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1-3章)剖析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讲诉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讲诉

绪论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体;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失绝缘性能。

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λ-=xexP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k=v/E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称为电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光电离i W h ≥νc λν=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 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碰撞电离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带电粒子的消失1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高电压技术课件ppt

高电压技术课件ppt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直流输 电到现代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其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 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将继续向更高电压等 级、更远距离输电、更高效节能等方向发展。同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电压技术还将与其他领域的 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高电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 和救援措施。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应对高电压安全事故的能 力和意识。
及时救援和处理
一旦发生高电压安全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救援和处理,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6 实践案例分析
高电压设备的绝缘测试与维护
绝缘测试
为了确保高电压设备的安全运行,必 须定期进行绝缘测试。常见的绝缘测 试方法包括耐压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局部放电测试等。
维护与检修
高电压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 行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 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保证设备的正常 运行。
高电压的电磁场与电磁屏蔽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高压输电,可以大幅度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线损,减少能 源浪费。同时,高电压也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运行。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某地区高电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与优化
总结词
考虑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线路长度等 因素,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优化设计 高电压输电线路。
VS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讲诉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讲诉

绪论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体;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失绝缘性能。

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λ-=xexP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k=v/E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称为电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光电离i W h ≥νc λν=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 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碰撞电离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带电粒子的消失1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DOC)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DOC)

绪论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体;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失绝缘性能。

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λ-=xexP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k=v/E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称为电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光电离i W h ≥νc λν=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 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碰撞电离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带电粒子的消失1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高电压技术》1-4章知识点总结ltt

《高电压技术》1-4章知识点总结ltt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及损耗1.电介质四种极化的基本含义及比较?答:①电子式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

②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再为零。

③偶极子极化: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

④空间电荷极化: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

极化种类产生场合 所需时间 能量损耗 产生原因 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 s 1510- 无 束缚电子运动轨道偏移 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电介质 s 1310- 几乎没有 离子的相对偏移 转向极化 极性电介质 s 2101010--- 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 空间电荷极化 多层介质交界面 s 210-~数分钟 有 自由电荷的移动2.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有什么本质区别?答: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3..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的基本概念,等效电路,向量图答:①电介质中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等,统称为介质损耗。

它是导致电介质发生热击穿的根源。

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称为电介质损耗功率,简称电介质损耗。

②等效电路:lk R 为泄漏电阻;lk I 为泄漏电流;g C 为介质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电容;g I 为流过g C 的电流;p C 为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容;pR 为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等效电阻;p I 为流过p p C R -支路的电流,可以分为有功分量prI 和无功分量pc I 。

③向量图:g J 。

为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容性的;lk 。

J 为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阻性的;p 。

J 为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它由无功部分pc 。

高电压技术第1章 绪论

高电压技术第1章 绪论

高电压工程基础
1.1 高压输电的必要性
远距离、大容量 高压输电
线损与发热
不同截面的电缆和架空线都有其最大允许的载流量, 电流过大会使线路能量损耗太大导致导线温度过高而引发 事故,所以要增大输电容量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线路电压降
为保持用户的电压在合理的运行范围之内,对线路电 压降必须有所限制。因此从这一点出发,也只有提高输电 电压才能增大传输容量。
高电压工程基础
加拿大,1965年,735kV,765kV 前苏联,1967年,750kV,787kV 美国,1969年,765kV,800kV (巴西、南非、委内瑞拉、韩国) 中国,2005年,750kV,800kV
交流输电电压等级的发展
输电技术的百年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依靠不断提高 电压等级来增大输送容量和输电距离。
国外 ±500 及以 上直 流输 电工 程
因加-沙巴 纳尔逊河II期 I.P.P. 伊泰普I期
伊泰普II期
太平洋联络线 魁北克多端 亨德-德里
巴西
美国 加拿大美国 印度 印度 换流站地址 舟山-镇海 葛洲坝-南桥 天生桥-广州 三峡龙泉常州政平 三峡-广东惠州
±600
±500 ±500 ±500 ±500 额定电压(kV) 100 ±500 ±500 ±500 ±500
高电压工程基础
1.2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装机容量
是1949年的238 倍,位居世界第 二位。
2009年超过8.74亿 kW=874GW。尽管我国 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人 均装机容量仅为0.34 kW, 只有美国人均装机容量的 1/10左右。
我国电厂建设今后仍 将高速发展,预计到2020 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 900 GW~950GW,但即使 到那时我国的人均发电装 机容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讲义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讲义

绪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关高电压的几个著名试验•1752年6月:富兰克林&风筝•1895年11月:伦琴&X射线•1919年:E.卢瑟福&元素的人工转变(a射线轰击氮原子)1945年威克斯勒尔和麦克米伦,电子回旋加速器等•1931年:范德格拉夫起电机(1000万伏)直到20世纪初高电压技术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

当时的高电压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压输电中的绝缘问题。

因此,可以这样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和高电压设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电力科学技术。

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中涉及过电压、耐压、绝缘等问题的技术。

如:▲雷击变电所、发电厂的过电压及防护措施▲绝缘材料的研制▲合闸分闸空载运行以及短路引起的过电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一、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如何将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地输送,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防止过电压,提高耐压水平,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1. 提高绝缘能力电压等级提高,需要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要对各类绝缘电介质的特性及其放电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气体放电机理是基础。

电介质理论研究——介质特性放电过程研究——放电机理高电压试验技术——高压产生、测量、检验,分预防性和破坏性2. 降低过电压雷击或操作→暂态过程→产生高电压→绝缘破坏→故障→防止破坏→恢复研究过电压的形成及防止措施高电压种类: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3. 绝缘配合使作用电压的数值、保护电器的特性和绝缘的电气特性之间相互协调以保证电气装置的可靠运行与高度经济性。

三.学习要求与电工及物理的基础理论,如电介质理论、电磁场理论、电路中的瞬变理论相关。

内容涉及面广,经验公式多,文字叙述多,试验数据、图表多,实践性强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1 — 1 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简介定义:电介质是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云母、变压器油等都是介质. 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

高电压技术(第1章)解析

高电压技术(第1章)解析

《高电压技术》第3版常美生主编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概述⏹电介质:指具有很高电阻率(通常为106~1019Ω·m)的材料。

⏹电介质的作用:在电气设备中主要起绝缘作用,即把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

⏹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其中气体电介质是电气设备外绝缘(电气设备壳体外的绝缘)的主要绝缘材料;液体、固体电介质则主要用于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封装在电气设备外壳内的绝缘)。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

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即发生击穿现象。

第一节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的极性及分类⏹分子键:电介质内分子间的结合力。

⏹化学键: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结合力。

根据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式的不同,电介质分子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类。

原子的电负性是指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原子相遇,电负性小的原子的价电子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夺去,得到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键就称为离子键。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离子键中,正、负离子形成一个很大的键矩,因此它是一种强极性键。

共价键中,电负性相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由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由一个极性共价键组成,则为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由两个或多个极性共价键组成,结构对称者为非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者为极性分子。

分子由离子键构成的电介质称为离子结构的电介质。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详解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详解

同学们,高电压技术这门课比较繁琐,知识点也比较分散,我们尽可能的将这些小知识点详细罗列,因为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能出现在选择题中,所以大家看的时候多用心在掌握原理过程中,记住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同时大家在复习时候注意掌握方法,理解性的去记,招聘考试也不会特别难,概念性总结性的知识考的较多,而我们恰好针对电网考试而专门制定的,相信会事半功倍。

再次预祝大家早日找到满意工作。

第 1 章气体放点的物理过程1.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正离子的过程.电离是需要能量的,所需能量称为电离能Wi(用电子伏eV 表示,也可用电离电位Ui=Wi/e 表示)2.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电离方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最重要)和分级电离。

3.阴极表面的电子溢出:(1)正离子撞击阴极:正离子位能大于 2 倍金属表面逸出功。

(2)光电子发射:用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的光照射阴极板。

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

(3)强场发射:阴极表面场强达到106V/cm(高真空中决定性)(4)热电子发射:阴极高温4.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碰撞时,也有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并释放出能量(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原子捕获一个电子的难易,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用。

SF6 气体含F,其分子俘获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

5.带点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的移动,使带电质点浓度变得均匀。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高、自由行程大,所以其扩散比离子的扩散快得多。

(2)带电质点的复合: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而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

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讲解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讲解

1 工频高电压试验
工频高电压的产生 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或其串级装置来产生。
对电缆、电容器等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采用
串联谐振回路来获得试验用的工频高电压。
工频高压装置是高压试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也
是产生其他类型高电压的设备基础部件。
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特点 试验变压器本身应有很好的绝缘,但绝缘裕度 小,试验过程中要严格限制过电压。 试验变压器容量一般不大 外观上的特点:油箱本体不大而其高压套管又 长又大。 试验变压器与连续运行时间不长,发热较轻, 因而不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 漏抗大,短路电流较小,可降低机械强度方面 的要求,节省制造费用。
静电电压表
静电电压表测交流时为其电压有效值,测带脉动的直 流时近似为其平均值。 静电电压表不能用于测量冲击电压。 静电电压表的内阻很高,在测量时几乎不会改变被测 试样上的电压 大气中工作的高压静电电压表量程上限在50250kV;SF6气体中可达500-600kV。更高的电压需配合分 压器使用

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采 购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一定程度具有非 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直流电压下,绝缘内的电压分布由电导决定, 因而与交流运行电压下的电压分布不同,所以交 流电气设备的绝缘考验不如交流耐压试验那样接 近实际。

3 冲击高电压试验
研究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遭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 压的作用时的绝缘性能。
基本原理:并联充电,串联放电
内绝缘冲击耐压试验
电气设备内绝缘的雷电冲击耐压试验采用三次 冲击法,即对被试品施加三次正极性和三次负极 性雷电冲击试验电压。(1.2/50us全波)。 对变压器和电抗器类设备的内绝缘,还要进行 雷电冲击截波(1.2/2~/2-5us)耐压试验,其对绕 组绝缘(特别是纵绝缘)的考验往往更加严格。

高电压技术讲义

高电压技术讲义

高电压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电网和数字化转型
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和分析
可再生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环保节能 环保与节能技术创新
高电压技术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高电压技术将继续担当重要 角色。未来的高压电网将更加智能化和可靠,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同时也会注重环保和节能。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电压技术的重要性
能源传输和转换 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 重要推动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效率 关键意义
提高系统稳定性 不可或缺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力输配电系统
01 主要应用领域
电力电子设备
02 广泛应用范围
高压设备
03 技术要求高
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场概念
电场强度 电势差 电场线
配电系统结构
开关设备 变压器 电容器
定期维护和保养措施
定期巡检线路 清理杆塔及绝缘子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未来趋势
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01 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化发展方向
城市化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02 如何在城市中布设高压输电线路
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创新方向
03 高压输电线路在可再生能源传输中的角色
总结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发展不仅涉及传统设备的优化,还需要结合新技术 的应用,以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需求。监测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才能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
01 太阳能、风能、核能
智能电网发展机遇
02 智能化、信息化、互联互通
电气设备创新方向
03 节能环保、智能化设计、高效耐用

高电压技术书籍

高电压技术书籍

高电压技术书籍一、高电压基本原理本章节主要介绍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内容涵盖了静电场、电介质、气体放电、绝缘材料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本章节重点介绍绝缘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应用,同时介绍绝缘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如气体绝缘、液体绝缘和固体绝缘等。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新型绝缘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高电压设备的绝缘检测与诊断本章节主要介绍高电压设备的绝缘检测与诊断技术。

内容涵盖了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局部放电等检测方法,以及各种诊断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高电压设备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四、高电压实验技术与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高电压实验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内容涵盖了高电压的产生和测量技术,实验设备的搭建和校准,以及各种实验方法的应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此外,还介绍了高电压实验的安全防护措施。

五、电力系统过电压与防护本章节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产生、传播和危害,以及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内容涵盖了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等不同类型的过电压,以及避雷器、防雷接地等防护设备的设计和运行维护。

六、雷电与雷电防护本章节主要介绍雷电的产生、特性和危害,以及雷电的防护措施。

内容涵盖了雷电的物理过程、雷电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及建筑物、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

此外,还介绍了雷电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七、高电压工程中的数值计算本章节主要介绍高电压工程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软件。

内容涵盖了电磁场、气体放电、绝缘材料等领域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的比较和应用。

此外,还介绍了数值计算的误差分析和收敛性判断等方面的知识。

八、高电压工程实践与应用本章节主要介绍高电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中高电压技术的应用,以及一些具体的高电压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经验总结。

此外,还介绍了高电压技术在核聚变、加速器、电光源等领域的应用。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

第8章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掌握】 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1)防止雷直击导线 。采用避雷针或避雷器 2)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器后引起绝缘闪络。降低绝 缘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加强线路绝缘 3)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电网中 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4)防止线路中断供电。采用线路自动重和闸,或双 回路、环网供电方式。
第3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实验
【重点掌握】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方法。 谐波波形分析法(基波) 过零相位比较法 异频电源法
第4章绝缘的高电压实验
【掌握】 局部放电的绝缘的高电压试验的类型。 1.工频高电压试验 2.直流高电压试验 3.冲击高电压试验 【重点掌握】 绝缘预防性试验包括哪些? 预防实验是根据不同的电气设备绝缘选择相 关的绝缘预防性试验项目进行考核,主要有测量 绝缘电阻,直流泄漏电流,直流耐压试验;测量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交流耐压试验,绝缘油试 验等。
u Z i u Z i

u u1 ( x vt) u2 ( x vt) u u i i1 ( x vt) i2 ( x vt) i i
正向行波 反向行波
2、折射波的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u2

2Z 2 Z2 u1 2u1 Z1 Z 2 Z1 Z 2
高电压技术
康忠健
中国石油大学信控学院
第1章 气体的放电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掌握】1、气体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特点。
oa-初始阶段 ab-(良好 性能) bc-(碰撞电离↑)→带电离子↑ cs-气体间隙击穿,电流急剧增加 当U<U0时I很小,需外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称其为非自 持放电阶段 当U> U0 时,电流剧增,此时气隙中电流过程只靠外施电 压已能维持; 不需外电离因素维持,称其为自持放电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2
6.1
15.6
CO2
10.0
13.7
O2
7.9
12.5
H2O
7.6
12.8
H2
11.2
15.4
SF6
6.8
15.6
气体介质
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介质 :空气、 SF6 (压缩的高电气强 度气体) 纯净的、中性状态的气体是不导电的,只有气体中出现了带电 质点(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后,才可能导电,并在电场作 用下发展成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
1、电介质的分类
A:按介质形态分: ➢ 气体电介质 ➢ 液体电介质 ➢ 固体电介质
其中气体最常见。气体介质同其它介质相比,具有在 击穿后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自恢复绝缘),故应用 十分广泛。
输电线路以气体 作为绝缘材料
变压器相间绝缘以 液体(固体)作为
绝缘材料
电缆是用 固体介质 作为绝缘
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 它复合介质。由于气体绝缘介质不存在老化的问题,在击穿 后也有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再加上其成本非常廉价,因 此气体成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绝缘介质。
原子吸收了不太高 的能量
发生激励,跳 到更远的轨道
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
再次吸收能量
⑵ 直接电离 原子吸收直接吸收了足够的能量
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
原子的激励过程不产生带电粒子; 原子的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 激励过程可能是电离过程的基础。
表 1-1
某些气体的激励能和电离能
气体 激励能We (eV) 电离能Wi (eV) 气体 激励能We (eV) 电离能Wi (eV)
激励能(We)——产生激励所需的能量。等于该 轨道和常态轨道的能级差。
注意
激励状态存在的时间很短( 10-7 —10-8 s),电子将 自动返回到常态轨道上去。
原子的激励过程不会产生带电粒子。
原子的电离
电离——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一个或几个电子脱 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击穿、放电、闪络都是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电介 质的绝缘性能被破坏的过程。
空间游离
光游离 热游离
带电质点产生
碰撞游离
气体放电 发展过程
带电质点消失
表面游离
正离子碰撞阴极 光电效应 强场发射 热电子发射
负离子的形成
带电粒子被极板吸收 带电粒子的扩散 带电粒子的复合
气体放电现象
辉光放电
气压较低, 电源功率很小时, 放电充满整个间 隙。
正常状态:优良的绝缘体。
在一个立方厘米体积内仅含几千个带电粒子,但这些带电粒子并 不影响气体的绝缘。
3、几个基本概念
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 导电状态的过程。 放电:特指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
闪络:击穿发生在气体与液体、气体与固体交界面上的 放电现象。(也称沿面放电)。
工程上将击穿和闪络统称为放电。
气体击穿过程的理论研究虽然还不完善,但是相对于其 他几种绝缘材料来说最为完整。因此,高电压绝缘的论述一 般都由气体绝缘开始。
B:按在电气设备中所处位置分: 外绝缘:
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 联合构成。 内绝缘:
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
2、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出现的电气现象:
带电质点(电子、负离子或正离子)
一、带电质点的产生 二、带电质点的消失
一、带电质点的产生
带电质点的来源:游离 1.定义 游离:中性质点获得外界能分解出带电质点的过程。 游离能(Wi) :使中性质点发生游离所需的能量。 2.游离的分类 (一)空间游离: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 (二)表面游离:热电子发射、二次发射、光发射、
弱电场——电场强度比击穿场强小得多 会出现: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强或击穿 场强:
会出现:激励、电离导致放电、闪络、击穿等。
原子的激励
激励(激发)——原子在外界因素(电场、高温等) 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原子 核外的电子将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跳到离原子 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过程。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 气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第一章 气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1.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1.2 均匀电场小气隙的放电 1.3 均匀电场大气隙的放电 1.4 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1.5 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特性 1.6 大气条件对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1.7 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1.8 沿面放电
第一章 气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电介质(dielectric )就是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从场的角度叫电介质,从工程的角度叫绝缘材料。
描述电介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 绝缘电阻R: 描述介质导电性能的参数。 介电常数ε:描述介质极化性能的参数。
介质损耗P(tgδ): 描述介质损耗性能的参数。 击穿场强E:描述介质抗电能力的常数(耐受电压作用的能力)。
电离能(Wi)——使稳态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 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电子伏
eV)
1eV=1V×1.6×10-19C=1.6×10-19J(焦耳)
1V电压
qe:电子的电荷(库伦)
注意 原子的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
原子的激励与电离的关系
➢ 原子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两种情况:
⑴ 激励+电离
火花放电(雷闪) 电弧放电
大气压力下。
大气压力
电源功率较小时, 下,电源功率
间隙间歇性击穿, 较大时,放电
放电通道细而明亮。具有明亮、持
续的细致通道。
电晕放电
极不均匀 电场,高电场 强度电极附近 出现发光薄层。
因气体压力、电源功率、电极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放电 具有多种形式
第一节 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击穿电压:电介质击穿时的最低临界电压。 实际标注的击穿场强是指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j与间隙距离d 之比,也叫电气强度,是表征电介质耐受电压作用的能力。
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气强度为30kV/cm; 注意:不能把不均匀场中气隙Ub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气体的 电气强度,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场强通常是平均击穿场强。击 穿场强是表征气体间隙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
强电场发射。
(一)空间游离
(1)碰撞游离 • 运动的质点(可以是带电的,也可以是中性质点)撞击另一个
质点,且使其分解成为两个带电质点的现象称为碰撞游离。 • 发生碰撞游离的条件:撞击质点的总能量(动能+位能)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