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
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土地经济学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_______为基础。
(5分)(A) 历史特性(B) 地理特性(C) 自然特性(D) 使用特性参考答案:C2. 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将原有两级分类变成_______级分类。
(5分)(A) 一(B) 三(C) 四(D) 五参考答案:C3.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_______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分)(A) 人与土地(B) 人与经济(C) 人与社会(D) 社会与经济参考答案:A4. 最早提出区位论是_______。
(5分)(A) 马克思(B) 杜能(C) 李嘉图(D) 韦伯参考答案:B5. 土地的_______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5分)(A) 固定性(B) 差异性(C) 可再生性(D) 稀缺性多选题6.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_______。
(5分)(A) 位置固定性(B) 面积有限性(C) 质量差异性(D) 功能永久性参考答案:A,B,C,D7.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_______。
(5分)(A) 供给的稀缺性(B)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C)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参考答案:A,B,C,D8. 土地的功能包括_______。
(5分)(A) 承载功能(B) 生产功能(C) 资源(非生物)功能(D) 再生功能参考答案:A,B,C9.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_______。
(5分)(A) 经济目标(B) 生态目标(C) 社会目标(D) 文化目标参考答案:A,B,C10. 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产出类的指标有_______。
(5分)(A) 产品的实物量(B) 总收入(C) 净收入(D) 利润参考答案:A,B,C判断题11. 请问,在17世纪末,是否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因此;从理论上讲;增加耕地经济供给的着眼点应放在纵向控潜;提高质量..3、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四超额累进税率..4、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5、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6、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耕地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为此;必须无条件的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7、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是在20世纪20年代..8、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9、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经济学从诞生至今;虽然经过了70余年的深化与拓展;但其所研究的基本核心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财产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这一核心的基本内容..10、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 地组织生产;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11、土地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广度进军;另一个是向深度挖潜 ..12、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1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是通过对整个企业体系的考察;从总体均衡的角度揭示整个系统的建立问题..他更注重把生产区位与市场结合起来;以利润来判明企业配置方向;并且把利润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起来;他还从市场区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区域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从理论上剖析了经济区形成的内部机制..14、土地制度是土地关系的总称..一方面;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重要制度;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又是一种法律制度..15、级差地租的形成有3个条件:⑴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⑵土地位置的差别;⑶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由前两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Ⅰ;由后一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Ⅱ..16、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的一部分..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即两权分离;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17、研究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意义;在于揭示对土地进行变量投资的经济效果..变量资源的投入所得的土地报酬可分为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三种形式..18、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财产..19、一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20、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21、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协议或定向协议、招标、公开拍卖..22、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可把土地使用制分为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23、耕地经营还没有达到粗放边际;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24、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地租理论的主要标志;在于它不仅建基于劳动价值论;而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关系;并从农业与土地制度进行考察;是以剩余价值论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的..25、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26、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地权..27、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所以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为此;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已成为世界性趋势..这样就逼使人们不断地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但并不是集约度越高越好;当对土地投入使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应减少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和环境污染..28、二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29、现行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是有偿有期限..30. 边际土地是指生产所获得的收益正好足以补偿开垦时的投资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土地..31、土地产权包括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32、农业区位论尤其重视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33、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 ;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34、封建地租的三种形态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35、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36、以招标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既有竞争;又是对竞争人综合评定;适宜于关键性发展项目用地和大规模的综合性开发用地的出让..37、马克思在论述级差地租时指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38、传统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只有无偿无期限..39、契税是一种行为税..40. 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4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土地具有稀缺价值;即有用、稀缺、可被人占有和垄断..42、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是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五十年;综合或者其他人用地五十年..三、问答:1、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①、土地利用:a、土地分类、评价分级和特征;b、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c、土地利用的区位经济原理;d、土地开发、保护的经济原理;e、土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与协调.. ②、土地财产:a、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租赁制度;b、土地市场:地租地价、区位与市场结构及运行、土地金融、与土地制度的边界;c、土地政策:公区对私人土地利用的限制、土地征用与税收、土地改革..2、粗放边际与集约边际对指导土地利用的意义:①、当土地经营还处于粗放边际以下时;不应盲目垦荒;扩充耕地;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否则;耕地质量下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 ②、当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就要减少对土地的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污染环境;若此时的农产品供应还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考虑增加耕地的数量..3、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根据土地市场模式的选择原则;参考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市场模式;及中国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垄断竞争型土地市场是中国土地市场运行模式的选择方向..在这种市场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租;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家转移;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内部之间的转移由国家垄断;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是不完全竞争;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为自由竞争..该模式的基本内容:①、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②、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平租制..③、征收市场;及国家根据需要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属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在这里;征收补偿费用就是以该土地的价格为基础..④、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之间的转移..⑤、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包括总想买卖和纵向租赁..⑥、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4、土地利用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个经济问题:土地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 ①、说其是个技术问题;因为土地利用;实际上是先认识土地是多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分;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生物等;然后是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如果人类的科学技术越高;对这写因素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恰当;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如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土地开发;土地治理等;都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②、说土地利用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因为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只有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进入成产过程;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再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的经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③、土地利用探讨的是在特定的自然技术条件下和经营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模式;包括土地分类评价与分级;各类土地开发利用的时空特点和开发;利用;保护经济原则及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等内容;是贯穿着土地利用的四大效益条件;即时间与空间;动态与静态条件..5、土地价格的内涵包括哪三个部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真正的地租;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第二;土地投资的折旧..第三;土地投资的利息..土地价格即以上三个部分之和的资本化..6、土地报酬出现“三个阶段”的原因:这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是否所引起的;亦即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与协调程度的大小所引起的;一开始;投入的变量资源少;报酬虽然增加;但是总产量不高;主要是土地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第三阶段则由于投入变量资源过多而超出了土地的承受压力;又使土地报酬出现下降;总产量降低..只有在第二阶段投入与产出平衡;属合理的集约经营..所以土地报酬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集约生产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合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例原理;值得提出的是当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社会进步;报酬会随着变量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总报酬的最高点升高;整个图形会向右推移..我们讲的报酬曲线三阶段;应该理解为在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当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改变;曲线的形状不变;但报酬会出现增加运动..7、马克思关于地租的分类: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古典经济学家地租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有权和质量的差异;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即西方经济学中的所谓差额地租和垄断地租..他认为;资本主义地租的存在是由于农业中存在着两种垄断:即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垄断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主要由土地面积;特别是优良土地的数量不足和被占用所引起..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产生级差地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产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垄断地租..8、我国土地增值税及其征收意义:1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2抑制房地产投机和炒卖活动;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由于土地增值税以转让房地产收入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并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对增值多的多征;对增值少的少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的炒卖投机行为..3增加国家财政收入..9、简述中国现行的土地增值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38号令;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1993年1月26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我国征收土地增值税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土地;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抑制土地投机;防止土地资产的流失;维护国家利益..征收对象是根据土地使用状况分为两种:一是单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是连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一起转移..征收方法明确为土地使用权转让一次;即收取一次增值税..同时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还与土地估价和土地登记工作结合;不缴纳土地增值税的不予办理登记..我国制定土地增值税的主要依据;一是设税目的明确: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因社会投入而产生土地增值税部分理应收归政府;同时抑制炒卖活动;规范地产市场;二是参考外国和香港征收土地转让印花税的一些做法;完善国家土地税收制度..31310、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11、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区别与联系: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的经济供给必须在自然供给允许的范围内变动;土地的自然供给为静态;即毫无弹性;而土地的经济供给为动态;即有弹性的供给;土地供给弹性在不同的土地利用上差异很大;如用作栽培作物的土地;尤其是特种作物如热带作物的栽培地;其供给弹性则更小;而建筑用地土地;因需要量相对减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不太严格;其经济供给的弹性则较大..12、土地价格的特点:①、土地价格是关于土地权利利益的价格..②、地价一般是以交换价格或地租表示.. ③、土地价格的确定和测算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些价格都是经过他们长期的论证才得出的;并非一时信口开河.. ④、土地价格主要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⑤、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⑥、土地不具备形成市场价格的场所..。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一.单选题1.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答案]:B2.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B3.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答案]:A4.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答案]:D5.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答案]:B6.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答案]:A7.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答案]:B8.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答案]:D9.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答案]:C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答案]:A。
word版,《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一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说: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应3、土地的经济供应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连续发展16、土地可连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20、产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酬劳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转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转体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土地的自然供应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应则主假如针对土地详细的不一样用途而言的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赖以土地的供求体制为中心的市场体制的作用来运转的土地价钱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应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根源包含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面规模经济外面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许整个地区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添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添利润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目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经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花费来获取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别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征的是:()A、功能的永远性B、供应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别性D、利用结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贮备制度B、土地交易允许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应的基本因素的是:()A、天气条件B、拥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据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据有量5、初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地点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钱的特色的是:()A、土地价钱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钱不是土地的权益价钱C、土地价钱奉上升趋向D、土地价钱拥有激烈的地区性7、在我国能够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取的期房所有权8、评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种方法中属于动向剖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利润增添率法D、投财产品增添率法9、对于"土地酬劳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改动因素的酬劳变化规律"B、"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与生产关系没关D、"土地酬劳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正确组合和投入量供应了理论依照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当经营规模的特色的是:(A、地区性B、独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征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远性B、土地供应的稀缺性C、土地酬劳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别性E、土地利用方向更改的困难性2、以下对于区位理论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本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是经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互相关系的剖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公司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件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城镇居民点的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构造理论是波及到农业、工业、第三家产、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对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散布及其在空间中的互相关系的学说3、成立土地市场的必需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清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需的土地法规E、地区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依照的基根源则包含:()A、先检查、评论、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当的耕地面积相联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兼备安排用地比率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联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以下对于土地酬劳变化阶段的定量剖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均匀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沿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老是订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酬劳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老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钱评估应依照的原则有:()A、公正原则B、利润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利润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公司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纳的土地财产处理方式包含:()A、出让 B、保存行政划拨 C、作价入股D、受权经营E、租借8、以下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特征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A、地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门路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拥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以下对于耕地总量动向均衡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目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长久性C、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地区性D、耕地总量动向均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是指一准期间耕地的质量和数目的总和不变10、以下对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全部公司、公司、其余组织和个人都能够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依据不一样行业和经营项目的本质需要确立如综适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能够采纳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好采纳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应的影响因素3、为何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转体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门路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集市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构造是如何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阐述题1、为何要重申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美现行乡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钱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钱的?4、阐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根源及原由5、请以你熟习的城市为例说说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说说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美?《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照答案一、名词解说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必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隶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就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应: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应或本质供应是指地球供应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目这个数目包含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将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应:土地的经济供应是指在土地自然供应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此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样用途的土地的供应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计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样生产和花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取的、并最后归土地所有者据有的超额利润其根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钱与社会生产价钱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一定缴纳的地租其根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钱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建的节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据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置土地而支付的用钱币表示的互换价值是土地将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经过与土地联合获取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沟通、变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添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升土地利润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纳田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应土地生产因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将来一准期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顿、保护进行综合均衡做出兼备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纳计划方法指导、调整将来一准期间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经过拟订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连续发展:是成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解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主旨是既能相对知足今世人的需要又不可以对后辈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连续利用:既指知足今世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伤害后辈人利用土地资源知足其自己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伤害今世人及后辈人生计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余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必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所有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奉养的人口数目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必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必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据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中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好权益包含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借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遇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益能够细分为据有权、使用权、利润权、处罚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必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获得利润的权益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表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必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含销售、互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取的、被最后土地所有者据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一定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根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钱与社会生产价钱的差额产生的原由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根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钱的差额;形成原由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均匀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酬劳和土地肥力土地酬劳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照关系也就是在必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必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取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伏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转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转体制土地市场运转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构造在不一样模式下土地按不一样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转体制是指促进土地权属及其利润按必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此中心是土地的供求体制和价钱决定体制土地市场的运转体制储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地点(距市场远近)的差别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二者本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钱与社会生产价钱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变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准期间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土地的自然供应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应则主假如针对土地详细的不一样用途而言的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二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应是土地经济供应的基础土地经济供应只好在自然供应的范围内改动2、土地市场是依赖以土地的供求体制为中心的市场体制的作用来运转的土地价钱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应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钱连续上升土地供应量增添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钱就会降落;当土地价钱连续降落土地需求增添供应减少出现欠缺土地价钱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根源包含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面规模经济外面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许整个地区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添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添利润减少错误外面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许整个地区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添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获取的经济利润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目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同样的观点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目的大小尔后者则主假如侧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途于酬劳递加的阶段起码应当处于酬劳不变的阶段以获取最正确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经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花费来获取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是经过合理布局提升区位地租和经营利润不一样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种类和集约化程度也不一样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独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经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剖析来追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取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别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其实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必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好是国家;尔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含销售、互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穷制四、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征的是:( A )A、功能的永远性B、供应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别性D、利用结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贮备制度B、土地交易允许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应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天气条件B、拥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据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据有量5、初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地点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钱的特色的是:( B )A、土地价钱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钱不是土地的权益价钱C、土地价钱奉上升趋向D、土地价钱拥有激烈的地区性7、在我国能够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取的期房所有权8、评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种方法中属于动向剖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利润增添率法D、投财产品增添率法9、对于"土地酬劳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改动因素的酬劳变化规律"B、"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与生产关系没关D、"土地酬劳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正确组合和投入量供应了理论依照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当经营规模的特色的是:(B )A、地区性B、独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征的有:(ABD)A、土地功能的永远性B、土地供应的稀缺性C、土地酬劳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别性E、土地利用方向更改的困难性2、以下对于区位理论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A、从经济本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是经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互相关系的剖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公司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件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城镇居民点的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构造理论是波及到农业、工业、第三家产、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对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散布及其在空间中的互相关系的学说3、成立土地市场的必需条件有:(ABCDE)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清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需的土地法例E、地区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依照的基根源则包含:(ABCD)A、先检查、评论、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当的耕地面积相联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兼备安排用地比率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联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以下对于土地酬劳变化阶段的定量剖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A、当APP(均匀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沿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老是订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酬劳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老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钱评估应依照的原则有:(ACDE)A、公正原则B、利润最大化原则C、代替原则D、预期利润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公司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纳的土地财产处理方式包含:(ABCDE)A、出让B、保存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受权经营E、租借8、以下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特征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ABD)A、地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门路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拥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以下对于耕地总量动向均衡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BCD)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目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长久性C、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地区性D、耕地总量动向均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是指一准期间耕地的质量和数目的总和不变10、以下对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全部公司、公司、其余组织和个人都能够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依据不一样行业和经营项目的本质需要确立如综适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能够采纳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好采纳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计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计场所需要土地供应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乞降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添自然就要求增添食品从而要求增添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样设备用地也会大批增添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停增添的而土地总量却在向来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升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应的影响因素。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题库1.请简述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答案:(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三)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开发(五)土地保护2.土地合理配置原则?答案: (1)地域分异原则(2)区位利用原则(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4)系统综合原则3.请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答案: 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2)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有待扩展;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尚不够完善有力4.请说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个显著特征?答案: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不很完整和明晰的土地使用权(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尚不十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5.请写出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答案: 1、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3、土地使用权出租4、土地使用权抵押5、土地使用权终止6.土地利用答案: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7、区位地租答案: 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是以差额。
8、土地利用计划答案: 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 做出的统筹安排9、土地法权制度答案: 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
10、土地使用权终止答案: 土地使用权可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不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11.请论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答案: 1) 土地的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各类土地利用之间联系密切。
2)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又要全国一盘棋, 统筹安排, 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竞争。
②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土地经济学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选题1、以下哪部著作的诞生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城市土地经济学》B.《土地经济学通论》C.《国土经济研究》D.《土地经济学原理》正确答案:D2、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A.自然-历史综合体B.自然-地理综合体C.自然-政治综合体D.自然-经济综合体正确答案:D3、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选择行为B.生产行为C.消费行为D.协调行为正确答案:A4、英国古典学派的创始人()最先阐明了人口与财富的内在关系。
A.威廉·配第B.佛朗索瓦·魁奈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正确答案:A5、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分为几级?()A.三级B.一级C.二级D.四级正确答案:A6、土地供给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其中自然供给()、经济供给()。
A.无弹性、有弹性B.无弹性、无弹性C.有弹性、无弹性D.有弹性、有弹性正确答案:A7、()是在短时间内因是用固定资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A.垄断地租B.宁适地租C.绝对地租D.准地租正确答案:D8、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的基础上的。
A.劳动价值论B.劳动生产率C.土地报酬规律D.土地私有制正确答案:A9、()的名作《佃农理论》集中体现了新佃农理论的主旨。
A.张五常B.马歇尔C.克拉克D.萨缪尔森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土地具有三个层面的特性分别是:自然特性、()和()。
A.经济特性B.人文社会特性C.资源特性D.资产特性正确答案:A、B2、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和范围很广,可以归纳为()。
A.管理水平B.土地生产潜力C.人口需求水平D.生产技术正确答案:B、C3、人地关系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是以下哪些选项。
()A.中间层次B.基本层次C.高级层次D.综合层次正确答案:A、B、D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城市土地三级市场的土地交易方式。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土地经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1909年,的《》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2.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性包括地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消费者对土地产品的需求最终对土地的需求,土地需求是的。
5.土地的供求机制和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的科学调控。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明确了深化制度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要求。
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市场,转让市场是市场。
8.美国专业土地金融机构的上层组织是“”,基层组织为“”。
9.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税负能力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的税收。
10.“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间的平衡。
11.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资源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土地发展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是可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的财产权。
具体来说,就是之权。
13.从经济实质上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
在这里,它可以解释为土地的区位价格,它与需求之间是的。
14.土地肥力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通常所讲的土地肥力实际是指土地的肥力。
15.内部规模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于原因所引起的。
16.形成供给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是由土地的共同决定的。
18.2000年1月6日,下发了《关于建立土地促进土地使用权规范交易的通知》,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功能。
19.原则是税收最古老的原则,也是当代税收最重要的原则或首要原则。
土地经济学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C5、B6、C7、C8、D9、B 10、D 11、A 12、D 13、C 14、A 15、A 16、D 17、C 18、C 19、C 20、A 21、C 22、C 23、C 24、C 25、B 26、B 27、A 28、C 29、D 30、D 31、D 32、C 33、C 34、C 35、C 36、A 37、B 38、B 39、B 40、C 41、D 42、D 43、B 44、C 45、B 46、B 47、A 48、C 49、B 50、C 51、C 52、C 53、D 54、D 55、C 56、D 57、A 58、C 59、C 60、C 61、C 62、C 63、D 64、D 65、B 66、C 67、B 68、C 69、D 70、B 71、A 72、D 73、A 74、D 75、D 76、B 77、D 78、C 79、B 80、D 81、B 82、C 83、A 84、B 85、D 86、C 87、A 88、B 89、C 90、D 91、D 92、A 93、D94、B 95、A 96、A 97、D 98、B 99、C 100、A 101、B 102、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D3、ABCD4、ABCDE5、ACD6、ABCDE7、ACD8、ABDE 9、ABCDE 10、ABCD 11、BC 12、ABCDE 13、ABCD 14、ABCD15、ABCDE 16、ABDE 17、BC 18、AB 19、ABCD 20、ABC 21、ABCD22、ABCD 23、ABC 24、ABE 25、ABCDE 26、ABCDE 27、CD28、ABCDE 29、BC 30、ABCDE 31、AE 32、ACD 33、ACD 34、ABCD35、ABCDE 36、AE 37、BCD 38、AE 39、AB 40、CD 41、CD42、ABCDE 43、CD 44、ABCDE 45、ABC 46、ABCDE 47、ABCDE 48、ABCDE49、ABC 50、AB 51、ABCD 52、AB 53、ABCDE 54、ABE 55、ABCDE56、ABC 57、ACE 58、ABDE 59、ABCE 60、ABCDE 61、AC62、AB 63、ABC 64、BDE 65、BCD 66、ABCDE 67、ABCDE 68、ABCD69、ABCE 70、ABCDE 71、ABCDE 72、ABCDE 73、ABCDE 74、ABCDE 75、ABCDE 76、ABC 77、ABCDE 78、ABCD 79、ACE 80、BD 81、ABCDE82、ABC83、ABC 84、ABDE 85、ABCDE 86、ABCDE 87、ABCDE 88、ABCDE 89、ABC90、ABCDE 91、DE 92、BD 93、ABCDE 94、ABC 95、ABCE三、填空题1、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2、自然特性3、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4、自然特性、经济特性5、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7、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8、粘土、壤土、沙土9、私有的、国有的、集体所有的10、耕地、园地、林地、草地11、厂矿用地、交通用地12、休息用地、自然保护区、军事用地、未开发用地13、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权属转移及收入分配14、生产力组织、生产关系调节15、人与土地、人与人16、威廉·配第17、大卫·李嘉图18、自然供给19、自然供给、经济供给20、社会关系、自然关系21、农业用地需求、非农业用地需求22、人口、土地生产率、国民经济状况23、经济目标、生态系统目标、生态环境目标24、经济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25、单位投资产品增长率、单位投资收入增长率、投资收益增长率、投资回收期26、地区性、动态性、层次性、适应性27、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28、商品量、商品率、销售额29、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纯收益30、劳均年产量、劳均年产值、劳均年净产值、劳均年纯收入31、土地肥力、自然资源利用效率32、直观评估法、分组比较法、综合评价法、生产函数分析法33、种植业专业户、家庭农场、联户农场、集体农场34、计划方法指导、调整土地资源35、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36、有限性37、竞争性38、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39、稀缺性40、土地计划利用41、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理制度42、经济制度、法权制度43、土地经济制度44、土地法权制度45、土地经济制度46、土地法权制度47、土地所有制48、土地所有制49、土地所有权50、土地所有权51、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52、社会生产方式53、公有制、私有制54、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55、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56、土地所有权证书57、让渡、转移58、土地改革59、土地使用权60、土地使用权61、土地使用制62、土地使用制63、“两权”合一、“两权”分离64、有偿使用制、无偿使用制65、土地租佃契约66、土地67、生产资料、生活资料68、权属管理、利用管理69、所有权、使用权70、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垂直统一管理模式71、有限期、无限期72、国家73、集体74、5.6%94.4%75、行政划拨76、不是77、国家土地管理局78、建设部79、契约地租80、经济地租81、垄断价格82、客观83、真正的地租,土地投资的折旧,土地投资的利息84、收益还原法85、已经定价成交的土地四、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
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土地经济学》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土地的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是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起额利润。
6、绝对地租: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8、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应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酬递减的阶段。
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7、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20、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1、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二、名词辨析1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土地经济:是指土地制度、土地利用、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及经济理论问题。
2、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估价: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出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4、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土地市场:是指从事土地这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本质上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l、水田、望天田都是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望天田没有。
(对)2、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
(错)3、土地供给量增大,土地价格必定下降。
(错)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错)5、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错)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参加拍卖活动的竟买人一经应价,不得撤回,当其它应价人有更高应价时,其应价即丧失约束力。
(对)7、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县级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对)8、当某类用地的地价上升或下降时,会引起该类用地经济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
(对)9、由于在物理形态上房屋不能离开土地而存在,因此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不可分的。
(错)10、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错)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 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 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 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 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 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因此,从理论上讲,增加耕地经济供给的着眼点应放在纵向控潜,提高质量。
3、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四超额累进税率。
4、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
5、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6、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耕地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为此,必须无条件的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7、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是在20世纪20年代。
8、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9、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
土地经济学从诞生至今,虽然经过了70余年的深化与拓展,但其所研究的基本核心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财产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这一核心的基本内容。
10、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地组织生产,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11、土地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广度进军,另一个是向深度挖潜。
12、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是通过对整个企业体系的考察,从总体均衡的角度揭示整个系统的建立问题。
他更注重把生产区位与市场结合起来,以利润来判明企业配置方向,并且把利润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起来,他还从市场区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区域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从理论上剖析了经济区形成的内部机制。
14、土地制度是土地关系的总称。
一方面,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重要制度;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又是一种法律制度。
15、级差地租的形成有3个条件:⑴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⑵土地位置的差别;⑶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由前两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Ⅰ;由后一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Ⅱ。
16、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的一部分。
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即两权分离),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
17、研究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意义,在于揭示对土地进行变量投资的经济效果。
变量资源的投入所得的土地报酬可分为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三种形式。
18、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财产。
19、一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
20、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
21、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协议或定向协议、招标、公开拍卖。
22、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可把土地使用制分为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23、耕地经营还没有达到粗放边际,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
24、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地租理论的主要标志,在于它不仅建基于劳动价值论,而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关系,并从农业与土地制度进行考察,是以剩余价值论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的。
25、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26、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地权。
27、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所以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
为此,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已成为世界性趋势。
这样就逼使人们不断地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但并不是集约度越高越好,当对土地投入使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应减少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和环境污染。
28、二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
29、现行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是有偿有期限。
30. 边际土地是指生产所获得的收益正好足以补偿开垦时的投资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土地。
31、土地产权包括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32、农业区位论尤其重视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33、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
34、封建地租的三种形态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35、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
36、以招标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既有竞争,又是对竞争人综合评定,适宜于关键性发展项目用地和大规模的综合性开发用地的出让。
37、马克思在论述级差地租时指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38、传统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只有无偿无期限。
39、契税是一种行为税。
40. 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4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土地具有稀缺价值,即有用、稀缺、可被人占有和垄断。
42、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是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五十年;综合或者其他人用地五十年。
三、问答:1、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①、土地利用:a、土地分类、评价分级和特征;b、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c、土地利用的区位经济原理;d、土地开发、保护的经济原理;e、土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与协调。
②、土地财产:a、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租赁制度;b、土地市场:地租地价、区位与市场结构及运行、土地金融、与土地制度的边界;c、土地政策:公区对私人土地利用的限制、土地征用与税收、土地改革。
2、粗放边际与集约边际对指导土地利用的意义:①、当土地经营还处于粗放边际以下时,不应盲目垦荒,扩充耕地,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
否则,耕地质量下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
②、当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就要减少对土地的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污染环境,若此时的农产品供应还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考虑增加耕地的数量。
3、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根据土地市场模式的选择原则,参考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市场模式,及中国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垄断竞争型土地市场是中国土地市场运行模式的选择方向。
在这种市场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租,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家转移,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内部之间的转移由国家垄断,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是不完全竞争,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为自由竞争。
该模式的基本内容:①、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②、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平租制。
③、征收市场,及国家根据需要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属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在这里,征收补偿费用就是以该土地的价格为基础。
④、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之间的转移。
⑤、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包括总想买卖和纵向租赁。
⑥、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
4、土地利用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个经济问题:土地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
①、说其是个技术问题,因为土地利用,实际上是先认识土地是多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分,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生物等,然后是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如果人类的科学技术越高,对这写因素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恰当,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
如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土地开发,土地治理等,都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②、说土地利用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因为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只有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进入成产过程,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再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的经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③、土地利用探讨的是在特定的自然技术条件下和经营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模式,包括土地分类评价与分级,各类土地开发利用的时空特点和开发,利用,保护经济原则及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等内容,是贯穿着土地利用的四大效益条件,即时间与空间,动态与静态条件。
5、土地价格的内涵包括哪三个部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真正的地租,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第二,土地投资的折旧。
第三,土地投资的利息。
土地价格即以上三个部分之和的资本化。
6、土地报酬出现“三个阶段”的原因:这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是否所引起的,亦即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与协调程度的大小所引起的,一开始,投入的变量资源少,报酬虽然增加,但是总产量不高,主要是土地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第三阶段则由于投入变量资源过多而超出了土地的承受压力,又使土地报酬出现下降,总产量降低。
只有在第二阶段投入与产出平衡,属合理的集约经营。
所以土地报酬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集约生产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合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例原理),值得提出的是当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社会进步,报酬会随着变量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总报酬的最高点升高,整个图形会向右推移。
我们讲的报酬曲线三阶段,应该理解为在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当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改变,曲线的形状不变,但报酬会出现增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