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科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1—A—1
A.问题:物质的三种形态各是什么?
B.所需材料:
1.黑板
2.粉笔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材料(见图)
C.步骤:
1.制表说明物质的三种形态。
2.简略描述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让学生按物质的形态将各种材料分类。
4.根据形态将其他东西归类,直到你确定学生已掌握物质形态的区别。
D.结果:
学生在扩展表格的过程中学会分辨三种物质形成的区别。
E.基本事实和补充资料:
物质的每一个形态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很容易辨别区分。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具有其所占用器皿的形状,气体可充满容器的整个空间。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形态可以从固态向气态、气态向液态转化。冷却过程中,转化方向相反。干冰(二氧化碳)在室温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这叫做“升华”。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什么其他区别?
2.冰块是液体还是固体?
3.我们能改变物质的形态吗?即我们能把固体变为液体,或是把液体转变为气体吗?
4.如何把水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5.如何把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6.为什么自行车轮胎里需要空气?
7.空气里有水吗?
G.进一步探讨的有关思路:
1.往纸袋或塑料袋里吹气,并将之封口。研究空气的特性——例如其体积、重量、热度等。
2.把一根吸管插入玻璃杯的水中,往里吹气,发生了什么现象?
3.研究二氧化碳的特性。为什么在饮料中使用它?
4.列举我们利用压缩空气的方法。
5.学习活动8—A—3,“飞机如何利用机翼起飞?”
6.学习活动1—B—18,“空气中有多少氧气?”
7.把一个灌满水的气球和硬质海绵扔向地面。讨论它们落地时形状的区别。
H.词汇积累:
1)固体 2)液体 3)气体 4)蒸汽 5)氧气 6)容器 7)膨胀 8)收缩
活动 1—A—2
A.问题:什么是原子、分子?
B.所需材料:
1.泡沫塑料球 7.铜
2.水彩 8.水
3.细铁丝 9.盐
4.铁 10.小苏打
锌5.
6.能表现原子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参考资料
C.步骤:
1.简略说明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定义并描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3.用草图或模型表示铁、铜、锌等原子。
4.用草图或模型表示水、盐、小苏打、氧气、氮气等的分子。
5.让学生对手掌吹气并描述其感受。告诉他们这样能感受到分子运动。
6.用参考材料作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各做一个不同的可动的原子模型。
a.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球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电子可用红色,质子用蓝色,中子用桔色)。
b.按图所示,可把质子和中子安置在内部的小环中。可用任意的联接方法:例如在塑料球上打孔,用带子捆系起来。这个小圆环表示串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
c.用铁丝做一更大的环,把“电子”联接其上,它们分布均匀,且其数目等于质子数。
d.往“电子环”上联接“原子核环”。
e.把这个可动模型贴在天花板或教室里的高处。
D.结果:
1.学生向手吹气时,他们在移动空气分子。
2.通过实际动手和可动模型的演示,学生将了解原子的结构。
E.基本事实和补充资料:
1.原子是分子的基本组成物。
2.分子是原子的聚合体。
3.共有112种已知元素,92种存在于自然界,其余的已在试验室合成。
4.原子和分子都非常小,我们肉眼看不到它们。
5.100万个原子与句尾的句号大小相近。
6.无论是在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分子总是处于运动中。
7.物质可细分的最小且仍保留物质特性的粒子叫分子。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如果分子是静止不动的,晾在外面的衣服会干吗?
2.任何物质都由分子组成吗?
3.如果分子都是运动的,为什么固体不会消散或消失?
G.进一步探讨的有关思路:
1.学习1—A—1,“物质的三种形态各是什么?”
2.学习1—A—4,“物质可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吗?”
3.学习1—A—16,“物质最细小的部分是什么?”
H.词汇积累:
1)原子 2)分子 3)元素 4)电子
5)质子 6)中子 7)轨道 8)蒸发
活动1—A—3
A.问题:什么是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B.所需材料:
1.玻璃杯 8.沙子
2.纸片 9.盐
3.回形针 10.糖
4.勺子 11.钢锉
5.水 12.铜币
放大镜 13.弹子6.
7.图钉 14.有关周期表的参考材料
C.步骤:
1.术语定义:
a.元素——由原子构成的基本组合物质、原子是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b.化合物——由确定化学比例的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的基本组合物质。
c.混合物——两种以上万分不按确定比例的混合,各组成部分保持其本身特性。
2.辨别“所需材料”中的各种物质属于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3.用放大镜观察沙子。所有的沙粒都一样吗?
4.用放大镜观察食糖粒。所有的糖粒都一样吗?
5.把回形针、纸片、弹子和图钉都放进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中。
6.用力搅拌。它们的形态改变了吗?
D.结果:
1.沙粒的形状各不相同。
2.糖粒的形状大致相同。
3.玻璃杯中的所有物质保持其原有特性。
E.基本事实和补充资料:
1.在家庭中能找到的常见元素来源于铜、锌、铅、铁制的产品。
2.家庭中能找到的常见化合物有盐、小苏打、氨水、水等。
3.家庭中能找到的普通混合物有肥皂水、除垢剂、颜料、汤、色拉酱、牛奶等。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混合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2.混合和溶解的区别?
3.你能列举多少种混合物?
4.空气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
G.进一步探讨有关思路:
1.让学生将元素周期表中前10种元素列表,表示出其原子数、质量、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和外层电子数的不同。
2.讨论海水中所能找到的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列举家庭中能找到的10种化合物。
4.列举家庭中能找到的10种混合物。
5.列举家庭中能找到的5种元素。
6.学习1—A—2,“什么是原子、分子?”
7.学习1—A—9,“什么是化学变化?”
8.学习1—A—10,“什么是物理变化?”
9.学习1—A—11,“什么是溶液?”
H.词汇积累:
1)元素 2)化合物 3)混合物 4)铁
5)铜 6)沙子 7)糖 8)弹子
活动1—A—4
A.问题:物质能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吗?
B.所需材料:
1.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