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2、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内容。
3、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著名的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新佑卫门、足利义满三个人物,说明三者的身份分别是天皇的儿子、武士和幕府将军,并设问天皇、武士和将军三者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三、讲授新课第一目、大化改新(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5、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二)背景材料引入相关史事1、汉倭奴国王金印和邪马台国的亲魏倭王两幅图片了解日本历史2、大和政权的统一(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和国是一个奴隶制性质的国家。
(三)大化改新背景1. 背景:(1)国际: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
(2)国内: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目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3. 时间:646年开始4.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5. 主要内容:(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6. 影响: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日本古代史,包括三个子目: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三个子目之间既是时间上的相继,也是内容上的递进。
“6世纪前的日本”子目重点介绍了大和统一日本后奴隶制社会的状况,也点出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为第二子目进行了铺垫。
“大化改新”这一子目介绍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武士和武士集团”子目讲述了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了幕府统治。
本课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的第一课,与下一课《阿拉伯帝国》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代表着亚洲国家步入封建社会的两种典型方式:学习和宗教。
同时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之一,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后续世界史的学习。
旧教材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整合在一课中,囿于篇幅的限制,只对大化改新这一重点进行了介绍。
统编版教材补充了奴隶社会时期日本的生产组织以及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走向,使得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完整连贯,一方面更好地衔接了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为现实提供历史依据。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的对外交往,初步了解了唐朝对古代日本的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系统学习,知道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史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的外交,明确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尽管部分学生知道日本号称大和民族,男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这一领域,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却是匮乏的,日本古代史尤其如此。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到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阶段。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皮毛,但对于日本历史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日本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影响;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运用板书、讲解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排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大化改新(大化:此年号意为“伟大的变化”)
政治
经济
在回答任务一之前,我们先来看幅地图。
教师利用图简单介绍一下6世纪前的日本。
讲述: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大和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
在5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1.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当时日本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解释政局动荡
所谓政局动荡就是皇权旁落,皇权掌握在苏我入鹿手
中,政局十分混乱,再加上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
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因此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
变,皇室重掌大权,拥立孝德天皇继位,即位后孝德天
皇效仿唐朝,颁了布改革诏书。
外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阅读课文,讨论: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土地收归国有,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一定得赋税,一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日本的发展历史,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知道武士及武士道。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大化改新与唐朝的关系。
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学生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使学生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识到善于学习和模仿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位于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设计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
于天平宝字三年(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770年竣工。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也被称为“中日友谊的寺院”,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和交往的见证。
古代日本有怎样的历史?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中国唐朝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一)6世纪前的日本1.地图展示:提出问题: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学生回答: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与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2.教师提问:日本什么时候产生了国家?学生回答: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教师讲解:3世纪时,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兴起。
5世纪初,大和国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提出要求:阅读教材,归纳大和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学生归纳: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16篇)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16篇)第1篇: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导入】日本的文字、服饰、建筑、茶道、书法、节日、相扑运动图片和中国的比较,我们感受到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大规模、全方位的学习中国的文化,并且至今还保留的很好。
正如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一书中说到的:“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大帝可能算个例外,但是后者的时代要晚的多,做起来要容易多了,规模也小得多。
”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呢?那时候的中日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一起了解日本的历史。
【教学过程】第一篇章: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此处的“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
由此我们得知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由此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
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由此我们得知,日本有30多个小国曾与汉朝发生过“通史”关系。
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
统治该国的女王称“卑弥呼”。
据记载,公元二三八年,卑弥呼派遣使者朝见魏帝曹睿。
魏帝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
据公元478年大和倭王致刘宋顺帝表记载:“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乎海北九十五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古代日本》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日本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特点、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掌握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对日本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大化改新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2.辅助材料:图片、图表、文字材料等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介绍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产生兴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主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
教材内容包括大化改新、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以及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日本社会的一些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但是,对于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代日本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对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多媒体:PPT、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他在位时,发现日本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地方豪强割据等,于是便下令进行大化改新,以期改善社会状况。
2.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颁布了《大化法》。
这部法律规定了土地制度、官制、税制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重要阶层,他们的出现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平安时期,___逐渐崛起,并控制了中央政权,成为了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3.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日本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大和兴起、大化改新、武士和___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___是日本国的尊称,最早由___所使用。
传说他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在明治维新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在现代日本,天皇已经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材料一: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上层社会由王族和豪强占据,他们占领了国家的各种资源,而贫民百姓无法立足。
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并且向朝廷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
材料二:初唐时期,___调整了统治政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
这使得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谴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1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 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选择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等两个国家作为代表。
古代日本深受中华文明影响,其历史发展进程也表现出一些典型的民族特征。
古代日本的文化特性,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和军国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本课按照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的时序,将古代日本社会发展分成三个子目,分别为“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按照时序性呈现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状况,三个中子目内容是先后关系:6世纪前的日本,大和政权于5世纪统一全国。
646年,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8世纪,日本地主土地兼并严重,开始盛行庄园经济。
在此基础上,地方豪强建立武装集团,形成割据势力。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二、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通过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中日两国人民古代交往、庄园经济与8世纪以后日本地方割据势力的关系等事实,认识和理解改革是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历史发展的多元联系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2. 历史解释:通过将大化改新的内容与唐朝法令制度比较,认识古代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特性;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建立,认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历史渊源。
3. 家国情怀:认同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主流的观点;认同古代日本文化也是多样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导入新课。
呈现古代日本地图和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的诸多联系。
2. 正课讲授。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日本的位置、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历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大化改新的内容。
2.难点: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大化改新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文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加深对大化改新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内容包括: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以及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本节课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这一课题,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已学知识,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
2.难点: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日本的典型历史事件,如大化改新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古代日本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4.历史图片:展示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如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古代日本》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部分,属于第四部分“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中的“1.东亚地区的古代文明”一节,共四个小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的古代历史和文明,包括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该了解到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能够分析日本的古代文化对现代日本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古代日本的文化遗产。
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过渡。
描述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如其宗教信仰、制度、文学艺术等等。
从日本古代文化的特点中探索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互相尊重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了解日本古代文化跟现代文化的接续与变化,并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古代日本1.古代日本的历史概述2.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3.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4.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5.古代日本社会风俗6.古代日本文化对现代日本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日本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2.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概述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3.讨论法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或启示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预习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概述》和《思维导图》,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有初步认识。
2.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动画或视频,进入古代日本的世界,感受其中神秘的气氛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日本富士册图和日本国旗图)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讲授新课6世纪前的日本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组成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国的出现与大和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3、大和政权的管理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3、大化改新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想一想:隋唐制度与大化改新内容比较及日本崛起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关键词: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鉴真东渡、倭寇,提问:关于日本古代历史,你知道多少?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探索新的知识。
讲授新课
1.展示日本的地图,介绍日本的地理环境和特点,问:这样的环境,对日本有哪些影响?
2.展示汉光武帝赐倭奴国金印,引出日本的历史发展轨迹,简单介绍6世纪前的日本。
3.展示材料,介绍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4.展示材料,介绍中国唐朝的鼎盛。通过对比,日本的有识之士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
5.展示图例,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经过
6.让学生概况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评论其影响
7.讲述大化改新中的制度设计弊端,介绍随着时间推移,武士集团发展壮大,最终将天皇架空,天皇大权旁落沦为傀儡。
8.提问:如何理解幕府和天皇的关系?
9.展示图片,简述武士道精神。
10.让学生思考武士道精神的实质。
学生作答
学生完成
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后文介绍日本擅长学习其他先进民族文化埋下伏笔
温故知新法
通过对比,介绍大化改新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也有不少皇帝沦为傀儡的,看看学生能记得多少
课堂小结
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本课学习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向唐朝学习。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日本民族善于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武士道精神不容易理解,其实质是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二战时期成为日军的精神支柱。
板书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课题
古代日本
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来自历史年级九
学习
目标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明白武士道的实质。
重点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