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范敬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北伐战争的教案
北伐战争的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北伐战争的主线和关键点。
2.如何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讲解法3.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北伐战争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第二步: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北伐战争的关键战役等。
2.教师适时地提问和引导。
第四步: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总结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2.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
第五步:小结(5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北伐战争的背景、原因、进程和结果。
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小结。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答、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原因、进程和结果。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需要改进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够积极参与的问题,下节课需要设置更具吸引力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1.2.1 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民众对统一的渴望。
1.2.2 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强调共产党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北伐战争背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爆发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北伐战争的爆发。
2.2 教学内容:2.2.1 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2.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民众支持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看北伐战争爆发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爆发和胜利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2.1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2.2 讲解北伐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如国民党的“清党”行动。
3.3 教学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各方面的具体影响。
3.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认第四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4.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在北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4.2 教学内容:4.2.1 介绍北伐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2.2 分析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路线和主要战役。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各阶级、各派势力的复杂关系。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伐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4. 互动环节:(1)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伐战争相关章节。
2. 视频: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图片: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
4. 地图:北伐战争路线图。
5.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北伐战争》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原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讲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出北伐战争的必要性。
3. 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4. 总结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3. 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贡献。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在战役中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分享各自观点。
6. 总结: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史料,绘制一幅北伐战争形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研究能力;(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 学科与科学素养:(1)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2)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和历史意义;(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的详细介绍;(3)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知识传授: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3)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4)总结与评价:概括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授课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历史;(2)讨论小组: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方式:(1)听课笔记: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好笔记;(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2. 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3)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解答。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战役。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3. 史料分析: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7. 板书设计:北伐战争原因: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过程:广州起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重要战役:略影响: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北伐战争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北伐战争实地考察,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场景的感知。
2. 邀请历史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辅导。
九、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北伐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北伐战争》教案(2)
《北伐战争》教案一、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英雄故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教学资源,充分展现课文中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大家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可都是咱们广饶人,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和“兵圣”孙武一样都是我们广饶人的骄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我们的敬意!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重走北伐路,去探寻北伐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2.教授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看资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
(播放有关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资料)。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docx
11.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团结就是力量;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歌曲欣赏:《国民革命歌》导入语:20世纪20年代,这首《国民革命歌》在中华大地曾经广为传唱。
你知道歌中“列强、军阀”分别指的是谁?怎样才能打倒他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风云岁月。
(板题:第11课北伐战争)(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请值日班长为大家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其中,本节课的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相信你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互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了。
请回答:1.请写出大革命运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起止时间及标志。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大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1)建立;(2)胜利进军。
其中:①黄埔军校的建立有什么历史意义?②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胜利成果?3.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如何?其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何时?性质如何?(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相信你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互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1. 黄埔军校全称,创办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
2. 北伐战争开始于—年—月,主要战场是、 ,北伐在对象主要 ,是、、。
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于—年—月,是一个代表的反动政权。
(三)质疑问难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5分钟)(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我们一起通过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来一起检测一下。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地理范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具体战役和战术;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兴趣;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共同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
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教学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学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等。
2024年北伐战争优质课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及评课模板
2024年北伐战争优质课教案北伐战争教案及评课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策略、战术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教学参考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北伐战争与上一节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2)板书课题:北伐战争2.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前的国内政治形势,如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等。
(2)讲解北伐战争的起因,如孙中山逝世、宁汉分流等。
3.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始时间、地点,如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广州、武汉等。
(2)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3)讲解北伐战争的进展,如北伐军攻占武汉、南京等地。
4.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人民支持等。
(2)讲解北伐战争胜利后的影响,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等。
5.分析北伐战争的策略、战术(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策略,如分兵作战、重点突破等。
(2)讲解北伐战争的战术,如包围战、运动战等。
(2)讲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搜集北伐战争的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评课模板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2.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教学组织严密,课堂气氛活跃。
6.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较高。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以及北伐战争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接着,教材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进程,包括各路军队的战绩和重要战役。
最后,教材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史料: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重要战役和人物。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3)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3)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对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1)国内外形势: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动荡,列强的侵略和割据;(2)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
2. 北伐战争的过程(1)战争的发起: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的发起;(2)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3)战争的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3. 北伐战争的影响(1)政治影响:国民政府的成立,实现南北统一;(2)军事影响:锻炼和培养了国民革命军,提高国防实力;(3)社会影响: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提高民众觉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史料的解读和分析;(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实证,深入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4.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北伐战争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4.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实证,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5. 课堂小结:总结北伐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 北伐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组织和部署重要战役和战斗战争的推移和转折3. 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消灭封建军阀统一中国的局面推动国共合作4.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对国共关系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5. 北伐战争的评价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后人对北伐战争的研究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战役和战斗,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述战争的组织、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战争的推移和转折。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封建军阀的消灭、统一中国的局面以及推动国共合作的作用。
4. 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讲解战争对中国革命、国共关系和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5. 评价北伐战争:分析战争的功绩和不足之处,介绍后人对战争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纪录片,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认识。
2.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将领等,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过程和人物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北伐战争纪录片、电影片段等音视频资料。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3)运用比较法,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认同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2)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图片、地图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伐战争相关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法探讨,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总结提升:(1)概括北伐战争的主要原因和背景;(2)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北伐战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3. 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交参观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范敬涛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由此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谁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呢?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b.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黄埔军校的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长是谁?政治部主任又是谁?黄埔军校建立的意义?
黄埔军校的创办,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c.教师简要介绍其基本情况后,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
a.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课本上的《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基础上,提问: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的对象?
指出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教师可结合材料《军阀吴、孙、张的实力》表指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要消灭的首要对象。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实力表
军阀控制地区兵力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师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展示北伐军的作战方针、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
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d.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师结合课文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包括小字部分内容),在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简单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敌我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而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设问: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并掌握其性质等。
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板书设计: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背景: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2.时间、地点、人物(创建人、校长、政治部主任)、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意义:黄埔军校的创办,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经过:击溃吴佩孚、歼灭孙传芳、迁都武汉、重创张作霖。
4.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合作、方针正确、工农支持、将士奋勇。
5.北伐战争胜利,国民革命失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27年4月
2.地点:南京
3.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临江市第四中学范敬涛这节课是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利用提纲引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置疑过程中提不出问题。
从而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这一方面与学生因时间短而对教材吃不透有关,也与我缺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与办法有关。
今后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大胆置疑的训练。
同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
(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
(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