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习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小课题方案

初中英语小课题方案

初中英语小课题方案•相关推荐初中英语小课题方案(精选1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英语小课题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英语小课题方案篇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目标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

新目标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

新目标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

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预备年级时,区抽测结果有一半多的学生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

初一英语主题式教研活动(3篇)

初一英语主题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初一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通过课堂观摩,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

3.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4.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时间:2022年3月15日- 地点:英语教研组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体初一英语教师- 活动内容: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分组讨论,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3. 汇报交流,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 时间:2022年3月22日- 地点:各年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体初一英语教师- 活动内容:1. 观摩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

2. 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得失。

3. 全体教师进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反思- 时间:2022年3月29日- 地点:英语教研组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体初一英语教师- 活动内容:1. 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

2. 分享教学反思,交流教学心得。

3.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在备课阶段,教师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通过分组讨论,老师们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 课堂观摩阶段:在课堂观摩环节,教师们认真观摩了同组教师的课堂表现。

观摩结束后,大家积极参与评课,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英语课程中发挥核心素养统领作用的例子

英语课程中发挥核心素养统领作用的例子

英语课程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起着统领作用。

核心素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它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分析英语课程中发挥核心素养统领作用的情况。

1.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技能。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在日常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能够提升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英语思想。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口语角色扮演活动、英语小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而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写英语日记、作文等方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重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资料、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比如英国的传统节日、美国的习俗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进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能力。

3. 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

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英语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英语角、讨论课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环境中自如地表达和交流。

4.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在21世纪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英语短剧、英语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初中英语教案范例及讲解

初中英语教案范例及讲解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每位英语老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初中英语教案范例,包括教案讲解和实际操作。

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会用英语询问路线,并能正确引导他人。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去问路、指路。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到外国人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努力解决语言沟通问题,从而建立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较为自然地询问和引导他人走路。

难点:正确地引导他人走路。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怎样问路和指路。

请学生自己动手说出一些例句,如: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ark? How can I get to the hospital? 等。

2.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听一段对话,根据对话内容,总结出关于问路和指路的一些口语表达。

Hello.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museum?Sure. Go straight ahead, and then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roads, and then the museum will be on your right side.OK. Thank you very much.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在问路的时候使用“excuse me”这个短语,什么时候该使用“thank you”。

3.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两个小组,每组分别有3个学生,其中两个学生充当路人角色,另一个学生为游客角色。

游客向路人A问:“Exc 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library?”路人A回答游客,并指示其方向。

游客再向路人B问:“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supermarket?”路人B回答游客,并指示其方向。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一、教学背景这是一节针对初中学生的英语课程,学生平均年龄为13岁,班级总人数为30人。

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较为优越。

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英语单词和句型。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

3.能够在课堂角色扮演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准备了课程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料。

2.确保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工作正常。

3.准备了学生需要用到的练习册和笔。

四、教学过程1. Warm-up (5 minutes)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日常生活的英语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Presentation (15 minutes)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Practice (20 minutes)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通过小组互动,练习所学单词和句型,并进行扮演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Consolidation (10 minutes)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比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 Production (10 minutes)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真实情景对话练习,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6. Summary (5 minutes)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认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积极,对英语学习有很好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角色扮演活动表现较好,但对部分单词的记忆还不够扎实,下节课将针对这一问题增加相应的记忆训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英语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步骤 (1)
1.教学之前(Pre-teaching) 教学之前(Pre-teaching) 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3)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育技术设计 (4)教学评价设计 (5)修正设计
教学设计的步骤 (2)
2.教学之中(In-teaching) 教学之中(In-teaching) 实施远比设计难。 实施远比设计难。 动态调整教学设计 在预设与生成中建构过程 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 、 教学经验决定着教学过 程的建构性 一个不断反思的教师具有更丰富、 一个不断反思的教师具有更丰富 、 更具有建构性的教学智慧
教学设计的定义 (鲁子问)
从教师的教学实践视角看, 从教师的教学实践视角看 , 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 现代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基于学习 者特征等学习需求分析,设计教学目标、 者特征等学习需求分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 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 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 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 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 教学设计技术与工具也可用于对于课堂教学进行 过程性、质量性分析。 过程性、质量性分析。 教学设计体现一种教学理念, 是一种技术, 教学设计体现一种教学理念 , 是一种技术 , 是一 套工具,是一个过程, 套工具,是一个过程,这一技术和工具主要用于 教学准备,但也可用于教学评价。 教学准备,但也可用于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步骤 (3)
3.教学之后(Post-teaching) 教学之后(Post-teaching) 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矩阵 课堂教学程序性评价要素 课堂教学质量性评价要素 反思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反思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教学设计不能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不能确保教学质量 , 教学 设计只是方法, 只有合理使用, 设计只是方法 , 只有合理使用 , 才 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个案杜丽辉

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个案杜丽辉
教育部指出: “积极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 性和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要紧密结合新一 轮教师培训的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研究开
发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在内容上,要注意根据 在职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类 型上,要体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以满 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在形式上,要体现文 本、光盘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形成集多种呈现方式为 一体的教师学历和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超市”,满 足广大教 师 对 课 程 资 源 的 需 求 和 选 择。”依 据 上 述 精神,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 现状,笔者认为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 程设置应该做到课程内容全面、按需施教; 课程模式 多样、讲究实效。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学英语教师; 继续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2) 02—0066—02
本课题组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调查该 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力图构建民族 地区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体系。
本课题组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中学英语教师继 续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教师学历低; 教学 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对继续教育的 意义认识不深刻; 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 模式单一,效果不佳。
杜丽辉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摘要:本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提出了构建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建议: 课程内容全面、 按需施教; 模式多样、注重实效。坚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以多元化的培 训模式满足不同层次英语教师的需求。
4. 英语教学技能课程 开设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课件的制作等课程。 实施“全国中小学教 师 教 育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培 训 计 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培训、考试和 认证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使少数民族地区 中学英语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 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5. 知识更新与拓展课程 适当开设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语音学、英美文 学、语言学,西方文化、英汉翻译等课程,提高受训英 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6. 科研方法课程 介绍先进的英语教学科研成果,讲述科研方法, 调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的积极性,以 科 研 促 教 学,培 养 科 研 型 中 学 英 语 教 师。鼓励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利用学到 的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教 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模式多样、注重实效 通过实施“国 培 计 划 ”,培 训 骨 干 教 师,使 其 发 挥带头作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采取多种培训模 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面向全国 遴选具备资质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实 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采取混合学习 方式,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 相结合; 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 为载体,帮助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 中的现实问题,促进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整体素 质的全面提升。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案例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案例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案例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则是教育的关键人物。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们应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来分享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的经验,以期给其他教师以启示。

二、反转课堂模式某位中学数学教师尝试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他录制了短视频,把课堂上原本讲解的内容搬到了课后回家完成。

而课堂上,他主要进行讨论、解答疑问和设计实践等互动性较高的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游戏化教学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游戏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她设计了一款有趣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字、词语、古文等内容。

游戏中设有关卡和奖励系统,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语文水平。

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四、项目式教学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尝试了项目式教学方法。

他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来探究和应用物理原理。

例如,他组织学生设计太阳能发电系统,让学生了解并亲身操控太阳能发电。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媒体互动教学一位初中英语教师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方式,将学习资源丰富化。

他利用电子白板和互动软件展示课程内容,配合有趣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引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们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个性化教学一位小学班主任通过个性化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

她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课堂上,她设立了不同难度的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活动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学习并不断进步。

初中教研课题研究案例(3篇)

初中教研课题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策略缺乏、阅读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课题研究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阅读教学提供依据。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认为阅读枯燥乏味,难以坚持。

(2)阅读策略缺乏: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精读等,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3)阅读效果不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细节,影响阅读效果。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引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故事、诗歌、漫画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略读、寻读、精读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注重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细节。

(4)强化阅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检验。

4. 案例分析法: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五、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1)查阅文献,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案例)

“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案例)

“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案例)0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

通过探究主题意义建构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引导学生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生在主题统领下的多个语篇中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调动自身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更好地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0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PEP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单元话题为fruit,隶属于“人与自我”语境下,“生活与学习”主题中的生活饮食体验类。

本单元围绕“水果”这个话题展开,通过学习水果类的单词及表达,让学生有意识的去用英语与身边朋友进行交流,能够表达对不同水果的喜好,并能形成科学饮食、乐于共享的意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内容梳理生活饮食体验类的话题贯穿小学英语学习的始终。

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该话题的意义渗透也逐步提升。

在三年级上学期 Unit5 Let's eat!中学习了食物的主题;在三年级下学期Unit5 Do you like pears?学习水果的主题;在四年级上学期Unit5 Dinner’s ready!学习了用餐礼仪,以及中西餐具的使用的差异;在四年级下学期Unit4 At the farm.学习了蔬菜的主题;在五年级上学期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中学习了中西方饮食差异,渗透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特别是在PEP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已经呈现过egg、bread、juice、cake等部分有关食物的单词,以及Have some ... Can I have...? 等表达饮食意愿的句型,为本单元的学习打好铺垫。

2024年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优秀8篇)

2024年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优秀8篇)

2024年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优秀8篇)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篇一一、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英语教案设计案例及分析范文

英语教案设计案例及分析范文

英语教案设计案例及分析范文一、教案设计案例1.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课2. 教学内容及目标:本节课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展开,学生将学会询问价格、讨价还价等口语技能。

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流利自如地应对购物情境。

3. 课时安排:•课前准备(5分钟):师生互动,复习相关购物用语;•导入(10分钟):播放购物场景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主体教学(25分钟):教师示范询问价格、讨价还价等对话,学生分组练习;•拓展延伸(10分钟):小组讨论其他购物场景,编写对话;•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展示对话,互相评价改进;•课堂总结(5分钟):梳理学习重点,布置作业。

4.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学生参与度高;•多媒体辅助,生动有趣;•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性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流利运用购物场景所需的口语技能进行对话。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购物情境时,能够自信地与对方进行交流,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分析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多媒体辅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培养了团队意识。

3. 教学进度分析本节课教学进度合理,每个环节间有明确的衔接,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相关口语技能,课堂效果显著。

4.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表达方式,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英语教案设计案例及分析范文,通过规范的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精准化教学创新实践案例(3篇)

精准化教学创新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教育部门积极倡导精准化教学。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学生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分析1. 问题提出某中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难以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惠及全体学生。

2. 解决方案(1)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学校联合专业机构,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收集、整合学生、教师、课程等多方面数据,为精准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2)建立学生画像通过对学生学籍、成绩、行为、兴趣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建立学生画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

(3)个性化辅导方案制定根据学生画像,教师可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包括:①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基础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学生逐步提升。

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③提供个性化资源:根据学生需求,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资料等。

④加强师生互动: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实施效果(1)学生成绩显著提升通过个性化辅导,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升,优秀率、及格率均有所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个性化辅导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数据,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精准化教学创新实践案例表明,大数据分析在学生个性化辅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学生画像、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活动简介本次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实施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设计出各种适合初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辩论赛、英语报告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和道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过程1.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场景中的角色,例如在餐厅点餐、在旅行社预订旅游等。

学生需要运用英语与其他角色进行交流,并达到预定目标。

2. 辩论赛: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就某一特定话题展开辩论。

学生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对方。

辩论结束后,老师会给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英语报告: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个人研究,并准备英语报告。

学生需要运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总结。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以便他们在英语研究中不断进步。

活动目标通过参与本次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目标是:- 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对英语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本次活动的效果,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考核:-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口语流利程度、表达能力等;- 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和感受,了解他们的研究体验;- 定期进行听说读写的测试,检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进步。

通过以上评估手段,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结束语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既有趣又有效的英语学习机会。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初中英语校本教研范例(3篇)

初中英语校本教研范例(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为例,探讨初中英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成效。

二、教研组概况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共有教师10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5人。

教研组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为宗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制定备课计划:教研组每月制定一次备课计划,明确备课主题、目标、时间及参与人员。

(2)集体备课:教研组成员共同研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形成统一的备课方案。

(3)教案撰写:教师根据备课方案,撰写详细的教案,并提交教研组长审核。

2. 教学观摩(1)公开课:教研组每学期组织1-2次公开课,邀请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教学反思:授课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3)评课交流:教研组成员对公开课进行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 教学研讨(1)主题研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2)案例分享:教师分享教学案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3)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4. 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评价: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家长评价: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研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通过校本教研,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2. 学生成绩稳步提升:我校初中英语成绩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部分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3. 教研成果丰富:教研组成员在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教学用书2部。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综合英语(三)》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综合英语(三)》课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The Wedding Letter(婚礼来信)的学习,掌握文中重点词汇、词组和语言点;了解叙事的不同视角以及不同视角的优缺点;熟悉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思政教育目标从课程知识里引申并融入中西文化差异的理念,将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中西婚礼各有千秋、互存不同、相互借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客观思辨,提升感性认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二、教学思路与方法:1.小组讨论,激发思辨能力;2.课堂讲授,梳理文章脉络和知识点;3.自主学习,课前运用“学习通”学习线上资源。

三、教学实施过程(一)课前: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并重。

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和学习,完成线上任务。

(二)课中:教师课上通过面授、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小组讨论、习题训练等模式,使学生领悟并活用该课程的基本知识。

具体到本话题的讲解,细化如下。

1.话题导入:以名家名言如“Love seems the swiftest but it is the slowest of all growths. No man or woman really knows what perfect love is until they have been married a quarter of a century.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before marriage, and half shut afterwards.”等导出问题“In your opinion, what are some indispensable elements of an ideal wedding ceremony?”引发学生思考。

国家双语教学实践实例(3篇)

国家双语教学实践实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语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双语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国家双语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

一、背景介绍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重点中学。

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致力于推进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

以下是该校双语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

二、双语教学实施策略1. 课程设置某中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双语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该校采取了以下策略:(1)增加双语课程比例。

在初中阶段,英语课程课时占总课时比例的40%以上;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课时占总课时比例的30%以上。

(2)开设双语选修课程。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该校开设了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双语选修课程。

(3)开展跨学科双语活动。

通过举办跨学科双语竞赛、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

2. 教师队伍建设为了确保双语教学的质量,某中学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具体措施如下:(1)引进和培养双语教师。

该校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本土教师。

(2)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开展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研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与评价某中学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

具体如下:(1)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

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3)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评价方面,某中学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课程建设案例分析-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文/徐明花
【摘要】关注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实施,重视教案质量、学生能力培养,以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课程建设;学生主体;课程改革
一、案例背景
每一学生均是教育教案的参与者,其学习情感的激发、维持,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教案模式校本化改革,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开放、灵动、和谐的教案环境,刺激学生说英语、用英语,以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

下面借助苏教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Find your way教案案例,提出初中英语课程建设的拙见。

二、案例描述
1.激情导入
课前,让学生做“立正”、“稍息”、“向左转”(go left)、“向右转”(go right)、“仰望”(up)、“俯视”(down)、“指东南”(southeast)等动作,提问地理方位中上下左右分别指的方向(N、S、W、E),以帮助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的方位词及动词短语。

之后,说“你们对地理方位那么熟悉呀!看样子你们在大自然中不会迷路。

那么现在想不想在大自然中借助地图探探宝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愿意”,“好,开始我们的寻宝活动!”借助多媒体,或在黑板上绘出教材中的方位地图,并将shop,bus
stop,secondary,underground等地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寻找宝藏源(school)。

2.划分小组
将班内40名学生以座次分为4组,先以小组选员轮流作答方式展开比赛,待一轮比赛结束后以举手抢答形式组织第二轮比赛,每一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A、B、C、D四个得分栏,得分最多的小组,将有权获得一张藏宝地图。

3.小组寻宝
先每组选定一组选手,让一个学生带路,另一个学生疑问,深化句子“Follow me,I know the way.”“Are you sure?”“Let us go down here.”“Do not be afraid. Come with me.”“I think we will have to go up again.”的运用。

在每组学生都得以训练且熟悉举行后,摘出重点行为词组如go down,go up,go left让每一组学生分析,根据方向north,south,west等确定行走方向。

展开抢答比赛,如“寻宝开始!现在你在bus stop位置,走向school!”获得抢答权,并说对路线的小组得分;“寻宝开始!为抢到宝藏,探索从underground到school的最短路径!”
4.整理宝藏
比赛结束后,学生均收获了宝藏,且获胜组赢得了“宝藏图”,此时让学生整理所收集的宝藏。

首先,让学生齐读句子、指定学生朗读,引导单个学生逐渐脱离课本后只看地图,大胆得说出句子,并在学生诵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速、发音等。

其次,让学生整理以动词开头的短语,补充动词短语的分类,拓展学生知识认识,如以动词开头的短语中,可将其分为动词+介词,look at…
看,look like…看上去像,look after…照料;动词+副词,可分为动词(vi)+副词和动词(vt)+副词,前者如put on穿上,take off脱下,write down 记下;后者如come on赶快,cone in进来,sit down坐下,stand up起立;其他动词组,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have a look看一下;look young看起来很年轻等。

再者,让学生根据讲述确定本单元以go开头的短语类型,让学生思考go开头的其他短语类型。

最后再次齐读。

5.创造运用
待宝藏整理后,学生不但获得了方位知识,且收获了多样化的动词短语知识,此时,教师要紧转话题,让学生继续寻宝:在黑板上画出本校位置,让学生寻找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并标注所经建筑,说出走法;借助学校内部资源,让学生在校内道路、建筑上张贴英文标识,提示路人方向。

三、教案反思
1.英语教案的校本化
教案应当在对学校环境、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调查评估后,优选教材内容,并确定教案方法。

由于学生初一基础较扎实,整体水平较好,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初中英语教案目标,因此,本案例在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后,将基础目标定为“掌握方位短语,学会使用带路语”,能力目标为“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敢于创新的精神”。

因初中生思维活跃、好说好动,比赛教案方式可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性参与实践,因此,采用比赛教案方式。

2.优化教案课堂实践
课堂教案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案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的
指导、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构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提升教案效果。

采用以激情导入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兴趣;采用多元教案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表现,展开激励评价。

总之,英语教案要求关注学生说、写、思、创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多元化的实践课程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我校英语课程建设必须参照国家课程标准,以本校实际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丰富教案内容,优化教案方式,改革课程结构,关注教案实践,充分调动多方面的支持因素,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英语教育教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案与研究》(2):83-90
[2]何克抗等.教案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43).
[3]陈晓瑞.当代教案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0—7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大桥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