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实习教程第十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视线、视域
1视线分析
打开地图文档\gis_ex09\ex15\ex15.mxd,激活data frame1,该视图有点状图层“观察点”,线状图层“道路”,TIN 图层“地形”(见图15-1)。选用菜单Tools / Extension…,加载3D Analyst 扩展模块。选用菜单View / Toolbars / 3D Analyst,加载3D Analyst 工具条。鼠标双击data frame1,在Data Frame Properties 话框的General 标签中将Map Units 和Display Units 均改为Meters。
在3D Analyst 工具条中,点击产生视线按钮(Create Line of Sight),出现Line Of Sight 对话框:
Define height offsets
Observer offset:1 观察点的相对高程,键盘输入
Target offset:1 目标点的相对高程,键盘输入
一旦确定了观察点和目标点的相对高程,就可以连续进行视线分析。此时,屏幕上出现十字光标,可以在三维表面上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先用鼠标将十字光标移到观察点处,按下左键不放,再把鼠标十字光标移到目标点处,松开鼠标的左键,系统根据用户观察点和目标点的位置,绘制出一条连接线段。这条线往往是红绿相间的,绿色表示连线上的可视部分,红色表示连线上的不可视部分(见图15-2)。
图15-1 data frame1 的显示
图15-2 两点间的视线输入
需注意,不能仅仅根据连线的颜色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视,因为连线的上的不同颜色,仅仅是反映当目标点在连线上的某一点时,是否可视,并不是直接反映观察点(起点)和目标点(终点)之间是否可视。要判断
观察点(起点)和目标点(终点)之间是否可视,要看ArcMap 窗口最下方的状态栏中的文字显示,如显示Target is visible 表明两点间可视;如显示Target is not visible 表明两点间不可视。
利用基本工具条中的Select Element 按钮,可以调整起点、终点的位置,按键盘中的Delete 键,可以删除,再次选用按钮,可以再添加。
2 基于视点的视域
2.1 产生单个观察点的视域栅格
首先对3D Analyst 进行初始化设置,选择3D Analyst / Options…
General 标签:
Working:D:\gis_ex09\ex15\temp\ 3D Analyst 的指定工作路径
Analysis mask:None 栅格数据的属性表中将不存在无数据(No data)属性值
Analysis coordinate system:勾选上侧圆点,所产生的坐标系统参照已有栅格
Extents 标签:
Analysis extent:Same As layer“地形”下拉选择“地形”为计算范围
Cell size 标签:
Analysis cell:As Specified Below 下拉选择
Cell size:10 栅格单元的大小为10
Number of Rows:66 边界和栅格单元确定后,自动确定栅格的行数
Number of Columns:95 边界和栅格单元确定后,自动确定栅格列数
按“确定”键完成初始化设置,选择菜单3D Analyst / Surface Analysis / Viewshade…,出现Viewshade 参数设置对话框:
Input surface:地形下拉选择三维表面图层名
Observer points:观察点下拉选择观察点图层名(此处为“观察点”)
Z factor:1 纵向比例不夸张
Output cell size:10 已在初始化时设定
Output raster:visible1 输入产生栅格数据的名称,路径按初始设定
按OK 键继续,系统产生栅格状视域分析结果图层visibile1,自动分成2 类(见图15-4),Not Visible:表示站在观察点不可见的范围,默认为红色(地图中较深颜色),Visible:表示站在观察点的可见范围,默认为绿色(地图中较浅颜色)
图15-4 观察点的视域分析结果(不设置观察点的高程)
2.2 改变观察点的高程
基于观察点的视域分析与前面使用过的视线分析不同。视线分析可以由用户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的相对高程。视域分析中,需预先设定部分参数,其中有观察点的高度。在前面进行的视域分析中,没有作任何特别的设置,系统默认观察点的高度是比所在位置三维表面高1 个单位。例如,上述练习中,观察点所在处的三维表面的高程为78 米,观察点的高程即为79 米。用户可以在观察点图层的属性表中设置特定的字段,设定观察点的高程。常用的字段有:
Spot:指定观察点的绝对高程值
OffisetA:三维表面高程不变,设定观察点的高程偏移值
OffsetB:观察点高程不变,设定三维表面的高程偏移值
打开“观察点”专题的属性表“Attribute of 观察点”。确认该表处于不可编辑状态,选用菜单Options / Add field…,出现add Field 对话框,为属性表“Attribute of 观察点”增加一个新的字段(若原文件已有该字
段则不需要增加),键盘输入:
Field Name:Spot
Data Type:Short Integer
Precision:4
按OK 键确认后新字段添加完毕,还要为该字段添加数据,在Editor 工具栏中选择Editor / Start Editing,输入Spot 字段的数值90,选用菜单Editor / Stop Editing,出现提示“Save Editing?”,选“是(Y)”确认,返回地图窗口,选择菜单3D Analyst / Surface Analysis / Viewshe…,出现Viewshed 参数设置对话框:
Input surface:地形下拉选择三维表面图层名
Observer points:观察点下拉选择观察点图层名(此处为“观察点”)
Z factor:1 纵向比例不夸张
Output cell size:10 已在初始化时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