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合集下载

地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恢复的初步研究

地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恢复的初步研究
源, 因此对 大熊 猫 的生境 产生更 为频 繁 的干扰 。在 灾后 恢 复重建 的过程 中, 居住 在栖 息地 的高 山村 民 , 因为居 住地 发 生 了滑 坡 、 塌等 自然灾 害 , 加上 政府政 策 鼓励 , 崩 再 改变 了以前不 愿 下撤 的 观念 , 多数 居 民要
求搬下 山。因此 , 加强 震后 大熊 猫潜在 栖 息 地 的保护 , 大 熊猫 潜 在 栖息 地 转 变 为实 际 栖息 地 , 将 对 大 将 这 熊猫栖息地的回归和生境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根据 2 1 年 8 00 月国家林业局发布 的最新信息 , 全国已建 大熊猫 自然保 护 区 6 3处 , 中有 13的保护 区都是小 种群 , 些小 种群 已经 形成 了生殖 孤 岛 , 以后 的繁 其 / 这 在 殖、 生存 中 , 渐 或是 已经进 入 了灭绝漩 涡 。因而实 现大熊猫 潜在 栖息地 向实 际栖息地 的转 变 , 别是 对 逐 特
收 稿 日期 :O 1 22 2 l - -1 0 作者简介 :胡平 (9 9一) 女 , : 18 , 绵阳师范学 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 7级 1 班。 通讯作者 : 傅之屏 : , 男 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动物生态学及环境保护。
第 2期
胡 平等 : 地震 后大 熊猫潜 在栖 息地 恢复 的初 步研 究
2 1 年 2月 01 第3 O卷 第 期
绵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o a y n o I lU ie s o r a fMin a g N 丌 l n v r a
Fe 201 b. 1
V0 . No. 130 2
地 震 后 大 熊 猫 潜 在 栖 息 地 恢 复 的初 步 研 究
加 , 断侵 占、 不 蚕食 大熊猫 的栖 息地 , 这些 被人类 侵 占的区域 , 即为本 文 中所 提 出的大 熊猫 的潜 在栖 息地 。 我 国大熊 猫 自然 保 护 区从 16 9 3年批准 建立我 国第一 批 的 4个 自然保 护 区至 2 1 我 国大 熊 猫 自然 0 0年

地理教案:大熊猫的栖息地与保护

地理教案:大熊猫的栖息地与保护

地理教案:大熊猫的栖息地与保护一、大熊猫的栖息地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和保护的动物之一。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的山地森林中。

作为典型的草食动物,大熊猫对其栖息地具有严格要求。

1. 地理位置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800米至35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岷江上游流域、藏南高原等地都是它们常见的分布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温暖湿润、多雨多雾以及植被茂密的气候条件,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2. 气候条件由于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因此其栖息地受到高山亚寒带气候影响。

坡面对阳光直射时间较长、年均气温低于15℃,并伴随着降雨量较多。

这样的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大熊猫对竹子等食物植物的生长要求,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

3. 植被特点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因此对竹类植被有很高的依赖性。

在大熊猫分布区域,常见的植被类型为高山森林和亚高山峡谷,其中以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为主。

这些植被形成了大熊猫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满足了它们的生活需求。

二、大熊猫的保护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大熊猫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盗捕贸易以及气候变化等。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中国政府和各方力量进行了广泛而持续的努力。

1. 栖息地保护栖息地是保护大熊猫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中国政府已经划定了一系列大熊猫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区等。

同时,为了增加栖息地的连续性,政府还进行了许多生态廊道的建设,以便大熊猫能够自由迁徙和觅食。

2. 大熊猫基因保护与繁育为了增加大熊猫种群数量,并避免基因缺失的问题,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大熊猫的保护和监测机构。

这些机构致力于开展科学的交配计划,并在需要时进行人工授精。

通过这些努力,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得到了稳步增长。

3. 民众教育与公众参与作为保护大熊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各个环保组织经常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班级: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对虾、龙虾、皮皮虾等。

2020年1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填补节肢动物进化空白的化石——章氏麒麟虾,它身体分节,有五只眼睛和坚硬的壳,与现在的虾相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的大量发现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充分证据B.如今世界上生活的各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在皮皮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种B.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及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均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形成生殖隔离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生物的进化3.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还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B.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C.适应具有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的不断变化相矛盾D.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4.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突变是指基因突变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个体的表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6.部分个体从原来的区域散播出去并成为一个新的种群的建立者,这些“先驱者”并不会携带它们原有种群的所有基因。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swot分析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swot分析
四川大熊猫栖 息地生态旅游 介绍与分析
LOGO
目录
1.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介绍
2.栖息地成因
3.开发现状 4.SWOT分析
一,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
●中文名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入选时间:2006年 ●遗产编号:1213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 是全球自然保护事业的标志和“旗舰”物种。四川大 熊猫栖息地不仅是地球历史与地质特征研究的典型区 域,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演化的典型区域,是 自然景观和美学景观集中的区域,更是生物多样性与特 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
2.2 游客产生畏惧心理,客流量减少
SWOT分析
内部因素 战略选择 外部因素
机遇(O) (1)大熊猫栖息地开展生态 旅游活动的政策法规条件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 兴起促进了人类环保意识 的 不断增强
优势(S) (1)独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 源条件 (2)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 旅游 SO战略 重点利用申遗成功以及与 四川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 组合优势创建四川生态旅 游品牌
食物组成中99%为山地竹子。为了消化竹子,
就需要喝大量的水,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开发现状

开发现状:
1.大熊猫已成自然生态保护的集中形象,价值凸显。(奥运会吉祥物)
2.以“天下四川,熊猫故乡”为核心品牌,构建了“一心两区”的大熊猫栖 息地旅游品牌,重点培育宝兴-“大熊猫发现地”、卧龙-“熊猫王国”、成 都-“大熊猫旅游门户”、平武-“大熊猫第一县”、阿坝-“大熊猫第一州” 等旅游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黑水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金汤—孔玉省级自然保护区 草坡省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陈家德;高天雷;张文【摘要】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理论,根据土地岭区域前后两期森林分布信息和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详细分析了土地岭区域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植被分布格局、斑块结构、廊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岭区域植被符合大熊猫栖息地建设条件。

残余班块分布连续,占据区域森林植被的主体,有利于廊道栖息地恢复。

引进斑块面积大,质量差,是廊道栖息地建设的主要改造类型。

在众多的社区活动影响中,采笋的负面影响最大,最值得重点关注。

基于一些主要因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在土地岭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关键措施。

%Based on the patch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according to the forest dynamic distribution,wild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the socio-economic information,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vegetation pattern,patch structure,corrid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effective factors for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corridor in Tudeling area.The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e current forest vegetation is according with the selection of giant panda habitat corridor.The remains patch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is the main type in this area,which will be helpful in the restoration of corridor habitat.The introduced patch is the biggest type in area among four patches,and its quality is poor.It is the main rebuilding type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rridor habitat.Among many local community activities,the negative impact of mining shoots is the most worthy of attention.Based on these analyses,some key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rridor habitat in Tudeling area.【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斑块【作者】陈家德;高天雷;张文【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65岷山山系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中心,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仅岷山山系四川省九寨沟、松潘、茂县、汶川、青川、平武、北川、安县、绵竹和什邡等10县(市)就在此区域建立了19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保护。

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

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

领导论坛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赵学敏赵学敏副局长(左三)在贵州考察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历史古老,地形、气候复杂,生物物种多样,第四纪冰期受北方大陆冰盖影响较小,因而孕育保存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且分布广泛。

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000种左右,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

特别是我国还有大熊猫、朱鹃、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水杉、银杉、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17000余种特有濒危珍稀野生植物。

在上述种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人称“活化石”的物种,还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并且还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其生态、经济和科研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价值。

为有效加强对上述宝贵资源的保护,了解掌握资源分布、数量、结构和利用状况等各项基本数据,彻底改变我国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底数不清的现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国家林业局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决定先后启动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重点野生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

本次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其调查范围之大、调查种类之多、调查内容之丰富、调查方法之复杂前所未有,并且必将成为我国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意义十分巨大。

而大熊猫调查是建国以来的第三次,比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进行的第一、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其范围更广(包括所有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区),技术更全面(运用了GPS、GIS和RS作者为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口GO蚰帽加e等新技术),相当全面地揭示了现今大熊猫资源的全貌。

方法和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工作,没有严密的组织保障,是不可能完成的。

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岷山山系土地岭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patr p th sr cu e, o rd rc a a trsi sa d t e man ef cie fc o sf rt e ga tp n a h b tt te n, a c tu t r c ri o h r ce it n h i f tv a tr o h in a d a ia c e c ri o n T ei g a e . e r s sh v n ia e h u r n o e tv g tt n i c o dn t h e o rd ri ud ln r a Th e uh a e i d c td t ec re tf r s e ea i sa c r ig wi te s — o h l cin o in a d a i tc rio . e rman th d srb t d c n i u u l s te man tpe i h s e to fga tp n a h b t ord r Th e i spac it u e o tn o sy i i y n t i a i h
Ab t a t Ba e n t e p th t e r flnd c p c l g a c r i g t he fr s y mi iti u in, s r c : s d o h ac h o y o a s a e e oo y, c o d n o t o e td na c d srb t o
利 于廊道栖 息地恢复 引进斑块面积大, 质量差 , 是廊道栖息地建设的主要 改造类型。在众 多的社 区活动影响 中,
采 笋 的 负面影 响 最 大 , 值得 重 点 关 注 。基 于一 些 主要 因素 的 分 析 , 者 提 出 了在 土 地 岭 建 立 大 熊猫 栖 息 地 走 廊 最 作

大熊猫的栖息地与自然环境需求

大熊猫的栖息地与自然环境需求

大熊猫的栖息地与自然环境需求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为珍稀和濒危的物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它们广泛栖息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山脉和高原地带,被誉为“活化石”。

而大熊猫的栖息地和自然环境对于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大熊猫的栖息地与自然环境需求,以期加深对这一珍稀物种的认识。

大熊猫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和青海等省份的山区。

它们喜欢生活在海拔800至4000米的竹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和高山湿地等环境中。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和植被覆盖率等都对大熊猫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熊猫需要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竹子,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竹叶和竹茎来维持生命活动。

因此,大熊猫的栖息地必须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

这些竹林提供了大熊猫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也为它们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其次,大熊猫对于栖息地的水源也有一定的需求。

高山地区多雨多云,常年湿润。

大熊猫需要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而湿润的栖息地有助于维持竹子的生长,满足大熊猫的食物需求。

此外,水源的充足也有助于大熊猫的繁殖和生存。

最后,大熊猫对于栖息地的环境质量和多样性也有一定的需求。

它们所栖息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

这种原始而纯净的环境,为大熊猫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地。

同时,栖息地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大熊猫的繁殖和适应性。

比如,大熊猫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地貌特征来寻找食物和避开天敌。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地和自然环境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森林砍伐、土地开垦、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导致了大熊猫栖息地的不断缩小和破碎化,严重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为了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和自然环境,中国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例如,设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站,加强巡护和监测,禁止非法猎捕和贸易等。

这么努力保护的大熊猫 真的要走向灭绝了吗?

这么努力保护的大熊猫 真的要走向灭绝了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论调,认为受到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低下以及专吃竹子等生物学特征的限制,大熊猫必将走向灭绝,它们将走向演化的尽头,或者说演化的死胡同。

时至近年,这一论调还不断地被提起。

在2009年,BBC 媒体人ChrisPackham 就曾撰文表示,我们应该让大熊猫灭亡,从而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动物上。

那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将跟大家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是否在下降?它的遗传多样性、繁殖能力是不是低?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熊猫的种群数量。

说起种群数量,实际问题就是大熊猫有多少只,这也是很多人问我的。

我们怎样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呢?这并不是我们去野外随便看一看、数一数就行的。

大熊猫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也被称为“竹林隐士”,实际上很难在野外见到。

怎么办呢?其实这主要靠大熊猫的一种特殊分泌物:便便。

大熊猫的粪便里有一节节咀嚼消化后的残余,我们称之为“咬节”。

咬节的长短跟年龄相关:咬节长的年龄大,咬节短的年龄小。

再结合粪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来识别个体。

基于这一原理,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4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每10年一次。

可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受到过这么多的关注,投入过这么多调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最早的一次调查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2459只熊猫;第二次大熊猫调查在80年代,有1114只。

我们发现,大熊猫数量急剧下降了接近一半,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出现种群衰退的论断。

大家对大熊猫的命运是非常悲观的,原因是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森林采伐。

但是我们看到,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和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分别是1596只和1864只。

1864是最新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是在持续增长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努力保护的大熊猫真的要走向灭绝了吗?大熊猫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威胁,首屈一指的就是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

CRISIS◎ 编辑|刘伟鹏|封面故事|| Grand Garden of Science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全国开始实行禁止天然林采伐工程。

国内大熊猫栖息地研究进展

国内大熊猫栖息地研究进展

国内大熊猫栖息地研究进展项潇;马月伟;余丽丽;李君【摘要】大熊猫栖息地变化趋势是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面积减少,大熊猫被迫向更高海拔、更高纬度扩散.从栖息地评价、栖息地生态景观、栖息地干扰因素、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保护与管理5方面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存在栖息地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缺乏大熊猫受到自然-人类双重干扰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居民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冲突过程以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等问题.据此提出,未来研究重点是从宏观尺度对栖息地进行全方位评价和探讨栖息地破碎化与其功能的关系,深入探讨人类与大熊猫耦舍系统的动态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以及大熊猫保护区内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时空变化规律,识别具有显著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生境评价【作者】项潇;马月伟;余丽丽;李君【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大熊猫是全球生物环境保护的旗舰物种,吸引了国内外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学者进行研究。

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虽然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总体还是稀少,目前只分布在国内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

保护大熊猫应从大熊猫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着手[1]。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 245 km2,世界上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在这里生存。

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我国大熊猫保护事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Grinnel最先提出“栖息地(habitat)”的概念,栖息地即生境,是生物的居住场所[2]。

大熊猫保护方案

大熊猫保护方案

大熊猫保护方案简介大熊猫(学名: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珍稀的国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栖息地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非法狩猎等因素,大熊猫的生存状况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大熊猫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栖息地保护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其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

为了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和扩大自然保护区:在大熊猫栖息地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需要扩大现有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划定合理的保护区边界,提高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2.恢复和改善栖息地:通过采取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这包括植树造林、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监测和处理环境污染等。

3.减少栖息地破碎化:加强对栖息地破碎化的监测和评估,采取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

比如,限制工业开发、农业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确保大熊猫的栖息地完整性和连通性。

保护繁育大熊猫是繁育困难的物种,其繁育周期长、繁殖率低。

因此,通过人工繁育和野外保护等措施,促进大熊猫的繁育是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人工繁育:鼓励大熊猫繁育研究机构进行人工繁育工作,提高大熊猫的产仔率和幼仔存活率。

通过人工繁育,可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并且保持基因多样性。

2.野外保护:加强对野外大熊猫的保护和监测工作。

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源,设立保护站和监测点,增加护林员和保护人员的数量,加强对非法狩猎的打击,确保大熊猫的安全和生存环境。

3.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机构和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大熊猫的保护和繁育工作。

共享经验和技术,互通有无,提高大熊猫保护的整体效果。

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支持。

1.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大熊猫保护的教育活动。

组织参观保护区和研究机构,举办讲座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大熊猫的了解和认识。

大熊猫的生态保护研究报告

大熊猫的生态保护研究报告

大熊猫的生态保护研究报告摘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许多保护措施被采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研究报告将综述大熊猫的生态特点、栖息地状况、保护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加强大熊猫的生态保护。

1. 引言大熊猫是中国珍稀的国宝,被列为濒危物种,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和青海等省份。

大熊猫以竹子为主要食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仍然岌岌可危。

2. 大熊猫的生态特点大熊猫是一种具有特殊生态习性的物种。

它们喜欢栖息在海拔较高、温度适中的竹林地区,是典型的食草动物。

大熊猫以竹子为食,每天需要摄食大量竹叶和竹笋。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选择在竹林中休息。

3. 大熊猫的栖息地状况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森林开发、旅游开发和农业扩张等活动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地不断减少,栖息地的破碎化也对大熊猫的繁殖和迁徙带来了困难。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对于竹子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中国政府和各方面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森林保护、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熊猫的数量有所增加,栖息地的保护状况也有所改善。

例如,中国目前已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7万平方公里。

5. 大熊猫保护面临的挑战尽管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化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其次,非法狩猎和盗伐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需要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的影响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 加强大熊猫的生态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大熊猫的生态保护工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6.1 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增加栖息地的保护面积;6.2 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大熊猫的安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6.3 推进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扩大大熊猫的栖息地;6.4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活动;6.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位于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

主震区邛崃、岷山和秦岭山系,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长江上游水源林涵养区,也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实施区,森林面积大、蓄积量高,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属于我国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由于长期垦殖和大量水电开发,地震前受灾地区已出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严重,地质不稳定,动植物种类数量大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8级强烈地震对灾区森林资源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基础。

地震灾区在我国生态系统中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生态安全不仅对长江上游地区至关重要,而且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

因此,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恢复灾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汶川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是灾后生态环境重建的基础工作,相对而言,地震发生时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的直接影响容易准确评估,如地震造成森林、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破坏等。

但从灾区调研情况来看,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以灾害链的形态产生,比如地震发生后地质环境稳定性变差,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隐患增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部分重要生态功能退化等,这种继发性、持续性的链式作用对灾后重建工作有很强的制约性和破坏性,且容易被忽视也很难有准确的评估,这使得灾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大熊猫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

大熊猫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

一、概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碎化、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

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空间的观测技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大熊猫的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二、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1.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熊猫栖息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栖息地研究提供丰富的空间数据。

2. GPS定位技术:通过在大熊猫身上植入GPS追踪器,实现对大熊猫活动范围、活动路径等信息的实时获取,为栖息地空间的观测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3. 空间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艇等载具进行大熊猫栖息地的空中摄影和监测,能够获取多角度、高精度的栖息地空间信息,为栖息地空间观测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三、栖息地空间观测方法1.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野外调查,获取大熊猫栖息地的地理空间信息、植被生长情况等数据,为栖息地空间观测提供了直接的实证数据。

2. 生态学模型法:利用生态学模型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空间分布、适宜性等进行模拟和分析,为栖息地空间观测提供了定量化的支持。

3. 遥感影像解译法: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大熊猫栖息地的空间位置、面积大小等信息,为栖息地空间观测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支持。

四、技术与方法的应用1. 大熊猫保护管理: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大熊猫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栖息地保护、恢复和规划。

2. 生态环境监测: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能够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空间数据支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科学研究与教育宣传: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促进大熊猫保护和栖息地管理的深入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大熊猫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为大熊猫的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相信在大熊猫保护事业中,栖息地空间观测技术与方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保障。

地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恢复的初步研究

地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恢复的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studies of recovery of Potential habitats for giant panda after the earthquake 作者: 胡平[1] 傅之屏[2]
作者机构: [1]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2]绵阳师范学院创新
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出版物刊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4-6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汶川地震 大熊猫 潜在栖息地 回归 对策
摘要:汶川地震后,滑坡、崩塌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居住在大熊猫栖息地的高山村民,改变
了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蚕食栖息地的现象;再加上政府政策鼓励,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蚕食栖息地的现象,多数高山居民后撤下山,使长期以来不断缩小的潜在栖息地得以回归。

该文通过对岷山山系小寨子沟、宝顶沟自然保护区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有下迁村民如何渡过辅助期、适
应期进入自立期,以及部分高山居民没有下迁的原因及其困难,经过统计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灾后高山村民的成功下迁,加快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的恢复的步伐,为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的恢复、回归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料。

汶川8.0级地震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

汶川8.0级地震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928.3
【相关文献】
1.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J], 陈富斌;赵永涛;兰立波;陈飞虎
2.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J], 陈富斌;赵永涛;兰立波
3.世界自然遗产边缘带居民生活满意度--以四川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为例 [J], 周婷;马月伟;吴梦;康夏夏;覃方铭;牛安逸
汶川8.0级地震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
罗辑;陈飞虎;赵永涛;兰立波;陈富斌;佘佳
【期刊名称】《山地学报》
【年(卷),期】2014(0)3
【摘 要】岷山山脉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区域之一.由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处在南北地震带上,岷山山脉是大地震多发区与大熊猫栖息地重叠带.“5·12”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覆盖了岷山山脉北段大熊猫主栖息地的东部与南部,地震地面破裂带与极震区纵贯南段栖息地,导致北段主栖息地局部的严重地面破坏和南段栖息地大范围的严重地面破坏.通过调查汶川地震对栖息地的破坏情况,总结历史上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分析汶川8.0级地震对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程度,进而强调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重要性,提出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建议在岷山山脉北段建立涪江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扩展提名文本与保护规划.建议在岷山山脉南段建立龙门山地震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施龙门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与地震断层遗址保护计划.
4.汶川地震前后岷山A种群大熊猫栖息地状况研究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怡
5.四川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格局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J], 唐明坤;许戈;冯涌;刘亮;周大松;陈治兴;杨静;王恋;王新

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肖燚;欧阳志云;朱春全;赵景柱;何国金;王效科【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4(24)7【摘要】综合运用大熊猫生物学与行为生态学研究成果、遥感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系统研究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分布、生境质量与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明确岷山地区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区域,分析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以期为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及其与岷山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协调提供依据.遥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岷山地区以森林为主,各类森林面积1 917 903.44hm2,占55.42%,将与大熊猫生境密切相关的森林植被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等,其中亚高山针叶林面积538 049.64 hm2,占全部森林的占28.05%,落叶阔叶林面积461 355.67 hm2,占24.06%,针阔混交林面积403 036.26 hm2,占21.01%.结果表明岷山地区有大熊猫潜在生境1 323 789.15 hm2,由于森林资源利用、交通、农业活动影响、居民薪柴砍伐,以及生境破碎化与生境隔离等导致的生境丧失553 413.45 hm2,目前尚存的大熊猫适宜生境770 375.7 hm2,由于交通等隔离而成为至少5个相互分隔的生境单元,大熊猫种群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有效地保护岷山大熊猫,首先应充分注意到各种人类活动,尤其交通的建设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其次要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使大熊猫生境集中分布区得到严格的保护;三是将被隔离的生境单元连接起来,使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成为相互连接地整体.【总页数】7页(P1373-1379)【作者】肖燚;欧阳志云;朱春全;赵景柱;何国金;王效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10000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京,10008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相关文献】1.甘肃省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J], 赵晓冏;汪桂生;孟浩贤;孙旭伟2.地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及评价 [J], 刘新新;徐建英;韩文3.40年岷山地区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生境格局动态 [J], 李艳忠;董鑫;刘雪华4.岷山地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影响因子连通性及主导因子 [J], 肖燚;欧阳志云;赵景柱;黄宝荣;朱春全5.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 [J], 林玲;王卫红;冉茂莹;耿诗画;吴伟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生物】300万年前大熊猫从“食肉”改“食竹”

【初中生物】300万年前大熊猫从“食肉”改“食竹”

【初中生物】300万年前大熊猫从“食肉”改“食竹”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熊猫种群演化史及适应性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通过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方法描绘出了熊猫完整的演化史轮廓。

熊猫进化的谱系历史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

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大熊猫曾经繁衍生息,现在仅存的物种大熊猫也濒临灭绝。

最近的调查显示,大熊猫只分布在中国西部的六个山系:秦岭、岷山、邛崃、大乡、潇湘和凉山。

大约有1600只野生大熊猫。

在本项研究中,科研人员依据基因组信息确定这六个山系熊猫可划分为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凉山三个遗传系,通过构建大熊猫从起源到如今的演化历史,揭示出其间所经历的两次种群扩张、两次瓶颈和两次种群分化现象。

大约300万年前,原始大熊猫的饮食结构从肉类发展到竹子,出现了“侏儒”大熊猫。

当时,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竹林的生长,这导致了大熊猫种群的首次扩大。

大约70万年前,大熊猫的数量开始下降,大约30万年前,出现了第一个瓶颈。

这是因为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更新世冰川,寒冷的气候变化导致“矮小”大熊猫被大熊猫取代。

在倒数第二个冰河期之后,大熊猫的数量第二次扩大,并在5万到3万年前达到峰值。

在这一时期,五大湖时期的温暖气候可能对大熊猫的繁衍生息起到了很大作用,高山针叶林是这一时期熊和猫的适宜栖息地。

在末次冰期的高峰期,由于严重的阿尔卑斯冰川作用、寒冷的气候和黄土沉积,大量的大熊猫栖息地消失,这对其种群造成了第二个瓶颈。

大约在30万年前,熊猫种群分化成为秦岭和非秦岭两支。

而模拟结果显示,在4万年前左右,非秦岭种群扩张了三倍,而秦岭种群则下降了80%。

其后,非秦岭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秦岭种群则渐趋稳定。

大约在2800年前,非秦岭种群分化成两个分支,即岷山熊猫和邛崃山-大小相岭-凉山熊猫,形成了如当前稳定的三个遗传系。

在对秦岭大熊猫的进一步分析中,研究人员指出,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自然环境更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x,LPI),边界密度(Edge Density,ED)[171.
LING Lin,WANG Ying,LJU Shi—Chang,RAN Jiang—Hong,YUE Bi—Song
(Key Laboratory of Bio-resouree and Eco-environ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iehuan University,Chengdu 6 10064,China)
岷山山系是大熊猫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山系. 该山系分布的大熊猫数量为整个大熊猫种群数量 的44.36%,栖息地面积占整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 的41.66%,潜在栖息地面积占总潜在栖息地面积 的34.85%n引。由于近年来岷山地区的快速发展, 交通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大规模开展使岷山地区的 大熊猫生境进一步破碎化,对大熊猫种群的生存和 繁衍造成了威胁[1¨.根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 结果显示,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已被分割成A、 B、C三块,岷山北部栖息地为C块,主要是指白水 江(九环线)以北的区域n21.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7卷
1引 言
生物的生境(即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的场 所,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 程的空间,是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依赖的各种 环境资源的总和.生境的破碎化是由于人为影响使 大块连续分布的自然生境被其他非适宜生境分割 成许多面积较小的生境斑块(岛屿)的过程口].生境 的破碎化将引起生境空间格局的变化,从而影响物 种的扩散、迁移和建群,因此野生动物种群的变化 与栖息地生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近一个世纪特别是 最近几十年来,自然界野生动物的生境正在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退化丧失或破碎化[2].
北的部分、若尔盖县,甘肃省的迭部县和舟曲县,本 次研究的具体调查范围为四县内全国第三次大熊 猫调查确定的大熊猫栖息地及潜在栖息地,地理坐 标介于北纬33。24’"--34。3’,东经103。lO’~103。43’ 之间,调查区域位置见图1.区域内以高山峡谷地 貌为主,是北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区, 也是嘉陵江水系的发源地,年平均温度12.7。,平 均降雨量600~800 mm.植被分布为:海拔2000 m 以下为干旱河谷灌丛,海拔2000"-2600 m为温性 针叶林带,海拔2600~3900 m为寒温性针叶林 带,海拔3900 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 2.2方法 2.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了全国第三次大熊 猫调查四川省和甘肃省的本区域所有植物样方数 据,区域内各保护区的大熊猫及栖息地植物和竹类 监测样方数据,以及本项目组2005~2007年对岷 山北部四县植被和竹类资源专项调查样方数据. 2.2.2野外样方调查在调查区域的森林范围内 设置多条调查样线,样线从低到高穿越所有生境类 型.植被样方为20 m×20 m,在样方内记录植被类 型、乔木郁闭度、竹林盖度、大熊猫有无等信息.共 调查植被样方3177个. 2.2.3 室内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在地理信息系 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遥感 软件ERDAS IMAGINE的支持下,解译岷山北部 的卫星图片(2002年拍摄),在整个大区域内由于 海拔较高,森林没有采伐,在短时间内土地利用状 况基本没有改变.采取多时相的Landsat5 TM和 Landsat7 ETM+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卫片中 云量多的问题,采用非监督分类解译时,将景观分 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灌丛、农田五种类型, 制作出该区域的景观类型图.利用Arcview3.2a软 件分别制作调查区域的竹类盖度、坡度、DEM图层 (在1:10万地形图上,采用40 m的等高线绘制).
在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基础上,2005~ 2007年对岷山北部四县的大熊猫栖息地状况进行 了调查,希望迸一步了解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的 分布及质量状况,为大熊猫的保护以及栖息地的管 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改善该大熊猫小种群的生存 状况提供基础资料.
2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岷山北部区域包括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水江以
在调查设置的3177个20 m×20 m的生境样
方中,有大熊猫活动痕迹的样方数为68个,以此野 外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Vanderloeg选择系数wi 和Scavia选择指数Ei衡量大熊猫对各影响因素 的喜好程度[15].参照已有的生境评价方法[:4,11,16], 建立大熊猫生境评价标准,各单因素评价准则及综 合评价准则见表1~3.
岷山北部区域在1960和1970年代有大熊猫 分布[13“4];在1989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调查时, 没有关于该区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记录,该区域 被认为没有大熊猫分布;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 结果显示,该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 86600hm2,分布在四川、甘肃两省的若尔盖、九寨 沟(部分)、迭部和舟曲四个县,大熊猫数量为28 只,区域内竹种仅2种.到目前为止,岷山山系北部 的大熊猫栖息地是被研究和了解最少的区域,也是 岷山山系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一块栖息地.
万方数据
第2期
凌林等: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389
图1调查区域地理位置图 Fig.1 The location of the survey area
2.2.4 生境适宜性评价根据已有的大熊猫生物 学、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岷山北部区域的具体情 况,将影响其种群生存与繁衍的因素主要分为三个 方面:非生物因子(选择海拔和坡度),生物因子(选 择植被类型和竹林盖度)及人类活动因子(选择居 民点和公路).
凌 林,王 颖,刘世昌,冉江洪,岳碧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
摘要:以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和2005~2007年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
息系统、遥感软件和景观析,结果表明:(1)在岷山北部791445.51 hm2的研究区域内,大熊猫潜在生境的面
积为91129.14 hm2,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实际生境面积仅为89113.5 hm2,占研究区域总面
积的11.26%;(2)在大熊猫实际生境中,适宜栖息地面积占30.4%,最适合大熊猫取食的竹类
盖度(大于50%)的竹林面积仅占实际生境的20.2%;(3)大熊猫生境景现指数分析显示,生境
内斑块数量多,斑块平均面积小,栖息地破碎化程度高.鉴于岷山北部地区大熊猫生境自然条
2010年3月 第47卷第2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oi:103969/j.issn.0490—6756。2010.02.033
Mar.2010 V01.47 No.2
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2009-02-09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项目(1596,1704,1748) 凌林(1961一)。男,博士研究生.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E—mail,lin9610519@m¥n.corn 冉江洪.E-mail:rjhong一01@163.corn
万方数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and 2005~2007 field survey,using the GIS and RS softwares,the distribution,suitabilit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giant panda habitat in North Mins— han Mountains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1)The potential habitat of giant panda in this region covered 91129.14 hm2.However,affected by the human activities the factual habitat was only 89113.5 hm2,accounting for 11.26%of the total survey area.(2)Only 30.4%of the factual habitat was most suitable for giant panda,and the area of pandas’preferred bamboos(coverage above 50%)was about 20.2%.(3)The landscape indexes showed that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in this area was in a considerable fragmented situation,being separated into a great many patches,the average area of which was quite small.As tor this condition 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giant panda and its habitat were proposed. Key words: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north minshan mountains,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 ment,landscape pattern,habitat fragmentation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 有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在四川、陕西、甘肃的高 山峡谷.由于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严重,其分布范 围在不断的缩小,因此从大尺度上评价大熊猫的生 境质量和景观格局对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宏观上对大熊猫生 境的研究在近年来已有许多报道,研究的地区包括 邛崃山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3’引,秦岭地区Is-8],大 相岭山系[9.10],岷山山系中部[1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