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分析
在分析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和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淤泥处理、河道水环境整治和河道景观建设的建议。
8.1 效益评价
河道整治是一项生态公益性事业,所产生的效益除部分可以定量计算外,大部分是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社会效益。规划期间通过河道疏竣,拓宽改道,以及水土保持等全面综合治理,将取得较大的综合效益,增加的经济效益主要有环境、防洪、排涝、灌溉(含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等部分。
1) 环境效益
根据对广州市天河区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河道整治后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明显,河道整治前(1997年) 住宅楼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800元,1998年和1999年河道整治后,河道两侧住宅楼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3000~3500元,可见河道整治后,仅河道两侧住宅楼房价每平方米就增值1200~1800元;据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温岭市城镇人口77万人,2020年为107万人,全市每年将增加住宅楼90万m2(按每人30m2,每年人口增长3万人计算);由于河道整治环境改善后增加的效益以每平方米500元计,河道整治工程范围内建房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取为1/5,则温岭市河道整治后住宅楼的年增值效益为:
(500元/ m2)×(90万m2)×(1/5)=9000万元
2) 防洪治涝效益
根据对温岭市历年洪水灾害损失的调查分析,不进行河道整治的洪涝灾害情况如下:
现状50年一遇洪水经济损失为6.36亿元(折算至2000年,洪灾损失年增长率为2%);
现状5年一遇洪水经济损失为1.76亿元(折算至2000年,洪灾损失年增长率为2%);
考虑洪灾损失增长率,利用频率法计算规划实施后温岭市防洪治涝标
准提高产生的多年平均防洪治涝效益为7300万元。
3) 供水效益
由于河道的拓宽加深,使河道的调蓄能力增强,90%保证率下的规划河道供水量9000万m3,河水用于城镇绿化、农田灌溉后,以单方供水效益0.4元/m3计,年增加供水效益3600万元。
4)航运效益
据《温岭市公路、水运交通设施发展规划》,水运货运周转量每年增长11467万吨公里,以0.1元/吨公里作为河道整治后分摊的水运效益,则水运年效益为1146.7万元。
综上所述,温岭市河道整治后每年可产生2.1亿元的经济效益。
8.2 环境影响评价
8.2.1 规划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本规划主要实施措施是:清理河道淤积,适当拓宽过流能力不足的河段,在地势过低的河段两岸修建堤防,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加强上游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整治沿河水环境,控制污染源。
通过以上措施,将对环境产生较有利的影响:
(1)改善河道水环境和河岸的生态环境
疏浚河道后,提升了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利于带走污水,改善水质,同时将堤岸工程设计和两岸绿化结合起来,绿化景观工程以河道堤围为依托,绿荫成带,构成了温岭市河道沿岸的新景观,为温岭市建成美丽的旅游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减轻城区大气和交通噪声污染
河道的水面及两岸的绿化带,可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具有净化空气及降低气温的功能。同时,河道的拓宽疏浚将使河道的环境容量增加,洪水期水流速度加快,有利于水体污染物的降解,溶解氧增加、COD减少。
(3)改善沿岸居民生活环境
河道整治工程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原有一些河道沿线两岸脏、乱、差、臭的现象,通过综合治理,污水进行截排,水质有所改善;堤围修建成整
齐美观的浆砌石或混凝土墙,道边绿化2~10m和修建休闲区,可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去处,大大改善了沿岸居民生活环境。
(4)减少水土直接流失
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可避免水流对河岸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稳定堤内城乡土地的侵蚀基准面,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航运及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8.2.2 规划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规划工程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土方开挖,破坏植被,容易造成施工作业面上的水土流失。但施工结束后,该情况就能逐步消除。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时防治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会对附近水体水质带来一定程度暂时性污染,应采取废(污)水临时净化措施。各种施工机械的操作均将产生噪声,需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合理安排夜间施工计划,以降低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
整个规划工程施工期间,开挖的土石方量除工程本身和城镇地面加高、开挖淤泥还田、低洼农田垫高、利用开挖土方制砖等综合利用外,仍会产生部分弃渣,若不妥善处理,会引起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应合理安排弃渣地,采取各种工程、生物、耕作措施对工程建设区和弃渣场进行治理,尽可能恢复植被和农田,绿化美化环境,减免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
另外,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将产生垃圾和粪便。垃圾可用较小石块与泥土混合填入附近山岙(相当于卫生填埋法),在生活区和施工集中区建厕所和化粪池,并经常打扫和消毒,可将粪便作为附近农田肥料,严禁随地倾倒。
部分河道的拓宽,会占用少量耕地面积。
8.2.3 评价结论
本规划实施后,提高了河道的整体防洪、排涝、蓄水、景观等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能有力地促进温岭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虽然对施工期水土保持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只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弥补,不利影响可转化为有利影响,使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8.2.4 淤泥处理意见
1.直接利用淤泥制砖
砖瓦行业作为一种“夕阳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整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利用的地表粘土资源越来越少,其生存危机将越来越明显。直接利用淤泥制砖是一种变废为宝的处理方法,不但减少了因堆放而侵占的耕地,同时缓解了砖瓦厂土源紧张和对农田的取土破坏,社会效益显著。
采用的工艺:挖河泥→堆放→进料→原料场加工→制砖坯→晾晒砖坯→烧砖坯→制成成品砖→入库→销售。
推广应用淤泥制砖技术,需要政府积极引导。通过对砖瓦厂地表粘土资源开采实行配额供给,按年度下达河道淤泥用土计划指标,达到减少地表粘土资源开采总量和疏浚河道的目的。把利用清淤土方制砖作为“三废”利用之一,由税务部门严格执行“三废”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税收减免。对在疏浚规划范围内取淤泥制砖的厂家,财政可考虑给予适当补助。
2.淤泥置换田土,田土用于建设。
可对河道两岸堤防外侧1~3m范围内的“留青地”泥土进行招标拍卖给周边需土单位,规定取土限于1m深,取土后由中标者负责用两栖式挖泥船将所在地段河道的淤泥放回填充。
置换条件是河道两岸的田土物理、化学指标能适应建筑要求,并且附近有需土单位,田土能出售;河道两侧没有道路、房屋、竹木;河道宽度和深度能适应两栖式挖泥船作业,弃土能一次送到岸上。
采用以上方法,换土后会给农民耕作带来一些不便,政府利用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