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的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因改变定居地而发生的人口空间移动。
2.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界的人口移动。
•国内迁移: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人口移动。
3.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
•经济因素:如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
•政治因素:如战争、政治动荡、国家政策等。
•社会文化因素:如语言、教育、文化习俗等。
4.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可能带来劳动力、技术和资本,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环境压力、社会冲突等。
•对迁出地:可能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济衰退等。
第二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的概念:根据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等级。
2.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3.城市等级体系:由不同等级的城市组成,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
第三章: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的概念: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3.城市化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等。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冲突等。
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1.地域文化的概念: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现象。
2.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地域文化影响人口分布和迁移。
•人口分布和迁移也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
•影响人口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
•影响人口的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高三地理必会必背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会必背知识点高三地理必会必背知识点1一、环境承载力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高三地理必会必背知识点2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 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根据地理差异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 特征:可变性——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 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2)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 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1) 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热量/降水量/光照)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 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人类活动差异:1) 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人教版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高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经纬度系统,地图的类型、比例尺、方向等基础知识。
2. 自然地理:包括地貌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等,重点掌握地壳运动、气候类型、水循环、生态系统等概念。
3.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重点掌握人口分布、城市化、区域发展等知识。
4. 区域地理: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5. 地理信息技术: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6.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7.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以及中国的区域划分和区域发展特点。
8. 世界地理: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地理特
征。
9. 地理综合分析: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区域发展规划等。
10. 地理实践能力: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掌握人教版地理高考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培养我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第一章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试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坦,黑土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富。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一、荒漠化:1、分布: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包括:沙漠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红色荒漠化-南方地区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使用化肥;5、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三、治理盐碱化:引淡淋盐;排灌结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止海水倒灌,营造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3、地形:东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分布,三山夹盆地;4、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冬季断流;5、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原因: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土壤以疏松沙质沉积物为主,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大(冬季西北风)成因:离冬季风源头近;地形坦荡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2、人为因素(决定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合理利用水源: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防止过度引河流水灌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度室: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1、分布: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南亚;2、雨林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脆弱性—土壤贫瘠(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和养分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发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原因(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更加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国土中央,便于管理,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高三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地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
也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科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地理知识,下面是对高三地理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与地图:介绍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经纬度、地球上的
自然地理区划等。
2.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
水文、植被等,并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区域可持续发展: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资源分布与利用,以
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研究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方面的
知识,并探讨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2. 区域差异与发展: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并研究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及其原因。
3. 产业与区域:认识主要的经济产业类型,并研究产业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发展态势等。
三、地理实践与技能
1. 图件与地理信息技术:学习如何读懂地图、图表等,并掌握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2. 田野调查与地理观察:锻炼实地考察的能力,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规律,并进行实地观察与实验。
3. 地理问题与研究:培养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教版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加油!。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共有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 中国地处于亚洲板块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起伏,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和文化传统。
-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3. 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
- 中国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各具特色。
-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潮湿,经济发达。
- 南部地区多为高山丘陵,气候湿润,农业发达。
- 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 北部地区多为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4. 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
-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
最重要的经济带。
-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
国的母亲河。
- 西藏高原:西藏是中国的自治区,地势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气候寒冷,是中国
的重要工业基地。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区域地
理特点以及重要地理区域。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2024年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____年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学概论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研究方法2. 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3.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4. 现代地理学的新动向和研究热点二、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2.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和定位方法3. 地球的地理格局与地理分区4. 地图的类别、制图方法与使用技巧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问题的现状与趋势2.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3.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4.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四、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位2.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现状3. 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农业4. 农村发展与农村问题五、工业与能源1. 世界工业发展与产业转移2. 中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与发展特点3. 能源问题与能源开发利用4. 工业环境问题与工业可持续发展六、交通运输与通信1. 交通与区位的关系与交通优势2. 世界交通通信体系与主要通道3. 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与发展现状4.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地理影响七、经济全球化与贸易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2. 世界主要贸易体系与贸易权重3.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区4. 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地理联系与地缘关系八、文化、旅游与地理环境保护1. 地理环境与文化形态的关系2. 世界主要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3. 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4. 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九、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1. 地球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理要素3.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适应关系4. 自然灾害的分类、特点与防灾减灾以上是____年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高三地理必考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地理必考知识点人教版在高三地理的备考过程中,必须熟悉且掌握人教版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结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因素等方面。
本文将系统介绍高考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地球呈偏圆球体,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地幔由高温的岩石构成,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
3. 地壳的构造与变动:地壳由板块构造组成,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地壳变动的原因与规律。
板块边界主要有构造边界、边缘边界和转换边界。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理区域划分:根据地球表面的特点,将世界划分为六个大洲和五个大洋,以及其他地理区域。
大洲的划分可以按地理位置、地缘政治等方面划分。
2. 山脉与高原:地球上有许多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
山脉和高原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地质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3. 河流与湖泊:世界各地有许多重要河流和湖泊,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河流和湖泊对地球的水循环和地貌演变有重要影响。
三、人文地理因素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集中在亚洲和欧洲。
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农业区位选择与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 经济地理: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发达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南半球。
资源分布、交通网络、贸易往来等都是经济地理中的重要考点。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并掌握人教版教材中的必考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既包括地球的结构,也涉及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
只有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备考,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水平,踏上成功的道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该课程着重介绍了地球的四大圈层、各种天气气候现象、土地利用与地貌形态、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知识,全面展示了地球之美和人类的社会生活。
以下是我对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一)地球的四大圈层地球由内向外分别为地球核、地球幔、地球外核和地壳四大圈层。
地球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钢铁和镍铁两种元素构成,是地球的能源来源;地球幔与核之间,由硅酸盐岩石构成,是地球最厚的圈层;地球外核也是由铁和镍构成,其较低的密度将其与地球内核分隔开来;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二)天气气候现象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气象学家通过长期的气象数据观测,建立了各种天气现象的分类和规律,如气压、温度、湿度、风、降水量等。
同时,气候也是地球的一项重要自然现象,是一年四季的温度、降水、风和天气的长期平均值。
气候特征是地域性的,它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式。
(三)土地利用与地貌形态土地利用和地貌形态都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它们决定了地球的经济活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地球地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地貌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形态不仅决定了气候和热量分配的方式,也决定了地球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一)人口与城市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思想和自我意识的生物,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两个重要内容。
人口是指人类在某个地理范围内的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城市是指人口聚集、市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场所,其面积较小,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进程,它带来了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着能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 湖泊的类型与特征。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工业的分类与布局。
- 农业与工业的区位因素。
3.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性。
-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器搭载的传感器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地理空间分布的信息系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解人教版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解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讲解(人教版)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知识点在高三学习阶段尤为关键,下面将为大家整理总结高三地理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地球与地球经纬度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分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通过经纬度可以准确定位地理位置。
- 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
主要有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线、标准经线等。
- 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以赤道为0°,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
2.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 自转: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每天自西向东转动。
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
- 公转: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这些运动引起了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更替、时差、地球倾斜等。
3.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个层次。
- 大气圈:包裹在地球外部,由气体组成,是人类生活和自然界发生活动的空间。
- 水圈:包括地表的水体、地下水、水蒸气和冰雪等形式。
-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
- 生物圈:指地球上生物栖息的环境范围。
4.板块构造与地球地震地球的岩石圈并非一片完整的壳,而是由多个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构成的。
板块构造理论被认为是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地理现象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 构造板块:在地球表面上存在着7个大型板块,以及许多小板块。
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着板块边界,有的板块边界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板块边界则容易发生地震。
-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沿着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线分布,频繁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5.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空间上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交通通信和人地关系等问题。
人口地理则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和人口活动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考前必背
考前必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6.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7.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1)活动类型:太阳黑子(光球)、太阳耀斑和日珥(色球)、日冕物质抛射(日冕)。
(2)对地球的影响:①产生磁暴、极光现象;②影响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
8.地层的沉积规律: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9.生物演化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10.各年代生物演化规律(1)植物:海生藻类(前寒武纪)→蕨类植物(古生代)→裸子植物(中生代)→被子植物(新生代)。
(2)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生代早期)→脊椎动物(古生代晚期)→爬行动物(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
11.地震波分类(1)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2)横波:传播速度慢,仅能通过固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杂质。
2.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分布特点(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2)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3)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后增。
3.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4.两类风的风向判断(1)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三类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促进地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影响全球的气候与生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知识点目录人教版
高三地理知识点目录人教版大地的形状和运动1. 大地的几何形状1.1 地球的尺度和形状1.2 地球的椭球形状1.3 地球的扁球形状1.4 地球的地壳形变2. 大地的运动2.1 地球的自转2.2 地球的公转2.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4 地球的岁差和日食月食地球的物质组成1. 地球的内部结构1.1 地壳1.2 地幔1.3 地核2.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元素分布 2.1 地球的岩石和矿石2.2 地球物质的组成和分布地壳的结构和构造1. 地壳的结构1.1 残留岩石和沉积岩石1.2 变质岩石1.3 火成岩石2. 地壳的构造与变形2.1 内力和外力对地壳的作用 2.2 地壳的起伏和山地的形成 2.3 地震和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地质灾害1. 板块理论和构造板块1.1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1.2 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1.3 造山带与构造块山地2. 地质灾害2.1 地震2.2 火山喷发2.3 水体侵蚀与洪灾2.4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减灾岩石圈和地貌1. 岩石圈的分类与特征1.1 大陆岩石圈1.2 海洋岩石圈2. 地貌与地表过程2.1 地表作用与地貌形成 2.2 水体侵蚀与地表地貌 2.3 风蚀与沙漠地貌2.4 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地球上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1.1 海洋水资源1.2 地下水资源1.3 冰雪水资源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1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2.2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3 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气候与天气1. 气候的形成与分类1.1 气候的要素和因子1.2 气候分类体系1.3 气候区划与气候带2. 天气要素与气象观测2.1 温度与温度变化2.2 湿度与降水变化2.3 风和风向风速2.4 大气压力与气象图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 自然环境的要素与相互关系 1.1 山地与人类活动1.2 水体与人类活动1.3 平原与人类活动1.4 气候与人类活动2. 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调控2.1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2.2 土地利用与保护2.3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4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这是按照知识点的目录进行整理,以满足题目要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3篇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理复习策略1、一轮复习后发现,学生基础知识大都掌握,但是审题不严,归纳与综合能力差,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2、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与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
除常见图表外,区域地图近几年出现的新特点是考查的“小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
3、关注学科热点问题,注意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从地理学科内综合来看,人地关系仍然是主要热点、焦点。
地理教学心得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
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目录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目录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
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三地理是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
个学年,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增强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三地理的知识点目录。
一、人口与城市发展
1. 人口统计指标与人口变动
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3. 城市规模与结构的演变
二、环境与资源
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资源类型与分布特征
3.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三、区域经济发展
1.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
3. 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分析
1.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2. 测绘技术与地图制作
3. 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
五、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 地球系统与自然灾害
2. 震灾防治与地震预测
3. 水灾防治与洪涝灾害预警
六、全球化与全球问题
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
2. 人口迁移与难民问题
3.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人教版高三地理的知识点目录,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人类活动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地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强项一定能弥补弱项,高考什 么都能发生,有弱项会使你未战先败。
已发现 131 种重要矿产,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 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钢、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 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
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 铁矿还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铜、钻、金、银等矿产,但煤炭资源较 少,质量较差。
江汉平原一带另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湖北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 4 位,拥有占全国第 10 位的地表水体 积。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 34 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 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 1193 条,总长度达 35 万多千米。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 6338 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 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 33081 万千瓦。
湖北境内有众多的淡水湖泊,素有千湖省的美称,多分布在江汉 平原上。
其中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 200 平方千米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估计为 2650 亿立方米,可开采储傲每年约为
3557 亿立方米,储藏量极其丰富,且水质清洁,储量稳定,略等于 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童的 36。
湖北境内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 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 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人,是中国动植物资源较丰 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 1300 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
主要有马尾松、栋类、杉木、桦、掩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 油茶、乌柏、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
此外湖北有野生动物 570 余种,其中 20 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 象,包括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珍稀动物;药 用植物 1300 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包括多种名 贵药材,是国内外重要的中草药生产基地。
【二】 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 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 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 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 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 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认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 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征表述 1 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 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 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 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 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 950 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 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 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 300,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
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 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 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 平原,西部为高地 2 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 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 ——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大;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 内流湖; 3 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 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 750-1000 毫米。
、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 面积广大
4 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 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叙述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 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 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 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 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多千米,是我国最长 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 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 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 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 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 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 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 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 括
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结构完 整;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工 业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
8 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 合状况 中国矿产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 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 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 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 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9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 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之间存在不协调 10、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特征——分段 叙述 美国冬季 0 度等温线走向
西段大约与海岸线平行西北段为南北走向,西南段为西北-东南 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