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9.1认识浮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认识浮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两篇)

9.1认识浮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2、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及称重法测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具】乒乓球、石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多媒体【学习过程】一、什么是浮力阅读课本169——17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用手轻轻地竖直向上托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现象?(2)石块放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体验活动:1、把木块和石块分别放入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从水中拿起较重的物体与直接用手较重的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3、测出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记录数据,说明了什么?点拨:1、利用课本上的图解释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2、上述现象表明: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浮力。
3、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拉二、浮力产生的原因阅读课本P1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端封有橡皮膜的透明圆柱体竖着浸入水槽观察上下两端的膜,凹陷程度是否相同?为什么?2、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你能否画出浸入水中的物体受液体压力的示意图吗?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物块上表面所处的深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物体上表面受到的(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压力。
所以物体受到液体给他(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合力,这个合力就是浮力。
点拨:1、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切掉底的瓶子里,向瓶子里倒水,观察乒乓球会出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认识浮力导学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9.1 认识浮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学习一种实验方法——类比实验法。
学习重点:1.认识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过程结合课本P169 页,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浮力现象。
试分析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浮力现象,提出一些关于浮力的问题。
思考:什么是浮力?如何测求浮力的大小?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点一】感受认识浮力实验器材:物理书、塑料瓶、乒乓球、烧杯、水、氢气球、气球。
体验活动:感受浮力。
托在手中的物理书不会掉下来,是因为书受到手向上的力,漂浮在水中的塑料瓶不会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力。
手中的氢气球一松手会观察思考认识浮力:1.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向运动,原因是它受到的力,最后在水面上。
2. 儿童喜欢玩的氢气球,一松手会飞向空中,是因为氢气球受到的力。
分析:静止是一种平衡状态。
从二力平衡的角度看,能静止漂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或漂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由于它们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因此必定有一个竖直向的力和它们相平衡,我们把这竖直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
由此分析可得到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静止漂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F 浮力=总结: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的托力称为浮力结论:a.浮力的概念: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填方向)托的力。
b.浮力方向:_ _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跟踪练习:1.漂浮在水面上静止的木快受到力和的作用,其施力物体分别是和,它们的大小是的。
2.静止在空气中的气球受到力和力的作用,其施力物分别是和3.把一个塑料球放到水中(如图所示)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若将杯子倾斜放置,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思考:沉入水底的石头受浮力吗?【学点二】:实验探究认识浮力(一)探究液体和气体的浮力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细线。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认识浮力学案1(无答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认识浮力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
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称重法”测浮力学习难点: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三、自主学习:1、画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时的示意图。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你能确定浮力的方向总是,它与重力方向。
2、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到自身的重力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力.方向是:3、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4、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重" ),这说明石块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
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四、小组合作学习1、称重法测浮力(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G= (2)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3)示数怎样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浮力大小F浮= 。
(4)总计以上得到称重法的公式2、探究空气的浮力认真观察课本9—4实验。
3、结论:液体和气体对其中的物体都有4、例题(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A.F1B.F2 C.F3 D.F4(2)一个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读数为10N,然后把它浸没到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9.1认识浮力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9.1 认识浮力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9.1节“认识浮力”。
本节主要介绍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G 排为排开的液体重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的液体体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包括浮标、测量筒、 weights 等)、PPT、黑板、粉笔。
学具:测量筒、浮标、weights、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浮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
(2)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3)教师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个浮力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解答指导。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浮力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认识浮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认识浮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认识浮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观察了解浮力现象,认识浮力。
2、会用“称重法”求浮力。
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重点目标会用“称重法”求浮力难点目标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导入示标视频,轮船在海上航行目标三导学做思一:认识浮力导学:阅读教材P169170,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图1 导思:1、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怎样测出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画出图1乙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导做:物体受力平衡知识得出浮力公式:学做思三: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导学:图2阅读教材P171,并参考图2分析。
导思:1、物体前后两个面所受压力大小关系如何?2、物体左右两个面所受压力大小关系如何?3、物体上下两个面所受压力大小关系如何?4、综合上述1、2、3的分析,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其产生原因是什么?达标检测导做:1、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 N。
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浮力的作用(填“受到”、“不受到”)。
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
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并上浮时,随着露出水面的体积逐渐增大,球所受的浮力将逐渐,球所受的重力。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中的木块受到浮力所以上浮,水中的铁块没有受到浮力所以下沉B、从井中提水,觉得水桶浸没在水中比离开水面以后轻,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浮力C 、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那么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大于5ND、氢气球脱手后能飞上天空是因为它受到空气的浮力4、如图3所示,已知F向下=5N,F向上=8N,物体所受浮力F 浮= N图3 *5、有一个铜块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铜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A、铜块受到的浮力B、铜块受到的重力C、铜块所受到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D、铜块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合力*6、如图5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9.1 认识浮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九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浮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浮力实验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现象。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
3. 浮力计算讲解:讲解浮力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4. 浮力应用实例: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5. 随堂练习:布置浮力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浮力计算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木块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足球在水中会沉下去?答案:(1)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
(2)足球在水中会沉下去是因为足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足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
(1)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放入水中,水的密度为1000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m/s²。
9.1认识浮力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9.1认识浮力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9章第1节“认识浮力”。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重量。
4. 浮力的计算:F浮=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5. 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且仅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物体沉入液体当且仅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方法。
2. 能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液体密度计,重力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浮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记录数据并分析。
4. 例题讲解:分析浮力实例,运用浮力计算方法和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浮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重量。
计算:F浮= ρ液gV排浮沉条件:浮在液体表面:F浮 = G;沉入液体:F浮 < G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3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浮力(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浮力(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9、1浮力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掌握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3、学会用浮力解决生活中问题。
4、浮力产生的原因
【重难点预测】
重点: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难点:浮力产生原因
【知识链接】
传说古罗马军队统帅狄杜有一次出师大捷,捉到不少俘虏,他命令把战俘全部投入死海,出乎意料的是战俘们不但汉有沉下,反而一个个都平安地漂浮在海面上,全部被波涛冲送回岸边,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浮力就是浸在中的物体,受到它们托起的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图9-1-
33、浮力的实质是:。
4、把挂在弹簧秤上金属块浸在煤油中,如图9-1-3所示,金属块受到力、力和力的作用。
在图上画出它的示意图。
这几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5、正方体铝块浸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20N,它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30N,这个铝块是否受到了浮力?
_______,若它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是 N。
二、合作探究: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N,将它放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80N。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100N;
B、80N;
C、20N;
D、120N
2、有一个合金块质量10kg,全部浸没在水中时,需用80N的力才能拉住它,求:此时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多大?三、试一试:展示KKLP34页第1-9题的答案,并作简单解释
【布置作业】
预习
9、2阿基米德原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认识浮力教案 沪科版[1](2021年整理)
](https://img.taocdn.com/s3/m/4fa9a1cfa216147916112871.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2)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2、讲授新知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小组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错误!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9.2 阿基米德

学导目标1.知道并记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并记住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能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浮力的简单计算。
3.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学习阿基米德的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导重点及方法由于物体从浸入液体到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学生造成干扰,会使学生误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操作的不严谨,会导致得不出阿基米德原理,所以阿基米德原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问题预设1.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会沉入水底,然后逐渐加盐,改变液体的密度,鸡蛋会慢慢的浮起,由此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有什么例子支持你的猜想,写下来。
2.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水中越往深处走时,身体越有轻飘飘的感觉,由此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写出支持你猜想的生活事3.认真阅读课本图9—8 、9—9及相关内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应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并记住结论。
4.由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推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那么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5.认真阅读课本174页理解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将石块浸入“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杯中”?实验中用什么方法测出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实验中又是如何测出石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大小?写出并记住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6.认真阅读信息窗并查阅资料,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你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良品质以及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应该如何做。
7.同时将小石块和大木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入水底,大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请分析谁受到的浮力大?由此总结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大吗?为什么?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表扬提出问题多而好的组,并记录加分。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9章 浮力导学案4(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熟记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技能目标: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物理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导重点及方法 1.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能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浮力应用的问题)。
问题预设1.把一只小木船放到盛满水鱼缸里,你会看到小船会浮在水面,小鱼儿在水中上下游动,还有溢在外边的水,这些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答案:他们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小船漂浮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力等于重力。
思路:在容器中放入物体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
当容器中盛满水时,两者相等;拓展:当容器中未盛满水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而本题中没有明确烧杯中水是否盛满,所以应分盛满水和未盛满水两种情况讨论:(1)当烧杯中盛满水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0.3牛。
(2)当烧杯中未盛满水时:通过本题的讨论要明确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和从容器中溢出液体的重力的区别,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只有在容器中盛满液体时,两者才是相等的。
曹冲利用浮力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
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_____、 ____,另外,他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和______.解析: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首先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
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
两次船舷上的线与水面相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为了让两次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进而让两次的浮力相同,再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可知:船重+大象重=船重+石头重,用多块石头的质量替代了不可拆分的大象的质量,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浮力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浮力(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浮力(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沪科版9、1浮力【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有见过浮力的相关场景,但不知道这是浮力引起的,更不知道如何解释【学习内容分析】认识浮力,浮力产生原因【学习目标】1、会分析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掌握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3、学会用浮力解决生活中问题。
4、浮力产生的原因【重难点预测】重点: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知识链接】人为什么能浮在人造死海的海面上?新型护卫舰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热气球为什么能升空?【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看教材P170页图9-3“探究液体的浮力”完成下题:(1)如图9-3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观察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2)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入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
(3)再用手向上托住石块,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会_______;(4)该实验是通过的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结论: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___________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说明:根据浮力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1)“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如图9-4)(2)浮力的施力物体为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总结,求浮力的方法之一(称重法):F浮= 。
思考:本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图9-1-2二、合作探究1、浮力产生的原因如图9-1-2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强大小相等,因此平衡,而上下表面处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压强不同,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受压力(方向:竖直向上)大于上表面受压力(方向:竖直向下),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即F浮=F向上—F向下,由于F向上>F向下,其合力是竖直向上的,所以浮力的方向与F向上相同,竖直向上(与重力相反)。
9.1认识浮力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9.1认识浮力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9.1节“认识浮力”。
本节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流体重量,即F浮=G排。
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流体(如水、空气等)。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2. 知识讲解:(1)介绍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流体重量,公式为F浮=G排。
(3)举例说明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道有关浮力的例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求物体所受的浮力。
”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9.1 认识浮力浮力: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G排应用实例: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9.1节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利用浮力的实例,并简要描述其原理。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认识浮力【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重点】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物体不论其形状是否规则,也不论物体处于液体中的哪个部位或哪种运动状态,浮力的方向总保持竖直向上不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a)用了救生圈的儿童,在水中不下沉),(b)用钢铁制成的万吨轮船能浮在水面上),(c)热气球能腾空而起)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什么是浮力、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69~17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图甲所示,物重G=__5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__3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图丙所示。
将丙实验与甲、乙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2__N。
(4)该实验是通过__类比__的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第1题图)) ,(第2题图))方法指导: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只有向下的压力没有向上的压力是不会形成浮力的,所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知识链接: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竖直悬挂一个重物,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设计:9.1-认识浮力(无答案)

罗塘中学五元教学导学案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会用称重法测算浮力的大小并推出公式。
2.知道大气也能产生浮力;探究分析、浮力产生原因,由此推出计算浮力的另一公式。
【自组学习】:1.边长0.1m的正方体,浸没水中,上表面离水面0.2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Pa,受到水的压力是 N方向;下表面受水的压强为 Pa,受到水的压力为 N,方向;这两个力的合力为 N,方向。
这个合力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浮力。
2.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力叫做浮力。
气球能在空中上升说明气球受到力,轮船能在水中漂浮说明轮船受到力。
【合作探究、展示与评议】(一)探究浮力:1.在图(1)中物块A直接挂弹簧测力计下,其重力G(示数F)为 N;把物块A,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视重)Fˊ= N;物块浸入盐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视重)Fˊ= N, 物块A在水和盐水中,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减小了,原因是物块A在水和盐水中受到了力,其方向。
分析:物块A在水中的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弹簧测力计拉力Fˊ、浮力F浮;根据力的合成,得出计算浮力的第一个公式,测重法公式F浮 = .试计算物块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物块A 在盐水中受的浮力F浮= N。
2.图(2)与课本上的图9-4一样。
上面图,杠杆左端挂着(充足气的篮球、带气针的气球、网兜),右端挂三个钩码,杠杆平衡;仔细比较下、上图,发现挂物有什么变化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也能产生浮力.图(1)图(2)图(3)综合上述得: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力。
由测重法得出的压力计算公式为:。
(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如图(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由于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压强,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因为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总(>、=、>)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所以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向下的压力,根据力的合成知识,合力(压力差)就是浮力由此得计算浮力的第二个公式:F浮=F向上-F向下(=p向上S- p向下S)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四周受压强相等,上下受压强不相等,底部向上的压强大些。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导学案5(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物体的浮与沉 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熟记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技能目标: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物理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学导重点 及方法 于 1.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能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浮力应用的问题)。
问题预设 1.6.1东方之星沉没事件是指发生在2020年6月1日约21时28分的沉船事故。
隶属重庆万州,从南京开往重庆的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因突遇龙卷风,在一两分钟之内倾覆倒扣在水中。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最新情况,出事船舶载客458人,其中内宾406人、旅行社随行工作人员5人、船员47人。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你用什么方法打捞“东方之星”沉船,在打捞沉船时打捞船所受的浮力是如何变化的?答案:浮力会变大。
下沉一些。
当起吊时,相当于打捞船自身的重力增大,所以浮力会变大。
思路:考察影响浮力的两个因素和力的平衡。
受重力,浮力和拉力,三力平衡,沉船的浮力减小,拉力增大,从而使打捞船的压力增大,为此打捞船的V 排增大,浮力增大。
拓展:(1)现代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几个充满水的大型浮筒 沉入水底,用钢缆把浮筒与沉船紧紧地拴在一起,然后用高压空气把浮筒中水排出,沉船就随着浮筒一起浮出水面。
这样打捞沉船的道理是,浮筒中水排出后重力大大减少,浮力却没有减少,即使拴上沉船也是G<F 浮,因此能浮上水面。
(2)舰载机飞走后,航母将上浮一些,所以排开液体的体积将减小,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重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浮力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导目标1.知道浸入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记住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了解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在气体和液体中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3.通过用浮力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感受物理的神奇色彩,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导重点及方法
学生能够知道浮力,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浮力大小有多大,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所以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受浮力的大小是本节的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为此作为本节的难点。
问题预设1.万吨巨轮能够航行于海面而不沉没,热气球能腾空而起,这说明它们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那么你是如何认识浮力的?说说看。
2.观察课本图9-3(a)石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图9-3(b)可知将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由此你可以总结出计算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写下来吧。
3.观察图9-4(a)说明气球和篮球的总质量等于右边钩码的质量,当把气球的球针插入篮球后发现杠杆的右边下沉了?请分析原因。
并写出你由此得出的结论。
节日里小朋友玩的“氢气球”不小心就会飞上天,而用嘴吹的气球却飞不起来,这难道说明气球不受浮力作用吗?说说你的认识
4.回顾并写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的压强一样吗?如果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那么物体所受和合力为零吗?如果不为零,方向怎样,大小如何?请写下来。
我们搬起陷在河底淤泥中的石块时,刚开始很费劲,一旦石块离开淤泥后会变轻,离开水面后又会变的很沉,这是为什么?由此你总结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创设2分钟
播放课件: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并且通过例子还可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目标咀嚼2分钟
阅读导读单上的学习目标进行咀嚼、感知,并与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整合,形成自己本节课的个性化目标,并进行展示。
自学指导7分钟1.先通读一遍导读单,明确本节的重难点、课时安排和导读问题,明确本节的重点任务是学
会预习。
2.带着导读问题和重难点,再次通读教材和资料,完成导读单上的导读问题,并写出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提出问题注意问题要围绕目标并且结合生活情境提出,记在我的问题处。
3.问题要围绕目标提出,既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又要联系生活实际。
4.认真阅读,独立思考,思考之后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助同伴。
5.教师在此过程中个辅偏科生和预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并对学生的预习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如何读教材,如何标重点,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思考联系生活围绕目标提
出问题等。
问题预设
1.现象分析:(1)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沉入水底的铁块也会受到水对它的
浮力
2.浮力定义:(2)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作用。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4.浮力的大小:F浮=G-F,
5.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讨论指导6分钟1.交流时先交流单子上的问题,在交流组内问题,从而选定其他组内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找出问题的答案、思路和拓展,并在黑板上标记,组内帮助学科长做好展讲的准备。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
教师及时点拨学科长如何做。
4. 教师观察对组内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个辅:整体较差的小组。
一班:六组、八组、十组
二班:四组、八组、十组
三班:二组、九组、一组
问题预设:
1.万吨巨轮能够航行于海面而不沉没,热气球能腾空而起,这说明它们都受到了浮力的作
用,那么你是如何认识浮力的?说说看。
释疑:从现象到浮力的方向的判断。
(1)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沉入水底的铁块也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2.浮力定义:(2)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作用。
(3)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2.观察课本图9-3(a)石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图9-3(b)可知将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由此你可以
总结出计算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写下来吧。
释疑;引领学生观察实验视频和课本的数据,从而得出F浮=G-F,
4.观察图9-4(a)说明气球和篮球的总质量等于右边钩码的质量,当把气球的球针插入篮球后发现杠杆的右边下沉了?请分析原因。
并写出你由此得出的结论。
释疑:得出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5.热气球腾空也是受浮力作用。
气球和飞艇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热气球里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了的热空气。
气球或飞艇可升上天空.若要使充氦气或氢气的气球或飞艇降回地面,可以放出球内的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积缩小,浮力减小,使浮力小于G球.对于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热空气冷却,气球体积就会缩小,减小浮力,使浮力小于G球而降回地面.这说明嘴吹的气球受到的重力大,而浮力小。
6.回顾并写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的压强一样吗?如果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那么物体所受和合力为零吗?如果不为零,方向怎样,大小如何?请写下来。
我们搬起陷在河底淤泥中的石块时,刚开始很费劲,一旦石块离开淤泥后会变轻,离开水面后又会变的很沉,这是为什么?由此你总结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释疑:引导学生从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压力的公式进行分析。
得出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展讲指导精讲点拨15分钟
1.根据选定的问题,各组学科长代表小组展讲,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要有起始语、陈述语、讨论语,要说答案、思路和拓展。
要调动并引领同学做出补充或提出质疑。
其余组
做好记录、补充和质疑。
2.教师维持秩序和评价、规范学生的展讲;同时引导其余组提出质疑
教师预设:
浮力产生的原因:
1.
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F 向上
F 向下P 向下=ρg h 上
P 向上=ρg h 下
F 浮= F 向上
—F 向下F 向下= P 向下S
F 向上= P 向上S
浮力的实质: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____和向____的______。
上下压力差
拓展:
乒乓球将怎样?
训练指导 10分钟 要求:填空题读完题后再填写,读题时标注题目中的关键字词。
填完后再读一遍检查。
选择
题读清题干,标注关键字词,分析4个选项后作答,做后再检查。
注意在做的时候要认真审题,明确涉及的知识,认真完成。
完成的将解题思路写在题目旁边。
学科长批阅组内完成的单子,交流时在组内订正,同时交流解决组内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规律。
教师巡视并批阅学科长的单子,发现单子中出错较多的问题,同时对各组的训练过程和结果做好评价。
戴康宁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
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木块不受到浮力,石块受到浮力
C .木块和石块都不受浮力
D .木块和石块都受到浮力
考察:浮力的判断
把一块石蜡的底部磨平后置于烧杯底部,使它们之间密合(如图所示),用手按住石蜡将水缓缓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淹没石蜡块后放手,则( )
A.由于石蜡块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石蜡块会上浮
B .由于石蜡块受到水的压力是向下的,所以石蜡块不会上浮
C.由于石蜡块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浮力,所以石蜡块不会上浮D.由于水对石蜡块没有压力,所以石蜡块不上浮
考察浮力的产生原因
打点收获4分钟1.回顾本节所学、所思、所想,同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本节的收获。
2.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说出自己的收获。
3.教师提问2-3名同学,其他同学也可自告奋勇的表达。
(1)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沉入水底的铁块也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2.浮力定义:(2)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作用。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4.浮力的大小:F浮=G-F,
5.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导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