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探讨
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考点六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方法有两种: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的2化学平衡常数法定量的一、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两层意思: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例1、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Ag+bBg cCg+dDg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再加入一定量的A,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cA、cB、cC、cD,A、B转化率和体积分数如何变化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再加A,A与B将更多反应生成C和D,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cB 会减少,cC、 cD 会增大,但是 cA还是增大,理由是平衡移动不能抵消加入的A;因此,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增大,B的体积分数减小了;转化率则反之;例2、在温度t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使1molPCl5g发生分解:1molPCl5g PCl3g+ Cl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PCl5g,化学平衡如何移动有两种解释,一是从浓度增大,二是从压强增大;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原因是“改变条件”认识不准确;当T、V一定时,nPCl5增大,则PPCl5增大,从而引起P总增大,但此时不能理解为“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因为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压强”指的是:各组分的分压同时增大或减少容器体积增大或缩小,同等比例增大或减小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倍数而引起体系总压改变,此时,才能认为“是改变压强”,而不能认为总压发生改变就是“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所以此题浓度解释是正确的;例3、一定温度下,有下列可逆反应2NO2 N2O4,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O2与N2O4气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向密闭容器中再加入NO2气体,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还是减小3如果改为加入N2O4呢例4、在装有可移动活塞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内温度和压强不变;通入一定氮气,试判断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此题变化的条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若认为改变条件只是通入一定量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应该正向移动,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答案;因为,充入氮气为了保持压强不变,容器体积会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均减少,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多个”;此时,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上述平衡可能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二、平衡常数法上题,充入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减小,且减小倍数相同,设C N2=m CN2,C H2 =m C H2, C NH3=nC NH3,m>1, n<1 则:Q=1/mn Kmn>1 平衡正向移动 mn<1 逆向移动 mn=1不移动练习:1、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B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2xg+Yg =A .均减半B .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解析:由题知,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x、Y和R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4 :2 : 4,都处于平衡状态;A 均减半体积会相应减半,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B均加倍, 体积会相应加倍,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答案选C3.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 2Rg ,反应达到平衡时,X、Y和R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 和4 mol. ,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解析:本题容器体积固定,可根据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设容器体积为V,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A中均减半,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左移动B中均加倍,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右移动C中均增加1,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右移动D中均减少1 mol.,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左移动答案选BC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 2Rg反应达到平衡时, 和R分别为4 mol, 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按2:1:2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X、Y和R三种气体,则平衡移动方向为A.不移动B. 向左移动C. 向右移动D.无法确定解析: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另一密闭容器中充入和R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 ,则平衡不移动;然后再将这两个容器合并,即合并后的容器体积是原容器体积的两倍,由于各物质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然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容器体积,即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反应向右移动;答案选C5、高炉炼铁的总反应为:Fe2O3s+3COg2Fes+3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cCO= cCO2E.Fe2O3的质量不再变化2一定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该温度下将4molCO、2molFe2O3、6molCO2、5molFe加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向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或“处于平衡状态”;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温度不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c3CO2/c3CO不变;起始时c3CO2/c3CO=6/23/4/23=27/8>K=,则此时反应必须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c3CO2/c3CO的比值才能减小为,才能达到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由于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E/c2A·cB;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后者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前者导致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6、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FeCl3+3KSCN3KCl+FeSCN3,在此溶液中作如下处理,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加入少量的KCl固体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减少FeSCN3的浓度D.加水稀答案D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任意时刻的浓度商为;因为KCl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改变KCl的量不会影响到平衡的移动,故A项错误;加入少量FeCl3固体或减少FeSCN3的浓度,均会使Q c<K,平衡正向移动,故B、C均错误;加水稀释,使cFe3+、cSCN-和cFeSCN3的浓度均减小,但cFe3+·cSCN-减小的更快,使Q c>K,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在化学世界中,化学平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应就停止了,而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而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则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
要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首先得明确化学平衡的特征。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然而,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从而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和温度。
先说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会瞬间增大,而逆反应速率由于生成物浓度还没来得及改变,所以暂时不变。
这样一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就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更多的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
反之,如果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就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相对复杂一些,但本质上还是与浓度有关。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改变压强会导致气体浓度的改变,从而影响平衡移动。
例如,对于反应N₂(g) + 3H₂(g) ⇌ 2NH₃(g),增大压强会使体系体积减小,气体浓度增大。
因为反应前气体分子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所以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生成更多的氨气。
相反,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也就是逆反应方向。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则是通过影响反应的速率常数来实现的。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为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升高温度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而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勒夏特列原理来进行判断。
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从上面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密切的关系,简单一句话,化学平衡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1浓度——适用于气体,溶液参加的反应。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随着反应进行,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进行,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2压强——适用于有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结合图像理解:若mA(g)+nB(g)===qC(g),m+n>q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且正反应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即气体体积减小的一方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且正反应减小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即气体体积增大的一方移动,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若mA(g)+nB(g)===qC(g),m+n=q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增大的程度一样,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故压强对气体体积没有改变的反应没有影响。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摘要:化学平衡是一种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改变有赖于化学反应的方向突破。
所以,笔者认为现行化学课本中所说的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指化学反应的方向。
本文结合某文章中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一、问题偶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其中有一篇文章《“V(正)>V(逆)平衡一定正向移动”引发的思考》(2010年8期45页),引起了笔者很深的思考。
该知识点是高考热点,对现实工业反应也有指导意义。
从该文章的观点来看,有三点结论: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两个不同概念。
2.V(正)>V(逆),平衡不一定向正向移动。
3.当反应物中有一种以上的物质转化率提高了或体积分数下降了或物质的量分数小了的时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然而当我们去翻一些教辅资料时,笔者又发现有很多相反的结论。
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教学一体化化学高三年级使用》指出:“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如aA(g) bB(g)+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该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系数有关:(1)若a=b+c,A的转化率不变;(2)若a>b+c,A的转化率增大;(3)若a<b+c, A的转化率减小。
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 cC(g)+dD(g)。
(1)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2)若按原比例同倍数也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原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物系数有关。
如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a+b<c+d,A、B的转化率都减小,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
”广西民族出版社《高中化学学习指南与训练》指出:“如何深刻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V(正)和V(逆)等倍数改变时,平衡不移动。
例如在体系中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程度增大。
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生成物增大反应物减少反应物增大生成物减少生成物(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反应物浓度增加,所以正反应速率变大,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正反应速率 > 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定时间后,V′正 = V′逆,达到新的平衡)(解析: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反应物浓度减少,所以正反应速率变小,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一定时间后,V′正 =V′逆,达到新的平衡)(解析: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反应物浓度不变,所以正反应速率不变,生成物浓度增加,所以逆反应速率变大,所以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一定时间后,V′正 =V′逆,达到新的平衡)解析:反应物浓度不变,所以正反应速率不变,生成物浓度减少,所以逆反应速率变小,所以正反应速率 > 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定时间后,V′正 = V′逆,达到新的平衡)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还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关键在于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 。
A(g)+2B(g) 2C(g) △H>0反应中(吸热反应)A(g)+2B(g) 2C(g) △H<0反应中(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时降低温度时 升高温度时 降低温度时 (解析:升高温度时, 正反应速率 跳得高 ,逆反应速率 跳的矮 ; 所以正反应速率 大于 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吸 热方向移动,也就是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 一定时间后,V ′正 = V ′逆,达到新的平衡) (解析:降低温度时, 正反应速率 摔得很 ,逆反应速率 摔得轻 ; 所以正反应速率 小于 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放 热方向移动,也就是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 一定时间后,V ′正 = V ′ 逆,达到新的平衡) (解析:升高温度时, 正反应速率 跳的矮 ,逆反应速率 跳得高 ;所以正反应速率 小于 逆反应速率,平衡向 吸 热方向移动,也就是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一定时间后,V ′正 =V ′逆,达到新的平衡)(解析:降低温度时,正反应速率 降得少 ,逆反应速率 降得多 ; 所以正反应速率 大于 逆反应速率,平衡向 吸放 热方向移动,也就是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 一定时间后,V ′正 = V ′逆,达到新的平衡)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 变小 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是指当反应物生成产物的速率与产物生成反应物的速率相等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各种因素可能会对平衡的位置产生影响,导致反应向前或向后移动。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移动的几种情况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的变化:当增加某个物质的浓度时,根据Le Chatelier原理,系统会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以减小浓度差。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A + B ⇌ C,如果A的浓度增加,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产物C,以减小A的浓度差。
2.压力的变化:当反应涉及气体时,改变压力也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增加压力会导致系统向压力较小的一方移动,减小压力差。
反之,减小压力会导致系统向压力较大的一方移动。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2H2(g) + O2(g) ⇌ 2H2O(g),增加压力会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水蒸气,以减小压力差。
3.温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对平衡的位置也具有显著影响。
一般而言,增加温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的一方移动,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反之,降低温度会导致平衡向反应放热的一方移动。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N2(g) + 3H2(g) ⇌2NH3(g),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左移动,生成更多的氮气和氢气,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情况1.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当增加某个反应物浓度、减小产物浓度、增加压力或增加温度时,平衡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这意味着产生更多的产物并减小了原有的浓度差、压力差或温度差。
2.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当增加某个产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压力或降低温度时,平衡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这会导致产生更多的反应物,并减小原有的浓度差、压力差或温度差。
三、示例分析让我们以以下反应为例:N2(g) + 3H2(g) ⇌ 2NH3(g)1.当增加氮气或氢气浓度时,平衡将向产生氨气的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氨气以减小浓度差。
2.当增加氨气浓度时,平衡将向生成氮气和氢气的方向移动,减小氨气的浓度差。
化学平衡的向左移动与向右移动条件
化学平衡的向左移动与向右移动条件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化学平衡会向左移动,而在其他情况下会向右移动。
本文将讨论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的条件。
一、化学平衡的向左移动条件当反应物浓度较高或生成物浓度较低时,化学平衡会向左移动,即反应物被更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以下是化学平衡向左移动的几种常见情况:1.增加反应物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将使平衡向左移动以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A + B ⇌ C + D,增加A或B的浓度将导致平衡向左移动。
2.减少生成物浓度:同样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将使平衡向左移动以增加生成物的浓度。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2C+ 3D ⇌ 4E,减少E的浓度将导致平衡向左移动。
3.增加温度:在某些反应中,反应是放热的。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温度将使平衡向左移动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这是因为反应物是反应放热的过程,通过向左移动平衡,可以减少放热的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反应都符合这一条件。
4.减少压力:只有在涉及气体的反应中才有压力的影响。
如果反应中的摩尔数较多,勒夏特列原理表明,减少压力将使平衡向左移动,以减少气体的数量。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2A + 3B ⇌ 4C + 5D,减少总压力将导致平衡向左移动。
二、化学平衡的向右移动条件除了向左移动外,化学平衡也可以向右移动,即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过程。
以下是化学平衡向右移动的几种常见情况:1.增加生成物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将使平衡向右移动以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A + B ⇌ C + D,增加C或D的浓度将导致平衡向右移动。
2.减少反应物浓度:同样地,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将使平衡向右移动以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2C + 3D ⇌ 4E,减少C或D的浓度将导致平衡向右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论文
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摘要】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判断是高中化学的难点知识,本文从平衡移动方向判断标准入手分析怎样正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分析几个常见的错误的认识,并阐述平衡移动后有关的特点。
【关键词】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反应方向【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6-01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判断是高中化学的难点知识,不少学生在分析平衡移动方向时,常常犯晕,甚至不少老师在教学中也经常犯错,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某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o4,发生反应n2o42no2,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 n2o4,判断此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在分析该问题时,以下是三种典型的观点:(1)平衡向右移动了,因为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右)移动。
(2)平衡向左移动了,因为再向容器中加入1mol n2o4,和开始加入2mol n2o4达到平衡时的效果一样,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成比例的增大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过程,所以加压平衡向左进行。
(3)平衡向左移动,理由:再向容器中加入1mol 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所占的比率增加了,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以上三个结论看似都有道理,正确的结论是向左移动,之所以会出现向右移动的观点,是因为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概念和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没有正确理解,也有不少老师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移动的方向混为一谈。
本文将阐述平衡移动几个个人观点,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正确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人教版《选修四》对化学平衡移动是这样定义的: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作化学平衡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而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如果有利于增大产物的比率,可以说成是平衡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小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类似的题目:例:在恒容恒压条件下,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h2 ,发生n2+3h2≒2nh3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nh3,此时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见解,现分别表述如下。
第一种观点:由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可知,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nh3,就是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少生成物的浓度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第二种观点: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nh3,最后达到的平衡状态依据等效平衡理论等效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h2 。
那么第二达到的平衡状态的初状态就可以认为是2mol n2和6molh2 ,由于容器的体积没有变,那么第二次的平衡状态就像当于第一次的平衡状态里面的所有浓度都扩大了2倍,也就是说第二次的平衡状态相当于第一次的平衡状态增加压强,那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压强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体系压强的方向移动,就是说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上面两种观点都从勒夏特列原理出发,结果却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两种结论都有很多支持者,表现在不同的教参资料上的答案给的各不相同。
学生也无所适从。
我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 年第8期上看到一篇文章《v正>v 逆平衡一定正向移动引发的思考》,文中的作者就是第二种观点的支持者,而且他在文中还对这种观点进行了理论阐述。
现引用如下:化学平衡移动。
所谓的平衡移动,是指同一个反应有两种不同的”终态”间的关系,是”旧”的平衡和”新的平衡之间的关系。
在改变化学反应条件后,还没有达到平衡前,讨论平衡是否移动不仅没有意义,更是错误的。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正确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 2 ) 加 入0 ・ 2 L N 2 ( 同温 同压 ) 后
f 3 1 2
( 2 ) 若保 持 温 度 和 压 强 不变 , 向体 系 充 入0 . 2 L N ( 相 同温
度和压强) 。
Q = } ‘
1 . 2 ’ 1 . 2
鬃
. ¨
正确应用勒夏特列原理 判断化学平衡 的移动方 向
◎福 建 师范 大学 附属 中学 蔡杰红
通 耋
芸 嚣 譬 篙
f a。 V( NH )1 2
K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互
1
』 a2
一‘ ‘
莉
平 衡 的 移 动 方 向作 出快 速 的判 断 。 但 由 于教 材 中 该 原 理 的表 述 较为简洁, 在 实 际 教 学 中存 在 对其 实质 理 解 不 透 的现 象 , 应 用 其
物浓度 , 平 衡 居然 逆 向移 动 。 这 一 结 果 使得 部分 教师 对 勒 夏 特 列
原理 的科 学 性 产 生 质 疑 。 出现 这 种 现 象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因 为 他 们 根据P V =n R T , 得n = = a V , ( 设a = , 在 一 定 温 度 T 和 没有 正确 理 解 勒 夏 特 列 原 理 的应 用 规 则 ,在 上 述 例 子 中 没 有 正
度商Q 的 大 小 从 定 量 角度 判 断化 学 平 衡 的 移 动 方 向 。
解: 用V ( N H , ) 、 V ( H : ) 、 V ( N ) 分 别 表 示 平 衡 体 系 中三 种 气 体 的
体积 , 根 据 题 意此 时三 者 的 值 均 小 于 1 。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探讨
I l l
0
2 )推 导 与 证 明
对 于本题 , 多种 方法 均可 得 出正 确结 论 : ① 利用 浓度 商 Q 和平衡 常数 K 比较法 判 断 : 对 于一定 温度 和压 强下 的原平 衡状 态 :
c 02 ・ S 2 ( ) C ( O )
之一 ( 温度 、 如 浓度 、 压强 等 ) 平 衡将 向着 减 弱这 种 改 , 变 的方 向移 动. 本 题 中, 其 他 条 件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 ” 在
向原 平衡 中再 加入 1mo O。使 S l S , O。的浓 度 瞬 间增
大, 而其 他 物 质 的浓 度不 变 , 衡 一定 会 向着 S 平 O。的
移动 的定 义 :我们 把可 逆 反应 中旧化 学 平衡 的破 坏 、 “ 新化学 平衡 建立 的过程 , 叫作 化学 平 衡 的移 动 . 并用 ”
红底 特别标 出. 由该 定 义 可 知 , 学 平 衡 的移 动 应 指 化 的是从 旧平衡被 破坏 到新 平衡 的建 立 这一 过 程 , 不 而 是 “ 、 旧” 平衡 态之 间 的关 系. 新” “ 两
② 利 用平 衡 图象判 断
由题意 可绘 出本 题 的 £图象 ( 见上 图 , t 时刻 向
中, 抽去 中间 的隔板 , 再使 体 积 减小 一 半 , 当于 给体 相
系 加压 , 平衡 向逆反 应方 向移 动. 回到办公 室 后 , 其 他 老 师 讨 论 起 这 个 题 , 见 与 意 也 是不 太一致 . 到底 是 哪个 结论 正确 的 呢? 我们 来 仔
o l O3 to S 气体 , 发生 反应 :
2 0。 g  ̄ 2 0 ( ) S ( )- S g +0。 g , 到平 衡 后 , 向 ( )达 再 容 器 中加入 1mo S , 时平衡 向什 么方 向移动 ? l O。 此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点内容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内容讲解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含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正和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v正'≠v 正,v逆'≠v逆;2、影响因素: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下列反应速率v 对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增大反应物浓度;②减小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④减小反应物浓度注:①由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②增大或减小一种反应物A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或减小,而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或增大;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则当缩小体积以增大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当增大体积来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则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 m +n > p +q,增大压强;② m +n > p +q,减小压强;③ m +n < p +q,增大压强;④ m +n < p +q,减小压强;⑤ m +n = p +q,增大压强;⑥ m +n = p +q,减小压强;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H>0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H<0方向移动; 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正反应△H>0,升高温度;②正反应△H>0,降低温度;③正反应△H<0,升高温度;④正反应△H<0,降低温度;4催化剂: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在下列-图中,在t1时刻加入了催化剂,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注:①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或温度;②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已达平衡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但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④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例如:改变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反应无影响此时浓度也改变,同等程度增大或减小;因此,在浓度、压强、温度三个条件中,只有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1、焓判据: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化学反应, ⊿H<0即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2、熵判据: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过程的反应趋向于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个原理叫“熵增原理”;综合判据:△H <0 △S>0 一定自发△H >0 △S<0 一定自发△H >0 △S>0 不一定高温自发△H <0 △S<0 不一定低温自发说明:1判断某一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与熵变;2在讨论反应方向问题时,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如果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如:通电、光照,就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3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反应发生的速率;即反应的自发性只提供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趋势,而不提供有关反应是否能现实发生的信息;经典例题1.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1投入焦炭粉末 2增加CO 3降温 4加压5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各怎样变化化学平衡怎样移动分析与解答:改变反应条件,正、逆反应的速率变化是一致的,只是变化程度大小不同而引起平衡的移动;浓度对固体物质无意义,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因此,答案如下“×”表示无影响:2、在某容器中,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已建立化学平衡,容器中的压强是100kPa;在恒温下使容器体积比原来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是A.小于200kPaB.大于200kPaC.等于200kPaD.等于400kPa分析与解答:扩大容器体积,必然减小气态物质的浓度,而使压强减小,平衡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答案是B;3、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H<0 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分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使Br2的转化率降低;所以b<a; 答案:A4、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分析与解答: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选项A正确;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选项B错误;平衡常数应为生成物浓度除以反应物浓度:,选项C错误;利用该反应,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从而提纯W,选项D正确; 答案:AD5、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1将 mol SO2g和 mol O2g放入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_____填字母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E、加入催化剂F、移出氧气分析与解答: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的了解;考查学生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知识迁移能力;2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降低温度可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加入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恒容条件下,增大压强,若充入O2,可使平衡向右移动,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若充入SO2,可使平衡向右移动,但SO2的平衡转化率将下降;若充入SO3,将使平衡向左移动,使SO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若充入无关气体,并不影响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故平衡不移动;因此,增大压强不一定会使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同理,减小压强也不一定会使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探讨
1 mol PCl 5甲乙 丙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探讨罗 田 一 中 纪大周 瞿若松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二章《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1]。
而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现在高中教师、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
通过一道习题,点出一些常见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明确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准。
例:某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发生反应PCl5 PCl3+Cl2,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 PCl5,则此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观点:1.平衡向左移动了。
理由:再向容器中加入1 mol PCl5,和开始加入2 mol PCl5达到平衡时的效果一样。
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成比例的增大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过程(图示中乙容器充了2 mol PCl5,等价于丙容器充入2 mol PCl5达到平衡后,将活塞从B 推至A 处),所以加压平衡向左进行。
2.平衡向左移动。
理由:达到新平衡时,加入的PCl5未转化的更多了,容器中PCl5的百分含量比原来容器中的高(原理分析同1),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3.反应向右进行,平衡向左移动。
理由: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由于,新加入的PCl5的转化率比原来容器中的低(原理分析同1),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下面说明一下,以上观点的错误原因:观点一:把平衡后再充入1mol PCl5的过程,同开始就充入2 mol PCl5等价,本身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即使等价于开始充入2 mol PCl5,也不能称之为平衡的移动,平衡的移动是指对于同一容器中的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因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化。
观点二:不能把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百分含量联系在一起。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廖秋英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以勒夏特列原理作为依据进行判断的,而这一原理在教材中的描述只有一句话“若是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学生们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感觉很容易,而在利用原理解决问题时却总是出差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效指导学生理解应用这一原理的方法,那么学生在应用时就不至于混乱了。
本人将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原理的方法陈述如下。
一、从勒夏特列原理的文字描述中先进行要点分析。
此原理的关键词是“改变”和“减弱改变”,举出简单的改变例子,如:改变为“升高温度”,移动方向为“减弱改变”即“降低温度”,若改变为“降低温度”,移动方向为“减弱改变”即“升高温度”;可以再多举几个例子:改变为“增大压强”,移动方向为“减弱改变”即“降低压强”,改变为“减小浓度”,移动方向为“减弱改变”即“增加浓度”。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原理的涵义了,接着便可趁热打铁进入下一个应用环节。
二、通过实例分析指导学生应用原理进行移动方向的判断。
以具体的反应N2+3H2——2NH3为例分析条件改变平衡将如何移动。
先详细地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过程,例如:若改变为“温度升高”,移动方向为“减弱改变”即“降低温度”,这时以氮气氢气合成氨为例引导学生判断降低温度的方向是“吸热方向”即“逆向”。
接着再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依据方法进行判断,若改变的是压强,如“减小压强”平衡会如何移动?若是增加氮气的浓度呢?移走部分氨气呢?学生们在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后,对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已初步掌握。
三、难点问题的分析-关于催化剂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变压的问题。
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是“同等程度加快下逆反应的速率”,引导学生分析既然“同等”,则不会引起“改变”,从而推出平衡不会移动。
而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变压的问题,以I2(g)+H2(g)——2HI(g)为例分析:若改变为“增大压强”,“减弱改变”则为“减小压强”,气体分子数减少则为减压方向,在此反应中有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减压方向吗?学生们很快发现“没有”,由此推出此类反应的平衡不因压强改变而移动。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平衡移动方向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浓度之间达到一种稳定状态,而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反应平衡程度的物理量。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偏向性和移动方向。
本文将对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方向进行讨论。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K可以用公式表示为:K = [C]^c [D]^d/[A]^a [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个物质的摩尔浓度,a、b、c和d表示各个物质在平衡反应中的摩尔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常数K的数值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无关,只与各物质摩尔浓度有关。
而对于气相反应,可以用气体的分压来表示,即:K = (pC^c pD^d)/(pA^a pB^b)其中,pA、pB、pC和p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气体分压。
二、平衡常数的意义和特点平衡常数K的数值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偏向性和平衡移动方向。
当K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生成物的浓度高于反应物;当K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方向,反应物的浓度高于生成物;当K等于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另外,平衡常数也具有以下特点:1. 平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应的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变化,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
2. 平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有关,添加物质或改变反应物浓度会改变平衡常数的数值。
3. 反应可以进行正、逆反应两个方向,平衡常数同样适用于逆反应。
三、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方向根据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
当K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当K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方向;当K等于1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举例来说,对于以下反应:A +B ⇌C + D如果K大于1,表示反应偏向生成物C和D的方向,生成物的浓度高于反应物的浓度。
如果K小于1,表示反应偏向反应物A和B的方向,反应物的浓度高于生成物的浓度。
【教育资料】如何分析化学平衡问题?学习专用
如何分析化学平衡问题?一、如何分析化学平衡问题问题1:老师,怎么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郝老师: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反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体积减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也有影响。
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是可以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问题2:请总结一下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及如何准确判断影响是正动或逆动?谢谢?郝老师:⑴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⑵外因:(符合勒夏特列原理)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由于弱电解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越稀越电离)。
但是虽然电离程度变大,但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变大。
③加入试剂增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某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将向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减小(同离子效应);减小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浓度(如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浓度作为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定依据的讨论
浓度作为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定依据的讨论摘要:现行部分教科书使用平衡移动后系统内物质浓度变化作为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依据,根据反应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经演算,发现当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肯定向右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移动后,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肯定比原平衡要增大;如按照反应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左移,而按照产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右移;如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肯定左移,且平衡移动后,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肯定比原平衡要减小;如按照反应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右移,而按照产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左移;同样,如果改变产物浓度,也会出现以上矛盾的结论,因此,采用平衡移动后系统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作为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依据是不科学的、不可靠的。
利用比较反应商和平衡常数或者利用平衡移动时正逆反应速度的相对关系可以正确判定平衡移动方向。
关键词:平衡移动方向浓度反应商平衡常数正逆反应速度1. 现行某些教科书关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规定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三版主编蒋大慧陕西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化学》教材)第七章“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中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给出以下两条判断依据:在新的平衡状态下,<1>如果生成物的浓度比原来平衡时的浓度大了,就称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或向右移动);<2>如果反应物的浓度比原来平衡时的浓度大了,就称平衡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或向左移动)。
2. 浓度(体系内各物质均为非气态)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1.反应物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1.1.提高反应物的浓度但是必须指出在新的平衡状态下[A]m.[B]n平衡比原平衡时的值要大,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的平衡状态下,[A]、[B]、[C]、[D]值均比原平衡时增大(“水涨船高”式的变化)。
结论[1] 如果不提供该平衡移动是“增大[A]或[B]”引起的信息,平衡移动方向则无法正确判断,因为依据<1>判断,本例中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依据<2>判断,本例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应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mol PCl 5
甲
乙 丙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探讨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二章《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1]。
而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现在高中教师、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
通过一道习题,点出一些常见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明确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准。
例:某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发生反应PCl5 PCl3+Cl2,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 PCl5,则此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观点:
1.平衡向左移动了。
理由:再向容器中加入1 mol PCl5,和开始加入2 mol PCl5达到平衡时的效果一样。
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成比例的增大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过程(图示中乙容器充了2 mol PCl5,等价于丙容器充入2 mol PCl5达到平衡后,将活塞从B 推至A 处),所以加压平衡向左进行。
2.平衡向左移动。
理由:达到新平衡时,加入的PCl5未转化的更多了,容器中PCl5的百分含量比原来容器中的高(原理分析同1
),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3.反应向右进行,平衡向左移动。
理由: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由于,新加入的PCl5的转化率比原来容器中的低(原理分析同1),所以,平衡向左移动了。
下面说明一下,以上观点的错误原因:
观点一:把平衡后再充入1mol PCl5的过程,同开始就充入2 mol PCl5等价,本身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即使等价于开始充入2 mol PCl5,也不能称之为平衡的移动,平衡的移动是指对于同一容器中的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因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化。
观点二:不能把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百分含量联系在一起。
如:在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再充入n mol H2平衡向右移动,达新平衡后NH3的百分含量增大吗?很明显,不一定,这取决于n 与原来平衡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的大小对比(主要)和反应进行的程度;如:n 远大于原平衡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时,氨气的百分含量一定减小了。
所以,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物质的百分含量无关。
观点三:好象很圆滑,但也犯了将平衡移动方向和反应物的转化率混为一谈的错误。
认为转化率提高平衡就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本身就是错误的。
举例说明: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g),达到平衡后,充入1 mol H2则平衡向右移动,再充入1 mol I2(g)平衡又向右移动,但根据转化率的关系,因为首次平衡和最终平衡态的转化率相等,就会得出两次右移等于平衡不移动的谬论。
产生以上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平衡移动的判断标准,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旧的平衡被破坏,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旧的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v(正)=v(逆)的条件被打破,从而产生两种平衡移动的方向,v(正)′> v(逆)′平衡右移,v(正)′< v(逆)′平衡左移。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准是:改变外界条件后v(正)′和v(逆)′的大小关系,若v(正)′> v(逆)′则平衡右移,若v(正)′< v(逆)′则平衡左移,或者说是和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致。
对教材的建议:
1、大学教材中,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依据是:反应商(Q )与标准平衡常数( )的相对大小的变化,平衡时Q= ,改变条件使Q < ,平衡被破坏,反应向正向(或逆向)进行,之后重新建立平衡,我们说平衡右移(左移)
2、由于,高中教材中不再涉及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所以,不好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角度给出平衡移动的判断标准,但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给出平衡移动的标准学K K K
生是可以接受的。
笔者建议,新的教材中不妨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明确给出平衡移动的标准。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2NO2=N2O4,若增加N2O4的浓度时,浓度和压强都增大,最终平衡究竟往哪个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该如何变化.遇到此类问题,应以物理变化(加入物质,浓度增大)的影响为主(主要矛盾),化学变化(即平衡移动)为辅(次要矛盾)。
平衡转移看浓度转化率看压强我们老师是这么教的~那此题NO2的转化率应该变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