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法测量转动惯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1单摆原理

实验4 用复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对长度和时间的较精确的测量;

2.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加深对刚体转动理论的理解;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分析数据。

二、实验仪器

JD-2物理摆、光电计时器等

三、实验原理

1.单摆

如图4-1(单摆球的质量为m )当球的半径远小于摆长l 时,应用动量矩定理,在角坐标系可得小球自由摆动的微分方程为:

01212=+θθSin l

g dt d (4-1) 式中t 为时间,g 为重力加速度,l 为摆长。

当1θ(rad )很小时,

11sin θθ≈(4-2) 则(4-1)式可简化为: 01212=+θθl

g dt d (4-3) 令l g

=21ω(4-4)

图4-2物理摆(复摆)

(4-3)式的解为:

)sin(1101αωθθ+=t (4-5)

式中10θ,α由初值条件所决定。

周期g l T π

21=(4-6) 2.物理摆

一个可绕固定轴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或物理摆。如图4-2,设物理摆的质心为C ,质量为M ,悬点为O ,

绕O 点在铅直面内转动的转动惯量为0J ,

OC 距离为h ,在重力作用下,由刚体绕定

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可得微分方程为

θθsin 220Mgh dt

d J -=(4-7) 令02J Mgh =ω(4-8) 仿单摆,在θ很小时,(4-7)式的解为:

)sin(αωθθ+=t (4-9)

Mgh

J T 02π=(4-10) 设摆体沿过质心C 的转动惯量为C J ,由平行轴定理可知:

20Mh J J C +=(4-11)

将(4-11)代入(4-10)可得:

g h Mgh J T C +=π2(4-12)

(4-12)式就是物理摆的自由摆动周期T 和(4-13)式右端各参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就是围绕(4-12)式而展开的。 因为对任何C J 都有C J ∝M ,因此(4-13)式的T 与M 无关,仅与M 的分布相关。

令2Ma J =,a 称为回转半径, 则有g h gh a T +=

2(4-13)

①一次法测重力加速度g

由(4-12)式可得出 Mh

Mh J g C )(422+=π(4-14) 测出(4-14)右端各量即可得g ;摆动周期T ,用数字计时器直接测出,M 可用天平称出,C 点可用杠杆平衡原理等办法求出,对于形状等规则的摆,C J 可以计算出。

②二次法测g

一次法测g 虽然简明,但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不规则物理摆,C J 就难以确定,为此采用如下“二次法”测g :

当M 及其分布(C 点)确定以后,改变h 值,作两次测T 的实验,运用(4-13)式于是有

即0442

122211=--Mh J T Mgh C ππ(4-15) 0442222222=--Mh J T Mgh C ππ(4-16) 联立解(4-15)、(4-16)式,可得出

22221122

2124T h T h h h g --⋅=π(4-17)

这样就消去了C J ,所以(4-17)测g 就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从(4-17)式,更可十分明确地看到T 与M 的无关性。

虽然,任意两组(1h ,1T ),(2h ,2T )实测值,都可以由(4-17)

式算出g ;但是,对于一个确定的“物理摆”选取怎样的两组(h ,T )数据,使能得出最精确的g 的实测结果呢?为此必须研究T (h )关系:

将(4-12)式平方,于是可得出

g

h Mgh J T C +=224π(4-18) 从此式可以看出T 2与h 的关系大体为一变形的双曲线型图

线:当h 趋于0时T →∞,当h →∞,T 亦趋于∞;可见在h 的某一处一定有一个凹形极小值。为此,对(4-18)作一次求导

并令其为0;即由,0=dh

dT

可得 012=+-g

Mgh J C (4-19) 22Ma J Mh C ==(4-20)

即移动摆轴所增加的转动惯量恰为质心处的转动惯量,即

h=a 处所相应的T 为极小值(为什么?)。

(注意:体会称a 为回转半径的含义)将(4-13)式取二次导数

为研究T (h )关系特在0.6m 长的扁平摆杆上,间隔2cm 均匀钻出直径为1cm 的28个孔以作为O 点的Hi 值(i=±1,±2,

±3,……±14)于是可得出如图4-3所示的曲线。 在共轭的A ,B 二极小T 值点以上,沿任一T h 画一条直线,交图线于C ,D ,E ,F 四点;皆为等T 值点,错落的两对等T 值间的距离(h D +h E )=h C +h F 被称为等值单摆长。为理解这一点,将(4-17)式的T 1与T E (或T D )对应,T 2与T F (或T C )对应,h 1为与T 1对应的h E ,h 2为与T 2对应的h F ,并将(4-17)式改形为: )(2)(24212

2212122212h h T T h h T T g --+++=π(4-22) (4-22)与(4-17)的等同性同学们在课后去用代数关系式图4-3摆动周期T 与摆轴离中心距离h 的关系

验证。从(4-22)可知,当T1=T2(=T)时,即化为单摆形式的公式(4-6),故称(h E+h F)、(h C+h D)为等值单摆长。

从(4-20)式可知:OB=OA=a;而a X2=h E+h1

从图4-3可知,A,B二共轭点为T(h)的极小值点,若在它附近取二个h值来计算g则将引起较大的误差。所以欲取得精确的g的测量值,就只能取最大的F点和相应的E点来计算g 值。因孔的非连续性,E只能取T E近乎于T F的点代入(4-22)式。还可取略大、略小的两组值都计算出再取平均。

A或B在实验上虽然不利于测量出较精确的g,但运行在

T B(或T A)值下的摆,其性能最稳定。

③可倒摆

为提高测g的精度,历史上在对称结构的物理摆的摆杆上,加两个形体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个摆锤对称地放置。于是质心C点随即被改变,图4-3的图线也随之改变,特别是T C(即T1),T F(即T2)所相应的h C(即h1),h F(即h2)也随之改变。但曲线的形状依归。

所以,用此时的T(=T F=T C)和h1(=h C),h2(=h F)按(4-22)式来计算出g。

当然,由于摆杆孔的非连续性,所以仅能用T C≈T F的实测值,这时(4-22)式的右端的第2项仅具很小的值。所以(T1–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