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高教社第二版)绪论部分教案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154a3d856a561253d36f02.png)
(五)旅游资源赏析
1、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2、如何欣赏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一)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意义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对旅游资源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
小结:完成绪论教学,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入门知识,一定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原 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海岸地貌分类 教学难点:流纹岩地貌、丹霞地貌成因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 成因
2、 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道、“地下森 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 东北地区2、云南腾冲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授课时间
第3周 第3、4节
课次
5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二节 :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二、岩溶地貌.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花岗岩地貌概念,了解其分布、成因、特点;掌握岩溶地貌成因及类
型及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小结:坚持马克思辨证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好中国旅游地理很重要, 对学生将来的从业也很重要。
授课时间
第2周 第1、2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二、关于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2)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a4689b3376baf1ffd4fad10.png)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
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
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
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
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
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依照教学规律,详细写出教学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eb3eddcc175527072208e9.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适用学时:62~62+22课程类型:理论制定日期:2012年04 月08 日制订人员:刘德正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二)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三)能力目标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三、教学设计四、评价方式:本课程采取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考试分两个部分,均安排在期末课程全部结束后,一部分是围绕八大旅游区的核心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用抽签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此部分占课程全部评价的50%;另一部分围绕当期所有课程内容,用试卷方式进行考核,该部分占课程全部评价的50%,两部分的总评即为学生本课程的期末考评结果。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de2c8b904693daef5ef73dec.png)
观察比较法
观察(生活场 景)各种与旅 游有关的现象
实地调研法
学生自行收集 相关旅游学的 资料,并实地 进行调研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总成绩
平时成绩 40%
期末成绩 60%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54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通 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进 行
详细讲授法
讲授时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 性、科学性、逻辑性。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中有 导,讲中有练。讲授的内容 具体形象,联系旧知对抽象 的概念原理,尽量使用其他 方法,使之形象化,易于理 解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课程重点
➢旅游客流形成的基本因素、时空分布特 征;
➢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 型及地区分布
➢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色、重点景区和 精品线路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课程难点
➢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环境与旅游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 国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旅游资源对中 国旅游业的影响 ➢根据各旅游区的资源优势分析该旅游资 源发展优势,预测旅游资源发展前景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采取传统与现代化教学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 课堂相结合;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强调理 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详细讲授法
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制定假 设和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 在开放性的讨联系
整理ppt
15旅游二班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PPT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b9317ba0d4a7303763a91.png)
15旅 游 二 班
第17页/共20页
学法
观察比较法
观察(生活 场景)各种 与旅游有关 的现象
实地调研法
学生自行收
集相关旅游
学的资料,
并实地进行
调研
15旅 游 二 班
第18页/共20页
总成绩
平时成绩 40%
期末成绩 60%
15旅 游 二 班
第19页/共20页
15 旅游二 班
第12页/共20页
二、标
基础为依 托
情景为载 体
学生为主体
15旅 游 二 班
第13页/共20页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
知识模块顺序 旅游地理学概述
理论学能时力为目 实践学时 标
4
中国旅游理资源基地础为依6
中国旅游交通托与
旅游线路
6
中国旅游地理区 划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
会计学
1
15 旅游二 班
第1页/共20页
15 旅游二 班
第2页/共20页
课程性质
《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是高职旅游管理 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年第一 学期,是该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前续课程:旅游学概论 后续课程:模拟导游、旅游心理学
15 旅游二 班
掌握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15 旅游二 班
第6页/共20页
能力目标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 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15 旅游二 班
第7页/共20页
情感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与旅游文化,提高 旅游人文素质,提高旅游审美欣赏力审美感受力
激发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 情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d7377ed998fcc22bcd10d5d.png)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第一节旅游与中国地理环境一、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概况旅游活动指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活动。
旅游活动主要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要素,它受地里环境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旅游行为决策,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我国的自然环境独具的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方位优势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周边国家边贸往来。
维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性。
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错综复杂的地势与地形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分布着盆地和草原。
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
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
东西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使我国风光多奇景和险境,地形则呈现多种多样,平原少,山地多,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有五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型的垂直温度带,从山脚到山顶,在相对海拔高度差仅仅数千米之内就会出现“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日居然四季现”的奇景;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分为四类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3f9f649649b6648d74749.png)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篇一: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绪论》邵震球【课题】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课时】1课时(45 分钟)【教材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专业拓展课,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旅游地理学形成、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有大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好于旅游类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也应提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及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讲解能力与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素养及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胆量。
3、情感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旅游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专业素养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化为简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平台与资源】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备好课;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让学生上课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做好有效引导,并思考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紧密结合,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让几位学生分别介绍一下你对旅游景区与景点的认识,或讲解一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地方,要求语言朴实,讲解清晰即可。
二、讲授新课:约 35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的概述及要点的补充。
2、教师通过学生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阐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通过播放江浙等旅游景区的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兴趣,进而说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实用中国旅游地理绪论PPT教案
![实用中国旅游地理绪论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567428bb4cf7ec4bfed057.png)
外籍教师来农大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一、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现代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的客源 地、旅游的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旅游区划的研究
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区划方案。
4、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
包括: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区 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旅游地的规划。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研究
包括: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的正面与 负面影响。
6、旅游信息系统与地图的研究
应用性
边缘性
历史、考古 民俗、宗教 建筑、文学 艺术、美学
综合性
旅游地理学是处 于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和人 文地理学三者之 间的一门综合性 部门地理学。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与研究内 容
一、旅游的发展 (1)旅游的演变: 是一种社会活动 历史:帝王:黄帝/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清
康、乾隆 官宦:苏轼… 文士:李白/杜甫/谢灵运… 僧侣: 现代:大众化活动,平民是旅游的主角。
家庭休闲:阅读、 日常休闲:看 一日游:游览
园艺、看电视社 戏剧、上餐馆、 观光、野餐等
交活动
观看比赛等
旅游:离开常住 地
家庭
本地
地理范围 市内、省内
国内 国际
商务旅行
三、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现象是在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场合下发生的,它同地理学科有最 直接的联系,所以就由专门的地理学来研究旅游,这种地理学就是年轻的旅游地 理学。”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1)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924235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2.png)
旅游市场营销与策略
旅游市场调研
了解游客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 情况,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旅游产品推广
通过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提高 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潜
在游客。
旅游销售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制定合理 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渠道,实现旅游产
品的销售目标。
旅游景区管理与保护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地发展与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
01
研究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以
及环境变化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和动态变化
02 分析旅游流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揭示旅游流的
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特征。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
03
探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寻求区域旅游协
同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旅游地理学为旅游业提供实 践支持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实 践支持,如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市 场营销等。
旅游地理学促进旅游业的 创新发展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可以为旅 游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旅游业的创 新发展。
CHAPTER 05
旅游地理学的未来发展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包括旅游地理学理论、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旅游地理实践应用等方面。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旅游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内容
包括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环境容量与生态保护、旅游文化与景观、旅游交通与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等。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学科性质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旅游地理 绪论 第一、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 绪论 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1e997013a2161479171128ad.png)
旅游决策过程分三步: 旅游决策过程分三步: 1、第一步是认识需要阶段 、 2、第二步是信息收集阶段 、 3、第三步是评价对比
思考:如果你出售你的旅游产品,应该如何做? 思考:如果你出售你的旅游产品,应该如何做?
五、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1、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以决策行为为基础, 以决策行为为基础,根据涉及的空间大小可把旅游空间行为 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划分为大、 小三个尺度。 2、三个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大小 、 省际、全国、 (1)大尺度 省际、全国、国际 ) 省内、地区( (2)中尺度 省内、地区(市)内 ) (3)小尺度 县(市)内、风景区内 )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章 旅游者地理研究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绪 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 郭来喜认为: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 、 郭来喜认为: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 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 一门学科。 一门学科。 2、 刘振礼,王兵等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 刘振礼,王兵等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3、 其共同点为: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 其共同点为: 思考: 思考:从这些学者们的定义中预测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什 么?(提示:考虑两方面内容) ?(提示:考虑两方面内容) 提示
2、美国学者罗伯特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 、 (1)身体健康的动机 ) 休息、运动、 休息、运动、治疗等 (2)文化动机 ) 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和宗教等 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 (3)交际动机 ) 结识朋友、探亲访友、 结识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 (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 考察、交流、 考察、交流、会议以及从事个人兴趣研究等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3a2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旅游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旅游地图。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旅游地图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讲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重点讲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问题。
例如,分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探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讨论,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旅游设施等方面分析该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和不足。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就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
三、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可包括完成旅游地图绘制、搜集相关旅游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
4. 课堂练习:批改学生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地方特色旅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特色旅游项目,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四川的九寨沟、江苏的周庄古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
课程教案-中国旅游地理-2
![课程教案-中国旅游地理-2](https://img.taocdn.com/s3/m/41868cb75f0e7cd18525363d.png)
山东女子学院2014 年制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引入旅游是人类在一定地理环境中的特殊活动,人类的旅游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并影响地理环境。
旅游的三大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二、课堂内容教学第一节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一、 旅游者1、旅游者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2)国内旅游者2、旅游者特征(1)异地性(2)闲暇性(3)享受性(4)消费性(5)地域性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2、文化地理背景3、经济地理背景准备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评价教学准备4、环境质量背景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与旅游客流1、旅游者的旅游决策2、旅游客流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资源类型与地理环境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2、旅游资源的分类3、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二、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三、旅游资源开发规划1、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概念及特点旅游资源开发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过程。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所作出的总体部署,以及规划实施的具体项目的技术放案和措施。
具有下列特点:(1)协调性(2)系统性(3)客观性(4)综合性(5)技术性2、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3、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三节旅游业的区域影响一、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1)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
旅游业是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经济行业。
旅游服务包括饭店服务、导游服务、代办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商业服务等。
(2)旅游业的特点①经济性②文化性③综合性④连带性⑤敏感性二、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1)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2)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3)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发展(4)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2、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稳定三、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影响1、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积极影响(1)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2)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2、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不利影响(1)降低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2)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四、旅游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