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李娜报告人一、结构功能理论的社会观(一)、关于社会的性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历经20多年,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逐步建立了“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既是对以往关于“行为”和“社会”研究中各种思想、理论的扬弃,也启发了之后60-80年代社会学“行为”和“社会”研究中理论的繁荣。
1、社会是一个整体系统帕森斯认为,如“功能理论”所言,社会是高于个人的整体系统。
社会系统内部有若干要素。
要素分别担负不同的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或“存在的必要条件”。
2、社会整体系统以个体的社会行为作为基础帕森斯又认为,如“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所言,社会是由人们各自满足自身需要的社会行为构造而成的。
(二)、关于社会如何形成社会既是高于个人的整体系统,又是以个体的社会行为为基础,那么,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社会系统由个体的社会行为构造而成。
关于“社会行为”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帕森斯的观点是:如“结构理论”所言,社会系统由(处在分工协作状态下的)人们各自满足需要的社会行动之间的互动构造而成。
2、社会行为的特定内容构成社会系统的特定要素。
人们社会行为的互动如何构成社会系统?按照帕森斯的观点,社会系统的“要素”是分别由人们满足特定需要的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构成的。
如,人们各自满足“物质需要”的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要素”、人们满足“安全需要”的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构成社会系统的“政治活动要素”等。
(三)、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整体的“客观性”与实证主义方法的运用。
对具有客观性的社会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对体现整体“需要”或“存在的必要条件”进行研究,需要对体现人们相互关系的规范、制度及其运行状况进行研究。
对这些内容的研究,运用的是实证主义方法。
二、结构功能理论的内容1、两个“单位行动”的互动。
(1)个体的社会行为是构成社会的“单位行动”。
个体的社会行为是与他人共处相互期待关系中的行为。
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解释的范围和不足

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解释的范围和不足曾奇奇 (10级教育,10123032)摘要:教育社会学三大理论流派中的“功能论”和“冲突论”的名称及其理论核心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理论。
功教育社会学的这两大主要的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是教育社会学中最有影响、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两大理论。
众所周知,在强大的理论都会有其解释的范围限制,那么着两大理论的解释的范围和不足又在那里呢?本文将从理论入手,然后加以实例论证说明其解释的范围和不足。
关键字:功能理论冲突理论解释范围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系统组成的一个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结构。
社会结构中的每一子系统对于社会的稳衡、对于社会整体作用的发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一理论非常强调社会一体化,强调社会制度、规范及角色的功能。
其核心概念有结构与功能、统合(整合)、稳定、和谐。
冲突论则与之相异,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认为是冲突而非“一致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因,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一种自然和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他们看来, 整个社会体系分为支配者和从属者两部分, 双方具有利害冲突,支配者欲将本身的价值观加之于从属者, 并迫使其接受,而从属者亦有其自身的价值观。
由此产生对立, 并构成对社会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其核心概念有冲突、变迁、强制等。
可看出,功能理论存在一个理论假设,即社会是一个相对持久的和稳定的结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功能理论的解释范围。
在这个理论假设前提下,功能主义只是适用于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对于非持久、稳定的社会条件下,功能理论则显得有所不足。
同样,冲突理论亦存在一个不甚完善的理论假设,即社会秩序的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故而时时刻刻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冲突。
冲突理论的解释范围同样这只是在这个理论假设的范围内,而在一个稳定的、契约性社会里则会失灵。
教育社会学三大取向

述评教育社会学的三大取向摘要:教育社会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尤其是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并出现了影响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些主要社会学研究取向,分别有功能取向、冲突取向和互动取向。
这三中取向下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教育社会学,并提出了一些令人思索的问题。
关键字:功能主义;冲突主义;互动主义一、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确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范式由规范性研究转向证验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范式齐头并进的是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盛行,由此出现了教育社会学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直到60年代前半期,一直支配着欧美教育社会学舞台。
其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积极地社会功能为基轴来探讨教育现象。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帕森斯、特纳、杜威等人。
结构功能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因素,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连接,并相应地对社会整体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状态总是平衡的,而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会发生变化,但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经过自我的调节和整合,仍然会达成新的平衡状态。
在帕森斯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社会体系》一书中,所谓社会结构,在他看来,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包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护”四项基本功能的完整体系。
这个完整体系被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四项基本功能:“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执行整合功能;“文化系统”执行模式维护功能。
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
在这里,结构表现为一种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整体稳定社会秩序,而构成社会稳定秩序的关键条件是共同价值体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体系,并且能把这套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的依据标准和导向,规范自己的行动或者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结构,成为社会性的共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使社会道德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成为社会成员思想意识的组成部分,让整个社会拥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从而才能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这种把整个社会道德观念传输给单个的个体的过程就是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教育学三大理论

三大理论谈高考结构功能论强调,每个社会都是由许多不同质的部分组成的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结构。
社会结构包括各种社会制度、社会组织或行为的各种模式,以及各种社会角色的分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注意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对于社会整体生存所发挥的功能:强调社会制度、规范和角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保持社会均衡和促进社会发展。
而高考作为我国筛选和选拔人才、促进人力资源专业化和合理化流动的一种考试形式,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追溯我国高考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合理建构和社会的在发展。
高考作为一种社会选拔机制的集中体现,是个体获取文化技术资源的主要手段,同时,公平性作为高考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促进个体提升自身状况的愿望,并为人的自身价值实现提供了可能和途径,从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例如,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来到城市参加工作,摆脱了贫困。
大部分农村的孩子都是通过高考来改变自身的命运,也唯有高考才能使他们走出贫困、走出落后,从而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所以,高考的存在可以推动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冲突论强调,人们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利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是主要源泉。
因此社会冲突理论关注的是高考制度的教育不公平。
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高考加分制度。
从初衷来讲,加分政策是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但制度本身对那些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的缺乏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公平,加之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政策被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例如某市19名加分学生中竟有13名是“权势家庭子女”,此时不公平现象更佳严重。
二是高考与户籍挂钩。
全国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相却不相同。
同样的成绩,由于户籍不同,一个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另一个只能进入二本。
为了选择名校,“高考移民”现象层出不穷。
结构功能主义

先 赋 性 与 自 获 性
私 利 性 与 公 益 性
4,先赋性与自获性(先赋性与自致性): 行动者评价他人是根据绩效还是根据性别、 年龄、家庭地位等先天特质。
5,私利性与公益性(自我趋向与群体取 向):行动者的行动倾向于自我的利益还 是群体的公共利益。
在研究层次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 “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 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与符号互动论和交换论相区别:互动论和 交换论强调个体的首要性,把社会视为个 体互动和交换的产物;而结构功能主义坚 持社会优于个体的立场。
在研究方向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 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 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 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不是其 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 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 的原因)。
在研究主题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 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同它们所必须满 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这样,帕森 斯的理论重点就由通过模式变量所作的结 构分析转向了结构功能分析。
AGIL——功能分析的 框架
帕森斯结构 功能中的功能
系统功能要求的四大 体 (生物特性决定系统适 应问题) A 文化系统 (价值规范) L
人格系统 (个体的动机、欲望和 目标) G 社会系统 (制度化关系联结而成) I
《教育社会学》简答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社会学》简答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功能论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提出了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构化方法,认为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实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依据功能观点,教育的功能的完成涉及到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首先,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让他们利用自身特长,把有利社会发展的特长得到最大化发挥。
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发展,为实现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学校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帮助他们发展成健康社会成员,接受社会的真正价值观。
同时,学校也要维护社会的正义,发挥社会责任,防止社会滥用它的权力。
此外,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还认为,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
通过教育,学生们获得良好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参加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帮助社会实现稳定,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在更大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是将社会进步的新技术、新思想、新制度等传播给广大人民的有效手段,能够确保社会的发展平稳、平衡和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进步。
总之,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深远的,包括对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的促进等。
只有通过功能论的理论指导,才能有效实现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发展、平等和公正作出贡献。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精选2021版课件
2
(二)结构功能论的代表人物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帕森斯(T.Parsons) 墨 顿 (Robert K.Merton)
精选2021版课件
3
(三)结构功能论的最佳代表作及其 贡献
1、T. Parsons:《社會行動之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3)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常受许多不同的压力团体的
相反意识所左右,教育制度所牵涉的社会结构,无 法视为某种或一系列价值的产物。
(4)这种方法论,杨格(Young)批评其只重视技
术训练和选择,而忽视了教育历程的内涵。
精选2021版课件
10
第二节 冲突理论
一、冲突理论的学术背景
1、功能论憧憬的现代、自由等理想没 有得到落实。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理论一 结构功能论
一、结构功能论的重要论述
(一)结构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1、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一个相对 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 每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 功能。
精选2021版课件
1
• 2、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由于有价值 的共识,即使其中某一部分变化影响到整 个结构,但是不会破坏社会结构的协调平 衡。
•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起始,以 规范性研究为极至。
(一)杨格(M.F.D.Young)的理论
在他的代表作《知识与控制-教育社 会学的新方向》(1971年)
1、教育所传授的是知识,学校教育 的过程实际是教育知识分配的过程。
2、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平等的教 育知识分配。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观点,旨在解析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交互主义理论。
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教育系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价值观。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维护作用。
教育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素质。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塑造和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过程包括学生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对社会职责和角色的认同,并通过教育的选拔机制将学生分化为适应不同社会职位的人才。
此外,功能主义理论还关注教育对社会结构的维持和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
2.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另一重要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冲突的产物。
根据冲突理论的观点,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权力和阶级之间的竞争和斗争。
冲突理论主张,教育系统存在着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级冲突。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的差异,往往面临不同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
冲突理论强调教育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阶级对教育制度的控制。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维持社会现有的不平等结构。
冲突理论批评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的过分强调秩序和稳定,忽略了教育中存在的社会冲突和不平等。
冲突理论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促使教育更加公平和平等。
3. 交互主义理论交互主义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观点。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交互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反馈,构建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
交互主义理论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微观层面,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章:教育社会学理论

10
2、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人类具有思维的能力; 人类具有思维的能力; 人类的思维和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 人类的思维和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 符号包含着一定的内部信息, 符号包含着一定的内部信息,但符号的意义不是规 由于时空不同, 定,由于时空不同,同样的符号可能表达着不同的 信息。 信息。人们只有在社会互动的具体过程中才能把握 特定符号的意义; 特定符号的意义; 对符号的把握以具体情境为基础,理解符号的含义 对符号的把握以具体情境为基础, 是社会互动的前提,同时又促进社会互动; 是社会互动的前提,同时又促进社会互动; 人们对符号的共同理解便形成了社会和文化。 人们对符号的共同理解便形成了社会和文化。
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社会学理论
1、 2、 : 教 会学 论 大 各 论 观 及代
1
一、结构功能理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前 结构功能理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前 世纪50年代 半期,成主导性理论) 半期,成主导性理论)
1、代表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默顿 、代表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 2、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结构与功能: 结构与功能: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 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 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 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 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 认为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 整合 :认为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整合是指社会结构 中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具有结合成一个统一体的特性。 中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具有结合成一个统一体的特性。在 统一的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影响到整个结构, 统一的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影响到整个结构,但它 不会破坏整个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 不会破坏整个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其关键是社会中存在 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稳定和和谐:认为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 稳定和和谐:认为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 状态,除非来自外面的因素破坏平衡。 状态,除非来自外面的因素破坏平衡。
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评述

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评述引言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派别,该理论主张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由各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结构组成。
本文旨在对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评述,探讨其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优缺点,以期深入理解这一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基本概念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波特·华特森(Porter Watson)和劳里·尽量罗灿奇(Lorimer F. Ward)的研究,后经由塞尔吉奥·科尔特斯·帕里西奥(Sergio Cottiglia Parisio)和罗伯特·马文·马顿(Robert Merton)等学者加以发展。
其基本概念包括结构、功能和系统。
结构指社会中由各种角色、规范和活动组成的模式或框架,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通过互动关系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功能是指社会各个结构对整体社会运作的贡献,社会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在社会系统中具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则强调整个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个部分共同协作以实现一定的目标。
二、理论框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相互依赖关系。
它主张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社会的结构通过各种规范和角色来定义,它们按照一定的模式组织和排列。
这种结构对于社会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整体社会的目标和需要。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教育、组织等。
例如,在研究家庭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和互动关系,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社会化、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等功能。
同样,在教育领域,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制度通过教育角色和规范的设定,实现社会价值的传递、社会分工的实现等功能。
三、优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有以下几个优点:1. 综合性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综合了社会学研究的各个层面,从整体角度考察社会现象。
第二讲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研究

(三)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冲突论分析——华勒的 “教学社会学”
1932年,美国社会学家威拉德.W.华勒(Willard Walter Waller,1899—1945)出版了《教学社会学》。
华勒以冲突为基础勾勒出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总体状 况,即学校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其内部的方方面面始终处 于不断的冲突、争斗之中,而学校对此须进行协调,将不平 衡转化为平衡。华勒的观点是:
一、教育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一)重视冲突:认为现代社会是动态社会,冲突是社会 普遍现象。
(二)重视强制:认为任何一个团体或阶层的利益优势需 要强制维持,社会秩序需要强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社会变迁总是不断地由一种强制秩序取代另外一种强制 秩序。
(三)重视变迁: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的结果必然 导致社会不断变迁,因此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原动力。稳定是 短暂的,斗争、变革则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现象。
3.反抗理论或抵制理论
代表人物有麦克尔·爱普尔(Michael·Apple)和帕 尔·威利斯(Paul Willis)。
该理论强调教育民主自由、教育的唯意志论倾向,认为
教育内部的“反抗”与“抵制力”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再生 产中
具有重要性。 爱普尔在《教育与权力》和《教育中文化与经济的再生
产》两书中认为,学生并非完全被动地被学校塑造,而是在 创造性地适应学校的规范和制度以及隐性课程,教育并非完 全被经济所决定,要注意学生文化的自主性问题。
第二节 冲突论
主要研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阶 级与阶层、阶层与阶层之间冲突起因、形成、制约 因素及其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这种观点被用来分析 教育制度就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一 致认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 上,统治阶级利用学校来生产与其特殊利益相符合 的统治地位。
第三章 社会问题理论III:结构功能主义

第三章社会问题理论III:结构功能主义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问题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分析视角。
通过用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其特点和主要理论流派观点。
学会应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观点解释当前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对结构功能主义的的局限进行批判。
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背景一.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的发展1.结构功能主义的背景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中心开始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芝加哥学派兴起,结构功能主义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性人物帕森斯在二战时期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通过运用AGIL模式来分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与当时的大背景及人们的愿望相符合。
但二战后环境逐渐稳定,这样庞大的宏观理论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反驳,符合互动论、冲突论等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出发进行批判,认为他的功能主义理论太理想化,忽视了社会变迁等真正出现的问题。
2.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理论特征结构功能主义通常被简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功能学派,是一个社会学流派。
它把社会看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组织化手段的系统,各社会组织有序的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有效功能。
强调整合的作用,忽视冲突。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主题:社会系统要维持平衡、稳定,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如何满足这些条件?注重和谐、稳定、平衡,忽视冲突、失调、变迁。
3.代表人物(1)涂尔干(Emile Durkheim)涂尔干基于社会结构的观念提出三个基本假设:第一,社会是一个实体,是不可化约的;第二,社会的各个部分可以满足社会实体的基本需求;第三,功能需求是社会需求。
同时,他还强调社会整体的优先位置—结构的自主存在问题。
与其倡导的方法论一致,他指出社会事实并非个人意愿能左右,社会对个人具有制约性,人们的思想结构反映着社会结构的秩序,而且在反映的过程中加强和再现了这些秩序。
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这种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系统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而形成,这些部分共同协作以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在结构功能论中,社会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种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构成,例如家庭、学校、政府等。
每个组织和机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并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例如,家庭的功能可以是提供照顾和教育孩子的地方,学校的功能可以是为年轻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政府的功能可以是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事务。
结构功能论认为社会结构的稳定和良好的功能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能够提供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机制,使社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同时,各个组织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然而,结构功能论也承认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的紊乱和冲突的可能性。
这种冲突可能源自不同的利益、价值观和权力关系。
当社会结构和功能无法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时,冲突和紊乱就可能发生。
例如,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系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实现公正和平等。
总之,结构功能论认为社会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的。
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能够提供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机制,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并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冲突和紊乱也可能发生,需要通过调整和改革来解决。
这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社会发展和变革提供指导。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结构功能论

• 结构功能论概述 •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社会学中的意义 •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政策中的应用 •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结构功能论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01
结构功能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构功能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 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它们对整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 贡献。
教育政策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教育政策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可以有效地缓 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例如,通过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 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从而缓解社会不公和不满情绪。
同时,教育政策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果教育政策不能及时调整和完善,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
04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学校组织结构的分析
学校组织结构
分析学校的组织结构,包括行政管理层、教学部门、学生事务部 门等,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组目标与功能
探讨学校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如何通过组织结构实现教育目标和社 会功能。
组织变迁与适应
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分析组织结构的调整 和变革。
02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社会学中的意义
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联
教育与社会分层
教育系统通过提供不同的教育机 会和资源,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 和职业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分层结构。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 过教育传递社会规范、价值观、 信仰等文化要素,维护社会稳定 和连续性。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旨在解释社会机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
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给出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义,并探讨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其次,我们将概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对结构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进行比较。
最后,文章将解释说明结构功能主义的要点,包括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关系、功能替代性与互补性、以及社会变革与社会适应解释。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这一重要社会科学理论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其名词定义、起源、核心观点、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功能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此外,在总结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观点和贡献的同时,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加深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认识,并理解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2.1 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旨在解释和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方式。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系统内部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适应来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
2.2 结构功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结构功能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德尔库尔(Emile Durkheim)为代表。
德尔库尔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研究了社会规范、价值观和团体行为对整个社会系统维持稳定所起到的作用。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斯利·马顿(Robert K. Merton)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结构功能论
08学前 张晴晴
一结构功能的主要观点
• 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 定、相对持久的结构; • 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 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 • 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 • 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 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 • ——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
七功能主义的优点
• 主要优点是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 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八功能主义的缺点
• 所谓功能是部分对整体或者另一部分的作用,但 是有时候对另一部分不一定有功用。 • 高度分化的社会并不一定可统整于共同的价值体 系之中。 • 教育目标 与制度常受许多不同的压力团体的相反 意识所左右,教育制度所牵涉的社会结构,无法 视为某种或一系列价值的产物。 • 这种方法论,杨格(Young)批评只重视技术训练和 选择,而忽视了教育历程内涵。
五帕森斯的教育功能论
• 价值共识 • 教育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与选择功能)
六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
• 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 意识的功能——涂尔干 • 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 • 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 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 功能。
四涂尔干的教育功能论
• 其一,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即教 育在于使每个人实现由“个体我”向“社会我” 的转变; • 其二,教育的功能在于促使个体所隐藏并竭力想 要表现出来的能力得到显示,在此基础上培养个 体遵守社会秩序、服从政治权威等品质 • 其三,教育还可以将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各种能力,进行代际间的传递。
涂尔干
• 帕森斯(T. Parsons)
• 莫顿(Robert K. Merton )
三功能论的最佳代表作品
• 帕森斯(T. Parsons)《社会行动之结构》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 莫顿《社会结构与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