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主要症状

合集下载

麻疹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病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潜伏期一般10-11天。

麻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畏光,眼分泌物多,结膜充血,发病后第4—5天全身出现皮疹,先耳后发际,渐渐蔓延到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手掌,脚底。

皮疹消退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斑。

消毒方法:
1、对病人可能接触或污染的门把手、用具、玩具、水龙头等用84消毒液(比例按说明)擦拭或浸泡方法加以消毒。

厕所、地面等物品表面,应及时用84消毒液(比例按说明)进行喷洒消毒。

2、开窗通风。

这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在短时间内不能杀灭这些病原微生物,而通风能起到稀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3、物理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4、终末消毒:使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作用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3O分钟,以去除残留消毒剂。

麻疹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麻疹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麻疹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导读:典型的麻疹患者发病的时间一共会出现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下面我们的小编就着重于这四个阶段和在这四个阶段的每个时期都会有怎样的症状开始展开和大家全面的剖析和科普一下“麻疹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典型的麻疹患者发病的时间一共会出现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下面我们的小编就着重于这四个阶段和在这四个阶段的每个时期都会有怎样的症状开始展开和大家全面的剖析和科普一下“麻疹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患者患麻疹前会出现一个6-21天左右的麻疹潜伏期,如果发现接触了麻疹的患者,可在5天之内进行接种预苗,还是有可能会进行有效预防的。

接受过接受过免疫制剂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麻疹典型病程如果按照严格来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接下来,下面和大家全面介绍一下麻疹前驱期的症状。

前驱期的一般时间会持续3-5天,若是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则会延长至7-8天,但是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 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麻疹出疹顺序

麻疹出疹顺序

麻疹出疹顺序文章目录*一、麻疹出疹顺序1. 麻疹出疹的顺序2. 麻疹有哪些症状3. 麻疹如何确诊*二、麻疹易发哪些并发症*三、麻疹如何护理麻疹出疹顺序1、麻疹出疹的顺序麻疹出疹期:发病3-4日,先从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

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

嗜睡或烦躁不安。

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

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

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

2、麻疹有哪些症状麻疹自潜伏期到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流涕、头痛、流泪、怕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皮肤疹状等。

麻疹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症状比较相似,患者会有发热的情况,体温在38℃-39℃,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头痛等,有些患者还会眼睛结膜发炎、流泪、畏光、眼睑水肿等。

在发热3天后,患者的口腔首先出现灰白色的小斑点,叫做麻疹黏膜斑或科氏斑,这是最早出现的麻疹症状,也是比较可靠的症状,主要分布在牙龈黏膜和下唇内侧,多数在出疹后1~2日自行消退。

如果麻疹病毒进入到胃肠道,就会影响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

3、麻疹如何确诊 3.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

若白细胞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3.2、血清学检查抗体检测: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但igm的阳性率与取血时间有关,有研究认为,在患者出皮疹后3天至4周内取血,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阳性率达97%,而在出皮疹后3天内取血其阳性率只有77%或更低。

抗原检测: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部脱落细胞内的麻疹病毒抗原是一种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

有人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患者血和鼻咽分泌物并本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扩增麻疹病毒的n、h基因来检测麻疹病毒。

麻疹名词解释儿科

麻疹名词解释儿科

麻疹名词解释儿科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病毒颗粒可被其他人吸入,导致感染。

麻疹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疹子等。

特征性的麻疹疹子从耳后开始蔓延至全身,通常持续5-6天。

麻疹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脑炎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仍然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休息、补充液体和预防并发症的处理。

麻疹有几种你知道吗

麻疹有几种你知道吗

麻疹有几种你知道吗*导读:大家都知道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斑、红色斑丘疹等。

其实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麻疹,也就是典型麻疹,麻疹还有好几个分类,统称非典型麻疹。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斑、红色斑丘疹等。

其实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麻疹,也就是典型麻疹,麻疹还有好几个分类,统称非典型麻疹。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轻型麻疹:轻型麻疹一般发生在具有麻疹抗体或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中,轻型麻疹的症状较轻,不会出现口腔黏膜斑和并发症,只出现一些分散的皮疹或者不出疹,疹退后不会留下色素沉着,病程也比较短。

无皮疹型麻疹:这种麻疹的患者通常为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先天免疫力低下者等。

患上这种麻疹时可能不会出现皮疹和黏膜斑。

重型麻疹:重型麻疹的患者一般为免疫力低下的人,或者患有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的人。

患者发病时高烧、气促、心率加快、昏迷、惊阙。

麻疹非常密集,甚至可能呈出血性,皮肤表面可见大片瘀斑,内脏也可能发生出血。

新生儿麻疹:若孕妇产前几天患上麻疹,那么新生儿也可能随之出现麻疹,患儿可见卡他症状、发热,身上会长出密集的皮疹。

成人麻疹:成人麻疹主要表现为高热、腹泻、呕吐、背部和关节痛、并发症较多、麻疹症状较严重等。

成人麻疹一般发生在对麻疹病毒不具有免疫力的成人身上。

患了成人麻疹的孕妇很可能出现流产或死胎的情况。

异型麻疹或称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这种类型的患者一般是曾接种麻疹活疫苗而没有进行加强免疫,然后接触了麻疹患者。

患者会发生高热、呕吐、咳嗽等全身症状,麻疹从四肢发生,向心蔓延。

麻疹开始为黄红色斑丘疹,后来变为瘀点、水疱和荨麻疹等形态。

麻疹的应急预案

麻疹的应急预案

麻疹的应急预案
《麻疹的应急预案》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和皮疹。

麻疹病毒非常容易传播,因此在出现麻疹暴发的情况下,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麻疹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当地卫生部门。

隔离措施包括将病人单独安置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确保他们不接触其他人。

同时,病人的家人和密切接触者也需要接受隔离观察。

另外,对于尚未感染的人群,可以采取疫苗接种来预防麻疹。

尤其是对于医护人员、学校教师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等高风险群体,应及时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麻疹暴发的情况下,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社区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醒民众重视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疑似感染者,并及时就医。

同时,要加强对医院和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之,麻疹的应急预案需要有序、及时地进行隔离、疫苗接种和宣传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麻疹的传播和伤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麻疹的暴发。

小儿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疹的症状有哪些幼儿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小儿麻疹的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其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疾病。

因为小儿麻疹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呼吸道的疾病,所以在发病时期类似于感冒发烧的症状都会体现,但是不仅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症状,2.前驱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三、四天左右,在此期间,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1)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而且一般温度都较高。

(2)咳嗽、流涕、咽部充血。

这一阶段孩子们的眼睛部位有较大问题,可能会发炎、水肿、流泪,最明显的特征是下眼睑边上会有充血的横线。

(3)KOPLIK斑,这种斑点一般在发疹前1-2天出现,斑点不大,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颜色呈灰白色,但斑点外围有红晕。

一开始斑点并不多,只在下磨牙附近的颊粘膜上,但是其增长速度十分快,过不了多久整个颊粘膜上都会出现,甚至会蔓延到唇部的粘膜上。

不过粘膜上的斑点会在皮疹出现后慢慢消退,只剩下暗红色点状物。

(4)还会有一些不常见的疹子,比如荨麻疹等,不过这些不常见的疹子一般也在典型的皮疹出现时慢慢消退。

(5)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口不佳、精神不济、身体不适等症状。

3.出疹期皮疹一般在发烧后3-4天开始出现,这时体温会骤然提高,甚至可达到40-40.5度。

皮疹在刚出现时为红色丘斑疹,较为稀疏,没有规则的形状,并且大多存在于耳朵后、颈部和发际线的边缘。

但一天以内,皮疹开始蔓延,覆盖整个面部、躯干和手臂,到了第三天就会蔓延至身体下部。

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皮疹常常会融于一处,身体开始水肿,尤其是面部会浮肿变形。

此外还可能出现淋巴结和脾肿大问题,不会很快转好而是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会伴随拉肚子、呕吐等症状;阑尾粘膜的小儿麻疹可能还会引起阑尾炎;在身体处于极高温度的时候,孩子们会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情绪失常、易怒、嗜睡等症状;不过家长无需担心,这些只是短暂的症状,只要烧退就不会再有此类现象,也不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4.恢复期小儿出疹时间不会过长,一般3-4天便能消退。

麻疹

麻疹

麻疹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麻疹英文名称:measles定义: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儿科疾病(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中医辩证引起麻疹的病因为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麻疹病毒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表现为肺卫症状,类似感冒,此为疹前期。

脾主肌肉和四肢,麻毒邪入气分,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肢末端,属正气驱邪外泄,为出疹期。

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正气虚亏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布不顺,产生合并症。

如麻毒内归于肺,闭阻肺络,则发为小儿肺炎;麻毒内炽,上攻咽喉,可发为喉痹;麻毒逆传心肝,则神识昏迷,惊厥谵妄等;麻毒内灼阳明,循经上炎,发为口疮;麻毒移于大肠,引起腹泻不止;热传营血,迫血妄行,则引起鼻窍出血等。

少数患儿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可出现内闭外脱的险证。

麻疹有顺证和逆证。

顺证麻疹按正常顺序透发,自初热、透疹直到收没,经过良好,麻疹红润,无合并证;逆证麻疹透发艰难,疹毒内闭,不能外透,或疹出不透,一出即收,或疹色稀疏淡白,或紫暗成片等,常发生合并症。

[编辑本段]病毒分析麻疹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与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呈球形颗粒,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

麻疹

麻疹
⑵.出疹期约三天,皮肤开始出疹,疹点由少至多,先从头面开始,继而胸背、四肢手 足心、鼻准,麻疹形态颗粒尖耸,们之触手,疹与疹之间有健康皮肤,颜色红润,颗 粒松活。出疹之时,发热升高,呈潮式热型,即热一阵,汗一阵,疹点随之外透。疹 毒较重的,疹点分布稠密,颜色也深,咳嗽口渴,烦躁不安。轻的则分布稀疏,全身 症状也不严重。但是病情严重的,往往出现并发症。
病机二
如果患儿正气虚 弱,不能敌邪外 出;或因邪气较 盛,化火伤阴; 或因误治失治, 邪毒内闭,或因 护理失当,遏邪 内攻,可使麻疹 透布不顺,内陷 内迫,产生合并 症,即是逆证或 险证。
(1)、病邪首先闭阻肺络,肺气不降,咳嗽剧烈,呼吸急 促,鼻翼煽动,上焦之气闭滞不行,啼哭无泪,鼻孔干
燥,即是《麻科活人全书》所讲的“肺炎喘嗽”之证, 也
过去每隔二、三年大流行一次。开展麻疹活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的 数量明显下降,发病季节也逐渐失去规律,有条件的地区基本上控 制了麻疹的流行。 年龄:麻疹的发病年龄一般在六个月以上、五岁以下。由于普遍接受了麻疹 活疫苗的预防接种,目前发病年龄趋向后退,发病率下降、发病失去规 律,以至成年人也有发生。一般说来,发过一次可获得终身免疫。。 发病特点:麻疹发病特点可分为顺证和逆证。顺证即出疹顺利,收没如期; 逆证指出疹不顺利,往往出现合并症。常见有麻毒闭肺、热毒攻咽、邪陷 心肝诸证。一般而言,若及时治疗,合理调护,疹点按期有序布发,则预 后良好(顺);如治不及时,则可出现但麻疹重症、险症,甚至危及生命 (逆) 。 麻疹的命名:按照当地习惯,四方各异:如川广呼为“麻子”,北方称为“疹 子”,浙江一带名为“昔子”,江苏地区统称为“痧子”,也有称作“糠 疮”、 “肤疮”等,均以麻疹的形态和特点而命名的.
病机一
1、麻疹时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 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麻毒犯肺,早期的主 要表现为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 等类似伤风感冒的症状,此为疹前期;

麻疹 病情说明指导书

麻疹 病情说明指导书

麻疹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麻疹概述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自限性疾病,传染性强。

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等,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measle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温病。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感染内科。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红色斑丘疹、麻疹黏膜斑。

主要病因: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多核巨细胞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且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脑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麻疹可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由于患者的年龄和机体免疫状态不同、感染病毒数量及毒力不同和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及疫苗种类不同等因素,临床上可出现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和异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力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免疫球蛋白或<8个月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

2、重型麻疹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

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麻疹病毒者。

二、麻疹的发病特点三、麻疹的病因病因总述:麻疹主要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引起,麻疹病毒可经空气飞沫到达上呼吸道或眼结膜后侵入人体。

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

基本病因: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

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性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麻疹出院的标准

麻疹出院的标准

麻疹出院的标准
麻疹(Measles)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出院标准主要依据病情轻重和恢复情况。

通常,医生会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1. 发热消退: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持续数天。

2. 皮疹消退:麻疹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皮疹,从头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全身,然后逐渐消退。

皮疹完全消退,不留痕迹。

3. 全身症状改善:包括食欲恢复、精神状态好转、呼吸正常等。

4. 并发症控制:如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需待相关并发症控制稳定后方可出院。

5. 连续数日核酸检测阴性:表明病毒已基本清除。

出院后,患者仍需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感染。

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家长或监护人应监督儿童按时完成疫苗接种,预防麻疹病毒感染。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出院标准请遵医嘱,根据主治医生的专业判断。

如有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

1。

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不仅仅是治疗,更重要的是教育和 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其传播。
疫苗接种
宣传麻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提高疫苗覆盖率, 预防麻疹的发生。
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 效手段。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不仅仅是治疗,更重要的是教育和 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其传播。
麻疹的传播途径
麻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 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传播。
麻疹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长达两个小时,因此病 人应避免与他人接触。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 传播。了解麻疹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是护理的基础。
高危人群
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 未曾感染过麻疹的成年人都是高危人群。
麻疹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了解麻疹的症状和传 播途径是护理的基础。
2. 麻疹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症 状、环境和营养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护 理措施。
3. 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预防麻疹的传播至 关重要。以下是具体的环境管理措施。
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了解麻疹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是
健康教育
通过社区、学校和媒体等渠道进行健康教育,提 高公众对麻疹症状和传播途径的认识。
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包括讲座、宣传册和社交媒体 宣传等。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不仅仅是治疗,更重要的是教育和 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其传播。
早期识别
鼓励公众早期识别麻疹症状,及时就医,减少疾 病传播。
早期识别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麻疹的传播风险。
麻疹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环境和营 养等方面。以下使用退烧 药物来控制发热,保持病人的舒适。

麻疹

麻疹

麻疹[填空题]1麻疹概述参考答案: 1.概念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

自从婴幼儿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该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

2.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与其他副黏病毒不同点为不含神经氨酸酶。

电镜下呈球形或丝状,中心为单链RNA,外有脂蛋白包膜,包膜有3种结构蛋白。

M蛋白为基质蛋白,功能与病毒装配、芽生、繁殖有关;H蛋白为病毒表面血凝素,能够识别靶细胞受体,促进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F蛋白具溶合特性,使病毒细胞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3.流行病学(1)传染源为麻疹患者。

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见。

4.病理麻疹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感染部位数个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此种巨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眼结膜、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全身淋巴组织、肝、脾等。

皮疹为真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水肿、渗出,淋巴细胞浸润、充血肿胀所致。

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斑,表皮细胞变性,有多核巨细胞、细胞间水肿,形成空泡、坏死,而后角化脱屑。

口腔麻疹黏膜斑的病变与皮疹相似。

并发脑炎者,脑组织可有充血、水肿、点状坏死,甚至有脱髓鞘改变。

严重病例肝、心、肾也可伴混浊肿胀及脂肪变性。

[填空题]2麻疹鉴别诊断参考答案: 1.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黏膜斑,皮疹散在,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

3.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

麻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麻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可分以下4期:(1)潜伏期:大多数为6~18天(平均10天)。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

特点如下1)中度以上发热,无一定热型。

2)上呼吸道炎表现为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等,眼部炎症引起眼硷水肿、结膜充血、眼泪增多及畏光是本病的特点。

3)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上,白色斑点直径1mm,外有红晕环绕,可累及整个黏膜及唇部黏膜,在皮疹出现后l~2天迅速消失。

4)偶见皮疹、红斑。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逐渐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2~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开始为淡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继而色加深呈暗红,但亦有出现淤点者。

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

皮疹发作时体温升高、全身不适及各种发炎症状也达极点。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2.非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有:(1)轻型麻疹:见于有一定免疫力的患儿,常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2)重症麻疹:见于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继发严重感染者。

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

皮疹密集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称为黑麻疹。

也可表现为麻疹少、色暗淡,皮疹不易出透或突然皮疹骤退。

此型患儿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3)异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再次感染麻疹者。

此型无麻疹黏膜斑,出疹期皮疹不典型,如皮疹出现的顺序与正常相反。

本病少见。

(4)无皮疹型麻疹:主要见于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或体内尚有母传抗体的婴儿,或近期接受过被动免疫者。

整个病程无皮疹。

希望通过以上总结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麻疹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

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介绍麻疹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标准。

1. 发热,患者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

2. 咳嗽、流涕,患者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3. 结膜炎,患者出现结膜充血、泪水增多等症状。

4. Koplik斑,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丘疹,是麻疹的特征性表现。

5. 皮疹,皮疹为麻疹的典型表现,呈现红色斑丘疹,首先出现在耳后,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

二、实验室诊断标准。

1. 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确诊麻疹。

2. 鼻咽拭子或唾液标本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确诊麻疹。

三、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典型的麻疹
皮疹。

2.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
诊麻疹。

3. 在临床诊断时,应当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风疹、荨麻疹等。

四、诊断标准的应用。

1. 麻疹的诊断标准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麻疹病例,
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2. 对于麻疹病例的诊断,应当充分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避免漏诊和误诊。

总之,麻疹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个方面,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麻疹病例,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麻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麻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麻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二)其他类型的麻疹1、轻症麻疹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

【概述】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典型麻疹诊断不难。

麻疹粘膜斑对出疹前早期诊断极有帮助,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皮疹形态分布特点均有助诊断;麻疹后留下色素沉着及糠麸状脱屑在恢复期有诊断意义。

出疹期麻疹需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如:①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粘膜斑,皮疹散在,色稍淡,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②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③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

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A组β溶血性链珠菌;④肠道病毒感染,皮疹无特异性,可为斑丘疹、疱疹、瘀点,常伴咽痛、肌痛、腹泻及无菌性脑膜炎;⑤药物皮疹每有近期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不再发展而逐渐消退。

【治疗措施】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一)护理及对症治疗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

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

不可忌嘴,恢复期尚应加餐。

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

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

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一次10万~20万IU口服,可减轻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医中药治疗前驱期初热时,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以辛凉透表,驱邪外出;外用透疹药(生麻黄、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

麻疹

麻疹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天(8 ~ 14天),曾接受被动
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1.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的3 ~ 4d。起病急。主要表现:
①发热:一般逐渐升高。
②上呼吸道炎症:在发热同时出现上呼吸道卡 他症状。 ③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④科普利克斑,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早期 诊断价值,发生在病程2 ~ 3天,2 ~ 3日内消 失。
鉴别诊断
1. 风疹 出疹早,症状轻,退 疹快,淋巴结大。
鉴别诊断
2. 幼儿急疹 热退疹出,面部、四肢少。
鉴别诊断
3. 药物疹 近期用药史,皮疹多样性, 无呼吸道炎症,停药后消 退。
九.治 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眼、鼻、口腔保持清 洁,鼓励多饮水,给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二)对症治疗 高热可酌用小剂量退热剂,应避 免急骤退热致虚脱。咳嗽用祛痰止咳药。体弱 病重患儿可早期肌注丙种球蛋白。 (三)中医中药治疗
七. 并发症
1. 支气管肺炎 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出疹期一周内, 多为继发细菌感染。
七. 并发症
2. 心肌炎 多见于2岁以下重型麻疹或并发肺炎 和营养不良小儿。
七. 并发症
3. 喉炎(1%~4%) 因小儿喉腔狭小,并发感染时组 织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通气 障碍。
七. 并发症
4. 麻疹脑炎(0.1%~0.2%) 出疹后2日~3周,类似病毒性脑炎表 现,病死率约15%,恢复后部分留有 后遗症。
2.出疹期
发疹时间:病后第3 ~ 4天。 出疹顺序: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 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 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2 ~ 5日出齐。 皮疹性状:淡红色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后可融合呈鲜红色。 伴随症状:皮疹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可 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各种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的主要症状
一、麻疹的主要症状二、麻疹患者的护理措施三、麻疹的发病原因
麻疹的主要症状1、麻疹潜伏期的症状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2、麻疹前驱期的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

3、麻疹出疹期的症状
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