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丛林
管理理论的丛林
观点4
(4)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像力、独创性和创造力。
观点5
(5)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 X理论-人的本性是X懒/Y惰理的论,需强制监管。
❖ Y理论-工作态度是基于对工作的看法,需 积极创造环境,可激励。
X理论把人的行为视为机器,需要外 力作用才能产生,Y理论把人视为一 个有机的系统,其行为不但受外力影 响,而且也受内力影响。这是两种截 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
❖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 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 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 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 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 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 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 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 关。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 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 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 领导人 。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纽约时 报》
马斯洛需要五层次
❖ (1)生理需要 ❖ (2)安全需要 ❖ (3)归属和爱的需要 ❖ (4)尊重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
观点1
(1)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 作。
观点2 X 理 论
观点3
(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3)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 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管理理论的丛林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
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 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 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 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 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 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 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 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 司的不同而变化。”
观点4
(4)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人性假设理论:Y理论
观点1
(1)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 (2)外来的控制与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工作的唯一方法,甚至可以说它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如果让人 们参与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控制。 (3)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 责、缺乏雄心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 观点2 Y 理 论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 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 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 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 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 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 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 关。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巴纳德
切斯特· 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系统组织理论 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出生于 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 。
切斯特· 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 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 的贡献和影响,比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任何 人都更为重要。著作如:《经理人员的职能》 (1938年),《组织与管理》(1848)。
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展望
精心整理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展望(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到19802.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该学派主张按管理职能建立一个作为研究管理问题的概念框架。
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二战后,该学派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的支持和接受。
但由于对管理职能的分类有所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孔茨和奥唐奈合着的《管理学》是战后这一学派的代表作。
3.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
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最早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研究管理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巴纳德,他的着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影响。
怀特?4.经验学派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该学派认为,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以有助于学生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者理解管理原理,并使之学会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很多学者认为,该学派的主张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5.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该学派主张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把社会科学方面已有的和新近提出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个性特点到文化关系,范围广泛,无所不包。
该学派注重个人、注重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有些人强调处理人的关系的重要以及有关激励和领导的问题等。
群体行为学派该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组织行为”研究。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整个组织特征状态的参数。
矩阵结构组织是一种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在一个机构的机能式组织型态下,因*种特别任务需求,另外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此专案小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形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即为矩阵式组织。
管理方格图是一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
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经济人假设主要观点:经济人”假设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
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
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权利组织中,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个人的资源支配能力。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第五章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组织与管理》(1948)
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一、作为协作系统的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协调 活动或效力的协作系统 。
• (1)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 (2)组织是一个系统。 • (3)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部分 • (4)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 • (5)组织的要素
• • 其次,组织当中个体愿意做出贡献,必须要满足两个
条件(巴纳德,1997):一是组织给予个体的报酬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要大于个体为组织做出的贡 献;二是个体在本组织当中的得到和付出的净结果要 大于在其他组织当中得到和付出的净结果,这涉及到 个体选择的机会问题。巴纳德(1997:110)所以提出 这样两个条件,是基于个体“自我保存和自我满足的 利己动机”,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出发来谈。 •
三,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过程当中会失真,但信息交流过程 一定要快而且准确,所以信息交流的渠道要直接,信息传 递的环节要精简;
四,信息在组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传递过程当中,必须 要按部就班地经过每个层次,而不能跳跃式传递。这是为 了确保组织各层级均能了解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者 矛盾产生,巴纳德(1997:140)将这点概括为“必须应 用整个信息交流线路”;
如何能够使得组织当中信息交流的效果得以最佳实现?
巴纳德(1997)从七个方面来详加说明:
一,组织内部要建立广为人知的沟通渠道,包括组织构架、 部门设置、岗位说明等等,其实质就是要建立组织的权威 体系,这种权威体系往往是通过一种层级制的组织构架来 得以体现;
二,组织成员要清楚自己的信息沟通渠道,也就是说需要明 确自己向上、向下和平行的汇报关系以及
阿兰·赖利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教学课件
• (6)境的不确定程度。政治、科技、社会文化与经 济变革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管理程序。
权变观点可以概括为:
1、权变影响导致高绩效的战略、结构和流程。 2、实现目标的路径不止一条。 3、管理者必须使组织适应环境。
X 理
视组织要求
论 只要有可能就会逃
避责任,安于现状,
缺乏创造性
员工不喜欢工作,
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
措施或惩罚办法,迫
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员工并非好逸恶劳,
而是自觉勤奋,喜欢
工作
员工有很强的自我
控制能力,在工作中 Y
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理 论
一般而言,每个人
不仅能够承担责任,
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
责任
上层
中层
基层
解决问题 的性质
广泛的、非定 型的、规范 性的
定型的 不定型的
定型的 重复的例行的
4.满意的行为准则。
决策的准则或目标不是最大化,而是“满 意”原则。就是制定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 要达到或超过了这个标准,就是可行方案。揭 示了决策作为环境与人的认识能力交互作用的 复杂性。
5.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 的人——机系统。
• 有效的管理方法,必须考虑组织所面对的环 境特性、技术、组织所要执行的任务,以及 组织内成员特性。
如组织设计中权变理论
环境特点
决定组织结构 和控制系统的
设计
不存在最佳的组织方式; 组织结构取决于组织所处 的具体环境。
稳定环境下的组织 一般选择 机械式结构
变动环境下的组织 一般选择
有机式结构
专题: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四、系统管理学派
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五、经验主义学派
该派认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 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查、调查访 问等手段,对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使人们对 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问题有一个总的认识,根 据这种认识,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给管理 人员以重要的指导。 重视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该派认为不存在管理原则的普遍性,侧重于管理者 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 提倡目标管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
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经理人员的职能
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在巴纳德看来,所谓协作系统是由组织系 统、物质系统、人的系统及社会系统构成的 具体的整体,在这几个大系统中,组织系统 居中心位置。 协作系统是否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协作 的效用、协作的效率和协作的目标。
五、权变理论学派
“如果--就要” 理论
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这就是 作为因变量的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随 环境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组 织目标.
超Y理论
七、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被称为管理数量学派、运筹学派等。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 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 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 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其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 有:拉塞尔· 阿考夫(Russell L. Ackoff)等人所 著的《运筹学入门》;萨缪尔· 里奇曼(Samuel B. Richmond)的《用于管理决策的运筹学》;埃尔伍 德· 伯法(Elwood S. Buffa)的《生产管理基础》。
现代管理丛林名词解释
现代管理丛林名词解释现代管理丛林是一个术语,指的是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旨在解决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面临的挑战,提高组织的效率、效果和适应性。
现代管理丛林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和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员工、如何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
1.主要流派现代管理丛林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管理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其中一些主要的流派包括:(1)战略管理:强调企业需要制定清晰的战略来指导组织的发展,包括市场定位、竞争优势分析、价值链管理等。
(2)人力资源管理:关注如何有效地招聘、培训和管理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3)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和文化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4)领导力:探讨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包括领导风格、影响力、决策能力等方面。
(5)创新管理:关注如何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变革,包括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文化创新等。
1.特点和影响现代管理丛林的特点是多元化、交叉性和综合性。
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组织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这些理论和方法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借鉴的情况,形成了复杂的管理知识体系。
现代管理丛林对组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引入和应用这些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优势、促进创新和变革等。
同时,现代管理丛林也促进了管理学科的发展,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组织的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指导。
1.评价与展望现代管理丛林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些理论和方法可能更适合某些特定的组织情境,而其他理论和方法可能更具有普遍适用性。
第三单元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群体行为学派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美国心理学家、管理 理论家、行为科学家, 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群体行为学派
关于双因素理论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和同事们对匹兹堡附近一 些工商业机构的约200位专业人士作了一次调查。在 调查访问后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 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 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 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管理科学学派
伯法是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23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毕洛伊特市, 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 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是研究现代化生产管 理方法和管理科学的著名管理学家,也是管理 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
《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
• 代表人物:法约尔、哈罗德·孔茨、拉尔夫·戴维斯 、威廉·纽曼 、詹姆斯·穆尼等。
法约尔
• 主要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 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 。
• 主要思想:劳动分工属于自然规律 。劳动分工不只适用于技术工作, 也适用于管理工作。应该通过分工 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法约尔提 出管理企业的六项基本活动:技术 、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 。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当代管理理论的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系统论 现代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1、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站学科2、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的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2、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2、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P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6、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菲德勒)行为科学理论1、行为科学含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管理》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1、中外古代管理思想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1行政管理思想2生产管理思想3教会管理思想2、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1、具有直观性:(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时社会矛盾的加剧才应运而生的。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许多管理学者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因而,它在早期被叫做人际关系理论。
行为科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而后来移居美国的梅奥和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
他们从2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进行了有名的霍桑工厂试验,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由此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了行为科学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许多复杂产品和现代化工程需要组织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这些都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原有的理论和方法有些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因此,在古典管理学派和早期行为学派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派别。
这些理论同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
如果说泰罗和法约尔的古典理论当初只是管理学的萌芽,那么现在这些萌芽已发展成为一片茂密的丛林。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管理理论丛林”。
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尤如雨后春笋,滋生蔓延,形形色色的理论观点盘根错节,犬牙交错,林立丛生。
管理学存在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再加上早期的行为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12个主要管理学派(11)—系统管理理 论
• 1.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 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 2. 企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企业是社会的子系统,受到周围 环境(顾客、竞争者、供货者和政府等)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企业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 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
•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 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者
补救措施
危机的时期
9.资源分配 负责分配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者
10.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调度、询问、授权,从事涉 及预算的各种活动和安排 下级的工作
参与工会进行合同谈判
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10)—麦肯锡7S
法
• 管理分析7S体系由麦肯锡咨询公司所推行 • 7S体系的含义
• 战及资略源(的Str分at配eg。y):为实现公司目标所采取的系统性活动 • 结构(Structure):组织结构以及职权/责任间的关系。 • 系制过统程(等Sy方st法em与s过)程:。诸如信息系统、制造过程、预算和控 • 作标集风体(所Sty花le费)的:时管间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以及为取得组织目 • 人社员会(化S。taff):企业内的人员以及人员在组织文化中的 • 共员共有有价的值价观值(观Sh念ar。ed values)(超额目标):组织内成 • 技能(Skills):企业的显著特征。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三
经验主义学派
• 以向大企业经理人员提供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 代表人物: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1954年《管 理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 • 理论要点: 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 的实际需要,主张以企业和组织的实际管理经验为主要 研究对象,把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理论化,用以 指导管理人员。 • 缺点: 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一个企业 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企业,过去所依赖 的经验也未必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两条发展线索:
一条是沿着人、组织、社会这条线发展,重
点是研究组织理论,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发展
同个人目标发展相协调,另一方面组织同社 会协调发展;
一条是沿着技术、方法、手段这条线发展,重点 是提高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管理手段和以模拟化为 标志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管理职能研究的科学 化、定量化水平。
对比角度看现代管理理论的新突破
(2) 正式组织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的意愿——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eg.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个人与组织 信息联系——经理人员,沟通渠道
(3) 非正式组织和经理人员的作用
二
决策理论学派
• 从社会系统学派中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学派 • 代表人物: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60年出版《管理决策新科学》 • 理论要点 (1)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一 个复杂的过程,四阶段:情报工作,设计工作,选择工作, 审查工作。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满意的行为准则 (4)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对权变理论的全面分析:
• 一方面,与管理实践更紧密。强调针对不同的具 体条件采用相应不同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 理机制;组织的各方面活动服从于外部环境和具 体管理情景,从社会系统观点出发,把整个社会 看成一个完整系统,把组织看成其中一个子系统。 •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 强调个性,否认共性,没有站在科学研究 方法论的高度。
管理理论的演进:丛林与体系的整合
管理理论的演进:丛林与体系的整合【摘要】现代管理理论经历了多次演进,其中丛林理论和体系理论被认为是两种重要的管理理论。
丛林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体系理论则注重组织的整体结构和规则。
本文将探讨丛林与体系的整合模式,并探讨这种整合在实践中的应用。
结合丛林和体系的优势,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文章将总结管理理论的演进对组织管理的启示,并展望丛林与体系的整合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性,从而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管理理论演进、丛林理论、体系理论、整合模式、实践应用、组织管理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20世纪以来,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再到系统管理等,不断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管理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组织管理的需求。
面对这一挑战,学者们开始思考如何整合不同的管理理论,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丛林理论和体系理论作为两种重要的管理理论范式,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如何将这两种理论整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成为了当前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丛林与体系的整合对于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从而为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及丛林与体系的整合模式的深入探讨,探寻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组织管理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我们将分析管理理论的演进历程,探讨丛林理论和体系理论的基本概念,进一步研究丛林与体系的整合模式,并探讨这种整合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我们旨在揭示管理理论的演进对组织管理的启示,探讨丛林与体系整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为管理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论述管理丛林论的意义和价值
论述管理丛林论的意义和价值管理丛林论是由美国领导学者斯蒂芬·柯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该理论通过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丛林与现代组织管理进行类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论述管理丛林论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管理丛林论强调了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丛林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生态平衡和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同样,组织的持续发展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丛林论鼓励管理者关注组织的长远发展和环境影响,提倡采取可持续的管理措施,促进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三,管理丛林论提出了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思路。
丛林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需要各个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求生之道。
同样,现代组织也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迅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管理丛林论倡导管理者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第四,管理丛林论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在丛林中,各个生物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共存和繁衍。
同样,在组织管理中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和合作共赢来实现目标。
管理丛林论倡导管理者重视员工间的合作和团队建设,通过激励和协调各个团队,达到整体协同效应,提高组织的绩效。
最后,管理丛林论强调了领导力和智慧的重要性。
丛林中的各个生物需要有适应环境的智慧和领导力,才能生存和繁衍。
同样,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也需要具备领导力和智慧,才能有效指导员工,推动组织的发展。
管理丛林论倡导管理者注重自身的能力提升和智慧积累,以更好地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管理丛林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组织中的各个要素,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同时,管理丛林论还强调了环境保护、灵活性、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提供了解决现代组织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管理丛林论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组织绩效,促进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李维特,代表著 作是《沟通联络类型对群体绩效的影 响》;申农和韦弗,代表著作是《沟通 联络的数理统计理论》。
• 该学派与决策理论学派关系密切,它主 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并
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它认为,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收集信息、贮存与
发出信息;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犹如 一台电话交换台。
九、经理角色学派
• 经理角色学派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 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得提高工作效率。 加拿大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于1973年出版 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其代表作。
• 该学派的大部分著作都集中研究科学技术对个 人、群体行为方式以及组织方式和管理的影响。 因此,该学派特别注重工业工程、人—机工程 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的代表著作有《长壁采煤 法的某些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意义》、《社会 技术系统的特性》等。
•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虽然没有把管理的全部理论 研究透彻,但是却首次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 统和技术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在这一方面填补 了一项空白,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 意义。
四、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 该学派的创立者是英国著名的管理学者特里斯 特及其同事。他们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 分析社会协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 技术系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心理影 响。
• 他们认为组织管理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 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还取决于人们工作 所处的技术环境。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 是确保社会协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
二、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 该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 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 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 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机器等)、生物的 (现实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的相互作用、 态度和信息)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
•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 类组织。其特点就是将组织看作一种社会系统, 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社会大系统的 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七、决策理论学派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经 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社 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把二战以 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 综合运用于解决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一门有 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为完整的 理论体系。
八、沟通(信息)学派
• 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是该学派的创始人,他 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影响很大。
三、经验或案例学派
•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问 题。最早提出这一见解的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 家德鲁克、戴尔、纽曼、斯隆等人。他们认为 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 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各种各样成功 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可以了解怎样管理。
现代管理丛林
现代管理丛林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和组织规模急剧增大。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管理理论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 在西方国家,各专业领域的学者从各自不同 的学科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 题进行研究。这种情况带来了管理理论研究 与实践的空前繁荣。在已有的管理理论的基 础上,又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新学派。已 故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这种现 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六、群体行为学派
• 群体行为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 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体行为;而 且该学派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 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 群体行为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 点,均属于该学派的研究范畴。因此,有人把 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 该学派的理论研究依据是,既然管理可以理解 为是让他人或同他人一起把事情办好,那就必 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这个学派把社会科学方面已有的和当时最新提 出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 间以及个人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个性特点到 文化关系,范围广泛,无所不包。
一、管理过程学派
• 该学派又称为管理程序学派或管理职能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 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管理职能 理论,认为应对管理的职能进行认真分析,从管理的过程和职 能入手,对企业经营经验加以理性的概括和总结,形成管理理 论以指导和改进管理实践。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管 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纳,代表作是他们合著的 《管理学》。
• 该学派认为,经理是指正式负责一个机构或其下属单位的人, 拥有正式的权力和地位。在综合其他学派理论的基础上,该学 派全面阐述了经理角色理论。
谢谢观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