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ppt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课件
2024/3/9
抗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注意事项
➢ 全身给药后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 部给药辅助治疗,如中枢系统、厚壁脓肿、眼科感 染的局部应用。
➢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感染可局部 应用或外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分四个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
项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
原治疗
2024/3/9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
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3、经肝、肾两条途径排泄,肝功能减退时血药浓度 升高,如同时有肾功能损害时则血药浓度升高尤为 明显,严重肝病时需减量使用。属此类者有美洛西 林、阿洛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头孢噻吩等。
4、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属 此类者有氨基糖苷类、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他 定、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化学检查:尿蛋白。 显微镜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等。
2024/3/9
细菌感染的确诊:病原学检查。 初步诊断或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
征应用抗菌药物。 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 克次体及肺部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 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成立者,不能应用抗菌药物。 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抗菌药物。
织中的药物浓度,不宜采用。
➢常用β内酰胺类半衰期只有1~2小时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可给予第二剂。必要时可用第3剂。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ppt课件
程有羊水吸入 预防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肺孢子虫感染 肠道脱污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33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病原体 来源
外源性—医用器材 医用环境 医用药品
内源性—皮肤粘膜 感染病灶
34
有植入物的手术; 指
暴露时间长; 证
8.7h
12 ~24h
1 .6 ~1 . 7h 4~6h 停4天
2 ~3天 0.5 qd×3--------
20
组织浓度
骨浓度高的药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磷霉素、氟喹诺酮类
前列腺中浓度高的:氟喹诺酮 磺胺类 四环素 多西环素
CSF中浓度高: 氯霉素 磺胺 利福平 异烟肼 氟胞嘧啶
21
不良反应
•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 方案。
•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 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10
(一)品种选择
• 根据病原菌种类。 • 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经验选择。 • 标准
1、是否有效; 2、有无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大小,权衡利弊。 3、是否易产生耐药。 4、治疗部位浓度的高低。
•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 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 情况,妥善处理。
•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 咽炎和扁桃本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 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16
• 败血症:症状消退后1-2周,清除病原菌。 • 感染性心内膜炎:杀菌剂,4-6周。 • 化脓性脑膜炎:症状消失,CSF正常。 • 伤寒:体温正常后7-10天, • 布鲁菌病:6周以上。 • 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不少于10天。 • 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
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ppt课件
22
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 机制)
黄山市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干预流程图
临床科室采集微生物标本 微生物室培养及药敏实验 检出多重耐药菌,出双份报告
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 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 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 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12
13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技术支撑体系
管理团队建设 •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 经抗感染专业培训的临床药师 • 临床微生物专家 • 医院信息技术专家 • 感染控制专家 • 来自医院行政部门的支持
--21种抗生素、兽用抗生素(食品、3 水源)
2015.11.18
4
ESKAPE耐药现状十分严峻
Enterococcus faecium (屎肠球菌V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葡菌MRSA) Klebsiella pneumoniae (肺克KPC) Acinetobacter baumannii(鲍曼不动杆菌CRAB) Pseudomonas aeruginosa (铜绿MDR/XDRPA) Enterobacterspecies(肠杆菌属
19
市三院I类切口SSI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调查
1
000634** 46
右跟骨骨折术 后
内固定取出术
头孢硫脒 2g/bidX1d
无使用指征,病程记 录中未予说明
2
000641** 66
左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
头孢呋辛 1.5g/bidX9d
使用时间过长,病程 记录中未予说明
3
000639** 3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 ppt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注意事项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报告时限
1)死亡不良反应报告立即上报 2)严重的或新的不良反应15日内报告 3)一般不良反应30日内报告
2、发生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应积极进行临 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过程及处理常见错误 1)三个时间不明确。 2)干预措施过于笼统。如“对症治疗”、 “报告医生” 3)书写过于简单。如“皮疹,停药” 4)严重病例没有体温、血压、脉搏、呼 吸等记录。 5)门诊处方号或住院号要填写正确,住 院病例要有相应病程记录。
谢谢!
5)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 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可延 长至48小时。 6)明确提出: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 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7)增加“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要求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 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 步诊疗措施”。
四: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 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 提出根据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 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给药方法,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 予口服治疗,并列出可予注射剂给药的六种情况。
9)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 率≥50%
10)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 学(合格标本)检查百分率≥80%
注释: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 (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 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 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 无菌体液标本。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
药剂科
• 2015年8月13日国家卫计委医政管局发 布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原版(卫医发〔2004〕285号) 同时废止。 • 2015年10月9日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 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新版 《原则》进行宣传、培训、实施工作。 • 那么新版《原则》有了哪些变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需严格遵循指导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包括目的、适应证、禁忌证、给药方式、特殊情况下的应用、疗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为治疗细菌感染,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病情。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类型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禁忌证则包括过敏史、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选择抗菌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及患者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药品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抗菌谱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耐药性及药物经济成本等因素。
给药剂量和方式需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较长,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
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等,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过敏患者,应避免使用致敏药物;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实际病情来定,同时考虑药物半衰期、肾功能、年龄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至患者症状缓解、感染指标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
但若患者病情较重或存在耐药性感染,医生可适当延长疗程。
遵循医嘱: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诊: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监测:若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腹泻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耐药性监测: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菌种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以确保证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 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 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 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 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 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 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 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 之第一部分
重症医学科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
是否合理?
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第一部分内容
•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 用的基本原则
与旧版比较:删除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 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抗 菌药”替代。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 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有 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 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 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 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 止复发。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
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3、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 4、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 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抗菌治疗方案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
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 应用抗菌药物;
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 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 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 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 用抗菌药物指征。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 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 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4、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
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 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 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
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 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 (二)给药剂量 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 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
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 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 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 药物经验治疗。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 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 (三)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 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①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 ②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 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 ③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 ④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 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⑤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肺炎患 者等); ⑥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受 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 于重症感染者。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 的抗菌药 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四)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 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 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 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 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 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 给药一次。
①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 为辅助治疗(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 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
②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③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 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 订抗菌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 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 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 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