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系统规章制度-(1)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篇一:道路运输单位车辆技术管理制度xxx公司道路运输单位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营运车辆技术质量,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特制定此制度:一、车辆档案管理1、新车行驶证、营运证、附加费证、购车发票、附加费收据复印件及车辆照片等有关行车资料交给公司,建立车辆基本情况档案;2、车辆驾驶员要在每月25日前将车辆的月行程里程、保养维修、肇事情况上报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登记。
3、车辆重要部件或证件如有改动,应将改动情况报公司及中心登记备案;二、车辆检查1、司机平时出车前后要做好检查,严禁带病营运,一经发现,视情况轻重罚100至500元;2、中心每月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车辆进行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车辆号牌齐全、清晰,安装位置正确,无遮挡物;(2)灯光、喇叭、雨刮器、观后镜等装置齐全有效;(3)发动机汽缸工作正常,无异响、漏油、漏水等现象;(4)转向装置操作灵活,无过紧或过松现象,高速行驶时车辆不会出现跑偏或摆头现象;(5)制动系统良好,符合国家制动规范要求,前后四轮的定位准确;(6)车辆各种线路完好,接放安全牢固;(7)轮胎保持良好,轮胎胎冠上的花纹深度不得少于3.2mm;(8)其他部件符合安全行车标准。
3、中心安全管理人员上路检查车辆行驶情况时,司机必须停车配合,如发现车辆状况不佳的或违反中心安全管理规定的,管理人员有对车辆进行停驶、回场检查的权力。
三、车辆保养和审验1、关于车辆二级维护、季检、年审。
(1)车辆定期进行二级维护,维修厂必须具有攀枝花市具有维修资质的修理厂;(2)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后,司机要将二级维护单交到中心备案。
(3)严禁车辆不进厂检测而取得二级维护单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查实,除了重新进行二级维护外,中心将对司机进行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4)车辆每年进行综合检测年审一次。
2、按规定参加交警、运管部门组织的检测、年检、年审。
3、车辆每行驶5万公里必须进行中修;4、车辆每行驶10万公里必须进行大修;四、车辆报废规定1、报废条件:凡车辆技术经济情况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予以报废。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营运车辆技术质量,防止事故发生,认真落实“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条例》、《辽宁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道路运输车辆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客车)、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货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危货专用车)。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独立的车辆技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使安全同技术管理相协调。
对营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权责明确、正确使用、分类管理、综合检测、定期维护、适时更新和强制退市的综合性管理。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检测诊断、计算机应用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
第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作为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履行管好、用好、维护好车辆,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车辆在使用全过程中的技术状况良好,实现道路运输的安全、节能、环保和高效的职责。
第六条国家鼓励发展符合道路运输市场需要的先进、适用、低耗和节能的车型,鼓励客车选用燃气、双燃料、电驱动和混合动力的车型。
第七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管理监督工作。
道路运输经营者负责履行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
![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97ed9b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8.png)
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前言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车辆技术管理,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而订立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客运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二、车辆技术管理职责1.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部门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订立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技术管理措施,确保车辆安全、有效运输。
2.定期对车辆维护保养工作进行布置和引导,订立保养计划和工艺规范。
并且对车辆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更换零部件等操作,以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3.适时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监测,订立防备性维护保养计划,防止车辆显现故障,对车辆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适时发觉问题,保证车辆运行质量。
4.参加车辆的选购、更新的计划,供给技术支持,订立技术验收标准、实施验收,确保车辆符合标准和法规。
5.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对驾驶员进行技术培训,检查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确保驾驶员能够精准明确驾驶车辆,防止因驾驶员技术不佳而造成的事故。
三、车辆技术管理流程1.验收和入库为确保购买的新车辆的质量和安全,依照验收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新车辆进行验收,适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
在验收过程中,对车辆的车体、发动机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确保每一辆新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验收合格后,将新车辆入库。
2.维护保养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涉及到计划编制、工艺标准订立、维护和修理维护流程设计等多方面工作。
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应依照订立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对车辆进行适时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3.故障检修在运行中,车辆故障的发生不可避开,因此,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在进行故障检修时,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维护和修理工艺标准进行,确保修复的质量和活动的安全。
4.停车检查定期对车辆进行停车检查是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和削减故障发生的紧要措施。
检查内容包括车辆外观、零部件的磨损,各项性能参数的检测等。
客运车辆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客运车辆管理,保障乘客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业务的车辆,包括公共汽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等。
第三条客运车辆管理制度的宗旨是:安全第一,服务至上,规范运营,严格管理,确保乘客安全和舒适。
第四条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客运车辆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本制度。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五条客运车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生产、装配,确保车辆结构、性能、安全设施符合要求。
第六条客运车辆的检测、维修、保养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第七条客运车辆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车辆在良好状态下运营。
第八条客运车辆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急救箱、安全锤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第九条客运车辆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第十条客运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载客容量载客,禁止超员行驶。
第三章司机管理第十一条司机必须具备相应的驾驶证,并且年龄在规定范围内。
第十二条司机在驾驶客运车辆时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
第十三条司机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驾驶技能和道德素质。
第十四条司机在驾驶客运车辆时必须穿着安全带,严禁擅自解除安全带。
第十五条司机应保持车辆整洁,保持车身干净,严禁乱丢乱抛垃圾。
第四章运营管理第十六条客运车辆应按照运营许可证上的线路和时刻表规定的路线和班次进行运营,严禁越线越站。
第十七条客运车辆对乘客的收费必须按照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票价或者私自收取附加费。
第十八条客运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应确保车内的秩序良好,禁止乘客在车内吸烟、大声喧哗等行为。
第十九条客运车辆应保持车辆外观整洁,严禁涂鸦、粘贴广告等影响车辆形象的行为。
第二十条客运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定的行车路线和停靠站点,不得随意停靠或者改变路线。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二十一条客运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提高车辆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充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城客运公司旗下所有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三、技术管理责任部门1. 技术部门是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部门,技术部门负责车辆的技术管理、维修保养、技术检测等工作。
2. 运营部门协助技术部门开展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配合技术部门做好车辆技术维护和检修的组织工作。
四、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内容1. 车辆技术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执行,做好车辆的技术维护和保养工作。
2. 做好车辆的日常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3. 负责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4. 做好车辆维修和保养计划,确保车辆设施的完好。
五、车辆技术管理流程1. 车辆技术管理应按照“定期检测、突发情况处理、事故处理、技术维修”四个流程进行。
2. 定期检测: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里程对车辆进行定期技术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突发情况处理:对于车辆突发技术问题,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及时进行技术修复。
4. 事故处理:对于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做好车辆的技术处理和维修,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5. 技术维修:对于车辆的技术维护和修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
六、车辆技术管理人员1. 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资格和证书,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
2. 技术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做到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了如指掌,对车辆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七、车辆技术管理档案1. 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对车辆的技术状况、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必要资料进行保存。
2. 车辆技术管理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归档和保存,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对于重要的技术管理资料,应另行进行备份存档,以备不时之需。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保证客运车辆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业务的车辆。
其中,邮递车辆、工程车辆和特种车辆,由有关部门单独制定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三、车辆技术管理机构1、本单位设有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具体姓名、职务见附件。
2、车辆技术管理机构主要职责:(1)制订本单位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审核各项检测工作;(2)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相关文件的汇编、印制、发放及存档;(3)组织车辆维修并跟踪维修进度;(4)组织车辆技术保养、检验、检测等工作,并记录检验、检测结果;(5)对新车、改装车进行检测、验收、进行技术状况评价及保养等;(6)业务数据分析和统计,车辆技术管理报告备;(7)负责规范、管理维修和保养车间;(8)负责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络和沟通,督促落实有关车辆安全技术管理方针、政策和规定;(9)其他与车辆技术管理有关的工作。
四、车辆技术检测1、检测要求:(1)每辆车在T3以上的高速公路安全技术检测站进行年审;(2)车队每月对车辆自行检查并填写《车辆日检表》,管理部门在每次调度时查验、填写车辆检验结果;(3)车辆行驶过程中,在路边设有检查站进行抽查检测,抽检率不得低于20%。
2、检测项目:(1)车辆动力系统(发动机、离合器、传动系统);(2)车辆制动系统(制动器、制动管路、制动油等);(3)车辆悬挂系统(前后桥、车轮、轮胎等);(4)车辆转向系统(转向器、转向杆、转向机油等);(5)车辆灯光系统(前照灯、示廓灯、制动灯等)。
五、车辆维修1、本单位设有专门的技术维修队伍,保证车辆维修真正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确保车辆及时维修,发现故障及时采取措施。
2、车辆维修及保养质量要求:(1)对于每辆车通过年审,根据年审结果明确车辆的维修保养的重点;(2)对于每个月的车辆自行检查,发现重大故障和待修点的及时报告保证及时维修和保养;(3)车辆维修应使用适用的原厂配件,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保证维修质量;(4)严格按照出厂标准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维修技术水平和技术水准。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办法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客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根据国家颁布的GB7258-2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和公司《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实施车辆技术状况倒查责任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所属客运车辆单车安全管理责任人(经营承包人)、驾驶员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在公司经理的领导下,由车技科、安全科、运管科共同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车辆每日车站临检中,发现车辆转向、制动、传动、车架、灯光、轮胎等不合格的;车辆进行二级维修保养现场监管时,发现车辆基础零配件、车架、轮胎严重磨损超标(以国标GTB/T18344-21;GB7258-24为准),则倒查驾驶员、单车安全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处理范围第五条前大灯、小灯、防雾灯、前转向灯、后转向灯、示宽灯、应急灯、制动灯、尾灯无效,喇叭、雨刮器工作不正常、后视镜不清洁的。
第六条雾天防雾灯无效,雨天雨刮器工作不正常。
第七条转向节、转向臂、横直拉杆有轻微裂纹、松旷、损伤的;球销上下松旷;各连接部位有轻微发卡的。
第八条制动管路、总泵、分泵有轻微漏油现象的;各管道接头有轻微松旷现象的;各部位连接不可靠的;制动发咬、解除不迅速的;储气筒支架有裂纹的。
第九条钢板弹簧断裂的;钢板销凸出的;油箱支架有裂纹的。
第十条传动轴中轴吊架裂纹;传动轴、万向节有裂纹或轻微松旷的;连接部位有轻微松旷的。
第十一条后轮有脱胶、开裂、花纹深度低于1.6毫米;其余轮胎胎面、胎壁割伤长度超过25毫米、深度暴露胎面帘布层的。
第十二条未随车携带、挂置消防锤、未按规定配置三角木的。
第十三条车容不整、挡风玻璃破损,车门、行李门销不牢固;后视镜无效。
第十四条轮胎螺丝帽松动,钢圈有裂纹。
第十五条方向机座松旷,横直拉杆球头松旷,球销无开销或用铁丝替代的,方向机转动有异常响的。
第十六条制动管道、总泵、分泵漏气及严重漏油的,储气筒松旷,刹车片磨铆钉,手制动无效或设备不完好的。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为规范客运车辆技术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保护乘客和公共财产安全,提高客运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业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客运车辆的运营、维护和修理人员,以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
三、技术管理职责1. 车辆运营单位应配备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2. 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能够独立进行车辆技术检测和故障排除。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车辆,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 技术管理人员应制定并执行车辆维护计划,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测和维修。
5. 技术管理人员应记录和报告车辆技术状况,及时处理和汇总相关数据。
四、车辆技术检测1. 车辆技术检测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车辆外观检查、动力系统检查、操纵系统检查等方面。
2. 车辆技术检测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真实有效。
3. 检测合格的车辆应获得相应的检测合格证明,并及时更新。
五、维护和保养1. 车辆维护人员应按照车辆制造商的维护手册进行维护操作,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 车辆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日常保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3. 车辆保养应按照计划进行,包括更换机油、滤芯、刹车片等工作。
4. 车辆维护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包括维护项目、维护时间和维护人员等信息。
六、故障排除1. 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车辆故障,确保车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行。
2. 故障排除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 对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安全事故处理1. 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查并提交事故报告,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

XXX公司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体要求客运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统一选型、统一车身标识、统一购置符合道路旅客运输技术要求的车辆从事营运,坚持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相结合的原则,对客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一、车队应当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营运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二、不得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检测不合格、非法拼(改)装等不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三、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设置,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
(一)拥有20辆(含)以上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拥有20辆以下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5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1人。
(二)车队成立技术设备科,为车辆技术管理专职机构,专门负责车辆技术、设施设备监督管理职责,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3名,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以及《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重点工作岗位安全从业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
(三)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水平;一般性故障的排除和诊断能力;掌握维护工艺;对各类车型有所了解;具备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客运车辆选配、购置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优化车辆结构,确保车辆维护可靠性、车辆行驶安全性、旅客乘坐舒适性和车辆使用经济性等有效性,特对我队营运车辆的选配、购置事宜作出如下规定:一、车辆购置申报:必须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即先行由经营者申请,车队书面报告(集团)公司审批后,公司统一安排购车。
二、车辆选配要求:选购营运客车主要根据安全性能及操作的可靠性、动力性、通过性能、舒适性及整车造型、内装饰和燃油达标公告、客车类型等级公告的要求为原则。
供方企业必须是通过IS09000、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3C认证并经公司实地考察与公司签订了售后服务技术协议的厂家,车辆技术配置由公司技术设备部与生产厂家共同确认,填写统一的技术配置表,由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客运车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客运车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客运车辆管理,保障旅客运输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客运车辆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公司对客运车辆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四条车辆购置1. 车辆类型、品牌、型号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
2. 车辆应当具备合法的行驶证、营运证等相关证件。
3. 车辆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如灭火器、安全带等。
第五条车辆维护与检查1. 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2. 车辆维护、检查应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项目进行。
3. 车辆故障应及时修复,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第六条车辆保险1. 车辆应参加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2. 根据实际情况,可购买商业险种,如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等。
3. 保险有效期应覆盖车辆营运期间。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七条驾驶员资格1. 驾驶员应具备有效的驾驶证。
2. 驾驶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3. 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八条驾驶员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2. 对新入职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对驾驶员进行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从事驾驶工作。
第四章营运管理第九条线路管理1. 营运线路应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2. 线路牌应及时更新,确保信息准确。
3. 不得擅自改变线路,不得违规营运。
第十条票价管理1. 票价应按照政府规定和公司制定的标准执行。
2. 不得擅自调整票价,不得违规收费。
3. 票价公示应明显,便于旅客查阅。
第十一条服务质量1. 驾驶员应文明驾驶,礼貌待客。
2. 车辆内部环境应整洁、舒适。
3. 及时处理旅客投诉,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安全生产责任制1. 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2. 驾驶员为车辆安全第一责任人,对车辆安全运行负直接责任。
客运汽车管理规章制度

客运汽车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客运汽车的运营,保障旅客和车辆的安全,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汽车运营的车辆所有者、管理者和驾驶员,包括公交车、长途客车、旅游汽车等。
第三条客运汽车的运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保障旅客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第四条车辆所有者、管理者和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辆整洁,确保车辆设备状态良好。
第五条车辆所有者、管理者和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确保客运汽车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客运汽车的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保障客运汽车的正常运营。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七条车辆所有者应当对所拥有的客运汽车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设备完好,安全可靠。
第八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制定车辆使用计划,安排合理的运营时间和路线,保证客运服务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制定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车辆档案和维修记录,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客运汽车进行驾驶培训和车辆维护保养,提高驾驶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
第十一条车辆管理者应当建立客货运车辆管理制度,对客运汽车的装载和卸载进行规范,确保车辆运营安全。
第十二条车辆管理者应当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人员,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车辆安全运营。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十三条驾驶员应当持有效驾驶证,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文明驾驶。
第十四条驾驶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礼貌待客,保证旅客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五条驾驶员应当定期接受驾驶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水平,保证车辆平稳行驶。
第十六条驾驶员应当加强自身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第十七条驾驶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确保车辆和旅客的安全。
第十八条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文明驾驶,不得违法变道、超速、抢行等违规行为。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文件

XXX公司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体要求客运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统一选型、统一车身标识、统一购置符合道路旅客运输技术要求的车辆从事营运,坚持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相结合的原则,对客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一、车队应当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营运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二、不得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检测不合格、非法拼(改)装等不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三、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设置,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
(一)拥有20辆(含)以上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拥有20辆以下客运车辆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5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1人。
(二)车队成立技术设备科,为车辆技术管理专职机构,专门负责车辆技术、设施设备监督管理职责,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3名,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以及《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重点工作岗位安全从业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
(三)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水平;一般性故障的排除和诊断能力;掌握维护工艺;对各类车型有所了解;具备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客运车辆选配、购置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优化车辆结构,确保车辆维护可靠性、车辆行驶安全性、旅客乘坐舒适性和车辆使用经济性等有效性,特对我队营运车辆的选配、购置事宜作出如下规定:一、车辆购置申报:必须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即先行由经营者申请,车队书面报告(集团)公司审批后,公司统一安排购车。
二、车辆选配要求:选购营运客车主要根据安全性能及操作的可靠性、动力性、通过性能、舒适性及整车造型、内装饰和燃油达标公告、客车类型等级公告的要求为原则。
供方企业必须是通过IS09000、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3C认证并经公司实地考察与公司签订了售后服务技术协议的厂家,车辆技术配置由公司技术设备部与生产厂家共同确认,填写统一的技术配置表,由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范文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范文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做好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确保车辆安全运行,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特制定本《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客运业务的车辆,包括长途客运、城际客运、旅游包车等。
三、车辆定期检查1. 定期检查周期:车辆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对应周期进行定期检查,一般为每隔一年或每隔一万公里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底盘、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轮胎、车身等。
3. 定期检查工作由专业的维修单位或技术人员进行,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查,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车辆维护保养1. 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车辆生产厂家提供的维修保养手册进行。
2. 车辆每次出车前、中途停车和回场之后应进行常规维护保养,包括发动机润滑油和冷却液的检查、轮胎气压的调整、制动系统的检查等。
3. 车辆的一些小修小补工作可以由驾驶员或经服务人员进行,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得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营。
五、车辆事故处理1. 车辆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随后报警,联系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进行处理。
2. 车辆事故后,应及时向车辆的保险公司报案,并配合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3. 车辆事故后,必要时应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排除事故重复发生的可能,如需维修,应进行必要的维修工作。
六、车辆安全技术设施1. 车辆应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技术设施,如安全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同时应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2. 车辆安全技术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使用。
3. 车辆安全技术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乘客的安全。
七、违规处理1. 对于涉及违规操作的车辆,应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暂扣驾驶证等。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如超速、疲劳驾驶等,应立即停止车辆的运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 违规处理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车辆选购和管理1. 按照国家道路运输车辆标准选购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符合道路运输安全要求。
2. 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技术状况、维修保养记录、检测检验报告等,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车辆的机械、电气、制动、转向等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4. 对车辆的轮胎、发动机、传动、制动等零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
二、驾驶员管理1. 建立驾驶员档案,包括驾驶员的基本信息、安全驾驶记录、培训考核记录等,确保驾驶员具备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资格和能力。
2. 对驾驶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对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和评估,确保驾驶员的身体条件符合道路运输安全要求。
4. 对驾驶员的行车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三、车辆维护和保养1. 建立车辆维护和保养制度,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进行维护保养。
2. 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测和检验,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对车辆进行一级维护和保养,包括更换机油、机滤、轮胎、制动液等,确保车辆的机械系统正常运行。
4. 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和保养,包括更换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火花塞等,确保车辆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四、车辆检测和检验1. 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测和检验,包括车辆的制动性能、侧滑性能、灯光性能等,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对检测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进行维修和整改。
3. 对检测和检验周期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五、安全应急管理1.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流程和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2. 建立应急处置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运输企业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运输企业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了加强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车辆的效能和降低运行消耗,根据交通部、省交通厅发布车辆技术管理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车辆进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修、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三)公司应管好、用好、维修好车辆。
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良好循环,作为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车辆技术管理应列为对本公司经理任期的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公司安技部是全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营运车辆进行技术管理工作。
二、车辆管理(一)公司选购车辆,应根据运输市场的需要和道路运行的条件,对车辆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安全性、车辆的类型等级及维修的方便性进行选型论证,避免因盲目购车而造成损失。
(二)接受新车时应按合同约定事项及使用文件的规定、查验车辆装备性及随车文件、工具的齐全,组织专人接车。
(三)新车接回后,按当地车管所有关规定,办理新车监理业务。
(四)新车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驾驶员和修理工进行培训,学习了解车辆结构特点,待掌握车辆性能、使用与维修方法后方可使用。
(五)新车投产前,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并根据线路、季节特点,配备必要的附加装备、安全监视及防护装置。
(六)新车应严格执行组合期的各项规定做好组合维护工作。
(七)新车在质量保证期内,应严格按制造厂规定的技术要求使用,车辆发生损坏应及时作出技术鉴定,属制造厂责任的,按规定程序向制造厂索赔。
(八)车辆的经常性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九)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1、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技术管理的系统记录。
车辆技术档案必须逐车建立,并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任意更改。
运输企业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运输企业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了加强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车辆的效能和降低运行消耗,根据交通部、省交通厅发布车辆技术管理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车辆进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修、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三)公司应管好、用好、维修好车辆。
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良好循环,作为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车辆技术管理应列为对本公司经理任期的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公司安技部是全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营运车辆进行技术管理工作。
二、车辆管理(一)公司选购车辆,应根据运输市场的需要和道路运行的条件,对车辆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安全性、车辆的类型等级及维修的方便性进行选型论证,避免因盲目购车而造成损失。
(二)接受新车时应按合同约定事项及使用文件的规定、查验车辆装备性及随车文件、工具的齐全,组织专人接车。
(三)新车接回后,按当地车管所有关规定,办理新车监理业务。
(四)新车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驾驶员和修理工进行培训,学习了解车辆结构特点,待掌握车辆性能、使用与维修方法后方可使用。
(五)新车投产前,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并根据线路、季节特点,配备必要的附加装备、安全监视及防护装置。
(六)新车应严格执行组合期的各项规定做好组合维护工作。
(七)新车在质量保证期内,应严格按制造厂规定的技术要求使用,车辆发生损坏应及时作出技术鉴定,属制造厂责任的,按规定程序向制造厂索赔。
(八)车辆的经常性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九)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1、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技术管理的系统记录。
车辆技术档案必须逐车建立,并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任意更改。
2023年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精选篇)

2023年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精选篇)客运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平安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公司平安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加强平安值班和健全台帐是平安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发觉隐患、处置事故的强有力手段,是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了解状况、解决问题的一项工作,结合我公司实际,为仔细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和交通部13号令以及四川省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平安生产,特指定本制度。
一、车辆的购置车辆的选型要依据市场的须要,便于修理,车型尽可能统一的原则,接受新车要按原厂运用说明书进行验收,清点附件和随车工具,对于新型车辆,投入营运前要组织技术人员驾修人员进行仔细的学习,驾驭车辆技术性能和运用要求,对于因未组织学习而造成乱套的责任者,要追究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并肃穆处理。
二、车辆的改装、改造为适应汽车运输市场改变的须要,变更车辆形式用途称为改装,若为改善车辆技术性能或延长寿命,经过设计、改装、改造者必需符合技术上牢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并通过国家和当地部门上报备案,然后必需在国家和地方认定的厂方进行改装、改造,否则公司一律不予以认定,并追究有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责任。
三、车辆的修理保养和检验公司的全部车辆一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强制维护,视情节修理的保修制度,并按《四川省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方法》技术等级。
汽车保养分为走合维护、日常维护、二级维护、大修维护不得超期。
日常维护由驾驶员每日按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三检制作业内容进行。
二级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大修每三年进行一次,维护和大修及总成部件,修理厂必需按型修理工艺卡片的业务范围严格执行。
车辆二级维护和大修必需经过检验部门的严格检验和路试后投入经营。
建立例行保养(修理)制度,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公司平安管理人员,要对全部参与营运的出租车进行日常行车平安检查,并仔细填写车况检查表。
实行驾、检人员签字制度,车辆平安技术不达要求或装载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得投入营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营运车辆技术质量,防止事故发生,认真落实“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根据《省道路运输条例》、《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道路运输车辆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客车)、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货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危货专用车)。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独立的车辆技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使安全同技术管理相协调。
对营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权责明确、正确使用、分类管理、综合检测、定期维护、适时更新和强制退市的综合性管理。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检测诊断、计算机应用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
第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作为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履行管好、用好、维护好车辆,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车辆在使用全过程中的技术状况良好,实现道路运输的安全、节能、环保和高效的职责。
第六条国家鼓励发展符合道路运输市场需要的先进、适用、低耗和节能的车型,鼓励客车选用燃气、双燃料、电驱动和混合动力的车型。
第七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管理监督工作。
道路运输经营者负责履行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二章车辆技术条件及管理第一节车辆技术条件第一条道路运输车辆应当符合下列技术条件:1、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2、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
3、以燃气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客车、货车和危货专用车的燃料消耗量应分别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或《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9)的要求;4、车辆技术等级和客车类型等级应与其经营业务和经营围相适应。
第二条交通运输部应依据第八条规定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条件,定期发布道路运输车辆车型目录,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正确选购符合本规定的道路运输车辆。
第三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道路运输市场供求状况、道路条件等因素,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发展规划,对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选型论证,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咨询,择优购置列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道路运输车辆车型目录》中的车型。
第四条新增和更新的道路运输车辆应根据节能降耗要求,选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中的节能车型;客车应根据运距、舒适性,选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布的《中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中的车型;货车和危货专用车应依据运输需求,选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表》中的车型。
第二节车辆基础管理第一条车辆档案管理1、车辆行驶证、营运证、线路经营许可证、购车发票复印件及车辆照片等有关行车资料公司保存,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按“一车一档”规定建档并妥善保管。
对相关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2、安技员要在每月25日前将车辆的月行驶里程、保养维修、肇事情况上报该安技主管,由安技主管登记,由安技主管负责人核实后填写车辆技术登记;3、车辆重要部件或证件如有改动,应将改动情况报公司登记备案;4、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要求同上。
5、技术经济定额:通过定额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定额标准、计算方式。
6、车辆的停放:场地要求、设施要求、安全要求。
7、车辆的折旧:折旧年限或里程、折旧费用的计算和提取。
第二条车辆检查1、驾驶员出车前后要做好检查,严禁带病营运,一经发现,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罚,由于驾驶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机械故障,驾驶员负全责。
2、公司安技部每月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车辆进行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证照、年审、车辆维护作业是否超期。
(2)车辆号牌齐全、清晰,安装位置正确,无遮挡物;(3)灯光、喇叭、雨刮器、观后镜等装置齐全有效;(4)发动机汽缸工作正常,无异响、漏油、漏水等现象;(5)转向装置操作灵活,无过紧或过松现象,高速行驶时车辆不会出现跑偏或摆头现象;(6)制动系统良好,符合国家制动规要求,前后四轮的定位准确;(7)车辆各种线路完好,接放安全牢固;(8)轮胎保持良好,轮胎胎冠上的花纹深度不得少于3.2mm;(9)其他部件符合安全行车标准3、安全隐患检查与整改:安技部在实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过程中,应及时指出问题和隐患,重大问题或隐患必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落实整改和复查时间,督促整改的实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
各种安全检查做好记录,由安技员和被检察人员签字备案。
第三章车辆使用管理第一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车辆制造厂的技术规定和道路运行条件正确使用车辆。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的装备、标志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
客车、危货专用车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第三条道路运输车辆装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车辆超限、超载运行。
客车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允许再搭乘不超过核定载客人数10%的免票儿童。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改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对道路运输车辆的车辆结构、构造或者特征进行改装,应当事先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交由合法改装企业实施车辆改装作业。
严禁使用擅自改装的道路运输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五条道路运输车辆在高温、高寒、高原、山区、风沙等特殊条件下使用,应当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六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根据车辆数量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第七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和落实车辆技术档案、车辆维护保养、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客车类型等级评定、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核查和车辆安全例检等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第八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加强道路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的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的素质,使其熟练掌握车辆技术性能,正确、规使用车辆,认真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验工作,并填写记录单。
第九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在办理道路运输车辆转籍或过户变更手续时,应当将车辆技术档案完整移交。
第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道路运输车辆,应当及时向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注销《道路运输证》,自觉退出道路运输市场,不得继续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十一条驾驶员操作基本要求1、必须按驾驶员操作流程,冷车发动,应做好预热升温,车辆起步时发动机水温必须在50℃以上,运行中的温度保持在80-90℃,发动机发动时每次使用马达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再次起动。
2、起步时要先看:看车辆四周和下面有无障碍物;看仪表是否正常;看制动压是否达到标准;看车门是否关好,应做好二档起步,轻踏缓抬,换挡及时,严禁空挡滑行和不踏离合器换挡,中速行驶,安全滑行。
车辆在特殊条件时,必须配齐附加装置。
第四章车辆的维护和检测第一节车辆维护第一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GB/T18344)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第三条道路运输车辆日常维护周期为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
第四条道路运输车辆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周期按车辆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规定的行驶间隔里程或时间确定,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未明确规定行驶间隔里程或时间周期或虽已规定但不易执行的道路运输车辆,按以下规定执行:1、客车类:(一)小型客车一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6000公里或不超过25天;二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25000公里或不超过90天。
(二)中型客车一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7500公里或不超过25天;二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30000公里或不超过90天。
(三)大型或特大型客车一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10000公里或不超过25天;二级维护周期为最大行驶里程间隔40000公里或不超过90天。
以上维护周期中行驶间隔里程和时间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第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将道路运输车辆执行的二级维护周期报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备案。
第六条随着车辆运行条件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需要变更车辆二级维护周期的,应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调整。
第七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督促车辆驾驶员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客车和危货专用车维护后,车辆驾驶员还应当做好异常情况检查记录。
第八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将道路运输车辆送具备相应资质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一级维护或二级维护,并将承担二级维护的维修企业上报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九条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GB18344)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严格按照确定的二级维护周期安排道路运输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将车辆二级维护情况记入车辆技术档案,并将维护作业单、竣工检测检验单和竣工出厂合格证存入车辆技术档案。
严禁未按规定执行二级维护的道路运输车辆承担道路运输任务。
第十一条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应将进入客运站经营的客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复印件报客运站备案。
第二节车辆检测第一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定期按排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下简称车辆检测),并结合车辆检测,对申请配发《道路运输证》的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以下简称燃料消耗达标车型核查)、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以下简称车辆评定)和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以下简称客车类型等级评定)。
客车、车辆技术等级每半年评定一次。
第二条车辆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由通过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复核的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以下简称车辆检测机构)承担,燃料消耗达标车型核查和客车类型等级评定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委托车辆检测机构实施。
第三条车辆检测机构应符合国家标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规定的条件,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每年对车辆检测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一次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向社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