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习题):14《植树的牧羊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干涸.(hé)坍.塌(dān)刨.根问底(páo)水渠.(qú)B.琢.磨(zuó)溜.达(liù)山毛榉.(jǔ)流淌.(tǎng)C.白桦.(huá)数.落(shǔ)呼啸.(xiào)鲜嫩.(nèn)D.酬.劳(chóu)薄.荷(bò)薰.香(xūn)废墟.(xū)【答案】D【解析】A.坍tān。
B.溜liū。
C.桦huà。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博的酬劳。
D.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答案】C【解析】“微博”应为“微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只要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就一定要刨根问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B.因为有无数杨善洲式的人物一直在植树造林,中国昔日的不毛之地....才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C.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在沉默寡言....的浩瀚太空里驻留了六个月。
D.中国空间站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
【答案】C【解析】A项,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使用正确。
B项,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使用正确。
C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使用对象不当。
D项,源源不断:继续不断的样子。
使用正确。
4.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动作描写)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题
14植树的牧羊人考点1分析标题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在英文中,“牧羊人”还就是基督耶酥的意思。
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考点2人物形象牧羊人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①牧羊人就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就是对生活.从她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瞧出她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可以瞧出她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②牧羊人就是一个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人.她数年如一日,坚持种树,为的就是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而且当这里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人们开始在这里过上新生活的时候,她依然默默无闻,不图回报。
③牧羊人就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
她“不太爱说话”,“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与狗做伴,平静地瞧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④牧羊人就是一个自信、执着的人.她自信能通过种树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并日复一日、矢志不移地坚持种树,“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最终创造了“最了不起的奇迹"。
考点3写法探究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叙事与表情达意有何好处?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只就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
由此,种树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才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就是()A、坍.塌(tān)慷慨.(kǎi)缝隙.(xì)热腾.腾(ténɡ)B、废墟.(xū) 流淌.(tǎnɡ) 浇灌.(ɡuàn) 刨.根问底(páo)C、呼啸.(xiào)干涸.(gù) 湿润.(rùn) 沉默寡.言(ɡuǎ)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ɡǒ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A、帐蓬琢磨硬朗爆发B、张扬呼啸流倘添置C、滚烫干躁酬劳地毯D、荒地废弃飘荡水渠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就是()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B、在被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
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 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 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 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 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 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 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充满生气,富饶,幸福,舒适
牧羊人: 1945年六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那年,他已经87岁了……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 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 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 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 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 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三、整体感悟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 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 的乐园。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 着他这样做吗?
艺术特色:
1.抓住特点写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 等描写将植树老人平凡、孤独、安详、执着、 无私、慷慨的性格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 是。”(语言描写);“他拿出一个袋子,从 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 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动作描写)等。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 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 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 暖的形象。 20年中,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 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 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 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 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个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 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 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 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 员——王顺友。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他 是世上最亲的邮递员!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14植树的牧羊人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试题.docx
14植树的牧羊人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 干涸() 坍塌(戳() 酬劳() 流淌()帐篷() 水渠()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別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眾发了。
()(3)以前那种猛烈而于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了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址叫。
()3.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3) 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樺、还种口桦树。
C.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十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牛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6.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月26日,以中国梦——公益力量”为主题的首届宁夏大学生公益文化节在宁大新华学院启幕,来自全区12家社会公益组织、32家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成员齐聚一堂,展示爱心书包、春雨行动等公益项目。
据了解,我区大学生公益社团有50多家,大学生3万人左右。
本次文化节上,除宁夏阳光志愿者协会、宁夏新青年志愿者支持中心、宁夏大学支教协会和宁夏大学仙人掌环保协会等一些在大学生心中知名度较高的公益组织,还有类似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明发展公益协会”这样公益方向很明确具体的后起之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举例:文章对牧羊人植树过程的描写,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记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1)对文章中句子结构、语法点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一边……一边……”、“不但……而且……”等句型的运用。
举例:学生需要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句型,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6.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a.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b.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c.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具,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d.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种植一棵小树苗,了解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造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描写、记叙、抒情等写作技巧以及“一边……一边……”、“不但……而且……”等句型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保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题
14植树的牧羊人考点1分析标题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在英文中,“牧羊人”还就是基督耶酥的意思。
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荒漠终于使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考点2人物形象牧羊人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①牧羊人就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就是对生活•从她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瞧出她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可以瞧出她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②牧羊人就是一个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人.她数年如一日,坚持种树,为的就是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而且当这里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人们开始在这里过上新生活的时候,她依然默默无闻,不图回报。
③牧羊人就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
她“不太爱说话”,“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与狗做伴,平静地瞧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④牧羊人就是一个自信、执着的人•她自信能通过种树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并日复一日、矢志不移地坚持种树,“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最终创造了“最了不起的奇迹"。
考点3写法探究本文米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叙事与表情达意有何好处?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只就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
由此,种树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才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就是( )A、坍塌(t a n) 慷慨(k a)i 缝隙(x )i 热腾腾(t n g)B、废墟(x u )流淌(t a n g )浇灌(g u a n)刨根问底(p do)C、呼啸(xi o) 干涸(g® 湿润(r m)沉默寡言(g u aD、微薄(b© 薄荷(b© 挑拣(ji a n一丝不苟(go 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 )A 、帐蓬琢磨硬朗爆发B 、张扬呼啸流倘添置C 、滚烫干躁酬劳地毯D 、荒地废弃飘荡水渠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就是( )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B、在被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C、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沙漠中植树的故事,通过他的努力,沙漠变成了绿洲。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类的课文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领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牧羊人植树的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牧羊人植树的意义。
2.难点:对于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和讨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牧羊人植树的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对于牧羊人的毅力和坚持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白,只要有毅力和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去改变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和环境有更深的思考。
6.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牧羊人植树的意义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改变环境的作文,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板书课文标题和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4 植树的牧羊人 阅读理解(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 植树的牧羊人阅读理解植树的牧羊人(法)让·乔诺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
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
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
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
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
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
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帐篷.(péng)干涸.(hé)坍塌.(tān)缝隙.(xī)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做.伴(zuò)C.琢.磨(zuó)应.征(yìng)薄.雾(bó)扰.乱(rǎo)D.硬.朗(yìng)毁.灭(huǐ)流淌.(tǎng)鲜嫩.(nèn)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了一个坑。
(戳、挖、捣)(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出的神秘泉水。
(流、淌、涌)(3)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的。
(完成、造就、竣工)3.指出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古今中外,也有许多类似于艾力泽·布菲老人种树的故事或神话传说,请列举一二。
二、课内语段阅读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精选】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2 -人教部编版.docx
14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一、积累应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请帖.(tiě) 心弦.(xián)看.(kān)护妇深恶.(wù)痛绝B.纤.(xiān)细烙.(1ào)印卡.(qiǎ)脖子参差.(cī)不齐C.调.(diào)换酣.(hān)睡畜.(xù)牧业刚劲.(jìng)有力D.哄.(hōng)笑分.(fēn)外超负荷.(hè) 薄.荷(bó)2.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画横线,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1)如果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________(2)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________(3)他没有拿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长、大拇指粗的铁锟。
________(4)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州。
________3.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像一只饥饿的野兽了出的吼叫。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绿洲。
(3)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4)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中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二、课内析读(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下面的句子⑴“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地埋上土。
6.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前后对比、照应,请写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⑴我确实找到了一眼泉,可惜已经干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14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1
14栽树的牧羊人同步操练 1考点1剖析标题作者以《栽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深刻意义?在英文中,“牧羊人”仍是基督耶酥的意思。
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栽树,总算使荒漠变成了绿地,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
作者以《栽树的牧羊人》为题,浸透赞许之情。
考点2人物形象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剖析。
①牧羊人是一个极为仔细的人,不管对劳动,仍是对日子。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能够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仔细真。
从“房间里拾掇得很规整……补丁的针脚也很细”能够看出他在日子中也一丝不苟,不肯大意度日。
②牧羊人是一个无私奉献、不图报答的人。
他数年如一日,坚持种树,为的是改动这儿的生存环境,并且当这儿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人们开端在这儿过上新日子的时分,他仍然默默无闻,不图报答。
③牧羊人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
他“不太爱说话”,“挑选了一个人日子,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六合流走”。
④牧羊人是一个自傲、执着的人。
他自傲能经过种树改动这儿的生存环境,并日复一日、矢志不移地坚持种树,“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终究发明了“最了不得的奇观”。
考点3写法探求本文选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叙事和表情达意有何优点?本文选用了第一人称,经过“我”的耳闻目击,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一般而又巨大的终身做出了高度的点评。
“我”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击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业绩具有极强的写实性。
由此,种树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才产生了感动人心的力气。
根底堆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崩塌(tān)大方(kǎi)缝隙(xì)热腾腾(ténɡ)B.废墟(xū) 流动(tǎnɡ) 灌溉(ɡuàn) 寻根究底(páo)C.呼啸(xiào) 干枯(gù) 湿润(rùn) 默不做声(ɡuǎ)D.菲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ɡǒ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帐蓬揣摩健康迸发B.张扬呼啸流倘增加C.滚烫干躁报酬地毯D.荒地抛弃飘扬水渠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总算轰然崩塌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参考解析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一、基础练习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____(A.废墟B.费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____(A.干渴B.干旱C.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tǎng()着yuán yuán()不断的泉水,浇guàn()着长在周围的____(A.鲜艳B.鲜亮C.鲜嫩)薄荷。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淌) yuán yuán(源源)不断浇guàn(灌) 农舍.( shè)(2)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选项。
__A__(A.废墟B.费墟)__C__(A.干渴B.干旱C.干涸)__C__(A.鲜艳B.鲜亮C.鲜嫩)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C.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D.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解析】 A项,“坍塌”的意思是“倒下来”,多形容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不能用来形容千年老树。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
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解析】首先由“驼铃”可以确定应该搭配“悠悠”,“波涛”搭配“滚滚”。
然后上联是从空间角度写的,下联是从时间角度写的。
故选C。
4.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大树的荫护。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指出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干涸.(gù) 坍.塌( tān) 枯.树( kū) 慷慨.无私( kǎi)B.流淌.( tǎng) 应.征( yīng) 浇灌.( guàn) 刨.根问底( páo)C.鲜嫩.( nèn) 缝隙.(xī) 湿润.( rùn) 沉默寡.言(guǎ)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 jiǎn) 毫无遮.拦( zhē)4.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B.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C.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
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废墟.(xū)干涸.(gù)坍.塌(tān)缝隙.(xì)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毛榉.(jǔ)C.琢.磨(zhuó)应.征(yīng)滚烫.(tàng)扰.乱(rǎo)D.硬.朗(yìng)毁.灭(huǐ)薄.雾(bó)白桦.(hu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3.(xx·四川南充)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嘉陵江畔,南充渡口,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C.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D.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14--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及答案
14植树的牧羊人【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涸.()琢.磨()山毛榉.()tān塌()废xū()缝xì()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坍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4.结合有关文句,说说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5.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个农夫数十年如一日种植树木,最终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课堂检测】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1—5题。
(15分)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
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眼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一直在种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示例: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
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的劳动情景。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阅读这两段,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
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精编练习
14 植树的牧羊人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tā)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帐篷.(péng) 水渠.(qú)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蹋—塌)(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暴—爆)(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躁—燥)(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逢—缝)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C)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解析:C项“说长到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句意。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5.“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示例:①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
七年级上册语文 植树的牧羊人习题课件
(一)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课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 主题有什么作用?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 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 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⑦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 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 人做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 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 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14.植树的牧羊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废墟.( xū )
坍.塌(tān )
硬.朗( yìnɡ )
光秃.秃(tū )
帐 pénɡ 篷
干 hé涸
liū 溜 达
水 qú渠
2.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每句只有一个)并改正。 (1)他慷概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⑫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 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 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 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植树的牧羊人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 ) 干涸.( ) 坍塌
..( )
戳.( ) 酬.劳( ) 流淌.( )
帐篷.( ) 水渠.(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 )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 )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 )
3.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______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2)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______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3)他是一个_______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6.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月26日,以“中国梦——公益力量”为主题的首届宁夏大学生公益文化节在宁大新华学院启幕,来自全区12家社会公益组织、32家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成员齐聚一堂,展示爱心书包、春雨行动等公益项目。
据了解,我区大学生公益社团有50多家,大学生3万人左右。
本次文化节上,除宁夏阳光志愿者协会、宁夏新青年志愿者支持中心、宁夏大学支教协会和宁夏大学仙人掌环保协会等一些在大学生心中知名度较高的公益组织,还有类似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明发展公益协会”这样公益方向很明确具体的后起之秀。
(1)为以上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则主题宣传语。
(不能援引材料中的内容)
(3)如果你是公益社团中的一员,你的同学张明委托你介绍他加入社团,你如何向社团负责人说呢?
阅读“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9.“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
..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11.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
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
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
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
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
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
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
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
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
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
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
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
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
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
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
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
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
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
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
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
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
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2.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13.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14.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15.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
参考答案
1.xūhétān tāchuōchóu tǎng péng qú
2.(1)蹋—塌(2)暴—爆(3)躁—燥(4)逢—缝
3.(1)刨根问底(2)不毛之地(3)慷慨无私
4.A(解析:B项中的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的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中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
5.C(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 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
6.牧羊人周围长着成片的白桦林,不,那不是白桦林,那是牧羊人飘洒的晶莹的汗水
7.(1)示例:首届宁夏大学生公益文化节启幕
(2)示例:公益实现我们的梦(公益撑起宁夏碧蓝的天)
(3)示例:您好!我的一位同学张明热衷公益,一直希望为公益活动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有意加入我们的社团,我们能否给他这个机会呢?
8.“我”再见牧羊人的所见所闻。
9.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10.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11.示例: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12.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步入暮年,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13.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
14.执着地守望“亚心”。
15.吴庭德老人淳朴、善良,自觉承担守护“亚心”的责任;克服多种困难,执着地守护“亚心”,宣传“亚心”,痴情于“亚心”,理解了“亚心”的文化内涵;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做出了难能可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