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201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新型城镇化研

究报告

2012年12月

目录

一、城镇化:要素与生产的集聚 (5)

1、第一推动力——需求便利 (5)

2、路径依赖 (7)

(1)曾经的“港口” (7)

(2)邦国结构的历史遗留 (8)

3、城市化总量潜力尚存 (9)

二、新型城镇化 (10)

1、路径依赖的改变——城市结构的重构 (11)

(1)二战的军工布局与美国西海岸城市带 (11)

(2)政策冲击下的日本城市化结构变迁 (12)

2、变动冲击的由来 (13)

(1)逃离北上广——市场潜力函数的起伏 (14)

(2)从需求结构改变——内需崛起 (16)

(3)郊区化 (21)

3、区域平衡发展推动下的新型城镇化 (26)

三、政策导向 (27)

1、目标——城镇化蓝图 (27)

2、政策推动的逻辑 (28)

3、需要基建,更需要提高对现有设施的利用 (30)

四、城市向空旷地带地进军 (33)

1、美国城市化扩散的事实 (33)

2、城市扩散伴随的产业分工 (34)

4、新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37)

五、他山之石:城市体系内部 (38)

1、德国经验——历史无法复制 (39)

2、美国的城市群与郊区化 (41)

(1)从单极集中到多极集中 (41)

(2)郊区化城市的演变 (43)

3、日本经验——政府支持的意义 (47)

(1)日本城镇化的事实 (47)

(2)日本城镇化的经验总结——政府干预城市化的逻辑 (50)

六、城市化扩散的行业机会 (52)

1、流通为王 (53)

(1)分工——物流复杂化——第三方物流 (54)

(2)零售——一种更广义的物流 (56)

(3)资本市场表现 (58)

2、必需消费品的增量需求 (58)

七、郊区化的机会 (60)

1、郊区化的交通方式——私人交通还是公共交通 (60)

(1)收入限制——私人交通增速难以超越经济增速 (60)

(2)人口密度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 (61)

2、城市园林的机会 (63)

(1)战后纽约的城市更新 (64)

3、环保行业机会 (65)

4、城市中心CBD的兴起 (68)

自古以来,城市是文明的象征,无数辉煌的楼宇宫殿,无数文人的点点墨迹,无数传唱的动人故事,都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彪炳符号。然而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者的眼中,城市始终是关于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的故事,而故事的另外一半则属于拥挤效应导致的新城镇诞生。我们的故事也正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诺瑟姆认为,在城镇化率达到70%以前,城镇化的速度都是很快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的前景仍然是广阔的。然而,沿海地区经历了30 年的城市集聚,拥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的城市化将会展开新的故事。

基于城镇化依然广阔的前景,新型城镇化问题受到本届领导人关注,随着换届的到来,新型城镇化将会成为市场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型城镇化能否成功推进,新型城镇化又是否能够带来行业机会,这里我们将利用克鲁格曼所创立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来分析该项问题,以期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和可行的结论。

一、城镇化:要素与生产的集聚

站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克鲁格曼创立的新经济地理学,较之前的贸易理论和传统经济地理的最大差异在于,新经济地理强调规模报酬的递增。这种效应是指,当生产要素向某个地方开始聚集,那么此地的规模报酬将会令此地的单位生产成本回落,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流入本地,如此便形成生产集中的良性循环。放眼当今世界的大城市,大多数都是这样形成的。

1、第一推动力——需求便利

如果在需求上没有任何差异,那么城市的分布应该是没有规律的,然而,从现有城市的分布来看,却并非如此。从城市的地理位置

来看,2010 年10 大国际都市的地理位置一般都临河临港,其中还有不少是本国的政治中心。因此,需求对于城市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城市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国内的不少大型城市都是沿江沿海,包括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这与国内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以及半殖民地时代在殖民体系中的分工有关。后文我们会提到,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动有可能会导致国内城市结构的明显变化。

2、路径依赖

(1)曾经的“港口”

由于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一旦在某个地理空间中,生产形成了集中的迹象,那么由于生产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降低,那么在该地域的生产集中将愈演愈烈。因此,我们发现,许多城市当前已经失去了其作为港口和交通运输中心的核心作用,但是其作为商业、金融中心的作用仍然得到了延续。

(2)邦国结构的历史遗留

此外,从一些特殊的城市分布案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证据。德国和意大利城市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平均化,德国的城镇集中化程度非常低。下表所示,在欧洲人口相当的各国之间,德国的人口是最多的,但是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却是最少的,而且远远少于米兰、巴黎和伦敦。这从侧面反映了德国的城镇化分布较为平均。此外,对比德国与法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个数,我们也发现,德国的城市分布更加平均化。

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四国的对比来看,我们发现德国、意大利的城市集中度都比较低。而法国和英国都比较高。而且我们发现英国和法国统一都比较早,而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时间都比较短。而英国即使在安妮女王统一苏格兰以前,南部的英格兰也是长期统一的。反观德国和意大利,在统一以前,长期处于城邦林立的状态。

注:英国的统一从安妮女王统一苏格兰算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