液未形成电对br2/br?。

指示电极没有电流通过(仅有微小的残余电流),但当达到终点后,存在过量的br2形成br2/br?可逆电对,使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指示终点到达[6]。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维生素C测定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掌握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当前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

本实验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

该方法是利用维生素C在波长范围为2500-4000nm处的特殊吸收性质,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的光强度与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成正比关系,从而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1. 分光光度计
2. 量瓶、移液管等常规实验器材
3. 柠檬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柠檬制成柠檬汁,用水稀释至50ml,称取10ml置于25ml比色管中;
2. 在另外一只25ml比色管中取维生素C标准品0.008mg/ml,用适量水稀释至10ml;
3. 把样品管、标准品管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调节红外光谱扫描波长范围为2500-4000nm,以打开比色管内的红外光源,记录240个数据点的红外分光光度曲线;
4. 用标准品计算红外分光光度法中维生素C的摩尔吸光系数;
5. 计算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
1. 标准品的红外分光光度法数据如下:
浓度(mg/ml) 吸收值
0.008 0.15
2. 柠檬汁的红外分光光度曲线与标准品类似,其摩尔吸光系数为0.051mg/L。

3. 计算得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0.85mg/100ml。

实验结论:
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0.85mg/100ml。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了解维生素C的重要性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例如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

而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要将样品中的维生素C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对样品中的氧化亚铁离子吸收的程度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将维生素C样品称取0.1g,加入到100ml锥形瓶中。

2. 用0.5%硫酸溶液调节样品的pH值,使其在4.2-4.5之间。

3. 在测定之前,必须先将样品从样品爆发装置中的空气中推出并利用桥式催化氧化反应器将其转变为CO2和H2O。

可以使用Hampton Research Mini-Dialysis Device(HR 5/50 Dialysis Kit)进行转化。

4. 将样品转移到红外光谱仪样品室中,用红外光谱仪测量吸收峰的强度。

5. 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品供参照。

实验结果:在样品和标准品的测量中,我们发现红外光谱仪在吸收峰强度的测量上非常准确,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并且,可以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来建立标准曲线,以进一步准确地测定未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我们的实验发现,我们制备的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9.3mg/100ml。

这个结果非常接近理论值,这意味着我们的实验步骤非常准确,并且使用的仪器非常可靠。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维生素C在人类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我们发现,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我们制备的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接近理论值的,这显示出了我们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维生素C,例如它如何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维生素C设计性实验设计

维生素C设计性实验设计

维生素 C 设计性实验设计——不同加工方式对水果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维生素 C 的提取方法和维生素 C 的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对照实验的认识,学习设计对照实验,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2.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掌握基础的科研方法和技巧;3.了解各种深加工对水果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4.温度对水果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结构式如右图,有氧化型和还原型,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

本次实验将对维生素 C 的各方面的适宜条件进行实验,包括维生素 C 保持稳定的最适温度、最适 pH,以及暴露在空气中对维生素 C 的影响。

本实验初步设计采用分光光度法。

人体中所需的维生素 C 大多由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供给。

由于维生素 C 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而损失,因此测定果蔬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对人们日常通过膳食补充维生素 C 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三、实验材料:标准抗坏血酸溶液( 0.1mg/mL):精确称取抗坏血酸( Vc )10mg(准确至0.1mg),用 2%偏磷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此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瓶中,最好现用现配。

新鲜橙子若干;2%(W/V )偏磷酸溶液;0.5mol/L NaOH 溶液;四、实验器材:水浴锅,冰箱,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10mL 比色管、组织捣碎机、高速离心机、 100mL 容量瓶、 250mL 容量瓶、移液管、吸耳球、玻璃棒,烧杯、试管若干。

五、实验步骤:1、实验对照设计及实验前期处理取 9 份等量 100g 的新鲜橙子果肉(去皮后装入保鲜袋)分别记为 1 号、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和 9 号。

分别作如下处理:①不同温度温度处理橙子后的维生素 C 含量将 1 号放入冰箱冷冻室(低温冷冻处理),2 号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冷藏处理),3 号置于室温下(即不处理),4 号先室温存放,实验前 100℃高温处理 2 小时。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准确测定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了解和掌握维生素C 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本实验采用 2,6 二氯靛酚滴定法进行测定。

2,6 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其氧化型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可与维生素 C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当维生素 C 全部被氧化后,稍过量的 2,6二氯靛酚会使溶液呈现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通过滴定消耗的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草莓等)、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2、试剂2%草酸溶液、0001mol/L 2,6 二氯靛酚溶液。

3、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玻璃棒、漏斗、滤纸。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适量的新鲜水果,放入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移至容量瓶中,用 2%草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用漏斗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维生素 C 晶体,用 2%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3、滴定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草酸溶液至一定体积。

用 0001mol/L 2,6 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呈现淡红色,并保持 15 秒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消耗的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同时进行空白实验,除不加样品滤液外,其他操作与样品滴定相同,记录空白实验消耗的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五、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吸取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1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 2%草酸溶液至50mL。

用 2,6 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消耗的体积 V1(mL)。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标准维生素 C 的浓度×1000÷V1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mg/100g)=(V V0)×C×T×100÷W其中,V 为样品滴定消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V0 为空白滴定消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C 为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T 为 1mL 2,6 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 C 的毫克数;W 为样品质量(g)。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在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器材1、松针、菜椒、大枣;2、取液器3、容量瓶100ml4、微量滴定管5ml5、电子天平6、研钵、烧杯数只7、漏斗两个四、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称取草酸8.0311g,溶于400ml蒸馏水中;2、1%草酸溶液:称取草酸4.0254g,溶于400ml蒸馏水中;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4、1%HCl;5、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五、实验操作1、样品的提取松针:从南京大学教学楼前摘取的新鲜松针,用水清洗干净,吸去表面的水。

准确称取2.0004g,放在研钵中加入1%HCl溶液5ml一起研磨,研细。

放置片刻,将提取液转入100ml 容量瓶中,如此反复几次加入提取液。

最后用1%HCl溶液定容,混匀,(每10ml样液中含松针0.20004g)静置10min,过滤,备用;菜椒和大枣:用水洗净,吸去表面水分。

准确称取得大枣2.0025g、菜椒1.9963g。

分别加2%草酸10ml于研钵中,研细,转移提取液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2%草酸溶液定容。

(这样,每10ml样液中含有枣0.20025g,或者菜椒1.9963g)静置10min,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备用;2、滴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加9ml 1%草酸在100ml锥形瓶中,微量滴定管以0.1%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终点;样品滴定准确称取10.0ml样品溶液,放入100ml锥形瓶中,用与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滴定相同的方法滴定;六、数据记录由标准液滴定数据求出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mg 抗坏血酸:T = 0.1mg / 0.26ml = 0.385 mg/ml计算每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公式:1000⨯=m VT m 其中:m 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V 滴定时所用去染料的体积数;T 每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质量数,0.385mg/ml ;0m 10ml 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

维生素产品实验报告

维生素产品实验报告

1. 掌握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2,6-二氯酚靛酚(氧化剂)还原成无色产物,通过滴定终点颜色变化判断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容量瓶等。

2. 试剂:2%草酸溶液、1%草酸溶液、标准维生素C溶液、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待测维生素产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称取一定量的待测维生素产品,置于研钵中研磨成粉末,准确称取0.1g左右放入锥形瓶中。

2. 样品提取: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 2%草酸溶液,充分振荡,使维生素C充分溶解。

3. 滴定:向锥形瓶中加入1ml 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用标准维生素C溶液进行滴定。

滴定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当颜色由蓝绿色变为淡红色时,停止滴定。

4. 计算结果:根据消耗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体积,计算待测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滴定实验,测得待测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x mg/g。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待测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符合产品标签标示的含量。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滴定过程中,观察颜色变化要准确,避免误判滴定终点。

3. 实验过程中,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对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溶液浓度。

4.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七、结论本实验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典型药物分析实例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典型药物分析实例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2. 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2,6 - 二氯靛酚
VitC 无色维生素C Nhomakorabea含量测定
碘量法
不仅适用于维生素C的原料药,也适用于维生素C各类制剂的含量
测定。碘量法是典型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
确的特点,常用于还原性药物的测定。
H+

VitC + I 2
去氢抗坏血酸
+ I
-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碘量法
碘与药物完全反应后过量的碘与
淀粉显蓝色而指示终点。含量测定要
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维生素C测定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碘量法一般选择在
酸性条件下进行。只有在
酸性条件下,维生素C受
空气的氧化作用减慢。
2.以新沸过的冷水作为
溶剂,主要的目的是去除
水中溶解的氧。
3.本法测定维生素 C 片、
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含
量,滴定前需进行必要的处
理,以消除制剂中辅料对测
定的干扰。如片剂溶解后应
过滤;注射剂滴定前加入2ml
丙酮作掩蔽剂,以消除注射
液中抗氧剂焦亚硫酸钠或亚
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烯二醇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C
C
C
C
OH
OH
O
O
烯二醇结构
二酮基结构
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
与氧化剂的反应:
[O]
VitC
去氢抗坏血酸
CH 2 OH
CH 2 OH
H C OH
O
HO
[]
O
OH
H C OH
O
O
O
O
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3、培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 C 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式如下:C₆H₈O₆+ I₂ → C₆H₆O₆+ 2HI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 C 溶液,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出现蓝色即为终点。

根据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容量瓶(100mL、250mL)移液管(25mL、50mL)电子天平玻璃棒烧杯(50mL、100mL)2、试剂碘标准溶液(005mol/L)淀粉指示剂(5g/L)稀醋酸溶液维生素 C 样品四、实验步骤1、碘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基准物质三氧化二砷(As₂O₃)约 013g,置于 250mL 碘量瓶中。

加入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5mL,微热使之溶解。

加入 2 滴酚酞指示剂,用 1mol/L 盐酸溶液中和至溶液红色褪去。

加入 50mL 水,20mL 1mol/L 碳酸氢钠溶液和 2mL 淀粉指示剂。

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计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浓度。

2、维生素 C 样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维生素 C 样品约 02g,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3、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2500mL 维生素 C 样品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

加入 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和 5mL 稀醋酸溶液。

加入 2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

维生素C片实验设计方案

维生素C片实验设计方案

维生素C实验设计方案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维生素C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维生素C。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一、维生素C的性状检测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略带淡黄色片.维生素C结构特点:(1)二烯醇结构,有强还原性;(2)C3显酸性,可成盐(钠、钙);(3)具共厄双键,有紫外吸收(稀HCl中λmax243nm,中性或碱性中λmax265nm);(4)两个手性碳,有旋光性;(5)水中易溶,具糖类性质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二、维生素C片的鉴别试验(一)维生素C片与硝酸银的反应1、仪器:电子天平、玻璃乳钵、烧杯、量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移液管、锥形漏斗、试管2、维生素C片与硝酸银反应的原理维生素C分子中有二烯醇的结构,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可被硝酸银发生氧化为去氢维生素C,同时产生黑色金属沉淀。

3、内容及步骤:取本品10片置于玻璃乳钵中研磨后,精密称取细粉0.2g放入烧杯中,加水10ml,溶解,滤过,用移液管取续滤液5ml,放入试管中,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生成金属银的黑色沉淀。

(二)维生素C片与2.6-二氯靛酚反应1、维生素C片与2.6-二氯靛酚反应的原理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呈玫瑰红色,在碱性介质中显蓝色,与维生素C反应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

反应式如下:2、内容及步骤:取本品10片置于玻璃乳钵中研磨,取细粉0.2g放入烧杯中加水10ml溶解,滤过,用移液管取续滤液5ml,放入试管中,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后,试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三)薄层色谱法鉴别维生素C片1、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乳钵、展开槽、电子天平、漏斗、移液管、玻璃棒、试管、毛细管、玻璃板2、原理: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摘要维生素C,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acid)。

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为丰富。

维生素C在人体代谢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参与体内一系列生物代谢和反应,促进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等。

但人体摄入过多时会产生多尿、下痢、皮肤发疹等不良反应,滥用维生素C甚至会削弱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维生素C原料药及其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C;维生素C的制剂;含量测定前言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2u,分子结构由六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

维生素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无色晶体,极易溶于水,除微溶于乙醇溶液外,几乎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熔点为190 - 192℃,熔融时同时分解。

比旋度为+20.5°至+21.5°紫外吸收最大值为245nm。

在化学结构上呈弱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产物为为己糖衍生物【1】。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

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

维生素C制剂分析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维生素C制剂分析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维生素C制剂分析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氢氧化钠两点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具有酸性,溶于水,不耐热,在孛健翻碱性条侔下镌捷其破坏,窳酸性环境孛对热稳定,受潮或光线照射后易于破坏,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前景远大[1]。

1、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21分子维生素C与2摩尔I相当(中国药典规定,1个I为1摩尔),所以维生素C的滴定当量等于分子量的1/2。

2、氢氧化钠两点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利用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或指示电极电势(或PH)的变化特点,确定终点的滴定方法,可用于酸碱、沉淀、配位、氧化还原及非水等各种滴定。

在酸碱电位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不断加入,被测物与滴定剂发生反应,溶液pH 值不断变化,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发生pH 值突跃。

因此,测量溶液pH 值的变化,就能确定滴定终点。

滴定过程中,每加一次滴定剂,测一次pH 值,在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每次滴定剂加入量要小到0.10mL,滴定到超过化学计量点为止。

这样就得到一系列滴定剂用量V 和相应的pH 值数据。

(1)pH~V 曲线法:以滴定剂用量V 为横坐标,以pH 值为纵坐标,绘制pH~V 曲线。

作两条与滴定曲线相切的45°倾斜的直线,等分线与曲线的交点即为滴定终点。

(2)ΔpH/ΔV~V 曲线法:ΔpH/ΔV 代表pH 的变化值一次微商与对应的加入滴定剂体积的增量(ΔV)的比。

绘制ΔpH/ΔV~V 曲线,曲线的最高点即为滴定终点。

(3)二级微商法:绘制(Δ2pH/ΔV2)~V 曲线。

它是根据ΔpH/ΔV~V 曲线的最高点正是Δ2pH/ΔV2等于零来确定滴定终点。

该法也可不经绘图而直接由内插法确定滴定终点[2]。

3、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能连续变换波长的原理,可以测绘有紫外-可见吸收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某种水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维生素C(化学名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

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关系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1. 某种水果汁样品
2. 0.1% 的碘化钾溶液
3. 10% 的硫酸溶液
4. 去离子水
5. 淀粉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水果汁样品,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2. 将 10ml 的稀释后的水果汁样品倒入一个洗净的烧杯中。

3.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使水果汁样品呈现出蓝色。

4. 取一滴 0.1% 的碘化钾溶液,连续滴入水果汁样品中,并轻轻搅拌溶液。

5. 当溶液从蓝色转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

6. 重复实验至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相近。

7. 根据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测定,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为 15 滴。

通过计算,可得出水果汁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 15mg/100ml。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得出某种水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5mg/100ml。

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适量摄入维生素C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维生素实验报告

维生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维生素C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含量。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容量瓶、吸管等。

2. 试剂:2%草酸溶液、1%草酸溶液、标准维生素C液、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2. 样品提取:将切好的水果块放入研钵中,加入1%HCl溶液,研磨均匀,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3. 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0.0mg维生素C,溶于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4. 滴定:用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样品提取液,观察颜色变化,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淡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记录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5.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以橙子为例,经滴定测定,100g橙子中含有维生素C约为30mg。

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与文献报道相符。

此外,我们还对其他水果进行了实验,发现柠檬、柚子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2.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水果中维生素C的分布及含量,为日常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提供了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维生素C 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2015 年 4 月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维生素C 的结构、性质,详述了维生素C 的
鉴别及含量测定的方法,如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维生素C;鉴别;含量测定;
前言:维生素C 作为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不仅广泛参与机体氧化、还原等复杂代谢过程,还能促进体内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合成,增加机体抵抗力。

缺乏时可引起造血机制障碍、贫血、微血管壁通透
性增加,脆性增强,容易出血等坏血病症状,故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C 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分D 和L 两种立体构型,但只有L 型有生理功效。

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可以互变,两者均具有生物活性。

其C2 和C3
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
由羧基,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

维生素 C 呈无色无臭的片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

维生素c 的剂型主要有片剂、颗粒剂、泡腾剂、注射剂等
维生素C 分子结构图
1 鉴别
鉴别方法有:与氧化剂反应、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本综述只讲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

1.1 与硝酸银反应:: 除维生素C 钙、维生素C 钠、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
C 银翘片,其余制剂均可用此方法。

1.1.1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