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试题(含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一、基础部分1、辨字组词:幻()赃()箧()窃()幼()脏()筐()窍()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3、雨果,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等。
希腊有,埃及有,罗马有,巴黎有,而东方有。
书信的开头要有,结尾要有,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4、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
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赤裸裸(luǒ)C. 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D. 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
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A. ③④②①B. ④②③①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5.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
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自测练习题 附加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自测练习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洗劫.( ) 惊骇.( ) 瞥.见( )箱箧.( ) 晨曦.( ) 野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掠夺珐琅脂粉B.耗费绸缎制载C.赞誊缀满赃物D.分亨恍若行窃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4.下面语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
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物理学上。
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且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5.填空。
雨果,国作家,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小说《》《》《》等。
6.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
(15字以内)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二、瞥()见箱箧()惊hài()一、1.fàlánɡ鹭曦piēqiè骇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2.野蛮肮脏华丽贬低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着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
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晨xī()地jiào()dī()防惊骇.()荒miù()莲péng()憧jǐng()抢劫.()间歇.()瓦砾.()腋.窝()给予..()()鞠躬..()()珐琅..()()2.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
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3)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统编版语文九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习题及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国别)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等。
二、根据字音写汉字:1. (zāngwù)3. (yǎn huāliáo luàn)4. (jīnghài)5. (xiāng qiè)6. ( zhìcái)7. (dàng rán wúcún) 8. (qiǎn zé)9. ( piējiàn) 10. (bùkěmíng zhuàng)三、这封书信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2、3段,第二部分为4——10段。
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横线长短与答案的字数相符)二、根据字音写汉字:1.赃物(zāngwù)3. 眼花缭乱(yǎn huāliáo luàn)4. 惊骇 (jīnghài)5. 箱箧 (xiāng qiè)6. 制裁 ( zhìcái)7.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cún) 8. 谴责 (qiǎn zé)9. 瞥见 ( piējiàn) 10. 不可名状 (bùkěmíng zhuàng)三、这封书信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2、3段,第二部分为4——10段。
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横线长短与答案的字数相符)第一部分,作者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价值进行了高度的赞赏;第二部分,先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转,过渡到对侵略者暴行的直言痛斥。
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做了情感上的蓄势铺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一、课内语段阅读题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
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
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
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
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1、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2、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3、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4、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5、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写作训练曾经听过一个与蜡烛有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反侵略的秘密情报工作。
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查,他们把情报藏在蜡烛中,以掩人耳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一、基础部分1、辨字组词:幻( ) 赃( ) 箧( ) 窃( )幼( ) 脏( ) 筐( ) 窍( )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3、雨果,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等。
希腊有,埃及有,罗马有,巴黎有,而东方有。
书信的开头要有,结尾要有,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4、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
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在即: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恒者能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考链接(一)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完成习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2.“这个奇迹”指圆明园,“两个强盗”指法兰西、英吉利。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指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3.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4.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照应,用了反语修辞手法。
5.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测试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测试题及答案《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二. 重点、难点:《蜡烛》1. 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 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亲爱的爸爸妈妈》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三. 新课讲解:(一)《蜡烛》1. 正音、解词:瓦砾(lì)地窖(jiào)匍匐(pú fú)揣(chuāi)鞠躬(jū gōng)闪烁(shuò)肃穆(mù)颤(chàn)巍巍永垂不朽(xiǔ)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副,符合。
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垂,流传。
朽,腐烂。
2.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
1934年开始写作。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
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
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3. 课文背景资料简介: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
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B.瞥.(piē)见给.(gěi)予珐.琅(fà)赤裸裸.(luǒ)C.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D.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zhī)字【答案】B【解析】给jǐ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答案】D【解析】地窖赃物丰功伟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答案】A【解析】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此处应用褒义词。
4.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不管修缮,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呀!A.是还是因为志得意满B.或或如果得不偿失C.不是而是假如金碧辉煌D.是还是如果得不偿失【答案】D【解析】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完好的遗桥了。
B.在这里我们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
C.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测试题(含答案)一、字词书写(本大题共3小题)1. 识记字音晨曦. ( ) 珐琅. ( ) 脂.粉 ( ) 惊骇.( ) 瞥.见 ( ) 赃.物 ( ) 箱箧. ( ) 恍.若 ( )2. 识记字形jūn( )匀 珐láng( ) tén( )写 liáo( )乱 jūn( )鉴 lià( )跄 名yù( ) liáo( )草3. 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 liú( )璃 恍.惚( ) 缀.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4. 积累词语独一无二:富丽堂皇:丰功伟绩:眼花缭乱:荡然无存:5. 资料助读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 》 《 》 《 》 《 》,诗集《光与影》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6. 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A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 .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7. 仔细探究下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内容取意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这部名著中与画面内容相关的一个情节是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训练1(含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题目: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
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1.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使用了怎样的语言?有怎样的作用?2.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3. 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二)课外阅读认真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历史知识,写出你的发现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晨xī()地jiào()dī()防惊骇.()荒miù()莲péng()憧jǐng()抢劫.()间歇.()瓦砾.()腋.窝()给予..()()鞠躬..()()珐琅..()()2.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
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3)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
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二、阅读理解(一)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说说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1)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8.请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事件,各写一则一句话新闻。
英法联军:雨果:中国政府:9.“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围绕“圆明园是否重建”这一话题,育才中学九年级(2)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概说圆明园①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
1709年,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允祯(即雍正),并题名为“圆明园”。
1725年,雍正即位第三年,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
乾隆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
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
(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
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
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束,也不得擅自入户游逛。
1897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
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幕僚数人游览圆明园废址。
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
”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
1861年1月14日,英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
”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
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子罩着行幸处所,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
”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10.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要说明的是()A.英法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B.圆明园今昔。
C.圆明园被掠夺与焚烧的经过。
D.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11.①段中加线的部分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④段)大量引用英方的材料目的是什么?1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①段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圆明园的始建、修建、扩建、面积、得名等情况。
B.②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C.本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D.文章没有具体介绍圆明园内部结构轮廓,是因为扣住题目“概说”二字,从本文的写作意图出发,这样介绍已经足够了。
14.在文中找出最能说明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入的例子并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不超过20字)15.下面是本文段落的划分,哪一种较合理?A.分四段①~②~③~④B.分三段①~②~③④C.分两段①②~③④D.分三段①~②③~④16.归纳本文的中心。
三、综合性学习17.文学社团活动。
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
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选插图识相貌】【材料一】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
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1)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
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
图一:图二:【析题词导人生】【材料二】曹文轩与学校校报记者的访谈(节录):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
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也是没有过去的。
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