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生:我看到有镊子,还有解剖针和放大镜,可以用解剖针拨找,用镊子夹出来。
师:方案可行,但是要注意保护小动物,对它温柔点,最好在尖尖的镊子上包裹纱布。还有其它方案吗?
。。。。。。。。。。
投影展示分析讨论题目。。。。
总结: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针对探究过程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讨论,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
3.学生自主实践,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4.分析讨论并交流。
�
生: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动物,但是土壤中的身体太小了,而且活动能力比较强。用这两种方法都不合适。
师:分析的很好。那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可以用工具直接取土壤样品进行采集、调查,再来推测这个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师:真聪明,我赞成。其实,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样品了,就在你的面前。同学们观察一下土壤样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注意照片(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课前准备:事先将不同地点的土样采集到实验室(用大塑料整理箱盛放),按学生探究小组分装,注明采集地点的环境,并配有照片。
师:(投影展示常见的小动物,比如蜘蛛、蜈蚣、蚯蚓、鼠妇等等)。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知道它们生活在哪吗?想不想动手找找它们啊?
(学生讨论回答)
师:没错,它们生活在土壤中,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有的小动物实在是太小了,所以我们很少注意它们。但是这些小动物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今天我们就与它们来一次亲密接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前面我们学习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同学们考虑一下,针对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否采用这两种方法呢?(学生讨论回答)
新课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课件
学生需要查阅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相关的文献,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和研究进展。
相关资料
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资料,加深对土 壤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如何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中生 物多样性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05
CATALOGUE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完成实验报告与数据统计
实验报 告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探究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数据分析以及结论等。
数据统计
学生需要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结论。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2. 选择采样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形和生境的土壤作为采样地点。
实验准备
3. 采样
使用取样器按一定深度和间隔取样,将采集 的土样放入小桶中。
5. 数据记录
记录每个种类小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名称。
4. 观察与分类计数
将土样中的小动物分离出来,使用放大镜进 行观察和分类计数。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采样点的 小动物丰富度。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越高,其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也越高。
如何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植被
保护土壤中的植被,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有助于维护土壤中小 动物的栖息地。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避免过度施肥对土壤生物造成负面影 响。
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 护土壤中小动物的多样性。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中存在的小型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理解这一指标非常重要,因为小型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土壤中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调控有害生物和维持土壤结构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 土样采集和处理:采集土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选择草地、林地或者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同时采集均匀分布的土样。
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损坏土壤结构,可以使用钻孔器或者询问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采集后,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去除杂质和植被残渣,并进行均匀混合,以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样品筛选:将土样进行筛选,去除大块土壤和石头等大型颗粒。
筛选过程中需要滤掉直径大于2mm的颗粒,以保证小型动物得以筛选出来。
之后,将土样放入有孔筛网中,再放入简易萃取器中,在简易萃取器中使用85%酒精对土样处理30分钟,以将小型动物从土样中实现分离。
3. 动物种类识别:将从土样中分离出来的动物在显微镜下进行鉴定,识别其种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识别的动物种类包括昆虫、动物、螨类等。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不同种类分布的情况,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样数据和小型动物种类的鉴定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数目和丰富度指数。
常用的指标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它们都是基于小型动物物种多样性计算的。
通常情况下,指数值越高,土壤中小型动物的种类越多,而信息单一性越小,说明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较容易被破坏。
总的来说,以上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并针对不同土地类型进行比较。
研究小型动物的种群和分布对于理解土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非常重要。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怎样调查物种的丰富度 ?
• 1.用什么方法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 •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 3.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了哪些步骤? • 4.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 • 5.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6.如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结果会相同吗?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土壤的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 • 7.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 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注意事项: 1、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
2、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在取样 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4、同样营养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5、识别命名要准确 6、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09宁夏)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 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较强 ,身体 微小 ,不适合用手直接 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 器 B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若要 D 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 是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竞争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报告(高一)
小 动 物 生 活 习 性 ( 0 2 ) 蚯 蚓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喜温怕热,在0℃—5℃休眠, 32℃以上 停止生长,在40℃以上 死亡,适宜温度为15℃—30℃, 最佳温度 是20℃—25℃。
喜湿怕浸,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 过于潮湿,不能浸泡(水蚯蚓除 外)。湿度要求在40%—60%,空气 的相对湿度60%—80%。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杂食性和偏 食性,怕水 淹可使蜗牛 窒息。
喜钻入疏松的土 中栖息、产卵、 调节体内湿度吸 取养料,时间可 长达12小时。
温度在25-28℃之间, 生长发育
和繁殖旺 盛。
喜阴暗潮湿隐 蔽的环境,昼 伏夜出,对强 光刺激很敏感。
蜗牛有惊人的 生存能力,对 冷、热、饥饿、 干旱有很强的 忍耐性。
该虫胎生繁殖,离开母 体即可自由活动取食, 取食后体壁颜色变深, 身体增大,隔一段时间 需钻入土中蜕皮,每雌 可繁殖110头。
晚上21—22时、清晨 7—8时活动最盛,阴 天也出来活动,幼苗 及贴地果易受害,受 惊后立即卷缩成“西 瓜”状。
小 动 物 生 活 习 性 ( 0 4 ) 蜗 牛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喜静怕震性,喜欢安静的环境, 最怕震动。经常震动将会对蚯 蚓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的影响。
喜暗怕 光,一般在土层下觅食,黑 夜也爬出地面觅食。蚯蚓没有眼睛, 但全身布满了感光器官,强光对其生 长、繁殖不利。
喜甜怕辣,喜吃酸、甜、腥,如 烂西红柿、西瓜皮、烂水果、洗 鱼水等。最怕吃辣味食料,如大 蒜、大葱、辣椒。
高一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新课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
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B.该实验调查的指.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 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2.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
趋暗 趋湿 避高温
3.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 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 土壤之间要贴紧,不能留有空隙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 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 、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A)
诱虫器
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
园,常见的小动物有:
等。 蜘蛛、鼠妇、蜈蚣、 马陆、蚯蚓,以及 大多数的昆虫 分解者 这些小动物对 动植物遗体 的分解起重要辅助作用。属于
蜘蛛
鼠妇
蜈蚣
马陆
蚯蚓
•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 • 常用 取样器取样
强 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 微小 , 因此不适于用 样方 法或 标志重捕法 法,
(1)土壤动物具有 趋暗
(2)调查方法:常用 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4)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 种类和数量 。
(5)统计方法:一是 记名计算法
,二是 目测估计法
。
实施计划: 注意断口处锋利,操作时注意安全
1、准备: ⑴、制作取样器: 如图:
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
的 捕捉器 (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相关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及如何设计表格统计结果,并能根据案例举一反三,但由于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没有实践操作,操作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检验。
探究土壤的小动物的丰富度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
革命
爆发,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
华
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
进
程的里程碑。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 一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改进和优化
图 @!三种样地调查数据汇总表
%"结论 分析发现#不同采样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同#花
圃%菜地较高#玉米地较低-同一采样点不同土层深度 土壤小动物群落丰富度也不同#随着深度增加#丰富度 降低$ 说明土壤小动物多分布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植物茂盛的土壤中$ 因此在生物园规划中#应保持植
图 >!改进后的诱虫器
相应的改进* 左边吸管向下弯曲以便于吸取土壤中小
动物-试管中装 A$a酒精或浸湿的棉花#前者适合于采
集固定标本的样品#后者适合于采集活体继续饲养-在
右边吸管处连接注射器#便于取样$
#"优化实验方案
结合本校拥有生物园的优势#选择该范围作为取
样地点#研究不同土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差异
表 !"常见土壤小动物类群汇总表部分
大类群
形态特征
小类群
实例
软甲纲
鼠妇
倍足纲
马陆
身体两侧对称#由一列体节构成#异律
节肢动物门
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或头部 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
唇足纲
蜈蚣
合为躯干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由若干体节或环
环节动物门 节构成$ 相邻体节间外部有环形沟或 寡毛纲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是人教版高 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0中的一项探究实验#是被 列入全国考试大纲要求的一项实验$ 本案例对实验环 节进行重新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着 重体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改进实验装置
本案例本着科学合理%简单易行%节约成本等原 则#对主要装置...土壤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进行 改进#由学生动手制作装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改进土壤取样器!教材中建议的土壤取样器是 用铝制易拉罐#取土时很容易变形#且取得的土样体积 也不够准确$ 把问题交给学生#分小组对取样器进行 改进$ 经过讨论#选用质地坚硬的不锈钢口杯获得一 致认可!图 %"$ 选用质地坚硬的不锈钢口杯制成土壤 环刀#刀头高度 ) 在 2P# 环刀上安装带旋转把手的刀 柄#改进后的取样器刀头较为锋利#便于旋转施力#使 环刀容易钻入土中#体积精准#高度适宜#在取土样时 更加方便快捷$
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
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第一篇: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班级:高二(21)班组长:xxx 组员: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大多数的小动物实在太小了,我们很少注意,可是,这些小动物又对动植物的遗体分起要的作用,所以趋于好奇,我们想要了解到这样的小动物有哪些?它们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它们的数量、类群丰富度如何?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丰富我们的知识及课外活动,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我们进行了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制定计划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前面的各项研究活动中都强调了这方面的教学要求。
本想探究活动的要求是让同学们用列表的的方法制定一份研究计划。
教材中提供了式样,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结合具体的探究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
在调查中由组长组织组员搜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仿照教科书中的该实验进行实验(必修三),这样做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采样地点真实的环境情况,利于同学们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对实验进行研讨、结论;并向相关人士请教并对结论进行相应应正。
本课题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关于取样,教材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取样地点则选择在了阜阳一中的一鉴塘附近。
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经讨论分析,最后同学们使用了简易采集法。
而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一般学生是难以鉴别的。
在指导教师周正波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顺利的完成了小动物的分类。
在统计与分析环节,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
这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最后,从科学、实施效果等方面,同学们对这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
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初步掌握了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的方法及技巧。
探究土壤的小动物的丰富度(精)
动物名称
×× ××
样本1
个体数 样本2
样本3
备注
××
待鉴定 ××1
待鉴定 ××2
6、结论:
问题是2: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假设:有机光质潮线丰湿弱富正的处的常土比土壤光壤比照比干充贫盐燥足瘠碱的的的地土地土壤方壤
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高。
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
是否设置对照? 要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与贫瘠的土壤 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
4、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 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 取磁器,取磁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小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 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C) A、同一 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跳虫
鼠妇
蜈蚣
甲
螨
马
陆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调查方法: 2.采集方法: 3.统计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2、取样: ⑴、选择取样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 ⑵、如图:
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平齐。
⑶、用花铲将罐 内的土连同罐子 一起挖出,将罐 子中的土壤倒入 塑料袋中。
注意:塑料 袋上应标明 取样的地点 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
⑴、用诱虫器采集:如图:
土壤和花盆 壁之间为什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全面地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者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和处理首先,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采集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手动采集、开挖和土样法等。
采样后,样品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选取细土层等。
2. 剖面调查法剖面调查法是比较常见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特定深度处剖取土壤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以获得所需数据。
然而,该方法容易出现剖样不够连续,数据不全面等问题。
3. 格点调查法格点调查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调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和研究。
该方法可将调查范围的土壤样品分布在一定距离的网格点上,以获得大面积的土壤样品数据。
但是,该方法会因数据采集不均匀导致空间研究产生偏差。
4. 宏观生态学方法宏观生态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调查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来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多样性、密度高的环境中。
总的来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还有许多,具体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来制定。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应该重视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的结合,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土壤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1.引言土壤是地球上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其中生活着大量的小动物。
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土壤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2.传统研究方法2.1 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是最常用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在土壤中设置捕捉器(如漏斗、土壤缓冲器),将居住在土壤中的小动物捕获进行鉴定和计数。
然而,这种方法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获取到一部分活动的小动物,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2 土样调查法土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土壤层中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动物的鉴定和计数。
与直接采样法相比,土样调查法能够获取更广泛的土壤样本,并提供更准确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数据。
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设备,并且对于处理大量样品来说可能是耗时的。
3.新兴技术和方法3.1 DNA条形码技术DNA条形码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
该技术利用特定的基因序列作为“条码”来鉴定物种。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组成和丰富度。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研究时间,并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3.2 稳定同位素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是基于小动物的食物网络和生态位理论的方法,用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不同物种对不同稳定同位素的利用程度来推断它们的食物来源和生态地位。
通过分析土壤中小动物体内的碳、氮、硫等同位素比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生态功能。
4.评估与总结本文通过介绍了传统的直接采样法和土样调查法,以及新兴的DNA条形码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解读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中学关键词取样丰富度土壤小动物一、课题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实验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轮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各种肢节动物等。
要弄清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丰富度表示,首先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另外,丰富度统计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得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由于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和穿山甲等)能在土壤中挖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一般认为,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
这一实验说明了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
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通过进行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土壤生物的取样及统计方法,了解土壤生物的生存现状及土地遭到的污染和伤害严重情况,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现象,认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因此这一实验在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但是,以往的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只要求学生掌握书面材料上的知识概念、实验步骤或统计方法上的应用,这样做对学生实际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示例文章篇一:《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研究,那就是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哦。
我呀,一直对我们脚底下的土壤充满了好奇。
每次走在土地上,我就会想,这土里到底都藏着些啥小动物呢?它们的世界肯定特别神秘。
于是,我就决定开始这个研究啦。
我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因为这么好玩的事情,当然要大家一起做才更有趣呀。
我们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像小铲子、放大镜,还有一些小盒子用来装我们找到的小动物。
我们跑到了学校后面的小花园里,那里有一块特别肥沃的土地。
我一铲子下去,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的大门。
我仔细地翻着土,哇塞,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好多小虫子在土里面爬来爬去呢。
我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蚯蚓,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地下工程师一样。
你想啊,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的,就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样,它在土里画出了好多通道呢。
这些通道就像是土壤里的小马路,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空气和水就能更好地在土里流动啦。
我把蚯蚓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个小盒子里,还跟它说:“小蚯蚓呀,你可别害怕,我们就是想看看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呢。
”小伙伴们也都特别兴奋,有个小伙伴大喊:“我找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蚂蚁可机灵啦,在土粒之间跑得飞快。
我就想啊,小蚂蚁就像一群小小的勇士,它们的蚁巢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堡。
它们每天都在土壤里忙碌地寻找食物,然后把食物搬回城堡里。
我问小伙伴:“你说小蚂蚁在土壤里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基地呢?”小伙伴挠挠头说:“肯定有呀,它们肯定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宝藏藏在地下呢。
”除了蚯蚓和蚂蚁,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小甲虫。
这些小甲虫的壳硬邦邦的,就像穿着一身小铠甲。
它们在土里慢慢地爬着,我觉得它们就像是土壤里的小卫士。
我好奇地拿着放大镜看着小甲虫,心想:“小甲虫呀,你在土里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蚯蚓一样在帮土壤变得更好呢?”我们继续在土里找呀找,又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小虫子,它们扭来扭去的,像一条条小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09宁夏)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 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较强 ,身体 微小 ,不适合用手直接 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 器 B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若要 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D ,理由 是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竞争 。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注意事项: 1、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
2、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在取样 的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4、同样营养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5、识别命名要准确 6、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吸气
吸气
吸气
吸气
纱布
纱布
纱布
纱布
干燥的 棉花
A
浸润的 棉花
B
水 C
酒精 D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