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课件
【高中语文】长安晚秋ppt精品课件1
对照注释,理解诗歌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寒 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 倚楼吹着长笛,声调悠扬婉转。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 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 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 囚 的样儿羁留他乡。
背诵诗歌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长安晚秋精选教学PPT课件
赵嘏
学习目标:
1.体会《长安晚秋》诗歌的情感 基调。
2.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作者小传: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 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晚唐 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 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 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 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 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 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 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 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有的人,如果珍惜不起就请放弃吧,有些事,如果挽留不及就随它去吧 没有什么看不开的,我们活的很好何必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伤感呢?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不能拥有还可以给他关怀;不能关怀还可以给她祝福;不能祝福还可以将她注视;不能注视还可以将她思念,不能思念还可以选择梦幻,没有了梦幻还可以等下一个轮回。 放弃后的感觉惆怅而轻松.是一种无奈后理智的选择!思念一个人甜蜜中掺着苦涩!当你深深地爱上一个人,而对方却不用爱来回应你,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失去自我!爱有多深就有多卑微!放弃,其实是每个人强迫却不愿意自己欣赏到的一种美丽!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整体感知 探究主旨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凄凉的云物
凄秋
汉家宫阙
凉夜 、将
几点残星、南归的 大雁
孤 寂艳半开、篱菊静
静 、 渚莲愁
总览长安全景 视觉
仰观 听觉
俯察
写景特色:
1、层次分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 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 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明·胡应麟)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高中语文】长安晚秋ppt精品课件6
扬子江高级中学 萧情
简介作者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 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 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安多 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进士 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 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其《长安 晚秋》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尤为杜牧所激赏,称其为“赵倚楼”。存诗二 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 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尾 联: 思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 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现手法:用典。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鲈鱼正 美”,用西晋张翰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 隐之意;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是痛言自己 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艺术精华
思考: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明确:1、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 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有暗而 明的变化。2、寓情于景。特别是颔颈两联的 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 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 常事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 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 给人以丰富的暗示。3、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 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 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长安晚秋》
书法作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生活期间,生活上的 不得意,使得思家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时 显得格外强烈。
朗读诗歌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美女靖的寒意,汉 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 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由调悠扬婉 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 ,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 ,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 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愁(不得志,思归之愁)
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
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 鲈鱼。
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点面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 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 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 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视听,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 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 秋时令的景色。
赵嘏
走近作者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 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 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 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 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 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卒于任上。存诗 二百 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与杜牧友善, 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 赵倚楼”。
高中语文《长安晚秋》PPT7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倚楼吹着长笛,声调悠扬婉转。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 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 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 样儿羁留他乡。
诗歌主题
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 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颈联: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 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 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 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 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
用?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
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长安晚秋-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文
1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 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诗中“鲈 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 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 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 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 归隐的心情。俞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归雁而思乡怀人,笛声悠扬、哀怨,颇似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颈联(转)写俯视。逐渐转入抒发内心的感 情。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
注释: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之意。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渚莲: 水中州渚上长的莲。渚:水中小块陆地或水边 。
•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
,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
,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
•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
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
《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 所作,而俞诗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 :翠鸟。
【高中语文】长安晚秋ppt精品课件5
思考: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
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 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 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 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 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 韵味清远的缘故。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长安晚秋
大 唐 长 安
作者小传: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 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 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 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 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 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 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 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 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 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 句。
思考: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明确: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
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有 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 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 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 寻常事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 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 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 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 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 风格峻峭而清新。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 半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 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 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 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 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 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 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 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 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这一联 是赵嘏的名句,杜牧对此赞叹不 已,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
【高中语文】长安晚秋ppt精品课件7
朗读诗歌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对照注释,理解诗歌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寒 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 倚楼吹着长笛,声调悠扬婉转。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 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 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 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 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1、从多角度描写景物 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 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2、情景交融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 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 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南归之雁、东篱之 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 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 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 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 峻峭而清新。
爱情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
嘏尝家于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jì )计偕, 以其母所阻,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 窥之,遂为其人奄有。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绝箴 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 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浙帅不自安,遣 一介归之于嘏。嘏时方出关,途次横水驿,见兜舁 (yú)人马甚盛,偶讯其左右,对曰:"浙西尚书差 送新及第赵先辈娘子入京。"姬在舁中亦认嘏,嘏下 马揭帘视之,姬抱嘏恸哭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
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六专题 长安晚秋 (共10张P177PT)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 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 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 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 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 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 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 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 逃脱。
•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 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 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 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 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 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历官国子 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 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 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 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 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如长江大 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 书》)。 •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 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 1、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 2、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 与惆怅。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 • 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 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 • 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 7、羁旅行役之苦 • 8、思乡怀归之情
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太子李 诵继位为顺宗,改元永贞。在顺宗的支持下,王 叔文集团掌权,革除弊政,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 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一些地方节度使勾结, 于永贞元年(805)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 贬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贬王叔文为渝州 司户,次年赐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 ﹑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 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集 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 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 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长安晚秋》课件
《长安晚秋》课件播放《忆长安》歌曲,屏幕展示长安秋景图片(长安秋景:一排排参天古树苍翠欲滴,一簇簇嫣红秋菊姿态万千,一队队南归大雁飞向远方,一匹匹矫健骏马奋蹄扬鞭……)导入语:老师曾经无数次地梦回长安,亦真亦幻。
今天,我们想一起走进长安的深秋,感受那浓郁、厚重、深沉的长安之秋。
作者介绍: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唐末五代诗人、词人。
曾流亡吴越十余年,后任前蜀宰相。
与李煜的词风格近似,抒发离愁别恨之作成就尤为突出。
有《浣花集》。
背景介绍:唐末时期,朝政衰败,动荡不安,诗人亲眼目睹了唐朝繁华一时的长安城变成了一片萧条、荒芜的废墟,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
远景:水痕霜影(凄清、冷寂)近景:山明林静(明净、清丽)远景:残星几点(孤寂、冷清)近景:寒烟衰草(衰败、萧条)远景:霜风渐冷(凄冷)近景:残阳正照(血红、明亮)学生讨论: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长安城,寒霜弥漫,凄冷萧瑟,满目荒凉。
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国破家亡的痛苦悲伤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诗中名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的名句“水痕霜影凄清意,山明林静明净时”,凝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国破家亡的痛苦悲伤情感。
同时,“残星几点孤寂心,寒烟衰草萧条意”等句子也写出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亡国的悲哀。
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分组讨论:这首诗与李煜的《虞美人》相比,有哪些异同点?两首诗都是表达亡国之痛的作品,但韦庄的《长安晚秋》更多的是抒发故国的怀念和对国破家亡的痛苦悲伤情感,而李煜的《虞美人》则更多地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境和对往昔繁华生活的留恋和追忆。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特点,《长安晚秋》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而《虞美人》则以抒情为主,情感强烈。
长安晚秋ppt课件八
倚楼(登楼):游子漂泊异乡的落魄之感, 思妇思亲怀人的缠绵之绪。
思乡的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
羁旅诗主要情感:
思亲念友的孤独 天涯漂泊的伤感 边关征夫的思乡 闺中怨妇的怀人
……
常见表达技巧: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景——氛围——情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并
分析其作用。
江行(09年福建卷)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再见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不要过分仓促地相信和钦佩德育教员:他们说话像天使,生活却像凡人。——约翰逊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 本诗的颔联。
菩萨蛮 (2004年浙江卷 )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 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 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高中语文】长安晚秋ppt精品课件8
秋高气爽,清新明丽的意境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
• 宋· 杨万里《秋凉晚步》 •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 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 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 大。 • 宋· 柳永《八声甘州》 •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 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 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 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 探究阅读
• “红衣落尽”能不能换成“黄叶 满地”?说说你的看法。
• 拓展阅读 • 阅读诗作,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
• • • • • •
秋词二首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长安晚秋
学习目标:
• 1.体会《长安晚秋》诗歌的情感 基调。 • 2.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作者小传: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 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晚唐 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 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 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 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 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 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 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 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高二语文精品课件 长安晚秋
10
古人写秋
1、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 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柳永
)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 眉。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
11
•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明·胡应麟) •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12
了什么样的意境?
8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注:嗾sǒu
秋高气爽,清新明丽的意境。
9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 间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 2、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特别是颔颈两 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 来。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 物,但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
6
• 探究阅读
• “红衣落尽”能不能换成“黄叶 满地”?说说你的看法。
7
• 拓展阅读 • 阅读诗作,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营造
长安晚秋
赵嘏
1
学习目标:
• 1.体会《长安晚秋》诗歌的情感 基调。
• 2.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2
作者小传: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 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晚唐 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 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 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 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 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 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 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 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长安晚秋ppt7 课件下载
《长安晚秋》
欧阳修《玉楼春》最新版来自理ppt12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
最新版整理ppt
10
•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
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 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 大。
• 宋·柳永《八声甘州》 •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
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
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
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
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
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
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最新版整理ppt
3
• 整体感知 探究主旨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8
• 秋词二首 • 唐·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秋高气爽,清新明丽的意境
最新版整理ppt
9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长安晚秋
赵嘏
最新版整理ppt
1
学习目标:
• 1.体会《长安晚秋》诗歌的情感 基调。
• 2.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最新版整理ppt
2
作者小传: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
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晚唐
苏教版 长安晚秋PPT课件7
爱情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
嘏尝家于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jì )计偕, 以其母所阻,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 窥之,遂为其人奄有。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绝箴 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 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浙帅不自安,遣 一介归之于嘏。嘏时方出关,途次横水驿,见兜舁 (yú)人马甚盛,偶讯其左右,对曰:"浙西尚书差 送新及第赵先辈娘子入京。"姬在舁中亦认嘏,嘏下 马揭帘视之,姬抱嘏恸哭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
颔联: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写仰观。晨曦初见,天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 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 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 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 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 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 样的使闻者黯然神伤!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 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
尾联: 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 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 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 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 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 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 归隐之不宜迟。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颈联: 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 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 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 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 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菊”、“红莲”对表现 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 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 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 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 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 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 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 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 而起归隐之心。
一读诗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感知
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 那些景物?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 发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 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 色和羁旅思归之情。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 愁(不得志,思归之愁)
“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诗中“凄凉”二字既 属客观,也属主观,秋 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 凄凉。正是这两个字, 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 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 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 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 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 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 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 韵味清远的缘故。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生活期间, 生活上的不得意,使得思家之情在 遥望深秋的景色时显得格外强烈。
学习目标:
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 次感。 2.体会和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凄凉的云物
汉家宫阙
几点残星、南归的 大雁 长笛声
紫艳半开、篱菊静 静 、 渚莲愁
凉秋 、夜 孤将 寂晓 的时 意分 境冷 。清 、 凄
总览长安全景 仰观 视觉 听觉
俯察
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1、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 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 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 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请从抒情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的尾联。
请从抒情方式和修辞手法的 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从抒情手法来看:直抒胸臆。表示诗 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 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 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 来! 从修辞手法来看:用典。“鲈鱼正 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 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 “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 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二读诗歌,总结归纳
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点面结合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 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 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 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视听,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 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 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 令的景色。
长安晚秋
赵嘏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 人。晚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 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 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 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 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 )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 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 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