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古典诗词,情景关系梳理

古典诗词,情景关系梳理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上阕景色很美,下阕情感很消沉)
11
2021/10/10
问题: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全诗是怎么表现的?简要作答。
3
2021/10/10
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1)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 意乱。 (2)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 “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3)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至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 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4)尾联用衬托手法,借梳桐蝉鸣将诗人的心烦意乱 渲染到极致。
(2)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寓情于景:柳宗元有了情绪,才将情绪投射 到将看到的景物上。)
10 2021/10/10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4
2021/10/10
二、依据情景的明显与否: 景内含情VS情破景出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情隐藏得比较深,只能感受到一点落寞,但
具体的情绪不容易揣测:情含景内
5
2021/10/10
二、依据情景的明显与否: 景内含情VS情破景出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类型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景情关系例说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景情关系例说

2019.1本版编辑/·高中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景与情,从来就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

就景与情的表现关系而言,一般有四种情形:乐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乐景,泛指意象明朗的景;哀景,泛指意象灰暗的景;乐情,泛指快乐、舒畅、昂扬等积极的情绪;哀情,泛指悲伤、压抑、愤怒等消极的情绪。

一、乐景衬乐情这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常见的表现方法,是一种“正衬”,即往同一个方向衬托的表现方法。

如皇甫松的《采莲子(其二)》:“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船动湖光滟滟秋”一句,描写了因为船动而使得湖光映秋泛起滟滟之波的美景,衬托了后文情窦初开的采莲女因“抛莲子”的举动被人察觉而“半日羞”的细腻柔美的思想感情。

湖水滟滟起柔波,恰是姑娘内心甜蜜波澜的真实写照。

乐景衬乐情,清爽怡人。

再如徐再思的《朝天子·西湖》:“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

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这首小令,通过对西湖如诗如画撩人心魄的迷人美景的描绘,凸显了诗人高雅、恬淡的心境。

乐景乐情,相得益彰。

二、乐景衬哀情这其实是一种反衬的表现方法,即往相反的方向衬托的表现方法,以景之乐反衬情之哀。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异乡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

他乡春景之美让人联想到故乡春景之美,而“归年”却遥遥无期,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再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通过最美的“春花”,最亮的“秋月”,最和煦的“东风”这些乐景,今昔对比,反衬了作为阶下囚的词人国破家亡、身陷囹圄、今昔两重天的伤痛之情。

读者可以想象:一样的春花,一样的秋月,一样的东风,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当年多少风花雪月的欢乐往事,如今都不为“我”所有,该是多么令人心碎啊!乐景之乐,更显哀情之哀。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一、鉴赏思路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1、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2、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3、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答题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

思路:关系 + 景象 + 氛围 + 情感例题精析古意王融①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二、鉴赏练习就景与情的关系看,任何借景抒情古诗,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一言以蔽之,即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诗歌中的景情关系)

诗歌中的景情关系)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 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 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教学重点与难点1. 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 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灯片,并配音乐,让学生入境)。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只有达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讲到诗歌,特别是写景诗,弄清了景和情,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做诗歌鉴赏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想一想(1)(问题)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景情关系有哪些?(提示:哪些情景交融的情况)学生回答,可能比较零碎。

(总结)分三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2)举例辨析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③以景结情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古典诗歌之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之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之情与景的关系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1、触景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是触景生情式。

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诗词_景与情关系

诗词_景与情关系
答: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 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有下 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 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 之情。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 虚写自己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虚实结合。
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
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
1.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 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 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 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 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 “触景生情”。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 景生情之作。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课堂小结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以景结情
结构关系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实 战 演 练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前四句触景生情,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等景 象,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突出了作者不平静的情绪和孤独寂寥之感。 后四句直抒胸臆,愁从何来?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 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 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 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_写作指导

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_写作指导

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品味这句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景物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施诸文字,形成景语;二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

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

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

”人生活在尘世间,就是生活在“景”中,春夏秋冬,雨雪风云,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秋风肃杀,寒霜凝冽,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抑郁悲戚;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

付诸笔端,岂不就是动人的情语?景是客体,外界之景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触发人的联想,所谓“触景生情”。

诗中的景物,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

人事不同,景色不同,时世不同,情感当然不会相同。

即使面对同一个景色,由于环境不同,遭遇不同,生出的情也大不相同。

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诗人“行不足”,欣悦无比。

而身逢乱世的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惊心,因为他思乡念亲,忧国忧民,肝肠摧断。

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每日“以泪洗面”,“触目愁肠断”,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

景物无意人多情,触景生情,景因人异,千古斯然。

景物与感情的密切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景衬情。

以景衬情又可分正衬、反衬。

正衬、反衬又各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乐”景正衬“乐”情。

还是看大家熟悉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2016.9.19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如何思考诗歌的情景关系?(1)抓景语。

(抓景物特点以及景物所组成的画面)(2)抓情语。

有的诗词有明显的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愁”、“恨”、“怨”、“思归”一类的词语。

如果没有标志性的词语,就进行整体分析。

(3)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4)理清情和景的关系,选取最恰当的术语二、情与景关系术语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2、寓情于景、融情于景3、景中含情、情景交融4、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三、分类解析1、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借景抒情:是指诗人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如: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ft独归远。

”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这青ft独归的灵澈背影,让人回味,诗人正是借这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寄托和表露出诗人对灵澈不舍。

练习: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

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问:本诗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 分)明确:此诗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1 分)诗人无聊而望,却见到如家乡般的景色,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中的断霭、古寺中的流莺,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4 分)使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含蓄隽永,富有诗意。

(1 分) 2、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

运用这种手法达到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效果。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怎样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

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

处理好二者关系成为诗歌创造意境的关键:情与景能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

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

一、触景生情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

触景生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

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

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

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

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

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

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

诗中的景并非客观世界的单纯复现,而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的,这个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指向性。

杜甫笔下的秋景本来就有萧瑟凄凉的况味,况且古代就有“悲秋”的传统,触凄凉景生悲苦情,符合人之常情。

这种景与情的相应,使意境更为感人。

二、融情入景(移情入景)所谓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情于景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情于景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情于景的关系
1、《滁州西涧》的是:写诗人有限宁静的心情,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感叹于大自然的美好,想置身其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江南逢李龟年》的是:诗人感慨于世间沧桑,时世之凋零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

3、《送灵澈上人》的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感慨于世间的美好。

4、《约客》的是: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心情。

5、《论诗》的是:要人们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

情景关系总的来说两种。

一种是情景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另一种是情景不一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高考复习之——诗词鉴赏_景与情关系

高考复习之——诗词鉴赏_景与情关系

二、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孟郊《登科后》 孟郊 乐景写乐情
(宋)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秋思)》 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这首诗的三、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 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哀景写乐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2006福建卷
端居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练习
3、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古典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古典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古典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1.融合和渗透
(情景交融)
例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借用王昌龄常说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流传千年的话语来描绘边塞环境。

2.映衬(烘托)
以乐写哀。

例如李白《蜀道难》的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其中“风”、“落星”皆为暗指)。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word版本19页PPT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word版本19页PPT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word 版本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整理:窦慧杰时间:2014、8“情者文之经。

”《文心雕龙•情采》里如是说。

所以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感情的艺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对于诗来说,特别是对于抒情诗来说,感情的表现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直接了。

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一般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在写景抒情的诗歌中多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A、情、景结构关系辨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篇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更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

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

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

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刘熙载《艺概》中说“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古诗鉴赏情景关系

古诗鉴赏情景关系

语文课后巩固16
早读内容:必修三、必修四的古诗词(4月15-4月18)
三、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
从情景关系看表达技巧
从抒情方式来看——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从表现手法来看——衬托(正衬、反衬)
以景衬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从写景方法来看
渲染——烘托(衬托)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景物的多角度描写(远近、高低、俯仰——绘形、绘声、绘色——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高考试题】
春日登楼怀归【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分)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前两句。

(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一、鉴赏思路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1、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2、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3、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答题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

思路:关系 + 景象 + 氛围 + 情感例题精析古意王融①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二、鉴赏练习就景与情的关系看,任何借景抒情古诗,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一言以蔽之,即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景交融不是一种手法,而是一种效果,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是情与景究竟是如何交融的,即景与情以什么关系形成交融。

1.想一想,理一理(问题)的情况有哪几种?(总结)分三种: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试一试指出下面诗歌的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

①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作者触景生情,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融情于景(寓情于景)③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解析: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接下去两联写离别的深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感情真挚。

最后以“萧萧班马鸣”作结,以景结情,用两匹马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烘托出诗人的缱绻情谊。

(尾联以景结情,使得全诗情景相生)3.辨一辨(问题)这三种关系究竟怎么区分?(总结)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又可叫作“移情入景”,或者“寓情于景”。

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

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触景生情(先景后情),融情于景(有景无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情景相生(有情有景)。

4.练一练分别指出下面古诗景与情的关系。

①《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解析: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

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倚杖水边”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

(触景生情)②《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解析: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色。

在景物描写中,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

(融情于景)③《悲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解析: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④《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解析: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

(以景结情)(三)景与情的内容联系1.理一理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1)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

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2)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

2.练一练说说下面诗歌景与情的内在联系。

(1)孟郊《登科后》(乐景乐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解析: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2)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哀景哀情)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解析: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3)杜甫《绝句》(乐景哀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解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4)杜甫《江汉》(哀景乐情)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解析: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四)常见问答方式。

1.理一理景情关系提问的方式有:(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或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2)这句诗(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3)这句诗(这首诗)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

答题方法先请学生回答,然后进行总结(1)回答出某一种关系(2)借什么景(抓住意象,概括画面特点),抒什么情/融什么情于什么景/以什么景结什么情(有反衬关系的强调)2.练一练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答案(1)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

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