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范本

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满足生产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职责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提供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样品、合同、技术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2.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和评定,确保其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 仓库部门负责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进行妥善保管,确保其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4. 生产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
四、检查验收程序1. 采购部门在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进厂前,应向质量检验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包括样品、合同、技术说明书等。
2.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采购部门提供的资料,制定检验计划,并对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试验等。
3. 检验过程中,如发现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并做好记录。
4. 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由质量检验部门出具检验报告,通知仓库部门入库。
5. 仓库部门应按照检验报告,对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进行妥善保管,确保其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6. 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使用要求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五、记录与追溯1. 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记录,记录应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品种、规格、数量、检验结果等信息。
2. 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追溯。
3. 发生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应进行标识、隔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持续改进1. 企业应定期对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原材料检验制度范本

原材料检验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规范及技术条件的要求,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行规定检验,规范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场检验过程,保证进场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质量合格,性能稳定。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标段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场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控制。
三、职责和权限1. 工程技术部、试验室、安质部、物资部共同制定本细则,对所检验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提供检验依据。
2. 物资部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进场过程检验和报检程序;工程技术部、试验室、安质部负责对报检的所有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行最终检验。
工程技术部、试验室、安质部、物资部应按本制度要求分别进行各自职责内的工作,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台帐。
四、质量要求和检验程序1. 质量要求本场使用的原材料有: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热轧型钢、无缝钢管等;外购件、外协件有:接地端子等。
对进场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质量必须满足相应规范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具体质量要求附表所示。
2. 物资进场验收及检验程序概述2.1 材料进场后,物资部按以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1)进场的钢材、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热轧型钢、无缝钢管等原材料,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书。
(2)物资部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如损坏、变形、污染等。
(3)物资部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数量核对,确保进场原材料数量与采购合同一致。
2.2 物资部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如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数量不符,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进行处理。
2.3 工程技术部、试验室、安质部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取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外观质量等。
2.4 检验完成后,试验室应及时签发材料检验结果通知单和材料试验报告,物资部收到试验室的材料检验结果后,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台帐。
五、紧急放行规定如因生产急需,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无法按规定时间进行完全检验,经授权人员批准后,可允许紧急放行。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原料的验收管理,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保证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供应商采购的原料,并包括非公司采购的原料。
第三条原料采购人员和生产经理是本制度的责任人。
第二章验收流程第四条原料采购人员在收到供应商送来的原料样品时,应立即进行以下步骤:1. 检查原料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的破损或污染;2. 核对原料标签上的信息是否与采购订单相符;3. 按照规定数量抽取样品,并进行标识和记录。
第五条将抽取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以下检测:1. 外观检查:检查原料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味或明显污染;2. 化学成分检测:按照标准方法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检测;3. 微生物检测:按照标准方法对原料进行微生物检测;4. 检测结果记录并报告给生产经理。
第三章验收标准第十条原料的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1. 无明显的异物或污染;2. 无异常气味;3. 外包装完好,无明显的破损。
第十一条原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并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第四章验收记录第十四条对于合格的原料,验收人员应记录以下信息:1. 原料名称、规格型号和批次号;2. 供应商名称和联系方式;3. 验收时间和地点;4. 验收结果。
第十五条对于不合格的原料,验收人员应记录以下信息:1. 不合格原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和批次号;2. 不合格原料的具体问题;3. 验收时间和地点;4. 不合格原料的处理措施。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九条对于因未按本制度执行而导致原料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将按公司相关制度进行追责。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原料采购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范文(二)是指企业对原料的采购、入库、验收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原料采购和使用的风险,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采购程序:明确原料采购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提出采购申请、询价比较、报价评审、签订采购合同等环节。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三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生产制造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规定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和生产出来的材料和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的一些要点:1. 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进货的原材料,应该先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损坏、变质或异味等问题;-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微生物污染等等,以确保原材料符合规定标准或要求;- 检查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证书,确保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真实有效;-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
2. 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半成品,应该检查其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参数,确认无明显问题;- 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和试验,确保半成品的性能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检查半成品的检验报告和质量记录,确保半成品的每个步骤都符合质量标准;- 验收半成品时,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标识和随附必要的文件。
3. 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生产出来的成品,应该检查其外观、尺寸、功能等参数,确认无明显问题;- 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和试验,如强度测试、电气测试、耐久性测试等,以确保成品的性能和功能符合标准和产品要求;- 完善成品的质量文件和记录,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产品质量标志等;- 审核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文件,并进行验收判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质量的可控和可追溯。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二)检查、验收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检查、验收制度旨在确保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符合公司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的采购、生产和质检环节。
二、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防止不良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
产品原料检查规章制度范本

产品原料检查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原料检查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产品原料检查制度,加强对产品原料的检验、检疫和管理,确保产品原料的质量安全。
第四条公司应当配备相应的检验、检疫设备和专业人员,提高产品原料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五条公司应当严格执行产品原料检查制度,确保每一批产品原料的质量安全。
二、产品原料检查第六条公司应当在采购产品原料时,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第七条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产品原料,公司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产品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产品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九条产品原料的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权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条公司应当对产品原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产品原料的质量安全。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对产品原料的储存、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污染、变质等现象发生。
三、违规处理第十二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应当及时制止并纠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对于严重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根据上述范本,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产品原料检查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产品原料检查制度,加强对产品原料的检验、检疫和管理,公司可以确保产品原料的质量安全,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原、辅料检验制度模版(二篇)

原、辅料检验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原、辅料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辅料的检验工作。
第三条原、辅料的检验工作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原、辅料的检验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员负责。
第二章原、辅料的验收第五条物料员应按照产品要求,对原、辅料进行验收检查。
第六条原、辅料的验收检查内容包括:(一)原、辅料的标识和标签是否符合规定;(二)原、辅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三)原、辅料的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四)原、辅料的包装是否完好。
第七条验收合格的原、辅料应及时入库,做好相应记录。
第八条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料应报告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第三章原、辅料的抽样检验第九条原、辅料的抽样检验应由质检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方法进行。
第十条抽样检验的样品数量和方法应根据原、辅料的性质和检验要求确定。
第十一条抽样检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外观性状检查;(二)物理性能检测;(三)化学成分分析;(四)微生物检验。
第十二条抽样检验合格的原、辅料可以使用,不合格的原、辅料应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第四章原、辅料的定期检验第十三条原、辅料应定期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四条定期检验的内容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要求确定。
第十五条定期检验的频率应根据原、辅料的使用情况和风险等级确定。
第十六条定期检验合格的原、辅料可以继续使用,不合格的原、辅料应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第五章原、辅料检验记录和报告第十七条对于每一批次的原、辅料,应完整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
第十八条检验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原、辅料的名称;(二)检验日期和批次;(三)样品的编号和来源;(四)检验方法和结果;(五)检验人员和负责人签字。
第十九条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上。
第二十条对于重大问题或质量事故,应及时编写检验报告,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六章原、辅料的不合格处理第二十一条对于不合格的原、辅料,应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水平,保障施工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及维修工程。
1.3 本制度对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使用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
二、原材料检验制度2.1 原材料采购2.1.1 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2.1.2 供应商应提供原材料的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资料,以证明其产品质量。
2.2 原材料检验2.2.1 原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由项目质检部门对原材料进行现场检验。
2.2.2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质检验、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2.3 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并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如退货、换货等。
2.3 原材料使用2.3.1 使用部门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合理使用原材料。
2.3.2 加强原材料的储存管理,防止原材料受潮、生锈、损坏等,确保原材料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检验制度3.1 施工测量及放线3.1.1 测量人员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测量及放线。
3.1.2 测量精度应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
3.2 施工过程检验3.2.1 施工过程中,质检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3.2.2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及时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
3.3 施工原始记录3.3.1 施工单位应认真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
3.3.2 施工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四、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性4.1 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原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过程记录、验收报告等。
4.2 质量控制资料应反映检验批从原材料到验收的各施工工序的施工操作依据、检查情况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需的管理制度。
原、辅料检验制度范文(4篇)

原、辅料检验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原、辅料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原、辅料的检验工作。
第三条原、辅料的检验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产品的合法合规,且符合质量要求。
第四条原、辅料的检验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
第五条原、辅料的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技能和资质的人员进行,确保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原、辅料的选择与采购第六条本公司应当定期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合规的资质,并能提供质量可靠的原、辅料。
第七条采购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原、辅料的采购,确保采购的原、辅料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第八条采购人员应当及时向供应商索取原、辅料的质量证明和相关检验报告,确保原、辅料的合法合规和质量可靠性。
第九条采购部门应当与质量检验部门紧密合作,确保采购的原、辅料能够及时送检,并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第十条采购部门应当建立原、辅料的供应商黑名单,对于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供应商,不得继续合作。
第三章原、辅料的入库和检验流程第十一条原、辅料在到达仓库前应当接受检验员的抽样检验,确保原、辅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检验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原、辅料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并做好检验报告。
第十三条检验报告应当包括原、辅料的名称、规格、产地、批次号等信息,以及检验结果、评定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第十四条原、辅料的入库前应当由仓管员进行入库登记,并与检验报告进行核对,确保入库的原、辅料符合检验结果和质量要求。
第十五条原、辅料的入库前,应当在包装上贴上相应标签,标明原、辅料名称、规格和批次号等信息,以方便追溯和管理。
第四章原、辅料的使用与检验流程第十六条生产部门应当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准确使用原、辅料,并确保使用的原、辅料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七条检验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进行抽检,检验频率和样品数量应当符合规定。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确保原料进货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公司的要求,规范原料的验收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货原料的验收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原辅料、包装材料等。
二、基本原则2.1 质量第一原则:原料必须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原料将被拒收。
2.2 数量准确原则:原料的数量必须与进货合同或订单保持一致,不得多收或少收。
2.3 随货票据原则:原料的验收必须在货物到达时进行,并且需要携带随货票据进行核对。
三、原料验收流程3.1 收货准备工作3.1.1 接收部门收到供应商发来的发货通知后,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准备验收所需的测试设备、验收记录表格、验收标准等。
3.1.2 接收部门应通知仓库和生产部门,并告知进货日期和数量。
3.2 原料进货到达验收3.2.1 原料到达时,接收部门应仔细核对货物的数量和品质,并与随货票据进行比对。
3.2.2 接收部门应对货物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损坏、变质或其他异常情况。
3.2.3 接收部门应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验,根据验收标准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测。
3.2.4 接收部门应将验收结果记录在验收记录表格上,并在随货票据上签字确认。
3.2.5 如果发现原料不符合质量标准,接收部门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货处理。
3.3 原料验收结果处理3.3.1 接收部门应将验收记录表格和随货票据归档保存,做好档案管理。
3.3.2 接收部门应将验收结果及时通知仓库和生产部门,以便进行后续的存储和使用安排。
3.3.3 如果原料质量不合格,接收部门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记录不合格原因和处理结果。
四、原料质量监控4.1 原料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料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2 接收部门应对原料的质量进行定期抽查,检验各批次原料的质量,并记录抽样结果。
4.3 接收部门应建立原料质量问题的反馈机制,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跟踪处理情况。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类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工作。
第三条原材料检验应该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条工程项目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本制度,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原材料检验工作应当有专职检验员负责,确保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第六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根据工程需要合理确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购。
第七条原材料采购应当经过严格的比价和评标,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保障的供应商。
第八条原材料供应商应当提供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供货。
第九条工程项目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交货方式和时间。
第十条原材料采购应当建立档案,留存相关资料,以备后续查验。
第三章原材料检验第十一条原材料检验应当由专职检验员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原材料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检验结果合格。
第十三条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生产,确保检验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原材料检验应当及时公布检验结果,并做好检验报告和记录。
第十五条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材料,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供应商处理。
第四章原材料贮存第十六条原材料应当妥善贮存,防止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发生。
第十七条原材料贮存场所应当符合相关要求,确保原材料质量不受影响。
第十八条原材料贮存应当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原材料质量。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定期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应当逐项核对,确保原材料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留存相关记录。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严格遵守。
第二十三条对于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部门所有。
原材料验货管理制度范本

原材料验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所有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货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材料验货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高效的原则,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产品生产要求。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采购部门负责提供原材料的采购合同、技术规格书、供应商资质等相关文件,并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估。
第五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原材料进行验货,并对验货过程进行监督。
第六条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原材料使用的具体要求,并对原材料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第三章验货程序第七条采购部门在原材料到货前,应提前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货。
第八条质量管理部门接到验货通知后,应根据采购合同、技术规格书等文件,制定验货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验货。
第九条验货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数量、包装等进行检查,并按照技术规格书的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第十条验货过程中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验货结束后,验货人员应填写验货报告,对原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章验货记录和资料管理第十二条验货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验货过程和结果,包括验货日期、地点、人员、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第十三条验货报告应一式两份,一份由质量管理部门存档,一份交采购部门。
第十四条采购部门应将验货报告作为原材料进货的依据,并按照验货报告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验货记录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管理部门。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经典版)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1.制度导言1.1目标:为确保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与规格符合公司产品的生产标准,明确相关职责与操作流程,特制定此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活动及其相关的管理和操作活动。
2.原材料标准定义2.1规格书:所有原材料必须有配套的规格书,详细描述其物理、化学及功能性能。
2.2合格标准:规格书中应明确原材料的合格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尺寸、颜色、强度、成分等。
3.组织与职责3.1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进场前的初步验收。
3.2质量部:负责原材料的专业检验与判定,及时反馈检验结果。
3.3仓库部:负责原材料的入库、标识和存储管理。
3.4生产部:基于检验结果,进行生产决策。
4.原材料进场流程4.1预约与通知:采购部在原材料到货前48小时,通知质量部和仓库部。
4.2初步验收:采购部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数量、外观、包装等初步验收。
4.3专业检验:质量部依据规格书进行样品的专业检验。
4.4检验结果判定:质量部出具检验报告,并进行合格、待审、不合格三种判定。
5.原材料标识与存储5.1标识:所有进场原材料都必须进行标识,包括进场日期、供应商、规格型号等。
5.2存储:合格原材料与不合格原材料应分开存放,并按照物料的特性进行存储。
5.3轮转:采用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
6.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6.1隔离:所有不合格原材料都应隔离,防止与合格原材料混淆。
6.2通知:质量部应在24小时内通知供应商和采购部不合格情况。
6.3决策:不合格原材料可退货、报废、降级使用或重新处理,具体由生产部、质量部和采购部共同决策。
7.数据记录与追溯7.1记录: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数据、决策和操作都应详细记录。
7.2追溯:原材料数据应与产品生产批次关联,确保产品的质量追溯。
8.检验工具与设备管理8.1校验:所有检验工具和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校验。
8.2维护:根据设备手册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8.3更新:对于落后或不能满足检验要求的设备,应及时更新。
原材料检验制度5篇

原材料检验制度5篇第一篇: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1)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并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由试验人员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对经试验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
2)对防水材料等委托有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并请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4)进场后各种材料分类别堆码存放,并挂牌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以防止误用和实现可追溯性。
5)具体见附图原材料质量检测试验流程图。
附图原材料质量检测试验流程图第二篇:原辅材料进货检验记录制度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加强本店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严格把好原辅材料质量关,促进本店产品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店对所有原辅材料的质量检验。
二、职责质检员负责原辅材料的进货检验工作。
三、工作程序1、质检员对公司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按产品图样、标准、技术文件或定货合同的规定,进行进货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当某些检验和试验项目本店不能进行时,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并对所委托单位的检验能力、资质等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检验结束后,质检员应及时做好状态标识,经检验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原辅材料应做好记录,按退货处理。
4、对于无标准、又无明确性指导文件,也无生产厂合格证的或其采购产品不在合格供方评价范围内的,质检员有权拒绝验收检查。
5、质检员应做好检验记录,确保检验记录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字迹清晰,并有检验人员的签名。
6、质检员应得到质量负责人的授权,并在授权的检验范围内实施质量检验工作。
四、检验规程1、原辅材料进厂应按合同的要求验收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外购原辅料进厂按供货量的5%抽样,检查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上犹眼之悦眼镜店2011年12月1日第三篇:检验制度检验制度一、生产质量部负责本厂产品的检验工作。
原材料检验抽检制度范本

原材料检验抽检制度范本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满足生产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入库、生产过程、库存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检验抽检。
1.3 本制度规定了原材料检验抽检的组织、程序、方法和责任等内容。
二、组织机构2.1 企业应设立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原材料的检验抽检工作。
2.2 质量检验部门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三、检验抽检程序3.1 采购环节3.1.1 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3.1.2 采购部门应根据采购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和方法。
3.1.3 质量检验部门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入库。
3.2 入库环节3.2.1 原材料入库前,质量检验部门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可入库。
3.2.2 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原材料质量档案,记录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厂家、检验结果等信息。
3.3 生产过程3.3.1 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3.3.2 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3.4 库存管理3.4.1 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对库存原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4.2 库存原材料的存放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防止原材料的污染和损坏。
3.5 销售环节3.5.1 质量检验部门应对销售的原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5.2 销售部门应建立销售记录,记录销售的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客户等信息。
四、检验抽检方法4.1 质量检验部门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4.2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
4.3 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二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实施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1. 检验要求1.1 原材料检验要求1.1.1 对于每批原材料,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成分以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检验。
1.1.2 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原材料的,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1.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1.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要求1.2.1 对于每批半成品和成品,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1.2.2 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2.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2. 检验责任2.1 原材料检验责任2.1.1 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取和采购,并组织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检验。
2.1.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2.1.3 生产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特殊性能检验。
2.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责任2.2.1 生产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2.2.2 质量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3. 检验流程3.1 原材料检验流程3.1.1 采购部门收到原材料样品后,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1.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1.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采购部门。
3.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流程3.2.1 生产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2.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2.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生产部门。
4. 验收标准4.1 原材料验收标准4.1.1 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范文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范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原材料进厂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第三条原材料进厂检验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
第四条原材料进厂检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公司技术要求进行。
第二章原材料进厂检验的程序第五条原材料进厂检验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委托检验:供应商向公司提交原材料检验委托单,并提供样品;(二)检验准备:质检部门根据检验委托单准备检验设备、试剂等;(三)样品收样:质检人员按照标准程序收取样品并制作样品编号;(四)检验方法:根据委托单和样品特性,使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五)检验结果:对样品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并填写检验报告;(六)检验报告审核:由质检主管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核;(七)样品处理:根据检验结果,对样品进行处理;(八)报告发放:对合格的原材料发放检验合格证明,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退回供应商。
第三章原材料进厂检验的要求第九条供应商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提供原材料进厂检验所需的样品和相关信息。
第十条供应商提供的样品应当真实、完整、代表性,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进厂检验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要求进行,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
第十二条进厂检验应及时进行,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进厂检验结果应及时上报,并填写好检验报告。
第四章原材料进厂检验记录和报告第十四条对每次原材料进厂检验,质检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填写检验报告。
第十五条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名称、规格要求、供应商、生产日期、样品编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第十六条检验报告应由质检主管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发放给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检验报告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核对。
第五章原材料进厂检验的责任与处罚第十八条质检部门负责原材料进厂检验的组织和实施,并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九条供应商应按照相关要求提供真实、完整的样品和信息,因提供伪造、不实样品和信息而造成的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72086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a.png)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第一篇: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一、总则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搞好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宗旨。
2.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参加公司的质量工作会议,并进行贯彻。
3.品管部严格执行建筑外窗产品的有关国家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好公司产品的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出公司。
4.品管部对生产车间进行质量抽查和考核,实行优质优价。
认真处理质量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品管部对原材料进厂实行质量验收,达不到使用要求的,予以调换、返工或退货。
6.售后服务部门定期回访客户,收集质量信息,根据客户要求,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7.做好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工作,定期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质量方面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与技能。
8.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参加公司的质量工作会议,并进行贯彻。
9.品管部严格执行建筑外窗产品的有关国家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好公司产品的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出公司。
10.品管部收集、整理好各种质量数据、质量资料。
11.品管部对生产车间进行质量抽查和考核,实行优质优价。
认真处理质量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2.品管部对原材料进厂实行质量验收,达不到使用要求的,予以调换、返工或退货。
13.售后服务部门定期回访客户,收集质量信息,根据客户要求,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14.做好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工作,定期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质量方面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与技能。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进公司的原材料验收作如下规定:1、进公司的原材料必须带有供应单位的合格证和质保书,检验报告等。
2、进公司的原材料应按《来料检验/验收规范》或订货协议合同中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3、进公司的原材料应按批量进行抽检。
4、首次被抽检的原材料,达不到国家标准技术要求时,应加倍抽查,抽查后仍达不到国家标准技术要求时,该批不能入库,全科退货。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优秀5篇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优秀5篇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篇一:材料管理制度1一、材料验收入库1、对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包装等认真验收核对。
按照采购不同和有关标准严格验收,做到准确无误。
2、入库材料验收应及时准确,不能拖拉,尽快验收完毕。
如有问题及时提出验收记录,向主管采购人员反映,以便得到解决。
3、材料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入库验收单,同时核对发票、运单、明细表、装箱单及产品合格证,核对无误后入库签字,并及时登帐。
二、材料出库1、材料出库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审核发料单上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核对库存材料是否准确,做好材料储备工作。
2、准确按发料单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备料、复查、以免发生差错,做到账实相符。
3、按照材料保存期限,对于快要过期失效或变质的材料应在规定期限内发放,对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利用,剩余材料及时回收利用,非正常手续不得出库。
三、材料保管保养1、根据库存材料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合理储存和保管,做到保质、保量、保安全。
2、合理码放。
对不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的材料都分开,按先后顺序码放,以便先进先出。
3、材料码放要整齐,怕潮湿物品要上盖下垫,注意防火、防潮、防湿,易燃材料要单独存放,所有材料要明码标识,搞好库区环境卫生,经常保持清洁。
4、对于温、湿度要求高的材料,做好温度、湿度的调节控制工作,高温季节要防暑降温;梅雨季节要防潮、防霉;寒冷季节要防冻保温。
5、要经常检查、随时掌握和发现材料的变质情况,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6、对机械设备、配件定期进行涂油或密封处理,避免因油脂干脱造成性能受到影响。
四、定期盘库,达到三清1、定期盘库清点,达到数量清、质量清、帐表清。
2、清理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做到半成品的再利用。
五、机械的模具管理措施1、为了工厂工作的正常进行,模具一般情况下不做借出之用,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2、非一般情况下(特殊情况)如需模具借出,要有主管领导(董事长、经理)批示,方可借出使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编号:FS-ZD-04017
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Raw material incoming inspection system
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员工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责任感、归属感,特此制定。
1、凡进厂原材料、须附有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通知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凡不具有合格证的原材料、检验人员应拒签入库单,财务处则不予结算。
3、凡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须办理让步手续,在未办妥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4、外购件、外协件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案作为供需双方生产、验收的依据。
5、原材料应由供应部门提出申请经有关领导会签,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
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第1页/ 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制度文书样本 QCT/FS-ZH-GZ-K846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试验室负责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成品检验、记录。
2物资科采购产品到场后,对进场的原材料收取对应的合格证及质量保证单,对试验室进行委托,试验室对采购材料按检验标准进行取样、试验。
3试验室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合格的,填写相关的试验检测记录及报告。
4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通知物资部,进行清场,不合格品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半成品应在指定位置挂上待验牌。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