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经常关注新闻报道, 我们会发现,地球上每 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 台风、瘟疫……灾害无 情的摧毁人类的家园, 甚至还会夺走宝贵的生 命。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 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 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 亡。通常来讲,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 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于里氏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 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 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 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 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 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 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 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 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 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1]。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 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 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 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 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 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 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人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砍伐森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减作用。有洪水不一定 有洪灾,而破坏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灾。森林的调洪作用主要表现在: 1.森林林冠可以通过它巨大的叶面截滞暴雨里的一部分,可达10~30%;2.它的枯 枝落叶层有储存雨水的功能;3.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表的伏渗能力, 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径流变成了缓慢的地下径流;4.森林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地表结 构,增强储存降水的能力;5.森林根系庞大,有固土作用,调节洪水注入江河的 泥沙。 。
•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会引起;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 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 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 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 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 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 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根据中国民政部提供的历史文献,最近100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干旱事件 有14例,其中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的 有代表性的事例分别是:1585~1590年(明万历十四至十八年)持续6年大范 围干旱,出现在小冰期最寒冷阶段到来之前的相对温和时段;1637~1643年 (明崇桢十至十六年)南北方连续7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小冰期寒冷气候背 景下;1784~1787年的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则出现在小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 段;1876~1878年(清光绪二至四年)持续3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全球大范 围气候转暖的背景下等等。 公元989年 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该年开封的年降水量推算为191毫米,为最近的50年所 未见;公元990年的年降水量为357毫米。旱区中心地带这2年的年降水量平均 减少近6成,连续2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 1637~1643年 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百年所未见。 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 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 格局,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 旱。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 1. 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 形成洪水的因素是
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暴雨、飓风和人为因素。 1.1暴雨 大部分的洪 水是由短期的强降水形成的,异常的暴风雨天气带来强烈的降水,如 果降水迅猛,雨水迅速积累,超过了一般河道的排水能力,雨水一时 难以流通,水位就会急剧上涨,大小河流汇成洪峰,进而袭击低洼城 市。 1. 2飓风 飓风或者季风常常会带来大规模降水,遭遇飓风的地 区通常降水量会速增,有时不到一天降水就超过30厘米,大量降水使 河床水位迅速上升,达到一定程度时溢出水面,进而淹没地面。 1. 3人为因素 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不加节制地开采林木,使植被不断的 减少,导致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能力降低;水土流失 加剧,河床淤高,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人们围湖造田,大 大减低了河流的蓄洪能力。诸如此类的不合理的开发现象,加大了洪 水发生的概率,同时当然洪水暴发的时候,造成防洪难度极其高
• 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 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 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 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 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 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 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 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 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 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 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 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 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 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 亡。通常来讲,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 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于里氏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 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 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 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 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 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 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 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 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 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1]。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 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 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 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 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 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 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人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砍伐森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减作用。有洪水不一定 有洪灾,而破坏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灾。森林的调洪作用主要表现在: 1.森林林冠可以通过它巨大的叶面截滞暴雨里的一部分,可达10~30%;2.它的枯 枝落叶层有储存雨水的功能;3.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表的伏渗能力, 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径流变成了缓慢的地下径流;4.森林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地表结 构,增强储存降水的能力;5.森林根系庞大,有固土作用,调节洪水注入江河的 泥沙。 。
•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会引起;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 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 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 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 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 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 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根据中国民政部提供的历史文献,最近100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干旱事件 有14例,其中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的 有代表性的事例分别是:1585~1590年(明万历十四至十八年)持续6年大范 围干旱,出现在小冰期最寒冷阶段到来之前的相对温和时段;1637~1643年 (明崇桢十至十六年)南北方连续7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小冰期寒冷气候背 景下;1784~1787年的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则出现在小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 段;1876~1878年(清光绪二至四年)持续3年大范围干旱,出现在全球大范 围气候转暖的背景下等等。 公元989年 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该年开封的年降水量推算为191毫米,为最近的50年所 未见;公元990年的年降水量为357毫米。旱区中心地带这2年的年降水量平均 减少近6成,连续2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 1637~1643年 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百年所未见。 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 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 格局,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 旱。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 1. 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 形成洪水的因素是
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暴雨、飓风和人为因素。 1.1暴雨 大部分的洪 水是由短期的强降水形成的,异常的暴风雨天气带来强烈的降水,如 果降水迅猛,雨水迅速积累,超过了一般河道的排水能力,雨水一时 难以流通,水位就会急剧上涨,大小河流汇成洪峰,进而袭击低洼城 市。 1. 2飓风 飓风或者季风常常会带来大规模降水,遭遇飓风的地 区通常降水量会速增,有时不到一天降水就超过30厘米,大量降水使 河床水位迅速上升,达到一定程度时溢出水面,进而淹没地面。 1. 3人为因素 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不加节制地开采林木,使植被不断的 减少,导致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能力降低;水土流失 加剧,河床淤高,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人们围湖造田,大 大减低了河流的蓄洪能力。诸如此类的不合理的开发现象,加大了洪 水发生的概率,同时当然洪水暴发的时候,造成防洪难度极其高
• 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 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 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 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 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 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 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 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 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 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 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 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