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合集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21•【文号】国办发〔2017〕27号•【施行日期】2017.03.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3月21日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协同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确保第二阶段(2017—2018年)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现提出如下分工。

一、基本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

根据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对拟废止的强制性标准公告废止;对拟转化为推荐性标准的强制性标准公告转化,使其不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尽快完成文本修改;对拟整合或修订的强制性标准,分批提出修订项目计划,推进整合修订工作。

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完善强制性标准管理制度。

强制性标准要守住底线,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快构建协调配套的推荐性标准体系。

落实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意见,做好后续废止、修订、转化等相关工作,有效解决标准滞后老化问题。

进一步明晰各层级推荐性标准制定范围,厘清各类标准间的关系,将推荐性标准范围严格限定为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留出发展空间。

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题库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及答案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2、系列化原理是()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3、组合化原理是()。

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省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X标准”建设水平的意见》(X政发〔2015〕26号)、市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X标准”建设水平的意见》(X政发〔2016〕3号)和《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意见》(X政发〔2017〕6号),全面推进我县标准化战略实施,不断提高“X标准”建设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进步,现就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作为、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以“X标准”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全领域“标准化+”行动,全面提高标准应用和实施水平,用“X标准”推动“X制造”、“X质量”全面提升,更好地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工作目标坚持政策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原则,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落脚点,以提升全县标准化水平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标准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成果和专利技术的标准转化率大幅提升,重点产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比率明显提高,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市场规范有标可循”的新局面,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彰显。

到2020年具体指标为:1.全县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数量增长50%,达到4家;标准数量增加50%,达到4项,标准的有效供给数量明显增加。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2.02•【文号】保监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保监发〔2016〕15号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培训中心,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备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中国精算师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精神,切实发挥标准对建设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基础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中国保监会制定了《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会机关各部门要从各自业务条线出发,积极提出监管业务标准需求,承担标准制定任务,推动标准贯彻落实。

各保监局要统筹做好辖区标准化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工作。

各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承担和参与保险标准制(修)订工作,切实加强保险标准应用实施,让标准成为对服务和产品质量的“硬约束”。

行业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要大力推动标准落地实施,促进信息共享。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团体标准试点等工作,承接做好市场主导类标准制定任务。

联系人:张玥明陈鑫联系电话:010-66286298 66286963中国保监会2016年2月2日附件: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5.10.11•【文号】气发〔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发〔2015〕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气党发〔2015〕1号)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标准意识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气象标准化工作是气象事业提质增效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气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科技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将标准贯穿气象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有标可循、依标办事。

各级气象部门要把标准作为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履行气象职责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门槛作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气象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集约化、规范化,促进气象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为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奠定基础。

二、完善标准体系着眼气象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各领域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和设计,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家基础性标准对接,建立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库,构建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气象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等基础业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气象相关社会组织制定满足气象行业自律和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鼓励省(区、市)气象局制定具有地域气候特点、气象专业特色或更严格、更细化的地方标准。

【发改办法】吉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发改办法】吉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发改办法】吉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吉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67号),加快完善全省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标准化结构性改革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高吉林标准质量和水平,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放管结合。

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联盟标准和团体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地方标准管理,保证公益类地方标准的基本供给。

2.坚持国际接轨、适合省情。

借鉴发达国家及先进省(市、区)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具有吉林特色的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

3.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既发挥好省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省政府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

4.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

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我省与国家标准化重大改革、标准化法规规章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

(三)改革目标。

到2020年,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吉林新型标准化体系。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地方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吉林标准水平,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6.08.09•【文号】建标[2016]166号•【施行日期】2016.08.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定额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通知建标[2016]166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家人防办,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有关单位: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进一步改革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现将《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8月9日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过60余年发展,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已达7000余项,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技术更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着标准供给不足、缺失滞后,部分标准老化陈旧、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大标准供给侧改革,完善标准体制机制,建立新型标准体系。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有关要求,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立足国内实际情况,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标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放管结合。

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精神,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稳步进行,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建立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创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等领域,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确立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工作格局,让技术标准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1.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改革的工作部署。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以及国发〔2015〕13号文件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将标准化工作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突出标准化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

2.积极推动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积极推动完善我省标准化规章制度,协调配套标准化相关条例法规,营造标准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做好与标准化改革相悖的地方标准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3.建立健全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标准资源和信息共享,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平台,加强中俄技术标准互译和研究工作,建立标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各类标准数据库,为全社会特别是各类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法规、信息、管理、技术咨询和服务。

培育和发展标准研究、咨询服务、合格评定等标准化技术中介服务组织,为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单选)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单选)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答案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B:标志性C:标准D:文化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A:机械化B:标准化C:自动化D:批量生产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企业标准D:国家公差标准4. ()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A:现代B:现代生产C:现代标准化D:科学5. 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B:行业标准化组织C:国际标准化组织D:地方标准化组织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B:国际组织C:国际标准化协会D:国际标准组织7.标准是()。

A:国家规定B:必须达到的要求C:领导要求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 标准化是()。

A:制定和贯彻标准的活动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C:制度化D:规范化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B:合并同类项C:去繁用简D:简单明了10.统一化原理是()。

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2017年公需课计划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2、系列化原理是()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3、组合化原理是()。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多选试题及答案(1)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多选试题及答案(1)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及答案多选1.质量标准技术要素包括:()()()。

A:计划 B:规划 C:控制 D:改进答案是"ACD"2.标准的标准就是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制定标准要达到的目标。

以服务标准为例,服务标准的编写要符合()、()、()和(),还要符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A: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B:GB/T24620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 C:GB/T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 D:GB/T15624-2011服务标准化指南的要求答案是"ABCD"3.按标准的强制性分类,标准可以分为()()。

A:强制性标准 B:国际标准 C:推荐性标准 D:国家标准答案是"AC"4.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以分为()()()。

A:技术标准 B:管理标准 C:工作标准 D:基础标准答案是"ABC"5.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分类,标准可以分为()()()()。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 D: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答案是"ABCD"6.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有()()()。

A:简化原理 B:统一化原理 C:通用化原理 D:结构化原理答案是"ABC"7.标准化的管理原理有()()()。

A:制定规划 B:结构优化 C:反馈控制 D:系统效应答案是"BCD"8.标准化基本方法包括:()()()()。

A:简化、统一化 B:通用化 C:系列化 D:组合化、模块化答案是"ABCD"9.采标的方法有:()()。

A:翻译法 B:按国际标准实施 C:重新起草法 D:按国际先进标准实施答案是"AC"10.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分为:()()()。

A:等同 B:修改 C:部分等同 D:非等效答案是"ABD"11.标准参数的制定方法主要有:()()()。

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考试题库及答案

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考试题库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题库答案单选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A:标准化B:标志性C:标准D:文化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A:机械化B:标准化C:自动化D:批量生产3.1906 年英国颁布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企业标准D:国家公差标准4. ()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A:现代B:现代生产C:现代标准化D:科学QQW5. 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 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不久,约有25 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A:国家标准化组织B:行业标准化组织C:国际标准化组织D:地方标准化组织6.1928 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 年10 月14 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国际组织C:国际标准化协会D:国际标准组织7.标准是()。

DA:国家规定B:必须达到的要求C:领导要求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 标准化是()。

BA:制定和贯彻标准的活动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C:制度化D:规范化9.简化原理是()。

A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B:合并同类项C:去繁用简D:简单明了10.统一化原理是()。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5]13号
国务院
【期刊名称】《水利技术监督》
【年(卷),期】2017(025)004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国务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 [J],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 [J], 国务院办公厅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 [J], ;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年~2018年)》的通知 [J],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A: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25、对于一些门类中类别较多的产品,产品标准还进行分层()。
A:如基础规范、总规范、分规范、空白详细规范和详细规范等
26、按照标准趋向的划分,可以分为()。
C:规范性标准和引领性标准
27、服务标准是()。
B: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实用性的标准
28、服务标准的编写()
A:要基于顾客导向的标准化原理进行,可以按服务流程编写,也可以按服务要素编写29、技能标准包括()。
A:工作要求和比重表
30、职业资格标准属于()
D: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工作性质的标准,但其作用和功能则覆盖到管理和技术标准31、NVQ是()。
B:BNVQ是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ationalVocationalQualification)的英文字母缩写,是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A:管理事项
37、工作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所制定的标准。“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
D:工作事项
38、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保证和联结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纽带,工作标准是实现管理标准的保证和企业标准化的()。
D:(中关村)
63、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通过建立最佳秩序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A:最佳秩序
64、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包括标准的()、发布、实施,以及标准制定前的研究和标准实施后的修订。
A:制定
65、标准化的对象是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的条款。
B:重复使用
66、标准与法律法规同属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标准的制定不应与法律法规相冲突,这是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次,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补充。第三,标准与法律法规相辅相成。第四,标准的编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五,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技术法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标准监督检查工作的浙江实践

企业标准监督检查工作的浙江实践

标准实践企业标准监督检查工作的浙江实践■ 徐亦萍1,2 王 燕1,2 朱 琦2〔1. 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市场监管数字化研究与应用);2.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是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展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监督检查是加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提高标准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近年来浙江省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监督检查工作实践为基础,深刻总结浙江模式创新经验,深入剖析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监督检查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7.019Zhejiang Practice of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Enterprise StandardsXu Yi-ping1,2 Wang Yan1,2 Zhu Qi2(1. State Market Regul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f Digital Market Supervis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 Zhejia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The self-declaration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standard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State Council’s work to deepen standardization reform. Carrying ou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self-declaration disclosure enterprise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self-declaration disclosure enterprise standards, implement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of enterprises as standardization subject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standard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self-declaration disclosure enterprise standard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experience of Zhejiang model, analyzes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work,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enterprise standard, self-declaration disclosu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0 引 言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是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3.11•【文号】国发〔2015〕13号•【施行日期】2015.03.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3月11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

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

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

《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解读——访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燕峰、王鹏

《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解读——访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燕峰、王鹏

《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解读——访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燕峰、王鹏文/袁文静为满足团体标准市场化发展的需求,指导团体标准的利益相关方有序开展团体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置工作,促进处置工作目标明确、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正合理,以保障团体标准的健康发展。

2021年,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2021年12月,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和99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 41号)要求,《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计划号20214507-Z-424)正式获批立项。

2023年9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第9号国家标准公告,《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GB/Z 43194-2023)获批发布实施。

鉴于此,本刊采访了《团体标准涉及专利处置指南》的主要起草人郑燕峰、王鹏,以期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

一、起草背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专利和标准融合发展的案例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政策引导和帮助自身产业开展相应工作,欧盟在2022年出台了《欧盟标准化战略》,美国在2023年出台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

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提出了在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中要“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也提出“强化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团体标准纳入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202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标准水平;鼓励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指出在技术创新中,要重视标准与专利相互融合支撑的工作。

上海市质监局关于《日用工业品安全卫生质量通用技术要求》等138项强制性地方标准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通

上海市质监局关于《日用工业品安全卫生质量通用技术要求》等138项强制性地方标准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通

上海市质监局关于《日用工业品安全卫生质量通用技术要求》等138项强制性地方标准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通告2017年第4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3号)归口。

2017年3月31日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日用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通用技术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DB31/T176-2010蒸汽锅炉房安全、环保、经济运行管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5DB31/T203-2003 皮鞋产品标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7DB31/T213-2010DB31/T239.1-2013城市公共交通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C)卡第1部分:卡片技术规范转化为推荐性标准10DB31/T271-2002燃气汽车维修安全技术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DB31/T294-2010燃气燃烧器具安全和环保技术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1415DB31/T321-2004防盗防火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转化为推荐性标准17DB31/T329.11-2009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11部分:医院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1部分:展览会场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19DB31/T329.13-2008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13部分:枪支弹药生产、经销、存放、射击场所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2DB31/T329.15-2009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15部分:公交车站及公交车专用停车场(库)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16部分:港口、码头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4DB31/T329.17-2012DB31/T329.18-2014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18部分:渡轮、游览船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7DB31/T329.21-2015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21部分:养老机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9DB31/T329.3-2015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4部分:公共供水转化为推荐性标准3132DB31/T329.6-2006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6部分:学校、幼儿园转化为推荐性标准34DB31/T329.8-2014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8部分:旅馆、商务办公楼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9部分:零售商业转化为推荐性标准36DB31/T330.2-2013鼠害与虫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第2部分:蚊虫防制转化为推荐性标准39DB31/T330.4-2007鼠害与虫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第4部分:蟑螂防制转化为推荐性标准41DB31/T352-2006DB31/T354-2005消毒剂生产环境卫生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44DB31/T359-2006足浴服务卫生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DB31/T397-200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转化为推荐性标准4849DB31/T414-2008冷却塔能效限定值、能源效率等级及节能评价值转化为推荐性标准51DB31/T436.1-2009道路人行道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部分:道路人行道设计要求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53DB31/T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转化为推荐性标准56DB31/T486-2010献血屋(点)安全卫生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58DB31/T499-2010DB31/T507-2010燃煤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转化为推荐性标准61DB31/T513-2010航空货运代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转化为推荐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DB31/T527-2011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规范和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6566DB31/T539-2011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转化为推荐性标准68DB31/T540.1-201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第1部分:总则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第2部分:学校转化为推荐性标准70DB31/T540.5-2014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第5部分:医院转化为推荐性标准73DB31/T540.7-2014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第7部分:餐饮娱乐趸船转化为推荐性标准75DB31/T540.9-2015DB31/T546-2011地理标志产品仓桥水晶梨转化为推荐性标准78DB31/T565-2013中小学课业簿册安全卫生与质量要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DB31/T579-2011车用M100甲醇汽油转化为推荐性标准8283DB31/T601-2012。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标准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藏政发[2015]117号【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15.01.03【实施日期】2015.01.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15〕117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67号)精神,大力推进我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要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改革标准体系,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应用实施和监督管理,努力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基础支撑。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标准化工作机制建设。

1.完善标准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要求,在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健全完善各地(市)标准化领导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标准化工作发展方针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标准化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形成政府领导、质监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并将其纳入全区质量工作考核要求。

2.鼓励社会多方参与。

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鼓励区内外标准化专业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开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标准咨询与服务,指导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3月11日(此件公开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

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

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

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

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

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

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

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类标准之间需要衔接配套。

很多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

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格局。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二、改革的总体要求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

二是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

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

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既发挥好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

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

(二)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

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

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统一立项和编号,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开展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

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

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

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

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

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

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

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

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

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

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

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

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五)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

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增强话语权。

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

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

四、组织实施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

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016年6月底前完成)——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对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集中开展滞后老化标准的复审和修订,解决标准缺失、矛盾交叉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