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健康的因素DOC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重点整理.doc.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健康服务因素(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行为方式的改变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
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①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1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2预防在生命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3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4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
②主要策略: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③健康教育主要特点: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④核心问题:1行为改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的改变。
2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自我或互相学习取得经验和技能;有计划、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实践获取经验;包括整个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的开展。
3和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同事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条件以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的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领导工作,多元、全方面领导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1)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2)健康教育针对的对象是个体,健康促进针对的对象是社会环境,(3)健康教育的手段是卫生宣传,健康促进的手段是公共政策(4)健康教育是双向的,具有反馈性,健康促进是单向的(5)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因素(6)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行政手段5、组织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管理工作的核心核心:目标管理一般程序:计划、组织、用人、指导和控制重点:一、理念开发二、环境分析三、目标管理四、组织协调五、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六、评价七、健康教育的组织原则6、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目标管理是管理的核心,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制订健康促进的目标。
03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

‚小病早治花钱不多,但解决大 问题;如果到了晚期即便花很多钱, 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钟南山强调, 目前老百姓在很多疾病上没有相关预 防的知识,亟待加强全民教育。医务 人员也要承担责任,主动传播预防知 识。作为中华医学会理事长,他计划 设立一个奖项,奖励为普及医学知识 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鼓励他们 向百姓普及预防知识,使‚预防为主‛ 深入人心。
不健康的情感生活方式
夫妻感情淡漠、对孩子溺爱、对他人冷漠等
不健康的心理活动
自我为中心、孤独、抑郁、嫉妒、自私等
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吸 烟 作息不规律 饮食不节 嗜 酒
缺乏运动
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有五百万
—— WHO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 (GATS)结果显示:我国15岁 及以上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为 52.9%;现在吸烟者超过3亿, 约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三分之 一;被动吸烟人数高达7.7亿 。
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促进健康的必要条件 心理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病原微生物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 每年全球有200万人死于艾滋病,年均新增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目前全世界有 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在中国,从1985年 发现首例患者开始, 艾滋病已不再是一个 陌生的名词。据卫生 部等单位对中国艾滋 病疫情的估计,到 2008年,中国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 70万,这其中可能有 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 经被感染。
城
人口比例
卫生资源 占有比例
乡 64% 40%
36% 60%
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
根据1998年全国 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87.44%的农村居民 没有任何社会医疗 保障 。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健康= 60%生活方式+ 15%遗传因素+ 10%社会因素+ 8%医疗因素+ 7%气候因素
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是新兴起的个人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主动性在人们自己。
生活方式管理的观念就是强调个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生活方式管理是通过如下措施达成:
1. 教育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
2. 激励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进行行为矫正。
3. 训练通过一些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
4. 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们自己制订一系列的健康计划,由执行者靠毅力自觉执行,由于较枯燥难坚持,通常半途而废的居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方法也随之有了改变。
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不少便利,使得生活方式的养成更有趣,人们也更有动力。
多C就是这样的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管理工具。
它也是国内第一个以“健康生活方式”的发现、分享、实现为目标的健康社区,它通过简单的“一键跟随订阅+定时/即时推送提醒+待完成列表”的创新结合方式,完成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方式管理。
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熬夜等,容易导致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2. 社会环境:城市老年人经常面临孤独、失去社交网络、空巢等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则面临贫困、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 疾病的积累:老年人容易积累各种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关节炎、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4. 老年人护理不足:许多老年人在生活中缺乏适当的照顾和护理,家庭或社区对老年人的健康关注不够,这可能导致老年人疾病的延误和治疗的不及时。
5.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常常面临退休、离别、丧偶等社会变化和人生转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疾病累积、护理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
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影响人体健康诸方面的因素

影响人体健康诸方面的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是人和其他生物所共同具有的生物特征。
人通过遗传,获得人体结构、生理机能以及某种形态特征。
例如高矮体型,相貌和健康状况,甚至寿命长短等。
前辈的某种生理缺陷,往往遗传给后代,给健康带来影响。
遗传基因对后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后天的努力,可以使遗传方面的某些缺陷得到遏制和弥补。
二、精神和心理因素情绪和心理因素对生命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如长期忧虑、悲伤、恐惧或神创伤,都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据美国卫生组织调查,在前10位死因中,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占50%以上。
因此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营养因素合理的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营养过多或不足都有损于健康。
特别是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比重偏多,常常引起肠胃道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一系列疾病,维生素A和D偏多,可引起中毒。
营养不足,如缺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必须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等,都可诱发疾病。
国外有人认为,合理营养可以延长寿命20年。
四、免疫功能因素机能的免疫系统,可抵抗各种疾病。
免疫系统的主要成份是T细胞和B细胞,可由于先天因素以及环境的污染,常使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处于异常状态。
这样不但无力攻击有害病原体,而且还会误伤自身的正常细胞;从而降低了免疫功能,并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
五、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外界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人体自身(作为一个生物体)机体功能的衰老。
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种致病性微生物。
这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直接或间接侵袭,就会影响健康。
另外,先天因素以及机体功能的自然衰退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六、化学因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当这些化学物质被嗫入人体之后,常引起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的损害和病变。
例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种结合,会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导致缺氧。
四氧化碳主要损害人体的肝脏,进而减低肝脏对有害物质的解毒能力,巴比妥类药物有害于中枢神经系统。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遗传、生活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和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人体的生物学因素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
在印象和制约人体健康的诸多生物学因素中,主要有遗传和心理两种因素。
(一)遗传因素后代形成和亲代相似的多种特征称遗传特征。
遗传不仅使后代在形态、体质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亲代相似,而且还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给了后代。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遗传病有两三千种之多。
遗传病不仅种类多,而且发病率高(约占一般病的百分之二十)。
(二)心理因素我们祖先子啊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黄帝内经》中许多处提到了“怒伤肝”、“悲伤脾”、“恐伤肾”。
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心理因素有关,如心血管病、高血压、肿瘤等。
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明,消极的情绪(如悲伤、恐惧、愤怒、焦急等)能引起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失调,导致失明、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尿急、月经失调等症状。
在我国癌症普查中还发现心理因素与食道癌、子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二、环境因素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同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还不断改造环境,创造有利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
另外,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又不断把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造成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三、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美国著名保健学家培洛克对几千人进行35年的跟踪调查,证明具有6种良好生活习惯者的寿命要比其他人高53%。
这6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为:①每日三餐定时,不吃零食;②每周进行三次适当的锻炼活动;③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④不吸烟;⑤不酗酒;⑥保持正常的体重。
由此可见人的行为模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四、社会保健制度因素保健是包括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内的康复训练、普查疾病、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预防伤残以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
健康的影响因素作文

健康的影响因素作文
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宝贵财富,而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饮食习惯: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摄取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以及食用过多加工食品,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运动与锻炼:适量的运动对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健肌肉、调节体重以及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定期进行中至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有效促进健康。
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过度饮酒、吸烟等,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压力,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都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个人也要注意选择健康的居住环境,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中。
基因和遗传:个体的基因和遗传因素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某些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因此个人要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健康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与锻炼、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基因和遗传等。
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积极应对环境和遗传因素,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
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这些因素,努力追求健康的生活。
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

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1.生活方式(个人因素)都市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饮食不规律、暴食暴饮。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而糖类、脂肪,鸡鸭鱼肉摄入偏多,有些人喜欢吃垃圾食品如油炸类、烧烤类、腌制类等;抽烟喝酒;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每日饮水不足等。
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现代人各种亚健康和慢性病日趋加剧的最主要因素。
2.职业安全(工作因素)城市职业阶层的人们每日身心疲劳,成为亚健康和代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慢性疲劳综合征、空调综合征、高楼综合征、计算机综合征、“黑色星期一”等经常发生,高级经理们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现象也日趋严重,许多人到发现癌症已是晚期。
3.环境污染(环保因素)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如重金属、大气微尘、水污染如三氯甲烷、溴伤;食品污染如蔬菜中的农药、杀虫剂,肉类中的激素、瘦肉精,食品添加剂中的苏丹红,日用化学品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如牙膏中的三氯生等,与各种癌症、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心理压力(综合因素)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等几个方面。
长期处于较高的心理压力下,不仅会导致许多心理问题,而且对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有严重的损伤作用,进而对全身其他各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长期心理压力也是引起亚健康和各种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5.家族遗传(基因因素)某些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有遗传因素,不过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在所有疾病中比例是很低的。
另外在不少情况下,遗传因素也不是一个决定因素,如杨振宁教授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也有糖尿病,但杨振宁现在已是82岁也没得糖尿病,说明懂得自我保健是最重要的。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对天利五行蔬菜汤的认可一种令人惊奇的菜汤——五行蔬菜汤,它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将青色入肝的白萝卜叶、红色入心的胡萝卜,黄色入脾的牛蒡,白色入肺的白萝卜,黑色入肾的香菇,以“君、臣、佐、使”之法精确配伍,培植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生化,通过相生相克完成人体脏腑制化关系,建立人体稳态平衡内环境,从而达到祛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每个人对健康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观念等会影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并进一步影响其维持和促进健康所采取的行动及所采用的生活方式,因此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为了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护士应正确认识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帮助人们建立现代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科学的促进健康的行为。
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生物因素作为具有生物属性的人,其全部生命活动都依附在生物躯体上。
因此,生物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和遗传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找到了某些控制生物性疾病的方法,如预防接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但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依然存在,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还相当严重。
而且,新型病原微生物,如H1N1型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2.遗传因素如生物遗传因素可导致人体发育畸形、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遗传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
遗传性疾病种类多,发病率高,而且许多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给社会、家庭、伦理、法制和医疗带来很多难题。
目前主要在提倡科学婚配、婚前体检、优生优育等方面运用法律手段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加以控制,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二)心理因素人的心理活动是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情感变化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引起机体产生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
1.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促进健康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保持心态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我国很多养生长寿的箴言中把“淡泊、宁静”放在保持健康的首位。
有些疑难杂症只要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时能起到药物难以达到的效果。
2.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损害健康不良的情绪情感长期作用会引起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增加疾病的发病概率。
[教学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教学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f029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c.png)
00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此,根据人体在不同时段的特点,营养学家教你如何简单拥有健康完美的一天,天天如此,好日子就会来的。
7:00 早睡早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00 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00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教授潘集阳认为,一般在晚上11点或11点半就应该入睡。
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这段时间睡眠非常重要,因为这段时间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
每天睡足7小时,这比吃任何补药都更有益于健康。
7:00-7:20 每次刷牙三分钟在起床的时候,建议喝一杯温开水,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身体缺水状态。
接下来就是洗脸刷牙后吃早餐。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刷牙前后不到1分钟,这是很难把牙齿都清洁干净的,况且刷牙除了清洁牙齿外,还有按摩牙龈、促进牙周的血液循环的作用,所以,口腔专家提倡每次刷牙应在3分钟以上。
7:20-8:00 早饭一定要吃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指出,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
通常来说,食物分为四类,即谷类、肉类、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类。
如果早餐中上述四类食物都有,则认为早餐营养充足,属优质早餐。
8:30-9:00 避免运动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早上这个时段不适合做运动,因为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
从医学上讲,早上起来血液粘稠,流速减慢,发生血栓的几率增加。
另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不适合跑步这种耗氧量较大的运动。
这个时段建议是步行上班。
9:30 做最困难的工作上午9点到10点空气清新,含氧量高。
运动影响健康的因素

运动影响健康的因素
1. 运动强度:运动的强度越高,对身体的影响也就越大。
2. 运动类型: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比如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
3. 运动时间:长期坚持运动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更明显,而短期单次运动能力提高的效果有限。
4.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受到运动的影响也不同。
5.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难以承受高强度运动的影响。
6. 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承受运动的影响。
7. 休息:适当的休息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所以运动后的休息也非常重要。
8. 健康状况: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对运动的影响也需要注意。
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学生期间,由于学业、生活压力大,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健康出现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一、饮食不规律大学生时常会因为课业繁忙或各种社团活动而忽视饮食的规律性。
他们经常错过正常的就餐时间,导致饥饿感和饥饿感过后的暴饮暴食,从而给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容易引发消化系统问题、肥胖和体重波动。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保证三餐营养均衡。
二、缺乏体育锻炼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往往抽不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长期缺乏运动不仅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还容易引发一系列慢性病。
因此,大学生需要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以选择参加校内的体育社团或者自行进行锻炼。
三、失眠问题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课业任务经常导致失眠问题的出现。
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身体疲劳,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大学生可以尝试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避免在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四、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大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颈椎不适。
为了保护眼睛和颈椎健康,大学生应该适当安排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眼部放松运动和颈椎伸展。
五、社交压力社交压力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因素。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与同学、老师和室友的相处等。
长期承受社交压力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求适当的社交支持。
六、不良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时常经历认知和情绪的波动,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
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大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做瑜伽和写日记。
七、缺乏健康知识缺乏健康知识也是导致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影响健康的因素50%饮食30%运动15%情绪5%遗传

迄今为止,癌症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凶险疾病。
癌症就像一粒种子,我们的身体就是土壤。
种子能否发芽、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改善“土壤”,做好预防。
16个恶习让你惹癌上身,16个建议想要远离癌症的你一定要知道!1.发霉食物花生、大豆、米、面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可能导致肝癌、胃癌等。
除此之外,发霉食物中还有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它们都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所以,最好别吃霉变食物。
2.常吃熏制、腌制食物熏制、腌制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多,在人体内与胺类化合物作用会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导致亚硝胺最多的是腌菜,其次是干咸鱼、红肠、腊肉、火腿、熏肉等,虾酱、咸蛋、咸鱼等食物也不少。
科学实验证实,当亚硝酸盐遇到两倍的维生素C时,就不会在体内与胺作用生成亚硝胺。
烹调时应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的损失,尽量做到新鲜食物越快吃完越好,别把食物切得太细,多用蒸煮的烹饪方式,少让食物暴露在阳光下。
3.爱吃烧烤和油炸食物研究发现,每周吃一次及以上炸薯条、炸鸡、炸鱼的人,患上前列腺癌的风险会高出37%。
当鱼、肉等食物用明火烤时,在400℃以上的高温下,它们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可能会分解产生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特别是烤焦的部分,一定要少吃。
烤羊肉串时,脂肪在高温下燃烧会产生“苯并芘”,这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之一,可能引起皮肤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4.饮食多肉少菜有研究发现,约30%的男性肿瘤和60%的女性肿瘤发生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
每日应至少吃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每周红肉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否则可能加大胰腺癌、乳腺癌等患病风险。
加工的肉类制品,如香肠等也要少吃。
5.果蔬农残近20年来,癌症高发,我认为农药是祸首之一,但谁也不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不是被农药污染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农药残留。
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从古代到本世纪初,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现已查明某些遗传和非遗传的内在缺陷也可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这些患病的病因同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范畴。
四、环境因素与健康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称为人类环境。人类的环境复杂多变。一般说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前者主要指生理环境,即机体的内部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密切关系。
(一)自然环境与健康
2.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影响环境的正常组合和性质发生改变所产生的某种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叫污染环境物。目前污染环境物的来源主要有生产性污染物、生活性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一般表现为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二种。前者指环境污染大量扩散、释放或持续堆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由于人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一般具有致畸形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非特异性损害主要表现在某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劳动力下降。
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凡干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声音,统称噪声。
一般认为,50分贝以下为安静,50分贝以上可影响人的脑力劳动,80分贝会使人烦躁不安,90分贝会使人听力下降,100分贝以上,可明显致聋。噪声来源有:工业性噪声、交通性噪声、生活性噪声、音乐性噪声等。长期性噪声侵拢,使人患“噪声综合征”。
(1)生活节奏加快:以往乡村田园式生活方式被城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取代。长此以往,有些人就会产生“紧张病”;严重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影响内分泌系统,出现妇女月经异常,男子阳痿等。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一、基本概念1、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一)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和心理。
遗传不是可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
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
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三)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
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
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2、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健康教育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1)比之过去的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确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标——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2)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WHO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健康的因素人类的健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生物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既受个人行为的影响,也受群体行为的影响。
自20世纪7 0年代加拿大学者从预防医学角度提出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认可;对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按照四大因素进行健康分析,显然不够全面,应加上心理因素。
一、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人的行为模式,具有遗传性、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是同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受社会、心理的影响,逐渐形成习惯,严重地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社会危害。
在生物、环境、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诸多致病因素中,生活方式冠居榜首,还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发病过程。
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不在是传染病,而被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所取代,这些疾病的病因近一半是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据报道,我国的疾病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85年城市前3位死因是心脏病、脑心管病和恶性肿癌,病因第一位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其次是生物、环境和保健服务,美国前10位死因中,其致病因素50%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除了具有潜袭性、累积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二、生物因素与健康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
从古代到本世纪初,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现已查明某些遗传和非遗传的内在缺陷也可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这些患病的病因同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范畴。
(一)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病源微生物可通过水、空气、食物及其他载体侵人人体。
污染水源的微生物一般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原虫和螺旋体等,多来自人类粪便、排泄物、污水和自然灾害。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极为严重。
历史上曾造成无数人的死亡。
解放前,我国人民长期处于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各种传染病、寄生虫和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发展中国家80%以上的居民得不到安全饮用水,由此引起的各种疾病每年高达6亿人次,每日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口死亡。
可见,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目前,由于免疫科学的进展,抗生素的应用,传染病已不在是主要的致死疾病,有些传染病已经消灭,有些得到了控制,但随之而来的某些非传染性疾病增加了。
(二)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严重影响人口质量的遗传疾病的种类和基因的认识日益深化。
已知人类的遗传病近3000种,约占人类各种疾病的115,归于单突变基因的疾病有1364种。
如果从人群中的患病率来估计,有3%-5%的人患某种单基因病,15%-20%的人患某种多基因病,约1%的人患染色体病,总的估计,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某种遗传病。
即使未受遗传病所累的人,也并非与遗传病无关。
据估计,人群中平均每个人都携带有5-6个隐性有害基因,他们虽未患遗传病,却可将这些有害基因向后代传递,所以称为致病性基因携带者。
据估计,每个人都是5-6种有害基因携带者,这就是遗传。
人群的遗传负荷对人类未来,即我们子孙后代的健康是不利的,而且由于工业化的进程,我国正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污染必将增高基因突变率,这又会增高我国人群的遗传负荷。
因此,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先天性遗传缺陷或遗传性疾病不仅影响个体终身,而且是重大社会问题,在家庭、伦理、道德、法制和医疗康复等方面成为难题。
在发达国家发展康复医学,工作重点对象是遗传残疾人员。
重要的问题在于加强预防,提高科学婚姻,优生优育,促进民族世代繁衍,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理因素与健康影响人类健康,以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不仅同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体在社会行为及系统器官功能方面产生变化的因素。
心理因素与健康着重研究人体内在情绪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态度和观念,强调个体心理状态如何去适应外在环境的改变,使人体和变动着的社会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当诸多心理因素刺激超过了人类自我调节功能即可成为致病因素,从而引起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
现代研究证明,当工作顺利时可产生轻松愉快感;当失去亲人引发悲伤痛苦;当遭遇危险时出现紧张、惊恐。
紧张、悲伤、惊恐均属于应激状态。
愉快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健康有益,消极压抑的情绪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人体健康不利;强烈或持久的消极情绪使人失去心理平衡,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众多心理疾病,如消化不良、溃疡、紧张性头痛、失眠、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的发生。
社会生活中受到精神打击、心理应激等,常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心理冲突不仅对肿瘤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而且对肿瘤的发展也起很大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当今世界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现代医学、行为科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健康学的研究进展,明确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心理因素,并提出保护人类健康、预防现代病的战略措施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四、环境因素与健康环境是指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称为人类环境。
人类的环境复杂多变。
一般说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前者主要指生理环境,即机体的内部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密切关系。
(一)自然环境与健康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一切自然物质及其能量的总和,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人类的健康与环境质量息息相关。
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中原有的成分或形态发生变异,环境质量下降,扰乱并破坏生态系统及其平衡,造成对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乃至潜在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现将影响人类健康较普遍的污染因素例举如下: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凡干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声音,统称噪声。
一般认为,50分贝以下为安静,50分贝以上可影响人的脑力劳动,80分贝会使人烦躁不安,90分贝会使人听力下降,10 0分贝以上,可明显致聋。
噪声来源有:工业性噪声、交通性噪声、生活性噪声、音乐性噪声等。
长期性噪声侵拢,使人患“噪声综合征”。
2.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环境的正常组合和性质发生改变所产生的某种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叫污染环境物。
目前污染环境物的来源主要有生产性污染物、生活性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一般表现为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二种。
前者指环境污染大量扩散、释放或持续堆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由于人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一般具有致畸形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
非特异性损害主要表现在某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劳动力下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且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90亿元。
为了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确保生态平衡,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加强法制、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严格环境标准和监测制度;开展环境医学监测、预测、预报和预防措施;广泛宜传环境保护知识和开展健康教育。
总之,人类的活动既可使环境遭受污染,也可使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
其关键是珍惜环境,保护自然,综合治理,人人参与。
(二)社会环境与健康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而言,又称文化一社会环境。
社会是个庞大系统,是由众多社会成分按一定规律和程序结合而成的有机体,包括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和职业诸多方面。
从健康教育观点讲,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同时,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1.社会制度与健康社会制度与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卫生工作方针,体现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精神。
解放前,我国人口死亡率为33%,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寿命只有35岁,许多传染病、常见病和地方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整体素质低下,缺医少药。
解放后,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人均期望寿命已增至71.2岁,人口死亡率下降至6.61‰,是世界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2.社会经济与健康社会经济与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民的健康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人口增长与健康人口增长与健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健康、人口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发展的速度,生活质量的优劣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平衡及利用有关。
如果人口不加控制,无计划盲目增长,会威胁或破坏这种平衡,造成人口与资源间的差距加大。
人口的规范,年龄结构及性别结构、区域与分布,取决于生育串、死亡率、人口流动情况,给健康及保健服务带来重要影响。
近40年,世界人口急剧增加,1950年为25.1亿,1985年为48.4亿,目前已增至58.6亿,据联合国最近报道,21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达100亿。
人口增长过快,必然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就业、教育、营养、住房、交通、医疗卫生服务等很难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人口增长过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众多不利影响,城市畸形发展,人口密度过大,流动人口增长,必然促使环境质量下降,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环境退化。
4.文化因素与健康文化系指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可归纳为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及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们的信仰、观念、价值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法律、教育、宗教和艺术等,均属文化范畴。
文化教育在许多方面影响和作用着人类的社会活动,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健康与健康观念和文化教育、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特别是人的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反映着人的文化素质和教育层次,不珍惜健康和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的人又多与其文化水平有关。
风俗习惯是与人群健康联系最为密切的文化范围,也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它涉及了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不良的风俗习惯将直接危及人群的健康。
5.都市化与健康因现代工业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密集和都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人口集中,城市噪声,人口频繁流动等问题,有些已成为“城市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