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和新思潮的萌发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18讲 向西方学习 思潮的兴起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18讲 向西方学习 思潮的兴起

第18讲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目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林则徐的思想、洋务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大史实“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1.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②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与腐朽。

③鸦片战争中,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④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⑤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活动①林则徐【知识拓展】《四洲志》为了与英美官员交涉,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②魏源③徐继畬:福建布政使。

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时,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3)评价①进步性: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并且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②局限性:初步和模糊地了解了西方,未能付诸实践和形成时代风气。

【知识拓展】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特点①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②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③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①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运动的不断发展。

②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统士大夫阶层——洋务派出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 《两次鸦片战争与新思潮的萌发》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  《两次鸦片战争与新思潮的萌发》课件 新人教版
(3)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肩负起 反侵略 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1)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
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2)“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政治上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奴役,但仍保持国家主 权形式上的独立和自主,经济上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掠 夺和剥削。“半封建”则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国内资本 主义又有所发展,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相互统一且不可分割的。
国家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夺
取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 而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推行侵
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 的继续和扩大,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3.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和封 建统治危机的加深,推动了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
萌发
四、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 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 阶级矛盾 激化,危机 四伏。 ②欧美:英国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 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英、法、美修约要求遭拒绝。 (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经过
(1)第一阶段:1856年秋开始→1857年攻占 广州 →1858年攻 占天津 。 (2)第二阶段:1859年炮轰大沽→攻占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
华开办的企业中,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ppt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ppt

一、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二、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人物简介
林则徐——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
使,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 等职。 魏 源——道光进士。 姚 莹——1808年中进士,作过知县,道台。 徐继畬——1826年中进士,历任广西浔州知府,两 广盐运使,福建布政使,福建 巡抚,兼 闽浙总督等职。
中 国 近 代 著 魏 名 源 思 想 家
——
《海国图志》 • 清魏源著。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 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 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 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 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 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 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著名主张。《海国图志.火轮船说》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变革 可能性
程朱理学(统治思想)
乾嘉学派(学术思想)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3.新思想的内涵: 向西方学习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认识 必要性
放起开林 眼到眼则 世了看徐 界探世 的求界 开西的近 拓方第代 作知一中 用识人国 。,,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统治思想 程朱理学 学术思想 乾嘉学派 认识 必要性 变革 可能性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3.新思想的内涵: 向西方学习
朱 熹 像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
• ——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变革 可能性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主义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 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广州起义)
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 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 (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1915 —1919)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核心)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前提)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传播载体)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高二历史必修3新思想的萌发课件

高二历史必修3新思想的萌发课件

二、表现 1、代表人物及著作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设译馆、编译外国书刊《各国律例》《四洲志》
积极仿制西方战舰 提出建一支新式海军
魏源
〈海图志〉
林则徐和魏源的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介 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 的专著开阔人们眼界引 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 了积极作用
开阔中国人的视野,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 笼,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六、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开始结合
七、1927年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 实践结合
新思想的萌发
一、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 步的思想——中国思想界死气沉沉 2、随着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 珍林则徐魏源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 会问题,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枷锁——这就为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3、鸦片战争中,英国舰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 “天朝上国”梦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注目世界 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1859
洪仁轩
文教: 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 ;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 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 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4)评价:
1、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 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资产阶级理想超出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5、迫于当时形势没有能够实行
2)梁启超的思想:从兴民权到新民 梁启超发表《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社会因素:新思想的萌发是由鸦片战争后的社会问题引起的,那就是西方的船坚炮利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制度腐败弊端丛生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

2.思想因素: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典例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民族危机的出现B.林则徐提倡经世致用C.清朝统治危机加深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鸦片战争中,由于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引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一些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促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

答案A二、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是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和《海国图志》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

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1840-1901年中国近代史

1840-1901年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1840—1901年一、考点1.鸦片战争: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新思潮的萌发,英法发动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2.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及其失败。

3.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侵略的加剧,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黄海、辽东、威海之战、《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4.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康有为提出变法的施政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辛丑条约》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联系中外历史,针对时代特征,把握这一阶段历史在世界史中所处的地位,以便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如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民族企业、资本输出、门户开放等。

2.通过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门户开放政策,实质反映了美国的实力增长,并随之确立的侵华政策。

洋务运动实质是在维护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移植,因而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和太平天国运动所具有的新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中法战争中,中国政府不败而败,是清政府长期腐败无能、屈膝求和的结果;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等。

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价。

新思想的萌发-课件

新思想的萌发-课件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程朱理学(统治思想)
变革
可能性
乾嘉学派(学术思想)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认识
必要性
3.新思想的内涵: 向西方学习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涵义及作用



——

魏 源
著 名 思


《海国图志》
• 清魏源著。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 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 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 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 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 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 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著名主张。
《海国图志.火轮船说》
夷之长技三: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资政新篇》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质 洪仁玕
实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
政治—— 法治 经济—— 工商 文教—— 科学 外交—— 通商
舆论 技术 学校 平等
选举 保险 禁烟 独立
《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2、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 3、基本都未付诸实践 4、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影响 不同点:
程朱理学(统治思想)
变革
可能性
乾嘉学派(学术思想)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认识
必要性
3.新思想的内涵: 向西方学习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

高三历史课件:新思想的萌发

高三历史课件:新思想的萌发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集中反映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 和探索救国之路的迫切愿望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影响
新思潮首开“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 御侮之道。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 走向世界的起点
19c中期萌发的新思潮的特点
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
发展资本主义
比较林、魏与洪仁玕的思想异同
共同点 不同点 林、魏 先进技术 学习西方
内容 洪仁玕
目的 林、魏 洪仁玕
政治制度
维护清朝统治 推翻清朝统治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比较
颁布背景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作用 强盛,衰落 平均主义、小农经济,资本主义 广泛,没有反映 起一定积极作用,没发挥实际作用 绝对平均小农社会,资本主义
反映社会趋势
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放 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代表人物
林则徐
成就
广东设译馆
主张建设一支新式海军
评价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魏源 成就 编写《海国图志》 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 想 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视世界
评价
姚莹 徐继畬 洪仁玕 认识
《康輶纪行》 《瀛环志略》 《资政新篇》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一章
清萌发
教材地位的分析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 治日益腐败,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高考命题方向
新思潮萌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死气沉沉 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有 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

近代主要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

近代主要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

近代主要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为其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1.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念。

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以增强国力,应对外敌侵略1。

2.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
和政治危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维新派、革命派等思潮兴起,试图通过改革和革命来拯救中国1。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的压力,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主主义、科学主义和社会主义,试图探索新的救国之路2。

4.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新的历史时期和社
会变革的压力,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思想和文化。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2。

总体来说,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的思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思潮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变革,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2。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演变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演变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演变问题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历史知识学习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思想。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历了众多的挫折和磨难,比如鸦片战争曾经给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并且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统治已经呈现出凋敝的现象,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怀抱经世思想的知识分子高举时代思想大旗继承了儒家经邦治国的思想传统,将知识学习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在当时的时代中掀起了改革的狂潮,这也成为挽救中国危机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鸦片战争冲击下经世思潮的演进(一)从嘉道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到“开眼看世界”在康熙之后,中国社会经济一度出现了鼎盛的时期,中国的疆域也开始扩大,百姓的生活也相对富足,为了实现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原地区开始与西北边疆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基于此,人们开始研究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貌,激发了人们对边疆史的研究兴趣,这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但是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边疆地区缺少了强大后盾的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在边疆地区寻衅滋事,比如英国等国家妄图侵占我国的边疆地区,使得边疆地区危机四伏。

在边疆地区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我国知识分子不得不再次将目光和焦点转移到边疆冲突和问题上,比如梁启超、龚自珍等都对边疆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为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对世界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还没有看清楚社会发展的形势,依然采用闭关锁国的发展战略,使中国的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差距,知识界也存在徒知侈张中华,未睹瀛衰之大”的思想,盲目的自大将中国陷入更深的历史发展深渊中。

在民生凋敝的当时,少数知识分子意识到社会要想发展必须要“以夷伐夷”,经世思想家也感受到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希望尝试通过了解外部世界来发展本国经济,基于此,这些经世思想家的注意力从边疆史地的研究开始扩展到世界史地,于是也出现了开眼看世界的萌芽。

在开眼看世界的队伍中踊跃出一个十分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便是林则徐。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
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设立了译馆,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们的重视。

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即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

(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车酋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由于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新思潮的萌发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师夷长技”复习建议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是用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的尺子。

在复习中,要用好这些尺子,能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以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如把“开眼看世界”放在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看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新文化者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演进。

知识清单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40.6~1842.81856~1860时代背景英国进行①;清朝闭关锁国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至②等国参与国家英国英、法目的打开中国③④在华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⑤》、《黄埔条约》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⑥》、《⑦》和《望厦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⑧发生变动;中国人⑨发生变化,影响开始学习⑩、寻求变革参考答案:1、①工业革命,②法、美,③市场,④扩大,⑤南京条约,⑥天津条约,⑦北京条约,⑧经济结构,⑨思想,⑩西方。

考点聚焦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扩大在华权益,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二)战争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出逃,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三)列强所获利益1.《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近史上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中近史上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地主阶级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编写《海国图志》 魏 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 它:出现和出版了一批介绍世 界知识和西方军器制造的 书籍
、 概 况
农民阶级 的新思想

的新思想
主要内容 洪仁玕《资 政新篇》 政新篇》 评价
请思考:
1、这些著作写的内容相同点是什么? 、这些著作写的内容相同点是什么?
答:都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 都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
2、新思想“新”在哪里? 、新思想“ 在哪里?
答: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 会有新思想的产生吗?
思考会写出《资政新篇》吗?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民主选举。 政治——以法治国;民主选举。 ——以法治国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 ——发展工商业 文教——兴办学校,医院;禁买卖人口;禁烟。 文教——兴办学校,医院;禁买卖人口;禁烟。 ——兴办学校 外交——通商;交流;平等;不准干涉内政。 外交——通商;交流;平等;不准干涉内政。 ——通商
比较: 比较 《资政新篇》与林则徐等思想的异 资政新篇》 同?
洪仁玕简介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成 员之一。金田起义时,他在广东教书。 员之一。金田起义时,他在广东教书。金田起义 洪仁玕曾赶到广西,但没有追上太平军。 后,洪仁玕曾赶到广西,但没有追上太平军。由 于清军搜捕很严,他于1852年避居香港。 1852年避居香港 于清军搜捕很严,他于1852年避居香港。他在香 港多年,亲身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港多年,亲身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又因为与外国基督教的影响也较深。1859年 又因为与外国基督教的影响也较深。1859年4 月,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同年冬,他向洪秀全提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同年冬,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 资政新篇》 ——《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大纲版】2013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6-1两次鸦片战争和新思想的萌发

【大纲版】2013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6-1两次鸦片战争和新思想的萌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 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 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 彩,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他们主要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2 . 新思想的倡导者著书立说,其中一著作宣传“知彼虚 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富有卓 识远见。据此推断这一著作是( A. 《各国律例》 C. 《康 纪行》 ) B. 《海国图志》 D. 《瀛环志略》
• 解析: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后, 姚莹撰写了《康纪行》一书,对英法历史,英 俄和英印关系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 要道都有所阐述。该书尤其提醒清政府提防英 国侵略西藏的野心。 • 答案:C
(对应学生用书P59)
以社会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题范例】例 1:(四川高考)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 英国女王, 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 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
开埠
五口通商
增开十一处通商口岸
特权
协定关税税率;“领事裁 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 长江 各口岸自由航 ,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 商船可在 兵船 内地 权;外国 可到通商港 行;外国人可到中国 游 历、经商、传教;准许华工出国 口“巡查贸易”;在通商 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
1.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 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A.经世致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求富求强 D.工商皆本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鸦片战争前后”“为扭转学问与 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进行解答。B项 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项是为了抵制西方侵略, 而不是扭转空谈义理的风气;D项是黄宗羲提 出的,要求工商业并重,与题意不符。 • 答案:A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新思潮的萌发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新思潮的萌发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新思潮的萌发[学习重点]基础知识: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起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战败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

2、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资政新篇》。

基本认识: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发生不是偶然,它是在清朝统治阶级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这次战争的失败。

落后将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重要教训。

3、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绩,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

继承和发展这一光辉传统,仍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4、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付诸实践。

揭开了近代中国想西方学习的新的一页。

但他们毕竟不能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其主张仍是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

6、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主要了解西方国家的先进人物,迈出力量“师夷长技”第一步。

当时战争情况下,林则徐提倡学习的西方“长技”主要指军事科技。

7、《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师夷长技”是手段,御侮图强、维护统治是主要目的。

能力要求:初步掌握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

[知识结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爆发原因①欧美资本主义崛起,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侵略扩张。

考点15 两次鸦片战争及新思想的萌发

考点15 两次鸦片战争及新思想的萌发

第六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1、时限:19世纪40——60年代。

特征2、总体特征:中国近代史开始,3、具体特征:(1(2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探索新的救国方案。

(4考点15 两次鸦片战争及新思想的萌发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锁国政策,严重阻碍着英国商品市场的打开。

(32、非正当贸易:鸦片贸易——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三)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2(四)、鸦片战争的历程:162年834(1)最高统治者:道光帝态度摇摆,组织抵抗不力,压制抵抗派,最终屈服。

“师夷长技以制夷”。

(4)妥协派:琦善等对侵略者妥协退让,摇尾乞怜。

(四)、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中国失败的原因:((22、不平等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此银元系西班牙银元)协定关税。

(在侵华战争后,(2)《南京条约》附件即: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三项特权:“领事裁判权”(《五口》)、(《虎门》)、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虎门》)。

(3)中美《望厦条约》:享有前款特权,新增侵略权益为——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4(1856——1860在位皇帝:咸丰):(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见后面资料)。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程:1、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2、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历程:(1)第一阶段:18561857订)。

1858年攻占天津,。

(2)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再占天津,又攻,战争结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中国再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标志结束)1、《天津条约》:(1)1858(2②增开10处通商口岸的特点:(多、深、广)A B、多:C、最北的口岸和最南的口岸为:D2、《北京条约》:(1年(2)条约内容(五条)19世纪20年代就被废止)万白银。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背景1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背景1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开始面对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探索新知。

二、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新思想的表现1.地主阶级的新思想(1)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①在广东设立译馆,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②组织人编译出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

③鸦片战争期间,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当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还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涌现出了一些研制新式武器的专家。

2.农民阶级的新思想——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内容①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②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保险事业。

③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④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重点阐释】1.19世纪中期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特点:向西方学习,抵御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1)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获得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新思潮的萌发──高中历史同步课案[课时策划]共3课时(第7节的“资政新篇”一目此阶段不必直接接触)。

第1课时侧重于:鸦片战争背景和原因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

第2课时侧重于:南京条约及整个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结合新思潮萌发的原因。

第3课时侧重于:知识整合(如下表);根据情况进行专线输理、疑难解析和少量试题训练。

[学习重点]基础知识: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起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战败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

2、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资政新篇》。

基本认识: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发生不是偶然,它是在清朝统治阶级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这次战争的失败。

落后将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重要教训。

3、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绩,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

继承和发展这一光辉传统,仍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4、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付诸实践。

揭开了近代中国想西方学习的新的一页。

但他们毕竟不能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其主张仍是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

6、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主要了解西方国家的先进人物,迈出力量“师夷长技”第一步。

当时战争情况下,林则徐提倡学习的西方“长技”主要指军事科技。

7、《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师夷长技”是手段,御侮图强、维护统治是主要目的。

能力要求:初步掌握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

[知识结构][释疑与提高]一、深化认识1、概念:关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的殖民地而言,它是形式上有自己独立的政府、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实际上政治上逐渐被它国控制,经济上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半封建社会”是相对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指在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思维的同时,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形态;在文化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各种资本主义思想涌入。

就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关于鸦片走私的理解及与战争发生的关系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

为改变不利局面,英国遂向中国走私鸦片。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是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根本上则是试图通过鸦片的非法贸易打开中国市场,以适应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由于中国林则徐等领导的禁烟运动打破了这一企图,便转而付诸武力,通过军事力量迫使中国开关。

3、《南京条约》到处条款对中国主要影响示例(条约具体内容略)①割地:破坏领土主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②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负担转嫁百姓)→激化社会矛盾;开列强对华勒索赔款恶例。

③开放通商口岸:破坏贸易主权,便利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进行经济侵略。

④关税议订:破坏了关税主权;影响同“③”;强调:后两项正体现了列强对华侵略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总结: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关于向西方学习的要点林、魏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抛弃保守自大的陈旧观念,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军事领域开始,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这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其中,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还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

(摘于新课标)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为后来洋务派思想的形成和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是,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多是封建上层官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认识上,他们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只限于表象的器物层面。

5、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同现代的对外开放本质上是否相同?各具什么特点?分别产生什么影响?①不同。

近代中国开放的实质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政府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特点:近代中国开始是在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前提下被迫进行的,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现代的开放则是在国家主权独立、坚持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是取主要内容。

③影响: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方面使中国封建经济日益瓦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中国国际地位下降,成为列强的宰割对象。

现代中国的开放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连续稳定的增长,使中国经济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最快,人民实惠最多的时期。

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二、高考实题1.(1995全国)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2.(1996全国)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3.(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4.(2001春考)姚莹所著《康辑纪行》一书介绍了A 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B 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C 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D 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5.(2001广东)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 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 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 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 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6.(2002上海)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 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7.(2002苏粤)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A出于出超地位B处于入超地位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8.(2003广东)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 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9.(2004全国一)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A 魏源的《海国图志》B 徐继畬的《瀛环志略》C 姚莹的《康輶纪行》D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10.(2004广东)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 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 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 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11.(2004广东)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12.(2005全国一)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A 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B 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C 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D 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13.(2005全国二)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 西方历史地理知识C 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4.(2005广东)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A 1840年B 1843年C 1858年D 1860年15.(2005辽宁)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 讲究训诂考据B 提倡“经世致用”C 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 力主变革“祖宗之法”16.(2005上海历史)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林则徐虎门销类,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郑和:展示民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

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三、课后练习题答案参考教材第1节:鸦片战争一、C。

二、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原因: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

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

因此,这场战争,绝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商务”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场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

建议:上面是教参原参考答案。

实际教学中,学生是会有不同看法的,不能按教参强制输入他们大脑。

当引导学生看到这种说法合理的一面,其实从自省历史的角度看也是最重要的一面。

其合理性方面理解的要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它需要拓展市场和开辟更多的原料产地,当时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很迫切,而潜在市场广阔和资源丰富的中国却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这样,围绕商业问题的矛盾自然产生,由于中国方面的固执这个矛盾不可调和,战争势属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