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 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工具,它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来看,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领域,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带动了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等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交易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在农业方面,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粮食安全。
科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被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轻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社会生活方面,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交通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通信技术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医疗技术的提高则延长了人们的寿命,改善了健康状况。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发了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不仅威胁着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沉重的负担。
科技的发展可能引发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掌握先进技术的人群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与技术落后的群体拉开差距。
这种数字鸿沟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给人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
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求,否则就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引导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例如,当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时,科研人员就会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投入。
自然辩证法10.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1.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1.1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活动的整个社会组织体制和制度。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的确立,意味着科学和技术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学会、课题组)和职业门类(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1)近代: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肇始1603-1630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罗马的林赛学院伽利略西门托学社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托里查利1598 格列沙姆学院1662 伦敦皇家学会1666 法兰西科学院2)现代:科学技术建制的确立科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在19世纪的德国,它和高等教育、工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系的建立和研究生院制度形成,训练了大批高质量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加盟到科学家队伍中;二是企业中工业实验室的大量涌现,这些实验室成了吸收科学家和博士学位获得者的重要机构,并产生出工业科学家;三是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聚集了大批既进行基础研究也进行应用研究的科学家1.2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源于社会学中的“共同体”概念,对共同体进行哲学探讨,人们思考的最多的问题是共同体的性质问题。
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对共同体性质的理解基本上趋于两种:一种是认为共同体是经验性质的,一种认为是意识形态性质的。
所谓经验的,是指基于血缘、亲族、共居处、地域等基础上的群体,而意识形态的则指其成员享有共同的态度、感情和观念等1)科学共同体的组织形式社会内在形式:学派社会外在形式:科学研究组织机构无形学院:以学术思想沟通为基础,大多数由多学科的学者组成,立足于自由联合,不具有排他性学会——职业科学家团体科研组织——各级科学院、研究所等国际或国家兴办的科研中心2)科学共同体的激励机制和权威机构默顿认为科学共同体奖励科学发现的基本“通货”是“承认”,它不以实物或货币形式出现。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须要社会的需求和反馈。
在这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界的辩证运动特征,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中,自然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科技发展的规律,解决科技对社会产生的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首先,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了辩证发展的规律。
例如,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科技的进步使得医疗设备得以更新和改进,医学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医疗水平和健康状况。
科技的进步在社会中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其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科技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和反馈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技的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的。
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和研究,从社会的需求中得到启示和思考,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加先进、便捷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社会对于科技的需求和反馈也会影响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科技迅速发展,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满足了人们对商品快速交付的需求。
再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复杂的。
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自然辩证法提醒我们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科技的盲目追求和滥用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技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
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
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
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广义上说与它相关联的还包括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达到的人化世界,在狭义上说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观念的影响程度,科学团体因公平的洞察力而得到的声誉,给予科研和教育的优先权,都已对国家的成功做出贡献.科学的前沿领域从未像现在这样前途远大,充满机会.从纳米技术到生物工程、弦论、空间科学,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现与创新的时代。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尽全力改善人类健康、福祉和安全,并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尊重和鉴赏科学。
我想引用古希腊人所谓的“集市”这一简单隐喻来说明这些概念。
它是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和“一般大众”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场所.政府占据四分之一,包括决策者、立法者、官僚、管理者、法院以及法律本身.工业和私有经济部分,从商人到公司,占据它们自己的财产份额.宗教部分,即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寺庙,占据它们在集市上的位置.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学术界——塑造未来的教育家和学生。
这种集市就代表了社会关系。
这个集市是公众选择“真理”(或者换种不同的说法,社会将接受的“事实")的地方。
这是领导者做出公开政策决定的地方.但是,科学在扮演着什么角色?科学家在这个舞台上处于什么地位?科学家的作用如何决定公共政策的形成即科学与社会的实际关系?在我们试图用图来表示我们这个时代——21世纪初—-的集市之前,理解若干关键趋势的趋同是十分重要的。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与变化的方法论,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还能够提高生产力,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就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发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还创造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其次,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冲击或转变,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也会随之出现。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传播方式,带来了社交媒体的兴起和虚拟社交的盛行,对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例如,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机会,相比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取得科技创新和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例如,高能耗的工业生产和化学物质的大规模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具有矛盾和冲突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但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不断地解决矛盾和冲突,我们可以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合理平衡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和价值观,不能脱离社会的现实。
同时,社会也需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条件,为科学家和创新者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指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探索和理解这些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需求层面上体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源于对社会问题的需求和挑战的应对。
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科学技术才能取得进步。
例如,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压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贡献。
此外,在医疗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表现在对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影响上。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引领了社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
此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还涉及到价值观的变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引发对生命伦理和道德的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则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在法律、伦理和道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管理。
综上所述,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和组织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科技发展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科学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利益和价值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 • 空间运行的不平衡性
不同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成为科学活动的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中心会不断转移,这种 转移又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中心在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形成和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势和特点。科学技术发 展的不平衡性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成为科 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发展的模式
• 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模式 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 他的科学发展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 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 规科学——
科学发展的模式
•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任何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质上都是一 套科学研究纲领,它是一个有组织的、具 有严格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列,由相 互联系的“硬核”、“保护带”和“启示 法”所组成。
科学技术界的分层,与从经济和权力角度 的分层不同。后者是两头大中间小,前者 却是金字塔结构。 科学界的分层结构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 性。揭示了科学技术内部客观存在的某种 不平等性,但是这种不平等性正在为科学 家团队合作精神所消解。
• 科学技术界的互动
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活动:学习、交流、合作、 竞争、冲突等。 学习:知识的传授、模仿和暗示 交流:正式交流(在正式出版物和会议上发表、 报告学术成果);非正式交流(个人通信、 闲谈等) 合作与竞争:科学研究资源的短缺需要通过竞 争来进行有效的配置,合作重要性被人们所 认识。 冲突:学术性冲突(学术论战);非学术性冲 突(学术越轨)
继承要有重点,创新要有突破口
D 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自然辩证法之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科学技术方法论(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三部份组成。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与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极其相关的活动。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技术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侠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
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人们利用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着现代科技大踏步前进,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步入了物质上相对富足的阶段。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用自然辩证法分析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用自然辩证法分析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要想正确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应该用自然辨证法的观点来正反两面的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要辩证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重要作用。
本文用自然辨证法的观点分析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正反两面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使科技正确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自然辨证法马克思曾说过,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最终会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着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纽带,可以对社会进行调节、控制。
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实现改造自然,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
1 自然辨证法及科学技术简介自然辩证法是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的认识及实践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
自然辨证法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即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科学技术观,即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方法论,即进行过科技发展那研究中所运用的哲学知识这三部分组成。
自然界和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研究自然辩证法有着重要作用,不仅乐意为哲学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可以启迪人们及进行创新思维,而且,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可以帮助不成熟的学科不断发展,而且,辩证法还是一个分析工具。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两者共同发展。
自然辨证法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物质生产力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要重视科学技术在精神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第九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3)组织联合研究活动。
在战略发展研究乃至某些具体科学、工程、社会 问题上确立项目、联合攻关。组织经常性的学术交 流与研讨会,以加强两种文化的联系与沟通。 (4)从根本上推动两种文化教育的统一。 社会教育体系中两种文化教育的脱节是其分离 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 学-硕士-博土各教育阶段,注重科学文化与人文 文化及其统一教育的适当安排,为两种文化的交融、 统一打下人才基础。
3.4 求实和效益问题
委托者与代理者间的契约张力
政治委托者:要求科学代理者提供诚实可靠的知 识并尽可能多地带来生产及经济效益。 科学代理者:看其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体现这 种求实性和效益性。
研究活动的效益 (1)至少要推进知识的前沿。 (2)通常也要带来高等教育、军事安全、公共健康、 经济优势及其他社会绩效。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富人类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带来了威胁人类前途的全 球性问题,背离了人类的根本利益与价值目标。
2.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
科学精神的具体特征:(1)理性(逻辑)精神与实证 (经验)精神;(2)默顿的科学界的规范又称为科学 的精神气质
——12个方面的特征:(1)执著的探索精神;(2)创新、 改革精神;(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 精神;(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 (8)严密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 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
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 互动机制
1.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动
科技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子系 统的联系及互动作用 (1)马克思和恩格斯:科技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化等因素的推动和决定作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化等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决定和推动作用。
自然辩证法 人、自然、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关系
人、自然、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简述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形态。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
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例如,由于缺水,我们实行“南水北调”工程。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
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是由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等条件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种物质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实体。
生产力既是前人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产物,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但是,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第三,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与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运用,倡导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过程。
在自然辩证法中,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通过归纳和演绎来总结规律,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揭示原因。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和变化观念,即将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规律。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们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研究对象看作是人类行为和人类关系的产物,并重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虽然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研究领域和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追求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两者的相互借鉴和交叉应用,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精编版
浅谈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刘笔(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201504123514)摘要:现代科学与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
有些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成分,深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危机与困扰。
科学和技术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联系一、科学与技术区别和联系科学与技术有很多的差异与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到难分彼此的地步,下面我们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区别科学和技术都是知识形态,都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只不过在实践中运用的角度有所差异,科学主要体现在理论上,而技术主要体现在实践上。
虽然用理论和实践来区分科学与技术有些笼统,但也足见分晓。
比如,一个生产手机摄像头的车间,首先是需要合适的硬化玻璃,再将一个个微小的元器件精准的搭载在模组上,最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摄像头,这一整条流水线的操作就是技术的体现;但如果这个公司真的只是这么做摄像头,那么它的产品将无人问津。
为什么,因为做一个产品,不单单要考虑如何做出它,还要想到生产这些东西所需要的环境。
比如,一般摄像头的工艺是先将买回来的硬化玻璃切成自己所需要的大小,再将模组与镜片在固化炉里粘附,再用机器将元器件组装成品。
首先,因为摄像头所追求的就是高清,但如果摄像头刚做出来,镜片里面就蒙上了一层灰,那就算是再好的镜片,拍出的效果也不如山寨机,所以生产环境必须是无尘的,员工必须穿净服;其次,刚生产出的镜片上有指纹,那这个指纹将伴随这个带摄像头的手机一辈子,那拍照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员工必须带手套;再次,摄像头上的元器件都是很脆弱的,人体上的静电很容易就能将元器件烧毁,所以员工带的手套必须是防静电的;最后,再干净的无尘车间,空气中的颗粒都是有的,只不过都是微米级别,如果这些颗粒在空气中飘动的速度过快,那么粘附在摄像头上的可能性越高,所以人们反复试验,发现温度在19-23℃,湿度在45%-55%之间,空气中的颗粒飘动速度是最慢的,而且为了保证颗粒有效的排出车间,所以车间的压强一般高于外界30kpa,而且禁止员工在车间跑动。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辩证思维方式理解自然界的规律的方法论。
而社会发展则是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变革与演化。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无尽的运动变化,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矛盾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它认为自然界也是具有辩证性质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自然辩证法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事物的矛盾特点,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2. 社会发展对自然辩证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进步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而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科学分析自然规律的方法。
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运用和理论的深化。
三、自然辩证法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案例1. 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社会发展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倡导对自然界的真实认识和深入研究,这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的指导原则。
四、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的前景展望1. 发展的全球性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自然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
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
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
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广义上说与它相关联的还包括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达到的人化世界,在狭义上说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观念的影响程度,科学团体因公平的洞察力而得到的声誉,给予科研和教育的优先权,都已对国家的成功做出贡献。
科学的前沿领域从未像现在这样前途远大,充满机会。
从纳米技术到生物工程、弦论、空间科学,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现与创新的时代。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尽全力改善人类健康、福祉和安全,并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尊重和鉴赏科学。
我想引用古希腊人所谓的“集市”这一简单隐喻来说明这些概念。
它是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和“一般大众”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场所。
政府占据四分之一,包括决策者、立法者、官僚、管理者、法院以及法律本身。
工业和私有经济部分,从商人到公司,占据它们自己的财产份额。
宗教部分,即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寺庙,占据它们在集市上的位置。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学术界——塑造未来的教育家和学生。
这种集市就代表了社会关系。
这个集市是公众选择“真理”(或者换种不同的说法,社会将接受的“事实”)的地方。
这是领导者做出公开政策决定的地方。
但是,科学在扮演着什么角色?科学家在这个舞台上处于什么地位?科学家的作用如何决定公共政策的形成即科学与社会的实际关系?在我们试图用图来表示我们这个时代——21世纪初——的集市之前,理解若干关键趋势的趋同是十分重要的。
趋同现象深深地嵌刻在科学和工程研究本身,即多学科性倾向。
想一下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
如果之前有人让你为军人设计更有效的装甲,你会以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物质操作作为开始吗?可能不会。
然而,纳米技术——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操作物质的技术——的研究者已经在为军人开发能够在战场上迅速活化的“动态盔甲”形式的坚固防护服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还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自组装蛋白凝胶,它可以刺激加快细胞增长的生物信号。
利用细胞、工程材料和生物化学因素的一种组合,这种凝胶可以替换、修复已损坏的组织或使其再生。
因此,在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多学科性中,存在一种固有的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可以看作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体。
科学作为一种求真的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所形成的认识模式及认识成果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构成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方面,因此可以把科学看作社会的某层次的子系统。
社会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至少有两个基本性质:其一是社会必然处于发展运动中,其二是需要保持自身的内稳态。
社会的一切子系统都首先要维持这两种性质,科学也不例外。
首先科学作为独立的认知活动和知识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就其自身而言,一方面新的认识成果的形成和应用往往会引发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会激发新的探索;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的积累,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得到不断的改善,整个科学的发展就呈现惯性加速的运动。
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的功能,因此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其它子系统也随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是有一定限度的。
大部分子系统并没有科学所具有的自我加速的性质,因此当科学发展过于迅速时,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就有可能无法或来不及达到平衡,当这种失衡超过社会系统维生功能所允许的限度时,系统就有可能瓦解。
科学的本意是以主体的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但是这种“人的需要”由于科学对价值领域的渗入而已经被片面地理解,单向地体现了自在的人的某些方面,已经与自在的人分离。
这样,在价值领域与科学领域的互相交流中,信息输入输出就处在完全不平衡的状态,这种失衡必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子系统之间的失衡已经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所谓后现代主义、反科学主义思潮就是反映了人们在这种失衡状态下的焦虑和不安。
但是如果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交流的失衡是必然的过程,思想的反思不足以消解矛盾。
可以说,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包括思想文化领域都必然要发生重大的调整。
社会作为有机的系统,必须处于发展运动的过程中,它体现在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彼此消长和调整中,基本的推动力就是科学。
因此不能因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否认科学的巨大作用,更没有理由也无法阻挡科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理性的主体不能放弃对科学自身的反思。
无论如何,科学作为人所具有的手段是为人所用的,它不应该超越主体自身。
首先应当辨证的认识科学自身。
科学的确定性离不开人,科学无法产生脱离主体的纯粹真理。
同时科学具有自己相应的研究领域,不能代替其它领域,就像不能因为科学的饮食而忽视对美味口感的追求一样。
其次,要努力实现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学与社会的隔绝,以及科学与其它领域之间信息交流的失衡。
在认识活动中,应当加强科学领域与价值和审美等人文领域的相互联系。
通过人文领域的渗入来规范指导科学发展的方向,以抑制科学自我发展所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对科学向人文领域的渗入应当限定在良性的范围内,不能以科学的观念去代替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在物质实践过程中,应当强调科学的手段意义,通过实践的历史发展来应用科学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后果。
对作为科学主体的科学家要努力消除由于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知识面的狭窄.要强调科学家对人文领域的关注。
总之,在人类享受科学所带来的种种成果的同时,也应当对其所带来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只有真正实现科学与人和社会的交融,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实现对真善美统一的追求。
科学依赖于其存的社会,每个人都明白“各种不同的社会影响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直到二十年代所谓的“纯粹科学”的观点的出现,我们才区分开纯粹的科学和完全未受社会影响的科学。
之前并没有那么详细的了解和区分这一观点的纯粹性。
然而,一系列社会事故的发生,引起人们在社会对科技的影响性问题上发生变化,例如三十年代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时期对“对科学的破坏”;纳粹德国的兴起,它对“亚利安科学”的鼓吹,以及它对犹太科学家的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原子弹的爆炸中它对科学之急迫的、大规模的应用达到顶点等等。
这些时间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社会对科学的影响,而极端的“纯粹科学”是不能站得住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相当直接并且详细地断言,科学依赖于它存在于其中的社会。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点在于研究经济因素对科技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用“经济因素所指的常常是一种意义不确定的范畴,充斥着实际上不同的成分。
社会对科学的影响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其影响多样,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同,其影响强弱也不同,呈现出时而强烈,而另一时段又相对较弱的情况。
并且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从来都不是连续的。
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所以对于度量社会对科学的影响来说,我们只能用粗略的技术进行衡量,但是,这种粗略的度量不是重要的。
物理学可能会受到一种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例如二战时期;但另一个时候,一个社会因素可能会更强烈地影响生物学,并且这个因素没有触及物理学的领域,而这个社会因素又是相对的,其重点有可能会出现逆转,甚至转移至其他领域,如化学。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但是,这个复杂的过程的意义并不在于其复杂程度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意识到科学其内在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才是更重要的,这是我们必须尽可能多认识的部分。
科学存在自身的相对自主性,虽然人类科技史上每一次科学的进化都是取决于社会的变迁,但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依旧保留了其相对自主的一片领土,这是因为,科学具有其自己的内部结构和其自身发展的操作过程。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利用理性发展了高度概括化的概念框架。
显而易见的,科学其自身的核心概念框架越是高度概括化,科学自身所的独立性范围就越大,这说明了科学有社会影响,这在现当代是不争的事实,并且不能视而不见的。
在这里,仅罗列一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种影响:科学改变经济结构,科学致命性地对宗教提出挑战,验证宗教的无知,以及科学促使当代家庭和共同体成员之间关系发生史无前例的撼动。
当然科学的发展不是绝对的,它仍然要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中去实现自身的进化与发展。
在当代受各种因素影响,社会科学发展受社会的影响强度现要比社会对物理科学的影响强度更大。
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科学的概念框架较弱的缘故。
科学系统的高度发展的今天,具体科学自身的某种发展路线由其概念框架决定着;但是,概念框架并不是简单地根据某种“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
例如,尽管在当代社会有一种急迫的需求去有效治疗癌症、艾滋病等,但是生物科学的概念框架还没有完全恰当处理好这些现象。
当然,科学的自主性不仅仅依靠概念框架来确保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体现了科学相对的自主性。
科技和社会的互动性,虽然在上文中着重论述了科学依存于社会以及科学的相对自性,实际上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性始终隐含其中。
显而易见,科学具有社会影响,如每一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都对社会生活甚至世界政治格局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整个社会是一个不出不断互动之中的结构之网,其中影响是反复交错并且反作用于自己的。
通过寻求这个互动之网上面的路线来追寻各因素的痕迹,目前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存在着要素与整体之间的自发作用和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互动机制”论,又分为“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两类。
前者认为:“现代科技与社会作为各自相对独立的两个实体发生互动作用”后者认为:“科学技术通过知识、技术和产品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而“社会通过各种资源的投入作用于科学技术”。
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这种“互动机制”始终是存在于科技和社会之中的。
是不能忽视的,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