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高数课件第七章 7-3-1
合集下载
大一高数课件第七章7-3-1
对角线的长为 |m n || ,m n |, n m n { 1 , 1 ,1 }m , n { 1 ,3 , 1 } m
|m n |3 , |m n |1,1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对 角 线 的 长 度 各 为3, 1.1
;
b0
=__________;
c0=____________;
5、一向量与xoy, yoz,zox三个坐标平面的夹角,,
满足cos2+cos2 +cos2 =____________ .
二、一向量的终点在点B(2,1,7),它在 X轴, Y轴 和Z轴上的投影依次为4,4和7,求这向量的 起点A的坐.标
zz1
(z2z)
zz1z2 1
,
M 为有向线段 AB的定比分点. M 为中点时,
x x1 x2 , 2
y y1 y2 , 2
z z1 z2 . 2
三、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非零向量 a的方向角:
z
、、
非零向量与三条坐标轴的 正向的夹角称为方向角.
向向量量的的坐坐标 标: 表达ax式, :ay,a az ,{a x,a y,a z}
M 1 M 2 { x 2 x 1 ,y 2 y 1 ,z 2 z 1 } 特殊地: O M {x ,y ,z}
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的坐标表达式
a a b {{ a a x x , a b yx ,, a a zy } ,b y b , a { z b x b ,z b } y,b z},
空间两向量的夹角的概念:
a0,
b0,
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
|m n |3 , |m n |1,1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对 角 线 的 长 度 各 为3, 1.1
;
b0
=__________;
c0=____________;
5、一向量与xoy, yoz,zox三个坐标平面的夹角,,
满足cos2+cos2 +cos2 =____________ .
二、一向量的终点在点B(2,1,7),它在 X轴, Y轴 和Z轴上的投影依次为4,4和7,求这向量的 起点A的坐.标
zz1
(z2z)
zz1z2 1
,
M 为有向线段 AB的定比分点. M 为中点时,
x x1 x2 , 2
y y1 y2 , 2
z z1 z2 . 2
三、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非零向量 a的方向角:
z
、、
非零向量与三条坐标轴的 正向的夹角称为方向角.
向向量量的的坐坐标 标: 表达ax式, :ay,a az ,{a x,a y,a z}
M 1 M 2 { x 2 x 1 ,y 2 y 1 ,z 2 z 1 } 特殊地: O M {x ,y ,z}
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的坐标表达式
a a b {{ a a x x , a b yx ,, a a zy } ,b y b , a { z b x b ,z b } y,b z},
空间两向量的夹角的概念:
a0,
b0,
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
高等数学教学资料-第七章
kx3 k2 x6
1
k k
2
,
y 0
ykx3
其值随k的不同而变化,
故极限不存在.
确定极限不存在的方法:
( 1 ) 令 P (x ,y ) 沿 y k 趋 向 x 于 P 0 (x 0 ,y 0 ), 若 极 限 值 与 k 有 关 , 则 可 断 言 极 限 不 存 在 ;
(2)找两种不同趋近方式,使limf(x,y)存在, xx0 yy0 但两者不相等,此时也可断言f(x,y)在点 P0(x0,y0)处极限不存在.
内点一定是聚点; 边界点可能是聚点;
例 {x ( ,y )|0 x 2 y 2 1 }
(0,0)既是边界点也是聚点.
点集E的聚点可以属于E,也可以不属于E.
例如, {x ( ,y )|0 x 2 y 2 1 }
(0,0) 是聚点但不属于集合.
例如, {x (,y)|x2y21 }
边界上的点都是聚点也都属于集合.
x x0 y y0
(或 f ( x, y) A ( 0)这里 | PP0 |).
说明:
(1)定义中PP0 的方式是任意的;
(2)二元函数的极限也叫二重极限 limf (x, y); xx0 yy0
(3)二元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与一元函数类似.
例2 求证lx i0m (x2y2)sin x2 1y20 y 0
正 数 , 总 存 在 正 数 , 使 得 对 于 适 合 不 等 式 0 | PP0 | ( x x0 )2 ( y y0 )2 的 一 切 点,都有| f ( x , y ) A | 成立,则称 A 为函数
z f ( x, y)当 x x0, y y0 时的极限, 记为 lim f ( x, y) A
高等数学基础第七章
研究一个随机试验E ,首先要明确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每一个可能 的基本结果(不可分解)称为E 的基本事件,通常用ω 表示。 我们把由E 的所 有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称为E 的基本事件空间,常用Ω={ω} 表示, 在统计 学中,基本事件ω 是抽样的基本单元,故基本事件又称为样本点,基本事 件空间又称为样本空间。
若一次试验结果出现了事件A中的样本点,即当试验结果为ω1,且 ω1 ∈A时,则称事件A发生,否则称A 不发生。例如上述的掷骰子试验,若 一次试验出现了点2、4或6,则事件A 在这次试验中发生,若出现了点1、3 或5,则事件A 不发生。
样本空间Ω 包含所有的基本事件,每次试验Ω 必然会发生,因此称Ω 为必然事件。类似地我们把不包含任何基本事件的事件,记作 Ø ,它总也 不会发生,因此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可以说并不具有 随机性,但为了今后研究上的方便,我们还是把它们作为随机事件的两个 极端情形来统一处理。
类似地,可定义n(n>2) 个事件的和:称n 个事件 A1,A2,,An 中至少有一个
发生所构成的事件为它们的和事件,记作
A1 A2 An ,简记为
n
Ai
i 1
(4)积事件:称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所构成的事件为A与B 的积事件,记作 A ∩B 或AB,如图7-4所示。积事件是由那些同时属于 A、B 的基本事件构 成的。例如在掷一颗骰子的试验中,若A={2,4,6},B={3,4,5},则AB={4}, 即只有随机试验出现4点时,A 与B 才同时发生;又如例2中,
例1 (1)抛一枚均匀的硬币,其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两种:正面、反面。若令ω1
= 正面,ω2 =反面,则 1 ,2 为该随机试验的两个样本点,Ω 1,2
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章课件.ppt
y C2 ex ,再利用 y (0) = 1 得 C2 1, 故所求曲线方程为
第四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小结 可降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 降阶法
逐次积分
令 y p(x) ,
令 y p(y) ,
第五节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n 阶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y(n) a1(x) y(n1) an1(x) y an (x) y f (x) f (x) 0 时, 称为非齐次方程 ; f (x) 0 时, 称为齐次方程.
第四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例 求解 解
代入方程得
则 y d p d p dy p d p dx dy dx dy
两端积分得 ln p ln y ln C1 , 即 p C1y,
(一阶线性齐次方程)
故所求通解为
第四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例
解初值问题
y e2y 0 y x 0 0 ,
y p(x) y q(x) y f (x), 为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复习: 一阶线性方程 y P(x) y Q(x)
通解:
y
C
e
P(x)d
x
eP(x)d x
Q(x) eP(x)d x dx
齐次方程通解Y 非齐次方程特解 y
第五节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线性齐次方程解的结构
定理 若函数 y1(x), y2 (x) 是二阶线性齐次方程 y P(x) y Q(x) y 0
的两个解, 则 y C1y1(x) C2 y2 (x)
也是该方程的解. (叠加原理)
证 将 y C1y1(x) C2 y2 (x) 代入方程左边, 得 [C1y1 C2 y2 ] P(x)[C1y1 C2 y2 ]
高中数学7-3
第七章·第三节
第12页
系列丛书
知识点二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
(2)公理 4 和等角定理
①公理 4:平行于 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
角 相等或互补.
大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 ·文科 ·经典方案
大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 ·文科 ·经典方案
进入导航
第七章·第三节
第4页
系列丛书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课前热身 稳固根基
大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 ·文科 ·经典方案
进入导航
第七章·第三节
第5页
系列丛书
知识点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两点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
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 2:过 不在一条直线上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 一个 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①__③____.(填序号)
大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 ·文科 ·经典方案
进入导航
第七章·第三节
第30页
系列丛书
【解析】 (1)由题意,可知题图①中,GH∥MN,因此直线 GH 与 MN 共面;题图②中,G,H,N 三点共面,但 M∉平面 GHN,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异面;题图③中,连接 MG,则 GM∥HN,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共面;题图④中,连接 GN,G,M,N 三点 共面,但 H∉平面 GMN,所以直线 GH 与 MN 异面.故选 C.
大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 ·文科 ·经典方案
进入导航
第七章·第三节
第17页
高数(第七版)第7章讲稿
说明 1的通解为:
y Q(x)e P(x)dxdx C1 e P(x)dx e P(x)dx Q(x)e P(x)dxdx C1e P(x)dx
这表明:一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等于对应于它 的齐次方程的通解加上该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
例1.(P316,例1)求方程 dy 2 y (x 1)5/2的通解. dx x 1
从而 dy u x du ,方程 1变为u x du (u)
dx
dx
dx
即 du (u) u ,这是可分离变量方程,求出它的
dx
x
通解,再将u y 代入得1的通解.
x
例1P310?解方程 y2 x2 dy xy dy .
dx dx
解:先化为标准形式
(xy x2 ) dy y2 dx
解法 : 作换元,令 y p, y dp dx
原方程变为 dp f (x, p) 一阶方程 dx
设其通解为: p (x,C1),C1是任意常数 即 y (x,C1)
y (x,C1)dx C2 , (C1, C2是任意常数)
只表示一个原函数
例2.(P323,例3)求(1 x2) y 2xy的通解,并求满足初始
y C(x)(x 1)2 2C(x)(x 1)
代入原方程,得
C(x)(x 1)2 2C(x)(x 1) 2 C(x)(x 1)2 x 1
(x 1)5/2
C(x)(x 1)2 (x 1)5/2
C(x) (x 1)1/2
C(x)
(x
1)1/2 dx
2 3
(x
1)3/ 2
C1
y C(x)(x 1)2
过点(x0 , y0 )的那条积分曲线.
初值问题 3的几何意义:求微分方程 y f (x, y, y)
y Q(x)e P(x)dxdx C1 e P(x)dx e P(x)dx Q(x)e P(x)dxdx C1e P(x)dx
这表明:一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等于对应于它 的齐次方程的通解加上该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
例1.(P316,例1)求方程 dy 2 y (x 1)5/2的通解. dx x 1
从而 dy u x du ,方程 1变为u x du (u)
dx
dx
dx
即 du (u) u ,这是可分离变量方程,求出它的
dx
x
通解,再将u y 代入得1的通解.
x
例1P310?解方程 y2 x2 dy xy dy .
dx dx
解:先化为标准形式
(xy x2 ) dy y2 dx
解法 : 作换元,令 y p, y dp dx
原方程变为 dp f (x, p) 一阶方程 dx
设其通解为: p (x,C1),C1是任意常数 即 y (x,C1)
y (x,C1)dx C2 , (C1, C2是任意常数)
只表示一个原函数
例2.(P323,例3)求(1 x2) y 2xy的通解,并求满足初始
y C(x)(x 1)2 2C(x)(x 1)
代入原方程,得
C(x)(x 1)2 2C(x)(x 1) 2 C(x)(x 1)2 x 1
(x 1)5/2
C(x)(x 1)2 (x 1)5/2
C(x) (x 1)1/2
C(x)
(x
1)1/2 dx
2 3
(x
1)3/ 2
C1
y C(x)(x 1)2
过点(x0 , y0 )的那条积分曲线.
初值问题 3的几何意义:求微分方程 y f (x, y, y)
(新课标)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不等式及推理与证明 7.3 简单的线性规划课件 理PPT共62
(新课标)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不等式及推理与证明 7.3 简单的线性规划课件 理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大一高数课件第七章7-9-1
用截痕法讨论: 设 p0,q0 图形如下:
z
o y
x
(三)双曲面
x2 a2
by22
cz22
1
单叶双曲面
(1)用坐标面 xo(zy与0 曲)面相截
截得中心在原点 O(0,0的,0椭) 圆.
x2 a2
y2 b2
1
z 0
与平面 z 的z1交线为椭圆.
x2
a
2
y2 b2
1
z12 c2
z z1
x2 y2 z (p0) 2p 2p
旋转抛物面
(由 x面o上z的抛物线 x2 绕2它p的z 轴旋转而成的)
与平面 z z1 (z的1交0线)为圆.
x2
y2
2 pz1
z z1
当 z 变1 动时,这种圆的中 心都在 z轴上.
x2 y2 z ( p与 同q号) 2 p 2q
双曲抛物面(马鞍面)
思考题
方程
x2 4y2 z2
25表示怎样的曲线?
x3
思考题解答
x2
4y2
z2
254y2
z2
16 .
x3
x3
表示双曲线.
练习题
y2 z2 2x 0
一、求曲线
,在xoy 面上的投影曲线
z 3
的方程,并指出原曲线是什么曲线 .
二、画出方程所表示的曲面:
1、z x2 y2 ; 34 9
当 z 1变动时,这种椭圆的 中心都在 轴z上.
(2)用坐标面 xo(yz 与0曲)面相截
截得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
x a
2 2
z2 c2
1
y 0
实轴与 x轴相合,虚 轴与 轴z相合.
高等数学第七章.ppt
规
划
a11x1+a12x2+…+a1nxn=b1
(1)
的
a21x1+a22x2+…+a2nxn=b2
(2)
标
准
……
型
am1x1+am2x2+…+amnxn=bm
(m)
x1 ,x2 ,…xn≥0
第三节 单纯形法
其简缩形式为
一
max Z c1x1 c2 x2 cn xn
线 性
n
aij x j bi
ZA=300 ZB=175 ZC=110 ZD=150
x2 15 A
3x1+x2=15
可行域
10
B
x1+x2=10
5
C
O
5
10
A(0,15) B(2.5,7.5) C(9,1) D (15,0)
x1+6x2=15
D
15
x1
10x1+20x2=0
第三节 单纯形法
单纯形方法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步骤 化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它的原理涉 及到较多的数学理论上的推导和证明,我 们在此仅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 每一步的经济上的含义。为更好地说明问 题,我们仍结合实例介绍这种方法
第
一
节
线
《经济大词典》定义线性规划:一种
性
具有确定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又有
规
一定限制,且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函数关
划 模 型
系是线性的条件下,从所有可供选择的 方案中求解出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
的
基
本
原
理
二、线性规划三要素
第
第7章 位移法
A
M
F AB
MF BA
0
⑤
B
l
A
A i=EI/l M AB 4iA
MBA 2iA
⑥
BD
l i=EI/l A
M
AB
M BA
6i l
D
⑦
B
D
l
i=EI/l A
M AB M BA 0
14
四、说明:
⑴杆件的线刚度 i 应为杆件的抗弯刚度EI 除以杆件长度l,即: i=EI/l 。
⑵转角位移方程中杆端位移若为负应以负值代入以获得杆端弯矩.
⑶固端弯矩表在应用时,应随实际杆件所受荷载,其固端弯矩
作相应变化。
q
q
M
F AB
ql 2 8
A
BA
l
l
B
B
B
M
F BA
ql 2 8
q
q
A
M
F AB
ql 2 8
A
M
F AB
ql 2 8
固端弯矩表 P230表7-1
15
⑷补充固端弯矩表
l
l
3ql2/32
C
中点
方法二 基本体系解法(附加约束法)
6
Ex:位移法作图示连续梁的M图。
A
方法二 附加约束法
⑴构造基本结构确定基本未知量B=D1
⑵建立位移法方程
A
F1 k11D1 F1P 0
⑶作 M1, M图P
⑷求系数和自由项
A
k11 6i,F1P
⑸解方程
D1
大一高数课件第七章 7-8-1
( A1 A2 ) x ( B1 B2 ) y (C1 C2 )z ( D1 D2 ) 0
由于系数 A1 A2 , B1 B2 , C1 C2 因此上述方程表示一个平面。 不全为零,
该平面经过直线 L , 且对于不同来自 值,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
L
A B C . m n p
Am Bn Cp 0.
( 2) L //
x 1 y z 1 例 6 设直线 L : ,平面 : x y 2 z 3, 2 1 2 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解 n {1,1, 2}, s {2,1, 2},
思考题解答
6 p 0 p 6, m 0, 2m 0 s 0, n 0,
故当 m 0, n 0, p 6时结论成立.
练 习 题
一、 填空题:
x3 z 1 1、 通过点 ( 4 ,1 , 3 ) 且平行于直线 y 2 5 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5 x 3 y 3 z 9 0 2、 直线 与直线 3 x 2 y z 1 0 2 x 2 y z 23 0 的夹角的余弦为__________; 3 x 8 y z 18 0
^ ( s , n) 2
^ ( s , n) 2
sin cos cos . 2 2
sin | Am Bn Cp | A2 B 2 C 2 m 2 n 2 p 2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公式
六、求与已知直线 L1 : x 3 y 5 z 及 2 3 1 x 10 y 7 z L2: 都相交且和 L3: x 2 y 1 z 3 5 4 1 8 7 1
大一上册微积分课件chapter7
s in n 1 x c o s x ( n 1) (1 s in 2 x ) s in n 2 x d x s in n 1 x c o s x ( n 1) s in n 2 x d x
(n 1) sin n xdx
T h erefo re
n s in n x d x c o s x s in n 1 x ( n 1) s in n 2 x d x
3x
2x 2 ln x 33
2 3
xdx
3
2x 2 ln x 4 x 2 C
3
9
Example6 x arctan xdx
arctan
xd
x2 2
arctan x x2 2
x2 2
1
1 x2
dx
x2 2
arctan
x
1 2
1
1
1 x
2
dx
x2 arctan x 1 x arctan x C
b
(
f
(x)g(x)
f
( x) g ( x))dx
a
a
f (x)g(x)]ba
b f (x)g(x)dx
a
b f (x)g(x)dx
a
b f (x)g(x)dx a
f (x)g(x)]ba
b f (x)g(x)dx
a
or
b a
udv
uv]ba
b
vdu
a
Exampe
1
arctan xdx.
Thus
s in n x d x 1 c o s x s in n 1 x n 1 s in n 2 x d x
n
n
s in n x d x s in n 1 x d c o s x s in n 1 x c o s x c o s x d s in n 1 x s in n 1 x c o s x ( n 1) c o s 2 x s in n 2 x d x s in n 1 x c o s x ( n 1) (1 s in 2 x ) s in n 2 x d x
高等数学第七章课件.ppt
a
(2) 三角形法则
b
向量的加法符合下列运算规律:
((12))交结换合律律::aa
b b
cb
(aa.
b)
c
a
a a
(b
b
c ).
多个向量相加,可以按照三角形法则.
负向量:大小相a 等但方向a相反的向量.
减法:a b a (b)
ab
b
a
ab
特例:a
(a)
0.
b
α φ1 = φ
=λ|α|cosφ
λα φ1=π- φ
=λPrjlα
λ<0
当λ<0时 φ1=π-φ
λα
Prj(λα)=|λ|.|α|cos(φ1) =-λ|α|(-cosφ)
λ >0 α
=λPrjlα; 当λ=0时
λα
φ1 = φ φ1=π- φ
Prj(λα)= 0 =λPrjlα;
λ<0
(二) 向量的坐标表示
单位向量:模长为1的向量. a0
或
M1 M 20
零向量:模长为0的向量. 0
自由向量:不考虑起点位置的向量.
相等向量: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a
向量平行 方向相反或者方向b 相同的向量a
a//b
零向量和任何向量都平行.
三、向量的线性运算
(一) 向量的加 减法
加法:a b c
(1) 平行四边形法则
b c
a
b
c
a
(b )
ab
(向(二((123量))))aa向与000,,,量实aaa与数与 与数aa0的2同 的反a乘向乘向法,积,|| 记aa作|||a||12,a规a||a定 | a是一个向量.
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7章-第7节
D,E,F 分别为 B1A,C1C,BC 的中点.求
证:
核
(1)DE∥平面 ABC;
心
考 向
(2)B1F⊥平面 AEF.
课
图7-7-4
时
限
时
检
测
菜单
【证明】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令 AB=AA1
=4,
基
础
则 A(0,0,0),E(0,4,2),F(2,2,0),
知
识 点
B(4,0,0),B1(4,0,4).
cos〈a,b〉=|aa|·|bb|
课
核
时
心 考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限 时
向
检
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直线 l 测
|a·n|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θ,则 sin θ=_|c_o_s_〈__a_,__n_〉__|_=__|a_|_|n_|_.
菜单
3.求二面角的大小
方 法 技 巧
A.a=(1,0,0),n=(-2,0,0)
B.a=(1,3,5),n=(1,0,1)
C.a=(0,2,1),n=(-1,0,-1)
核
D.a=(1,-1,3),n=(0,3,1)
课 时
心
限
考 向
【答案】 D
时 检
测
菜单
基 础 知 识 点
方
4.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
2.已知向量 m,n 分别是直线 l 和平面 α 的方向向量、 法向量,若 cos〈m,n〉=-12,则 l 与 α 所成的角为( )
方 法 技 巧
A.30°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向量的投影定理( 关于向量的投影定理(1) 投影定理
向量 AB 在轴 u上的投影等于向量的模乘以轴与向 量的夹角的余弦: 量的夹角的余弦: Pr ju AB =| AB | cos ϕ
证
Pr ju AB = Pr ju′ AB
=| AB | cos ϕ
A ϕ
A′
B
B′′
B′
u′ u
定理1的说明: 定理1的说明: π (1) 0 ≤ ϕ < , 投影为正; 投影为正; 2 π ( 2) < ϕ ≤ π, 投影为负; 投影为负; 2 π ( 3) ϕ = , 投影为零; 投影为零; 2 (4) 相等向量在同一轴上投影相等; 相等向量在同一轴上投影相等;
例4
设有向量 P1 P2 ,已知 P1 P2 = 2 ,它与 x 轴和 y 轴
π π 的夹角分别为 和 ,如果 P1 的坐标为(1,0,3),求 P2 的 3 4
坐标. 坐标. 解 设向量 P1 P2 的方向角为 α 、 β 、γ
1 π π α = , cos α = , β = , 3 2 4
2 cos β = , 2
1 Q cos α + cos β + cos γ = 1, ∴ cos γ = ± . 2 2π π . 设 P2 的坐标为( x , y , z ), ⇒γ= , γ= 3 3
2 2 2
x −1 x −1 1 cosα = ⇒ x = 2, ⇒ = P1 P2 2 2
y−0 y−0 2 cos β = ⇒ ⇒ y = 2, = P1 P2 2 2 z−3 z−3 1 ⇒ z = 4, z = 2, ⇒ cos γ = =± 2 P1 P2 2
r 向量的坐标表达式 坐标表达式: 向量的坐标表达式: a = {a x , a y , a z }
M 1 M 2 = { x2 − x1 , y2 − y1 , z2 − z1 }
特殊地: 特殊地: OM = { x , y , z }
向量的加减法、 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的坐标表达式 r r a = { a x , a y , a z }, b = { bx , b y , bz }, r r a + b = { a x + bx , a y + b y , a z + bz } r r r = ( a x + bx )i + ( a y + b y ) j + ( a z + bz )k ; r r a − b = { a x − bx , a y − b y , a z − bz } r r r = ( a x − bx )i + ( a y − b y ) j + ( a z − bz )k ; r r r r λ a = { λ a x , λ a y , λ a z } = ( λa x )i + ( λa y ) j + ( λ a z )k .
∴ AC = AB + BC .
作为坐标原点. 例 1 在 u 轴上取定一点o 作为坐标原点. A, B ,是 u 设
r 轴上坐标依次为 u1 , u 2 的两个点,e 是与 u 轴同方向 的两个点, r 的单位向量, 的单位向量,证明 AB = ( u 2 − u1 ) e . r B A e 证 Q OA = u1 , o u2 u 1 u1
a y = y2 − y1
r o i
r j
y
x 轴
上 的 投 影
z轴
上 的 投
a x = x2 − x1
v P1 P2 = ( x2 − x1 ) i v Q1Q2 = ( y2 − y1 ) i v R1 R2 = ( z 2 − z1 ) i
z
R2 ( z 2 ) R1 ( z1 )
M1
M2
Q2 ( y 2 ) Q1 ( y1 ) P1 ( x1 )
2 2 2
r 2 2 2 | a |= a x + a y + a z 向量模长的坐标表示式
向量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当 a x + a y + a z ≠ 0 时,
2 2 2
cos α =
cos γ =
ax a x + a y + az
2 2 2
, cos β =
ay a x + a y + az
r r r r 解 Q a = 4m + 3n − p r r r r r r = 4( 3i + 5 j + 8k ) + 3( 2i − 4 j − 7 k ) r r r r r r − (5i + j − 4k ) = 13i + 7 j + 15k ,
r 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设 e 是与 u 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r r A e AB = ( AB )e .
B
o
1
u
轴上任意三点, 设 A , B , C 是 u 轴上任意三点,不论这 三点的相互 位置如何, 位置如何, Q AC = AB + BC , r r r r 即 ( AC )e = ( AB )e + ( BC )e = ( AB + BC )e ,
P2 ( x 2 )
y
x
按基本单位向量的坐标分解式: 按基本单位向量的坐标分解式: 坐标分解式
r r r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向量 分向量: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向量: a x i , a y j , a z k ,
向量的坐标: 向量的坐标:a x , a y , a z , 坐标
r r r M 1 M 2 = ( x2 − x1 )i + ( y2 − y1 ) j + ( z 2 − z1 )k
为两已知点, 例 2 设 A( x1 , y1 , z1 )和 B( x2 , y2 , z 2 )为两已知点,而在 AB 直线 上的点 M 分有向线段 AB 为两部分 AM 、 MB ,使它们的值的 AM 求分点的坐标 = λ ,求分点的坐标. 比等于某数λ ( λ ≠ −1 ),即 MB z
解 设 M ( x , y , z ) 为直线上的点, 为直线上的点,
2 2 2
,
az a x + a y + az
2 2 2
.
方向余弦的特征
cos2 α + cos2 β + cos2 γ = 1
特殊地: 特殊地:单位向量的方向余弦为
r a 0 a = r = {cos α , cos β , cos γ }. |a |
r r r r 例 3 求平行于向量 a = 6i + 7 j − 6k 的单位向量
一、向量在轴上的投影与投影定理
设有一轴 u,AB 是轴 u 上的有向线段 .
A B
u
如果数 λ 满足 λ = AB ,且当 AB 与 u 轴同 是正的, 是负的, 向时 λ 是正的,当 AB 与 u 轴反向时 λ 是负的, 那末数 λ 叫做轴 u 上有向线段 AB ,即 λ = AB . AB 的值,记作 的值,
P2 的坐标为 ( 2, 2 ,4), ( 2, 2 ,2).
r r r r r r r r i 例 5 r设 m = 3r + 5 j + 8k , n = 2i − 4 j − 7 k , r r r r r r p = 5i + j − 4k ,求向量 a = 4m + 3n − p 在 x 轴上 轴上的分向量. 的投影及在 y 轴上的分向量.
r b
ϕ
r a
类似地,可定义向量与一轴 空间两轴的夹角 向量与一轴或 的夹角. 类似地,可定义向量与一轴或空间两轴的夹角. 特殊地,当两个向量中有一个零向量时, 特殊地,当两个向量中有一个零向量时,规定 它们的夹角可在0 之间任意取值. 它们的夹角可在0与 π 之间任意取值.
空间一点在轴上的投影
•
AM = { x − x 1 , y − y 1 , z − z 1 }
A
x
B M
MB = { x2 − x , y2 − y , z 2 − z }
o
y
由题意知: 由题意知: AM = λMB
{ x − x1 , y − y1 , z − z1 } = λ { x2 − x , y2 − y , z2 − z },
r 故 OA = u1e ,
r 同理, OB 同理, = u2 e , 于是 r r r = u2e − u1e = ( u2 − u1 )e . AB = OB − OA
空间两向量的夹角的概念: 空间两向量的夹角的概念:
r r r r r r a ≠ 0 , b ≠ 0 , 向量a 与向量 b 的夹角 r r r r ϕ = ( a , b )= ( b , a ) ( 0 ≤ ϕ ≤ π )
r c
r a
r b
u
关于向量的投影定理( 关于向量的投影定理(2) 投影定理 r r r r 两个向量的和在轴 Pr j (a1 + a2 ) = Pr ja1 + Pr ja2 . 上的投影等于两个 C 向量在该轴上的投 A r 影之和. r 影之和. a 可推广到有限多个) (可推广到有限多个)
•M
2
•
N
Q
P
o
y
r r r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 以 i , j , k 分别表示沿 x , y , z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
z
R
r r r r a = axi + ay j + azk
向 量 在 向 量 在
y 轴 上 的 投 影
影
向 量 在
r k
•M
2
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