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
经皮电刺激
4.局部感觉缺失和对电过敏患者。
常见的疼痛治疗与穴位对应如下
慢性疼痛 1. 头痛:列缺、头维、风池 2. 颈椎病:疼痛点、风池、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 3. 肩周炎:疼痛点、肩髃、肩髎、肩贞、肩前 4. 坐骨神经痛: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5. 三叉神经痛:下关、合谷、风池 6. 腰痛:疼痛点、大肠俞、委中 7. 胃痛:足三里、内关、中脘 8. 腹痛:足三里、中脘、天枢、三阴交、太冲
物理特性
• (三)频率 • NMES所用的频率常在100Hz以下。临床应用时常需要使肌肉达到完全强直 收缩。对正常肌肉,频率30Hz以上。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引起强直收缩 所需的频率降低。频率越高,神经越易疲劳。 • (四)占空系数和通断比 • 通断比在1:1~1:1.5之间。要注意通断比和频率的共同影响:30Hz、1:3的电 流与50Hz、1:7的电流所引起的肌收缩力无统计学差异。病情越严重,所需 的占空系数和频率就越低。 • (五)上升时间 •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采用指数波,其上升时间在数十毫秒至500毫秒 之间。
治疗废用性肌萎缩的电刺激参数
•
• • • • • •
严重萎缩 频率(Hz) 3~10 通电时间(s) 5 断电时间(s) 25~50 每次治疗时间(min) 5~10 每天治疗次数 3~4
中度萎缩 10~30 5~10 20~30 15 3~4
轻度或无萎缩 30~50 10~15 10~30 15 1~2
剂量的大小
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而不致痛为宜。一般15~30mA,依病耐受而定。 慢性痛宜用14~60Hz; 术后痛宜用50~150Hz; 疱疹性痛宜用15~180Hz; 周围神经损伤后痛用30~120Hz等。 一般主张由病人自己选择认为恰当的频率。 大多数患者适宜采用刺激频率100Hz,t宽0.1~0.3ms。 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而不致痛为宜。一般15~30mA,依病耐受而定。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经皮电刺激疗法,即通过给予人体外部电刺激,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经皮电刺激疗法利用电刺激器在皮肤表面施加特定电流和电压,刺激人体的神经和肌肉组织。
通过适当的电流和频率的调节,该疗法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功能,甚至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发展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支持和验证。
现在,它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疼痛管理、神经科学、运动医学等领域。
在康复医学方面,经皮电刺激疗法被用于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在疼痛管理方面,经皮电刺激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感,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同时,经皮电刺激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心脏和神经系统功能,为治疗心脏病、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提供有效手段。
然而,尽管经皮电刺激疗法在医学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前景,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不同人对电刺激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经过个体化的设置和调整。
其次,长时间的电刺激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机制和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经皮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医学手段,为康复医学、疼痛管理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
通过合理的设置和调节,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经皮电刺激疗法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对经皮电刺激疗法进行一个概述,包括其定义、原理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会详细介绍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定义,包括该疗法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神经损伤治疗仪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神经损伤治疗仪又名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现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医院、疗养院、妇幼保健院、各级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用以治疗部分失神经、完全失神经,以及周围神经所致肢体疾病等。
产品特点:1、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使其产生节律性收缩,提高肌肉张力,维持肌肉的“健康”状态,延缓肌肉萎缩,促进神经恢复;满足失神经支配肌肉可靠兴奋至少需要10ms脉宽的要求,保证使失神经损伤的肌肉和底张力型脑瘫患儿的肌肉均能兴奋起来;2、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输出通道为三路独立输出,可同时治疗三个病人或三个部位,可开展经皮神经电刺激、电针和部分失神经、完全失神经治疗,也可用电针、电针操、电按摩。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部分”和“完全”失神经两档进行治疗;3、电脑定时准确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六档,治疗结束有报时功能;4、具有输出闭锁功能,如果输出调节电位器不在0位,不能启动输出;5、可进行双极组电刺激,单极运动电刺激,学位治疗,以及在“部分失神经档”接毫针,开展电针治疗等。
技术优势:1、治疗病种广泛:设计中考虑到神经损伤后的不同病理要求,对刺激时间有一定的选择,采用了适合不同损伤程度都能接受的脉冲时间;2、病人易于接受:由于刺激频率及波形选择合理,对肌肉刺激时病人无不适感,自几个月的婴幼儿到老年患者,无论刺激深部肌或表浅肌均没有抵触的表现,乐意接受此种治疗方法;3、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翔宇-k-siss-c技术参数:1、输出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2、脉冲频率在0.5HZ-5HZ范围内连续可调,允差±20%3、脉冲宽度分为两档:a)治疗完全失神经为:10ms短形波,允差±20%;b)治疗部分失神经为:连续5个1ms宽的矩形波,允差±20%4、最大输出电流:A、B、C三组独立输出,每组输出电流峰值Ip在500Ω负载下均不大于50mA。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是根据疼痛闸门控制学说于70年代发展起来,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以治疗疼痛为主的无损伤性治疗方法。
之所以用"经皮"(transcutaneous)一词,是为了和植入电极相区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TENS在欧美国家非常普及,其临床应用已超出了疼痛范围,但仍以治疗疼痛为主。
成为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解决疼痛的最基础方法。
一、物理特性(一)波型大部分TENS仪产生持续的、不对称的平衡双相波型,形状一般为变形方波,没有直流成分,故没有极性。
但因为是不对称双相波,一个时相(相位)的作用可能比另一个时相强一些。
此外,少数TENS仪器使用单相方波、调制波型等。
尚没有证据表明一种波型的疗效比另一种好。
(二)频率TENS的频率一般为1~150Hz可调。
最常用的是用70~110Hz(常规TENS),其次是1~5Hz(针刺样TENS),中频率(20~60Hz)和120Hz以上的频率较少选用。
(三)脉冲宽度一般为0.04~0.3ms可调。
对于有脉冲群输出方式的仪器,脉冲群的宽度一般为100ms左右,每秒钟1~5个脉冲群,群内载波为100Hz的常规TENS波。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TENS的主要作用是镇痛。
由于它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尚没有推广,故下面较多地引用国外的研究资料。
(一)镇痛1. 镇痛机制TENS是根据闸门控制学说而发展起来的。
产生镇痛作用的TENS的强度往往只兴奋A 类纤维。
在肌电图上使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波产生去同步,对传导伤害性信息的C波没有影响,但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抑制A和C传入引起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TENS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背角神经元的自发性动作电位活动亦明显减少。
阿片肽在两种方式的TENS镇痛中作用有所不同。
高强度针刺样TENS(2Hz)引起的镇痛可以被纳络酮逆转,腰段脑脊液中的脑啡肽明显升高,而强啡肽无明显变化uyh,说明内源性阿片肽起重要作用。
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
• 理想的电流应具备的条件: • 应1.能选择性的只刺激病肌而不波及其临近的正常肌肉。 • 2.能只刺激病肌而不引起或少引起感觉性反。 •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一般用指数波(三角波)。 • (二)脉冲宽度 • 许多袖珍NMES仪的波宽固定于0.2~0.4ms之间。而大型NMES仪的波宽在
0.05~100ms可调。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上运动神经无 麻痹的肌 肉)。
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
原理
• 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神经支配性的萎缩, • 促进血流并保持肌肉营养, • 促使失神经肌肉和重新接受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变得肥大强大,可以较快提高
肌肉张力。
治疗目的
• 因为在下运动神经元麻痹,肌肉即使去了神经支配,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变形 ,功能减退或丧失。电刺激治疗目的在于:
物理特性
• (三)频率 • NMES所用的频率常在100Hz以下。临床应用时常需要使肌肉达到完全强直
收缩。对正常肌肉,频率30Hz以上。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引起强直收缩 所需的频率降低。频率越高,神经越易疲劳。
• (四)占空系数和通断比 • 通断比在1:1~1:1.5之间。要注意通断比和频率的共同影响:30Hz、1:3的电
治疗方法
• 1.准备做治疗的海绵 • 2.操作机器,调出处方。 • 3.根据患者的病症及其治疗部位,确定吸附位置。 • 4.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调整刺激量强度.
功能性电刺激
制和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 (3)刺激平滑肌:提高张力
治疗作用
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和感觉障碍
功能性电刺激
①代替或矫正肢体或器官已丧失的功能, 如:偏瘫患者的足下垂。上肢伸腕伸指不 能,脊柱侧弯等。 ②功能重建:FES在刺激肌肉的同时,也 刺激了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 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 兴奋痕迹,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 已丧失功能的器官或肢体,以所产生的效 应来代替或纠正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康复方 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它是通过皮肤将特 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以镇 痛治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
(1)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提高肌力 (2)刺激中枢性瘫痪的肌肉:提高运动控
刺激参数 波升时间
波升时间:电流达到波峰的时间 — 越短,快速上升,引起神经
细胞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出 现兴奋,锻炼肌肉
— 越长,神经细胞产生适应,
有利于肌肉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的特有参数
通断比:通电/断电 通电:刺激肌肉,断电:肌肉
放松
通电比长(1:1)刺激时间长
,休息时间短,肌肉容易疲劳
通断比短(1:2~5)肌肉不
容易疲劳
功能性电刺激临床应用
(一)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包括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脊髓损 伤,脑瘫,多发硬化等。FES的治疗 目的是帮助病人完成某些功能活动, 如步行,抓握,协调运动活动,加速 随意控制的恢复。
临床应用 1.辅助站立和步行:用于纠正足下垂。
2,控制上肢运动
(二)呼吸功能障碍
为膈肌起搏,一对电极植入双侧 膈神经上,与胸壁上信号接收器 相连,发出无线电脉冲信号,刺 激膈神经,用于高位脊髓损伤所 致呼吸麻痹患者。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摘要: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介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应用领域四、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优缺点五、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简称NMES)是一种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目的的物理疗法。
该疗法运用电流刺激肌肉,激活神经元,促使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减轻疼痛等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电流通过导线传输到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电极将电流传递到肌肉纤维,刺激神经末梢;其次,电流刺激导致肌肉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促使关节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最后,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对于损伤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疼痛治疗等。
在康复医学领域,该疗法常用于治疗瘫痪、脑卒中、骨折等导致的肌肉无力;在运动医学中,可通过刺激肌肉增强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运动表现;在疼痛治疗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减轻慢性疼痛,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虽然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无创、安全、有效,可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缺点主要是患者可能对电流刺激产生不适感,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过敏等。
在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逐渐显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疗法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此外,国家政策也对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扶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总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现代物理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结合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图文
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图文前言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NMES)是一种应用电刺激来刺激神经、肌肉纤维和组织,以达到促进愈合、放松、减轻疼痛等功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以及NMES对人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理论基础神经肌肉系统神经肌肉系统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是通过神经传递信息使肌肉不断收缩和放松以完成运动的过程。
它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神经纤维、神经肌接头、肌纤维等。
其中,神经纤维负责传输神经冲动到神经肌接头,使之释放出神经递质,在肌肉上引起收缩和松弛。
而肌纤维则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神经肌接头和神经纤维的调控下收缩、放松的。
经皮电刺激经皮电刺激(TENS)是利用低频电磁波刺激机体神经和肌肉组织,达到疼痛缓解、肌肉放松、神经调节等治疗作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
通过传导电刺激波形,可刺激到皮下组织、神经、肌肉等部位。
临床应用康复工具NMES及TENS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临床工作中,帮助机体恢复肌肉活动和神经功能。
运用NMES进行肌肉功能训练可帮助换位麻痹肌肉的复原,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体的毅力和协调能力。
而TENS则可在体育医学领域中治疗运动损伤的疼痛和肌肉痉挛。
神经系统疾病NMES及TENS可以被应用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帮助患者恢复神经信息的传输和肌肉活动力度。
例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都可以通过经皮肌肉电刺激得到缓解。
疼痛治疗通过应用NMES及TENS的电刺激波形能够抑制机体对疼痛刺激的响应,有助于预防疼痛过敏和减轻疼痛程度。
而且这种方法没有副作用,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和疼痛。
NMES对人体的作用NMES及TENS能够刺激神经、肌肉和皮肤等组织,市面上的经皮肌肉电刺激仪的电刺激参数和人体受到的刺激这些参数有很大的关系。
增强肌力和肌耐力NMES及TENS可以刺激肌肉纤维,让肌肉收缩,能够增强肌力和肌耐力。
对于患有肌无力症、骨折等病症的患者来说,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穴位表面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技术,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结合针灸穴位的一种新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既保持了“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
临床上,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且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后效应较好,可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1.经皮穴位刺激仪(具有具体刺激频率可调可视功能的经皮穴位刺激仪)。
2.不干胶电极片。
(二)取穴原则:1.根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或辨证选穴。
2.根据神经肌肉解剖分布选穴。
每次治疗需选择同侧肢体2个以上腧穴,1-2对穴位为宜。
(三)操作方法:1.选穴处方根据取穴原则处方配穴后,选择2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一般选择同侧肢体2对穴位为宜。
2.操作步骤首先检查经皮穴位刺激仪性能良好,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然后将两对输出电极(带有直径为2-3?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所选穴位。
经皮穴位刺激仪按“ON/OFF”键开机,选择相应输出频率,调整至所需治疗时间,调节刺激量,电流量输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
3.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而定,以受刺激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耐受为度。
当患者对电流量刺激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
(四)刺激参数:主要使用的输出频率为2Hz(疏波)、100Hz(密波)、2/100Hz(疏密波)。
研究表明,2Hz电针能刺激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μ和δ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100Hz电针能增加强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κ受体产生镇痛效果;2Hz与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2/100Hz),可引起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运用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模拟人体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和重建。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尤其是在运动康复和疼痛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原理是利用电流刺激触发神经和肌肉的反应,从而达到促进神经和肌肉恢复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电刺激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元中的膜电位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来模拟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
通过刺激肌肉收缩,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增长。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刺激的参数,如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例如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和治疗目标等。
一般来说,低频刺激适用于促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高频刺激则适用于疼痛管理和神经再生。
在治疗过程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经皮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经皮穿刺电极等。
经皮电刺激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电极贴附在皮肤上,利用电流传导到神经和肌肉组织。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它可以用于加速肌肉损伤的恢复,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在康复过程中,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减轻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以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可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的感觉。
这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传统的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尽管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仍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限制。
例如,过度的刺激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和疲劳,而过高的频率和强度可能损伤神经和肌肉组织。
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和患有皮肤病的患者等。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它可以用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和促进神经再生。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这一原理基于人体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特点,利用电流的刺激作用,对神经和肌肉进行调节和修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的基本机制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引起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
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是传递神经冲动的媒介,而肌肉则是实现运动功能的主要组织。
通过电刺激,可以刺激神经纤维,使其产生兴奋传导,进而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通常会使用特定的电极贴片,将电流传递给患者的身体特定部位。
电流的强弱和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电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刺激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从而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损伤,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中风后遗症等。
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肌肉的恢复,增强神经肌肉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刺激可以增加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冲动的传导。
其次,电刺激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提高肌肉的功能和表现。
此外,电刺激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一般会结合其他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热疗、按摩、运动康复等,以加强治疗效果。
电刺激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和疾病。
在使用电刺激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电刺激治疗也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肌肉的修复和康复。
它在神经肌肉疾病和损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面上项目经皮经穴电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研究(201540197);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2013B A I 10B 03)通信作者:贾杰,E m a i l :s h a n n o n j j@126.c o m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陈 瑶1,陈 创2,项育枝1,贾 杰2(1.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0436;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0040) 摘 要:经皮神经电刺激(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v e r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E N S)是通过在人体表面特定位置的皮肤处放置双电极,将低频脉冲电流输入相关神经肌肉的治疗方法㊂作为一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该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㊂本文就目前T E N S 在控制疼痛㊁降低痉挛㊁恢复运动功能和改善肺功能等临床应用相关领域做一综述,并对针对不同功能障碍的刺激方案和刺激参数进行梳理,以供临床参考㊂关键词:针刺镇痛;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2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2-0175-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2.017 经皮神经电刺激(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v e r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E N S )是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疼痛闸门控制学说发展起来的[1],主要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起到镇痛㊁治疗疾病的效用㊂随着研究不断深入,T E N S 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降低痉挛㊁恢复运动功能㊁提高肺功能等[2-4]㊂近年来,人们还将T E N S 与传统医学中针灸穴位相结合,形成经皮穴位电刺激(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E A S )兼具针灸和电刺激的双重作用优势㊂临床上,T E N S 干预多以刺激强度为特征[5],刺激强度取决于脉冲的幅度㊁时程和频率㊂T E N S 刺激可分为:感觉水平刺激㊁运动水平刺激㊁伤害水平刺激,或分为低频T E N S 和高频T E N S [6]㊂正确认识T E N S 刺激参数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对帮助康复工作者更好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处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T E N S 的临床应用㊂1 T E N S 在疼痛中的应用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体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㊂自W a l l 和S w e e 将T E N S 用于疼痛控制以来,其在各种急慢性疼痛中如术后疼痛㊁下背痛㊁癌性疼痛等广泛应用[7]㊂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关闭闸门控制通道外,内源性镇痛物质如阿片肽㊁脑咖肽等的释放也参与T E N S 镇痛的作用机制[8-9]㊂T E N S 作为一种非药物镇痛手段,能够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同时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具有巨大的临床推广价值[10]㊂L a n 等[11]将6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 o t a lh i p a r t h r o p l a s t y,T H A )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组刺激患者双侧内关㊁合谷和患侧足三里㊁风市穴㊂虽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疼痛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芬太尼用量减少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麻醉辅助用药均较少㊂作者认为T E N S 刺激特定穴位是老年患者T H A 术后镇痛的一种有效和补充方法㊂L i u 等[12]也证实多穴位T E A S 刺激可以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增加术后镇痛效果及促进术后康复㊂A v e l l a n o s a 等[13]早期研究发现T E N S 能够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症状㊂S i l v a等[14]发现T E N S 治疗能够减轻乳腺癌患者肋间神经痛症状,作者认为其作用机制为T E N S 通过皮肤表面的电刺激抑制脊髓疼痛冲动的传递,同时促使脑或脊髓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㊂然而,目前也有不少研究报道称,T E N S 镇痛效果是不确定或者是无效的㊂L e e 等[15]探究T E N S 在C o l l e s 骨折术后镇痛效果单盲试验时发现,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患者V A S 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这可能与安慰剂效应有关㊂P a l m e r 等[16]将224例膝关节疼痛患者分为T E N S 组㊁安慰剂T E N S 组和常规康复组,结果发现3组患者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然而3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㊂作者认为T E N S 治疗并不能作为一个有效的补充手段㊂R o b b 等[17]将4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 E N S组㊁经脊髓电刺激组和安慰剂组,结果发现3组患者疼痛报告和生活质量均提高,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与患者相互沟通所引起的心理改善或安慰剂治疗㊃571㊃‘临床荟萃“ 2019年2月20日第34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F e b r u a r y 20,2019,V o l 34,N o .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所致㊂虽然这类患者对电刺激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其在治疗慢性癌症相关疼痛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㊂虽然有很多的研究文献报道T E N S镇痛效果具有争议,这可能与并未充分考虑T E N S镇痛作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关㊂C h e n等[18]发现刺激电极的位置决定经皮电神经刺激术后镇痛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经皮电神经刺激应用于皮肤切口的皮肤区域和足三里穴位刺激一样,两者均比非穴位刺激(肩膀)有效㊂S o l a k等[19]认为无论是持续性T E N S还是间歇性T E N S均较安慰剂组和对照组镇痛效果明显,且能降低镇痛药物的需求,而且两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持续性T E N S镇痛药物的需求更低㊂S l u k a等[20]认为T E N S镇痛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T E N S剂量㊁适宜的评估方式㊁不同的对照人群等㊂作者认为在评估T E N S镇痛疗效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才能正确评价T E N S镇痛疗效㊂2T E N S在痉挛中的应用痉挛状态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异常运动行为改变之一,多种疾病均可导致严重的肢体痉挛,如脑卒中㊁重度多发性硬化(m u l t i p l es c l e r o s i s,M S)㊁创伤性脑损伤及脊髓损伤患者[21]㊂痉挛处理不当,会导致软组织缩短,从而造成肢体姿势异常和功能损害,导致不同程度的活动或参与受限㊂K a r a k o y u n等[22]在研究T E N S对脑卒中患者痉挛的影响时发现,单次30分钟刺激小腿腓肠肌,患者痉挛程度和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㊂与健康组比较,患者治疗后肌电图表现M波振幅降低㊁H反射振幅㊁H反射与M波最大振幅比率等增高㊂作者认为T E N S是降低脑卒中肢体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㊂P i n g等[23]利用单次100H zT E N S刺激脊髓损伤患者腓总神经60分钟后,患者下肢综合痉挛评分㊁被动踝背曲范围及踝阵挛等均较安慰剂组有明显改善㊂S h a y g a n n e j a d等[24]对比T E N S与巴氯芬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发现,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痉挛程度,而T E N S组患者痉挛改善更明显,且无药物不良反应,作者认为T E N S在降低痉挛方面较巴氯芬有一定优势㊂O o等[25]研究发现在P T 治疗前进行60分钟T E N S能够比单纯P T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张力,作者认为两者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的降低肢体痉挛㊂L a d d h a 等[26]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㊁30分钟T E N S和60分钟T E N S结合任务性训练,结果表明30分钟和60分钟T E N S均能减少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状态,提高步行能力,增加任务相关训练的有效性㊂虽然试验组中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作者更推荐长时间T E N S降低患者痉挛程度㊂Z h a o等[27]探讨不同频率T E A S对脑损伤后患者痉挛的影响时发现,经过4周合谷㊁鱼际㊁足三里和承山等穴位刺激后,100H zT E A S组患者腕关节张力较2H z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作用维持至治疗后2个月,作者认为100H z更能促进患者痉挛恢复,这可能与体内脑啡肽释放减少有关㊂L e v i n等[28]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应用T E N S减少临床痉挛㊁改善控制反射和运动偏瘫患者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足底屈肌突触前抑制增强,以及背屈肌运动神经元主动抑制活动减少有关㊂M i l l s等[29]通过系统回顾分析认为,研究提供Ⅰ~Ⅱ级证据说明T E N S在降低痉挛方面的疗效,同时T E N S结合主动训练可能比单独T E N S取得更好的结果㊂3T E N 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中的应用随着经皮电刺激技术脑激活机制的逐步揭示[30-31],经皮电刺激技术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应用越来越广泛㊂T E A S通过躯体感觉运动传入冲动使大脑相应部位激活,促进受损皮质周围的神经元进行功能重建,从而改善感觉运动功能[32]㊂Y a n等[33]筛选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3周T E A S治疗㊁常规康复治疗和安慰治疗㊂与常规康复组或安慰治疗组比较,T E A S 组肌张力正常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踝背伸肌力增加,屈曲协同率明显降低㊂T E A S组的患者比其他2组的患者开始步行时间提前2~4天㊂作者分析认为T E A S治疗后痉挛肌群突触前抑制增强,解除大脑半球间过度交互抑制;同时肢体反复感觉刺激可扩大该区域在脑皮层的代表区域,促进大脑区域重组㊂唐朝正等[34]对32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恢复㊂T E N S能够同时刺激运动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向中枢输入皮肤感觉㊁运动觉和本体感觉的信息冲动,从而加强感觉网络的功能连接㊂此外,这种重复外周刺激还可通过促使邻近完好的神经元功能重建,或较低级中枢神经系统部分代偿㊁轴突发芽等,促进中枢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和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㊂N g等[35]研究发现,经过4周100H z T E A 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t a s k-r e l a t e d t r a i n i n g,T R T)的家庭康复能够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趾屈肌痉挛,提高患者小腿背伸肌和趾屈肌力量,其作用能维持到治疗结束后4周㊂作者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36],即使患者脑卒中发病7年之㊃671㊃‘临床荟萃“2019年2月20日第34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20,2019,V o l3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后,T E A S结合T R T训练仍然能够改善其下肢功能㊂T e k e o^g l u等[37]报道,经过8周100H z T E N S治疗干预后,T E N S组患者上肢的肌肉痉挛程度明显降低,同时患者进食㊁转移㊁卫生等日常生活能力(a c t i v i t y o fd a i l y l i v i n g,A D L)提高,T E N S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和A D L能力恢复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㊂K i m等[38]发现与单纯任T R T组相比, T R T结合T E N S组患者在F u g l-M e y e r评分㊁手运动功能评分㊁盒和模块测试评分均取得显著提高,改良A s h w o r t h评分也取得明显进步㊂作者认为, T R T结合T E N S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可能与T E N S躯体感觉刺激对脑的重塑作用有关,同时也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T E N S干预的最佳强度及时间㊂K i t a等[39]研究发现,通过T E N S反馈可以提高严重感觉损失脑卒中患者的操作能力㊂在经过2个月训练后,尽管患者感觉功能并未恢复,但是患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盒和模块测试明显提高㊂作者得出结论,T E N S反馈可能是对伴有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一种有效康复手段㊂4T E N 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中的应用C O P 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㊁以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通常需要综合处理㊂研究报道,肺康复能够缓解呼吸困难和疲劳,改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控制[40]㊂T E N S作用于特定腧穴,可以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及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㊂L i u等[41]将50例稳定期C O P 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安慰组,选取患者定喘㊁肺腧㊁肾俞㊁足三里等4个穴位进行40分钟T E A S治疗㊂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F E V1%显著提高,C O P D评估量表评分及呼吸困难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著降低,患者F V C%㊁6分钟步行测试等均有所提高㊂研究证实T E N S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提高步行耐力㊂作者推测这可能与①T E N S通过表面刺激激活下丘脑,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中枢释放内啡肽,扩张细支气管,缓解患者呼吸困难;②T E N S引起下丘脑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乙酰胆碱分泌和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③T E N S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内啡肽的释放,降低气道阻力㊂Ön cü等[42]研究发现经过20次T E N S干预后,患者F E V1和运动能力提高,呼吸问卷(S t.G e o r g e'sR e s p i r a t o r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c o r e s)㊁呼吸困难和疲劳评分无明显提高㊂T E A S可作为一种补充疗法改善C O P D患者肺功能㊂J o n e s等[43]发现进行45分钟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o v e r a c u p o i n t s,A c u-T E N S)刺激后,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 E V1)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患者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视觉评分均下降,β内啡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㊂N g a i等[44]研究发现,经过4周连续治疗,患者上述评分均改善,且患者F E V1改善与体内β内啡肽水平呈正相关㊂作者认为A c u-T E N S能够改善患者F E V1评分和呼吸困难,且与患者体内β内啡肽增加有关㊂L a u 等[45]研究认为单次A c u-T E N S能够提高F E V1和降低呼吸困难程度,A c u-T E N S可以作为C O P D患者呼吸困难的管理的一种无创的补充疗法㊂寿依群等[46]认为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能缓解轻㊁中度C O P D患者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有关,能减弱炎性因子所介导的气道炎症反应及肺组织损伤,从而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C O P 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然而,W e n等[47]利用4H zT E N S刺激C O P D急性发作期患者定喘穴,经过10次治疗后发现患者F E V1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㊂作者认为T E N S对C O P D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改善不明显㊂5总结与展望T E N S安全有效㊁经济低廉㊁易操作,对于多种临床疾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㊂然而,T E N S目前仍只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手段,其在其他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的适宜刺激参数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探索㊂T E N S的作用特点决定其在不同的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临床工作者需不断探索其适宜刺激参数,不能一概而论㊂一般来讲,T E N S疗效与以下诸多因素有关,①如何选择适宜的参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刺激参数,如刺激部位㊁强度㊁频率㊁脉宽等会产生不同的疗效;②不同的受试人群㊁不同的疾病或阶段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临床工作者应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功能状况进行个性化治疗;③如何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评估手段是否合理㊁评估时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临床工作人员对其疗效的判断;④试验设计是否严谨,例如是否遵循随机对照原则㊁是否严格筛选受试者,是否采用盲法等㊂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规范T E N S的刺激参数,同时结合电生理及影像学评估手段,减小主观量表的偏倚,并进行随访观察,制定出针对不同功能状况的刺激方案㊂相信T E N S治疗技术作为一种经典且颇具潜力的康复治疗方法,在未来定能帮助更多患者㊂㊃771㊃‘临床荟萃“2019年2月20日第34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20,2019,V o l3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 M e l z a c kR,W a l lP D.P a i n m e c h a n i s m s:an e wt h e o r y[J].S c i e n c e,1965,150(3699):971-979.[2]陈瑶,田婧,谢蓓菁,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5:454-457.[3] A m a t y aB,K h a nF,L aM a n t i aL,e t a l.N o n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f o r s p a s t i c i t y i n m 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 s tR e v,2013,(2):C D009974.[4] N g a iS P,J o n e s A Y,H u i-C h a n C W,e t a l.A n a d j u n c t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m a n a g e m e n to f a c u t ee x a c e r b a t i o no f 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A E C O P D)[J].J A l t e r nC o m p l e m e n tM e d,2013,19(2):178-181.[5] E e kE,H o l m q v i s tL W,S o mm e r f e l dD K.A d u l t n o r m s o f t h ep e r c e p t u a l t h r e s h o l do f t o u c h(P T T)i nt h eh a n d s a n d f e e t i nr e l a t i o n t o a g e,g e n d e r,a n d r i g h t a n d l e f t s i d e u s i n g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J].P h y s i o t h e rT h e o r y P r a c t,2012,28(5):373-383.[6] P i t a n g u iA C,A r aúj oR C,B e z e r r a M J,e ta l.L o wa n dh i g h-f r e q u e n c y T E N S i n p o s t-e p i s i o t o m yp a i n r e l i e f:a 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B r a z JP h y sT he r,2014,18(1):72-78.[7] W a l l P D,S w e e tWH.T e m p o r a r y a b o l i t i o no f p a i n i nm a n[J].S c i e n c e,1967,155(3758):108-109.[8]S a n t o sC M,F r a n c i s c h iJ N,L i m a-P a i v a P,e ta l.E f f e c t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n o c i c e p t i o na n de d e m ai n d u c e db yp e r i p h e r a l s e r o t o n i n[J].I n t JN e u r o s c i,2013,123(7):507-515.[9]S a t oK L,S a n a d aL S,R a k e l B A,e t a l.I n c r e a s i n g i n t e n s i t y o fT E N S p r e v e n t s a n a l g e s i c t o l e r a n c e i n r a t s[J].J P a i n,2012,13(9):884-890.[10] K a r aB,B a s k u r tF,A c a rS,e ta l.T h ee f f e c to fT E N So np a i n,f u n c t i o n,d e p r e s s i o n,a n da n a l g e s i cc o n s u m p t i o n i nt h ee a r l y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e r i o d w i t hs p i n a ls u r g e r y p a t i e n t s[J].T u r kN e u r o s u r g,2011,21(4):618-624.[11] L a nF,M a Y H,X u eJ X,e ta l.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o na c u p o i n t sr e d u c e sf e n t a n y lr e q u i r e m e n t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i n r e l i e fa f t e rt o t a lh i p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i ne l d e r l yp a t i e n t s[J].M i n e r v a A n e s t e s i o l,2012,78(8):887-895.[12] L i uX,L i S,W a n g B,e t a l.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a n a e s t h e t i ca n da n a l g e s i ce f f e c to f m u l t i p o i n t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a c u p u n c t u r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s uf e n t a n i la n a e s t h e s i a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s u p r a t e n t o r i a lc r a n i o t o m y[J].A c u p u n c tM e d,2015,33(4):270-276.[13] A v e l l a n o s a AM,W e s tC R.E x p e r i e n c e w i t h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f o rr e l i e fo fi n t r a c t a b l e p a i ni n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JM e d,1982,13(3):203-213.[14]S i l v aJ G,S a n t a n aC G,I n o cên c i o K R,e ta l.E l e c t r o c o r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n t e r c o s t ob r ac h i a l p a i nt r e a t ed w i t hT E N Sa f t e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s u r g e r y[J].JP h y sT h e rS c i,2014, 26(3):349-353.[15] L e eC H,L e eT Y,H e r J S,e t a l.S i n g l e-B l i n d e d,R a n d o m i z e d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E f f e c to f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o n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P a i n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l l e s'F r a c t u r e[J].JA l t e r nC o m p l e m e n tM e d,2015,21(12):754-758.[16] P a l m e rS,D o m a i l l e M,C r a m p F,e ta l.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 a sa n a d j u n c tt o e d u c a t i o n a n de x e r c i s ef o rk n e eo s t e o a r t h r i t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A r t h r i t i sC a r eR e s(H o b o k e n),2014,66(3):387-394.[17] R o b b K A,N e w h a m D J,W i l l i a m s J E.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v s.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s p i n a le l e c t r o a n a l g e s i af o r c h r o n i c p a i n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b r e a s t 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 s[J].J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2007,33(4):410-419.[18] C h e nL,T a n g J,W h i t eP F,e ta l.T h ee f f e c to f l o c a t i o n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o p i o i d a n a l g e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a c u p o i n t v e r s u s n o n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J].A n e s t hA n a l g,1998,87(5):1129-1134.[19]S o l a kO,E mm i l e rM,E l aY,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 c o n t i n u o u sa n d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i n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a f t e r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b y p a s sg r a f t i n g:ar a n d o m i z 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 p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y[J].H e a r t S u r g F o r u m,2009,12(5):E266-271. [20]S l u k a K A,B j o r d a lJ M,M a r c h a n d S,e ta l.W h a t m a k e s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w o r k M a k i n g s e n s e o f t h e m i x e dr e s u l t s i nt h ec l i n i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J].P h y sT h e r,2013,93(10):1397-1402.[21] B e t h o u xF.S p a s t i c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A f t e rS t r o k e[J].P h y sM e dR e h a b i l C l i nN A m,2015,26(4):625-639.[22] K a r a k o y u n A,B o y r a z㊃I,G u n d u z R,e t a l.E l e c t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a n dc l i n i c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t h ee f f e c t s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t h e s p a s t i c i t y i n t h eh e m i p l e g i c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J].JP h y sT h e rS c i,2015,27(11):3407-3411.[23] P i n g H oC h u n g B,K a m K w a nC h e n g B.I mm e d i a t ee f f e c t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o n s p a s t i c i t y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s p i n a lc o r di n j u r y[J].C l i n R e h a b i l,2010,24(3):202-210.[24]S h a y g a n n e j a dV,J a n g h o r b a n iM,V a e z iA,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e f f e c to fb a c l o f e na n d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p a s t i c i t y i nm 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J].N e u r o lR e s,2013,35(6):636-641.[25] O o WM.E f f i c a c y o f a d d i t i o n o f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 t o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p h y s i c a l t h e r a p y i n s u b a c u t e s p i n a l s p a s t i c i t y: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A r c hP h y s M e dR e h a b i l,2014,95(11):2013-2020.[26] L a d d h a D,G a n e s h G S,P a t t n a i k M,e t a l.E f f e c t 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o n p l a n t a rf l e x o rm u s c l e s p a s t i c i t y a n d w a l k i n g s p e e di n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J].P h y s i o t h e rR e s I n t,2016,21(4):247-256.[27] Z h a o W,W a n g C,L i Z,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s t i m u l a t i o nt ot r e a tm u s c l e s p a s t i c i t y f o l l o w i n g b r a i n i n j u r y:a d o u b l e-b l i n d e d, 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P L o SO n e,2015,㊃871㊃‘临床荟萃“2019年2月20日第34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20,2019,V o l3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0(2):e0116976.[28] L e v i n M F,H u i-C h a nC W.R e l i e f o fh e m i p a r e t i c s p a s t i c i t y b yT E N S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m p r o v e m e n t i nr e f l e xa n dv o l u n t a r ym o t o rf u n c t i o n s[J].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 g r C l i n N e u r o p h y s i o l, 1992,85(2):131-142.[29] M i l l s P B,D o s s a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f o r m a n a g e m e n to f l i m bs p a s t i c i t y: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A mJP h y sM e dR e h a b i l,2016,95(4):309-318.[30] Z h a n g Y,J i a n g Y,G l i e l m i C B,e t a l.L o n g-d u r a t i o n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a l t e r s s m a l l-w o r l db r a i n f u nc t i o n a l n e t w o r k s[J].M a g nR e s o n I m a g i n g,2013,31(7):1105-1111.[31]J i a n g Y,H a oY,Z h a n g Y,e t a l.T h i r t y m i n u t e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e l e c t r i c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m o d u l a t e s r e s t i n g s t a t e b r a i na c t i v i t i e s:a p e r f u s i o na n dB O L Df M R Is t u d y[J].B r a i n R e s,2012,1457:13-25.[32]陈创,李姗,唐朝正,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 D L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3): 168-170.[33] Y a nT,H u i-C h a nC W.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a c u p u n c t u r e p o i n t si m p r o v e s m u s c l ef u n c t i o ni ns u b j e c t sa f t e r a c u t e s t r o k e: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R e h ab i lM e d,2009,41(5):312-316.[34]唐朝正,李春燕,张晓莉等.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21(3):252-255.[35] N g S S,H u i-C h a n C W.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a s k-r e l a t e d t r a i n i n g i m p r o v e s l o w e rl i m b f u n c t i o n si n s u b j e c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07,38(11):2953-2959.[36] N g S S,H u i-C h a nC W.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a c u p o i n t sc o m b i n e d w i t ht a s k-r e l a t e dt r a i n i n g t oi m p r o v em o t o rf u n c t i o na n d w a l k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i na ni n d i v i d u a l7y e a r s p o s t s t r o k e:a c a s e s t u d y[J].JN e u r o l P h y s T h e r,2010, 34(4):208-213.[37] T e k e o^g l u Y,A d a k B,Gök s o y T.E f f e c t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T E N S)o n B a r t h e lA c t i v i t i e so fD a i l y L i v i n g(A D L)i n d e x s c o r e f o l l o w i n g s t r o k e[J].C l i nR e h a b i l,1998,12(4):277-280.[38] K i m T H,I n T S,C h o H Y.T a s k-r e l a t e dt r a i n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su p p e rl i m b f u n c t i o n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s t r o k e[J].T o h o k uJE x p M e d,2013,231(2):93-100.[39] K i t aK,O t a k aY,T a k e d aK,e t a l.A p i l o t s t u d y o f s e n s o r yf e e d b a c k b y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oi m p r o v e m a n i p u l a t i o n d e f i c i tc a u s e d b y s e v e r es e n s o r y l o s sa f t e r s t r o k e[J].JN e u r o e n g R e h ab i l,2013,10:55.[40] L a c a s s eY,M a r t i nS,L a s s e r s o n T J,e ta l.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r e s p i r a t o r y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i n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d i se a s e.AC o c h r a n e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 aM e d i c o p h y s,2007,43(4):475-485.[41] L i u X,F a n T,L a n 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a b l e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a p r o s p e c t i v e,s i n g l e-b l i n d, r a n d o m i z 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 S t u d y[J].J A l t e r nC o m p l e m e n tM e d,2015,21(10):610-616.[42] Ön cüE,Z i n c i r H.T h ee f f e c to f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e l e c t r i c a l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c u t e e x a c e r b a t i o n o f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C l i nN u r s,2017,26(13-14):1834-1844.[43]J o n e sA Y,N g a iS P,H u i-C h a n C W,e ta l.A c u t ee f f e c t so fA c u-T E N So n F E V1a n db l o o dΒ-e n d o r p h i nl e v e l i n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J].A l t e r nT h e rH e a l t h M e d, 2011,17(5):8-13.[44] N g a i S P,J o n e sA Y,H u i-C h a nC W,e t a l.E f f e c t o f4w e e k s o fA c u-T E N So nf u n c t i o n a l c a p a c i t y a n db e t a-e n d o r p h i nl e v e l i ns u b j e c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R e s p i r P h y s i o l N e u r o b i o l, 2010,173(1):29-36.[45] L a uK S,J o n e sA Y.As i n g l es e s s i o no fA c u-T E N S i n c r e a s e sF E V1a n d r e d u c e s d y s p n o e a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a r a n d o m i s 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A u s t JP h y s i o t he r,2008,54(3):179-184.[46]寿依群,葛慧青,戴泽宁,等.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9):705-708.[47] W e nQ,L iN,Y u P M.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o nt h ee f f e c t o f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n e r v e s t i m u l a t i o n a tD i n g c h u a n(E X-B1)o n t h e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P Da t a c u t es t a g e[J].Z h o n g g u oZ h e nJ i u,2011,31(2):97-100.收稿日期:2018-10-25编辑:武峪峰㊃971㊃‘临床荟萃“2019年2月20日第34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20,2019,V o l34,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是一种常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治疗技术。
它通过在神经肌肉系统中应用电流来促进肌肉收缩,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益处。
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原理和机制神经肌肉电刺激基于生物电学原理,通过外部电源传递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主要包括直接激活神经和间接激活肌肉两种模式,前者是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直接导致肌肉收缩,后者则是通过电刺激肌肉组织产生作用电场进而激活神经传导。
二、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 运动功能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可用于多种疾病和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例如,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部分肢体瘫痪,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帮助刺激受损神经和肌肉,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用于改善肌力、增加肌肉的活动范围以及提高运动协调性。
2. 疼痛管理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以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刺激神经末梢,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够干扰神经传导通路,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这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如慢性腰背痛、颈椎病等。
通过长期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患者可以减少对镇痛药物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
3. 肌肉萎缩预防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肌肉萎缩。
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通过对肌肉的电刺激,促进肌肉纤维的生成和肌肉肌芽细胞的增殖。
这对于重症患者、老年人以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轻肌肉萎缩带来的健康风险。
4. 尿失禁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以用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治疗。
通过刺激尿道括约肌和膀胱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增强膀胱控制力和括约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神经肌肉电刺激为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治疗选择。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方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方法一、准备工作1.检查所需设备是否完好,包括仪器本体、电极贴片、导线、电源等。
2.确保电源已连接并通电正常。
3.清洁肌肤,确保肌肤干净无污垢,避免电流传导不良。
二、使用方法1.根据治疗需要,将电极贴片粘贴到患者身体相应位置。
通常电极贴片需粘贴在疼痛部位或所需治疗的肌肉区域上。
贴片的位置可以根据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或仪器使用说明进行选择。
2.将贴片与导线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4.开始治疗。
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治疗时间,一般治疗时间为15分钟到1小时不等。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防止外界干扰。
5.治疗结束后,将仪器调整到关闭状态,然后断开电极贴片和导线的连接。
6.清理电极贴片。
将电极贴片从肌肤上取下,用清水洗净贴片表面的胶体或其他污垢,然后擦干,以备下次使用。
三、注意事项1.在使用之前,务必详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2.仪器不宜长时间使用,以避免过度刺激或其他不良反应。
3.电极贴片要保持清洁,避免油脂、灰尘等污染。
4.刺激强度要逐渐增加,慎重调整,避免过度刺激。
5.没有医生指导或建议的情况下,患者不应自行调整治疗模式和参数。
7.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只能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未经医生许可,不得将设备借给他人使用。
在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之前,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定期维护和清洁仪器,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只有在正确了解和操作下,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神经肌肉电刺激基础
占空因数 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周 期的比值,通常用%比来表示,病情越严重,所 需的占空系数和频率就低。
图 1 方波
图2 三角波
I-t宽 T-周期 1-t升 2-t降
低频脉冲电流参数
方波
• t宽-是方波的宽度 亦即方波持续的时间, 单位为ms。 •T-是方波的周期, 是一个方波的起点与 下一个方波的起点相 距的时间,单位为 ms或(s)
4. 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有纤维化和硬化的倾向, 电刺激能抑制肌肉的纤维化。
电刺激的方法和技术
仪器:频率、周期、波宽、t升、t降可调
电刺激的方法和技术
电刺激治疗时机的选择 (1)失神经支配后头一个月,肌萎缩最快,
应尽早进行 (2)失神经支配后数月,仍有必要,此时
虽不一定能延迟萎缩的过程,但对防止纤 维化有效
--Salmons、Hudlicka、Erisksson等
生理机制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 轴突反射 低频电流刺激 神经兴奋传入冲动 小 动脉壁松弛 皮肤浅层充血发红。
2. 低频电流刺激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 小量的P物质 和乙酰胆碱释放 血管扩张反应。
3. 皮肤受刺激 释放出组织胺引起血管扩张 4. 电刺激 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 代谢产物乳酸、ADP、
三角波
•t升-是三角波由起 点上升到峰点所需的 时间,单位为ms。 •t降-是三角波由峰 点降回原点所需的时 间,单位为ms。 •t有效=t升+t降之 和。
参数及意义1
频率 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在1ms左
右,相隔1ms以上的电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因此 频率在1000Hz以下的电流每个脉冲都由可能引起一 次运动反应,在临床上应用1000Hz以下的频率的低 频脉冲电流来镇痛和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穴位表面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技术,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结合针灸穴位的一种新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既保持了“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
临床上,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且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后效应较好,可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1.经皮穴位刺激仪(具有具体刺激频率可调可视功能的经皮穴位刺激仪)。
2.不干胶电极片。
(二)取穴原则:1.根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或辨证选穴。
2.根据神经肌肉解剖分布选穴。
每次治疗需选择同侧肢体2个以上腧穴,1-2对穴位为宜。
(三)操作方法:1.选穴处方根据取穴原则处方配穴后,选择2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一般选择同侧肢体2对穴位为宜。
2.操作步骤首先检查经皮穴位刺激仪性能良好,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然后将两对输出电极(带有直径为2-3?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所选穴位。
经皮穴位刺激仪按“ON/OFF”键开机,选择相应输出频率,调整至所需治疗时间,调节刺激量,电流量输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
3.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而定,以受刺激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耐受为度。
当患者对电流量刺激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
(四)刺激参数:主要使用的输出频率为2Hz(疏波)、100Hz(密波)、2/100Hz(疏密波)。
研究表明,2Hz电针能刺激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μ和δ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100Hz电针能增加强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κ受体产生镇痛效果;2Hz与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2/100Hz),可引起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KD-2A型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价格:¥12800元
一、经皮神经电刺激仪KD-2A型特点
•电脑控制的低频脉冲治疗仪,可开展经皮神经点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并非常适宜开展电针疗法,一机多用途;
•输出三路低频脉冲电流。
,可同时治疗三个病人或三个部位;
•可切换三种治疗方式:连续输出、慢速断续输出、快速断续输出,适合不同治疗用途;
•脉冲宽度、输出强度以及宽广的脉冲频率均可连续调节;
•定时时间:5、10、15、20、25、 30 分钟分为六档任选,治疗结束有报时功能。
此外,新增了不定时功能,以满足术后止痛等需要长时间治疗的需求。
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KD-2A型主要适应症
该仪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疼痛,还可以用于电针灸、电按摩。
三、经皮神经电刺激仪KD-2A型主要技术参数
(1)输出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
(2)输出脉冲宽度:20μs~500μs,允差±20%。
(3)输出脉冲频率:在2Hz~160Hz范围连续可调,允差±10%。
(4)输出电流:三组电流中,每组电流的峰值Ip在1kΩ负载电阻时,均应大于100mA,小于120mA。
(5)最大输出电压:输出端开路时,输出电压峰值应不大于500V。
(6)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4h。
(7)安全分类:属Ⅰ类BF型。
可编程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及初步实验研究
可编程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及初步实验研究*牛川森1,胡春华2,郝红伟2,李路明2,吴敏生1(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摘要:目的研究可用于中长期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对抗的可编程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方法由可控恒流脉冲发生器、导线、皮肤电极组成系统,针对刺激处方筛选的要求,刺激脉冲参数独立可调且能实现不同刺激阶段的组合输出。
结果系统样机工作正常,输出信号精确;不同波形的脉冲电流都能引起股四头肌的感觉、收缩、强直及疼痛,但所需幅度阈值不同,相同幅度刺激引起的主观感受也存在差异。
结论研制的系统输出信号准确、可编程功能强大,便于进行刺激处方的筛选和验证,可作为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的电刺激对抗研究的仪器平台;人体试用实验验证了刺激系统的功能性,为刺激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初步依据。
关键词:微重力;肌肉萎缩;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中图分类号:R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837(2009)0320211205D esi g n of P rogramm able T ran scu taneous N eu romuscu larE lectr ica l Sti m u la ti o n Syste m and Its P ri m ary Experi m enta l Study1N I U Chuan2sen,HU Chun2hua,HAO H ong2we,i LI Lu2m i n g,WU M in2sheng.Space M ed ici n e&Medical Engi n eering,2009,22(3):211~215Abstr act:O bjective To develop a progra mmab le neuro muscu lar e lectrical sti m u lati o n syste m as a potentia l counter m easure f or muscle atrophy i n l o ng2ter m m icr ogravity.M ethods The syste m was ma i n ly co mposed of a controllable constant current pu lse generator,w ires and sk i n electrodes.To meet the require ments of sti m u l a2 ti n g rec i p es se lecti o n,the sti m ulati n g para me ters could be adjusted i n dependently and the co mbinatori a l output of diff erent sti m u lating phases shou ld a lso be ach ieved.R esu lts The syste m wor ked we llw ith h i g h accuracy outputs.The sensati o n,contracti o n,tetany and pa i n threshol d s of all the5wave f or m s sti m ulati n g si g na lswere measured.For diff erent sti m ulati n g wavef or m s,thresholds of each state were diff erent and the sub jecti v e sensa2 ti o ns i n duced by sa me sti m ulating a mplitude were d issi m ilar.Conclusion The deve l o ped syste m providing po werf u l pr ogra mm able and accurate sti m ulating signals,is conven ient f or the selection and verifica ti o n of sti m2 u lating reci p es and can be used as an i n strument platf or m f or st u dy of electrical sti m ulation to prevent muscle atr ophy i n m icrogravity.V olunteer experi m ents have pr oved its validati o n f or f uncti o n ofmuscle contraction and provi d e pri m ar y basses f or the opti m ization of sti m u lati n g rec i p es.K ey w ord s:m icrogravity;muscle atrophy;transcutaneous;neuro muscular electrica l sti m ulationAddress repr i n t r equests to:LI Lu2m i n g.Tsi n ghua Space Center,Tsi n ghua Un i v ersity,Be iji n g100084, China模拟和真实的太空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重力缺失将导致航天员的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突出表现在背部和下肢的抗重力肌肉萎缩,体积、能量和力量减小,易疲劳性增强,异常反射模式增多[123]。
低频电疗法介绍之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低频电疗法1、概括:低频电流(又称低频脉冲电流)是频次在 1000HZ以下,电压或电流幅度按必定的规律从零或某一电位水平上瞬时出现,而后降低或消逝的电流。
利用低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
2、治疗作用(1)喜悦肌肉组织(2)镇痛(3)促使局部血液循环(4)冷静中枢神经系统(5)消炎3、当前医院常用的低频设施:直流电治疗机,电水浴治疗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感觉电治疗机,痉挛肌治疗仪,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等。
4、临床合用范围:1)脑损害类疾病: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后的偏瘫,小儿脑瘫等。
用于改良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促使肢体功能阻碍的恢复。
2)慢性痛苦类的疾病,主要有镇痛的作用。
5、低频电流的特色是:低频次、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显然的电作用;电流强度增减的变化或电压起落的变化;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无显然热作用。
6、低频电流的分类按波型:有三角波、方波、梯形波、正弦波、阶梯波、指数曲线波等。
按有无调制:分为调制型和非调制型两种。
按电流方向:分为单相和双相。
7、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简称TENS)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四周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是经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痛苦的电疗方法。
这是70年月盛行的一种电疗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因此在临床上(特别在美国)获取了宽泛的应用。
TENS疗法与传统的神经刺激疗法的差别在于:传统的电刺激,主假如刺激运动纤维;而TENS则是刺激感觉纤维而设计的。
8、经皮神经刺激疗法的发源在人类全部的疾病中,有63%可由人类自己的生物能自行还原,21%一定依赖药物来治疗,其他的16%才是无药可医的部份。
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的发明,可回溯自古罗马时,医师用电鳗来治疗人的头痛及关节炎。
向来到数十年前发明机械后,人们才离开从前的电鳗疗法,使用较稳固的电流输出,获取更有效的治疗。
神经肌肉经皮电刺激
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 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的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研究数据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的应用显著增加。
原理
• 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神经支配性的萎缩, • 促进血流并保持肌肉营养, • 促使失神经肌肉和重新接受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变得肥大强大,可以较快提高
适应症
• 适应范围很广,主要适应以下情况:
• 下运动元损伤、弛缓性瘫痪、废用性肌萎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中风后 遗症、等
•
禁忌症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多发性硬化的病情进展恶化期
课外知识
• 1982年,美国正式宣布用于下列三种情况是安全、 • 有效的: • 1. 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 • 2. 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 • 3.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 此外,还有生理治疗作用: • 4. 减轻肌肉痉挛; • 5. 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 6.强壮健康肌肉 • 7.替代矫形器或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
〉0.3
用于小
适应症
适应证:头痛、偏头痛、神经痛、幻肢痛、颈椎痛、关节痛、腹痛、牙痛、 腰痛、胃痛、软组织或关节急性扭伤、损伤所致肿痛、术后痛、癌痛等。 总之,对急、慢性和神经性疼痛均有效果,短期治疗的疗效较长期治疗的 高些。
治疗废用性肌萎缩的电刺激参数
•
•
严重萎缩
• 频率()
3~10
• 通电时间(s)
5
• 断电时间(s)
25~50
• 每次治疗时间() 5~10
• 每天治疗次数
3~4
中度萎缩 10~30
5~10 20~30
15 3~4
轻度或无萎缩 30~50 10~15 10~30 15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来易化肌肉时,病人必须合作。电流通电时,病人尽量自己收缩;电 流中断时,病人必须放松肌肉。每次治疗时间不必太长,一般为15。配合肌 电生物反馈疗法效果更好。
〉0.3
用于小手
适应症
适应证:头痛、偏头痛、神经痛、幻肢痛、颈椎痛、关节痛、腹痛、牙痛、腰 痛、胃痛、软组织或关节急性扭伤、损伤所致肿痛、术后痛、癌痛等。总之, 对急、慢性和神经性疼痛均有效果,短期治疗的疗效较长期治疗的高些。
临床应用
?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
? 电刺激治疗偏瘫或颅脑损伤病人的垂足时,于刺激停止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 病人感到足背屈较容易完成。这种效应是麻痹肌发生易化的结果。认为神经 具有可塑性,即神经系统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肌肉再学习和易化, 神经能恢复功能。
临床应用
? 使肌肉易化的方法有两种:
? 1. 模拟运动疗法中的促通技术。方法是电流强度较小(感觉阈)而看不 到肌肉收缩。但病人必须有 轻触 、 拍打 样感觉,类似促通技术中的轻抚、 拍打等手法。
物理特性
? (三)频率 ? 所用的频率常在100以下。临床应用时常需要使肌肉达到完全强直收缩。对
正常肌肉,频率30以上。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引起强直收缩所需的频率降 低。频率越高,神经越易疲劳。 ? (四)占空系数和通断比 ? 通断比在1:1~1:1.5之间。要注意通断比和频率的共同影响:30、1:3的电流 与50、1:7的电流所引起的肌收缩力无统计学差异。病情越严重,所需的占 空系数和频率就越低。
临床应用
? 治疗痉挛
? 痉挛是一种肌张力过高、反射亢进的状态,表现为被动活动时阻力很大、 腱反射亢进、阵挛等。
? 1952年,等报道给拮抗肌以双相通道为100 方波刺激引起强直收缩,治疗 偏瘫、截瘫、多发性硬化。结果痉挛肌的张力下降,增大。作者认为这是交 互抑制的结果。从此以后,有很多报道用治疗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瘫等 取得成功。
治疗方法
? 1.准备做治疗的海绵 ? 2.操作机器,调出处方。 ? 3.根据患者的病症及其治疗部位,确定吸附位置。 ? 4.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调整刺激量强度.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
根据闸门(阻断疼痛的神经机制)控制等假说,广泛应用于控制急、慢性疼 痛。这是一种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通过皮肤电极,将低频脉冲电流输 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
? 适应范围很广,主要适应以下情况:
? 下运动元损伤、弛缓性瘫痪、废用性肌萎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中风后 遗症、等
?
禁忌症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多发性硬化的病情进展恶化期
课外知识
? 1982年,美国正式宣布用于下列三种情况是安全、 ? 有效的: ? 1. 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 ? 2. 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 ? 3.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 此外,还有生理治疗作用: ? 4. 减轻肌肉痉挛; ? 5. 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 6.强壮健康肌肉 ? 7.替代矫形器或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
仪器 恒流型 和 恒压型
方式 强度
三种的参数和适应症比较
脉冲频率
脉冲宽度
适应症
常规型 舒适的麻颤感 75~100
〈0.2
急慢性疼痛
类针刺型 运动阈上,一般为 1~4
期疼痛
感觉阈的两倍
0.2~0.3
急慢性疼痛 周围循环障碍、长
短暂强刺激型 肌肉强直或痉挛样收缩 150 术,致痛性操作
过程中加强镇痛效果
? (五)上升时间 ?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采用指数波,其上升时间在数十毫秒至500毫秒之间。
临床应用
? 增加或维持
? 关节周围软组织或关节本身的痉挛、挛缩,可使受限。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手段,可增加或维持。但它不能取代被动牵拉、主动运动等疗法。
? 作用机理是刺激肌肉收缩,引起关节活动,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 如果 只有一个方向受限,单通道的就够。如有两个方向受限,可用双通道的仪器, 但必须能交替输出。例如骨折所致腕关节屈伸均受限,很适宜用这种双通道 仪器治疗。 对神经支配正常的肌肉,刺激的频率和通断比与治疗废用性肌 萎缩相同。(1981)认为要维持,每天的治疗时间必须达到30;要增加, 治疗时间必须更长。
治疗废用性肌萎缩的电刺激参数
?
?
严重萎缩
? 频率()
3~10
? 通电时间(s)
5
? 断电时间(s)
25~50
? 每次治疗时间() 5~10
? 每天治疗次数
3~4
中度萎缩 10~30
5~10 20~30
15 3~4
轻度或无萎缩 30~50 10~15 10~30 15 1~2
低周波
? 四路脉冲输出,可治疗两个病号或四个部位,刺激强度可独立调节; ? 输出波形:双向不对称方波、连续波、梯形波、 ? 治疗仪每路输出电流峰值连续可调; ? 治疗定时5、10、15、20、
一、物理特性
? (一)波型 ? 常见的波型有两种:不对称双相方波和对称双相方波。前者有阴阳极之分,
一般用阴极作主极,用于小肌肉、肌束的刺激。后者没有极性,用于大肌肉 和肌 群的刺激。 ? 理想的电流应具备的条件: ? 应1.能选择性的只刺激病肌而不波及其临近的正常肌肉。 ? 2.能只刺激病肌而不引起或少引起感觉性反。 ?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一般用指数波(三角波)。 ? (二)脉冲宽度 ? 许多袖珍仪的波宽固定于0.2~0.4之间。而大型仪的波宽在0.05~100可调。 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上运动神经无 激仪 (简称)
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 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的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研究数据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的应用显著增加。
原理
? 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神经支配性的萎缩, ? 促进血流并保持肌肉营养, ? 促使失神经肌肉和重新接受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变得肥大强大,可以较快提高
肌肉张力。
治疗目的
? 因为在下运动神经元麻痹,肌肉即使去了神经支配,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变形, 功能减退或丧失。电刺激治疗目的在于:
? 1.促进病肌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减少肌中蛋白质消耗。 ? 2.防止病肌大量失水和发生点解质、酶系统及收缩物质的破坏。 ? 3.抑制肌肉纤维化,防止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粗或硬化和延缓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