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去除染料废水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2. 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大量微孔和孔隙的多孔性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活性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可以吸附和储存多种气体、液体或溶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本实验中,活性炭将吸附溶液中的染料分子,实现对染料的去除。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材料:活性炭样品、染料溶液、试管、试管架、移液管等。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晾干备用。
3.2 实验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染料溶液。
2.取适量的活性炭样品,加入试管中。
3.用试管架将试管固定,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4.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5.将试管从加热源中取出,待其冷却至室温。
6.使用移液管将试管中的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
7.进行离心操作,分离出溶液中的活性炭样品。
8.观察离心管中的溶液,记录下其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染料溶液在与活性炭接触后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这是因为活性炭的表面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吸附溶液中的染料分子。
通过离心操作,我们将溶液中的活性炭与染料分离,观察到离心管中的溶液颜色明显变浅,说明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效果良好。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去除染料废水中的有效性。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溶液中的有害物质,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本次实验仅是基于简单的染料溶液,后续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究活性炭在处理更为复杂的废水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1] Kim, J., Yun, S., & Park, S. (2015). Adsorp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to activated carbon: Mechanisms and kinetic mode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79, 775-784.[2] Wang, S., & Li, H. (2019). Appl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in water treatment:A review.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75, 123-135.。
实验3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 研究背景:1.1、吸附法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 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
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
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
在水处理领域,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
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
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
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能。
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
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
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有一定影响。
1.3、研究意义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 有机物。
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 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
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色度、某些离子以及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速率,被吸附物质浓度对吸附也有影响。
此外,PH值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隙和连续吸附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2、掌握活性炭吸附设备操作步骤,包括吸附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发生在固-液(气)两相界面上的一种复杂的表面现象,它是一种非均相过程。
大多数的吸附过程是可逆的,液相或气相内的分子或原子转移到固相表面,使固相表面的物质浓度增高,这种现象就称为吸附;已被吸附的分子或原子离开固相表面,返回液相或气相中去,这种现象称为解吸或脱附。
在吸附过程中,被吸附到固体表面上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吸附质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面都受着同等大小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过程为物理吸附;另一方面是由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过程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
此时的动态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 PH计或精密PH试纸、温度计;(2)大小烧杯、漏斗;(3)活性炭吸附柱;(4)自配废水;(5)恒位箱注:A、B都为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工艺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配制水样,使其含COD50~100mg/L;2、用高锰酸盐指数法测定原水的COD含量,同时测水温和PH;3、在活性炭吸附柱中各装入活性炭并进行洗清,至出水不含炭粉为止;4、启动水泵,将配制好的水样连续不断地送入活性炭柱内,控制好流量;5、运行稳定5min后测定并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COD或浊度、色度;6、连续运行2~3h,并每隔60min取样测定和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COD、浊度或色度;7、停泵,关闭活性炭柱进、出水阀门,并进行活性炭再生;8、打开反冲洗阀门与反冲洗进水阀门;9、启动水泵,将清水以较大的速度送入活性炭柱内,带走活性炭中的杂质实现再生目的;10、运行5min后,停泵,关闭反冲洗阀门及进水阀门。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材料..
word《环工综合实验〔1〕》〔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专业环境工程〔卓越班〕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六年11月附剂的比外表积、孔结构、与其外表化学性质等有关。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指一定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q 与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p 〔气相吸附〕或浓度c 〔液相吸附〕之间的关系曲线。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吸附机理: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2〕内扩散〔3〕吸附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外表。
因为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在紧贴固体外表处有一层滞流膜,所以这一步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吸附质以分子扩散通过这一滞流膜的传递速率。
②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外表通过颗粒上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到达颗粒的内部外表。
③吸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在内外表上。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由前二步决定。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e表示:•qe=X/M=V(Co-C)/M•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外表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1、吸附剂的比外表积越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答:比外表积越大,不一定吸附容量就越好。
吸附剂的比外表积越大,只能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大,并不代表吸附容量就越大。
吸附容量的大小还与脱吸速度有关,如果脱吸速度很快,就算吸附能力再大,吸附容量也还是没多大提升。
吸附容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与吸附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孔容〔V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cm3/g);b.比外表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外表积,常用单位是m2/g;c.孔径与从离心管中取上清液用移液管,莫直接倒出,防止底部活性碳再次泛起。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 掌握活性炭吸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研究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为实际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形式。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质分子与活性炭表面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而化学吸附是指吸附质分子与活性炭表面分子间的化学键作用。
本实验采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通过改变活性炭的投放量和吸附时间,研究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锥形瓶、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温度计、pH计、移液管等。
2. 材料:活性炭、亚甲基蓝溶液、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将亚甲基蓝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准备活性炭: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然后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 吸附实验:将活性炭粉末加入到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设定不同吸附时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测定吸附效果:取吸附后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吸附量。
5. 计算吸附等温线:以吸附量为纵坐标,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附等温线。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
2. 吸附等温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发现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3. 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受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六、结论1. 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材料。
2.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受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吸附条件。
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
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2、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其基?原理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V(C0?C)qe?m式中 qe—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mg/g;V—污水体积,L;C0、C—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mg/L;m—活性炭投加量,g;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吸附等温线,通常用Fruendlich式加以表达。
qe?K?Cn式中 K、n—是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e、C相应之值,将式上式到对数后变换为下式:1lgqe?lgK?lgCn将qe、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振荡器一台;2、分析天平一台;3、分光光度计一台;4、250mL三角烧杯5个;5、100mL容量瓶6个;6、活性炭(粉状和粒状);7、亚甲基兰。
8、活性炭连续流吸附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①配制浓度为50mg/L的亚甲兰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②用十倍稀释法依次配制浓度为5mg/L、1mg/L、0.5mg/L、0.1mg/L、0.05mg/L、0.01mg/L的亚甲兰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③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吸附波长为665nm),记录到表1中,绘制标准曲线;④取5个250mL的三角瓶,用天平分别称取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的粉活性炭投入三角瓶中,每瓶中加入100mL50mg/L 亚甲基兰溶液;⑤将三角烧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震荡器的速度要由小变大,但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将活性碳粉粘到瓶壁上),当达到吸附平衡时停止振荡。
脱除低浓度硫化氢的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再生研究
Pr oewit nn dh| l
图 1 未改性 AC F的孔径分布 图
通讯联系人 。张永春 , 男,教授,硕 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宋庆锋 ( 9 1 ,男,山东烟 台人 ,硕士研 究生 从事含硫气体 的脱除研究 。 18 一)
布在外 表面 ,形 成丰富 的纳米 空间 ,具 有较 大 的比表面积 。因此在吸 附过程 中,AC 的分 F
子吸 附途径 短 ,吸附质 可 以直 接进入 微孔 ,具有 较好 的吸 附性能 ,但吸 附容量不 高 。 AC 的这 一缺 陷,可 以通 过改性 的方 法 ( F 如混入 法 、浸 渍法等 )来 改善 。常用 的改 性 试剂 主要 是碱 性物和 过渡 金属两类 ,国内外 已有 相关 的报道 ,但关于 再生 的问题 探讨 较少 。 而 且,再 生是吸 附剂使 用过程 中一 个不可 忽视 的 问题 ,是 吸 附剂 的一个 重要性 能指标 。 对 未 改性 AC F再生 的方 法主要 是溶剂 法和气 体热法 两种 ,本研究 也采用这两 种方法 , 以 5 Na H 改性 的 AC % O F和 5 C 改性 的 AC % u F为例 , 究碱性物 改性 AC 研 F和过 渡金 属改
(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 宁 大连 l6 1; 1 0 2 1 2 .辽河石油勘探局 石油化工总厂 ,辽宁 盘锦 14 2 ) 20 0
摘
要 :用改性的活性炭纤维 ( C )脱 除低浓度的 H2 A F S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但脱硫后 的改
性 AC F容易达到脱硫饱和而失活 。 用溶剂再生和气 体热再生 的方法可以对失活后 的改性 AC F进 行再生。在固定床 反应器上考 察了再生后 AC F的脱硫性能 。实验结果表 明,与溶剂再生相 比, 气体热再生是更有效 的再生方法 。不 同再生方法 的效果的不同,是 由 AC F脱 除 H S的反应机理 2
乙醇溶剂萃取法再生活性炭可行性研究3
乙醇溶剂萃取法再生活性炭可行性研究(3)乙醇溶剂萃取法再生活性炭可行性研究4.1 结论本论文主要进行了活性炭再生,然后用新活性炭和再生后活性炭对脱硫液的吸附容量来评价再生效果,说明再生方法是否可行。
通过实验得到结论为:①用脱硫液对再生效果进行评价,新活性炭对脱硫液的吸附容量为540mg/g,再生后的活性炭对脱硫液的吸附容量为200mg/g,再生率为37.0%,说明再生方案初步可行。
②从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再生效率偏低,需进行进一步实验优化条件如改变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溶剂以提高再生率。
4.2 讨论与建议4.2.1 脱硫液成分讨论为了探究脱硫液中的成分,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做了脱硫液和非活性炭乙醇萃取液的紫外分析光谱图,如下。
①通过对脱硫液的紫外分析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图中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波峰处的波长为690nm左右,如图1所示,通过脱硫液为绿色的颜色特征和查阅资料大致可以确定脱硫液中含有酞菁钴类煤气脱硫催化剂,须待进一步实验予以确认。
②将乙醇萃取液静置,温度降至常温后可见针状结晶,说明可能存在酚类物质。
其颜色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为红色到棕色再到深红色,瓶壁四周有绿色析出物。
通过活性炭乙醇萃取液紫外分析光谱图和脱硫液的紫外分析光谱图进行比照发现,两图中光谱走势除690nm处大致相同,如图1和2所示,说明乙醇萃取液种成分和脱硫液成分大致相同,乙醇萃取液中690nm处几乎没有出现波峰说明酞菁钴类煤气脱硫催化剂在乙醇中溶解度较低。
4.2.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本论文尽管对乙醇萃取再生活性炭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处理脱硫液用的活性炭的再生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但由于实验设备、资金和时间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缺乏,还需要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①由焦化工艺可知:脱硫液成分复杂,活性炭对各成分的吸附是否有先后顺序尚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②甲醇和乙醇都可以提取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但甲醇有毒,本钱较高,而乙醇廉价易得,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且可重复利用,故实验采用乙醇进行,而甲醇的萃取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柠檬酸钠生产工艺中脱色后的活性炭再生研究
Ab t a t n t e p o e so o u c t t r d ci n b c u e b e me tto n i i cd i o u i n c n an n e iu I u a , r t i . y r c r o n s r c :I h r c s fs dim i a ep o u t , e a s y f r n a i n a d ct ca i , t s l t o ti i g r sd a g r p o e n h d o a b n a d r o r s o s o h r mp r i s h g e e au e i ep o e so t ec e c 1 e c i n c u es u i n b c i ae ab n c lrd e e e fe e t n , n e e n x r c d l , te i u i e , i h tmp r t r nt r c s f h h mi a r a to . a s olt ya t td c r o , o o e p n d a rt a me t e trt e t o e a e t h o v t r h p a e h r ame t o ci ae a b n miso s c o d n o t e r q r me t f e v r n n a r t ci n a d mu t n t p o e l .Th x e i n sn t f r t e te t n f a t t d c r o e s in ,a c r i g t h e ui v e n s o n i me tl p o e t n s o r p r o o y e e p rme tu ig h d o ho i c d s d u h d o i e mir wa ed g a ai n p t s im y r x d t t o f ci a e a b n r g n r t n Re e r h s o h t t eu eo 2 y r c l rca i , o i m y r x d , c o v e r d t , o a su h d o i ewi me h o a t t d c r o e e ai . s ac h ws a : h s f O o h d v e o t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引言: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研究活性炭对某种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并探讨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活性炭样品、某种有机溶剂(甲醇)、量筒、烧杯、计时器等。
2. 实验步骤:a.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样品加入烧杯中,并称量其质量。
b. 将一定量的甲醇倒入量筒中,并记录其初始体积。
c. 将烧杯中的活性炭与甲醇接触,开始计时。
d.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甲醇体积的变化。
e. 当甲醇体积不再变化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此时甲醇体积。
f. 重复实验步骤2-5,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在初始阶段,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度逐渐减慢,直至达到平衡吸附。
[插入图1]实验讨论:1. 吸附速率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慢。
这是因为在初始阶段,活性炭表面上的吸附位点较多,吸附速率较快;随着吸附位点逐渐饱和,吸附速率逐渐减慢。
吸附量与吸附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吸附速率越快,吸附量越大。
2. 吸附平衡与吸附容量:实验结果显示,当甲醇体积不再变化时,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已达到平衡状态。
这表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即活性炭表面上的吸附位点有限。
吸附容量是评价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吸附容量越大,表示活性炭对目标物质的吸附能力越强。
3. 影响因素:活性炭吸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活性炭的孔径、表面性质、温度等。
孔径是影响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径越大,活性炭的吸附容量越大。
表面性质也是影响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活性炭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电荷分布会影响目标物质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增加吸附速率,但对吸附容量的影响不确定。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报告
邯郸学院化学系综合设计实验报告题目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学生杨永博刘艳凯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年级2009级专业化学本科邯郸学院化学系邯郸学院化学系2011年7月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杨永博刘艳凯2009级化学本科班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一.实验目的与原理目的:了解活性炭性质及再生方法,掌握活性炭溶剂再生法;探索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增强活性炭的再生利用价值。
原理:溶剂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衡关系,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1]。
溶剂再生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可逆吸附,如对高浓度、低沸点有机废水的吸附。
它的针对性较强,往往一种溶剂只能脱附某些污染物,而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变化不定,因此一种特定溶剂的应用范围较窄[2]。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试剂:工业盐酸、分析纯盐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去离子水、亚甲基蓝、硫酸铜溶液、邻二氮菲、盐酸羟氨等。
仪器:分析天平、马弗炉、721型分光光度仪、MYB型调温电热套、烘箱、称量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1.溶剂法再生主要流程(1)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2)摸索活性炭溶剂法再生需要的具体物质比例;(3)确定具体物质的比例,进行再生实验研究;(4)对再生后的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5)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炭样品性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具体步骤2.1 根据国家活性炭标准测定方法[3]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
2.1.1 标准曲线的测绘分别吸取铁液0、1.0、2.0、3.0、4.0、5.0、6.0、7.0mL于8只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mL,盐酸羟胺溶液2.5mL, 1,10-菲啰啉溶液1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nm,光径1cm比色皿中测定吸光度。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研究,探讨活性炭在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效果,为活性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吸附剂,其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当有机物分子接触到活性炭表面时,会发生吸附现象,从而将有机物分子从水中去除。
三、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活性炭、有机物溶液、实验装置。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定浓度的有机物溶液。
b. 将活性炭加入实验装置中,建立吸附平衡。
c. 测定吸附后溶液中有机物浓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2. 在一定范围内,有机物溶液的初始浓度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3.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对有机物的吸附也有一定影响,孔径较大的活性炭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更好。
五、实验结论。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活性炭用量、有机物溶液浓度和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等。
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和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去除效果。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活性炭在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活性炭吸附性能提供了基础。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刘强. 活性炭吸附理论与应用. 化学工程,2008,30(2),45-50。
2. 张磊,李华. 活性炭孔结构对有机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2010,18(3),78-82。
八、致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为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活性炭吸附试验报告
华南师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学号专业环境工程年级、班级2021级环境工程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工程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时间2021年3月25日实验指导教师王熙教师实验评分一、实验原理1、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展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外表积起着主要作用。
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
此外,pH的上下、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着作用。
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外表上积聚浓缩,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那么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外表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外表,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m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x毫克,那么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勺0,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q e=x/m(1) q e的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之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pH值有关。
一般说来,当被吸附的物质能够与活性炭发生结合反响、被吸附物质又不容易溶解于水而受到水的排斥作用,且活性炭对被吸附物质的亲和作用力强、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又较大时,q值就比较大。
描述吸附容量q与吸附平衡时溶液浓度C的关系有Langmuir、BET和Fruendlieh吸附等温式。
在水和污水处理常用Fruendlich表达式来比较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浓度时的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即q e=KC1/n〔2〕式中:qe吸附容量(mg/g);K——与吸附比外表积、温度有关的系数;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C——吸附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
最新小组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
最新小组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通过定量分析,确定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和最佳使用条件。
实验材料:- 活性炭样品- 水中有机污染物模拟溶液-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 漏斗和滤纸- 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容量瓶和移液管- 试剂(如甲醇、氢氧化钠等)实验方法:1. 准备不同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模拟溶液,记录初始浓度。
2. 分别取适量的活性炭样品,称重后加入到模拟溶液中。
3. 将含有活性炭和模拟溶液的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控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吸附实验,时间设定为1小时。
4. 实验结束后,使用离心机将活性炭和溶液分离,并通过滤纸过滤。
5. 取滤液,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6. 根据初始浓度和滤液中浓度的差值,计算活性炭的吸附率。
实验结果:- 记录各组实验数据,包括活性炭的质量、初始污染物浓度、最终污染物浓度以及计算得到的吸附率。
- 利用图表形式展示不同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分析温度、时间、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实验讨论:- 分析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操作误差、仪器精度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活性炭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建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活性炭对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并找到了最佳的吸附条件。
这些发现对于优化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活性炭对其他类型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以及如何提高其吸附效率和使用寿命。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活性炭的实验报告引言: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多孔结构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工业、药物制造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活性炭并测试其吸附性能,探究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某种含碳物质(如木炭、果壳等)研磨成粉末状。
2. 活化剂制备:将硫酸铵和磷酸铵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溶解,并冷却后得到活化剂溶液。
3. 活化过程:将活化剂溶液与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高温下进行炭化反应。
4. 洗涤处理: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活化炭,去除残留的活化剂和杂质。
5. 干燥处理:将洗涤后的活化炭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直至完全干燥。
实验结果:经过制备,我们得到了一种黑色的颗粒状物质,即活性炭。
为了测试其吸附性能,我们选择了甲醛作为模拟有害气体。
首先,我们将一定量的活性炭放入一个密封容器中,然后向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甲醛气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测量了容器内甲醛浓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活性炭对甲醛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容器内的甲醛浓度逐渐降低。
这表明活性炭能够有效吸附甲醛分子,净化室内空气。
讨论与分析: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其多孔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和介孔,这些孔道能够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吸附有害气体分子。
此外,活性炭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活性炭可以用于水处理。
由于其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同时,活性炭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
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然而,活性炭在吸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是有限的,一旦达到饱和状态,就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
其次,活性炭对不同气体的吸附性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此外,活性炭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净化、废水处理、空气净化和脱醛等领域的重要吸附材料。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测定,探究其在去除有机物的应用潜力,并进一步了解吸附原理与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中所使用的活性炭样品为市售品,其颗粒大小为200目,表面形状呈不规则状。
为了减少干扰因素,所选择的有机物为苯,并以其溶液进行吸附实验。
实验中所需的其他试剂和设备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常规实验室用品。
首先,为了控制实验条件,我们将苯溶液的浓度设置为30mg/L,并将活性炭与苯溶液混合。
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选择了适量的活性炭量,使吸附系统达到平衡。
然后,使用电子天平精确测量添加进样品瓶中的活性炭质量,以确保实验过程可重复。
接下来,我们将活性炭与苯溶液充分搅拌,并采取适当的时间间隔,取出吸附作用平衡后的样品液。
为了测定苯溶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附前后溶液的吸光度差,并根据实验过程控制各个参数。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根据吸附前后溶液的吸光度差来评估活性炭对苯的吸附能力。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活性炭对苯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0%以上。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有机物。
根据吸附实验的结果,我们进一步讨论了活性炭吸附的原理与机制。
活性炭由于其的多孔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可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
而有机物分子在活性炭的表面上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形式与活性炭发生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诸如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等相互作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孔结构、溶液pH值、温度等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重点分析了活性炭用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苯的吸附去除率也随之提高。
这表明,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可以有效提高吸附系统的吸附能力。
此外,我们还对吸附平衡时间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在初始阶段,吸附速度较快,但吸附平衡所需时间较长。
活性炭的再生
活性炭目前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己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被更换后,使用单位均将其废弃,掩埋或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再污染。
活性炭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因此还可以采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再生后的活性炭其用途仍可连续重复使用及再生。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随着活性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活性炭的回收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如果用过的活性炭无法回收,除了每吨废水的处理费用将会增加0.83~0.90元外,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活性炭的再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1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1.1热再生法热再生法是目前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
处理有机废水后的活性炭在再生过程中,根据加热到不同温度时有机物的变化,一般分为干燥、高温炭化及活化三个阶段。
在干燥阶段,主要去除活性炭上的可挥发成分。
高温炭化阶段是使活性炭上吸附的一部分有机物沸腾、汽化脱附,一部分有机物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脱附出来,残余成分留在活性炭孔隙内成为“固定炭”。
在这一阶段,温度将达到800~900°C,为避免活性炭的氧化,一般在抽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进行。
接下来的活化阶段中,往反应釜内通入CO2、CO、H2或水蒸气等气体,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活化阶段是整个再生工艺的关键。
热再生法虽然有再生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但在再生过程中,须外加能源加热,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
1.2生物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是利用经驯化过的细菌,解析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并进一步消化分解成H2O和CO2的过程。
生物再生法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法相类似,也有好氧法与厌氧法之分。
由于活性炭本身的孔径很小,有的只有几纳米,微生物不能进入这样的孔隙,通常认为在再生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自溶现象,即细胞酶流至胞外,而活性炭对酶有吸附作用,因此在炭表面形成酶促中心,从而促进污染物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活性炭对不同物质的吸附性能,了解影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因素,如吸附时间、溶液浓度、温度等,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活性炭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
其吸附作用主要基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机制。
物理吸附是由于活性炭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而引起的,对各种物质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吸附强度相对较弱。
化学吸附则是由于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与被吸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炭对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行吸附,当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与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有关。
通过测定溶液在吸附前后的浓度变化,可以计算出活性炭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活性炭:颗粒状,粒度为 20-40 目。
待吸附物质:甲基橙溶液、亚甲基蓝溶液、苯酚溶液。
其他试剂: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2、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溶液的浓度。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活性炭的质量。
恒温振荡器:用于控制实验温度和搅拌溶液,以保证吸附过程的均匀性。
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
四、实验步骤1、活性炭的预处理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数次,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粉尘。
在 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备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甲基橙溶液、亚甲基蓝溶液和苯酚溶液。
用分光光度计在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吸附实验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预处理后的活性炭,放入锥形瓶中。
加入一定体积和浓度的待吸附溶液,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中,在设定的温度和转速下进行吸附。
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如 5min、10min、20min、30min、60min 等)取出一定量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溶液的浓度。
4、数据处理根据吸附前后溶液的浓度变化,计算活性炭的吸附量(q)和吸附效率(η)。
乙醇溶剂萃取法再生活性炭可行性的研究
乙醇溶剂萃取法再生活性炭可行性的研究乙醇溶剂萃取法再生活性炭可行性的研究引言焦化工艺中氨碱法脱硫废液含有一定的可回收成分,将这些成分加以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某化工厂是从事氨碱法脱硫废液回收化工产品的企业,其主要工艺过程为:将焦化企业的脱硫废液收集回收入厂,用活性炭吸附脱色。
上述过程完成后产生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使用过的废活性炭运往有资质的废物处置机构进行处理,处理过程需要较高的费用且由企业支付,造成浪费。
研究废活性炭的再生可行性能为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因为活性炭吸附处理的运营费用较高,同时活性炭的再生比较困难,寻找一项成本低廉并容易应用于实际的活性炭再生方法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通过实验的方式测试活性炭再生的方法和再生效率,由于活性炭上吸附了很多有机物,故选择乙醇萃取法对其进行再生,并对该方法的再生效果进行评价,再生过程中脱附的有机物可尝试回收利用,用过的乙醇也可以通过蒸馏法回收以循环利用。
一、综述1.1 氨碱法煤气脱硫液的组成脱硫液的组成非常复杂,所含的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其中有机污染物以酚类化合物为主,能团,同时还具有稳定的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是优良的催化剂、吸附剂或催化剂载体。
按照活性炭的形状进行分类,活性炭一般可以分为颗粒状活性炭、粉状活性炭、柱状活性炭和球形活性炭等。
①颗粒活性炭通常情况下把颗粒粒度大于0.175mm的活性炭称为颗料活性炭。
颗粒活性炭按照生产原料又分为果壳颗粒活性炭、煤质颗粒活性炭、椰壳颗粒活性炭等,不同类型的活性炭吸收成分各有侧重。
②粉状活性炭一般将粒度小于0.175mm或者90%以上通过80目标准筛的活性炭通称粉状活性炭或粉状炭。
粉状炭有吸附能力使用充分和吸附速度较快等优点,但是分离较为困难。
随着分离技术的进步和受某些应用要求所限,粉状炭的粒度出现越来越细化的倾向,有的使用场合已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学院化学系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
学生杨永博刘艳凯
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
年级2009 级
专业化学本科
邯郸学院化学系
邯郸学院化学系
2011年7月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
杨永博刘艳凯2009级化学本科班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了解活性炭性质及再生方法,掌握活性炭溶剂再生法;探索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增强活性炭的再生利用价值。
原理:溶剂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衡关系 , 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1]。
溶剂再生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可逆吸附,如对高浓度、低沸点有机废水
的吸附。
它的针对性较强,往往一种溶剂只能脱附某些污染物,而水处理过
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变化不定,因此一种特定溶剂的应用范围较窄
[2]。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试剂:工业盐酸、分析纯盐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去离子水、亚甲基蓝、硫酸铜溶液、邻二氮菲、盐酸羟氨等。
仪器:分析天平、马弗炉、721型分光光度仪、MYB型调温电热套、烘箱、称量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
1.溶剂法再生主要流程
(1)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
(2)摸索活性炭溶剂法再生需要的具体物质比例;
(3)确定具体物质的比例,进行再生实验研究;
(4)对再生后的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
(5)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炭样品性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具体步骤
2.1根据国家活性炭标准测定方法[3]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
2.1.1标准曲线的测绘分别吸取铁液 0、1.0、2.0、
3.0、
4.0、
5.0、
6.0、
7.0mL于8只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mL,盐酸羟胺溶液 2.5mL, 1,10-菲啰啉溶液1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
510nm,光径1cm比色皿中测定吸光度。
以铁标准溶液的使用量( mL) 为横坐标,以吸光
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1.2铁含量测定称取经粉碎的干燥试样 1.0g (称准至10mg),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25mL,缓和煮沸5min,稍冷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热水分次洗涤滤渣,滤液和洗液合并,冷却至室温,稀释至标线。
取滤液10mL 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mL,盐酸羟胺溶液 2.5mL,1,10-菲啰啉溶液1mL,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呈颜色反应,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nm 下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2.1.3灰分含量测定将150mL瓷坩埚置于马弗炉中,于(650± 20)C下灼烧至恒重,将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称取经粉碎的试样5克(称准至0.1mg),置于150mL已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中;将坩埚送入温度不超过300C 的马弗炉中,打开坩埚盖,逐渐升高温度,在650 ± 20C灰化至恒重。
时间大概为3个小时。
计算灰分值,并得出灰分含量。
2.1.4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称取经粉碎的试样1.0克(称准至1mg),置
于100mL的磨口塞的锥形瓶中,用滴定管加入适量亚甲基蓝试验液,待试样完全湿润后,立即振荡20分钟,后用滤纸进行过滤。
将滤液置于光径为1cm的比
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 665nm下测定吸光度,与硫酸铜标准滤色液的吸光度进行对照,所耗用的亚甲基蓝试验液的毫升数即为试样的亚甲基蓝吸附值。
2.2再生过程
2.2.1 分别吸取比例为 1:1、1:2、1:4、1:6、1:8、1:9 的酸 45mL 于 6 只100mL 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活性炭样品1.0g,加热反应约4小时,然后对反应液趁热抽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在烘箱中(100摄氏度左右)烘干0.5小时;用国标铁含量
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2.2.2 分别量取比例为1:6的酸30mL、45mL、60mL、75mL于4只100mL
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活性炭样品1.0g,加热反应约4小时,然后对反应液趁热抽
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在烘箱中(100摄氏度左右)烘干0.5小时;用国标铁含量测定
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2.2.3称取活性炭样品10.0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工业盐酸 5mL,如此3份,分别加入水100mL,加热反应1至1.5个小时;然后对反应液趁热抽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在烘箱中(100摄氏度左右)烘干0.5小时;用国标铁含量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2.3对2.1中再生后的不同组别活性炭样品按国标进行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3]测定。
通过比较,最优结果为2.2.3组,具体数据如下:
四.实验结论
通过不同再生过程的对比得出:2.2.3效果为最好的,即10g活性炭样品、 5mL 工业盐酸、100mL水,此比例实验处理后的活性炭样品各项指标可以提高到行业标准以内,而且再生成本低,复合实际生产需要,可以推广使用。
其他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炭质量,但考虑实际生产,再生成本太高,而且
最终效果未能达到行业标准,因此不能推广实行。
五.参考文献
[1]岳晓明,张双全.《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2]刘守新,王岩.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郑文超哈尔滨市动物园.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N];
[3] GB/T-12496.1-22-1999全套《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