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分析互联网金融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互联网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全新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创新,也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其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货币等;其业务格局则多具跨业经营特征;而其参与主体则涵盖了电商机构、基金和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经纪人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部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2013年以来,不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推出措施,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金融创新。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温州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市场,投资建设信息对称平台,引入专业化的投融资金融机构和关联服务机构,实现融资需求“一站式”服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设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江浙等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登记环节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在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使用“金融信息撮合”等相关字样;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揭牌互联网金融大厦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2、征信环境我国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结构基本齐备、以公共征信为主导的多层次征信体系。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分析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截止2020年底,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较2019年增长13.3%。
截止2020年底,我国Pv4地址数量为38923万个,较2019年增长0.4%。
截止2020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656亿GB,较2019年增长35.74%。
截止2020年底,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6.2小时,较2020年3月减少4.6个小时。
截止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98899万人、70.4%。
截止2020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总网民比例分别为98576万人、99.7%。
三、2020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1、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与结构特征截止2020年底,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977万人,较2020年3月增长1962万,占网民整体的77.8%;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836万人,较2020年3月增长2300万,占手机网民的77.9%。
2、各主要搜索品牌用户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2020年,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1.0::4.0,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2)年龄结构2020年,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8%、20.5%、18.8%,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份的16.9%提升至26.3%,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工业互联网”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层面,福建、河北、内蒙古、长沙、深圳、广州、银川等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指导意见,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落地实施。
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从概念普及转入实践深耕阶段,形成了政策支持到位、技术创新多样、产业推进迅速的良好局面。
一 2019年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情况2019年,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步发力,助力工业互联网迈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市场呈现协同联动、创新活跃的良好发展格局,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
[1](一)三大核心体系实现全方位突破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三大核心体系——网络、平台、安全实现全方位突破。
网络层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初具规模,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与主要标识解析体系国际根节点的对接。
截至2020年1月15日,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突破20亿,二级节点已上线运营45个,覆盖钢铁、电子、医药等19个行业,接入企业超过1000家。
[2]平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起涵盖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平台资源整合等的多层次平台发展体系。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达到69万台、工业App数量突破2124个。
[2]安全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安全监测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已上线运行,可识别141类协议、4500余类联网设备和平台。
(二)产业承载基础持续夯实目前,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体系逐渐形成,全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有上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70家,重点平台平均设备连接数达到69万台,工业模型数突破830个,工业App数量突破2124个,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50万。
中国互联网行业背景、经济运行情况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行业背景、经济运行情况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互联网行业背景及趋势在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出现了非常多以互联网为依托而存在的新型产业,在1994年中国互联网萌芽阶段,也许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互联网能给社会能带来如此大的巨变,并且在中国富豪榜上第一、第二名就是来自于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比如:马化腾、马云。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背景趋势及未来的走向,才能紧跟趋势,站在时代风口。
1、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1998年—1999年这两年是电子商务的萌芽期,相继成立了中国的第一批电子商务公司(腾讯、8848、阿里、易趣、当当等),直到现在人们对他们也绝对不陌生,也正因为这第一批看到风口,愿意尝试新型行业的创业者,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宛如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所有好的、不好的都在朝他们涌去,在这过程中他们备受非议、备受质疑,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随着21世纪初期互联网迎来了第一次泡沫危机的来临,8848从此没落,易趣被收购,在这巨大的波动下阿里靠着资本支持,迎难而上,2003年成立了淘宝网,支付宝也开始问世,免费的淘宝打败了一众的平台,成为这个时代的枭雄,在C2C 领域称霸至今。
由于淘宝网的红火,2007年出现了一个依托淘宝网为背景的新型职业,淘宝客。
而2008年是电子商务的群雄爆发期,是电子商务腾飞的一年,由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传统行业也因此收到了巨大冲击,许多线下门店,B2B的公司相继关门、倒闭。
而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成为了热门,导致传统行业开始大批量涌入,而淘宝、亚马逊、京东、当当、红孩儿、梦芭莎、乐淘等各大平台开始进行混战抢占市场。
07年乔布斯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上,非常好的诠释了智能手机,从此智能手机便开始普及,进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也开始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各种App开始接踵而至,腾讯也在2011年推出了至今日活10亿的微信,而2013年借助于火爆的微信,微商这个有着中国独特色彩的行业,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开始大众的视野,开始大行其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5 刘雅辉,等.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J] .
京容 馆员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 刘 慧 副
46 杜静,等.智能教育时代下人工智能伦理的内
级工程师 上海市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所)
涵与建构原则[ J] . 电化教育研究,2019( 7) :
收稿日期:2020-07-09
21-29.
亿,占网民整体的 87 0%。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5 62 亿,占网民整体的 59 8%。
•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 7 73 亿,占网民整体的 82 2%;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 1 26 亿
人,总计访问人数 10 02 亿人,总浏览量 58 91 亿次。
•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 3 81 亿,占网民整体的 40 5%;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 3 77 亿,占手机
网民规模为 2 85 亿,城镇网民规模为 6 54 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 9 32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 2%;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
网、平板电脑上网、电视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7 3%、31 8%、27 5%、28 6%。
•网络视频( 含短视频) 用户规模达 8 88 亿,占网民整体的 94 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8 18
2020. 6
总第132期
43 2020 北京 AI 治理论坛 | 旷视对话大咖:全球
共建可持续发展 AI[ EB / OL].[2020-10-24].
https: / / www sohu com / a / 403727165_153054.
44 2019 年 度 中 国 图 情 档 学 界 十 大 学 术 热 点
网民的 40 4%。
•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 4 67 亿,占网民整体的 49 7%;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 4 65 亿,占手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5年网上销售产品类别排名数据及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5年网上销售产品类别排名数据及变化一、经营现状互联网产业广义指一切通过互联网以互联方式提供的生产及生活服务,狭义指互联网设施设备生产及相关应用服务,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广泛深入应用,互联网发展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业务收入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网络视频、视频监视、移动支付、智能电表、宠物植入芯片、数字健康监测、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服务得到快速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兴起加速了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互联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达12838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777亿元,同比增长6.4%,2021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已完成6951亿元。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从2017-2021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对比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增幅明显,2021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达6951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1044亿元,同比增长17.7%。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1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信息服务收入已完成3974亿元;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已完成2326亿元;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已完成200.7亿元;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已完成107.7亿元。
2021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信息服务收入占互联网企业业务总收入的57.17%,占比最大;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占互联网企业业务总收入的33.46%;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占互联网企业业务总收入的2.89%;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占互联网企业业务总收入的1.55%。
分地区来看,2021年上半年中国东部地区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已完成5883亿元;中部地区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已完成179.6亿元;西部地区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已完成412.1亿元;东北地区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已完成24.6亿元。
抖音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契机

New Media新兴传媒50 传媒∷MEDIA 2021.6(上)抖音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契机文/余保刚 菅晓旭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抖音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因此,充分利用抖音所带来的传播新契机,对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抖音:共享共创的全民娱乐技术是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
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在互联网通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
抖音自2016年9月上线后,迅速超越了西瓜视频、秒拍、美拍、快手等同类型短视频APP,成为用户量最大、使用时长最多的短视频应用软件。
抖音凭借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快捷互动的传播方式、炫酷海量的背景音乐,迎合受众的偏好需求。
用户可运用抖音拍摄生活趣事、表达情感需求、实现远程互动、记录自身的成长,抖音的发展也映射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短视频“声音+画面”的传播方式与采用单纯文字或图文传播的传统媒体相比,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
抖音专注开发集潮流音乐、视频样式、美颜、滤镜、特效等各项技术于一体的应用软件。
相比传统视频较长的生产周期和复杂的制作过程,抖音视频生产所需的技术成本、制作成本非常低。
用户只需按下拍摄按钮,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拍摄的画面,通过搭配喜欢的音乐和特效,简便快捷地进行剪辑和拼接,即可完成内容制作。
简短的抖音视频使人们可以在一分钟内获取视频信息,迎合了当下大众快节奏的阅读方式。
同时,抖音自带海量曲库,再加上炫酷特技和高清画质,这使得不具备专业技术的普通人也能制作颇具观赏性的视频。
总之,进入门槛低、操作简单、开放程度高、几乎零成本的表演机遇,使得抖音快速走红,成为众多青年人偏爱的传播媒介。
2019-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报告

河南省 5G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
基本完成5G规模组网部署名 实现商用,中心城市和重要 功能区实现5G全覆盖;5G 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关于加快5G 发展的意见
到2022年,北京市5G产业 实现收入约 2000 亿元,拉 动信息服务业及新业态产业 规模超过1万亿元。
到2020年底,雄安新区、冬 奥会张家口赛区、石家庄市 主城区实现5G网络覆盖, 5G基站1万个。
实施“一五五一”工程 一个突破、五大场景的五类应用、五大 场景示范应用、一批5G产业新业态。
泛珠三角区域
东北地区
总指数60以上 总指数60-40之间 总指数40-20之间
总指数20以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标
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标准差情况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标
5G示范城市建设部署时序
哈尔滨 长春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呼
和
北京
沈阳
浩
特
天津
兰州
银 川
太 雄安 原
青岛
西安 郑州
苏州
成都 重庆
武汉
2019-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指数分析报告
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理解
从四个维度认识数字经济
载体
现代信息网络、数字化基础设 施、数字平台
要素
数据资源及数据价值链
技术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 术、工业技术、创新技术
2019-2020中国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2019-2020中国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19年10月)目录报告摘要 (1)第一章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与属性 (3)一、搜索引擎用户规模 (3)二、搜索引擎用户属性 (5)(一) 性别结构 (5)(二) 年龄结构 (5)(三) 学历结构 (6)(四) 收入结构 (7)(五) 城乡结构 (8)第二章搜索引擎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9)一、搜索引擎用户使用设备 (9)二、搜索引擎服务使用场景 (9)三、搜索引擎用户使用体验 (10)四、搜索引擎用户满意度 (11)五、搜索引擎用户信任度 (11)六、搜索引擎品牌综合渗透率 (12)七、搜索引擎广告认知与辨识情况 (13)第三章用户手机端搜索引擎使用情况 (15)一、手机端搜索引擎入口 (15)二、手机端搜索输入方式 (16)三、手机端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与首选率 (17)四、手机端浏览器使用情况 (18)五、手机端搜索引擎信息流服务使用情况 (19)第四章用户 PC 端搜索引擎使用情况 (21)一、PC 端搜索引擎入口 (21)二、PC 端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与首选率 (22)调查方法 (24)版权声明 (25)免责声明 (25)图目录图1 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3)图2 2014 年-2018 年新增搜索用户与新增网民比例 (4)图3 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4)图4 搜索引擎用户性别结构 (5)图5 搜索引擎用户年龄结构 (6)图6 搜索引擎用户学历结构 (7)图7 搜索引擎用户收入结构 (8)图8 搜索引擎用户城乡结构 (8)图9 搜索引擎用户使用设备 (9)图10 搜索引擎服务在各类场景下的使用率 (10)图11 搜索引擎用户使用体验 (11)图12 搜索引擎用户满意度 (11)图13 搜索引擎用户信任度 (12)图14 各品牌在搜索引擎用户中的渗透率 (12)图15 用户对搜索引擎广告的认知度 (13)图16 用户对搜索引擎广告的辨识度 (14)图17 各类手机端搜索引擎入口在用户中的渗透率 (15)图18 各类手机端搜索引擎入口在用户中的首选率 (16)图19 手机端搜索输入方式 (16)图20 手机端各品牌搜索引擎渗透率 (17)图21 手机端各品牌搜索引擎首选率 (18)图22 手机端各类浏览器渗透率 (18)图23 用户通过微信搜索商品或服务的比例 (19)图24 用户对手机端搜索引擎信息流内容的关注比例 (19)图25 各类PC 端搜索引擎入口在用户中的渗透率 (21)图26 各类PC 端搜索引擎入口在用户中的首选率 (21)图27 PC 端各品牌搜索引擎渗透率 (22)图28 PC 端各品牌搜索引擎首选率 (23)报告摘要◇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95 亿,较2018 年底增加1338 万;搜索引擎使用率为81.3%,较2018 年底下降0.9 个百分点。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互联网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互联网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一、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截至2020年12月,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下降4.7%;遭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下降4.3%;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下降1.4%;遭遇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下降1.2%;61.7%的网民表示过去半年在上网过程中未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遭遇虚拟中奖信息诈骗的占比为47.9%,较2020年3月下降4.7%;网民遭遇冒充好友诈骗的占比为31.4%,较2020年3月下降9.8%;网民遭遇钓鱼网站诈骗的占比为24.7%,较2020年3月下降3.6%。
二、网站安全事件和信息系统漏洞2020年我国境内被植入后[]的网站数量为61948个,较2019年同期减少40835个,同比下降39.7%;我国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276个,较2019年同期减少769个,同比下降73.6%。
2020年我国信息系统安全漏洞20721个,较2019年同期增加4528个,同比增长28.0%;其中,信息系统高危漏洞7422个,较2019年同期增加2545个,同比增长52.2%。
三、网络安全相关举报和受理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数量呈下降趋势,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报告103109件,较2019年同期减少4692个,同比下降4.4%。
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呈大幅上涨,2020年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共受理举报16319.2万件,较2019年同期增加2421万件,同比增长17.4%。
四、发展展望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计算机系统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
通信行业周报:运营商赋能5G应用,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

内容目录1. 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大会在京召开 (3)2. 中国电信发布2020年中报,上半年5G资本开支达201.53亿元 (3)3. 物联网下新生态,RISC-V大有可为 (4)4. 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总额达到2334亿美元,Top5供应商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 (5)5. 本周公司点评 (6)5.1. 紫光国微半年报点评:特种集成业务大幅增长,毛利率及研发费用大增 (6)5.2. 能科股份半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增发融资进一步加码智能制造 (7)6. 一周行业其他热点 (8)6.1. 华为携手深圳电信实现全球首个5G“超级上行+下行载波聚合”创新解决方案试点 (8)6.2. 中国联通发布第三阶段5G 终端计划:N79 频段不在要求之列 (8)6.3. 阿里巴巴2021财年Q1云业务营收123.45亿元,同比增速达58.53% (9)7. 一周行业回顾 (9)7.1. 一周各板块表现 (9)7.2. 安信通信板块一周表现 (10)7.3. 通信板块上周涨跌幅前五 (11)8. 一周投资观点 (12)9. 一周重点公告 (12)图表目录图1:2019年全球IaaS+PaaS市场份额 (6)图2:2019年全球SaaS市场份额 (6)图3:申万28个行业一周涨跌幅 (10)图4:安信通信板块一周表现(08.17~08.21) (10)表1: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概况 (5)表2:通信行业上周表现(08.17~08.21) (10)表3:通信板块涨跌幅前五 (11)表4:推荐标的表现 (11)表5:一周重点公告(08.17~08.21) (12)1. 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大会在京召开8月18日,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大会在北京举办。
本次大会由中国联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主办。
会上,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5G+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联合创新计划”,重磅发布了三款“5G专网产品”和两大“5G专线产品”。
《2019-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2020年6月序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当前人工智能正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产业,我国人工智能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队伍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人才供需结构不平衡,当前人工智能人才整体需求缺口较大,人才供给在当前面临着岗位类型和技术方向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位的严重现象;二是人才供需质量不平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阶,应用落地范围的持续扩展,企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而当前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三是人才供需区域不平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人才集聚地,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也领先全国其他地区,部分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人才,更进一步制约了人工智能产业本地化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一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只有加强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实际用人需求,推进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精准培养产业所需人才,才是解决产业内人才问题的切实方法。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牵头编写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 年)》从人才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梳理了人工智能产业人力资源发展情况,提出相关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工作建议。
由于时间仓促,报告中存在不当之处,还请指正!图目录图 1 人工智能的三次发展浪潮 (11)图 2 人工智能产业链及代表厂商 (12)图 3 全球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部分) (13)图 4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单位:亿美元) (15)图 5 2018-2025 年中国数据总量(单位:ZB) (17)图 6 2010-2017 年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及个体工商户数(单位:万个) (17)图 7 2010-2018 年中国人口数量及互联网上网人数(单位:亿人) (18)图 8 本次调研企业的人员规模情况 (20)图 9 本次调研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 (20)图 10 本次调研企业的产业链分布情况 (21)图 11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类型 (22)图 12 人工智能各技术方向岗位人才供需比 (23)图 13 人工智能各职能岗位人才供需比 (24)图 14 全国主要区域的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求职人才意向的区域情况 (25)图 15 人工智能产业十大热门专业 (26)图 16 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区域分布 (27)图 17 开展人工智能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部分) (29)图 18 主要岗位的工作年限要求 (33)图 19 主要岗位的专业要求 (33)图 20 主要岗位的学历要求 (34)图 21 典型岗位单月薪酬情况 (35)图 22 主要技术方向对工作年限的要求 (39)图 23 主要技术方向对专业的要求 (39)图 24 主要技术方向对学历的要求 (40)图 25 主要技术方向的单月薪酬情况 (41)图 26 各类型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求职人才的岗位意向情况 (44)图 27 各技术方向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求职人才技术方向意向情况 (45)图28 “机器学习”和“机器视觉”百度指数搜索趋势 (45)图 29 企业需求中应届毕业生的比重和求职人才中应届毕业生的比重 (46)图 30 地方政府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相关政策发布情况(单位:项) (48)图 31 意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地区的人才的来源地 (51)图 32 意向湖北省、陕西省、山东省的人才的来源地 (51)表目录表 1 人工智能领域十大紧缺岗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9—2020)的读后感

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9—2020)的读后感数字经济是当前世界上的热门话题,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们的关注。
数字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涵盖所有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的商业活动的整体,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商业模式,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在2019到2020年期间,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种增长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密不可分。
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数字经济这一全球性趋势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数字经济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数字技术的巨大进步,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呈现出几何式增长。
据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在2019-2020年期间的价值已经超过33万亿美元,仅中国市场就占据了22万亿美元。
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许多传统行业也在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实现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增加。
数字经济所具备的商业模式也在日益完善中,多元化的商业创新模式正在推动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升级和优化,例如共享经济、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数字经济的推广和普及。
传统企业逐渐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开始采取数字化的商业模式,以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并利用数字技术加速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拥有无穷无尽的潜力。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就业方式等一系列领域,为社会和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字经济把创新和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不断推动着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全媒体、数字金融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数字经济也为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空间,成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鼓励。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市场环境等,国家要密切关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新需求,加强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CNNIC发布第4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

CNNIC发布第4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导语】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六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19年及2020年初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网络消费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方面正在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4.8%。
一是数字消费持续增长,2019年网络消费已突破10万亿大关,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二是数字贸易不断提质升级,跨境政策与模式创新不断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助力外贸转型升级;三是数字企业领跑全球,2019年,中国和美国所拥有的数字平台企业占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90%151,以互联网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为产业升级不断赋能。
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数字鸿沟不断缩小。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
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底提升7.8个百分点,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5.9个百分点。
在《2019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的要求下,网络覆盖工程深化拓展,网络扶贫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数字鸿沟不断缩小。
随着我国“村村通”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两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同步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
2019-2020年度数字经济形势分析20200314a

城市间数字鸿沟仍待跨越
➢ 2月,美国发布了《维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
地位》的行政命令。
➢ 6月,俄罗斯公布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送审
稿。
算力
➢ 在云计算领域,Statista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 指南》提出,2019年云存储的数据量将首次超过 设备存储,并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区块链技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 2019年上半年,美国区块链领 域的投融资共达到118亿美 元。7月,美国国会批准了 “区块链促进法案”。
主要国家纷纷将自身成熟的数字经济概念和规 则推向国际
借其作为 G20主席国的优势,将 “社会 5.0”“ 以 人 为 中 心 的 人 工 智 能 ” 等 概 念 洗漱纳入数字经济部长宣言
继续在APEC框架下通过政策对话和能力 建设推动“数字贸易便利化构建倡议”
• 2019 年 G20 大 版 峰 会 启 动 “ 大 版 轨 道”,在WTO框架下就数字经济国际 规则制定、数据流动等问题进一步展开 讨论。
1
数据和数据流量难以 衡量
以衡量数字时代技能 为例,很难确定哪些 技能是必要的,一旦 确定了这些技能,第 二个挑战就在于如何 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快 速进行调整
2
3
对数字时代就业的认
识还未达成统一
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方 法评估数据
既不可能可靠地计量 数据的价值,也不可 能可靠地计量数据流 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改变雇用关系,催生弹性灵活的就业方式 但衡量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挑战
(六)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开始“加速跑”,区域协定成为主要推广方式
全球数字贸易壁垒限制水平提升
主要国家“化整为零”从区域协定入 手推动数字贸易主张
第47次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2021.2-3中国教育网络9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202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首度突破百万亿,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IPv6地址数同比增13.3%《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8923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0.4%;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较2019年底增长13.3%。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为4198万个。
其中,“.CN”域名总数为1897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5.2%;“.COM”域名数量为1263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31.1%;“.中国”域名数量为170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1%;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TLD)数量为745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17.7%。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际出口带宽为11511397Mbps,较2019年底增长30.4%。
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减少8125万,占网民整体的34.6%;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1亿,较2020年3月减少7950万,占手机网民的34.6%。
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学基本都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进一步回落,但较疫情之前(2019年6月)仍增长了1.09亿,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报告》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深化落实,众多机构及资本进入在线教育领域,推动更多用户获得公平、个性化的教学与服务。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目录报告摘要 (1)上篇总报告 (5)一、2019发展概况 (5)(一)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大幅放缓 (6)(二)稳就业作用初步显现 (8)(三)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9)(四)直接融资较上年下降52% (11)(五)聚合模式等新模式备受关注 (13)(六)共享平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15)(七)平台经营理念和行为更加理性 (16)(八)智能化应用进程不断加速 (17)(九)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十)规范发展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20)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的影响 (23)(一)短期影响:有“冲击”也有“刺激” (24)(二)长期影响:“危”中藏“机” (26)三、存在的问题 (29)(一)疫情冲击下平台企业经营压力巨大 (29)(二)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30)(三)《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 (31)(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32)(五)可共享资源开放力度不足 (33)四、发展趋势 (34)(一)共享经济将很快走出疫情冲击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34)(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35)(三)未来几年平台企业上市步伐有望加速 (36)(四)资源开放和平台赋能成为共享制造的重要支撑 (37)(五)区块链技术应用成为新热点 (38)(六)“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加强 (38)下篇典型案例 (40)一、滴滴出行:迈向技术与安全双轮驱动新阶段 (40)二、小猪短租:发力自营业务加快智能化应用 (42)三、Airbnb爱彼迎:持续提升品质服务与文化体验 (43)四、途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发力品质化服务 (44)五、美团:全力打造综合性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45)六、WiFi万能钥匙:以技术自主创新保障连接安全 (47)七、满帮集团:优化增值服务探索模式创新 (48)八、好活平台:积极探索灵活用工新模式 (50)致谢 (52)图表目录图1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结构情况 (7)图2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各领域市场交易规模增速 (7)图32017-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 (8)图42016、2018年和2019年各领域共享型新兴服务占比 (10)表12017-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6)表22016和2019年主要生活领域共享型服务普及情况 (10)表32018-2019年主要领域共享型服务支出占比 (11)表42016-2019年共享经济各领域直接融资规模(单位:亿元) (11)表52019年出台的与平台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 (20)表62019年共享经济主要领域相关政策文件 (23)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1.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年7月
目录
2018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 1 2018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2 2018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 2018 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状况 5 2018 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 6 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7 2018 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8 2018 年中国虚拟现实发展状况9 2018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10 2018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11 2018 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13 2018 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状况14 2018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状况16 2018 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19 2018 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状况20 2018 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状况21 2018 年中国网络音视频发展状况22 2018 年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状况23 2018 年中国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状况24 2018 年中国网络出行服务发展状况25 2018 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7
2018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
用户市场
网民第三方支付
8.29 亿208.07 万亿
即时通讯电子商务
7.92 亿31.63 万亿
搜索引擎网络零售
6.81 亿9.01 万亿
网络新闻网络广告
6.75 亿4914 亿
网络视频网络教育
6.12 亿3734.1 亿
网络购物网络游戏
6.10 亿2871 亿
网民使用率
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8.29 亿,全年
新增网民 5653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59.6%,较 2017 年
底提升 3.8 个百分点。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7%)2.6 个
百分点。
2018 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IPv6 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IPv4 地址数量为 338,924,544
个,拥有 IPv6 地址 41079 块/32,年增长 75.3%。
网站数量 523 万个,略有减少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站总数量为 523 万个,较
2017 年底下降 1.9%。
2011-2018 年中国网站数量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
较2017 年底增加手机网民 6433 万,其中网民中使
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7 年底的 97.5%提升至
2018 年底的 98.6%。
2018 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网民占比
域名略有减少,“.C N”域名略有增加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域名总数为 3792.8 万个,
较2017年底减少 1.4%,其中,“.CN”域名总数为
2124.3 万个,较 2017 年底增长 1.9%,占我国域名
总数的 56.0%。
网页数量达 2816 亿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页数量为 2816 亿个,
较2017 年底增长 8.2%。
2011-2018 年中国网页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年增长 22.2%
截至2018 年底,我国国际出口带宽数为
8,946,570Mbps,年增长 22.2%。
2011-2018 年中国国际出口带宽数及其增长率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中国主要骨干2018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网间互联架构持续优化调整,骨干网络与云协同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传输网络全球布局加速延伸
2018 年我国骨干网络架构优化调整工作继续进行,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积极推动推进以云为核心的骨干网络重构,同时逐步推进骨干网络智能化,成效逐步显现。
骨干网络架构变化趋势
网间架构
中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分布图2018 年全国网间互联路由策略持续优化,13
个骨干直联点整体上实现各互联单位网间互通流
量的统一调度承载、均衡协调。
我国网间互联互通性能和总体时延性能持续
提升,从 2014 年的开通前的 68.18ms 降至 2018 年
的46.15ms,降幅达 32.31%。
4G 网络5G 网络
2018 年我国4G 网络建设进入优化提升阶段,
深度覆盖效果显著,网络覆盖率已超98%的全国
人口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 4G 基站总规模超过 370
万个,继续保持全球最大 4G 网络。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进行的 5G 技术研发试验
第三阶段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国稳步推进5G
商用进程
☐测试结果表明,5G 基站与核心网设备均可支持
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模式,主要功能符合预
期,达到预商用水平。
☐自 2018 年下半年起,运营商主导的 5G 产品研
发试验启动,在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满足商用需
求的条件下,我国将启动 5G 商用服务。
☐在商用初期,我国将重点在中频频段
(2.6GHz-6GHz)开展 5G 网络部署,在实现良
好覆盖的同时,可有效支持智慧城市、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
下一代互联网 IPv6 规模部署进入加速阶段,应用基础设施发展迅猛, 骨干设备已全部具备支持 IPv6 能力
我国积极推动 IPv6 规模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IPv6 地址数量全球领先,IPv6 用户数显著增
长。
2018 年底,我国 IPv6 地址申请数量达 41060 块/32,同比增长 75.2%,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2013-2018 年我国 IPv6 地址数量变化
宽带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
基础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的 IPv6 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仅于 2018 年下半年,支持 IPv6 访问的省部级
政府网站数量就攀升了 10 倍,央企网站更是攀升了
30 倍;在 IPv6 支持能力建设方面也是急速攀升,
省部级与央企的支持度分别由原先的 6.5%和 3.1% 攀升至 67.7%和 94.8%。
2018 年中国政府和央企网站的 IPv6 支持度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平台
互联网骨干网络 IPv6 网内网间性能总体保持稳定,时延与丢包率等指标相较 IPv4 网络仍存在一定差距。
☐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固定宽带用户达到 4.07 亿户,全年净增 5884 万户。
☐ 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超过 7 成。
☐ 天津、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固定宽带用户超
过 8 成。
☐ 发达城市开始发展 200Mbps ,甚至 500Mbps 固定宽带用户。
2018 年中国大规模数据中心区域分布
数据中心转向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 IDC 企业达到 1923 家, IDC 机房数量达到 5580 个,同比 2017 年新增 51 家企业,机房数量增长 48%。
受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新建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我国中西部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加速落地。
内蒙古、贵州等政策重点扶持地区,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快速提升,吸引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陆续入住。
央企网站IPv6支持度
省部级政府网站IPv6支持度
支持IPv6访问的央企网站 支持IPv6访问的省部级政府网站 2018年12月
2018年6月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
6 3.1%
6.5% 63
94.8%
92
67.7%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8 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状况
公有云
私有云
2018 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
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2018 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
2018 年中国虚拟现实发展状况
虚拟现实技术架构
虚拟现实产业结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