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四角楼
客家民居——精选推荐
![客家民居——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f250e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f.png)
客家民居一、客家民居的名称传统客家民居除了一条龙式的“竹竿屋”外多属集合形,集合形的传统客家民居大致可分为堂横式围屋,如单堂式的三合院、双堂式的四合院、三堂式、四堂式,其中五凤楼、府第式,是二至五堂式,围龙屋是二至十堂式。
另外就是目前尚无正确统计数字的各式各样的三至六层高的楼寨。
这类传统客家民居,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俗称:如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或角楼)、“围”,粤东称“围龙屋”、“四角楼”、“围楼”,深圳、香港一带大都称“围”、“世居”,台湾称“伙房”等。
不同的俗称容易造成客家建筑解说上的混乱,因此笔者将这些传统客家集合形民居统称“客家围”。
台湾、大陆的广东、福建、江西、四川、广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
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除了台湾“伙房”外,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闽西、闽南和赣南及环珠江出口的深圳、香港等地。
除此之外还有:泉州市后街米仓巷有两座土楼;同安县汀溪镇五峰有一座长50米的长方形建筑,高约12米的许氏土楼“德安楼”;漳州市郊建有一座石寨等。
“客家围”不仅形式多种,称呼多样,其社会内涵也极为丰富,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客家围”依照目前知道的就大体可以分为50多种类型,客家幅地广大没有发现的客家建筑应该还有很多,形式多样化则远远超过其他民系的建筑,其中的围龙式围屋、城堡式楼寨等,每一个都各领风骚各具地方特色,每一种都深得世人关注,今天无论在台湾还是大陆,传统的“客家围”已成为无烟囱工业的旅游观光胜地,创造出客家文化产业的新局面,值得大家多多宣传与关心。
二、客家民居的形式1、竹竿屋(又称穿堂屋、竹一条龙)一般客家民居最简单、最基础的形式是长条型的“竹竿屋”,潮汕地区又称“竹竿厝”。
“竹竿屋”也叫“穿堂屋”,因为中间开一个无后墙的厅作穿堂,厅的两侧对称位置为住房,不另建大门和围墙。
客家“竹竿屋”是“一”字型的“一条龙”式,最简单的是三开间。
神奇的客家民居
![神奇的客家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c8835317c281e53a5802ffd8.png)
版 筑是 中 国古老 的建筑方 法 。考 古发现表 明 , 迄 今最 早 的版筑是 30 5 0年前 的河 南郑州 商城遗 址 。它
四周 总 长 6 6 9 0米 , 用 分 段 版筑 逐 段 筑 成 , 体 下 采 墙 宽 上窄 , 一般 夯层厚 8 0厘米 , 窝 圆形 , —1 夯 直径 2 — 4厘米 , 质地相 当坚 固。 版筑 的房屋坚 固异 常 , 现存 许
间采桑 女秦 罗敷 也住楼 了 , 可见 楼宇 已相 当普 遍 。 15 96年 , 在广 州东 汉墓 葬 中出土 了多座 陶城堡 。 城堡 , 称“ 史 坞壁 ”在 河 北 、 南 、 , 河 山东 、 四川 等 地 出土 的陶质 明器 、 画像 石 、 画像 砖及 壁 画 中均有 具 体描 画 。坞壁 盛行 于东汉 , 着地 主豪强 支持建立 的 靠
东汉政权给予地主种种特权 , 地主豪强为保其家财 ,
在庄 园 内建造 高耸似塔 的燎望 楼 和 高大 、坚 固 的城
堡住宅 , 时称坞壁 。 客家 本是 中原 汉人 。东汉 之乱 , 国纷争 , 别 特
“ 泞 非 一 时 , 筑 劳 人功 " — 版 筑小 史 泥 版 —
客 家 土楼 、围屋 皆用 版 筑法 建 造 ,就是 先 挖墙
细 长竖 窗 ,前后 门楼 和 四角 建有 用 于嘹 望和 御敌 的 碉 堡 。陶城 堡 的形制 和功 用 与客家 方 楼 “ 四点 金 ” 相
似。
“ 日出东南 隅 , 我秦 氏楼 ” — 土楼 探 源 照 —
在 众 多 圆楼 中 , 以福 建 永定 的“ 尤 振成 楼 ” 为 最
古朴 典 雅 。它 分 内外两 环 , 外环 四层 , 层 4 每 8个 房 间; 内环两 层 , 有祖 堂 、 设 书斋 、 堂 、 园 , 学 花 天井 挖有 水 井 。有趣 的是 , 堂设 一戏 台 , 内居 民端 坐 内环 祖 楼 二 楼廊 道看 戏 ,胜似 在欧 洲古 代竞 技场 或 大剧 院包
四角楼: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
![四角楼: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33dc6ec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9.png)
四角楼: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四角楼: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提到客家民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福建土楼,许多人称赞它为“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河源客家传统民居四角楼与围龙屋的形态演变
![河源客家传统民居四角楼与围龙屋的形态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38b19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3.png)
家文化亚区”。
河源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客家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论证河源地区客家民居的形态演变有助于更进一步完善客家民系的研究体系。
1河源客家文化概况河源客家文化的组成是多元化的,从宏观角度上看,河源客家文化组成与客家人的多次大迁徙息息相关。
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迁徙是在秦始皇时期,河源是秦末南越王赵佗着手建设南粤的第一站。
第二次于唐代安史之乱后,客家人迁至闽赣一带,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碰撞逐渐孕育出新的文化。
第三次于南宋时期,至此客家民系才逐渐成形。
南宋末期文天祥起兵抗元,率兵在闽赣一带与元军交战,无法忍受战乱的客家人再次南迁,迁至河源境内。
第四次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也是河源地区客家民系繁荣壮大的重要时期。
当时清军来到广东、福建一带,当地有节之士出面抗清,由于抗清失败,部分客家人选择继续南迁至河源,至此河源地区客家民系的发展趋于稳定。
2河源客家传统民居的来源2.1河源客家传统民居根据吴招胜等著的《客家古邑民居》[2]一书记载,河源地区的客家民居除了堂横屋、排屋等形制之外,还有四角楼、八角楼、围龙屋及围村这四种主要类型。
八角楼因在四角楼的基础上,在外围修建围墙及新增四座角楼而得名,因此八角楼与四角楼的形制几乎相同,可归为一类。
摘要 河源为古龙川县境,其客家民居形制除了堂横屋之外,有早至秦始皇时期就从赣南地区传入的四角楼,以及南宋时期从兴宁、梅州地区沿着东江流域传入的围龙屋。
随着迁入人数的不断增多,客家人逐渐从河源北部向南部迁徙,在此过程中,四角楼及围龙屋的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文章通过对比河源不同地区四角楼和围龙屋的来源、传入时期及传入地的区位和地理条件等因素,论证二者在河源境内由北到南呈现出从对比鲜明到趋于相似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河源客家民居;四角楼;围龙屋;形态演变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0.09Abstract Heyuan was Longchuan county in the ancient times. In addition to the hall and cross house, there were quadrangle introduced from southern Jiangxi as early as Qin Shihuang period, and also Wei Long House from Xingning, and Meizhou area along Dongjiang River basi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mmigrants, Hakka people gradually migrated from the northern part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Heyuan. During the migration process, the forms of quadrangular and Wei Long House gradually changed. By comparing the sources, introduction periods, location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the quadrangular and Wei Long House in different areas of Heyua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two buildings in Heyuan from north to south show a sharp contrast to a similar evolution process.Key words Hakka residence in Heyuan; quadrangular; Wei Long Hous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河源市位于广东北部,与江西交界,在司徒尚纪先生的《广东文化地理》[1]一书中,河源地区被归为“东江客作者简介:李伟荣(1997-),男。
客家土楼结构类型有许多种类型(客家文化︱客家围屋一共几种类型)
![客家土楼结构类型有许多种类型(客家文化︱客家围屋一共几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6e73d5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2.png)
客家土楼结构类型有许多种类型(客家文化︱客家围屋一共几种类型)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以及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客家地区的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特色。
以下为常见的围屋种类:方形围楼方形围楼有多种形式,如闽西式方形土楼和粤北的方形碉楼等等。
方形围楼又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之分。
“闽西式方形土楼”,是指用数层高的夯土墙四周围合,围内各层多为木结构的通廊式住房,中心成形一个矩形内院的夯土建筑,它对外封闭、对内敞开,庞大的外观,如同一座坚固的土堡。
这种方形围楼在与闽西邻近的广东饶平、蕉岭、大埔、丰顺有零星分布。
圆形围楼圆形围楼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真可谓鬼斧神工。
这种环形的土楼,也有人称之为“寨”。
圆形的布局、高大宏伟的气势,堪称世界民居奇观。
圆形土楼内部结构有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土楼的直径由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
圆形土楼与方形土楼一样,分布在闽西、粤东一带,土楼内房舍结构多为单元住房。
半月形围楼半月形围楼主要分布在与闽西交界的广东大埔、饶平等地。
半月形围楼,有的以两个或三个半月形重叠,高二层,第一层为单元式住房,围与围之间有宽约数米至十余米不等的巷道。
粤东半月形围楼多见单围,半月形内环广场中间建有二堂或三堂式的祖祠,前面照例有禾坪、池塘。
亦有环内空旷的半月形围楼,空地作为晾晒东西和举行活动的空间。
椭圆形围楼椭圆形的客家围楼,据深圳博物馆黄崇岳、杨耀林先生调查,发现六座。
饶平饶洋蓝畲村的泰华楼,与“闽西式”通廊房结构的圆形土楼相比,在外形上有所变化。
兴宁黄陂石氏中山公祠、罗岗刘氏恒丰楼和大埔湖寮黄氏中宪第,外形虽呈椭圆形(中山公祠为“螃蟹形”),但其用材、建筑结构与“闽西式”圆形土楼有很大的差异,平面布局与围龙式围屋比较接近。
八角形围楼▽八角形围楼,是方形、圆形土楼的综合体,其建筑方法、用材和建筑结构与圆形土楼最为接近,而其施工难度要大得多。
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
![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https://img.taocdn.com/s3/m/9f341cf019e8b8f67c1cb9cb.png)
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中国传统民居,或为四合院,或为窑洞,或为竹楼,或为蒙古包,或为氆氇帐……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然而,客家传统民居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一绝。
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以及五凤楼、走马楼等。
赣南方楼散落在江西九连山北麓群山中的赣南土楼,大多背靠青山,面临小河,独立为体。
它们大都是方形,四角都构筑有坚固的碉堡楼,外墙为坚实封闭体,墙上设置了一排排枪口和炮眼,整个外形森严、雄伟。
据考证,这些赣南客家方楼,是公元三世纪东汉中后期中原地区大庄园主的典型住宅形式,中原士民南迁时,把这种建筑形式和技术传到客家地区的。
因而,人称赣南方楼是汉代“坞堡”的活化石。
在这些方形土楼中,小的仅三开间,人称“猫柜”,大的占地10亩。
方楼一般两三层,也有四层的,为悬挑外廊结构。
规模大的方楼,内部建有祖厅,有的甚至多层套围,按八卦形布局,更具特色。
赣南方形土楼坚固异常,其外墙多是由麻石、鹅卵石、青砖和糯米浆筑构而成,墙体厚者有两米多,方楼内设有粮仓、水井和排污设施,其结构封闭,防御性能甚为完备。
据称,龙南县关西的一座方楼,厚墙内壁上敷了一层用糯米粉、杂粮和防腐草药拌成的“厚泥”。
万一敌人围困方楼,在断粮的危急时刻,可以剥下来,泡软后充饥。
闽西圆楼福建闽西圆形土楼,世所称奇。
据说,20世纪60年代,西方某大国宣称,他们的卫星在中国东南的崇山峻岭中,发现有几组“导弹基地”、“隐匿核力量”……其实,被误认为是“导弹基地”的是客家传统民居——圆形土楼。
南靖、永定是土楼集中之地。
据统计,南靖县有土楼776座,而坐落在永定县湖坑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圆楼,直径73米,全楼共有三圈环形围楼,外高内低。
最外一环周长229米,高12.4米,为四层楼,每层72个房间,共288间。
第二环为二层楼,每层40个房间,共80个房间。
第三环一层,32间。
几种古民居类型
![几种古民居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ac423acd1f34693daef3e35.png)
几种古民居类型一、粤中(粤西)民居:1、竹筒屋:单开间进深大的民居,有的地方称直头屋。
2、明字屋:双开间民居,象“明”字。
3、三间两廊屋:主座三开间,前带两廊和天井的民居。
4、组合类型:基本上由三间两廊屋横向、纵向或双向发展而成的民居。
5、楼房:在上述类型基础上向高发展成两层或多层的民居。
多前低后高。
6、骑楼:进深第一间跨出马路边人行道、三面敞开,前铺后居,或下铺上居。
二、潮汕民居:1、竹竿厝:单开间的民居。
前小院后天井。
2、单佩剑:双开间民居。
带后天井。
3、双佩剑:三开间民居。
三合院带后天井。
4、爬狮:又称抛狮、下山虎、瓦双虎。
即三合院式。
5、四点金:爬狮加前座合成,即四合院式。
6、三座落:也称三厅串,为门厅、中厅、后厅三进院落式。
7、五间过:由四点金横向发展而成的民居。
8、复合式:带从厝、楼房、三落二从厝、三落四从厝、四马拖车(三座三座落带四从厝、后包)等。
9、围:又称图库,以三座落为主体、带从厝一垂或二垂、带后包,外围高二至三层,四角碉房微凸。
10、寨:也称楼、寨堡,有圆寨、方寨或八角寨等其他形状。
三、客家民居:1、门楼屋:也称一堂屋或单栋屋,即三合院式。
2、锁头屋:如古锁头形,横屋前围成天井。
3、堂屋:两、三进厅堂院落式。
分别叫二堂屋、三堂屋。
4、合面杠:两列横屋合面组成。
有二、三至六杠屋。
5、堂屋与横屋组合:双堂一横屋、双堂二横屋、双堂四横屋、三堂双横屋、三堂四横屋。
6、楼:又称方楼、方围、四角楼。
由堂屋发展而成。
中央低层,四周二至六层楼房,外观封闭,四角碉房微凸。
7、围垅:中央是堂屋与横屋的组合,后为半圆形围屋,围门前有禾坪、半月形池塘。
有双堂双横围垅、双堂四横二围垅等。
四、瑶族民居:有茅寮、单屋住宅、连排式住宅、廊道式排房等。
北京四合院华北(地区)窑洞黄土高原地区古民居安徽省的南部客家土楼广东东北、福建西南等地蒙古包内蒙古地区傣家竹楼云贵高原(西双版纳)皖南民居安徽省的南部土家民居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
惠州的客家民居
![惠州的客家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033a1c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e.png)
惠州的客家民居王宏宇客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族群,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客家方言,其次就是客家民居。
早先,惠州是粤语系地区。
明末人王仕性在其《广志释》一文中就曾说:“惠州诸邑皆于南支万山之中,其水西流入广城而出,则惠真广郡也”,明代成化年开始,惠州地方发生了数量多、规模大的“流民”及“贼乱”,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百至万历初,乱始平。
大量“异邑民入县(归善县)界田” “近有隔府异省流离人等蓦入境内(惠州府属地)气此外还有大量的种蓝(一种染料)人,开锡、铜、银矿人,百十为群流入。
这些客籍人以兴宁、长乐为主,亦有不少福建、潮州或海丰人。
大量的外籍人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客强主弱”的状况,后来经过“立乡约”措施,渐渐地,这些移民成了本土居民。
这些移民主要是客家人,占据了荒僻之地或山乡林立之村落。
张友仁《博罗县志》有记录:“博罗立县甚古,民族当之广州、南海大同……”,“近山则为客家语系”。
清初,经历了李成栋复叛及刘国轩(台湾郑成功子郑锦将军)侵扰,惠州人死伤很大。
康熙半年开始复界,大量的山区客家人迁徙垦荒而耕,此后直至乾隆早年仍有大量的客家人迁来,最后形成反客为主的状况。
惠州市除了惠州城及沿江的墟市操惠州方言,还有博(罗)西部分镇操粤语外,其余地方几乎都是客家人。
由于惠州客家绝大部分集中在乡村山地,人随其居,故客家民居大多存留在乡村。
客家民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聚族而居。
溯其源,起自东汉的“庄园制”。
经历代的乱变之世,很多中原人流落迁徙。
当时主导汉流民南迁的核心人物多为称霸一方的土族大地主。
当迁到异地,为了防御、自保、祭祀等需要,他们将中原的传统中庭式建筑加以变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门堂屋、门堂屋组合体以及变化发展了的围屋、围垅屋。
客家聚居建筑的中心建筑为宗祠,它是封建礼教的体现,创设宗祠以祀祖,可以明昭穆、辩祖先、聚族谊。
聚居建筑以宗祠建筑沿中轴线前后布设,一般是池塘、禾坪、大门、天井,直至中堂、大堂一气呵成;左右布设廊房、横屋、各横屋以横巷相通;以前后横屋的外墙作围墙或另砌外墙当作围墙构成一座具有防御、祭祀、生活功能,既方便又各自相对隐私的“围屋式”的建筑群。
描写客家民居的词语
![描写客家民居的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9820daaefe4733687f21aa25.png)
描写客家民居的词语鹤湖新居客家古村、规模最大、民居建筑,容纳千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罗瑞凤,清朝初期、经商致富龙田世居客家围屋、坑梓黄氏、高大围墙、了望哨所、龟背图案、曲径通幽、古堡花园、地主庄园、龙田世居、黄氏族人茂盛世居客家围屋、矩形围城、夯实而成、坚硬无比、四角碉楼、互相照应、古老民居、保存完整、何氏兄弟、茂盛商号、综合经营、多年拼搏、终成大富、五大民居大万世居古堡围屋、方形围屋、大万族人、曾姓家族、客家文化、浓郁氛围、民族源流、民族迁徙、重大价值、保存完好,飞檐高挑、门额浮雕、各式人物、飞禽花鸟、栩栩如生、文化价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楼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
(完整版)4大特色民居
![(完整版)4大特色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5246f9b5c281e53a5802ffc5.png)
围龙屋简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 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 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 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 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 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 的五大特色之一。
陕北
窑洞
2020/8/9
2020/8/9
陕北窑洞
2020/8/9
陕北窑洞
2020/8/9
陕西民居
2020/8/9
• 壮族典型的木制的木楼是壮族民众充满名 族特色的居住环境.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 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 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 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 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 都在火塘边进行。
•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 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 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壮 族称屋为"干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 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 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 式的建筑出现。
2020/8/9
2020/8/9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 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 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 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 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 使用四合院。不过,只 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 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 院,这是为什么呢?
陕北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 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 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 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 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 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 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 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 少。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https://img.taocdn.com/s3/m/116dc33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8.png)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一次偶然的机缘,我走近了广东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品读了客家人那独树一帜的民居——围龙屋的别样景致,仿佛进入了一个幽异奇幻的绝妙世界,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客家围龙屋,真是一本大书,古朴、厚重、隽永。
围龙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之意。
有一部分围龙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
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
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
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
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
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初衷,正是“聚族于此”!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
它包涵了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也由此成就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
由于在迁徙历史上常受异族压迫,客家人大多崇文尚武,在围龙屋的设计中,天井多用作读书习武之所,并在窗匾、瓦檐、梁栋、廊墙、屏门之上雕以壁画、彩绘、雕刻等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
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重视风水地理。
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以皇族推崇的座北向南走向为佳,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水势回环,门前大多挖有池塘。
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
浅谈客家四角楼与客家文化传承的关系
![浅谈客家四角楼与客家文化传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6609b75b0717fd5370cdc76.png)
浅谈客家四角楼与客家文化传承的关系作者:黄元甫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主要聚居在赣、闽、粤交界之处的山区,与中原文化同源,却有别于中原文化,其四角楼等围屋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客家族南迁后,受地域、文化、经济差异的影响,逐渐与汉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脱离现象,在原有的汉族文化上有了新的文化发展,就形成了新的民族支系,新产生的文化有了新的载体,客家文化与客家传统也就传承下来。
本文用过客家文化与客家传统四角楼起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家四角楼建设具有精心选址、利用自然环境的特征并结合尚文习武、自给自足的耕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客家四角楼;客家文化;传承1客家文化与客家传统四角楼起源客家人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分支民系,客家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地带,另外,客家人作为汉族的移民群体,分布在世界各地,客家的文化与汉族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历史文化上一定程度的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客家在迁移之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在迁移之后。
由于地域、文化、经济的差异,逐渐与汉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脱离现象,在原有的汉族文化上有了新的文化发展,就形成了新的民族支系,新产生的文化有了新的载体,客家文化与客家传统也就传承下来。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客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就有了客家人的说法。
在《客家风华》中认为,客家就是有传统客家意识、客家血统、文化等,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他们就是客家人,他们有客家人传统的文化和性格[1]。
在历史文化发展中,所有种群所有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特征,客家文化的发展也有独特的文化。
其中,客家传统民居四角楼的形成就是其独特发展文化,并在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表现,四角楼的形成是因为客家早期从中原南迁而来,为了纪念原有的文化,将原有的文化带入现有的客家文化中怀念。
历史文化的记载中,客家人为了不断的躲避战乱,不断的进行南迁,最后落脚闽、粤、赣的山区。
六年级下册客家民居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客家民居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c5ba3e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3.png)
六年级下册客家民居课堂笔记客家土楼(民居),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客家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土楼形态: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
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
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其次为四角楼,如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等。
优美的客家民居: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南粤瑰宝II——天圆地方》解密河源的“东方城堡”!
![《南粤瑰宝II——天圆地方》解密河源的“东方城堡”!](https://img.taocdn.com/s3/m/d42b4da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9.png)
《南粤瑰宝II——天圆地方》解密河源的“东方城堡”!
围屋,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这些或圆或方的“东方城堡”,潜藏着客家人的族群智慧和处世哲学,庇佑着一代代客家人,历经岁月沧桑,雄峻于天地之间。
精彩看点:
本集以仙坑古村修缮过程作为串联线索,讲述河源客家围屋的建筑艺术,展现河源古建筑的风情魅力和客家人的心灵智慧。
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城堡”,是一种融祠、家、堡为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特征的封闭式客家民居。
透过河源古村围屋的建筑形制、艺术审美、精神蕴藏,不仅能反映客家人的生活轨迹,更折射出客家人“礼乐中和”“天人和谐”的价值追求。
围龙屋如同一把通向解读客家文化密码的钥匙,打开它之后,里头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仙坑,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地处粤北山区,村子虽然不大,却保留有20多幢清代围屋。
然而,两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四角楼和八角楼不同程度出现了墙体开裂、木构件腐朽,甚至部分坍塌的问题。
2018年,在国家推行“万企帮万村”的背景下,万科集团对口帮扶仙坑村。
经过考察论证,他们决定对八角楼和四角楼两幢围屋进行修缮保护,再现传统风貌。
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八角楼和四角楼修缮一新。
一沙一砾,一梁一檩,糙石砖瓦里,雕梁画栋中,代表客家建筑的艺术瑰宝在工匠们的手中渐渐恢复真容,两栋围屋仿若回到两百多年前初建时的模样。
一方水镜,一池清影,千百年来围屋外云卷云舒,天井内花开花落,围屋用它厚重的身躯,筑起了客家人永远的家园。
梅州作文400字
![梅州作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4c8a4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2.png)
梅州作文400字篇1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山川雄奇险秀,终年满山碧绿,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她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中国金柚之乡”和“中国单丛茶之乡”的美誉,素有“世界客都”之称。
当你走进梅州,一定要亲眼去看看粤东客家民居,那里有土围屋、土围楼、五凤楼、围龙屋、四角楼、纵列式和中西合璧楼等屋式,类型不一,风格有异,让人赞叹不已。
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盛行于明清两代的围龙屋最有特色,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
梅州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如雁南飞茶天旅游度假区、雁鸣湖旅游度假区、阴那山、灵光寺旅游度假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三河坝战斗遗迹,客家母亲雕像,花萼楼等等。
玩的要数雁南飞茶天旅游度假区的了,那是梅州的一个品牌旅游项目。
这是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园,也是一个非常雅致的度假村。
这里有层峦叠翠的茶园,潺潺的流水和如茵的绿草。
漫山遍野都是茶园,一排排,一列列,让人忍不住往前奔去。
一阵阵芳香的茶叶味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小路边上长满了如茵的绿草,犹如一块绿色的地毯似的,真想躺在那儿,尽情地欣赏那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前走,一路上流水潺潺,丁丁冬冬地响着,十分悦耳。
我俯下身子一看,溪水清澈见底,可见水底的鹅卵石,美极了。
我真想跳进清凉的水里,尽情地嬉戏。
梅州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中外游人。
他们游山玩水,尽情地品尝着客家风味的美食,那酿豆腐、客家娘酒、笋粄、百侯薄饼、萝卜苗茶、梅菜干……各种各样的客家食品,让你大饱口福!朋友,欢迎你们到梅州来观光旅游。
你将会在这个梅州客家山区度过一个快乐的旅途时光,定会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梅州作文400字篇2梅州是我的家乡,那里有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子,而我就住在那个小村子里。
那里的大街小巷都种着花花草草还有小树。
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左右范文汇总
![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左右范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4a499405727a5e9846a616d.png)
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左右范文汇总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左右范文汇总,希望能帮助到您!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
接下来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左右范文汇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左右大家好,我叫慕慧彬,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你们到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客家民居位于偏僻的山区和深山深林中,因为那里树多,起火快,所以他们设有防火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客家民居大多为3至6层,100至200多间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门上贴的对联可都是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他们的房子可都是等分的,一间间房就像尺子量过似得,大小相等,这体现了客家人部分贫富贵贱的良好品德,两三百人住在一起,非常热闹,他们很统一,房子按八卦布局,他们把一楼做厨房,二楼做仓库,三楼才住人。
这就是客家民居的简单的介绍,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起去领略这美丽的风景,也希望大家能被这奇妙美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
篇二:关于客家民居的导游词200字以上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薛皓轩,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客家民居的独特风景。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
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
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四角楼
![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四角楼](https://img.taocdn.com/s3/m/a7bb3e3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9.png)
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四角楼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四角楼来源:梅州日报城堡式四角楼(摄于兴宁岗背)围屋式四角楼(摄于兴宁岗背)高耸的炮楼(摄于梅县丙村)客家地区的民居建筑除了土楼和围屋以外,还有四角楼。
四角楼(俗称“四点金”)以防患未然、抵御外侵为第一要素,它既有被动防守又有主动抗击的特点,是客家建筑中的又一特色民居。
梅州境内的四角楼以五华的锡坑和兴宁的刁坊、岗背等地建得较多,但这些地方的四角楼如同星星点缀般散落在山野间,建得最多最密集的要数同是客家地区的河源市和平县林寨,一个村子竟有二十四座规模宏大的四角楼。
兴宁岗背五星村有一处一字形排开的二座四角楼和一座六角楼(六个炮楼)及一座八角楼(八个炮楼),只是除这二座四角楼外,六角楼和八角楼有些已经坍塌,令人惋惜。
现存的四角楼建筑年代都较为久远,短则百年以上,长的有三四百年之久。
四角楼整体结构与“堂”、“横”组合的府第式客家民居无大差别,一般都以中轴为中心,设上、中、下“三堂”,左右两边建横屋,堂屋后面加建一排枕头屋与横屋相连成围,楼高二至三层,外墙厚实高耸不开窗。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左右横屋的前面第一间和后面第一间(即房屋的四个角)加建高出房屋一至二层的炮楼,高高耸立的炮楼既可居高临下对房屋四周进行监护,又可对入侵者进行狙击。
传说中,兴宁的“躲世楼”附近村民如遇匪患或战乱,大家便迁入角楼内躲避固守,免遭祸害。
浑厚高耸的四角楼犹如一座座戒备森严的城堡,显得格外巍峨雄伟。
据史料记载,1986年湖北黄陂县出土的吴末晋初青瓷“坞堡”,不仅四角有碉楼,内院还有祖屋。
可见客家地区的四角楼与中原远古村屋有亲缘关系,它的极好的防御功能正好适应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及山区社会环境恶劣的生存状况,它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民居——四角楼
四角楼位于广东省境内,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威严耸立。
青山、绿水、小桥与老宅炊烟,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民族画卷。
它设计独特,布局合理,既保留了客家民居的特点,又与普通民居迥然不同,可谓建筑史上一大杰作。
从外观来看,它分外四幢,四杠,呈一下左右对称的风格。
楼前有一个半圆形池塘,与屋子构成椭圆结构。
边上四个角楼如四位剽悍的勇士,居高临下,傲视前方。
它们四周的墙壁用花岗石砌成,厚达80多厘米,坚如磐石。
即使碰上战乱,把大门牢牢锁住,楼内依然会呈现出一番安乐祥和的景象。
每幢大宅占地有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水塘也占了10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108间,天井36口,大小厅共有20个,门楼3道,布置均有讲究。
外门挂着扁额。
与圆形客家民居截然不同的是,内门上下左右中各有一厅,厅后有厅,俗称南北套厅;门厅、石柱、石座、屏风、门柱等都用上等木料石料制成;梁、柱、桩、桁、檐雕龙画凤,栩栩如生;厅与横屋(四杠)相隔相连,身在其中却不觉阴暗潮湿,可见通风采光极为精细。
倘若陌生人进入这迷宫般的屋内,就只知入门,不知出口了。
这个迷宫中有圆,圆中有方,阴阳相配,反映出客家人对风水的理解。
门楼左侧设有水塘,旁有水井,防火防盗。
后方花台顶端,植有铁树,百年不衰。
现已达五分之一米宽,高二米左右,葱葱茏茏,开花时结出的孢子叶球,大大小小,煞是好看。
传统民居四角楼浓缩了客家文化的特点,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