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答案04

合集下载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习题答案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2.01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1)信源和信宿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设备;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传送信息的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信源和信宿设备都是计算机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 ui pment,DTE)。

2)信道信道是通信双方以传输媒体为基础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它是建立在通信线路及其附属设备(如收发设备)上的。

该定义似乎与传输媒体一样,但实际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一条通信介质构成的线路上往往可包含多个信道。

信道本身也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方式的,用以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叫做模拟信道,用以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叫做数字信道。

3)信号转换设备其作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应不同的信源和信道,信号转换设备有不同的组成和变换功能。

发送端的信号转换设备可以是编码器或调制器,接收端的信号转换设备相对应的就是译码器或解调器。

2.02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答:数据:通常是指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符号和字母的组合。

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

模拟数据:取值是连续的数据。

模拟信号:是指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是离散的数据。

数字信号:时间上是不连续的、离散性的信号2.03 什么叫传信速率?什么叫传码速率?说明两者的不同与关系。

答:传信速率又称为比特率,记作R b,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kbit/s或Mbit/s)。

传码速率又称为调制速率、波特率,记作N Bd,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

若是二电平传输,则在一个信号码元中包含一个二进制码元,即二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若是多电平(M电平)传输,则二者在数值上有R b=N Bd×log2 M的关系。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Word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Word版

P33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

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根据路由表转发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①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④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试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案仅作参考,可自行补充完善) 1)在效率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突发性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而电路交换需要预先分配固定的带宽,没有数据传输的空隙,信道处于空闲,浪费资源。

2)在灵活性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可独立选择路由;而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其传输路径是固定的,若线路受损,则通信断开。

3)在时延上,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后,后续数据的传输不需要在中间结点上停留,不存在处理时延,仅存在传播时延;而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虽然不需要连接建立的过程,但由于其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中间结点要耗费一定的处理时延。

4)在可靠性上,分组交换具有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具有更好的生存性。

5)在适用性上,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类的突发性数据。

总的来说,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参考答案(可编辑)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参考答案(可编辑)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参考答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讲(1)通信基本概念利用电磁波通信的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标志每个阶段开始的技术或成果是什么?对每个阶段各列举三个重要的贡献。

解答通信历史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方法。

有人把利用电磁波通信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通信初级阶段该阶段始于摩尔斯发明电报的19世纪30年代,奠定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础。

19世纪70年代,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机。

使电磁波不仅可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加快了通信发展进程,丰富了通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电话通信网络不断演变,是今天语音通信乃至数据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

1864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辐射理论,并被同时代的赫兹加以证明,促成马可尼在19世纪末发明出简单的无线电收发信设备,开创了无线电通信事业。

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微波及卫星通信、蜂窝电话等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发明和应用。

近代通信阶段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 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标志着近代通信的开始。

从1958年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通信卫星起,各种轨道和各种用途的卫星相继问世。

为全球性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提供了便利。

数据通信业务的开展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现代通信阶段该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通信逐步向数字化演进。

公用数字通信业务的展开,计算机网络技术长足进步(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局域网的问世与普及,Internet的广泛应用),移动通信大众化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根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的不同,通信卫星可分为哪几类?试述各类的特征和主要特点。

解答人造地球卫星根据相对于地球的运行轨迹分为以下几种。

同步地球轨道卫星 (GEO)运行于近赤道的轨道上,通常高度约36000千米,因与地球自转同步,因此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所以也称为固定卫星系统,原理上最少三颗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

通信需要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其接收装置体积也较大。

主要用于语音和较低速率的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作业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作业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作业答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答: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等。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联网络。

后来,ARPA才开始研究多种网络互联的技术。

第二个阶段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这种三级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3、说明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4、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TCP/IP和OSI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不同点有:OSI分七层,而TCP/IP分为四层;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效率;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5、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哪几部分?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服务器、主机或端系统设备、通信链路等 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答:计算机网络可以从网络的交换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覆盖范围、网络的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类。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作业参考答案(完全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作业参考答案(完全版)

四次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主要表现在: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②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③联网的计算机必须遵循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

主要功能:①资源共享;②数据通信;③分布式处理;负载均衡;④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4 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1)相同点: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层的功能大体相似,都具有基于独立协议栈的概念。

(2)不同点:①ISO/OSI参考模型将服务、接口与协议的概念明确化;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

②ISO/OSI参考模型先有层的划分,后有各层协议;TCP/IP参考模型先有协议,后有层的划分。

③ISO/OSI参考模型划分为七层;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四层。

④ISO/OSI的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只支持无连接的通信,传输层提供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

1-6 从系统的功能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有哪两个子网组成?他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的功能:将各种计算机互连起来,完成数据之间的交换和通信处理。

资源子网的功能:负责全网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向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存储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数据输入输出能力以及其他数据资源。

1-9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有哪些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主要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星型拓扑,网状拓扑,混合型拓扑。

补充题1 说明计算机网络产生的动机是什么?(仅供参考)计算机网络产生的动机是为了实现①资源共享;②数据通信;③分布式处理;④负载均衡;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后习题答案上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后习题答案上

CHAPTER 115. With 16 bits, we can represent up to 216 different colors.17.a. Mesh topology: If one connection fails, the other connections will still be working.b. Star topology: The other devices will still be able to send data through the hub;there will be no access to the device which has the failed connection to the hub.c. Bus Topology: All transmission stops if the failure is in the bus. If the drop-line fails, only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 cannot operate.2d. Ring Topology: The failed connection may disable the whole network unless itis a dual ring or there is a by-pass mechanism.19. Theoretically, in a ring topology, unplugging one station, interrupts the ring. However, most ring networks use a mechanism that bypasses the station; the ring cancontinue its operation.21. See Figure 1.123.a. E-mail is not an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Even if it is delivered immediately, itmay stay in the mail-box of the receiver for a while. It is not sensitive to delay.b. We normally do not expect a file to be copied immediately. It is not very sensitiveto delay.c. Surfing the Internet is the an application very sensitive to delay. We except toget access to the site we are searching.25. The telephone network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et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The two networks aresimilar in the fact that both are made of interconnections of small networks. The telephone network, as we will see in future chapters, is mostly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the Internet is mostly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Figure 1.1 Solution to Exercise 21StationStation StationRepeat erStationStation StationRepeat erStationStation StationRepeaterHub1CHAPTER 2Exercises15.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or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Standards, (ISO) is a multinational body dedicated to worldwide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 ISO standard that covers all aspect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s the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model.217.a. Reliable process-to-process delivery: transport layerb. Route selection: network layerc. Defining frames: data link layerd. Providing user services: application layere. Transmission of bits across the medium: physical layer19.a. Format and code conversion services: presentation layerb. Establishing, managing, and terminating sessions: session layerc. Ensuring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data: data link and transport layersd. Log-in and log-out procedures: session layere. Providing independence from different data re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layer21. See Figure 2.1.23. Before using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in an intermediate or the destination node, the packet goes through error checking that may help the node find the corruption(with a high probability) and discard the packet. Normally the upper layer protocolwill inform the source to resend the packet.25. The errors between the nodes can be detected by the data link layer control, but the error at the node (between input port and output port) of the node cannot bedetected by the data link layer.Figure 2.1 Solution to Exercise 21B/42 C/82A/40SenderSenderLAN1 LAN2R1D/8042 40 A D i j Data T2 80 82 A D i j Data T2CHAPTER 317.a. f = 1 / T = 1 / (5 s) = 0.2 Hzb. f = 1 / T = 1 / (12 μs) =83333 Hz = 83.333 ×103 Hz = 83.333 KHzc. f = 1 / T = 1 / (220 ns) = 4550000 Hz = 4.55×106 Hz = 4.55 MHz19. See Figure 3.121. Each signal is a simple signal in this case. The bandwidth of a simple signal iszero. So the bandwidth of both signals are the same.23.a. (10 / 1000) s = 0.01 s。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答案

(1)根桥是桥ID最小的桥,因此根桥为B1,当生 成树形成后,B1的J、K,B4的I,B6的P, B2的D,B3、B5和B7没有根端口。
4.37 下图给出了一个通过网桥连接的LAN拓扑,每个链路的值表示该链 路的花费,请给出对应的生成树。假设桥1关机,请问现在生成树又是怎 样?
LAN1
LAN2
7.43 把一个1024字节的IP分组划分为若干个分段,各分段要 通过一个分组最大长度为128字节的X.25网络,问需要多少个 分段?不计更地层的开销,仅考虑X.25和IP分组的开销,传输效 率是多少?
答:X.25的分组可以分为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两种,它们都有一个公共的部 分即分组头,它由3个字节构成。
2007年9月19日作业
3.35 若某面向字符同步规程的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字符串,问字符填充后的输 出是什么? A DLE STX B C DLE DLE DLE DLE ETB 答案: A DLE DLE STX B C DLE DLE DLE DLE DLE DLE DLE ETB 3.36 若某面向比特同步规程的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位串,问比特填充后输出是 什么? 0100000111110101111110 答案:参看P106 010000011111001011111010 3.37 某PPP帧的信息部分为十六进制7C 7D 5E 5D 69 3A 7D 5D 7D 5D 6A 5D, 问其原始信息是啥? 答案: 7C F 5D 69 3A 7D 7D 6A 5D
所需分段数:1024/104=9.85,第1到9个分组 为127个字节,第10个分组长度为111个字 节。 传输效率:1024/(9*127+111) =1024/1254=81.65%
2007年10月24日作业

网络基础答案第四章

网络基础答案第四章

1、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共享信道的,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较有缺点如何?答:CSMA/CD是一种动态的媒体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而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信道,所以对信道的利用,CSMA/CD是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不像TDM,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即使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也是浪费的;也因为CSMA/CD是用户共享信道,所以当同时有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就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TDM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别的用户发生冲突。

对局域网来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宽,如果使用TDM方式,用户在自己的时隙内没有数据发送的情况会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

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TDM方式。

2、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it/s。

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τ=1÷200000=5×10-6s=5μs,端到端往返时延为: 2τ=10μs为了能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10μs,以1Gb/s速率工作,10μs 可发送的比特数等于:10×10-6×1×109=10000bit=1250字节。

3、假定A以太网中的通信量的80%是在本局域网上进行的,其余20%的通信量是在本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进行的。

B以太网的通信量情况则相反。

这两个以太网一个使用以太网集线器,而另一个使用以太网交换机。

你认为以太网交换机应当用在哪个网络上?答:不管是集线器还是交换机,都要跟路由器连接,也要连接所有的本地主机。

假定一个以太网上的通信量中的80%是在本局域网中进行的,而其余的20%的通信量是在本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进行的,那么就需要考虑用户在本地通信中所能够得到的带宽这一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服务性能,应该使用以太网交换机;在后一种情况下,通信量中的80%是通过路由器和外部交互的,仅20%的通信量是在本局域网内部传输的,一般说来,当前用户接入因特网的速率要比局域网的速率低得多,因此,比较而言,在总体上用户对局域网的带宽需求不是很高,可以使用以太网集线器让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共享以太网的带宽。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第4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第4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通信与⽹络_第4章习题答案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01局域⽹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四个⽅⾯的技术特性,请简述之。

答:局域⽹技术⼀经提出便得到了⼴泛应⽤,各计算机和⽹络设备⽣产⼚商纷纷提出⾃⼰的局域⽹标准,试图抢占和垄断局域⽹市场。

因此,局域⽹标准⼀度呈现出特有的多样性。

局域⽹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局域⽹的四个技术特性:(1)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指⽤于连接⽹络设备的介质类型,常⽤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及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线传输媒体。

⽬前⼴泛应⽤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

随着⽆线局域⽹的⼴泛应⽤,⽆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

(2)传输技术传输技术指借助传输媒体进⾏数据通信的技术,常⽤的有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

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以及复⽤技术等,属于物理层研究的范畴。

(3)⽹络拓扑⽹络拓扑指组⽹时计算机和通信线缆连接的物理结构和形状。

常⽤的有星形、总线形和环形。

不同的⽹络拓扑需要采⽤不同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式。

(4)媒体访问控制⽅法访问控制⽅法指多台计算机对传输媒体的访问控制⽅法,这⾥的访问,是指通过传输媒体发送和接收数据。

常⽤的有随机争⽤、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等访问控制⽅法。

⽬前局域⽹中⼴泛采⽤的是⼀种受控的随机争⽤⽅法,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冲突检测(CSMA/CD)⽅法。

4.02逻辑链路控制(LLC)⼦层有何作⽤?为什么在⽬前的以太⽹⽹卡中没有LLC⼦层的功能?答:在局域⽹发展的早期,有多种类型的局域⽹,如802.4令牌总线⽹、802.5令牌环⽹等。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标准,IEEE 802委员会在局域⽹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两个⼦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层和媒体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层。

与接⼊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放在MAC⼦层,⽽与传输媒体⽆关的链路控制部分放在LLC⼦层。

这样可以通过LLC⼦层来屏蔽底层传输媒体和访问控制⽅法的异构性,实现多种类型局域⽹之间的互操作。

数据通信与网络测试题含答案

数据通信与网络测试题含答案

数据通信与网络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若要在不可靠的链路上实现可靠的通信,不应该采用的有效机制是A、丢弃B、重传C、确认D、序号正确答案:A2、下列关于RJ-45插头的阐述错误的是A、俗称“水晶头”B、是一种只能沿固定方向插入并自动防止脱落的塑料接头C、RJ-45插头上的网线排序有两种方式D、RJ-45插头的T568B线序用于网络设备交叉连接的场合正确答案:D3、TCP协议提供A、半双工通信B、全双工通信C、单工通信D、全双工与半双工通信正确答案:B4、传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其逻辑信道相当于A、一条全双工的不可靠信道B、一条半双工的可靠信道C、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D、一条半双工的不可靠信道正确答案:C5、下列不属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基本功能的是A、通信链路建立B、配置网络设备C、监视网络性能D、检测分析网络差错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以太网的阐述正确的是A、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可靠交付B、以太网的物理结构是星型C、以太网采用无连接方式D、以太网发送数据是组播方式正确答案:C7、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含首部)为A、576字节B、258字节C、1500字节D、65535字节正确答案:D8、信噪比常用表示为A、对数B、指数C、倒数D、平均数正确答案:A9、下列关于奇偶校验的阐述正确的是A、出错码元个数是奇数或偶数都有效B、传送的数据信息分组码元中“1”的个数为奇数C、奇偶校验的检错概率只有50%D、ISO规定在同步传输系统中采用偶校验正确答案:C10、关于信道和电路的阐述正确的是A、信道是电路的物理部件B、一条通信电路只包含一条发送信道或一条接收信道C、信道和电路是两个相同的概念D、信道是用来表示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正确答案:D11、模拟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的值是A、不确定的B、固定的C、连续的D、离散的正确答案:C12、波分复用的本质是A、频分复用B、码分复用C、时分复用D、混合复用正确答案:A13、争用访问技术是一种A、无冲突的访问技术B、随机访问技术C、集中控制技术D、环访问技术正确答案:B14、下列对于理想的传输条件描述正确的是A、出现差错时可以重传B、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传输可靠C、不管发送端以何种速率发送数据接收端都来得及处理所接收到的数据D、传输信道可能会引起差错正确答案:C15、一条消息所荷载的信息量等于它所表示的事件发生概率p的A、对数的平方B、倒数的对数C、对数的倒数D、倒数的平方正确答案:B16、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A、具有差错帧重传机制B、可靠的交付C、差错纠正由本层来决定D、不可靠的交付正确答案:D17、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中,关于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的阐述正确的是A、解密密钥和解密算法是公开的B、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保密信息C、解密密钥和解密算法是保密的D、加密密钥和加密算法是公开信息正确答案:D18、下列关于根域名服务器的阐述正确的是A、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重要、最高层次的的域名服务器。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4版)》杨心强编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4版)》杨心强编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A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 1 章1-11 在0.1μm 频段中的带宽为30000GHz 。

1-121-13 网络最小时延就是网络的空闲时延。

当前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时延的5倍。

1-14 ①传输时延是100s ,传播时延是5ms ,此时传输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②传输时延是1μs ,传播时延是5ms ,此时传输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1-17 ①用户数据的长度为100字节时,以太网的帧长为178字节,在物理层形成的比特流的长度是186字节,此时的数据传输效率为53.8%②用户数据的长度为1000字节时,以太网的帧长为1078字节,在物理层形成的比特流的长度是1086字节,此时的数据传输效率为92.1%1-19 ①网络层 ②网络层、运输层 ③物理层④表示层⑤物理层⑥运输层 ⑦应用层⑧物理层⑨数据链路层⑩会话层第 2 章2-01 英文字母E 的信息量为3.252比特。

英文字母X 的信息量为8.967比特。

2-02 解法一:利用每个符号在这条消息中出现的频度,计算每一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每一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为1.884bit/符号,这条消息的总信息量是107.37bit 。

解法二:利用每个符号在这条消息中出现的概率,计算每一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这是直接利用熵的概念,每一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约为1.906bit/符号,这条消息的总信息量是108.64bit 。

上述两种解法的结果存在差异。

其原因是解法一把频度视为概率来计算。

当消息很长时,用熵的概念计算就比较方便,而且随着消息序列长度的增加,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将渐趋一致。

2-04 ⑴ 额外开销是20000bit ,传输时间是41.67s 。

⑵ 额外开销是20480bit ,传输时间是41.87s 。

⑶ 按上述⑴得:额外开销为200000bit ,传输时间是104.17s 。

按上述⑵得:额外开销是204800bit ,传输时间是104.67s 。

2-05 ⑴ R c =1200字符/分⑵ pbs R b 1200=⑶ T i =0.013s ,pbsR b 600=2-06 假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周期分别为X 和Y ,也不会发生接收不正常。

数字通信技术第4章习题及答案

数字通信技术第4章习题及答案

4-1什么是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相比,移动通信有什么特点?移动通信就是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包括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及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有什么特点:(1)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2)电波传播条件恶劣(3)存在频率资源有限与用户日益增多的矛盾(4)移动通信组网复杂(5)干扰严重(6)移动台应体积小、低功耗。

4-2 GSM系统的工作频段是多少?其频道间隔和传输速率又是怎样规定的?我国陆地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与1800MHz频段。

1)900MHZ频段:890-915(上行:MS发,BTS收)935-960(下行:BTS发,MS收)带宽:25MHZ; 双工间隔:45MHZ;双工信道数:124;频道间隔:200KHZ.2)1800MHZ频段:1710-1785(上行:MS发,BTS收)1805-1880(下行:BTS发,MS收)带宽:75MHZ; 双工间隔:95MHZ;双工信道数:374; 频道间隔:200KHZ数据传输速率是6.9kbps、每个时隙传输速率22.8kbit/s、信道总速率为270.833kbit/s。

4-3请画出GSM系统的帧结构图,并简要说明。

GSM系统的帧结构图:TDMA帧号是以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或者说个TDMA帧)为周期循环编号的。

每个TDMA帧为一个超高帧,每一个超高帧又可分为2048个超帧,一个超帧是个TDMA帧的序列(6.12秒),每个超帧又是由复帧组成。

4-4 GSM中的网络子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分别具有什么功能?GSM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移动台(MS),基站分系统(BSS),交换网络分系统(NSS)3个部分组成。

(1)移动台MS: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2)基站分系统BSS:基站分系统负责管理无线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邢彦辰)_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邢彦辰)_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邢彦辰)_课后习题答案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计算机、通信2(FEP、CCP3(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提高安全可靠性4(资源、通信5(ARPA6(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7(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8(总线、星型、树型、环型、网状二、选择题1(D 2(C 3(A 4(A 5(B 6(B三、判断题1(× 2(? 3(? 4(×四、简答题1((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主机互联的网络阶段;(3)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2(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同工作的系统。

3((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与子课题研究内容的描述;(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3)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5)促进了 TCP/IP 协议的发展。

4(虽然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具体用途和信息传输方式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可靠性、独立性、高效性、扩充性、透明性、可控性和廉价性等几个方面。

5(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子网,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由主机、用户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由专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

6((1)主体设备;(2)联接设备;(3)预处理设备;(4)信道。

7((1)按照网络的数据交换方式划分,主要的交换方法有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交换网、ATM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按照网络的物理信道媒体划分,可分为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光纤网络、微波网络、卫星网络等;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形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等;(5)按照网络应用范围和管理性质划分,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

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思考题(答)

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思考题(答)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远程连机系统?二者之间有何区别?答: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而互连起来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远程连机系统是以单台主计算机为中心,通过通信线路连接了若干台本地终端及远程终端的单主机多终端系统。

二者的主要区别:前者至少由两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组成,各计算机通过某种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接入网络,以实现共享资源为目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他们既可以联网工作又可以独立工作。

后者仅由一台主计算机和若干台终端机组成,各终端与主机以异步通信线路连接,以数据通信为目的;系统中的终端是主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没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2、要形成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些条件?见第一章PPT第16页。

3、计算机网络按规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见第一章PPT第27、29、31、32页。

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是以数据通信为目的的远程联机系统(主机-多终端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是通过对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诞生阶段。

这一阶段是通过对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具有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极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开始了TCP/IP协议族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是ARPAnet。

第三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针对计算机网络推广应用中出现的互连问题,许多国际组织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通信协议的标准化问题。

ISO推出了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OSI/RM;IEEE针对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开始了IEEE 802系列标准的研究。

第三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高速、互连、智能化和广泛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5、计算机网络硬件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具有哪些功能?见第一章PPT第18~22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1、谈谈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技术有哪些?答:无线局域网主要采用三种传输技术:1)跳频扩频FHSS2)直接序列扩频DSSS3)红外线技术2、简述WLAN的隐蔽站和暴露站问题,这两个问题说明了无线局域网的什么特点,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答:隐蔽站问题:指无线节点没能检测出信道上已经存在的信号而导致冲突发生。

暴露站问题:在WLAN中,在不发生干扰的前提下允许多个节点进行通信,因检测出信道上已经存在的信号而放弃无冲突的通信。

说明了无线局域网的冲突检测确认难度很大,需采用冲突避免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就是采用信道预约CSMA/CA技术。

第六章1、谈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

优点: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实时性强。

不存在失序问题。

控制较简单。

缺点: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长。

信道利用低。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优点: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简化了存储管理。

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

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2、什么是复用?复用技术有哪几种?答:复用技术:在一个物理链路上建立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具有固定的带宽,相互之间互不干涉。

复用技术主要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多址等。

第八章1、(a)A,(b)C,(c)A2、(a)是,(b)否,(c)是3、进行子网划分后,网络号包含了子网号,因此本题的网络号为:192.168.5.1204、I和II可成为该主机的默认路由5、主机号为46、域名解析的功能:将域名翻译为对应IP 地址。

域名解析的方式有两种:递归解析和迭代解析。

8、ARP的作用是:在本地网内根据IP地址获取对应的MAC地址的一种映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4
Digital Transmission
Solutions to Odd-Numbered Review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Review Questions
1.The three different techniques described in this chapter are line coding, block cod-
ing, and scrambling.
3.The data rate defines the number of data elements (bits) sent in 1s. The unit is bits
per second (bps). The signal rate is the number of signal elements sent in 1s. The
unit is the baud.
5.When the voltage level in a digital signal is constant for a while, the spectrum cre-
ates very low frequencies, called DC components, that present problems for a sys-
tem that cannot pass low frequencies.
7.In this chapter, we introduced unipolar, polar, bipolar, multilevel, and multitran-
sition coding.
9.Scrambling, a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is a technique that substitutes long zero-
level pulses with a combination of other level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bits.
11.In parallel transmission we send data several bits at a time. In serial transmission
we send data one bit at a time.
Exercises
13.We use the formula s = c × N × (1/r) for each case. We let c = 1/2.
a.r = 1 → s = (1/2) × (1 Mbps) × 1/1= 500kbaud
b.r = 1/2 → s = (1/2) × (1 Mbps) × 1/(1/2) = 1 Mbaud
c.r = 2 → s = (1/2) × (1 Mbps) × 1/2= 250 Kbaud
d.r = 4/3 → s = (1/2) × (1 Mbps) × 1/(4/3) = 375 Kbaud
15.See Figure 4.1 Bandwidth is proportional to (3/8)N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in
Table 4.1 (B = 0 to N) for the NRZ-L scheme.
17.See Figure 4.2.Bandwidth is proportional to (12.5 / 8)N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in Table 4.1 (B = N to B = 2N) for the Manchester scheme.
1
2
19.See Figure 4.3. B is proportional to (5.25 / 16) N which is inside range in Table 4.1
(B = 0 to N/2) for 2B/1Q.
21.The data stream can be found as
a.NRZ-I: 10011001.
b.Differential Manchester: 11000100.
c.AMI: 01110001.
23.The data rate is 100 Kbps. For each case, we first need to calculate the value f/N.
We then use Figure 4.8 in the text to find P (energy per Hz). All calculations are approximations.
a.f /N = 0/100 = 0 → P = 0.0
b.f /N = 50/100 = 1/2 → P = 0.3
c.f /N = 100/100 = 1 → P = 0.4
d.f /N = 150/100 = 1.5 → P = 0.0
Figure 4.1Solution to Exercise 15
Figure 4.2 Solution to Exercise 17
1111111100110011
1
1
1
1
Case a
Case b Case c Case d
Average Number of Changes = (0 + 0 + 8 + 4) / 4 = 3 for N = 8
B (3 / 8) N
00
0000001111111100110011
1010101
Case a
Case b Case c
Case d
Average Number of Changes = (15 + 15+ 8 + 12) / 4 = 12.5 for N = 8B (12.5 / 8) N
3
25.In 5B/6B, we have 25 = 32 data sequences and 26 = 64 code sequences. The number
of unused code sequences is 64 − 32 = 32. In 3B/4B, we have 23 = 8 data sequences and 24 = 16 code sequences. The number of unused code sequences is 16 − 8 = 8.27
a.In a low-pass signal, the minimum frequency 0. Therefore, we have
f max = 0 + 200 = 200 KHz. → f s = 2 × 200,000 = 400,000 samples/s
b.In a bandpass signal, the maximum frequency is equal to the minimum fre-quency plus the bandwidth. Therefore, we have
f max = 100 + 200 = 300 KHz. → f s = 2 × 300,000 = 600,000 samples /s
29.The maximum data rate can be calculated as
N max = 2 × B × n b = 2 × 200 KHz × log 24 = 800 kbps
31.We can calculate the data rate for each scheme:
Figure 4.3Solution to Exercise 19
a. NRZ → N = 2 × B = 2 × 1 MHz = 2 Mbps b . Manchester → N = 1 × B = 1 × 1 MHz = 1 Mbps c . MLT-3 → N = 3 × B = 3 × 1 MHz = 3 Mbps d. 2B1Q

N = 4 × B = 4 × 1 MHz = 4 Mbps
1111
11
11
11
11
11
11
0110011001100110
0000000000000000+3+1−3
−1+3+1−3−1+3+1−3
−100
11
00
11
00
11
00
11
+3+1−3−1Case a
Case b
Case c
Case d Average Number of Changes = (0 + 7 + 7 + 7) / 4 = 5.25 for N = 16
B (5.25 / 8) N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